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秋天》評課稿(15篇)

《秋天》評課稿(15篇)

《秋天》評課稿1

11月5日聽了孫xx老師執教的《秋天》一課,這是部編新教材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描繪了秋天到了,大自然各種景物發生了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我聽了孫老師的課,有所啟發,有所思考。

《秋天》評課稿(15篇)

低年級兒童,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識詞的教學效率。孫老師關注了一年級的年段特徵,整堂課以識字、識詞教學為主,抓住了教學的重點。比如,學到“樹葉”一詞時,隨機認識“樹”,讓孩子們來比較”樹”這個字中間的木字旁和原先學過的“木”字有什麼區別,讓孩子們積累更多與樹有關的詞語,比如樹幹、樹枝、樹葉等,教學目標十分明確。

本堂課中,孫老師藉助媒體,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閲讀興趣。比如學到第二段,讓孩子們來體會“天空那麼藍,那麼高”時,藉助了直觀的圖片。

另外,孫老師在教學中注意了細節,如:訓練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説話,提醒學生把話説完整,同時指導兒化音鵝讀法;讀句子時提醒學生注意句子後的“!”,讀出感情;讀句子“天空那麼藍,那麼高”時,範讀讓學生很直接的感受讀法;指導讀句子不拖音等。

我認為在指導學生認識大雁南飛排“一”字和“人”字時,老師如果也藉助視頻,把視頻的觀看和文本的閲讀及時聯繫起來,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了。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個想法。

《秋天》評課稿2

一、雙語教學評價

1、鍾老師選擇四級雙語,但在整節課上基本上是用全英語在和學生交流,學生也能基本理解老師表達的意思,教師英語表達能力強,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接受能力。很好地體現了本次雙語教學展示的要求。

2、鍾老師教學功底紮實、能歌善舞、多才多藝,英語口語好,情感豐富、教學中善於動腦筋開發課程和學生情感資源,是一個具有很高素質的老師。

  二、新課程理念評價

這堂課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貫徹新課改理念和體現雙語教學精神的示範課。

1、本課的亮點之一:注重學生的全員參與教學活動。老師先用遊戲引出課題,起到了凝神激趣的作用,切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設置了多處互動環節,步步推進,環環相扣,在寬鬆的課堂氛圍中,學到了英語知識,也緊扣了品德與生活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多項能力都得到了鍛鍊,協調發展,聽、説、想象、動手,多方面鍛鍊了學生的能力。

2、本課的亮點之二:在讓學生對農作物分類的環節上,用不同的分類方式,對給定的水果進行分類,要求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完成分類任務,各個小組還上台展示小組的分類結果,體現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3、本課的亮點之三:鍾老師能針對學生年齡特徵,選取較適當的又極為豐富的教學資料,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和情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遊戲般的活動中認識事物,師生相互交融,配合默契,課堂氣氛活潑而靈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啟發——活動——思考——創造,一氣呵成,形成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新課堂學習鏈條,課堂教學取得較好的實效。

4、在學生情感談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上,也能結合本校情況,讓學生認識到身邊的一些不良行為,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體現出對學生良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不足之處:

本節課作為一節作為“思品課”,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方面做得不夠,“農作物的分類”上花時間多了些。

《秋天》評課稿3

這篇課文主要是寫著名作家史鐵生回憶他剛生病時,母親強忍病痛去開導兒子鼓起生活的勇氣,當兒子終於答應母親想去看看花換換心情時,母親卻盍然離世。作者以此來讚頌偉大的母愛,感情細膩真摯,催人淚下。那麼,朱老師又是怎樣將孩子們帶入情境之中,讓孩子們有所悟,有所得的呢?聽完這節課後,我有以下感觸:

  一、注重營造情境,激發情感

在朱老師的整節課中,都注重了創設情境,以情激情,張揚個性。課堂伊始,朱老師就深情的向大家敍述了生活中母親牽掛、關愛自己的一件事。這件事一下子就觸動了每個人的心靈,正在為生活中的這位母親的行為感動之時,朱老師又帶領着學生們去了解史鐵生的不幸遭遇,重温史鐵生的絕望痛苦。這一情境的營造,無疑給學生提供了刺激物,同時也增強了薰陶感染學生情感的鋪墊作用。在“研讀母愛”環節中,當朱老師以真摯、真情的語言、語調渲染母親在兒子絕望之時,去“撲”、去“抓”、去“忍”、去“擋”時,學生的情感激活了,他們讀書談體會,也逐漸激動起來。當交流到“好好兒活……”這句時,教師正確地把握了這四個字在文中的重要性,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於是一次又一次創設情境引讀這句話,通過對“好好兒活……”後省略號的補白,學生在母親的心靈世界中讀懂了母愛,情感同時也達到了高潮。

