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優秀)國小教學故事

(優秀)國小教學故事

國小教學故事1

多樣化活動教學就是把小故事,歌曲,笑話,比賽等融入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使英語課真正活起來。

(優秀)國小教學故事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要。首先在課前,我是以歌曲導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針對孩子們天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用英語歌曲導入,組織課堂教學,效果很好。對於低年級的同學來説,他們愛表演,所以我給每首歌都編了簡單的動作。儘管有些動作很簡單,但是學生卻很樂於參與。我也曾讓他們根據歌曲的意思自己編動作,孩子們更是喜歡,甚至有些孩子編的動作比我編的還要好。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活潑好動,利用英文歌曲,加上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形成較好的課堂組織教學形式了。對於遊戲,孩子們也是樂此不疲的,我在平常的`英語教學中,"猜一猜"、"傳話筒"、"模仿秀"、"開火車"等遊戲都是常做的。我在設計遊戲時還要考慮到遊戲的難度及適用度,尤其是一些具有挑戰性競賽性的遊戲,孩子們更是喜歡。利用遊戲教學,能夠真正地實現"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書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在教授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材進行適當地刪除添補,把一些內容提前或者推後。比如説,在二年級的一堂英語課上,我不是急着要學生記單詞、學句子,而是把課文中的小詩編成一首順口的兒歌,學生熟悉了這首有節奏的韻律詩,也就學會了課文中的新單詞,這樣就降低了學習課的難度。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動提前。如把"Stand up,sit down."這一環節提前,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學英語原來是如此地有趣。

還有在教授四年級教材的時候,學生學習了描述人感覺的單詞後,我嘗試讓學生利用這六個單詞進行講故事比賽,只用簡短的幾句話來描述一個故事,然後評出最佳講故事能手,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舉趣,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為了保持國小生們學習英語的持久興趣,在英語課上,我把他們所學的其它學科的相關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音樂,畫畫,甚至還可以結合比賽、遊戲等等。

國小教學故事2

《讓大家認識我》是國小一年級美術的第一節課,分為兩課時執教,在時間的安排上比較充裕。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們互相交流,學會自我介紹給對方,開始創設了召開新同學見面會的活動情境,以畫自己的形式交流,學生反映熱烈。在交流中互相增進相互瞭解,融洽彼此感情。我採用學生作業當場反饋比較的形式,讓學生看看比比誰把畫面畫的大、飽滿,形象直觀地比較使學生髮現把畫變大的優點。學生通過塗一塗、練一練的繪畫實踐活動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平塗方法和接色法,有的學生還有餘力,老師就鼓勵他們大膽變化,探索運用其他的方法和材料創意表現。

在本課中,我通過一系列撕、剪、貼、畫、説、看、玩等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比如在“撕”後讓學生談談感覺,是想引導撕痕留下的立體感。但同時要注意學生年齡較小,練習速度不一,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指導。第二教師示範部分注意步驟,但色彩方面更需要大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最後要注意引導學生不亂扔廢棄紙屑,留住邊角紙料,備於以後的課程中使用。

在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有些同學表現的相當積極出色,而有個別同學表現的淡漠。如何調動這部分同學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我想可以通過談話、做遊戲,與老師同學合作描繪等變現形式,激發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融入遊戲過程,在愉悦的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國小教學故事3

吳明亮是我們班的學困生,可以説學習和品質“雙差”,每天都有不少於五個學生來辦公室告他的狀,是個讓人十分頭疼的學生。怎麼辦呢?不能放任不管,拉吧!給他拉到主幹道上來。找他談話,不想讓他感覺到老師找他就是為了批評他,這樣他會離我想要他去的地方更遠,得讓他對我打開心扉才行。

他來到了辦公室,我首先拉過旁邊其它的老師的椅子請他坐下,可他卻怎麼也不願意坐下,無論我怎麼柔聲地告訴他我只是請他坐在這兒,我們像朋友一樣的説説話,不會批評他,但他還是固執地站着。逼問急了,他答出一句令我心靈震顫的話語:“我坐那兒是對你的不尊重!”聽了這句話心中驀地瞭然:吳明亮有救!

跟他談話後瞭解到,他上課總搗亂是因為感覺很無聊,覺得語文教材很無趣,好多東西他不會,所以就想搗亂引起別人注意他。而當閲讀《中國古今寓言》時,自己就來了興趣。經過耐心的勸説,我們倆達成協議,且“打鈎蓋章”了,他同意每次下課後來和我説説這節課學了什麼新東西,哪怕一節課學了一個生字,瞭解到一個知識點也行,我會在班內表揚他,也會給予他物質上的獎勵。

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外交流,吳明亮有了明顯的變化,這次的閲讀展示課上他評價了《秦氏好古》中的秦氏人,原評價語如下:

我覺得這位秦氏人太傻了,因為他能夠去相信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並用自己的家產去換古董,即使再愛古董,那也不能為了古董傾家蕩產,最後落到了在大街上乞討,我覺得這位秦氏人太傻了。

