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女史箴圖作者-顧愷之人物介紹

女史箴圖作者-顧愷之人物介紹

《女史箴圖》唐代的摹本,神韻最接近顧愷之的原畫,因而被後人奉為經典摹本。那麼有關於顧愷之,大家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本站小編蒐集並整理的女史箴圖作者有關內容,希望在閲讀之餘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女史箴圖作者-顧愷之人物介紹
女史箴圖作者_顧愷之人物介紹

《女史箴圖》為中國東晉繪畫作品,作者顧愷之。原作已佚,現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女史箴圖》僅剩9段,為絹本,設色,縱24.8釐米、橫348.2釐米。此圖依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節,所畫亦為十二段,現存自“馮媛擋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態的表現,用筆細勁連綿,色彩典麗、秀潤。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由於英國方面知識欠缺,保管不善,將其攔腰截為兩段,並出現了掉渣現象。故宮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紙本墨色,水平稍遜,而多出樊姬、衞女2段。

作品描繪女範事蹟,有漢代馮媛以身擋熊,保護漢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絕與漢成帝同輦,以防成帝貪戀女色而誤朝政的故事等。其餘各段都是描寫上層婦女應有的道德情感,帶有一定的説教性質。雖然作品藴涵了婦女應當遵守的道德信條,但是對上層婦女梳粧粧扮等日常牛活的描繪,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貴族婦女的嬌柔、矜持,無論身姿、儀態、服飾都合乎她們的身份和個性。其作品注重人物神態的表現,用筆細勁連綿,色彩明麗、秀潤。

《女史箴圖》中不同身份的宮廷婦女形象,是作者所處時代的婦女生活情景的反映。圖中的婦女形象典雅端莊,神情温順柔和,體現了顧愷之繪畫用線的精細綿密,如“春蠶吐絲”,人物形神兼備。

作品簡介

《女史箴圖》是顧愷之根據張華的《女史篇》畫的一卷插圖性畫卷。此圖原為清內府所藏,公元1900年庚子之役,八國聯軍入北京,為英軍所掠。現藏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全卷長348.2cm,高24.8cm,絹本設色,內容共分九段。

現存《女史箴圖》第一段是畫漢元帝率宮人幸虎圈看鬥獸,後宮

佳麗美人在座。有一黑熊突然躍出圍欄,直逼漢元帝,馮婕妤挺身護主的故事。畫卷中的馮婕妤長帶寬衣,雖聘婷苗條,但面對跑過來的黑熊豪無懼色,臨危不懼的精神表現的很突出。而那兩個武士雖手執武器,一個在張口大聲呵喊,一個用力刺向黑熊,但面露驚惶之色,與馮婕妤的昂首挺立形成鮮明的對照,更突出地表現了馮婕妤的勇敢與其它宮女、驚慌失措的神態。顧愷之在這一段中,充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的不同形象和性格。

第二段是畫班婕妤辭謝與漢成帝同輦的故事。畫卷中畫了八個宮

人抬着車輦,漢成帝坐在輦中回首看着後面步行的班婕妤,似乎怪她不肯同乘。同時又傾聽班婕妤的慷慨陳詞。輦後班婕妤側身站立,面容莊重美麗。輦中還坐一婦人(可能是皇后)面朝一邊不敢正視班婕妤的表情和輦後另一殯妃兩眼望着輦中似做思想鬥爭的神態,同班婕妤形成鮮明對比,襯托出班婕好的高風亮節。

第三段畫的是一座崇山峻嶺,表現“崇猶塵積”。在山峽中有一匹剛露出頭頸的馬。山坡上有一隻老虎蹲坐回首凝視。山下有兩隻兔子在奔跑。山旁有兩隻鳥,一隻飛翔空中,一隻立在山石上回首而望。山頂兩旁畫有彩雲襯托的日和月同時出現,太陽裏邊有烏鴉,月亮裏邊有玉兔。是用象徵手法表現《女史箴》文中的“舊中則員,月滿則微”的道理。山下有一個人跪右腿,弓左腿,搭箭彎弓欲射,表現了“替若駭機”。從畫面的佈局來看,人物畫中,間雜以山水、飛禽走獸,使畫卷的內容顯得生動活潑,沒有單調的感覺。

