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國中歷史課教學案例

國中歷史課教學案例

歷史國中歷史課篇一:國中歷史教學案例

國中歷史課教學案例

一、背景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和廣大歷史教師一樣,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堂中主體作用的發揮,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歷史教學實踐活動,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主題

歷史學科涉及內容廣博,涵蓋古今中外。要學好歷史,單靠每節歷史課上的45分鐘,單靠薄薄的幾本歷史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課堂之外,教材之外,有更廣闊的歷史學習天地。如何引領學生走向這片廣闊的天地,方法有很多。辯論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種。我在講完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有關漢朝的歷史後,我計劃在課堂上嘗試讓學生評價漢武帝,於是我提前給學生布置了任務,讓學生先通過網絡、圖書等各種途徑查找這方面的資料,以便更好地評價。

三、案例描述

課堂上,我首先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做了指導:強調評價歷史人物要結合歷史背景、人物特點、活動,要辨證、客觀、公正的進行評價,尤其着重評價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史論結合最好,不要空發議論。由於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因此,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便紛紛舉手,一個個躍躍欲試。

生1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勇猛強悍,機智聰明,重情重義是一代明君,貞觀政績流芳千古。

他善於用人和重視納諫,貞觀時期,名相名將輩出,如“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敢於直言的魏徵。他重在選賢任能,喜看天下英雄盡入其彀中。同時,他用人又不求全責備,所以臣下能夠心情舒暢,像“孜孜奉國,知無不為”的房玄齡、“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的李靖、“敷奏詳明,出納惟允”的温彥博、“處繁治劇,眾務畢舉”的戴胄、“恥君不及堯舜,以諫爭為己任”的魏徵、“激濁揚清,嫉惡好善”的王?等均能各盡所能。特別是房玄齡和杜如晦,前者善謀,後者能斷,二人配合默契,同心報國,世稱“賢相”,被並稱為“房謀杜斷”。

師:這個同學對唐太宗做了比較全面的評價,同時還對他知人善任和重視納諫這點進行了説明。誰還能對他的其他措施作更具體的分析。

生2: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三省指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的首長並列為宰相,三省各有職掌,貞觀時期,還增加了宰相人數,這樣既避免了宰相專權,又能集思廣益。

生3:唐太宗在位時居安思危,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居安思危,這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首要原因。唐太宗親歷隋末的社會大動盪,親眼目睹了隋亡的過程,這對他繼位後的思想產生了很大影響。他繼位後,時刻以隋亡為戒,經常與大臣們商討歷代王朝盛衰和治國的有關方針政策。他對君民之間的關係認識非常深刻,他引用古人的話説:“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常常居安思危,用隋覆舟的例子來警惕自己,他勤於政事,勵精圖治,務求處置允當。

生4:唐太宗的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實行均田制,重視經濟發展,正是貞觀之治出現的另一個重要原。

生5:唐太宗注意執法,他強調法律不是他一個人的法律,是天下所有老百姓的法律,要臣下按法律辦事,魏徵反對“法無定科,任情以輕重”,受到他的讚許。他明確了賞罰制度,加強了法制建設。制定《唐律》,慎用刑法,這對安定社會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生6:他完善科舉制度,擴充了國學的規模,建學舍1200間,增加學員。各地學生相率來京師,高麗,百濟,新羅以及吐蕃等地也派貴族子弟來入國學。貞觀年間,參加進士科考試的每年達千人以上。擴大了統治的基礎。!生7:他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華夷如一的治國策略,對外來文化採取兼收幷蓄的方針,使中國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色彩,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師:剛才幾位同學對漢武帝功績的評價很是到位。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評價歷史人物,不僅要看他對歷史的貢獻,還應該看到他的不足以及一些政策帶來的不良影響。下面請同學們就此談談。生7:玄武門之變,殺死哥哥和弟弟,奪位登基。

生8:唐太宗晚年驕奢,647年,唐太宗得了風疾,煩躁怕熱,便讓人在驪山頂峯修翠微宮。

生9:他晚年征伐高麗,前後兩次,不聽大臣們的勸告,雖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得不償失。因要大量造船,引起農民起義,激化了國內矛盾。

師:以上同學們對唐高宗的不足做了較為具體的評價。

總的來説,唐太宗實行一些比較開明的政策,既維護了統治,又使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發展,國力強盛,為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奠定了基礎,不愧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

四、案例評析

這節課學生的參與度之廣,學習熱情之高,是我所始料未及的。(1)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瞭解關於唐太宗的有關信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對唐太宗的評價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我相信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唐太宗的印象比教師直接主動講授給他們聽要深刻得多。(2)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如果能夠在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看法有分歧,看待歷史事件意見不統一時,因勢利導,引領學生展開一場場辯論,不僅會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在辯論中深化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開創歷史教學的良好局面。