  二、注重自讀自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在朱老師的這節課上,就採用了自主讀書、合作交流,品讀重點詞句的措施。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個環節:在引導學生品讀“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娘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好好兒活……”一句時,教師巧妙地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母親想撲下什麼?想抓住什麼?想忍住什麼?學生通過對母親動作、語言、神態的推敲品味,從情感上明白了母親對兒子的關愛,也領悟了體現人物情感的方法。即是要從細節上去體會。掌握了這樣的學習方法,教師又及時的將這種方法遷移到下一段落的學習,在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教師用這樣的學習要求:“那麼母親是如何忍得,她對兒子的愛還流淌在哪些細節之中?請同學們靜下心來,默讀課文,在那些最能打動你心靈的細節之處做上記號,細細體會,寫上批註。”與其説這是個要求,不如説這是給了學生一把鑰匙,打開了自主學習的空間之門。明確學習目標後,學生便據要求圈、點、寫、畫,在字裏行間,在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中走進母親的情感世界。經過幾分鐘的自學,學生又迫不及待的向同桌及全班的小夥伴們談自己的收穫,讀自己的感受。隨着讀書的不斷深入,同學之間的交流不斷加強,從而達到相融相通,學生的主體地位便得到了體現。

  三、注重知識遷移

朱老師的這節課上,知識的遷移,既體現在學法上的遷移:運用抓細節描寫的方法寫寫我們心中的母愛。又體現在思想情感上的遷移:教師在結尾處説:母親的好好活,史鐵生和妹妹都懂了,那麼你們懂了嗎?於是出示了這樣一個訓練: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像菊花那樣,不管

,也要。其實這個問題也是讓學生思考,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不幸該如何去面對。這一內容的遷移,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同時也是解決本文難點的途徑,還使文章的中心得到了昇華。

  四、注重讀書活動的開展

讀書是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很重要的實踐機會,教學中要堅持以讀為本。做到讀書與理解相結合,讀書與感悟相結合。朱老師的教學中就充分體現了讀的重要性,不僅讀有目的性,而且根據教學進程,教師安排了默讀、指名讀、自由讀、師生合作讀、齊讀等多種讀書活動。學生在讀書活動中不但鍛鍊了表達能力,豐富了知識積累,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讀書中不自覺的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出了文本所要表達的厚重的思想感情。

  五、注重挖掘教學資源

語文教學與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時時、處處、事事都是語文教學的資源,教師只要合理開發,合理利用就會恰到好處。如:朱老師在課堂伊始對史鐵生不幸遭遇的介紹,到結束課文時讓學生閲讀到的文學貢獻、人生成就,就讓學生徹底明白了史鐵生是在母親的影響下才取得成功。這些與作者成長息息相關的資源,有助於學生更深刻理解作者情感的資源,是有利於開發的,也是散文作品不可避免的。

以上是我個人一點粗淺的看法和體會,可能説得很零散,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秋天》評課稿4

  一、目標明確、恰當

(一)知識能力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秋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對秋天的喜愛和勤勞的人們的讚美之情。

4、認識6個生字,會寫10個字。掌握1個多音字“露”。正確認讀“涼爽、神奇、揮灑、展露”等詞語。

(二)其他目標

1、小組合作訓練

2、發散思維訓練

  二、突出學科思想方法的運用

  三、突出用好教材和學法指導

教學優勢:

本課的知識目標清晰,重點突出。為突出重點,在朗讀課文時,為了給孩子一個嶄新的感覺,在精心備課基礎上,查閲了很多相關的資料拿來佐證。在突破本課難點時,教師的引導學生體會對秋天的喜愛,和勤勞人們的讚美之情。通過小組合作,學生思維得以發散,學生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難點得以突破。在突破難點時,梯度的設置也是非常合理有效的。

