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繪畫書法 >

繪畫欣賞論文

繪畫欣賞論文

摘要:

繪畫欣賞論文

繪畫欣賞教學是各級各類學校美術課教學的重要方面,它對於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豐富美術知識、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觀點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繪畫欣賞;教學;美術素養;美術知識;美術興趣

由於近年來美育的復甦和振興,繪畫欣賞教學一時間在高中學校.中國小及美術館中備受歡迎。但是,也發現欣賞課教學中一些問題。例如,欣賞課教學的策略不恰當,有時甚至把學生引歧途。我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在於我們對欣賞教學三個問題談點個人看法。

一.繪畫欣賞教學的目的

為人的全面發展而藝術”,這是一種新的藝術觀,它不僅要藝術家創作藝術品時必須考慮藝術品對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能創作和傳播有害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黃色文藝,也要求我們須進行健康的藝術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正規地欣賞和對待美,進學生藝術美的欣賞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達到全面發展的目具體到繪畫藝術領域,就是要求我們選用健康的繪畫作品,正地進行繪畫欣賞的教學。

我認為,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看,繪畫欣賞教學主要應達到列目的。

1.通過讓學生多接觸、多欣賞各式各樣的繪畫藝術,引導學生‘解繪畫藝術與現實生活、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係,使學生形成喜繪畫藝術的心理傾向;

2.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欣賞態度,掌握欣賞繪畫藝術的正確方法,形成良好的繪畫欣賞能力,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把握畫藝術奠定必要的基礎;

3.通過繪畫藝術中表現出來的點、線、面、色彩等形式要素觀賞,教育學生正確認識這些形式要素及相互關係,發展學生的色彩辨別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形狀辨別力和感受形式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

4.通過繪畫藝術中所表現出的文化科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多方面得知識教育,促進學生完善其知識結構,促進智力發展,達到類與真”的結合;

5.通過繪畫藝術對勞動人民的歌頌,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人民的良好習慣,達到“美與勤”的統一。

二,引導學生形成的欣賞心理結構

繪畫屬造型藝術,而任何造型都有三方面的審美因素,既形式素美,情感要素美.意藴美。就繪畫而言,形式要素美主要體現

線條、色彩、塊面、構圖,筆觸.表現手法等方面。對這一部分美麗欣賞,就是繪畫欣賞的心理結構中的第一因素,我們稱之為“形要素的分析”。楊恩寰指出:“人們接觸藝術,第一就是要正確感覺藝術的審美形式……構成形式的線條、色彩、結構等,就了美感愉悦的基礎”。繪畫的情感要素美是指藝術家通過運用洗滌、色彩等形式要素所表達出來的情感色彩,這些情感色彩在欣賞過程中的審美信息交流中能被欣賞者感受、體驗和識別,從本質來説,這種對情感本身和情緒、情感的感受、體驗和識別是不一樣,後者是對前者的意識或“意識到”。因而,這種對繪畫的情感要素的感受、體驗和識別與“繪畫的形式要素分析”一樣,是一種認識活動。這是繪畫欣賞的心理結構中的第二因素。繪畫的意藴美指的是繪畫中的再現性內容和主題思想,入會話中的所採用的題材、情節、故事、思想等。對這一部分美的因素的欣賞被我們稱之為“繪畫的意義理解”,這是繪畫欣賞的心理結構中的第三因素。

三、繪畫教學的策略問題

繪畫藝術欣賞的教學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己任的。但怎樣進行教學才能有效地實現這一目的呢?這需要有效的教學策略來保證。然而,從傳統上看,無論是正規的美術院校或是公共美術課、或是普通中國小,又或者是公共美術館,對繪畫欣賞的教學或講解常常“側重於對美術作品的內容、情節、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就是美術欣賞的全部含義,把美術欣賞等同於讀歷史、讀傳遍、看故事、忽視了美術作品的色彩、線條、構圖等語言特質及直觀性、可視性這些特點,其結果,當面對那些沒有具體情節故事,或是抽象的、講究畫面構成的美術作品時,便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弄不清這樣的作品該從何着手去欣賞。應肯定的指出,這種做法在培養學生對繪畫的意義理解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它使許多人再後來的生活中都明白瞭如何去欣賞繪畫中的意藴美。但是,其缺陷也是明顯的,即忽視了對繪畫的形式要素分析和對繪畫的情感要素的感受、體驗與識別的培養,因而有礙於學生形成完善的繪畫欣賞心理結構。我認為,從教學策略的角度看繪畫藝術欣賞的教學應首先突破傳統的欣賞教學模式,不能僅僅滿足於繪畫意藴美的欣賞,還應在繪畫的形式要素分析、繪畫的情感要素的感受,體驗與識別方面狠下功夫。這既是當前的繪畫欣賞教學的弱點,又是從根本上改革傳統欣賞模式和欣賞教學模式的突破口。

從具體的教學方法來説,美學中有兩種觀點直接影響着繪畫欣賞的教學方法問題。其一是“發現論”美學觀點,認為美無處不在,關鍵在於欣賞者自己主動去發現。持這種觀點的教師主張多提供作品給學生觀賞,而教師則很少或根本不講如何去欣賞繪畫作品。這種方法在教育心理學及教育論中被稱為“發現法”,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極力主張的方法,認為知識不應以定論的方式出現,而只需提供一些能導致知識產生的材料;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新知識。因而教師只需要提供材料,無需或少需講解。

其二是“接受論”美學觀點,認為美在接受,在與個體主動的接受由語言等符號所傳達的美的信息。持這種觀點的教師傳授的美德信息。這種方法在教育心理學和教育論中被稱為“接受法”,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所提倡的方法。很顯然這兩種方法處於兩個極端,其一強調教師不講,有學生自己去發現美,其二強調教師講解,讓學生接受繪畫的美。究竟哪種方法效果更好?繪畫欣賞教學中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本文所論只是其中一些較重要的問題,而且探討得頗不深入,還望同行專家不吝賜教,讓我們共同把美術欣賞課教學的問題深入研究下去。

標籤: 論文 繪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shufa/rk5nd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