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精品)評課發言稿15篇

(精品)評課發言稿15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發言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發言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你所見過的發言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評課發言稿,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評課發言稿15篇

評課發言稿1

老師們:

這次我參加了學校的評課活動,受到了許多啟發,現在聯繫我自己平時教學管理中的一些問題,説一説我的心得體會。 課堂上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一,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評課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精美的課件製作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語文的教學。

第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自由暢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聲音。學生各抒己見,積極性很高!

第三,注重反覆朗讀。好xx是用來讀的,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老師都把朗讀當作理解xx的必要途徑,藉助朗讀反覆欣賞感悟xx的語言美。在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xx的內涵。

第四,就是老師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説教師的語言。人們常説: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一直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説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説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説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總之,通過評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管理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評課發言稿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剛才我們仔細聆聽了三位老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執教的公開課。我個人的感覺是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説來,三位老師執教的觀摩課有如下特點:

1、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以人為本”的課堂理念,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課堂上“老師機械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不復存在,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全部交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大家可以看到這三位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完全相信學生,讓學生聆聽,讓學生朗讀,讓學生評論,讓學生品味。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學生聽的全神貫注,讀的琅琅上口,説的`頭頭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2、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語文課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都注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才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説三位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明晰。張知鋒設計的讓學生“聽、讀、説、悟、思”,朱淑豔老師讓學生“在文章中感知親情,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培養親情”,丁玉蕭老師按照“整體感知——品味趣味——創編美文”的思路授課,教師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點批註”這一學習方法貫穿其中。可以説既體現了訓練的過程,又滲透了方法的指導。同時三位老師又把人文關懷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張老師讓學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願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膽嘗試,擁有更多的第一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朱老師讓學生在文中感知親情,在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土培養親情,培養學生具有承擔社會義務和責任感的意識。丁玉蕭老師注重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魚,培養學生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3、三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注意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改變了以往過於傳播知識的做法,變過去的教教材為用教材,並且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課內遷移到課外,使教材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樹立了大語文教育觀,對教材進行了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比如張老師讓學生説説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朱老師讓學生説自己感動的話,説説自己的親情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用教材這個例子對學生進行重陶、感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剛才我説三位老師的課各具特色,具體説來,張老師的課問題設計很有梯度,由聽、讀、説到悟、結,一步一個問題,一步一個台階,層層蓄勢,環環相扣,整堂課呈現出一種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豔老師的(散步)我認為最大特色是整堂課自始自終都洋溢着一種濃濃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語言美。教師的課製作美,教學設計構思美,教師的教學語言美。讓語文課魅力四射,讓語文課美不勝收,讓語文課充滿詩情畫意,讓人們聽後如沐春風,如飲美酒。丁玉蕭的課則緊緊抓住語文這一學科自身的特點,把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落到了實處,教師教給了學生怎樣去圈點批註,怎麼去品味語段,怎樣別出心裁地讀課文,紮紮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求表面的熱鬧,真正迴歸了語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課充滿思辨的光彩。

我們這三位老師的講課,旨在倡導新課程理念,倡導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具體新課程怎麼上,沒有統一的模式,各位老師完全可以憑着自己的智慧,認真探索,我們共同創造新課程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謝謝大家!

評課發言稿3

看了這段教學視頻,讓我對何老師的精彩教學非常敬佩,也讓我對國小美術教學產生了很多想法和反思。相對於過於花俏的美術課,這節課時樸實的,是注重實效的,它實實在在的鍛鍊了孩子們的美術技能,培養和提高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和素養。

美術課要教給學生什麼?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造型藝術,首先要弄清楚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的教學目的是什麼?不是培養畫家,不是培養特長生,不是美術專業的考前培訓,而是提高國民綜合素質中關於美的素養的一門學科。

在美術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這個目的.被細分成豐富多彩的各種課型,被分為一個個小的教學目標貫穿在不同年級段的美術課中。

基於以上因素,授課者在備課中,要想清楚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通過本節課,要教什麼?要讓學生學會什麼?樹好這個靶子,才能在教學設計中有的放矢,刪繁就簡,緊扣教學目標和主題。

美術課如何教?

一節課有了明確的目標,下來要思考解決的就是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問題。俗話説,教無定法,在班級授課環境下,受課堂時間的制約,我認為最好選用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去除掉花俏的擺設環節,迴歸到簡單、實用、快樂的高效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好教學活動,讓孩子有極強的表現慾望。一般來説,好的作品欣賞、好的導入、或者是教師的高效示範展示,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緊扣美術的本體,一定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術”的問題,也就是最基本的表現方法和技巧。這是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也是隻有美術課才能解決的問題。為了讓學生直觀的學習到美術造型的表現方法和表現技巧,教師的示範顯得尤為重要。大氣,直觀,準確到位的示範,不但可以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還能為孩子們接下來的自主表現掃清障礙,使人豁然開朗,眼前一亮。另外,教師示範的過程,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精彩的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濃厚興趣。

美術作業怎樣評價?

