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認識圓課堂設計實錄

認識圓課堂設計實錄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對話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主動“説”的缺失,師説生聽、師問生答似乎成了規定,即使是在學生討論中,其內容、方式也大都是由教師框定的,説的機會幾乎被“優等生”佔有,課堂的高度集權使學生無法獲取主體地位。教學溝通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課堂座位配置以講台為中心,師生教學對話以一問一答為儀式,對話內容以教師預先設定為框架。新課程背景下的對話教學,是以學生主體發展為本的新型課堂教學方式,以平等對話為突破口,使它能夠較好地改造傳統的教學,體現出對話教學的時代精神。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數學學習成為一種和諧“對話”的過程。讓“對話學習”成為啟動心靈的鑰匙,讓生命的個體在“心靈對話”中煥發靈性。

認識圓課堂設計實錄

導入部分:

【案例一】

師: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畫出一個圓,再剪下來。

生動手畫圓。

師:能能説説你是利用什麼工具來做的嗎?

生1:我是用茶盒比着畫圓,再剪下來。

生2:我是用塑料尺上的圓比着畫的。

生3:我是用碟子比着畫的。

生4:我是用圓規來畫圓的。

師:請你們利用剪下來的圓,動手摺一折,比一比,看看你們有什麼發現?

學生折、比。

師:好,現在小組交流一下,你們有什麼發現?

生1:我們發現了各條摺痕都相交於一點,在圓心。

生2:我們也發現了,我們還發現每一條摺痕都能將圓平均分成兩份。

生3:我們也發現了折也折不完。

【案例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套圈遊戲嗎?瞭解遊戲規則嗎?你認為圍成哪種圖形最公平?

生:我認為圍成圓形最公平,因為這樣每位同學在套圈時到中間木樁的距離都是相等的,而圍成其他圖形,每位同學距離木樁的距離都不相等,這樣就不公平了。

師:通過直接觀察,同學們猜想套圈時圍成一個圓形,每個人到木樁的距離都相等。你們都同意這種猜想嗎?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説呢?帶着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圓,共同去驗證我們的猜想。

師:探究圓的特徵,得有圓呀!現在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工具來畫一個圓,再剪下來。

生畫圓。

師:誰來説説你是怎麼畫圓的?

生1:我是用茶盒比着畫圓,再剪下來。

生2:我是用塑料尺上的圓比着畫的。

生3:我是用碟子比着畫的。

師:好方法!能就地取材,用物體上帶有圓形的面來畫圓。那是不是以後畫圓,我們可以根據圓的大小用各種帶有圓形的物體的面來畫圓?

生:可以,但比較麻煩。

生2:可以用圓規,我就是用圓規來畫圓的。

師:你認識畫圖工具,還能用圓規畫圓,真棒!

師:請拿好手上的圓,把它想象成同學們套圈時圍成的圓形。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藉助它去驗證每個人到木樁的距離都相等呢?下面請小組合作,互相説一説你們準備怎樣驗證?再動手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參照老師的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先找到木樁的位置,再找到每位同學所在的位置;想辦法驗證每個人到木樁的距離相等。)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反思:課的導入時,案例一中的老師按照課前的預設,讓孩子們用各種方式畫圓,再讓孩子們動手操作。形似與孩子們在交流,但實際都是一言堂或“問答式”,孩子們都是按照老師的指示在動,但不知為什麼要動。而案例二中的老師創設了驗證“套圈時圍成圓形最公平”的`猜想,讓孩子們先動手作一個圓,再帶着問題自主探究。而且在交流時,對孩子們的話認真傾聽,及時評價,如:“好方法!能就地取材!” “你認識畫圖工具,還能用圓規畫圓,真棒!”這樣,與孩子們平等地對話,提升了孩子們對畫圓的體驗。對於孩子們探究時會遇到的困難,能給予温馨的提示,讓學困生也感到數學真有趣。我想,這樣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對圓的體驗一定會更深刻、更全面,也為下面圓的特徵的認識提供了更好的感性體驗。

畫圓部分:

【案例三】

師:你們能利用圓規來畫一個圓嗎?

生:能。

師:請打開書本57面,看看書上的説法與你們的是否一樣呢?

學生自學書本。

師:怎樣畫圓呢?

生模仿書上的畫法來説。

師:畫圓時應該注意什麼呢?

