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幼兒園美術結題 美育

幼兒園美術結題 美育

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提供到的有關幼兒園美術結題 美育範文。歡迎大家閲讀參考學習!想了解到更多的相關範文內容。請大家關注本站

幼兒園美術結題 美育

幼兒園美術結題 美育

一、問題的提出

“美育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當前,將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觀念上的一個新的發展和追求。美育作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開啟心智、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種潛在力量,對於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特別是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

傳統音樂一般是指世代相傳,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樂。民族音樂,它源於生活,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並且有着豐富多彩、令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有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易於接受的內容。開發並利用鄉土音樂資源中有鮮明民族特色,內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對幼兒進行薰陶教育,可以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永春地處閩南中部,有着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各種傳統民間音樂豐富,如:鼓隊舞、高甲戲、南音、木偶戲、布袋戲、山歌等。 然而,當前幼兒園對具有鄉土特色音樂資源的利用較為貧乏,缺乏對周圍生活與地方本土音樂文化的挖掘、傳承與創造,以至許多富有鄉土特色的音樂漸漸失去流傳……

因此,我們試圖通過以開發利用鄉土音樂資源為主線,對弘揚民族文化,萌發幼兒愛國意識,完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踐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的教育目標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藝術教育內容,開展有家鄉、民間特色的藝術活動,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現實的。而且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還注重形成園本化音樂課程。

二、理論依據

建構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布魯納提倡使用發現學習法、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有關藝術領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標、內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適合學前教育的音樂教育內容。

2、探索民間音樂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途徑和方法。

3、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強的園本化音樂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獻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

五、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03.1-2003.3)

1、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曹冰潔、李晉媛音樂教育理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幼兒觀。

2、制定課題計劃,確定研究小組成員並進行分工。

3、研究小組成員蒐集材料並進行研討。

4、課題組成員共同制定前測的測量指標。

(二)具體實施階段(2003.4—2005.5)

1、對實驗班進行前測。

2、進一步收集有關本地區民間音樂的教育資料,學習許卓婭的音樂教育理論。

3、制定教育目標,根據目標選擇活動內容,讓幼兒在活動中初步瞭解並感受本地區的民間音樂。

4、探索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的手段與方法。

5、針對幼兒水平設計記錄表並進行跟蹤記錄。

6、能大膽運用各種表現形式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7、請高甲戲團、木偶劇團的演員來園表演。

8、建立學園小戲團、木偶團。

(三)總結階段(2005.5-6)

1、整理成果資料,分析相關數據。

2、彙編成果集(反思記錄、活動設計、民間音樂教材、主題活動方案、自編兒歌等)。

3、參加撰寫課題報告,課題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調查結果

利用鄉土音樂資源的研究調查統計表(單位:人)

幼兒園美術結題 美育

“迴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研究”系江蘇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本研究試圖從幼兒生活和幼兒美術教育的關係入手,初步分析幼兒園美術教育實踐脱離生活的客觀現象,尊重幼兒生活,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生活和審美需要為基礎,以生活教育理論和幼兒美術教育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多種研究策略,積極探討幼兒園美術教育如何關注生活、走向生活,從而真正促進幼兒人格的和諧發展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自2006年12月開始,研究過程前後歷時近四年,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1.課題形成和申報階段:蒐集經驗素材和理論文獻,組織理論學習、理清思路,初步進行課題核心概念的內涵界定和研究重點的分析,形成課題的總體框架,成立課題組,進行人員合理分工,申報江蘇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並進行現場開題。

2.開展實驗操作階段:邀請高等院校學前教育美術教育專家來園做專題講座,各子課題組探討專題計劃、落實分工,各實驗班按照研究計劃和課題設計,展開實踐操作,組織階段論證,不斷調整研究方向,取得關於主要研究子項目的實驗成果,並開展中期成果彙報活動。

3.總結成果階段:收集、整理、總結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推出研究成果。上述各項研究工作基本完成,現彙報如下: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1、時代的需要教育要讓幼兒學習生活、利用生活、適應生活。