一、識字與寫字

(一)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有6個。其中“灑”是平舌音,“展”是翹舌音。

(二)“露”是多音字,一個音是“”,

如“果子露”“露天”“露骨”等;一個音是“”,如“露面”“露風”“露臉”“露一手”等。

(三)利用相同偏旁識記。如“灑”“潑”“塗”。

(四)結合舊字認識新字。如“頁——顏”“雨——露”。

(五)寫字指導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左右結構的字。“揮”“灑”“潑”左窄右寬,“騎”左右同寬。本課中容易寫錯的字是“灑”,“灑”字右邊是“西”,不是“酉”,要注意“灑”與“酒”的區別,“潑”與“撥”的區別;“染”的右上是“九”,不是“丸”,最後一筆是捺,不是點,“展”字不要多寫一撇。“爽”的.筆順是:

二、朗讀指導

(一)這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語言生動優美,朗朗上口,適於朗讀的訓練。教師要先範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秋天是怎樣來到我們身邊的?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學生感悟、體會秋天的美好。

(二)引導學生抓住“乘着、騎着、踏着、唱着”等詞語感悟秋天到來的不同方式,注意第二小節的“揮灑、潑向、注入、塗給、染給”,要加重語氣,體會秋天帶來的美麗世界。

(三)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天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朗讀、感悟、背誦中,積累語言。

(四)朗讀的方式要多樣。可以個人讀、同桌讀、小組讀、全班讀,也可以競賽讀、合作讀。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師怎麼教體現在:

一、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如:讓學生自讀,老師給以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成了課堂的主人。

二、多媒體的恰當運用。秋的形象性非常突出,易於啟發學生想象力。

三、根據預設及學生提問設計教學過程。全節課做到了熟練,靈活,直觀,省時高效。

學生怎麼學體現在:

一、關注學思結合。

二、發揮合作學習優勢。

三、提問能力有所提升。

學生學的如何體現在:

一、目標達成效果好。

二、突出學生形象思維的訓練。

三、當堂作業完成效果好。

整體教學存在不足:

一、仍有學生不參與課堂活動的。

二、在關注學生表達方面還需進一步明確。

《秋天》評課稿5

今天聆聽了徐丹老師執教的《秋天的雨》這節課,我有一種如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

下面我就這節課進行簡單的點評,與大家共同學習。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是教學本文的一個重點,而這個重點被徐老師抓住了。

一、強調了以讀為本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學習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已成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這節課中,徐老師正是把讀慣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默讀、挑戰讀、師生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

二、營造了和諧氛圍

1、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2、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地裏,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充分新生學生。

3、重視了語言積累

豐富語言積累,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累形式。

聽徐老師的課,總感覺很輕鬆,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我覺得,徐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的建議:徐老師能否通過本課的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寫作的平台,讓他們在感悟文本的同時,也抒發一下他們自已對秋天的感覺呢?最好是學生寫好後,讓他們美美地讀出自己的感悟!

《秋天》評課稿6

  徐老師針對我的課提了三點要求:

1、繼續加強教材、文本的研讀,瞭解語文本體目標是什麼

2、熟悉課程標準:低段、中段、高段

3、課堂練習的設計要目標明確,有針對性(或者針對語文知識,或者針對句子內容的瞭解、句式的模仿)

  葉老師意見和建議:

1、2—4段每一段的結構都是總—分,第一句總起句概括了下面內容的意思。教師應該要幫助學生領會到這一點,對這種段落結構有所瞭解。

2、第二段讀句子,層次、目標不清晰。比如:第一次讀“銀杏葉”和“楓葉”的句子,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次讀讓學生想象着畫面,讀出感情。也可以小詩的形式出現,師生合作讀文。第三次把兩個句子比較讀,找出相似的結構。再讓生用填空的方式,背誦這兩句優美的句子。第三步進行仿寫:“它把_______(顏色)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後面的仿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適當提高。

徐老師教學中段語文教學中,記敍文中語言的表達特色和段落結構是重點:

1、學字

通過抽學生(特別是朗讀水平不太好的)讀課文,既可以檢測學生是否讀準字音,也可以瞭解學生的現有水平。

2、學詞

尤其是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或者創造語境,也可以設計一些語境,幫助讓學生了解掌握。

3、學句

第一步可以先讓學生通過交流,解讀這句話的意思。如:“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讓學生説説在講什麼?有的會説是講“銀杏樹葉子”,有的會説講“秋雨把黃色給了銀杏樹”。也可以圍繞“五彩繽紛”讓學生選一種顏色説説“它把什麼顏色給了誰?”第一次讀句子,定位在讓學生把句子讀通順。第二步可以從表現形式出發,讓學生想想為什麼“紅色”給楓葉,“黃色”給銀杏樹,“金黃色”給田野,“橙黃色”給果樹?注意搭配的習慣性和科學性。第三步可以積累寫“銀杏葉”、“楓葉”的句子,從填空的形式直到完全放手讓學生背誦。