生1:要固定針尖。

生2:要打開圓規兩腳。

師:請同學們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

生畫圓。

【案例四】

師:人們利用了在同一個圓內,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的這一特徵設計了畫圓的工具---圓規。怎樣用圓規畫圓?請同學們拿出圓規,動手試一試。

學生一畫圓。

師:老師發現大部分同學的圓畫得非常漂亮,但也有少數同學畫得不夠理想。猜猜看,他們可能在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

生:可能是沒有把針尖固定在一點上。

生2:也可能是兩腳間的距離變化了。

生3:還可能是沒有用手捏住圓規的把手進行旋轉。

師:其實剛才大家所説的就是用圓規畫圓的步驟和應該注意的地方。怎樣畫好圓呢?請同學們請較畫得好的同學,也可以與同組同學互相探討探討,還可以打開書本看一看,用圓規畫圓時到底要注意些什麼呢?

師:有心得體會了嗎?誰來説一説。

生1:針尖不能動,兩腳間的距離不能動。

生2:要用手握住圓規的最上端,輕輕旋轉……

師:請再畫一個圓吧!

生二畫圓。

師:同桌比比看,誰的圓大?為什麼有的圓大,有的圓小呢?

生: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大,圓就大;兩腳間的距離小,圓就小。

師: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半徑。也就是圓的大小由什麼決定?

生:半徑。

師:如果要使全班畫的圓一樣大,怎麼辦?

生:定出半徑。

師:請畫出半徑是2釐米的圓。

生三畫圓。

師: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不能動。

師:想一想,圓的位置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生:圓心。

師:生活中常常需要畫更大的圓,比如體育老師要在操場上畫圓,用圓規畫,合適嗎?那怎麼辦呢?

反思:案例三中的老師先讓孩子們自學課本,再説説怎樣畫圓,要注意什麼,然後讓學生畫圓。看似與書本的對話,而實際的效果卻不一定好。因為學生沒有用圓規畫圓的體驗,牽強地看書,雖然避免了畫圓時的誤差,卻也剝奪了孩子們自我修正的機會。而案例四的老師遵循孩子們的體驗特徵,讓學生三次畫圓,帶着怎樣畫好圓的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流,與課本“對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畫圓的方法。老師還適當延伸了生活中如何畫圓,讓孩子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效果則更好。

如何實施國小數學對話教學呢?教師要在充分研讀教材的基礎之上、瞭解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知識儲備和實際學習需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平等的、豐富多彩的“對話”,水到渠成地完成各種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一、研讀文本,激發對話的**

要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師一定要先與文本進行解讀,教師不但要熟悉文本的內容,瞭解學生的實際狀況,巧妙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對話**。在課前,我認真研討教材,以學生所熟悉的套圈遊戲激趣入課,以“套圈比賽圍成哪種圖形最公平?”這一問題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讓學生在討論中形成“套圈時圍成一個圓形,每個人到木樁的距離都相等”這一猜想,繼而讓孩子們想辦法驗證等。當教學內容觸及孩子們喜歡的領域,將迸發無限的創造力,給孩子們一份驚喜,他們將還你一個奇蹟。

二、師生和諧,放飛對話的翅膀

對話教學中師生是平等、充滿愛心是雙向交流的關係,各種對話都是一種“商談”,是共同探討未知領域的過程。在本課中,我營造出一種和諧愉悦的氛圍,真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解除孩子們的束縛,放飛對話的翅膀,讓孩子們的奇思妙想不斷湧現,個個輕鬆愉快,完成了師生間的和諧對話。

三、生生互動,奏響對話的樂曲

對話是豐富多彩的,包括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既可以是有聲語言的彼此交流,也可以是內心無聲的追問和反省。在驗證猜想的活動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先討論驗證方案,讓學生進行有聲地討論與交流;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讓學生與學習材料進行無聲的交流,然後再與同學分享探究結果。這樣,生生互動,在動與靜地“對話”中水到渠成地探究出圓的特徵。

四、生本對話,豐富對話的內涵

對話還包括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可以是學生與自我心靈的對話。在鞏固練習,讓學生與生活對話,應用圓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補充與感受古代對圓的解釋,瞭解了圓的文化;賞析和感受生活中的圓,將學生對圓的關注引向課外、引向生活,極大地豐富了對話的內涵。

總之,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積極主動地探究,多維互動地對話,讓老師、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生命體驗的空;

標籤: 課堂 實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511m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