當個體的生命降臨於世,人就擁有了生活。對年幼的孩子來説,生活是籠統的,不分化的,幼兒在生活中吸收身體和心理成長的一切必需因素。沒有生活就沒有幼兒的生存和發展。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良好的幼兒教育應是充分利用幼兒生活的價值,和幼兒周圍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讓幼兒在生活擴展、遷移和鞏固經驗。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陳鶴琴先生就提出“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兒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認為“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裏選出來”。近年來,隨着《幼兒園工作指導綱要》落實與推進,注重幼兒生活、迴歸幼兒生活更成為幼兒教育改革的熱點,生活教育思想已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三個方面:1、教育要使幼兒學習生活這是教育的內容,強調選擇生活。2、教育要利用生活這是教育的途徑,強調通過生活;3、教育為了生活這是教育的目標,強調適應生活。顯然,在《綱要》中幼兒的生活被重重地凸現出來。選擇幼兒的生活作為學習的內容,利用幼兒的生活進行學習,為了幼兒的生活而學習(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只有適應生活才能發展),這是《綱要》的一個基本理念,也體現了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特點教育生活化,幼兒園課程只有源自幼兒的生活才可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2、現狀的反思幼兒園美術教育背離幼兒生活、缺乏生活體驗的現象客觀存在。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只有源自生活的藝術才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感染力。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講,由於幼兒心理和生理髮展水平的制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不可能憑藉抽象的符號系統和邏輯的推導,而是依賴於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興趣,兒童生活本來和藝術就是融為一體的。因此,幼兒園美術教育離不開幼兒生活,應滲透於幼兒生活世界之中,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

然而,湖北宜昌興山幼兒園張梅老師在《幼兒繪畫指導中存在的問題與探究》的實踐研究中提出了目前幼兒園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忽視幼兒的“心靈感悟”,繪畫採用固定模式,給自由表現設置障礙;着重於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不能讀懂幼兒的畫,作品評價大而化之,影響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作為一線教師,當我們靜下心來,客觀地反思、分析,我們感到現實中幼兒園美術教育還是存在着一定誤區。如: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多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美術活動“術”多“美”少;過分強調活動目標;美術教育內容往往脱離兒童生活,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美術教育模式過於固定單一,缺乏自由創造;美術教育評價偏重結果,忽略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美術教育缺乏人文素養,兒童身心被割裂……

幼兒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生活世界。這種生活世界不是一個僵化的實體統一世界,而是充滿靈性的、情感性的、生動鮮活的人文世界;不是由抽象符號所構建的封閉世界,而是開放的、主體間共同擁有的世界。但是,當前幼兒園美術教育該如何走向生活、迴歸於生活之中?其中有哪些適宜的教育內容、科學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途徑、公正的教育評價等一系列問題都值得我們認真研究。鑑於以上思考,我們開展了江蘇省“十一五”教育規劃課題《迴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研究》,既關注幼兒的現實生活,又着眼幼兒的未來生活,注重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激發創造熱情、引導幼兒關愛生活等,強調幼兒的可持續性發展,最終促進其人格的和諧發展。

二、課題內涵界定

1.生活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的內涵也是多種多樣的。本研究對生活的鑑定:指學前兒童享用、佔有、內化人類文化的主體性活動,是兒童的存在方式,是兒童本能的自然流露,是兒童的成長和發展過程,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常生活與非日常生活、外在需求與內在需求的統一。

2.迴歸生活

迴歸:在《漢語詞典》中解釋為:回到(原來地方)。迴歸生活:在本課題中特指以生活作為本源,將美術教育回到幼兒的.生活之中。

3.幼兒園美術教育:

美術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取向的學前幼兒美術教育把美術作為教育的媒介,通過美術教育追求一般幼兒教育的價值。具體地講就是通過美術教育,順應幼兒的自然發展,培養幼兒的道德感、審美情趣、認知能力、意志品質以及創造性,最終促進其人格和諧發展。

4.迴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

迴歸生活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育途徑。在本課題中,我們將《迴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界定為:即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美術特點,從幼兒的生活入手,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審美需要為基礎,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教育內容,通過滲透式節日美術活動、互動式美術主題教育、體驗式飲食活動、自主式美術區域遊戲、親子美術創意活動等各種途徑、方法,讓幼兒在生活情景中感受美、理解美、熱愛美、享受美、創造美,用美術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美化幼兒的生活,用美育提升幼兒的生活質量,從而促進幼兒一生可持續性的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預設目標