第四段畫的是兩個婦女對鏡梳粧。用來表現“人鹹知修其容,而莫知飾

其性。”其中一個婦女正對鏡自理,鏡中映出整個面容,畫家巧妙地展現出那種顧影自憐的神態。另一婦女照鏡,身後有一女子在為其梳頭,梳頭的少女表現的尤為秀麗。旁邊放有鏡台倉具。三個人的姿態各不相同,卻都讓人感覺到幽雅文靜,姿態端莊。畫面顯示了魏晉女性濃郁的生活氣息。

第五段畫一張懸掛有帷慢的牀,牀前有幾。一婦女側坐牀內,一隻胳膊搭在窗權上,面容嚴肅。一個男子坐牀邊,鞋尚未穿好,回頭看着婦女。這是意在説明“出其言善,千里應之”,如果其言不善,儘管是夫妻,也要造成“同袁以疑”。

第六段畫的是夫妻二人並肩端坐,對面一婦女懷抱孩子,孩子手中正在玩一個圓球,另有一個孩子在地上爬着回頭觀望。旁邊的一個婦女正在給面前的小孩疏小辮,孩子不太高興,掙扎不肯疏,似乎是着急和其它孩子玩耍。畫卷的上邊有一中年人端坐讀書,兩旁有兩個少女也一同觀看,像是在講解書的內容。全段描寫人物眾多,但表情各異,豐富多彩。這正是“鑑於小星,戒彼飲遂。比心盤斯,則繁爾類”的形象體現。

第七段畫一男一女,男子在前,女子緊隨其後,見男子回身做擺手相拒之狀,便停了下來,作出一種扣心自問的姿態。這段是用來表示“歡不可以讀,寵不可以專”。

第八段畫一個婦女端坐,微微低下頭來,似乎在沉思着什麼。女人面部表情祥和,充分表現了“翼翼矜矜,福所以興。靖恭自思,榮顯所期”的箴文內容。

第九段表現了三個女子的形象。獨自站立的女子是女史官,右手執筆,左手託着一本書(大概是記載着王后殯妃禮儀的典籍),正在批註着什麼內容。對面有兩位女子,一女子回首與另一女子形成對視,似乎還交談着什麼。也許正在談論女史宣讀的篇言。這正是“女史箴篇,敢告庶姬。”

作者介紹:

顧愷之(約344-406)東晉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曾為醒温及殷仲堪參軍,義熙(105-418)初任通直散騎常侍。劉裕北伐南燕,愷之為作《祭牙(旗)文》。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嘗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自雲傳神寫照,正在阿堵(即這個,指眼珠)中。嘗為裴楷畫像,頰上添三毛,而益覺有神。在建康瓦棺寺繪<維摩詰像>壁畫,光彩耀目,轟動一時。後人論述他作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把他和師法他的地朝宋際探微並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區別於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其中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存世的《圖》傳是早期的摹本,內容繪寫西晉張華所撰約束宮廷嬪妃的教誡。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被英軍從清宮劫去,現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所傳顧的另一作品《圖》,乃宋人所作。

他曾被當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痴絕”。 顧愷之的繪畫在當時享有極高的聲譽。謝安曾驚歎他的藝術是“蒼生以來未之有也!”他封了一櫥自己的作品存在桓玄處,竟被桓玄從櫥後全部竊去,以致引起他的驚喜:“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他曾為南京瓦棺寺繪壁畫募得鉅款的'故事,可見他的繪畫之吸引力,修建瓦棺寺時他認捐了百萬錢,就在廟裏用一個月的時間閉户畫了一幅維摩詰,畫完之後,要點眸子,乃提出要求:第一天來看的人要施捨十萬,第二天來看的人施捨五萬,第三天的隨意。據説開門的一刻,那維摩詰像竟“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萬錢。 顧愷之的作品,據唐宋人的記載,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畫有一些佛教的圖像,這是當時流行的一部分題材。另外還有飛禽走獸,這種題材和漢代的繪畫有聯繫。他也畫了一些神仙的圖像,因為那也是當時流行的信仰。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畫了不少名士們的肖像。