謝謝大家,我評價完了。

教室裏頓時爆發了熱烈的掌聲。從此以後,每次閲讀展示,只要到吳明亮所在的這一組,他都爭着上台。而同學們對他的評價也一次比一次高。“他敢於上台,就是進步。”“他比上一次有信心了。”“他雖然評價得還不全面,但他畢竟有了自己的見解。”,這些評價的語言給吳明亮的心靈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他説:“是同學們一次次的'掌聲,一聲聲的鼓勵,使自己獲得了自信,感到自己得到了別人的認可”

從這有觀點有事例的評價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努力,他在兑現着他的諾言。只有真誠的理解和信任才能激起差生的學習動機。學困生不笨,只是很少有成功體驗,所以才會越來越差,用愛召喚,學困生一定會還你一道最亮麗的風景。我們的新課標書目的閲讀跳出了語文教材諸多乏味篇章的圈子,將原生態的優秀作品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些作品穿越了時間和空間,使平常不愛學習的孩子心靈受到震撼,加上老師的循循善誘,學困生的轉化效果更加明顯。

國小教學故事4

這個學期我授教的是三年級,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英語是新奇的,英語教學小故事。所以,在英語課上我會設計很多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來抓住學生的眼球。多媒體的確是不錯的教學手段,活靈活現的動畫,美麗的圖畫都無疑地會為課堂增色不少。但是,我總想讓英語課迴歸到它的原汁原味,能夠脱離掉多媒體的束縛,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也給自己更多的發揮的餘地,。

在教學第三單元的色彩的時候,在書中有着彩虹圖片的提示,於是,我就利用彩虹圖片來讓學生説説顏色,更是讓學生髮揮想象畫出心目中的美麗彩虹。看着學生們一個個踴躍舉手的樣子,我知道孩子們對此樂此不疲。可是,總不能一味地説彩虹啊,學生的興趣是關鍵,於是,我又琢磨着能和顏色教學掛鈎的教學材料。翻看教材,在小故事中的花朵似乎給我了一些靈感,“花朵,顏色”,對了,可以利用花朵來讓學生畫出心目中的“七色花”,在設計中我又給每一瓣花朵賦予了與課文相關的.動作詞組。通過讓學生挑選喜歡的顏色並猜猜花瓣背後的動作,從而教學了書中的Let’s do。有時候,靈感就來自於我們的生活,來自於教材。其實在製作教具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很好地降低教學的難度,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而且也很好地迎合了學生的興趣。

有時候學生需要的英語課堂並不是要多麼地五彩繽紛,小小地教具製作也會成為整節課的亮點,每一份教具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也許不但是學生就連我們自己也會有更多地收穫。

國小教學故事5

我是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語文教師,轉眼間已經工作22個春秋了。在這22年的教育生涯之中,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大作為,僅有的就是平平淡淡的教學生活,可正是這入水般的生活給我增添了豐富多彩的顏色,讓我汲取了寶貴的教學經驗。我喜歡從事語文學教學,我把它當做一種樂趣。我愛看着我的學生。

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是神聖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功能。”我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與同行們分享。

記得我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在課堂上,我不厭其煩地一一指出及糾正學生所出現的各類錯誤。一堂課上,幾乎每一個學生我都為他們糾正過錯誤。當時班上有幾名男生,由於接受能力弱一點,糾正的次數甚至達到四、五次。有時候心裏一着急,還免不了批評幾句。

一段時間後,我開始覺得課堂上哪裏不對勁,怎麼氣氛越來越沉悶。回想着課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學生談話後才知道原因:是我過分“周到”的糾錯,挫傷了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信心。試想,若是自己在學習時,老師也是不停地打斷、糾正,那怎麼不會感到氣餒和受傷呢?那怎麼還能積極愉快地學習呢?比如説,如果人的心理壓力很大,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時,學生所學的知識是不會被吸進大腦。

相反,當你的心理壓力小,學習的效果就好了。在這些教學失誤之後,我不禁思索着補救的方法。對於學生學習實踐的任何嘗試,我們都應該採取鼓勵的態度。同時也告訴學生:“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這沒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歡你們的錯誤。”從那以後,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聽完學生回答,而且及時制止其他同學的嘲笑,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不再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激勵,因為我越來越體會到: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是每個人的天性,更何況是孩子。一句積極的評價就是鼓舞孩子奮發向上的強大動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對待各種事物的態度就會越加積極。現在,我從學生課堂發言積極,熱烈討論的活躍氣氛中,我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國小教學故事6

本組的四篇課文,通過具體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默讀和朗讀理解詞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名人身上的優秀品質,並使學生受到薰陶和感染。與此同時,要培養學生學會邊讀書邊思考,積累語言的習慣。為此,在教學本組教材時,我努力做到:

1、注意了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繫,發揮其整合的.優勢。每個教學環節,都要有意識地突出本組專題。