美術課一般不會留課外作業,基本都在課堂上完成。評價一般採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幾種形式。但是現在更多的課堂評價都是為了完成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而評價,為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做出的表面的、膚淺的、倉促的評價,達不到真正的評價目的。美術課的作業評價標準沒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但是不管採用哪種方式評價,都應該要緊扣教學目標,鑑於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的限制,自評的時候可以教師可以給出評價指標和關鍵字,讓學生從指定的幾個方面去談。他評的範圍可以更廣泛,更適合人數較多的班級進行。教師的評價往往被學生認為是權威的評價,所以教師的評價要注意少些定性的評價,多些建議、多些鼓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美術素養都能獲得成長和發展。

不過,由於時間的緊迫,現在我們很多美術課的評價環節流於形式,沒有真正的評價,這於我們現在班額過大,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所限都有關係。讓我們對美術課的評價和激趣好好探究,讓美術課更加精彩。

評課發言稿4

各位同仁:

今天我市語文研討會,研討的主題是:變教“課文”為教“語文”。對這個主題的闡述,後面高主任將做詳細的闡述,這裏先談一下我們的理解:

教“課文”的主要特徵之一

1、多以思想內容的理解為主要目標。

2、多以對文本的深入解讀,繁瑣、碎片的分析為基本形態。

重的是內容的理解,碎片的、磨嘰的語句分析。

教“語文”重點取向之一

以語文知識獲得、語文學習方法掌握和語言技能形成的結構課堂教學為導向。

重人的認知品質、智能結構的培養。

要實現變教“課文”為教“語文”,核心是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怎麼“用’?對教材的處理,學法的設置尤為關鍵。我們力主課堂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學習好本課的幾個具體目標(幾個學習要點),又要引導學生弄清點與點之間的聯繫,點與場(文本、信息源)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髮現學習點,提出學習的思考問題;進而教交給學習思考的方法,培養思維結構。

本着這樣的理念,對《老人與海鷗》一課的教學,説説三個處理:

一、對文本的整體處理(6層次)

教師設計了6個教學層次:

1、老人的青銅雕塑

2、課題:老人與海鷗

3、兩組詞語,

撮嘴呼喚 邊走邊放 親暱説話 嘖嘖稱讚

翻飛盤旋 扇動翅膀 肅立不動 白色旋渦

4、想象兩幅畫面

5、依據畫面和課文內容概括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6、提出學習問題。

瞭解了文章的脈絡,看着這樣感人的畫面,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學習問題呢?(梳理同學們的問題:1、老人是怎樣愛海鷗的?2、海鷗又是怎樣回報老人的?)

這樣的處理,就是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整體處理,實現了:

文本、信息源——重點詞語——情節畫面

文本、信息源——抽象概括——主要內容

文本、信息源——思考辨析——核心問題

整體處理教材,這是一個過程,一個引導發現的過程,不是空投、指定(教師的)

一個思考探究的過程,是路徑、目標的尋辯(學生的)

幫助學生把龐雜的文本、信息源,概括出了主要內容、兩個畫面,抓出了要學習的'要點、方向。堅持長久的訓練,學生會形成思考的方法和思路。核心素養得到發展培養。

二、海鷗送老人的畫面處理(5層次)

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這一單元訓練重點緊扣這一目標,教師設計了5個教學層次:

1、讀課文14至17自然段,勾“意想不到”句子、想象畫面

2、抓語句悟畫面——標出重點詞

畫面一:翻飛盤旋:“翻飛盤旋”“大聲鳴叫”

畫面二:瞻仰、守靈:“煽動翅膀”“輪流飛到”“瞻仰”

“紛紛落地”“站成兩行”“肅立不動

畫面三:直撲過來:“炸了營似的”“撲過來”“大聲鳴叫”

3、聯繫生活説畫面(可以一個個畫面説、可以三個畫面一起説、抓詞説)

主題:體悟海鷗的感恩、思念。

方法: 一組詞整體説;聯繫生活説。

把握:從海鷗的什麼描寫看出海鷗的情感?落實到動作、聲音,而不是追問你理解到海鷗的情感?

4、引導悟表達方法:

海鷗們不會説話,這豐富的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海鷗的動作、聲音、細節)

5、感情朗讀,提升主題——回報、感恩

這樣的整體學習方法,實現了:

整體的方法抓內容:段落——句子——詞語

整體的方法談理解:一組詞整體説,不碎片化。

整體的手段導學法:想畫面、聯實際、感情讀。

三個層次的整體把握,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課堂結構的處理(6環節)

教師設計了6個教學環節:

1、整體感知提出問題———教材的整體把握、

學路的整體梳理、

目標的整體定位。(師導設)

2、學習海鷗送老人的畫面

3、學習老人愛海鷗的場景

4、學習老人部分

5、以讀生情,回扣主題

6、整體收穫,收穫整體——從整體上收穫學習(兩層)

是收穫的整體集中(生體驗)

整體——部分——整體的結構 再次智能結構的塑造。

以上是我們試圖體現的教學觀點,很不成熟。也因為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上體現的還不到位,敬請各位同仁海涵、指正。

評課發言稿5

同事們:

大家好!

由於有課沒有參加教研活動很是遺憾,剛才看到了吳鳳雲老師總結的教研點評,有了點想法,所以也想出來瞎説兩句:

1、瞎説理由:除物理學科外,化學也算上能聽懂吧!

2、總體感受:從今天的教研記錄中,我似乎聞到了點火藥味,為之而欣喜。教研就是研討,各抒己見,闡述不同的觀點,沒有點火藥味怎會有研的味道呢。(我想學校正在偷着樂呢)

3、綜合評價:這節化學課,算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麼亮點,也不夠精彩,但卻較實用。上午也聽了這節課,由於過分改變,丟了自己的特點。下午的課才找回自己,顯示出你沉穩、細緻、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的掌控能力。精彩的課堂不一定是高效的,而實用的課堂更貼近於高效。

4、個人建議:

第一、當課堂中出現預設外的問題時,教師不要躲避,要簡明扼要的進行講解。(比如:鋁與硝酸銀反應,出現氣泡(鋁與強酸弱鹼鹽反應,伴隨氫氣的產生,高中要學到;再比如,鋅與鐵與鹽酸反應,現象鐵反應速度較快,是由於鋅是粒狀而鐵是片狀的',與反應物接觸充分程度不同造成的)

