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案例

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案例

1. 知道10個一是1個十。

2. 知道“一”“XMLNAMESPACE PREFIX ="ST1" />十”都是計數單位。

3. 認識11~20各數的順序和大小,知道一個數的相鄰兩個數各是幾。

4. 會讀11~20各數,會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

5. 認識直線上的點所表示的11~20各數。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11~20各數的順序和大小,會講出數的組成。

教學準備:學具盒、圖片11~20各數的認識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師:老師這裏有一幅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演示教師帶着學生過馬路圖)

生1:是我們在過馬路。

生2:放學了,老師帶我們過馬路。

師:對,就是你們。隊伍排得可真整齊。我們學校的門口就是一條馬路,車來車往,小朋友們上學時也要和老師帶着時一樣,過馬路要走人行道,並做到一停,二望,三通過。既遵守了交通規則又安全。

觀察:圖中有什麼?有多少?

導入新課: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物體個數超過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教學意圖: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讓教師明確學生對新知識的已有水平。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説: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只有準確地瞭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哪些知識應當重點輔導,哪些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新課學習

1. 數數

① 老師這裏有一些小棒,請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 指名來數一數。

③ 你猜對了嗎?

④ 探索有什麼好主意可以讓自己和別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 集體交流:總結出好方法。

⑥ 數出10根小棒,十個一是( ),捆成一捆,一個十是( ),接着數到20根,同桌互數,指名數。

(教學意圖:通過猜測根數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猜測意識,並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大小來培養學生的數感。通過圈

10,為以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湊10法作準備。)

2. 數的組成

擺小棒,説説是十幾,這個數裏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① 指名説11。

② 添上1根,同桌互説後交流。

③ 13-18各數任選一個跟同桌説一説,再交流。

④ 擺19説一説再添一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教學意圖:當前的教學改革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在這裏,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學生尋找好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案例》。)

3. 數的順序

① 看直尺上的數,從0讀到10,再從10讀到20。

② 提問:13的後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小? 17比14大還是小?你發現了什麼?

③ 指名數數,從七數到十三,從十二數到二十,從十八倒數到九。

④ P87 練習十四,連一連,看看會有什麼驚喜?

(教學意圖:通過學生讀數,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數,知道數與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通過讓學生把1"20各數連起來,學生既可以從大到小連,也可以從小到大連,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空間,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鞏固延伸

1. 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東西可以用十幾來表示?

2. 比一比誰翻得快。

找出數學書第8、12、17、20頁。介紹好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後翻,再翻幾張,為什麼?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再數20張,看看有多厚。

(教學意圖:不僅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且讓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自我診斷: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10以內各數的認識、1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學生的現狀和發展水平,對於11—20的數數,讀寫11—20的數,學生並不陌生,已經具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對於為什麼這樣讀、這樣寫,或者對一個具體的數,用數的組成加以解釋説明它的意思,會感到困難,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學生學習這一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師必須把握的教學重點。我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出發點,確定教學目標和構建教學思路。為此,我把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劃分為11—20的數數、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及讀寫數三大塊。採用“學生操作—反饋展示—評價討論—歸納點拔”這樣的基本步驟,展開教學過程。而國小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才能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為了符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各環節的設計,我安排了大量的遊戲。如“考眼力”遊戲、排隊遊戲、猜數遊戲等,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遊戲中,做到“玩中學”。另外,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讓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我覺得讓學生獲得有關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特別是數感的培養尤其重要。

自我反思:

11~20各數的認識這一內容的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並把這份經驗作為教學的起點。在這節課裏,學生已基本上能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讀數,數的順序和大小,因此確定這節課重點輔導直觀地瞭解11~20各數都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建構新知識起着重要作用。上面的教學設計中,在引出11—20各數時,我讓學生先數出過馬路的有幾人?再接着10的後面繼續數圖上一共有多少人?讓學生直接參與數物體的個數,並通過順着數和倒着數的方法,讓學生體驗順着數一個一個的大起來,倒着數一個一個的小下去。這樣的設計是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一系列的數數的活動中領悟知識。從另一種意義上説,更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需要,學習的意義,有助於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和態度。如在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有什麼辦法能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過比較得出以十為計數單位。這一系列活動是既尊重學生,又讓學生在説的過程中,在評議討論的活動中獲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我校學生中午由路隊長帶領下排隊回家,每天放學,班主任老師領着他們排隊出校門,穿過馬路,這是多麼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國小一年級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本節課特別注重使學生通過操作(擺小棒)進行學習活動,促進獨立思考以及在小組中的合作與交流。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平時我發現我班學生在翻書時速度較慢,一頁一頁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還是往後。學了20以內數的順序後,讓學生翻翻書,根據數的順序來確定往哪邊翻;體驗一下10張、20張的厚度增強數感來確定大概還要翻多厚,增快翻書的速度。

總之,作為數學教師,要努力鑽研新教材。結合有關內容,尋找各種着眼點,用多種方法加強培養學生的數感,提供有助於培養學生數感的情景,有利於學生髮展數感的評價方式,以促進學生數感的建立和數感素養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jo7g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