2、在閲讀教學中,使閲讀教學和口語交際、習作等訓練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3、注重並指導學生課前蒐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瞭解他們”。同時注意落實課文中學習夥伴的泡泡中的提示語。為 “語文園地” 中“口語交際” 的順利進行做好輔助工作。

4、採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文中人物的對話,在對課文閲讀過程中瞭解文章主要內容,並通過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體會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質。與此同時,注意培養了學生學會邊讀書邊思考,積累語言的學習習慣。

國小教學故事7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年少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我本課寫法上的突出特點。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藴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為己任、刻苦學習。以研究性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一、《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裏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説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如品味“鑽研學問”“切磋學問”等詞語。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二、過去在閲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如本文中句子——范仲淹笑了笑説:“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這個句子中對“笑”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三、教給背誦課文和理解詞語的方法。背誦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試着説説自己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背誦課文的片段,並在學生討論、交流後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進行背誦,達到較好的效果。同時,也把科學的背誦方法滲透打教學之中。此外,文中的詞語“飽學之士”“劃粥割齏”等嘗試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運用已經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進行理解。

總之,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更加註重語文能力和興趣的培養,並大力提高課堂的實效。

國小教學故事8

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回想從教之路,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值得稱頌的大作為,可是平淡的教學生涯卻賦予了我寶貴的課堂教學經驗。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困惑、有激動、有傷心、有憤怒、有無奈、更有迷茫。伴隨着自己和學生交往的生命歷程,我欣慰地看着我的學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滿足的笑容,那一張張燦爛笑容的背後是一個個刻骨銘心的故事。尤其是語文課中的作文教學,如何撥動學生情感的琴絃,激活學生的創作真情,讓他們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來,是我們這些語文教師重點研究話題。

國小處於人生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國小生的知識開始積累、智慧開始成長,道德品質和世界觀也逐步形成。受年齡因素的制約,國小生的成長和環境有莫大關係,除家庭教育外,學校教育直接影響着國小生第一階段的成長、成型。國小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因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與傳統教學比較的基礎上,新課標確定了國小語文教育的明確目標。但是在目前很多的國小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興趣不高,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注意力很難集中,教學效果很差。探索出一條適合國小生學習認知特點的教學手段是每個國小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結合自己近幾年來的語文教學經歷,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故事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思考、進行主動學習,更有利於達到預定目標。

這學期我發現我班的孩子大膽得很,喜歡在課堂講話,有時老師的一些拓展,正如一石驚起千層浪,孩子們一下子討論開了,但交流時卻講不到點子上,更談不上有深度,有廣度了。雖説我們的教學需要的是孩子們的大膽,是孩子們的主動,是孩子們有話就説,是孩子們發表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而眼前——這種亂説、亂動,就是我們追求的課堂?這種現象癥結何在?是老師所提的問題不明確?是我與孩子們交往不深,孩子們無法與我在教學發生共鳴?還是現在學生的思維特質所導致?雖然我一下子不能弄明白問題的癥結在哪,但我敢肯定,這種課堂,教與學肯定不能相融相通,效果也當然不盡人意,這也絕對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我曾佈置學生寫過以《感悟親情》為話題的作文。當我把題目寫在黑板上時,教室裏發出了一種奇怪的聲音。我掃視全班,發現他們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顧的。這讓我備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難道這些新生代果真對於親情毫無感悟?面對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我相信,他們應該不至於如此冷漠吧,於是把求助的目光掃向他們,發現有些低下自己的頭,有些做出與己無關的姿態,有些似乎還意猶未盡,似乎還有話説。於是我喊了一位我認為還比較有感情的同學起來説一説:她囁嚅着而且還有些怯生生地説:“其實親情……”還沒説完,便聽見下面一片“切……”的聲音。

我相信每個人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都有一處最為柔軟的地方,關鍵是你善不善於發現。這時候,我想到了大家曾經學過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於是,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展開了一場特殊的心理攻堅戰。

“大家還記得那篇《背影》嗎?”

同學們有些茫然的點了點頭,眼睛裏充滿了迷惑與不解。

“有誰記得那是誰的背影?那是一個怎樣的背影?”

學生們開始做回憶狀,好像在那兒若有所思。

一個學生站起來,“老師,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親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他的同桌着急了,“而且過車站的月台時是爬過去的`,因為太胖了,特困難。”

“那他為什麼還要過去呢?有什麼急事嗎?是非去不可嗎?”我又繼續問到。

“他要給兒子買橘子。”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道。霎時,大家都安靜下來,不再説話,陷入了沉思。

“父親如此費力,艱難的爬過月台,只是為了給兒子買幾個橘子,生怕兒子路上口渴。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你們想過沒有?”看到學生們開始思索,我趕緊趁熱打鐵。

“在你身上,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當中的一點一滴,你們的父親、母親是如何的愛你們的。“我想,每位同學都或多或少的記起了什麼。回去以後,老師希望你們能與自己的父母一起讀《背影》,並寫下讀後感,好嗎?”