第二、本節課的難點在於第三個環節(置換反應)總結出金屬的活動順序。我們作為做課教師,應該把難點通過教學手段進行簡化,通過實驗置換反應是無法直接得出金屬活動順序的,而是通過置換反應以及上兩個環節總結出金屬活動順序,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

説好了是瞎説,望老師們諒解。

評課發言稿6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感謝**研訓中心和**中心國小為我們提供的這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今天觀摩了四節《跳高課》及湖熟國小的大課間活動,學到很多,受益匪淺,為體育教師的精湛教學和**國小班主任對大課間的熱情付出深深折服,現在我就**國小李老師的'《跳高課》談談我的收穫。

首先,李老師的這節課嚴格遵循了體育課堂教學規律,落實了5分鐘慢跑,從準備動作入手,然後進行基本教材跳高的教學,接着進行遊戲教學,最後在結束部分進行放鬆練習和師生小結。

其次,李老師這節課突破了跳高教學的傳統模式,注重了跳高的實用價值,充分發揮了趣味性強的特點,用懸掛的小球激發學生的跳高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發展自己的彈跳能力。

第三,李老師這節課的設計合理,環節緊湊,講解流暢,示範標準,評價適時,分解合理,密度適宜,從開始的用短繩代替橫杆,引導學生起跳,到用懸掛的小球激發學生跳起,從一步跳起的詳細講解到三步跳起的標準示範,逐步提高學生跳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跳的動作,水到渠成地學習跳的動作,無不彰顯了教師的教學智慧。

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供探討:李老師讓學生確定起跳腿,並用短繩綁起做記號,這很好,但有個別同學是右腳有勁,第二組的第一個小女孩,李老師教了她好多次,她總是自然而然地抬左腿,後來李老師把她帶到邊上個別輔導,但我認為,把她換個方向從左邊起跳呢,我想她抬左腿就是正確的了。

總之:李老師的這節課是成功的,讓學生在成功快樂中發展了自己的彈跳力,完成了教學任務,達成了教學目標,效果較好,這僅是一家之言,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謝謝!

評課發言稿7

各位老師、各位專家:

我們本着虔誠的學習態度到此聽課。聽了上午的三節課,讓我們感受到來自執教老師對數學的精益求精與不斷思考,更感受到庵東中心國小濃郁的教研氛圍和孜孜以求的教研精神。老師們針對問題侃侃而談,針尖對麥芒的對話依稀可見。向大家學習之,同時也談談本人對本次活動的切身感受。

首先,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區域活動。上面,老師們課上得好;下面,老師們課評得好。我想,這都是為了讓大夥兒對數學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與理解,從沈教研員的指導中我們學習到許多,從一線上課教師中我們學習到更多。上課教師緊緊圍繞着本次的研究主題:“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紮實掌握基本的數量關係,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展開教學,有的教師特別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形成”,多讓學生述説與感悟;有的教師特別關注“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強調解題的步驟;有的教師特別關注“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的情境設置”,以玩帶學,學以致用。

其二、我對沈鑫瑩老師執教《兩步乘法解決問題》的思考,經過多方素材的取證(蘇教版、人教版相結合),實踐之,改進之(聽説試教過幾次),鑄就成了一堂如此精典之課,着實讓我們學到了許多。

(1)關注學生的思維形成過程。如引出乒乓球的問題中,面對紛繁多樣的“信息”怎麼辦?引領教師給了我們很好的明示:根據哪些條件可以求出什麼?哪兩個條件之間有直接的聯繫?哪兩個條件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思考後,又讓學生通過眾多形式(通過師生對話、同桌互説、四人小組説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説)讓孩子們述説算理,讓孩子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關注教學的細節。細節處方顯大智。老師巧妙地用“先算”兩字就抓住了中間問題(也是教學的重、難點),實在妙哉;

每每學生列出正確算式之餘,老師不急於求成,可是讓他述説思考過程;當學生回答出現小括號時,老師又追問:“小括號能不能去掉?”……

(3)合理地“避免”。從會後的交流中,我們不難看出庵東鎮小的教師正在探究的“解決問題課題”,認為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解決策略就不需要在全班面前涉及,如若學生能講出個所以然也罷。面對這種適合全體學生的教學方式,我們表示接受。是呀,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式看看行,想想可以,可就是説不清所以然,連老師們都糊塗的事,國小生更説不清。如:每層有5個教室,每個教室6盆花,(圖中隱含共有4層),一共有多少盆花?

方法一:先算一共有幾個教室,即4×5×6=120(盆)方法二:先算每層有幾盆花,即5×6×4=120(盆);

此時學生自然根據乘法交換的規律列式:4×6×5=120(盆)。問他是怎麼想的,他説還沒想好。其實呀,給他再多的時間他還是想不出來的。就此種方法,如果我們只以默認的方式認同是不是有點膚淺了?我倒認為這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真正踐行“算法多樣化”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生接觸“假設思考”的好時機。我們不妨幫助學生這樣理解:“先假設每層只有1個教室,那麼每層就有4×6(盆);可事實是每層有5個教室那就再乘5解決。”當然,此方法建議有直觀圖示比較好。如教學“三個方陣共多少人”中將三個方陣合在一起進行計算;或在求“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中將乒乓球從盒子裏拿出來重排後再計算。我十分相信,大多數學生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理解與掌握的。

其三、我對張金忠老師執教《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思考。張老師的課是我一直以來十分佩服的。教學思路之流暢,教學環節之緊密,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對數學教學有獨到的見解,善於對教學進行重組與整理。例如他今天所設置的一連串任務情境恰如其分地驗證了他的這種教學風格。大家都知道,設置一組好的任務情境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天講春遊謂恰到好處);設置一組優秀的任務情境可以很好的達成教學任務,突破教學重、難點;設置不能層次的教學任務還可以歷練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今天張老師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念。

