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六年級課文《司馬光》教學實錄

六年級課文《司馬光》教學實錄

《司馬光》是六年制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為5節,寫的是司馬光小時候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故事,説明司馬光小時候聰明、果斷,遇到緊急情況鎮定、沉着,能動腦筋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根據課文的特點和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教學中抓住“慌”字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能取得牽一字而動全篇的效果。

六年級課文《司馬光》教學實錄

  一、“慌”中知險情

在導入新課後提問:課文哪一部分寫“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裏去了?讓學生讀讀第二節,接着問:當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裏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怎麼樣?他們為什麼都慌了呢?學生們不難理解,是因為缸裏盛滿的`水會把那個小朋友淹死的。至此,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明白:險情已發生了。

  二、“慌”中品形象

險情發生了,別的小朋友都慌了。這時,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第一幅插圖,讓學生看圖説説圖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説話。再邊讀課文第三節邊思考:別的小朋友“慌”成了什麼樣子了?劃出課文中説明小朋友都慌了的詞語(叫、喊、跑、找)。然後指導學生用慌張的語氣齊讀課文第三節。這樣,能使學生憑藉這一具體的語言環境。比較深切地理解“慌”字的意思。之後,又讓學生細讀課文的第四節,接着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那麼司馬光又是怎樣的呢?(司馬光沒有慌)緊接着又進一步讓學生討論:司馬光為什麼沒有慌?當時他心裏會怎麼想的?他想出了什麼辦法?在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後出示課文第二幅插圖,提問:哪個小朋友能根據課文中的插圖,想象出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情景?至此,司馬光在險情面前臨危不懼的形象,一個“揮石救人圖”就會深深地印在學生們的腦海中。

在學生們已經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問:別的小朋友在險情面前都慌了,而司馬光沒有慌,他在想辦法,並且想到了用石砸缸的辦法。司馬光救人的辦法與別的小朋友叫着、喊着去找大人的辦法,哪種好?為什麼?那時候只有用這個辦法才能救那個小朋友嗎?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獨立見解,迸發求異的火花。在學生們進行充分而熱烈的討論後,使他們明白,此時只有用石頭砸缸,缸破水流,人才能得救。接着又問: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從這樣事中懂得了什麼?(司馬光遇事沉着,善於動腦,是個聰明、勇敢、機智的孩子,我們也要像他那樣,遇到危急情況不能慌,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從而領會了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jovo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