結果所有同學都寫了對這篇文章的感受,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實在令人感動。有的學生不僅寫了對文章的理解,而且也體會了父母心底的親情。接下來,我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真情,並以《感悟親情》為題寫一篇課外練筆,學生寫作興趣盎然,對於他們來説,作文再也不是被動的老師要求了。

這些發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小故事,猶如珠璣相碰,清脆悦耳,時刻伴隨着我的教學生活。讓我體會到在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作為師者的我們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努力踐行語文課程標準,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僅成為孩子們母語學習的基地,更成為他們成長中最愛的一方樂土。

語文是河,綿綿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語文是詩,字字句句跳躍的是浪漫的情愫;語文是畫,流離色彩調和的是人間繽紛的故事。只要你付出激情,付出鼓勵,付出真誠,付出執着,你的語文教學將會撐起燦爛的一片天!

國小教學故事9

作為教師,我常常感到自己問心無愧,因為,我的一切行為無不是以對學生的發展負責的態度來決定的,我感到自己已經做的足夠好了。但是,一件太平常的小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相信每一個老師都會遇到),使我認識到我的狹隘與偏見。事情是這樣的:

那一次,早讀的鈴響之後,我一走進教室,就看到地面上還留着昨天的垃圾,我大聲地問道:“昨天是誰值日?”班上鴉雀無聲。我見沒人答應,生氣地想查出來一定嚴懲。這時,成績優異的王棋慢騰騰地站了起來,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説:“昨天是我值日,我忘了。”我的壞脾氣不知跑那裏去了,聲音輕柔地説:“你先坐下,下次注意。”這時,我無意中聽到學生的談話:“王棋不做值日,老師都不會罰他,上次,我忘了,就被罰了。”“誰叫你的成績不好?”“老師就是偏心。”我呆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從這件事中,使我體會頗深:

一句“平等”其實有多難啊。不少教師認為,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人才,對他們總是高看一眼,平時的態度和評價也是較為積極的。而對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則打心眼裏看不上,認為他們根本不是念書的材料,將來也不會有大出息。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消極的。這是認識上的偏見。當前,從校內到校外,從教師到家長,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擔憂。社會上的人聽説是差生,就搖頭,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裏面就有説不出的難過。班主任聽説是差生,就不願意接受。對於我自己在這件事中,也因戴了有色眼鏡對待優生和差生,才導致引起學生的私語的,也影響了自己教師的形象。作為教育者,既要培養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才是正確的教育。

和中等生或“優生”一樣,後進生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如果經常深入班級,細心地觀察就不難發現,每個後進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因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有較大的'可塑性和矯正的可能性,班主任要努力尋找並及時發現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如案例中的差生季佳兵,他的閃光點很明顯:熱愛老師,關心集體,愛護同學,有責任感。如果今後我能充分利用他的閃光點,給以重任,深信季佳兵同學定能發揚所長,為集體作出貢獻,也定能轉差為優的,也達到了我們紅花盛開,也要綠葉鬱葱的教育效果。

這樣類似的事情,我們經常遇到,平等的對待學生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學習好就想當然的認為他們什麼都好,學習不好自然也就沒有好臉色。其實這難道不是根植在我們頭腦中的單一考試評價制度在作怪嗎?素質教育要先叢我們的觀念開始啊。

國小教學故事10

獼猴羣中有一隻名叫朵朵的小猴子。

有一天,朵朵正在一棵銀杏樹上摘銀杏果吃。忽然,一個嚴厲的聲音傳到朵朵耳中:“朵朵,你過來一下!”

循聲望去,朵朵看到在一棵板栗樹上,獼猴羣的首領正盯着他看。

朵朵小心謹慎地來到首領身邊。

首領理了理朵朵的頭髮説:“以後不要留這種怪異的髮型了,我們是獼猴,獼猴就要有個獼猴的樣子,回去把頭髮理順了!”

“我沒留怪異的髮型呀!”朵朵一臉茫然地説。

“還説沒留怪異的髮型呢!大家看看,我們的頭髮都是順着往後長,而他的頭髮呢,就像刮旋風似的,從中間向四周旋開着長!”一隻臉上有道傷疤的大獼猴指着朵朵的頭髮喋喋不休起來。

獼猴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朵朵,都點頭稱是。

見自己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贊同,疤臉猴湊到朵朵身邊説:“我想問問你,整理出你這麼個髮型,每天要花費多少時間?”

“我沒有整理髮型!”朵朵有些着急地説,“我一直就是這樣子的。”

“還在狡辯呢!”疤臉猴説,“依我看,留這種怪異髮型的.猴子,分明就是族羣中的另類,作為一隻獼猴,不把心思放在幫朋友整理毛髮上,每天只知道自己梳粧打扮,還有點集體意識沒有。長此以往,如果大家都像你這樣,我們還是一個族羣嗎?大家説,是不是應該把他趕出族羣去!”

眾獼猴望着首領,默默無語。

“朵朵還是個孩子,不要難為他了!”首領説,“再説了,留什麼髮型,是個人的愛好,只要他不妨礙大家的正常生活我們也不要干涉太多了!”