(1)教師角色的恰當拿捏。《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今天的張老師從對學生解決問題思路和引導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發揮;

從老師與某個學生的點對點對話到同桌之間、四人小組之間的多方位對話;從教師的板演到學生上台板演。細心的聽者會發現,學生的活動要遠大於老師的主導,這不正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嗎?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課程標準》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每每出現一個任務時,張老師總是先讓孩子們獨立思考。是呀,獨立思考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只是平常的工作中我們很少顧及。而張老師願意花時間,等待學生獨立思考(特別是當學生需要想一想,再組織一下語言時,張老師還是選擇了傾聽,他相信孩子自己能解決)。

(3)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讓每一學生掌握每一種解決顯然是不科學的,那麼當教學過程中學生沒能出現教學預設時怎麼辦?從張老師的行動可以表明:毫不含糊,教師講。例如:在解決“同學們排隊射氣球,3人一排,站3排,一共擊破了18個氣球,平均每人擊破多少個氣球”這道題時,學生只出現兩種方法:其一、先算一共有多少人,即3×3=9(人)18÷9=2(個);

其二18÷(3×3)=2(個)兩種思路顯然權屬一種,於是教師出示:18÷3=6(個)6÷3=2(個),聰慧的學生一點撥便知是“先求一排同學擊破了6個”。

(4)隨着教學活動的開展,難度越來越大,數學思考強度也越來越大。第一層次為“解決划船、遊樂場”,要求學生先想一想、不明白的四人小組交流,再列式;

第二層次為“解決射擊場”,要求學生可以獨立想一想,再列式;第三層次為“解決智慧宮”,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列式,同時抓住學生的“錯誤資源”或“不足資源”,讓其板演,“因錯出彩”。我們體驗到張老師十分注重對課的坡度設計,同時善於抓住教學有利資源,特別是錯誤資源,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錯?錯在哪兒?怎麼修正。”

熱鬧的交流暫時結束了,但思考並未此打住。沈教研員的話言還在腦海迴盪,讓大家好好咀嚼:“兩步計算的解決問題重在解題思路的培養”、“應培養低年級學生講出解題思路”、“解決問題的形式始終是為目標服務的”……

評課發言稿8

本月一共聽了四位老師的公開課,受益良多,感受頗深。方老師的甜美的語言風格,讓人心曠神怡;張老師的循循善誘,發人深省;吳老師的激情澎湃,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黃老師的復沓教學,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作為語文老師,帶給學生的應該是美的享受,情感的`薰陶,個性的發展。針對這四節課,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見。

一、課堂上,適當地等待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不能以教師的描述性語言代替學生的思考,當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拋出後,教師不要急於讓學生回答,因為學生對文本情感的體驗有一個過程,即從接觸文本到情感的輸出,是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以往的經驗等加工分析,最後才會形成相對完整的情感體驗。如,在吳老師《與象共舞》一課中,當老師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泰國,人和象有沒有距離?學生在沒有充分研讀文本,在沒有真正走進字裏行間去體會的前提下,教師急於給出了答案,並且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讓學生在“人”字邊上寫“象”字,其實,這個環節設計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環節沒有落到實處,這個環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從教育目標達成性的角度來説,學生情感體驗沒有很好達成。課堂上,教師適當地等待,或許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

二、課堂上,好的學習方法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閲讀課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關鍵句,通過對它們的體會來達到對整篇課文情感的理解、感悟,這就是所謂的“聚焦”教學。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課堂效率。怎麼抓課堂的重點,突破難點,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方老師《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中,對於居里夫人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詞,從成功和不成功兩方面創設情境體驗,相信學生的感悟會更深,對於後文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對於閲讀課的教學,切忌泛泛而談,泛泛而讀,切忌面面俱到,沒有取捨這樣既達不到教學目的,學生學到最後感覺這課不上,我也能懂。

三、課堂中,科學的板書設計是一種美。

語文板書是輔助性地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板書能點睛指要,給人以聯想;形式多樣,給人以豐富感;結構新穎,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僅僅在公開課上,對於板書設計要精心,在平時的課堂上,也要對板書設計下一番功夫。在張老師《媽媽的賬單》一課,板書設計是母愛、無私、無價。個人認為內容單調了點,形式上也不夠新穎,學生看後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在初讀課文後,順勢在黑板板書故事的主要人物小彼得(寫左邊)媽媽(寫右邊),緊接着根據賬單內容,在小彼得下面寫60芬尼在媽媽下面寫0芬尼,然後根據學生的理解感悟相機在0芬妮下寫上無私、無價。最後在昇華課題時,畫一個紅色的大愛心,這樣的板書設計,在視覺效果上和板書內容上是否會更完美些呢?

也許正如吳老師的發的説説那樣,教學,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説,要學的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地總結自己教學的得失,積極汲取他人優秀的做法,加之理論上的指導,我想,終有一天,會修成正果的。

評課發言稿9

該老師執教的這一堂課是一堂清晰實在,紮實系統,動靜結合的國小英語課。教師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課的教學設計和組織上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動畫導入,充分調動起學生興趣。良好的開頭對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起着關鍵的作用。本堂課一開始,教師就用TPR活動導入新課,使學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時間裏,被激活。接着教師利用遊戲引出新詞教學,自然有效。

2、關注教學方法,體現了一個活字。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新單詞呈現形式多樣。應該説整堂課中,教師在引入新詞時,都是比較新穎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師還注意利用實物,圖片,卡片,身體語言,表情動作等作為教學資源,創設講解,操練和運用英語的情景。蔣瑩老師能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關注教學過程,儘可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實的去感受知識,體驗知識,積極參與,努力實踐,在活動中學會用語言表達交流,較好的體現了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