(一)研究目標

1.深入分析幼兒園美術教育實踐脱離幼兒生活的現象及原因;

作為幼兒園基層工作者,我們在實踐中確實發現,當前幼兒園美術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術”多“美”少、程式化的簡筆畫教學、美術教育脱離幼兒生活實際等現象還比較普遍。既然不是個別現象,那麼事情的存在總有一定的原因。我們設想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觀察、個別訪談、分析研究,追溯問題的根源,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讓幼兒園美術教育真正迴歸幼兒生活之中。

2.探索迴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策略;

隨着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化,“迴歸生活”不是一種時尚的教育口號,而是切實需要我們付諸實施的教育行為。縱觀國內外相關研究,如:意大利瑞吉歐教育與生活聯繫也非常密切,圍繞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在生活場景中開展參觀、調查、記錄、創作等系列項目活動;南京市太平巷幼兒園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構建了“田野課程”等。那麼,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應該採取哪些具體的教育策略,才能讓“迴歸生活”真正落實到教育行為,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通過研究,我們將力求探索一些可行的教育策略。

3.培養幼兒熱愛生活、關注周圍世界,具有一定的審美情趣和創造能力,促進其人格和諧發展。

(1)熱愛生活,關注周圍世界

在孩子的眼裏,生活是美好的,更是豐富多彩的。儘管孩子對生活的認識還很稚嫩、膚淺,但是,我們可以讓孩子們用特有的方式關注周圍世界、感知生活、體驗生活,通過各種不同的美術活動,使幼兒把自身對生活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之中,從中體味現實生活的美好,更加熱愛生活。

(2)審美情趣

幼兒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帶有直覺性,具有初步的審美意識。他們對美術有一種自然的需要,喜歡色彩鮮豔、形象誇張的事物,對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會產生移情作用。我們將利用周圍現實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動幼兒的心靈,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藝術美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開展審美表達和藝術欣賞活動等,使美的感受性得以昇華,並由美術這種符號化的人類情感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領域,演化為自身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表現,從而更富有審美情趣和審美情感。

(3)創造能力

每個兒童都有創造的潛能。美術是幼兒創造的自然表達。在幼兒的美術作品中,成人有關美術創作的許多條條框框被打破,表現常與成人不一樣,甚至比成人的更純真、更富有創造性。在課題研究中,我們將進一步拓展幼兒的創意空間,引領幼兒直接走向社會、走進自然、融入生活,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材料、社會資源等,讓幼兒創造性地進行美術活動,並用心體會幼兒的美術作品,真正解讀幼兒的心靈。

(4)人格發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幼兒園教育主要目的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培養他們具有健全的人格。美術活動為幼兒真正人格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幼兒美術活動的實質就是人格化的過程。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包含了幼兒對美的事物的感知、領悟,以及把這一體驗賦於自己的熱情和生命加以描繪,從中領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過程,使真、善、美的薰陶得以人格化。我們的研究不僅着眼於幼兒的現實生活,更立足於未來生活,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4.促進教師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美術教育觀。

教師是課題開展的實施者和研究者。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美術教育觀是課題順利進行的關鍵。通過開展課題研究,教師將更加系統地學習相關美術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論,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美術欣賞水平、表現能力等藝術修養,提高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策劃、反思、評價等專業水平,促進教師與幼兒、與課程共同發展!

(二)研究內容

1.當前幼兒園美術教育脱離幼兒生活的現象探析

2.迴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研究

(1)迴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內容研究

(2)迴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資源研究

(3)迴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途徑與方法研究(互動式主題活動中的美術教育研究、開放式户外寫生中的美術教育研究、體驗式飲食活動中的美術教育研究、滲透式節日活動中的美術教育研究、自主式遊戲活動中的美術教育研究、互助式親子活動中的美術教育研究等)

(4)迴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評價研究(幼兒家庭美術教育與個性發展研究)

3.迴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師幼互動研究(生活中的“你”與“我”)

(三)研究重點

探索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迴歸幼兒生活的美術教育的內容、資源、途徑、方法以及教育評價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mkg4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