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

導語:我們的教師們該怎麼去提高自己的教學有效性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歡迎借鑑!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

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永恆主題。而一節四十分鐘的語文課中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能給學生多少有用的東西?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更有效,在每一節課時我都先會問自己幾個問題。

問題一,對於這節課學生感興趣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個道理很簡單,有了興趣當然聽得就會津津有味,也就會去主動學習。可是我們有時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預設,教學目標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如果學生不喜歡這節課,學生能主動學習愉快的接受嗎?這樣的教學一定是無效的

問題二、這節課我要讓學生學什麼?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並不是對課堂的放任。更需要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是課堂上的引導者,在教學教程中發揮導向的作用,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要給學生什麼,讓學生在本節課中收穫什麼。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的教學才會有高效率。

問題三、課程結束學生都學到什麼,要補充什麼?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能完全按照我們的預設實施。尤其是我們青年教師,對課堂的把握能力還不足,經常會在教學中被學生的問題牽着走,一定會有很多的遺憾。

反思之後的我認為所謂的“有效”,應該是指在教師的教學之後,學生能夠獲得某些方面的進步或發展。我所説的“某些方面的進步或發展”,不光是説提高分數,應該説,文學素養的提高、學習方法的改進、語文常識的積累、某些積極觀點的生成、靈感火花的閃現等等都應該算作是“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説,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固然,每個學生的個人素質(領悟能力、學習習慣、遷移運用能力等)是有差異的,一堂語文課,讓每個學生都吃飽的確很難。同樣的問題,有的學生一點即透,有的學生需要反覆啟發。因此,強求標準一致的“教學有效性”是不太現實的,只要是學生有收穫的教學都應該算作是“有效教學”。

基於此,我覺得教師要想有效教學,應該關注“3環節2方面”。所謂“3環節”,即“課前準備、教學、課後反饋”;所謂“2方面”,即“教師、學生”。

一、課前準備。

如果我們把教學看成是機會,那麼“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我們把教學看成戰爭,那麼“不打無準備的仗”。充分的準備,為有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前準備既包括教師的準備也包括學生的準備。

教師的準備就是備課,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同樣的課文,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必然不同,所以我們在解讀課文的同時也要解讀學生。

首先要對語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靈活的`方法來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礎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與結構,對每堂課、每篇課文需要達到什麼目標?需要讓學生學會什麼、掌握什麼?用什麼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課堂中可能會出現怎樣的反饋?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在哪裏等情況都作精心的預設準備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分層次教學目標,以適應不同學生的發展要求。

在合理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精心備課,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自己在課前是認真研讀課文,把課文讀透嚼爛的,課堂上就能旁徵博引,靈感不斷,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激情後,也能積極配合,暢所欲言,這樣的課堂是精彩的。反之,如果自己對課文的把握半生不熟,在課堂上恨不能手拿教參照本宣科,學生的思維也必定受到限制,這樣的課堂談何精彩。所以在備課時,我們要充分預設,只有把教學時會出現的各種情況都預設到,教師才不會在教學時出現慌亂的情況。

教師要達成的有效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僅靠教師單方面的準備是不夠的,學生也要準備。學生的準備就是預習即將所學,當然預習什麼、如何預習,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給予充分的指導。學生的預習,教師必須可檢測,所以預習的形式可以有口頭、書面等形式。教師在進行教學前,應根據學生的預習反饋,再次調整教學設計。

二.教學

在教學時,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來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1、精彩的導入。課一開始就能充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了一個和諧、專注、活潑的教學氛圍。

2、教學過程要紮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對於閲讀教學而言,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也就是應該讓學生充分的閲讀課文。然而我們經常會看到,學生才讀一、兩遍課文,有的字音還沒讀準,句子還沒讀通順,詞語也沒理解,課文還不熟,教師就匆匆忙忙地組織討論、交流。有的甚至直奔課文的重點、中心,讓學生談感悟。其實,這樣既不利於學生語感的培養,教學的效率也會很低。因為這時學生對課文整體還沒形成印象,對課文的重點部分也不熟悉,就拿出一詞、一句進行重錘敲擊,一定會使學生體會不深,理解膚淺,泛泛而談,不得要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教是為了不教”。紮實的教學是不會演變成老師牽着學生走的。我們的教學內容應該由淺入深、由課內到課外、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教學過程要科學、合理,符合教學策略;教學氣氛要緊張、活潑、熱烈、有序,引導學生思考、歸納、總結

3、要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要有意識、有策略地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動、鍛鍊能力。

第一,注意提問的針對性與輻射面。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的提問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關注優秀的學生,更要把機會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第二,注意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時間與空間。在安排小組討論的時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時間讓個人獨立思考,不能只顧熱鬧而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鍛鍊以及個性思維生成的空間。不要逼迫學生做立即反映,或急於把答案告訴學生。

第三,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越發敏感,越發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因此,營造民主、寬鬆的教學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始終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激發出創造性火花時,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賞,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提倡閲讀的多元化,當學生的思維發生障礙時,要因勢利導,適時鼓勵。特別是後進生,要尊重學生,甚至是錯誤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誇好,而是在尊重學生的同時要組織其他學生對此評價,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既起到鼓勵學生有所發現,敢於發現,保護學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獲得更好地發現,體悟。

4、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40分鐘是學生擷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主要陣地,教師要關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關注學生思考的容量和深度;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發揮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採取各種方式真真切切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程度,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5、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實課堂內涵。有時,課堂上只是老師一味的講,可能會讓學生感到枯燥。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課件、視頻等,充分調動各種可用因素,來為語文課堂服務。通過這些教學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來感受知識。如學習宋詞,藉助圖畫與音樂的配合下進行真情朗誦,有助於學生更深刻理解詞的意境與情感。有時也可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資料或閲讀,更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鍊了學生的探究與實踐能力。

6、教師要加強個人的文學藝術修養,用教師的自身魅力來吸引學生。試想:一個風趣、幽默,在課堂上左右逢源的教師怎麼會不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聽老師的課,進而喜歡這門學科,從而能積極地投入學習。語文課的魅力就在於教師的綜合素質和人格魅力。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深厚的文學底藴不但令老師擁有獨特魅力吸引學生,更能促進教師的語文教學能力。

三、課後反饋

記得一醫院麻醉一生的鄰居感歎:“還是你們教師好,教的不好也得過很長時間才能發現,搞不好那時你們都退休了,而我們醫生特別是麻醉,藥量差一點,立刻就會失去生命,我們的一輩子也就完了。”這雖是一句戲言,現在想來卻讓我很是不安:教學是否有效,課後的反饋很重要。教師在備課時就應對作業進行充分設計,根據教學情況再做適時調整,這是對教學目標達成的鞏固,也是檢驗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最直接的反饋。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可再進行適當的教學補充,使得教學更加有效。同時,在教學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結合教學情況及時的反思:我的教學有效嗎?還有沒有更好的教學?學生的課堂收益是什麼?……在教師不斷的教學反思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標籤: 有效性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4m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