3、教學活動的設計豐富多彩,有效,訓練方式多樣,有全班活動,師生互動,小組活動,雙人活動,個人活動等,在活動中突破難點,在活動中發展能力。教師為了鞏固本課的內容,精心設計了多個活動:有歌曲,謎語,遊戲,內容非常豐富不但使單詞、句型的操練面廣,練習次數多,而且還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熱情。將熱鬧的形式與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

在英語課中,活動的`設計和開展還應該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英語課堂的活動應該以語言運用為落腳點,本堂課上,蔣老師很好的貫徹了:在用中學,學中用,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原則。在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處於相對自然的態勢,不斷的在習得和使用語言,學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諧的交織在一起。

本課中值得探討的地方:

1、本堂課中,蔣老師在佈置任務前或句型操練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導致學生操練時場面有些混亂。

2、教師語言不是很豐富。其實這也是我們較多老師的一個毛病。我們説當我們老師有足夠多的input(輸入)的時候,學生才能有out put(輸入)。這可能就需要我們老師平時多多進行閲讀,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

家長會生物老師發言稿國小語文評課發言稿大學聯考復讀學校公開課發言稿

評課發言稿10

我們大家都注意到了,我們進入評課室時桌椅不是這麼擺放的,是像教室的桌椅擺放一樣。我們大家一起動手改變了擺放方式,成為了我們現在的面對面交流。試想:如果我們像學生在教室的坐法那樣,一個老師對着另一個老師的後背評課,會有這麼好的效果嗎?肯定不會。為什麼同樣的語言交流,面對背和麪對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呢?我想這説明交流的效果除了與語言的表達有關外,還與非語言的交流(表情、眼神等)有關。所以,我們在課堂上的交流,也要發揮非語言交流的功能,這關係着互動效果。我在商丘興華中學聽課時就發現,那裏的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一旦有學生開口發言,其他學生的目光都是齊刷刷地射向發言的學生,説者盡心,聽者認真,效率自然會高。

在前幾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北師大自主招生語文捲開始是這樣寫的:請同學們拋棄你程式化的思維,我們要考查的是你真實的語文能力。這句話將是未來語文考試的方向。什麼是語文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深深思考的問題。

這一學期,我們提出了“構建生態和諧教育,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這是進一步豐富完善三段式開放性教學法的一項重要舉措。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需要我們明確以下四點:一是我們這一節課準備讓學生解決哪些問題(目標問題)?二是我們計劃用多長的時間解決這些問題(效率問題)?三是通過什麼方式解決這些問題(方法問題)?四是這些問題解決的如何(哪些學生解決了?哪些學生沒有解決?這些學生哪些問題沒有解決?課後如何幫助他們解決?)?

圍繞兩位老師的課,大家作為內行都談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分別為兩位老師提幾點建議。l老師的一貫作風是有激情,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是我們學校前幾年那個被稱為“差班”的實驗四班,在你手裏也是激情四射。但是,這一節課上,學生沒有真正地動起來。

“動”的`不足,就會導致展示、質疑的不足,開放的不足。二是在內容設置方面,我覺得本文需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寫的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本節課只需解決第一個問題即可,讓學生讀熟課文,掌握詞翻譯,能夠熟練翻譯課文,把下兩個環節留到第二個課時。r老師這節課思路清晰,在如何在一節課內解讀長課文且做到活而不亂為大家提供了借鑑。我覺得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兩點:一是學生展示時最好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口述出來,不要讀課文。找到的是知識,變成自己的話就是能力。二是對於文中的一些重點語句,要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品讀,領會其內在的涵義。

評課發言稿11

今天,我參加了區教研室組織的語文教研組長論壇。本次論壇在首南一小舉行,是對上一階段教研組實績考核的延續。由於今年才接手語文教研組工作,而論壇的內容又是09、10學年的教研組開展情況和成績彙報。所以昨天下班從學校搬來了厚厚一大疊資料、檔案,準備論壇發言稿,製作ppt幻燈片,一直弄到凌晨1點才睡覺。

我們茅山國小語文教研組一直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堅持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根本任務,教育教學成績穩中有升。現將近兩年我們教研組開展的工作分四大塊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

一、加強業務學習,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1、為教師搭建學習的平台,積極學習新課程。

我們教研組切實認真組織教師開展了校本培訓工作,20xx學年的第一學期我們組織了教師一起學習薛法根老師的《“有效課堂”的有限思考》,又認真學習了沈大安的《淺説略讀課文教學》。第二學期在教導處的組織下,語文教師一起學習了特級教師錢正權的《跟年輕朋友聊“聽課”》,研究了蔡林森“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還組織研究了由鮑丹丹老師執教的、薛法根老師點評的課堂實錄《我為你驕傲》。

20xx學年的第一學期我們學習了王崧舟老師的《古詩教學的價值取向和實踐智慧》,並且針對作文教學難的問題,組織全體語文教師共同學習20xx年11月出版的《國小語文教師》裏的《教好“教材裏的作文”》。第二學期集中學習了薛法根《低年級閲讀教學怎麼教?》,並且探討了《如何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

在這些活動中,我們每位教師都認真地做好記錄,相信這樣不斷地學習肯定能提高我們的認識,並積極投入教學實踐當中。

2、積極鼓勵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學習,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本着“多學、常思考”的宗旨,近兩年來我們教研組語文老師積極參加區裏組織的學科培訓,主要是聽課、評課、講座等。我們還積極參加區教研室、進修學校組織教師到市外進行學習和聽課活動,選派優秀教師參加省、市、區級“領雁工程”培訓。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和安排下,四位老師分別在海曙國小和華泰國小脱產培訓6周時間。在這6周的時間裏,他們在名校聽課、上課、參加教研組活動、感受名校濃濃的教研氣息。相信通過學習,定能給我們補充新鮮的血液。