(1)仿寫環節,也應該由易到難,第一步先讓學生完成“它把_______(顏色)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後面的仿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適當提高。

4、學段

以第二段句子為例,請學生讀一讀寫“銀杏葉”和“楓葉”的句子,想想為什麼先寫銀杏葉的句子,再寫楓葉的句子。(從夏天的炎熱到冬天的涼爽)

《秋天》評課稿7

  一、導入環節源於生活、激發興趣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上課伊始,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了本班學生在秋天裏拍攝的照片,學生們看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自己都很興奮,這時教師順勢提問:“在秋天的懷抱中,你們的心情怎樣?”這樣的教學設計源於兒童的真實生活,孩子們談的感受也是自然的、真實的。然後教師告訴孩子們,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大自然媽媽給我們送來了禮物,拿出裝有秋天果實的盒子,請學生到前面摸一摸、説一説,猜出果實的名字。這一環節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課題——收穫的秋天。

  二、注重活動的過程、體驗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在這節課中,教師安排了多個教學活動,並注重了學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如介紹果實這一活動,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觀察、用手摸、用鼻子聞,因此學生介紹果實時説得很全面,從果實的名稱、形狀、顏色、味道、營養成分等多方面介紹了某種果實的特徵。再如給果實分類這個活動,教師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指導學生全員參與、自主參與到給果實分類的活動中。學生先分組觀察、比較果實的不同,動腦動手,依據自己的觀察視角自主制定分類標準,把本組的果實分類;然後各組彙報、交流給果實分類的方法,教師加以適時點撥,通過幾個小組的共同探究,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給果實分類的多種方法。

又如在這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教師安排了觀看錄像(農民伯伯種玉米的過程)和體驗包玉米活動,通過看生動形象的錄像,學生很容易地就感受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和玉米的來之不易。課前請三個學生體驗包玉米,課上回放錄像並採訪他們,請他們談談包玉米的感受,由於這三個學生親身體驗了包玉米的過程,所以他們説的感受非常具體,同學們聽後也都感同身受。在欣賞活動、體驗活動中,教師再適時引領,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認識:人們在秋天能夠品嚐到各種甜美的果實,應該感謝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感謝大自然的養育之情,是大自然給予了人們收穫的秋天、瓜果飄香的秋天。

  三、教學設計體現了三級主題之間的內在聯繫

這節課的三級主題分別是:一級多彩的秋天、二級收穫的秋天、三級豐收了、果實分類站。教師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環節時,體現出了三級主題之間的內在聯繫。如在介紹果實活動後,教師請學生思考:這些果實和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生活中沒有了這些果實會怎樣?你想對大自然媽媽説什麼?這幾個問題的設計就突出了三級主題與二級、一級主題之間的聯繫。還有老師在課上的小結語、過渡語也都體現了各主題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的認識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四、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1、課前應安排學生到農貿市場或超市認真觀察秋天裏的各種果實,使學生獲取更深刻的感受——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課上介紹果實時才能説得更好。

2、欣賞秋天的果實圖片後,還應幫助學生通過五顏六色的果實感受到秋天不僅是豐收的季節還是多彩的季節。

3、給果實分類時每個小組只用了一種分類方法,應再多給些時間,讓每組嘗試多種分類方法。如按味道分、按軟硬分這兩種分類方法這節課就沒有提到。

總之,聽了這節課,我深深體會到教師在設計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活動時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並在活動中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引領作用,關注學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這樣才能提高活動的實效性,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秋天》評課稿8

《秋天》是一首詩歌,作者用淺顯的文字,採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了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發了作者熱愛秋天、讚美秋天的滿腔激情。劉老師的這堂課目標明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領學生探究文本,提高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藉助多媒體瞭解了課文描寫的秋天的景物之後,劉老師引導學生練習説話,先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示,然後引導學生説話。這種分層學習的方式,關注了全體學生的需求,讓全體學生在成功——自信——興趣——成功的良性循環中,強化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了語文素養。

  二、關注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培養。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列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寫了秋天的田野裏、小路旁、果園裏的迷人景色和豐收景象。金黃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繽紛的野菊花、紅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教師緊緊抓住這一部分,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説説:美麗的向日葵姑娘,你在想什麼呢?練習説話,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使靜止的語言文字一下子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秋天》評課稿9