聽了首領的話,獼猴們都各自散開覓食去了。

國小教學故事11

 一、循文設境,突出“趣”字

成功的教學需要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要通過恰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融入課文,喚起學習的熱情。

1.形象有趣的導入設計。教學伊始,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動畫等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守株待兔》時,我用多媒體先播放全國優秀課本劇《守株待兔》的視頻,劇中人物那可笑的打扮、誇張的動作、幽默的語言,一下子吸引了學生,使學生對進一步瞭解這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詼諧幽默的朗讀示範。範讀可以引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教師範讀時的表情、語氣、語調能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給學生。在學生初次接觸寓言時,根據人物的性格特徵與語言特點,教師選擇或幽默或詼諧或誇張的語氣示範朗讀全文,能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去。如在教《狼和小羊》時,教師捏着嗓子用怪里怪氣的語調讀狼的話,用誇張的語氣讀出小羊的可憐。

3.身臨其境的模擬表演。在熟讀課文後,教師在課堂上創設課文情境,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角色的表演,能讓學生真實的體驗人物的情感。如在教《狐假虎威》時,教師創設表演的情境,讓學生想象當時狐狸與老虎的動作、神態與語言,然後表演課文情節。這樣的課堂學生會充滿熱情,並能在表演中領悟課文的含義。

 二、循文尋理,落實“悟”字

國小階段的寓言故事看似通俗易懂,但字裏行間卻隱藏着深刻的寓意。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通讀全文,從課文的多個方面思考寓言的寓意。

1.從題目處感知寓意。有些寓言題目本身就是寓言內容高度的概括。只要弄懂了題目的意思,也就大體地感知了寓意。有位教師在上《自相矛盾》一文時,一開課就説了幾句自相矛盾的話,引得學生鬨堂大笑,然後在揭題時讓學生説説“自相矛盾”的意思。這樣學生已基本上感知了“自相矛盾”的道理了。

2.於首尾處弄懂寓意。在寓言故事中,有的作者往往會在開頭寫幾句暗示寓意的語句,有的會在結尾處加上一段簡要的議論,讓讀者能夠準確地把握到故事的諷刺所在。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這些關鍵語句,抓住這些言語精闢、思想集中體現的關鍵段,讓學生充分朗讀體會。如《南轅北轍》一文最後一段話是作者的議論,直接點出了寓意,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讀這段話,抓住“越……越……”這個句式,啟發學生想象説話:馬越強健,就越________;車伕技術越好,路上就越_______;身上的盤纏越多,就越__________。這樣,學生很容易認識到如果方向錯了,條件越好,就錯得越厲害的道理。

3.在聯繫實際中深明寓意。寓言故事往往是抓住社會上某些人的思想行為特徵,加以誇大與渲染,藉此用來對照世界,影射生活,讓讀者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加以串聯,從中得益。因此,在教學時,要把寓言裏的人物或事件與現實中的人與事加以比較。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自相矛盾》一文時,在理解了課文內容後,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一起交流,並説説如何避免自相矛盾的事發生。這樣使學生將思考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達到了深明寓言的作用。

三、 循文習言,落實“練”字

1.在概括、複述中實踐語言。寓言故事短小精煉,非常適合進行概括主要內容、複述故事內容的'訓練,如在《揠苗助長》一文的教學,有位教師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後用“誰幹什麼?”“結果怎麼樣?”的句式來概括主要內容,最後再讓學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複述課文內容。在概括與複述中,鍛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了學習語文的實效性。

2.在補白、續寫中實踐語言。寓言故事有很多的“留白點”,這些“留白點”正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進行言語實踐的良好素材,我們可以設計續寫、插寫等練習。如有位教師在《自相矛盾》一文的教學時,讓學生為人物寫反思。這種借用寫反思的形式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想象思維,既增加了趣味,深明瞭寓言,也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錘鍊。

 四、循文而拓,落實“展”字

1.以篇帶篇。如《南轅北轍》一文是魏國謀臣季樑為了勸阻魏王伐趙而來個現身説法,以自己的經歷,帶出了《南轅北轍》的故事。我們可以把這個故事引進課堂,引導學生將理解寓意與閲讀歷史故事聯繫在一起,由一篇寓言帶出一篇歷史典故,拓寬學生的閲讀範圍。

2.以篇帶本。現在國小語文教材上的寓言多數選自《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以及《左傳》、《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等歷史典籍。在完成教學任務後,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閲讀這些課外讀本,使語文知識縱橫滲透。我在教完《南轅北轍》後,在多媒體上呈現《戰國策》這本書從古到今的多種封面,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這本書的千古流傳,隨後再介紹裏面最有趣的其他篇目,激發學生閲讀這本書的興趣。

誠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寓言教學的方法只有依綱扣本,循文而教,從學生的興趣、文本的特點出發,加強語文能力的實踐,拓寬寓言故事的閲讀面,寓言教學才會自然、真實、有效。

國小教學故事12

小馬鹿有個習慣。睡覺醒來後,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到小河邊把河水當鏡子照一照自己的角。

自從長出角以後,小馬鹿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帥的小馬鹿了。試想,在一個毛茸茸的腦袋上,長出了一對珊瑚狀的美麗的角,誰會不自豪呢!所以,他對自己的角非常珍愛。

可是今天,小馬鹿突然發現頭上的角沒有了,開始,他以為自己沒看清楚,便又找了一處水流平緩的水面看了看,結果,還是沒看到那兩枝美麗的角。這讓小馬鹿怎麼能不着急難過呢!