二、重視校內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集體學習,深入瞭解教材。

每學期我們都會進行集體性的學習活動。集體性學習的魅力就在於可以引發我們自身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也可以給與其他的老師以思考。我們教研組的理念是一人優秀只能代表個體,整體上去了,那我們的教學質量就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團結協作,不斷進取,開展教研教改公開課。

1、20xx學年我們教研組共進行了八次這樣的'活動。

(1)第一學期除了學校安排的一般性教研組活動之外,我們還對文言文教學和略讀教學進行了重點的研討和學習。教研活動的形式是“集體備課---課堂實踐----集體修改----再次實踐”。我們有幸請來了華茂外國語學校的鄭小強老師給我們的老師進行上課、聽課指導。這次教研活動我們吳樂燕老師上了公開課:《伯牙絕弦》,這也是我們這學期所要研討的重點課文。課後,鄭小強老師對這節課進行了點評,並對如何理解教材,怎樣把握教學目標作了具體的分析。

(2)第二學期我們有幸請來了區教研員方老師和趙老師來校指導,通過課堂教學展示,讓兩位教研員從我們日常的課堂教育教學中找出我們的不足之處,以此對症下藥,給我們今後的課堂教學帶來一劑良方,兩位老師柳靜君老師和吳樂燕老師分別上了兩堂公開課:《荷葉圓圓》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再次與華茂外國語學校的鄭小強老師一起探討了文言文課文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0xx學年我們進行了8次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1)第一學期10月份與海曙國小的聯誼活動,海曙國小的姚桂琴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長城》,令人耳目一新;我們學校的吳樂燕老師執教的《桂花雨》,教學過程由扶到放,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

(2)11月份與華泰國小的聯誼活動,華泰國小的徐福丹老師執教的《普羅米修斯》,朗讀指導和寫法的滲入把握得非常有度;我們學校柳靜君老師執教的四年級的《頤和園》,受到了同來聽課的華泰國小老師的肯定。

(3)第二學期4月進行了三次公開課的教研活動,第一次是柳靜君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數星星的孩子》。評課活動中,老師們對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和教師如何開展有效的識字教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第二次是兩位外出學習的老師回校上公開彙報課。一位是到海曙國小學習的朱小妹老師,她上了《畫家和牧童》;另一位是到華泰國小學習的陳海峯老師,她上了《觸摸春天》。從她們的課堂展示中,我們感受到了名校的課堂教學風采,也感受到了兩位老師通過學習,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次是與海曙國小的老師進行教學聯誼活動。我們學校的柳靜君老師執教的《數星星的孩子》,受到海小老師的一致好評;海小的李翔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節《三個兒子》。讓我們再一次的感受到海曙國小良好的課堂教學過程,體會到我們的孩子們的潛力是也是無窮的,只要你關於開發。

(4)5月份與華泰國小進行了“同課異構”活動。華泰國小的鐘媛媛老師和我們學校的徐燕萍老師共同上了《紀昌學射》這篇課文。兩位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讓我們既看到了不同的教學設計所帶來的不同的效果,也意識到了我們與華泰國小的理念差距。在課後的評課活動中,大家都感覺到受益匪淺。

(5)6月份,我們學校的柳靜君老師參加了鎮教輔室組織的“新生代”教師選拔活動。雖然最後只進了複賽而沒有得到參加區裏的比賽的機會,但我們從這次準備中看到了差距,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而是整個語文教研組的差距。

通過這些公開課,展現了我們在課改過程中的點點進步。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相應的也就增加了見識,提高了認識水平,這也給我們以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以便於在以後的工作中改進和提高。

(三)積極組織集體備課,共同探討一起成長。

近兩年我們組織了十幾次集體備課,在活動中,大家都能積極地參與,發表各自的觀點,有些教師還製作了PPT,並對課的設計提出了大膽而富有創新的想法,結合課件的形式一起出現,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通過集體備課確實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空間,大家積極參與、共同探討,發揮了集體的智慧。可以説,集體備課已經成了我們教研組固定的教研活動了,因為這裏是羣策羣力最好的展示平台。

三、積極開展好語文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兩學年我們教研組積極組織了一到六年級的語文競賽,讓孩子在競賽中獲得成功的喜悦。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學校“月薦稿”制度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參加作文比賽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寫作能力,為學校校報《小星星報》和校刊《紫雲英》提供了充足的習作數量。低年級講故事比賽、拼音過關比賽,中高年級古詩詞競賽、現場作文比賽,豐富了學生學習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語文教師積極輔導學生寫作,併到各級各類報刊雜誌上投稿。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徵文比賽,也獲得了一些成績。如孫惠妹、姜錦錦同學分別獲得了《我是90後》徵文比賽全國級二等獎和優秀獎,兩位指導老師朱維潔老師和吳樂燕老師還被評為“優秀指導老師”。朱小妹老師指導的學生在“我和你”徵文比賽中獲得鼓勵獎。相信這樣的競賽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競爭意識,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四、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鼓勵參加區裏的比賽。

在這兩學年裏我們學校師徒結對工作做得比較好。師徒結對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聯結在師徒之間,使我們在有意無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從而得到提高。

我們教研組鼓勵老師積極參加區裏組織的比賽。但是鼓勵是鼓勵,但老師們的興趣總鼓動不起來,也許是自覺能力不夠,也許是對教育科研這方面的積極性不高。近兩年來,少有論文、課題、學科競賽在各級比賽中獲獎。全校好像只有陳波老師一人有興趣去寫寫論文,發表於各級刊物上,這方面也是我們學校教研組最薄弱的一點。

通過傾聽各個學校的教研組簡介,我真的是羨慕忌妒。但絕對沒有恨,只有心中感慨萬千。但我想差距不是問題,地域不是距離,雖然茅山國小地處鄞州區的邊緣地區,但我相信,我們沒有一位語文老師願意自己的學校、自己的語文教研組被“邊緣化”的。爭取進步將會成為我們工作上的目標,前進中的動力。我們茅山國小全體語文老師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力爭把工作做得更好!相信在區教研室的幫助下,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全體老師的努力下,茅山國小語文教研組的路一定會走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踏實!謝謝!