今天聽了同事的課《秋天的懷念》,她採用的是板塊式思路。教學積累鋪墊後是三個主要活功:活動一,朗讀感知一篇説題目含義。活動二,品讀學習一點,賞析文中細節,品細節之妙。活動三,精練一段,五個話題精讀結尾段。

回顧整個課堂:思路清晰、提問精粹,積累豐富,品讀細膩,活動豐富,很有餘老闆塊式風格。

對這樣的名篇有太多的設計思路,但我總認為這課的重中之重是,讓學生明白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表達懷念之情的。引導學生抓住“三個沒想到”去體會出作者情感的變化過程,和字裏行間雙向交流的情感。

我的思考:1.本文情感的變化,學生從讀文中就可體會出,讓他們從讀中體會比直接講出好。2.文中重點是引導學生如何通過細節描寫去表達情惑,而不是表達了什麼情感。3.對史鐵生知識的鋪墊不夠到位,特別是他殘疾後的重大文壇成就。4.過渡語的設置,從文意感知到品味細節,應有過渡。文中的懷念之情是通過一個個典型的細節描寫來展現的,自然切入細節的賞析。5.同時對細節的賞析,方法規納不到位。本文細節很典型,就是三個抓住“抓神態、抓動作、抓語言”,應讓學生人人落實會規範賞析表述,給學生以方法。6.朗讀指導應滲透在學生朗讀課文中,本文是很好的訓練朗讀素材,而朗讀指導上欠缺。7.板書上沒有題目,設計上只有三組難字。8.在模仿學習名家的同時,該如何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上次餘老評課時指出,公開課必須是完整的課,無論課文多長都一課時完成。如《鳥》講第二課時就不好。這點我不敢贊同,本節課對七年級學生而言,一節課從字詞積累落實到文意把握、細節賞析,精講段落全部落實難度太大。

個人更欣賞一節課落實訓練一點,如本課一積累鋪墊,二朗讀賞析。學生只要把細節的賞析、運用真正掌握,會賞細節會寫細節,無論對他們今後的閲讀還是寫作都會有大幫助,那就是很成功的。

《秋天》評課稿10

11月20日,我有幸參加了沙河市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效整合的培訓,同時觀摩學習了青年教師韓豔峯老師的精彩的課堂,印象深刻,感觸頗深。

韓老師講的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秋天》,這是一首現代詩歌。七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韓老師儘量充分發揮老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來完成學習目標。我覺得,這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 一) 創設學習的情境和氛圍 韓老師以歌曲《春天在哪裏》開始了課堂活動,她首先讓學生聽並跟着一起唱,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了,接着她又讓學生説出描寫春天的詩句都有哪些,然後很自然的過渡到了秋天的話題,導入了新課。這堂課中,韓老師不時的適時插入音樂,營造了和諧優美的教學氛圍。再講第三段少女思戀圖時,韓老師就是在悠揚的背景音樂中,讓學生一邊看圖畫,一邊想,音樂幫助學生感受到了詩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喚起了學生心中情感,使學生的心靈產生了共鳴。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者作用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葉聖陶説過,教育者必起於達到不教的目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韓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只給學生學習方法,然後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去體驗 和探究,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形成技能 ,發展思維。韓老師在這一點上做的很是突出。首先,韓老師讓學生自讀詩歌,其他學生聽讀,讓學生總結出哪些字的讀音不準或錯誤,,適時引導出詩歌朗讀的第一步,要讀準字音。緊跟着以第一節為例,給學生具體的講解怎樣劃分朗讀節奏,哪些字詞應該重讀,怎樣讀出詩的感情。 然後就放手讓學生去完成剩下的詩歌的朗讀。韓老師沒有空洞的説教,而是引導學生實實在在的去探索,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在這堂課上,學生們很快的掌握了節奏的劃分並能有感情的了,效果很好。

(三) 注重師生評價,生生評價。每個問題的解答,或朗讀,都鼓勵學生自己進行評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非常活躍。

(四)教師語言簡練,恰到好處 由於本課是一首詩歌,在教學時,韓老師的語言簡練,優美,富有詩意,飽含感情,感染着每一個學生。韓老師沒有一句多餘的話,每一個提問,評價,每一句過渡都恰到好處。

