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揠苗助長》課堂實錄

《揠苗助長》課堂實錄

導語:《揠苗助長》是一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的道理。以下是《揠苗助長》課堂實錄,供大家參考。

《揠苗助長》課堂實錄

一、揭示課題,引發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一則寓言(板書課題:揠苗助長)請大家快速查一下字典,“揠”什麼意思?

(生查字典)

師:誰説一説“揠”什麼意思?

生:“揠”是往上拔的意思。

師:誰把題目的意思説一説。

生: 意思是拔苗幫助它生長。

生: 意思就是把苗往上拔幫助它生長。

師:對了!看了這題目,你感到奇怪呢?為什麼?

生:我感到奇怪,我沒有見到過禾苗可以通過“拔”而長高的。

生:我們對各種禾苗見得太多了,可沒有看到誰拔苗的,也沒有見到禾苗需要人“拔”幫它生長的。

師: 從題目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

生:是誰揠苗助長呢?他為什麼要這樣呢?

生: 是怎樣揠苗助長的呢?

生:揠苗助長的結果怎樣呢?

師:不錯,誰連起來説一説。

(生連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師:下面請大家自讀課文,完成

作業(出示作業):①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對詞的意思先結合課文猜一猜,猜不出來再查一查字典;②默讀課文,思考問題:是誰拔苗的?他是怎樣拔苗的?結果又怎

樣?

(生自學課文,自學後指名讀課文,讀錯的字及時正音)

師:誰告訴大家 , 你理解了哪些詞, 是猜出來的還是查字典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巴望”這個詞,聯繫句子我知道“巴望”可能是“希望”的意思,但可能比“希望”的意思進一層,大概是“非常希望” 的意思吧。

師:猜得不錯,還可以説是怎樣 希望。

生:迫切希望。

師:太好了!還有嗎?

生:我理解了“焦急”這個詞語, 這個詞我們以前就用過了,是“着急”的意思。

師:説得不錯,自己已經懂了的詞語,只要回憶回憶也就行 了。

生:我理解了“筋疲力盡”的意思,我先理解“力盡”就是沒有力氣了,再聯繫這一節他“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我想“筋疲力盡”可能是非常疲勞吧!我還不放心,查一查字典,還真是這樣。

師:你看, 多麼聰明啊!先是抓住理解的字,再猜猜不理解的字,又聯繫內容想一想,最後再查一查字典,這種方法值得學習。

生:我理解了“一大截”,是“一大段”的意思,這是我猜出來的。

師:

大家真是聰明,字典是幫助我們理解詞語的好夥伴,但不是每一個詞語都要去麻煩它,可以聯繫課文內容,可以聯繫生活實際,可以聯繫以往經驗去猜一猜,能猜出來

的就不要是去查,猜不出,或者有點懷疑的`,可以先猜後查。這樣,我們理解詞語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了。下面誰説一説 這篇課文 寫了什麼事。

生:主要寫了一個種田人 巴望禾苗長得快,就到田裏把禾苗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

師:誰再説一説。

生:這則寓言主要寫了一個人迫切希望禾苗長得快,就用“拔”的方法幫它長,結果禾苗都枯死了。

 三、引導閲讀,理解課文內容

師:請大家 反覆讀讀 ,一邊讀一邊想,由這一節你讀懂了什麼,由課文內容你好像看到了什麼?哪怕抓住一點來説 。

(生自讀課文)

師:誰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麼?要説出自己是怎麼理解的?

生:我從第一句話知道那個人就是希望自己 的禾苗長得快,我從“巴望”和“天天”兩個詞 好像看到這個人天天在田頭跑啊轉啊,一會兒

彎下腰看,一會兒蹲下身子看,一會兒又對禾苗説 :“禾苗啊,禾苗,你快快長吧,越快越好。”

師:理解得好,從句子中都想出了那個人的動作、神情。 真不錯,這説明你真的讀懂了。誰能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讀課文)

生:我從第一句知道那人真有點傻,天天到田邊看,禾苗不可能看得高。

生:我從第二句知道禾苗實際是長高的,而那個人只是天天去看,好像沒有長高,我們知道,禾苗生長是較慢的,天天去看,怎麼可能看出它有明顯的變化呢?而事實上它天天在長。

師:不錯,對“好像”一詞你理解得不錯,誰接下去説。

生:禾苗沒有他心裏想的那麼長得快,因此他就嫌慢了,就認為它一點兒沒有長高,所以用“好像”。

師:你還讀懂了什麼?

生:我從第三句知道了那人見禾苗好像沒有長高,非常焦急:從“焦急地轉來轉去”和“自言自語”,我好像看到了那人轉到這,走到那,一會兒搓手,一會兒嘖嘴,一會兒又歎氣。

師:這裏的“得”是什麼意思啊?

生:是“要”的意思。

生:是“必須”的意思。在他看來,我必須想辦法,要不然禾苗是不會長的。

師:説得不錯,如果你看到他的表現,知道他的心思,會如何勸他。

生:我會對他説:“老伯伯,這禾苗不是天天在長嗎?你着急什麼呢?想一天就看出它長得很高怎麼可能呢?”

生:我會説:“老伯伯,別焦急,它在慢慢長呢?你急什麼呢?”

生:我會説:“你要幫它們長可以,只要多除草,多施肥就行了。其他有什麼辦法呢?”

師:不錯,下面我們就運用上述方法自學課文2——4節。一邊讀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好像看到了什麼?看到這情景如果你在場會對文中的人物説些什麼?