評課發言稿12

首先,非常感謝主辦和承辦單位的各位領導,讓我們有機會在這裏一起分享經驗和想法。20xx年11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參加了賽點設置在威寧縣第四中學的“大面積”優質課評比活動,並擔任體育評課組組長,通過這次活動的參與,首先我感受到縣教育局對於新課程改革的重視,同時感謝學校領導對我們體育組工作的大力支持。通過這次聽了來自全縣不同學校優秀體育教師的17節課,讓我受益匪淺,現將本次評比活動心得總結如下:

第一、從本次活動的主辦單位和參加的人員來看,可以説是一次重要的體育盛會。各學校先組織聽課評選,然後挑選出優秀的教師推到縣優質課的評選中來,他們代表我們全縣的最高水平。

第二、在這次優質課評選中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選題方式,其他地方是將提前準備好的課反覆練上幾遍了再來“表演”,而我們這次活動是在上課的前一天進行抽課,然後來設計安排好課,直接在第二天上抽到的內容,這樣的形式加大了上課的難度和對課堂的充分主宰,更有利的鍛鍊了老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三天緊張地聽評課中,每位參賽教師克服了場地不佳、器材不全、氣候惡劣的困難,精心設計教學,努力達成教學目標,把課堂氛圍一次次推向高潮。這充分體現了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敢於直面困難、勇於突破的精神。 第三、是我在這次聽評課過程中我的一些建議:

1、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是有效上課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並且,高中生擁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該放手開發學生的這一特性,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能達到技能互補的目的。通過相互提問與討論、合作與交流,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無須教師做到全面掌控,也避免了課堂中過於沉悶的教學氣氛,同時也能使教師有時間解決學生們存在的普遍問題。

2、一堂好的體育課不在於你擁有大量的內容和無比花哨的表現手法,而在於這堂課,教師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怎樣的條件?使學生學到了怎樣的技能?達到了怎樣的目標?能否體驗快樂體育?是否學習到了想學的技能?這也是本次評選活動中,某些教師的教學設計內容雖然很好,但實際的效益不好,從而導致成績不佳的原因。

3、一個流暢,細膩的課堂程序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如果你在課堂常規時都不清點好學生人數,那麼你不瞭解學生幹什麼去了,即便課順利的完成了,也是失敗的,因為學生出現了意外誰能負責呢?學生的一切就是你的一切。

體育課是每個學校的“窗口”,可以直接體現一個學校的學風、教風,這就是體育教學的特殊性。通過本次活動,我深感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擁有優秀的教學智慧是多麼地重要。我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和各位同志一起,通過各種學習渠道,努力鑽研新課改的精神,培養自己的教學能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自己的教學智慧。做一名合格的素質教育先鋒。

評課發言稿13

首先感謝韋老師和黃老師兩位老師呈現給我們這麼精彩的兩屆語文課。二位老師選同一年級同一單元的兩篇不同課文,展示了語文閲讀教學的兩種風格。

先説黃老師的這節德國篇——《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黃老師在這四十分鐘裏展現了很多亮點。如前面幾位老師評的,教學環節緊湊、學習氣氛輕鬆活躍。我想説的是品詞和德育的兩個亮點。在品詞學句“花團錦簇”“奼紫嫣紅”這一環節時,黃老師先給學生找出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接着投影出示句子,並用鮮豔的顏色標出“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給學生讀句子再解釋詞語意思,然後展現12張鮮花美圖,緊接着質疑,還能用哪些詞語形容這些鮮花?學生紛紛發言,黃老師收集了學生提到的6個詞語,分成A B C三組,再給學生換到課文“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位置讀句子。我覺得這樣品詞很好,但是又覺得好像這樣結束還缺點什麼。如果再追問,用“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描寫好在哪?使學生區別同義詞近義詞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選擇,體會語文用詞的美與準確性,是不是更好?第二亮點是課文的情感昇華部分,黃老師也做得很好。他從課文最後一段內容填空開始,引出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人的心靈美。再給學生合作交流,我們身邊或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最後佈置作業續寫“花的夢”或者“思鄉的.夢”。不知道是不是快到下課時間的原因,學生好像還有些困惑。我認為這一環

節可以結合我們當前創建精神文明的大背景引導學生,“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一種奉獻精神。奉獻出自己的花,就能欣賞到許多別人的花;有了奉獻就有回報,得到回報後學會感恩,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奉獻自己種的花,人人種花給別人看,那麼我們將看到怎麼樣的花?這就是“花的夢”。如果我們全社會都講奉獻,人人會感恩,那麼我們的國家將是怎麼樣?這是“思鄉夢”——“我的中國夢”。

再説韋老師的意大利篇——《威尼斯的小艇》,也有很多亮點。

韋老師看似簡單的幾張填空題幻燈片,體現了韋老師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要求。三張填空題由易到難設計。學生只有讀會課文,讀懂課文,才能完成練習。在第一張練習,韋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主要交通工具”定義威尼斯的小艇。第二張練習概括小艇特點,“把小艇比作,寫出了小艇的特點”,引導學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事物,第三張練習“在時候,小艇能夠。”是用排比的句式説小艇的作用。由易到難的練習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扶到放地引導體現高年級語文閲讀教學法。如果再設計一題仿寫的擴展練習,是不是更好呢?