顧愷之曾任參軍、散騎常侍等職。出身士族,多才藝,工詩詞文賦,尤精繪畫。擅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禽獸、山水等題材。畫人物主張傳神,重視點睛,認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注意描繪生理細節,表現人物神情,畫裴楷像,頰上添三毫,頓覺神采煥發。善於利用環境描繪來表現人物的志趣風度。畫謝鯤像於巖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畫人物衣紋用高古遊絲描,線條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暢。顧愷之的作品無真跡傳世。流傳至今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等均為唐宋摹本。顧愷之在繪畫理論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晉勝流畫贊> 、 《論畫》 、 《畫雲台山記》3篇畫論。提出了傳神論、以形守神、遷想妙得等觀點,主張繪畫要表現人物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徵,重視對所繪對象的體驗、觀察,通過形象思維即遷想妙得,來把握對象的內在本質,在形似的基礎上進而表現人物的情態神思,即以形寫神。

顧愷之(約344-406)東晉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曾為醒温及殷仲堪參軍,義熙(105-418)初任通直散騎常侍。劉裕北伐南燕,愷之為作《祭牙(旗)文》。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嘗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自雲傳神寫照,正在阿堵(即這個,指眼珠)中。嘗為裴楷畫像,頰上添三毛,而益覺有神。在建康瓦棺寺繪<維摩詰像>壁畫,光彩耀目,轟動一時。後人論述他作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把他和師法他的地朝宋際探微並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區別於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其中遷想妙得、以形寫

神等論點,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存世的《圖》傳是早期的摹本,內容繪寫西晉張華所撰約束宮廷嬪妃的教誡。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被英軍從清宮劫去,現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所傳顧的另一作品《圖》,乃宋人所作。

他曾被當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痴絕”。 顧愷之的繪畫在當時享有極高的聲譽。謝安曾驚歎他的藝術是“蒼生以來未之有也!”他封了一櫥自己的作品存在桓玄處,竟被桓玄從櫥後全部竊去,以致引起他的驚喜:“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他曾為南京瓦棺寺繪壁畫募得鉅款的故事,可見他的繪畫之吸引力,修建瓦棺寺時他認捐了百萬錢,就在廟裏用一個月的時間閉户畫了一幅維摩詰,畫完之後,要點眸子,乃提出要求:第一天來看的人要施捨十萬,第二天來看的人施捨五萬,第三天的隨意。據説開門的一刻,那維摩詰像竟“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萬錢。 顧愷之的作品,據唐宋人的記載,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畫有一些佛教的圖像,這是當時流行的一部分題材。另外還有飛禽走獸,這種題材和漢代的繪畫有聯繫。他也畫了一些神仙的圖像,因為那也是當時流行的信仰。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畫了不少名士們的肖像。

顧愷之曾任參軍、散騎常侍等職。出身士族,多才藝,工詩詞文賦,尤精繪畫。擅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禽獸、山水等題材。畫人物主張傳神,重視點睛,認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注意描繪生理細節,表現人物神情,畫裴楷像,頰上添三毫,頓覺神采煥發。善於利用環境描繪來表現人物的志趣風度。畫謝鯤像於巖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畫人物衣紋用高古遊絲描,線條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暢。顧愷之的作品無真跡傳世。流傳至今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等均為唐宋摹本。顧愷之在繪畫理論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晉勝流畫贊> 、 《論畫》 、 《畫雲台山記》3篇畫論。提出了傳神論、以形守神、遷想妙得等觀點,主張繪畫要表現人物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徵,重視對所繪對象的體驗、觀察,通過形象思維即遷想妙得,來把握對象的內在本質,在形似的基礎上進而表現人物的情態神思,即以形寫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14n9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