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國小數學括號法則課件

國小數學括號法則課件

國小數學括號法則課件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以及前後聯繫:

本節課是七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繼合併同類項後學習的,在今後所要學習的整式加減、分解因式、分式運算、解方程以及今後的數學運算都經常用到,學生對本節課掌握如何,直接影響到以後的學習。因此“去括號”這一節內容在本章中甚至在以後的學習中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去括號”法則在今後的學習中有着廣泛應用,能否準確使用它,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後續學習,因此這一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去括號”法則,通過學生在探索法則的過程中突出重點。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括號前是“-”號,去掉括號後,括號內各項符號處理。這是根據學生年齡的特徵,他們思維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不夠,考慮問題有欠周全而確定。在突破難點中,主要是通過應用法則時,列舉學生有可能出現的錯誤,例如:學生在去括號時,括號前面是負號,去掉負號後,學生往往只會改變括號內第一項的符號而忽略了其它項的符號。針對這些錯誤的解法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而突破難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體會去括號的必要性,能用運算律去括號。總結去括號法則並能用法則解決簡單的問題。

2、能力目標:通過對法則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探究、觀察、比較歸納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新知的精神,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體驗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自信心。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採用了設計問題情景,引導探索、發現法則、應用法則的模式展開。

數學情景教學中應該以思維為核心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各種符合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和接近實際生活的情景創設,巧妙地把學生的數學認識活動和情感交流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協調發展。根據這一原則在設計問題情景的教學中採用令學生感興趣的火柴棒搭正方形的探索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並利用多媒體演示三種不同的搭建方法,讓學生在欣賞圖形變化的同時全身投入到思考問題中去,親自參與思考、發現和獲取知識的全過程,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學引入

師:教材在《四邊形》這一章《引言》裏有這樣一句話:把一個長方形摺疊就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形紙條,按動畫所示進行摺疊處理。

動畫演示:

場景一:正方形摺疊演示

師: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圓規,我們來研究正方形的幾何性質—邊、角以及對角線之間的`關係。請大家測量各邊的長度、各角的大小、對角線的長度以及對角線交點到各頂點的長度。

[學生活動:各自測量。]

鼓勵學生將測量結果與鄰近同學進行比較,找出共同點。

講授新課

找一兩個學生表述其結論,表述是要注意糾正其語言的規範性。

動畫演示:

場景二:正方形的性質

師:這些性質裏那些是矩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矩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三:矩形的性質

師:同樣在這些性質裏尋找屬於菱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菱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四:菱形的性質

師:這説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質。

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師:根據這些性質,我們能不能給正方形下一個定義?怎麼樣給正方形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有同學做躍躍欲試狀。]

師:請同學們回想矩形與菱形的定義,可以根據矩形與菱形的定義類似的給出正方形的定義。

學生應能夠向出十種左右的定義方式,其餘作相應鼓勵,把以下三種板書:

“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且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學生活動:討論這三個定義正確不正確?三個定義之間有什麼共同和不同的地方?這出教材中採用的是第三種定義方式。]

師:根據定義,我們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係梳理一下。

在探索新知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展開討論,探討“去括號”的方法,教師則進行巡視並引導學生利用分配律去括號。學生在利用分配律去括號時可能會對第二個式子中-1的出現產生一定的困惑,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會先讓學生思考-2可以分成哪兩個數的乘積?學生容易得出-2等於-1乘2,通過類比學生也就容易明白-1的出現。

為了幫助學生對法則探索,這裏還設計了接近實際生活的問題2,在學生完成式子的變形後引導學生觀察三個式子中等號兩邊畫紅線部分的變化情況,並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括號中各項符號的變與不變是由什麼確定的,有了上面幾個問題做鋪墊,去括號的法則已經是呼之欲出了,然後我再以提問的形式,啟發學生歸納出去括號法則。具體體現如下:括號前是正號,去掉括號後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變還是不變,括號前是負號,去掉括號後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變還是不變;為了強化學生的記憶力,這裏把法則編成順口溜,去括號看符號是正號不變號是負號全變號。

探索法則、發現法則是這節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探索、交流、討論的空間,讓學生自己體驗法則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和掌握。

發現法則後接下來的是應用法則,在應用法則中,這裏設計了三道例題,例1的目的是想讓學生熟悉去括號法則初步學會用法則去括號其中三題使學生明白去括號還可以簡便運算,例2的設計主要是讓熟練法則、掌握法則並突破重點、難點。例3的設計是通過變式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

在例題的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先獨立思考完成並進行小組交流成果,而教師只是進行巡視並收集他們的錯誤解法進行板書,讓學生展開討論錯在哪裏,加強學生對法則的理解。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分析

教學心理學認為,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過程,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與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因此本節課採用了設計問題情景、引導探索、發現法則、應用法則的模式展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法則、發現法則、應用法則,教師只是做適當的引導與啟發,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一課程標準理念。

2、學法分析

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記憶,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推理合作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根據這一原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發現規律,逐步掌握,自動獲取知識的學習方法,養成交流與合作的習慣,形成勇於創新的科學。

以上,我僅從説教材説教學上説教法、説學法,説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麼這樣教”。希望各位同行領導對本節課提出寶貴意見。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國中>八年級>數學>八年級數學教案

教材遵循了先易後難的順序,在學習圖形的大小關係(線段與角的計算)後,進一步研究圖形的位置關係和位置與大小的相互關係.

相交線與平行線可以説是整個國中幾何學習的必經之路.因此在教學中始終要抓住"位置"與"大小"兩方面的問題.位置對大小的影響作用;大小對位置的決定作用.

例如:兩直線被第三直線所截,同位角的大小關係決定了直線的位置關係;反過來,兩條直線平行時也決定了同位角相等.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這種互相制約關係,體會幾何學習的內容和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2vyg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