最後説一點這兩節課的不足之處。語文課的“聽説讀寫”四項基本功練習,兩位老師在“聽説讀”的練習很到位,就是少了“寫”。兩節課裏,學生幾乎不用動筆寫字。今天,我們的語文教學,能説會寫才是硬道理。

評課發言稿14

我校開展了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率先推進新理念”為指導思想的聽評課活動。整整一個月的聽評課活動讓所有老師都深深體會到: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智慧與能力的提升,更是推進新模式發展的一針強化劑。在張主任的帶領下,十二位老師積極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中,每位老師都展現了自己獨有風采。他們有的立意創新,有的大膽創新,有的勇於突破,彰顯出各自獨特的教學風格。評委、老師全程參與、細心傾聽了十二位教師的'語文課,現將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聚焦課堂比教學。

1、參與面廣,效果良好。

本次公開課活動,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是提前準備、積極備課、勇於參與,運用新型教學設備來設計課型。教師們不僅對聽課積極性高,而且評課時也是一針見血地進行指導和糾正,給授課教師提出寶貴的課堂教學建議。

2、“讀”中盡顯語文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讀就是培養語感最積極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本次活動中,大部分語文教師都能以讀促悟,通過朗讀來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或抓關鍵詞句(重點詞語)來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點,這點做得非常到位。朱興運、李萱萱、張振貴等老師在朗讀方面充分體現了“以讀促悟、邊讀邊悟”的語文教學理念。每位老師都能帶領學生充分閲讀文本,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3、新課堂教學模式穩步推進,效果明顯。

本次公開課活動中,所有教師都運用了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有些大膽地創新和改革。低段教師(一、二年級)已滲透了課程改革的新模式,學生互助合作已正式展開。(周坤改革較優先)。他們還善於抓住字、詞來講授,強化低段基礎,這是值得我們深感欣慰的地方。朱興運老師在教學中技藝嫻熟,教學風格娓娓道來,有如清泉從山谷中蜿蜒而來,令我們老師嘖嘖讚歎。

4、聽評課強化素質,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為了使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更好融合,以評促教,教學相長。聽課完畢後,語文教研組還安排了互動式評課活動。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既肯定了執教老師亮點,又誠懇地提出了商榷之處,使聽課、評課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總之,不論什麼樣的課,都始終把學生成長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論什麼樣課堂,每時每刻不忘為師者的責任,這是我們共同追尋目標。前路漫漫,我們當持之以恆,不斷反思總結,不斷求索進取。

評課發言稿15

首先,我要説《平行四邊形面積》這節課很難上。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如果只是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很容易,只需要1分鐘,而要把1分鐘就能學會的內容上滿一節課,就很難。難就難在探究過程的教學,學生思維的碰撞,轉化思想的滲透。

本節課,王爽老師是在教研集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精心設計的一節課,與課前的説課環節相吻合。縱觀王爽老師這節課,基本功紮實,環節清晰、流暢;課堂真實,預設與生成均有很好地體現;內容充實,環環相扣。從問題的提出到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鄰邊相乘還是底乘高呢?製造認知衝突),然後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解決問題。可以説是一節實實在在的探究課。本節課有幾大亮點:

一、抓住數學靈魂,轉化思想貫穿始終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作為這節課的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轉化思想才是它的本質所在。王爽老師恰恰將轉化思想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貫穿整堂課。更難能可貴的是使學生頭腦中一直縈繞着這樣一個想法:在不能直接計算一個圖形的面積的時候,能不能把它轉化為學過的圖形從而計算出它的面積。這不僅很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還為後續的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積公式做了鋪墊。王爽老師在滲透轉化思想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方格,感知轉化。

2、剪、拼操作,運用轉化。

3、公式推導,還原轉化。

4、實踐應用,拓展轉化。在比較三條小路哪條面積大時,引導學生觀察,並應用轉化,把三個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為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轉化思想進一步得到延伸。

二、合作學習層層深入

作為本節課的主體部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而小組學習的三個問題也層層深入:

1、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目標明確,化未知為已知)

2、拼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有什麼關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長方形的長,高等於長方形的寬。)

3、你得出什麼結論?(學生很自然地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可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習題設計由淺入深。

本節課在習題的.選取上很有代表性。第1題是根據公式求面積。(公式的應用)。第2題是已知面積和高,求底。(公式的拓展)第3題是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是深層次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本質)。第4題則是通過比較三條形狀不同的小路面積,使學生髮現這些不規則的圖形也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一步滲透轉化思想,從而回歸本課的主題。用三個詞來概括就是精心、精煉、精彩。

既然是一節探究課,就要把大量的時間都交給學生,難免會在探究過程中出現偏差,從而影響探究活動。

首先,就本課而言,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動手多於動腦,顯然是對探究的目標不是很明確,建議在探究之前對三個小問題加以強調,必要時組長可以在組內引領,3個問題一個個地完成,達到公式推導這一探究任務。

其次,數方格這一環節,王爽老師是教給了學生數方格的方法,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顯然是不想讓學生過早地接觸轉化,以免在探究過程中缺少內容。但從實際數方格的效果來看,很多學生很快就説出了答案,可見他們大多並不是按照半格半格數的方法,而是進行了平移。這説明學生的思想是不應該束縛的,同時也是不能束縛的。這是本節課學生第一次有機會嘗試體驗轉化的思想,應該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為後面的公式推導奠定基礎。

些許遺憾,但瑕不掩瑜,因為王爽老師很好地展示了一節平面圖形面積公式推導的奠基課,也是國小數學滲透轉化思想的最重要的一節課,意義深遠,而在教學中自始至終滲透轉化思想並引導學生能應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方面,王爽老師做到了。我相信在接下來探究三角形面積公式這節課,王爽老師會上得更精彩。

標籤: 發言稿 評課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56ln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