(3)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引導者,課堂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主本性,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要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收集查詢歷史資料,弄清歷史史實,並能簡潔明瞭地將自己所掌握歷史知識傳遞其他學生,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培養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的興趣和各種能力。(4)要上好這麼一節課,老師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教學設計、備課,這都是應該的;但由於受時間、條件的限制,學生是不可能做到每節課都準備這麼充分,而且把大量時間都花在資料的收集上。

歷史國中歷史課篇二:怎樣上好高效國中歷史課

怎樣上好高效國中歷史課

——國中歷史課堂教學創新初探關鍵詞:高效歷史課堂素質教育教學創新

內容提要:國中歷史學科首先是面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歷史終將指導人生!”面對這八個字的素質教育學科使命,作為一名年輕的國中歷史教師,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怎樣的歷史課堂才能真正踐行這一使命?邁入21世紀,素質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學工作者所重視,創新教學方法不斷被研究出來。時代在進步,改革在深入,“創新”已經成為時髦的詞了。我們國中歷史教學也就不能還停留在“傳道授業解困上”,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給歷史課堂教學開闢一片新天地。我們要真正地構建高效課堂,首先必須要學習先進的高效課堂理念,用先進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實踐。正文:國中歷史學科首先是面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歷史終將指導人生!”面對這八個字的素質教育學科使命,作為一名年輕的國中歷史教師,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怎樣的歷史課堂才能真正踐行這一使命?素質教育是理想,應試教育是現實,在這教育的夾縫中,教師怎樣才能兩者兼顧、悠然自得呢?我從事國中歷史教學五年,這時間説長不長,説短也不短。我也一直試着嘗試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對自己的歷史課堂教學進行着不斷的創新和變革。現在將此寫下來,供同仁們探討和指正。

一、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必要性

邁入21世紀,素質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學工作者所重視,創

新教學方法不斷被研究出來。時代在進步,改革在深入,“創新”已經成為時髦的詞了。有關研究表明,一個人在12歲至18歲是創新性意識、創新性精神和創新性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換言之就是中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性教育的最佳時期。我們國中歷史教學也就不能還停留在“傳道授業解困上”,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給歷史課堂教學開闢一片新天地。

1、從目前的國中歷史教育教學現實狀況看20xx年暑假

筆者有幸參加了一次市級的歷史新課程新教材改革研討會,會上一位歷史教授曾講到並認為,我們歷史學科應該有和語文、數學學科一樣的地位和作用。可是事實上呢,國中歷史學科,不受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的重視,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副科”。在幾年的歷史一線教學中,筆者有着深切的體會。在很多學校,課程安排中所開設的歷史課往往是走過場的形式,把歷史課大多都放在學生狀態較差的下午,或是歷史課教學課時的隨意縮減。歷史期中、期末考試大都放在語數外等學科考試的前一週,考試成績不參加評比或者大打折扣後再參加評比。光是這一點,就使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大大減小。另外,學生在自習課的時間裏從來不會看看歷史,最多就是在考試前突擊一下。筆者所在的城市,目前國中歷史是會考考查科目,考試還是開卷的形式,這樣不論是學校、家長或是學生就有了更加不重視歷史的所謂理由了。學生即使到了九年級,也不會佔用平時時間學習複習歷史,只是寄希望老師在考試前劃劃範圍,考場上臨時抱佛腳應付而已。大的教育教學環境或是現狀我們無力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我們只能通過提高自己的歷史課堂教學來儘量使我們的學生多學習到歷史知識,多提高學生的認知方法和分析、歸納等綜合能力。總言之,國中歷史學科的艱鉅任務的實施,就集中在提高歷史課堂效果上了,而如何在艱難的環境下提高國中歷史課堂學生的學習效果,構建國中歷史的高效課堂就很有現實意義。

2、學生重歷史表象而輕本質,輕理解、運用,重記憶。

對於現在的國中生,教師們普遍感覺就是,學生們不讀書,不愛讀書,基本上很少看書。十幾年前或是更早些時候的學生對於歷史知識的瞭解途徑主要是書籍,可是現在的學生不是了。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飛速提高,尤其是近十年來,隨着電視電影、電腦網絡等電子媒體在家庭得到了普及,一方面極大地豐富了學生了解外界事物的渠道,另一方面也促使現在的學生懶得看書,懶得求真。比如我在上七年級起始年級歷史導言課時問學生,你們都知道哪些歷史知識呢,又引導學生説説知道哪些歷史人物,哪些歷史事件。學生們最感興趣的歷史人物或是事件大都反映了他們的年齡,乃至性別喜好等:像男生,多半是三國、水滸等,而女生多半知道西施,貂蟬,武則天,慈禧太后等。我如果再進一步問學生,就不難發現,他們頭腦中現有的歷史知識,主要是來源於電視電影或是網絡遊戲。由於學生識別能力和判斷能力有限,使他們無法從中甄別哪些內容屬於真實的歷史事實,哪些是藝術家們的“再創作”,導致了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缺乏對歷史知識的應有的嚴肅性的認識,學習只重歷史現象的表象,對歷史知識中故事性強的有興趣,而對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漠不關心。