(生 自學課文)

師:誰彙報一下第二節的學習情況。

生:從這一節我懂得了那個人是用“拔苗”的方法幫禾苗生長的,這是做了一件傻事。你想禾苗靠它自己的力量往上長,往上拔有什麼用呢?讀了這一節,我好像看到那個人彎着腰、弓着背在田裏拔呀拔,喘氣了不休息,流汗了不肯歇、一邊拔心裏還美滋滋的,“哎,我真笨,早早想到這辦法多好啊,你看,這一拔,禾苗一下子長了許多。太好了!”要是我在場,我一定會走上去不讓他拔:“老伯伯,你這是做什麼傻事啊,你把苗往高處拔 ,它是要死的。”

生:我從這一節好像看到了那人幹得有氣無力

的樣子,看到這,我心裏又好笑又好氣,我一定會這麼説:“老伯伯,你怎麼做出這樣的傻事呢?你把禾苗往上拔這是送了禾苗的命啊!”

師:説得不錯。第三節誰彙報一下。

生:由第三節我知道,那人拔苗吃了苦,但心裏很高興,總認為禾苗長了一大截,實際上他是好心辦了壞事。我好像看到了那人非常高興的樣子。

生:我從第三節知道了,那人拔苗後雖然直喘氣,但看到禾苗長了一截,心裏很高興,他滿以為這下

做了好事。我好像看到了他那得意洋洋的樣子。我要是在場啊,一定會對他説:“老伯伯,你別高興啊,你幹了一件大錯事啊!”

(其他學生髮言略)

師:第四節誰來回報一下?

生:我從這一節知道 禾苗全部枯死了,這是他做傻事的結果。從這一節我好像看到了滿田的禾苗都枯黃了,我好像看到他兒子在地頭上焦急萬分的樣子。如果我在場,

一定會對他兒子説:“都是你父親做的好事,他想幫禾苗生長呢,你看這就是結果啊!”

  四、活化剖析,理解寓言藴涵

師:面對那枯死的禾苗,你會怎樣指出拔苗人的錯誤呢?

生:老伯伯啊, 怎麼種田的人連這點起碼知識都不知道呢?

生:老伯伯,你錯在不按莊稼生長的規矩辦事,莊稼生長靠它自己,怎麼能把它往高裏拔呢?

生:老伯伯啊,你錯在不按事物的規律辦事,幫助禾苗生長的想法我認為是不錯的,但用的方法可不對呀。你可以用加強管理的方法促使它生長啊!

(生其他發言略)

師:面對田裏枯死的禾苗,面對人們的教育,如果你是那個拔苗人會怎麼想?

生:我會這樣想,我真是太不該了,怎麼能不顧莊稼生長的規律亂幹 呢?花了時間,用了氣力,還是吃力不討好,我得接受教訓啊!

(其他學生髮言略)

師:如果你是那個拔苗人,你會怎麼做呢?

生:我一定向老農請教 。

生:我會把地翻了,重種莊稼,然後加強管理,使莊稼獲得好收成。

( 其他學生髮言略)

師:我們這裏有這樣的拔苗人嗎?

生:沒有,誰也不會幹這樣的傻事。

師:有沒有類似的人呢?比如為了急着把事情辦快一些,而用一些傻辦法呢?

生:有,我哥哥平時不注意訓練,體育達標驗收的那天早上,他 很早就起牀擲壘球,結果怎麼會及格呢?

生:我隊有個女青年 吃減肥藥,醫生讓她一天兩片,可她一天四片 ,結果把身體減出病來,進了醫院。

生:我爸爸廠裏有個工人,加工一種 零件,本來要6套工序,可他嫌麻煩,減了一道,結果 成了廢品, 他本人受到了處分,還給廠裏造成了 經濟損失。

(其他學生髮言略)

師:從這則寓言,你會告誡自己和他人該怎麼接受拔苗人和以上一些人的教訓呢?

生: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按規律辦,不能一時求快,好心辦壞事。

生:做什麼事想快一點 是可以的,但要講究方法, 否則不僅快不了,還會把事情辦糟。

(其他學生髮言略)

師:不錯。那人聽了你們的介紹,定會接受教訓,該怎麼做呢?請大家想一個畫面寫下來……

(生寫畫面)

附:評析

培養學生獨立創造、主動求索的精神,這是閲讀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的重要一環,這 在《揠苗助長》的教學中 有較為明顯的體現。

首先是引導大膽猜測。猜測是由已知推測未知,用已知解決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對課文中的詞語解決,教者較好地運用了“猜想”的方法,要

學生聯繫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藉助知識基礎,能夠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對猜測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進行驗證補充,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培養學生獨立求索的精神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其次是引導創造形象。 為使學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課文情境,教者一是引導展開豐富想象,還原具體形象,通過“從課文內容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引導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具體形象,諸如:盼苗生長的形象、幫苗生長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黃的形象。二是展開豐富想象,創造新的形象。教者還注意隨機引導,促進學生拓展開去,創造新的形象,諸如:兒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這就能讓學生在形象的想象創造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強對課文藴涵的感悟和挖掘。

再則是引導介入評價。國小生對藴含於課文情境中的深刻藴含往往難以理解,就事論事地引導理解,學生則難以接受。為此,教者引導學生一會兒充當拔苗人,一會兒充當旁觀者,進入情境,介入其中,談看法,提建議,説感受。這樣,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生活籌備和知識積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求索,以淺化知識難點,活化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課文藴涵的領悟同時,得到創新能力的培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7w01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