“誰看到我的角了,誰看到我的角了——”小馬鹿大聲哭喊起來。

“小馬鹿,你説你找不到什麼了?”一隻啄木鳥聽到小馬鹿的哭喊聲後,飛過來關心地問。

“我的角不見了!”小馬鹿的哭聲更大了。

“讓我看看是怎麼回事?”啄木鳥醫生飛到小馬鹿的頭上,仔細觀察後説,“傷口是新的,不會是你在林間跑的時候,一不小心碰到樹上把角碰掉了吧?”

“不會的。”小馬鹿説,“我很少在林間跑動,即使遇到獅子追趕,我也是小心地避開大樹。”

“會不會是跟小夥伴打鬧的'時候,不小心把角碰掉了呢?”

“不會的。”小馬鹿説,“今天我還沒去找小夥伴們玩呢。”

“那你在這之前就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嗎?”啄木鳥醫生説,“按説,你還這麼小,你的角還不到自然脱落的時候。”

“睡覺以前,我的角還好好的在頭上呢!”小馬鹿説,“不知怎麼,我迷迷糊糊的睡了一覺,醒來後,我的角就不見了。”

“你是説剛才你睡了一覺嗎?”

“是的。”

“大白天的,你睡什麼覺呢?”

“我也不知道,只是覺得眼皮發緊,怎麼也睜不開,不知怎麼就睡着了!”

“這可怪了!”啄木鳥醫生説,“這樣吧,我帶你去找馬鹿爺爺問問是怎麼回事吧!”

國小教學故事13

國小生的夢幻世界是心靈世界的一個突出特點,國小最寶貴的思維物質是善於想象和幻想。下面為大家分享了童話故事作文教案,希望對老師有幫助!

教學設計思想:

學生進入一種童話故事情境,促使學生進入角色投入情感,展開豐富的想象。

讓孩子們在合作中學習,互相啟示,體會到合作在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的意義。

讓孩子們從三年級開始就能夠感受到寫作在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從而了以學習寫作,投入熱情去學習寫作,進行習作實踐。

體現課程整合的思想,將繪畫、手工、遊戲性實踐活動、口語交際與寫作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小動物的圖片 地圖片等

教學活動流程設計:

什麼叫童話,童話具有什麼特點。學生明確適合兒童的語言和思維。擬人化的手法、豐富大膽的想象,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

第一步:編童話

想一想:“我們”來幹什麼了?

課堂上,為學生出示一幅草地上的圖畫。慢慢貼上小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這是在哪裏?上面有哪些小動物?再想象一下,它們之間可能會發生什麼? 讓學生同學自願組成一個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啟發學生想象:小組同學圍坐在一起,想一想,你們這幾個可愛的小動物到這裏幹什麼來了?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你們做了些什麼?會説些什麼話?神態怎麼樣?

第二步:講童話

小組內互相交流

口語交際課上,班上召開一次“我們小組的童話遊戲”信息發佈會。各小組選一個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的遊戲是怎麼玩的,其他同學作補充。交流完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童話遊戲最有趣、最吸引人?

然後,請同學思考一下:假設你們小組的遊戲再修改一下,故事情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每個角色在遊戲中説的、做的會有怎樣的改變?

第三步:演童話

到草地上玩一回“童話遊戲”

時間活動課上,把學生帶到一片草地上面,讓學生在草地上面分角色來玩童話表演遊戲。每個學生都按照自己頭飾代表的一個小動物角色,戴上自己做好的頭飾,按照想象好的情節,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演一演小組內商量好的故事。教師提示學生:隨着故事的.發展,事先想象好的情況可能會有變化,大家商量一下角色的變化是否合理,如果合理,遊戲中允許跟預先設計的有變化,大家細緻觀察一下:看哪個角色的變化更有趣味。

第四步:寫童話。把自己小組演的童話劇寫出來

習作課上,佈置學生按照交流討論的情況和自己的遊戲修改設想,寫一個“童話遊戲劇本”。教師提示學生:所謂劇本,只要寫一個故事就行。然後,以一個小組的想象為例給學生作示範:

──讓學生想象後表述:你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動物,你們到了哪裏?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呢?