(五)精心設計練習,體會學習的快樂。 詩歌都是可以配樂演唱的,韓老師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按照《春天在哪裏的》的韻律,根據課文的內容,把課文改編成一首歌。學生們更活躍了,寫歌詞,唱歌。課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同時鞏固和加深了課內知識。

(六)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更富有生機 這節課,韓老師對電子白板運用得恰到好處,白板為教學服務,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比如講第三段少女思戀圖時,韓老師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幅秋野畫

面,讓學生觀察並感受畫面中缺少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韓老師又展示出一副畫面,學生比較哪個好,好在哪裏,生動直觀的畫面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她不像我們有的老師,只是死板硬套的在課堂上放課件。而韓老師這節課使得信息技術和教學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這次課堂使我受益匪淺,以後我要汲取其中的優點,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

《秋天》評課稿11

我今天的評課內容是韓老師講授的《秋天在哪裏》。《秋天在哪裏》一課是人教版國小《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金色的秋天”中的主題之一。這課是通過觀察秋天的天氣、動植物等的變化,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徵,欣賞秋天的美,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聽了韓老師的課後我認為《秋天在哪裏》這課的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品德與生活這門活動型綜合課程的三個特點來進行的,即:活動性、生活性、開放性。從韓老師的課堂中我能感到她設計的教學活動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了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相聯繫的教學活動,分別是“談話導入秋天” 、“找秋天”、“欣賞秋天”、“留住秋天”四個部分組成。

首先在課的開始韓老師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老師收到了特殊的來信,讓學生猜猜看,是誰給老師寄來的。”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都帶入到了課堂中,學生們都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一活動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情。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再有就是韓老師的整節課有一個主線貫穿始終就是“在我們的周圍找一找秋姑娘的身影”。以這一問題為條主線從課的開始到結束。學生在這一條主線的引導下,並配以適當的圖片從“從天氣、人們的衣着、花草樹木、農作物、動物這幾個方面去尋找秋天。”感受到了秋天在五顏六色的葉子裏,在美麗的花朵裏,在豐收的田野裏,在又香又甜的水果裏,有趣的動物裏,人們的生活裏。體會到秋天來了,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在學生尋找秋姑娘的時候,韓老師的幻燈片配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説到莊稼時,馬上出現了一幅幅田野裏豐收的場景。有的學生説到水果時,又在學生面前呈現出各種各樣的水果。並且現場還請同學們品嚐了石榴,同學們的情緒再次被調動起來。

還有一個環節我覺得韓老師處理的也非常精彩,就是感受不同地方的秋天。我國國土廣袤不同地方的秋天景緻也不一樣,為了突破這一教學環節,韓老師出示了由南到北的幾個具有明顯温度變化的城市。(海南,鄭州,北京和哈爾濱)從直觀上感受同一時間不同風景的變化,同時也對大自然的奇妙和祖國國土的遼闊而震驚。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我瞭解到韓老師的這節課,並不只侷限在40分鐘的課堂上,而是把課前、課上、課後的活動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課前她讓學生用了幾天的時間,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秋天景物的變化,更可貴的是韓老師對學生有一定指導的,並不是讓學生盲目的觀察。課後,還讓學生繼續製作留住秋天的美工,並且與班主任配合在班級進行留住秋天的展示活動。

韓老師的板書設計非常新穎也很實用。她不但把學生彙報的各個方面提煉在了黑板上,還讓學生把對秋天的讚美寫在了自制的水果卡片上,以小組為單位粘貼在大大的水果卡片上。讓學生又一次的體會到秋天是豐收的秋天是五彩斑斕的。

對於韓老師這課我提一點不足,學生在課前已經收集到了不少關於秋天的信息。不如讓學生把找到的秋天用自己的方式帶來。比如:自己在落葉中的合影。單獨的秋天的樹林,一些果實等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會更高的。

《秋天》評課稿12

《秋天》是一首詩歌,作者用淺顯的文字,採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了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發了作者熱愛秋天、讚美秋天的滿腔激情。邱老師的這堂課目標明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領學生探究文本,提高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領學生合作探究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邱老師很重視學生之間存在着的這種必然的差異性,邱老師始終關注全體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藉助多媒體瞭解了課文描寫的秋天的景物之後,邱老師引導學生練習説話,你看到了什麼?先是單獨説説每一幅圖,接着提高要求,要求學生逐次增加圖片的數量,使説話的內容更加豐富。這種分層學習的方式,關注了全體學生的需求,讓全體學生在成功——自信——興趣——成功的良性循環中,強化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了語文素養。

