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國小數學教案人教版

國小數學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的國小數學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案人教版

國小數學教案人教版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克和千克兩個重量單位,是後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重量問題,但重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因此使學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觀念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材首先通過讓學生掂數學教科書和語文教科書,用天平稱物體的重量,給學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

接下去教材分別説明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單位,並通過着重給學生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着重給學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為了使學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通過讓學生用手掂一掂、稱一稱等實際活動,使學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

教法建議

認識重量單位“克”與“千克”,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雖然在生活中他們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重量單位還缺乏認識,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所以在讓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

1.在複習準備過程,通過讓學生判斷語文書和數學書誰重誰輕,學生用手掂出語文書重數學書輕,老師進一步追問:語文書有多重,數學書有多重,語文書比數學書重多少等問題,學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單位,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2.在學習新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和2袋精鹽,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為了使學生比較具體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教師可拿出課前準備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書中沒有説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學時可以給予適當的説明.除天平之外,教師還應介紹其他的稱量工具,如枱秤、電子秤等,並簡單説明它們的用法.

3.在鞏固反饋過程中,重視用多種多樣的練習,區分克與千克.

本節課建議採用分組授課,這樣便於準備學具,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可以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

課題一:克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

天平(自制天平)、兩個蘋果、一個梨(兩個蘋果一樣重,梨比蘋果重些.)一個2分幣、一些黃豆、15個圖釘.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蘋果,一個梨和一個2分幣.

教學過程

1.新課

教師讓學生拿出一個蘋果和一個梨(或播放視頻"誰重誰輕" 下載),掂一掂.再提問:“哪個重一些?”(學生意見不一.)

教師:究竟哪個重些,哪個輕些,光靠手掂很難説準確,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裁判”來幫忙(出示天平),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圖或播放視頻"天平的結構" 下載)邊指點邊講解:天平像一位“機器人”,它長着一對長長的手臂,兩隻大手託着兩隻盤子,可以上下襬動,頭上長着一根指針.當兩邊盤子裏物品一樣重時,指針指向中間的刻度線;如果左邊物品的重量比右邊重,指針就向左偏;如果右邊物品的重量比較重,指針就向右偏.

教師演示(或播放視頻"天平的使用" 下載):先拿出兩個蘋果,分別放在天平左右兩個盤裏,讓學生觀察天平指針的情況,並指出:當指針在標尺中間時,天平兩端平衡,表示兩個蘋果重量相等.

教師指出:天平還可以用來稱東西的重量.拿出一個2分幣,提問:

“這個2分幣有多重?”説明表示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單位.

板書:克.

“1克有多重?”

向學生介紹1克的砝碼.並説明用天平稱東西重量時需要用砝碼.一般左邊盤內放置所稱的東西,右邊盤內放置砝碼.

教師將一個2分幣放在左邊盤內,1克砝碼放在右邊盤內,讓學生觀察天平上指針的情況(或播放視頻"稱硬幣" 下載).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指出,指針指在標尺中間,天平平衡,表示這個2分幣與1克砝碼同樣重.

“那麼這個2分幣重多少克?”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2分幣,用手掂一掂.

“現在我們來稱出1克黃豆.”

教師從天平左邊的盤子裏取出2分幣放入黃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針指在標尺的中間,天平平衡.

提問:“這些黃豆重多少?”

請一位學生來數一數1克黃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黃豆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拿出15個圖釘:“這裏有15個圖釘,我們來看一看,它們有多重.”

教師在天平左邊的盤子裏放入圖釘,在右邊的盤子裏放砝碼,從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個圖釘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圖釘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按照稱圖釘的方法,稱1支粉筆、1本數學教科書、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稱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鉛筆等.有些物品稱完之後,仍讓學生掂一掂,如數學教科書.

2.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重量單位“克”.瞭解了用天平稱東西的方法,還親自掂了掂1克東西的實際重量.

課堂練習

1.練習十一第2、3題(學生做第3題時,要提示學生:式題中有單位名稱的,得數也應寫單位名稱).

2.一支鉛筆重7克,8支這樣的鉛筆重多少克?

3. 37克+45克  36克÷6

60克-28克  8克×4

國小數學教案人教版

課題:應用題的對比

教學目標

1.掌握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和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2.正確解答應用題.

教學重點

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學具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遊戲活動,創設情境.

(1)啟發學生根據兩組人數不同的條件,提出問題,並口頭解答,使學生明確,可以提出:

甲組有8人,乙組有6人,甲組比乙組多幾人?

甲組有8人,乙組比甲組少2人,乙組有幾人?

乙組有6人,甲組比乙組多2人,甲組有幾人?

甲組有8人,乙組有6人,乙組比甲組少幾人?

(2)通過遊戲,互相議一議,你知道了什麼?

數量關係一樣,只是問法不一樣.

②甲組有8人,乙組比甲組少2人,乙組有幾人?

知道甲組人多,乙組人少,求少的.

③乙組有6人,甲組比乙組多2人,甲組有幾人?

知道甲組人多,乙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限制,但教師重點訓練①、②兩種類型.

2.操作學具,鞏固所學的數量關係.

(1)用學具擺一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數量關係.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麼?

教師巡視.並個別指導,學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課件“比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例12)”,出示例12.

2.小組活動.

(1)教師繼續演示課件“比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例12)”,學生討論兩道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通過討論和看示意圖,知道了什麼?

使學生明確:兩道題都是紅花多,黃花少.

(3)想一想: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使學生明確:第一個已知條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題的第二個條件是第二題要求的問題,第一題要求的問題是第二題已知的第二個條件.兩題都用減法計算.

3.獨立解答.

(1)填空(課本).

(2)訂正時,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4.反饋練習:完成“做一做”.

獨立填在課本上,訂正時啟發學生互相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三)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這節課學習什麼,注意什麼.

隨堂練習

1.練習二十四第8題.

分組練習,組長帶領同學訂正.

2.練習二十四第3題改編為接力計算.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國小數學教案人教版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0qq3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