告訴學生:把每一個小動物怎麼説、怎麼做的,包括你自己怎麼想的,都寫進去,寫的通順、明白就可以了。

寫完了,讓學生自己先讀一讀,看看自己寫的是不是很有趣,有沒有什麼問題需要修改?再給小組的同學讀一讀,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歡,讓大家提點建議,修改一下。

教師批閲學生習作,對學生的“劇本”提出好的建議。教師批閲的重點是學生的“劇本”中的故事情節是否完整、故事情節是否明白具體,角色對話標點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等。教師批閲後請學生再按照老師的意見改一下。

第五步:改童話

互相修改, “誰喜歡我的劇本?”

學生寫完以後,把自己寫的童話“劇本”貼在教室指定的位置。組織學生閲讀,遇到自己喜歡的劇本就在“劇本”上面做一個表示喜歡的記號。如果哪一個同學的劇本喜歡的人少,教師引導同學去就去問問同學們,為什麼不喜歡?讓同學給他提出意見和建議,然後指導這個或這些學生按照同學的意見再進行修改。

為了拓展交流渠道,可以引導學生將“劇本”發到網上去,寫信寄給手拉手小朋友,寄給雜誌社的叔叔阿姨。

國小教學故事14

“水在池子裏睡覺,在小溪裏散步,在江河裏奔跑,在海洋裏跳舞、唱歌、開大會”,學生也容易理解,於是我從另外的角度提出問題:“睡覺”,“散步”,“奔跑”,“唱歌、跳舞開大會”在課文中能不能交換?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既要想像水在不同環境中的各種狀態,又要辨析幾個動詞或動詞性詞語的意義,這就迫使學生開動腦筋,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樣作,能讓學生感悟到一條使用語言的基本原則,這就是詞語要準確地表達事物的特徵。當然,學生在討論中也可能提出,水在江河裏也會唱歌、跳舞,在海洋裏也會睡覺,這也沒有什麼可為難的。水在江河裏跳舞、唱歌,那是在發大水的時候,水在海洋裏睡覺,那是風如平浪靜的時候,也就是説是在某些特殊的時候,在一般情況下並非如此,正因為這樣,所以,課文在這一段話的開頭用了一個詞“平常”,這進一步説明,作者寫作時思考的嚴密和用語的精當。

學生在議論水對人做好事的時候,教室裏小手林立,幾乎所有學生都想發言。十幾位學生髮表意見後,舉手要求發言的仍有很多,但由於時間有限,我只好強行結束討論,轉入新的話題,結果致使一部分學生因沒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而情緒低落下來。要是一開始就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那每個人就都能發表意見了;在此基礎上開展全班交流,起質量就會明顯提高。

當問到水為什麼會發脾氣,幹壞事時,沒人發言,小組討論後,學生仍説不到點子上。無奈之下,我只好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這樣雖然簡便、省時,但索然無味,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是我早料到這一着,在學生思維受阻時講一講“小村莊的被毀滅的故事”和哈爾濱缺水事件,學生就很容易明白,水之所以為患,那是由於人們破壞植被,污染環境的緣故。這樣,在接下來議論怎樣讓水只做好事不幹壞事的時候,學生的思路就會更加明析了,發言就會更加中肯了,接受的人文教育就會更加深刻了。

課堂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關注學情是促進學生髮展的基礎,只有關注學情,才能科學地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的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讓學生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活躍思維,弘揚創新精神,那種無視學情,一味跟着經驗走,跟着教參走,跟着感覺走的教學,只能是高耗低效的教學。對《失物招領》的三點質疑

從教九年,聽了多少節課,參與了多少次評課,自己都已記不清了,但在不斷的聽課與評課的過程中,越來越感覺自己不會聽也不會評了。我一直在思考着這個問題:見多應該識廣,為什麼我參與了那麼多的聽課與評課活動,不但沒有得到提高,反而越覺得自己聽不出門道、評不出味道來了呢?就在我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機會來了:我有幸得到了赴中衞觀摩全區小語教師教研能力大賽機會。在大賽現場,我觀摩了四位教師二十分鐘的課堂教學和十二個教研團隊帶來的教研活動的展示,認真聆聽了馬蘭老師關於“如何聽課評課與反思”的精彩講座以及十二位來自區內各市縣參賽教師的精彩評課。內容如此豐富、形式如此新穎,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看到的最受用的一次活動,心中不由發出感歎:此次中衞之旅,不虛此行呀!

不過,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馬蘭老師的講座和十二位參賽教師的現場評課。他們的出色表現不但讓我感受到了專家和名師的風範,也讓我深刻的領悟到聽課評課對於一名教師的成長的重要性。馬蘭老師所做的《聽課評課與反思》的專題講座,讓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聽課評課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方法和手段。”而參賽的十二名教師就是我們的領頭兵,他們能在短短的二十分鐘內藉助先進的教學理念,依據課程標準,以深遂的目光審視做課教師的教學行為,捕捉教學中的亮點與生成,並進行現場評課展示。面對上千名觀眾,他們表現得沉着,冷靜,自信。敏鋭的洞察力,流暢的表達能力,以及精闢到位的點評無不令人折服。更讓坐在台下的我自愧不如,深感自身文化底藴的匱乏、教育教學理念的陳舊、理論水平的欠缺。在領略他們的精彩表現之後,我認真的反思了自己平時的教研行為,我突然意識到他們站在台上之所以能夠侃侃而談,説的頭頭是道,是因為他們有着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而我正是因為平時疏於學習,懶於反思,不善於總結,致使自己理論知識嚴重缺乏,教學經驗不足,所以才會出現聽不出門道,評不出精彩的現象。想到這,我慚愧不已,但我並不氣餒,因為亡羊補牢並不晚,我會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加強學習,及時反思,不斷總結,積累更多的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也會像這十二位參賽教師一樣聽課有法,評課有味。