二、關注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培養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列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寫了秋天的田野裏、小路旁、果園裏的迷人景色和豐收景象。金黃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繽紛的野菊花、紅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教師緊緊抓住這一部分,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以“我走進秋天,看到……”為開頭,練習説話,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使靜止的語言文字一下子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邱老師熟練地使用白板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帶領學生“走進”秋天,真實感受秋天,真正談論秋天,真誠讚美秋天。

《秋天》評課稿13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下午xx國小文化學科送教至我們騰蛟學區,語文、英語學科在帶溪國小進行。

下午第二節課,我們有幸聆聽了縣名師,xx一小的 莊xx老師執教的《秋天的圖畫》。《秋天的圖畫》是二年級上冊第一篇課文,莊老師藉助一組秋的圖片,拉近時空的距離,帶我們從春天穿越到秋天,感受秋天的絢麗多彩。

《温州市國小語文學科教學常規(試行)》指出,教學設計過程要“考慮學生的心理邏輯,設計適當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充分利用課文學語文。”

縱觀整堂課,我們看到莊老師結合文本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學情,本着“化難為易,化枯燥為樂趣”的教學理念,讓學習活動充分展開,讓學生充分利用課文學語文,促使學生樂於學習、善於學習。

1.初讀課文後,莊老師化難為易,有的放矢學詞語。詞語教學環節,不同的詞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並採用遊戲等多種形式,旨在讓學生既能紮實掌握,又能學得輕鬆愉快。

(1)猜一猜

學習“高粱”的“樑”字,莊老師抓住形聲字的特點,讓學生據字形,猜字義,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觀圖片,形象地感知高粱,又知道高粱的用途,避免以詞釋詞。莊老師一句“很多小朋友都猜對了,真厲害,都會根據字形猜字義了。”這樣的識字方法,

(設計意圖:“粱”是個形聲字,米字底表意明顯。據形猜義是漢字的一大特點,這既符合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又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識字能力也非常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據的主導地位。)

(2)摸一摸

學習“臉頰”。臉頰在哪裏?請摸摸自己的臉頰。

(3)利用圖片,串一串

用“詞串”的方法積累詞語“( )海”。

莊老師先出示稻穀的圖片,讓學生猜;師:“稻海”就是——出示圖片(“稻海”圖)。隨機出示“雲海”圖,“林海”圖,以“( )海”的構詞方式拓展學習“雲海” “林海”兩個詞語。

圖片,是形象到抽象的一大媒介。先出示一束稻穀,再出示稻海,鮮明的對比讓孩子一下就明白了什麼是稻海,緊接着出示“雲海、林海”予以鞏固。孩子們以後碰到“()海”的構詞方法便了然於心,此類詞語就能輕鬆理解。由一個詞帶出一串詞,這種“結構化”的學習意識和能力是很需要老師的引導與培養的。

3.指導書寫“波浪”二字。

①師指稻海、雲海、林海的圖片,你們看,只要風一吹,它們就會像——(生:波浪一樣在翻滾)。引出“波浪”一詞。

②引導發現:“波浪”兩個字,你發現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祕密。發現這兩個字的結構特點(左右結構,並且是左窄右寬);練習寫字;交流評價(這個小朋友什麼地方寫得特別好,提點建議使他寫得更好);跟進練習(爭取一遍比一遍寫得好)。

三、遊戲中,發現規律,鞏固識字。

莊老師讓學生玩“水果炸彈”遊戲,再次“利用拓展和形聲字”的鞏固識字。被設定為“炸彈”的詞語,老師可以讀,小朋友不能讀,不小心讀到的小朋友要解開“炸彈密碼”,使自己脱險。

1.“水果炸彈1”。炸彈密碼“籠,你怎麼記得?”學生回答,小鳥待的叫——,小雞待的,叫——,小鴨待的,叫——,發現這些籠子都是——;

並引導學生髮現“龍”表示它的讀音,“竹字頭”表示它的意思。

2.水果炸彈2。炸彈密碼“在下列字中,找出像‘籠’這樣的形聲字。”