國中學生在學習歷史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很少意識到歷史知識可以通過理解、運用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根本不重視對同類歷史事件認識方法的歸納,不重視運用已知的方法去認知相似的歷史事實,缺乏有效的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方法。我覺得,國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歷史知識中的時間、地點、人物、歷史事件名稱等基礎知識確實需要學生牢固地記住,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考慮如何樹立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如何加強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獨立思考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在掌握基礎知識上的温故知新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的創新性意識、創新性精神、創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拓展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思維空間,掌握學習歷史知識的方法並學會分析歷史現象,最終學會學習歷史知識,分析歷史資料、歷史事件,能正確解釋歷史現象,這才是歷史學科教育教學的重要目的。而以上所説的一些,在現階段,我們只能最大限度地靠教師提高國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來實現了。

二、構建國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幾點嘗試我們要真正地構建高效課堂

首先必須要學習先進的高效課堂理念,用先進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實踐。近幾年,我學習了一些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下面運用這些理念,結合我們國中歷史學科的特點,談談自己的一些具體想法和做法。

1、創新國中歷史課堂教學內容

可以説,教師對歷史學科教材的把握和處理,對所教學生接受能力的預測和掌握,是形成一節高效歷史課堂的最關鍵因素。所以我覺得,

一堂高效的國中歷史課,關鍵在於教師的備課。教育教學目標決定着教學內容,決定着對於教學素材的選擇取捨。新的國中歷史課程標準是我們正確處理教學內容的標準與依據。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底細和教學目標,恰當地添刪內容,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以八年級上冊《甲午中日戰爭》這節課為例,來講述一下我的備課後的經驗和得失體會。這一課的歷史容量無意是很大的,無論是視頻資料、文字資料還是圖片資料都很豐富,可是由於我們國中歷史教學課時,學生的接受能力等所限,我們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對這節課後隱含的大量歷史信息進行整合和取捨。比如這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離不開《馬關條約》,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決不能刪減掉。為此,我的教學環節中就有一項是,提出問題: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中有哪些相似的內容?由於學生對前一個條約比較熟悉,很容易總結出答案:割地、賠款、通商。隨後,我分別出示了兩個條約割地的示意圖,賠款的兩組數據,通商口岸位移的動態效果圖。緊接着,我提問:在共有的內容中《馬關條約》有哪些特點?比較之後學生回答:割地面積更大、賠款數額更多、通商口岸向內地更加延伸。進而,提出第三個問題:對比前者《馬關條約》中哪些是新增加的內容?為什麼會有這些新內容?提示學生結合當時的國際背景加以分析。由於前兩個問題的鋪墊和相關資料的補充,學生的討論漸入佳境。而關於甲午海戰本身,前後有好幾場相關聯的戰爭,這就需要我們在通讀並理解本課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去進行刪減。我把本課的黃海海戰、鄧世昌、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及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做為教學重點。而其他的

歷史國中歷史課篇三:國中歷史教學心得

——娟時光飛逝,歲月如梭,結束了九年級的教學任務,又回到了七年級。回想過去的三年,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更深地體會到了歷史教學的樂趣,發現它有着挖掘不完的東西。為此,我對如何開展國中歷史教學進行了反思。

首先,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例如講到春秋戰國的紛爭這課,開篇就是典故“烽火戲諸侯”,而後涉及齊桓公和管仲的故事,勾踐的“卧薪嚐膽”等等,最後再講“長平之戰”時,還有秦和趙反間計的故事。我因此巧設疑問,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樂學,願學。同時,師生互動,層層剖析,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

其次,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閲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藴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不紊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在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

第三,抓兩頭,帶中間

無論課上課下都要注重對學困生的關注與輔導,多提問,多過關。而對於優秀生也不能忽視,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集中進行輔導和知識清理,他們學習方法好,效率高,但也往往忽視對歷史的鞏固複習,所以要及時關注他們。對於中等生更是應該對他們的學習乃至學習過程給予更多的關注。努力讓所有的同學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有所進步和提高。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gv16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