其實,在這次大賽中,我還承擔着另一個角色,那就是以教研團隊成員的身份參與了教研活動的展示。在賽前,為了更好的展示自己,更為了我們的團隊能在這次大賽中取得好的成績,我做了充分的準備:認真研讀本次教研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的主題與分工,明確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動中所擔任的角色,蒐集資料,整理髮言材料,積極配合小組完成每一次模擬活動,並能與小組成員切磋交流,努力使本次活動做的盡善盡美。在整個準備階段,我不僅學會通過各種渠道來充實自身的理論知識,還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向同事學習,同時也感受到:只有積極地參與教學研討活動,才能將教學經驗上升到理論層次,才能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經歷了辛苦的'準備階段,終於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本以為自己做了充分的準備,況且自己也參加過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賽活動,臨場經驗應該夠用了,可事實並沒有如我所願。剛走上台,我忍不住看了一眼台下的觀眾,“天哪,怎麼到處都是人呀!”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手腳似乎也在微微發抖。幸好此時的大腦還是清醒的,為了讓自己放鬆一些,我在心裏不停的安慰自己:“別緊張,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可是,這樣的安慰並沒有起作用。在發言時,我的雙手根本不停我的使喚,抖動的越來越厲害,為了不讓台下的評委和觀眾看出我的窘態,我不得不雙手握着話筒。想想自己當是的姿勢,哪裏是在參與活動,發表見解呀,簡直就像是在做專題講座。本來熟記於心,滾瓜爛熟的發言,此時卻顯得那樣的生硬、別口。

短短的三十分鐘很快過去了,走下講台後,我並沒有輕鬆之感。我不敢正視我的隊員,更不敢面對為了這次比賽而勞心傷神的任老師。因為我害怕由於自己的過失而影響整個團隊的成績。比賽結果終於出來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們團隊所展示的教研活動竟然獲得了一等獎。頓時,所有的團隊成員都歡呼雀躍起來,而此時的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自己一直以為在眾多的同事面前,優勢多多,機會多多,而正是這種驕傲自滿的心理致使自己在每次機會面前總是顯得心不在焉,雖然思想上重視,可行動上卻懶散輕視,以至於參加了很多活動,卻並沒有獲得最大程度上的提高。也正是由於自己沒有好好把握住每一次鍛鍊和提高自己的機會,才造成了今天台上拙劣的表現。唉,真是汗顏啊!

伴隨着大賽的結束,我的這次中衞之行也畫上了句號。短短的四天,我感慨頗多。在這次大賽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走在課改的道路上,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青年教師,更應該樹立終生學習、終生髮展的觀念,珍惜每一次鍛鍊與提高自己的機會。不僅要在提高課堂教學技能上下功夫,還應該有長遠發展的眼光,會聽課,會評課,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用新的教學理念引領自己,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武裝自己,用豐富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努力走上專業化發展的道路。

國小教學故事15

1、抓中心句裏理解,體現童話的特點。《小木偶的故事》這篇童話,內容比較淺顯,但故事最後説明道理的句子“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我抓住這一中心句,引導學生聯繫開頭老木匠説的“誰要是不會笑,誰就沒法過快樂的日子。”來體會“笑是很重要的。”再讓學生聯繫文中小木偶的遭遇,來體會“只會笑是遠遠不夠的。”

2、充分朗讀是閲讀本文的主要手段。在“小木偶遭挫折”和“小女巫送表情”這兩部分,我分別安排了學生分角色朗讀和師生分角色表演。通過朗讀,學生體會到小木偶遭欺負、誤解時內心的焦急、生氣、痛苦,從而明白“只會笑是遠遠不夠的'。”

3、積累寫表情的詞語。文中寫人物表情的詞語很豐富,如“板着臉”、“笑嘻嘻”、“親熱”、“憤怒”、“温柔”等。佈置作業時,讓學生摘錄。教案中也設計了一道練習,“小木偶有了人類所有表情後,會是什麼表情”,讓學生填空。

4、把握主線,續寫童話。這一練習幾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又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只會笑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以正確的表情去面對生活,才不會引起誤解。

這篇童話,內容比較淺顯,但故事最後説明道理的句子“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我抓住這一中心句,引導學生聯繫開頭老木匠説的“誰要是不會笑,誰就沒法過快樂的日子。”來體會“笑是很重要的。”再讓學生聯繫文中小木偶的遭遇,來體會“只會笑是遠遠不夠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n0eo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