出示:“圖 梨 浪 粱 燃 勤 勞”。

本課的生字8個生字,6個是形聲字,若按往常方法“你是怎麼記的”一個個講解不僅單調而且低效。如何形成自主識字的能力?如何經歷有趣的、印象深刻的學習過程?可在小朋友喜歡的“水果炸彈遊戲”中找到答案。其間,學生是緊張的,注意力是集中的,學習的內驅力無疑是強勁的。由一個形聲字記一串形聲字,這樣的課堂效率是我們該追求的。

再次回顧課堂,我們發現莊老師初讀“識字”環節設計得巧妙,第二環節學文時,尤其利用“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這樣的詞句,探尋比擬手法的奧祕和“顏色+事物”的語言結構,足見莊老師設計時的獨具匠心。

一、“擺一擺”再讀課文,圈畫“秋天的圖畫都畫了什麼”的詞語。再根據圈劃的詞語,在這個學具袋裏相應的圖片擺起來。同桌合作,上台展示。從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學生明白: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是説——蘋果紅紅的像小朋友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是説——。稻穀很多被秋風一吹,就像大海翻起的波浪,成熟的高粱就像燃燒的火把。

最後總結:火把和燈籠不應該擺上去。

“比擬”修辭手法教學是個難點。讓學生通過擺一擺,讀一讀易引起學生的頭腦風暴,在學生自主學習中辨析,慢慢明瞭的過程中,突破這個難點。

二、比一比。為體驗“秋的色彩美”,莊老師採用黑白的圖畫對比體驗,妙用“色彩”,習得方法

用“黑白的圖畫”引發審美衝突,利用詞卡變一變,感受“顏色詞語”的美妙。

三、讀一讀,積累“顏色+事物”的詞語。

1.對,我們來好好讀一讀這些充滿魔力的詞,

誰能讀得像畫一樣美?先自己讀一讀。你願意讀一排就讀哪一排。

四、説一説,嘗試運用“顏色+事物”的詞語。

1.當小詩人,學習運用。

秋天到了,還有哪些美景呢?請小朋友來當小詩人,給這些美景配上美麗的文字,別忘了給他們“添上顏色”哦!

請看:

銀杏搖起( )的( )

柿樹掛起( )的( )

楓樹張開( )的( )

葡萄串起( )的( )

2.學生交流,注意顏色詞語的準確及比喻的恰當。

3.合作朗讀,提高審美情趣,積累語言材料。

男生讀原文,女生讀上述“創作”的句子。

像“金黃、金色、紅紅”這樣的詞語,雖然常見,學生卻易視而不見。而在這一課中,這樣的詞語讓我們充分領略到秋天的熱情,色彩的濃烈,豐收的喜悦。這一環節,黑白圖片與彩色圖片強烈的對比,吸引學生一下子關注到這些詞語,同時,有顏色的詞卡與圖片兩相結合,再讓學生朗讀品味,詞語的形象就變得豐滿、立體。在運用階段,學生就顯得輕鬆自如了。

總之,莊老師的課是設計都彰顯了“為了讓學生學有所得,學得更多、更有效,學得輕鬆愉快!”的教學理念。

《秋天》評課稿14

今天有幸聆聽了蔡文娟老師執教的《秋天的雨》這節課,我有一種如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下面我就這節課進行簡單的點評,如有不成熟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正。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第五冊的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是教學本文的一個重點,而這個重點被蔡文娟老師抓住了。

一、強調了以讀為本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學習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已成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這節課中,蔡文娟老師正是把讀慣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默讀、挑戰讀、師生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而適時地點撥與指導,讓學生頓有云開見月明的感情,如這一句:”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教師用柔美深情的語調範讀,學生馬上就明白像這樣的句子該怎樣讀了。

二、營造了和諧氛圍

1、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在這裏沒有喝斥、沒有譏諷、有的只是老師那始終帶着微笑的臉,以及鼓勵、讚賞、期待的眼神。學生因為有了信心,有了勇氣而變得想説,敢説、願説。“你讀得真好,老師也想讀一讀”。一句話,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2、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地裏,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充分新生學生。如一學生把“涼爽”這個詞讀錯了,教師馬上説:“我相信你會讀的”一句鼓勵的話語,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如此一來,學生不會因為怕出錯而產生畏縮,影響今後課堂上的表現。老師學生比賽讀,請其他同學與小評委,學生也是個個興趣盎然。

3、倡導了自主合作。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這節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如指導朗讀時,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大大提高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在進行第一個教學環節即導入課文時,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互相合作,以三個人的智慧共同完成對秋天的描繪。

4、重視了語言積累。

豐富語言積累,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累形式。如“紅紅的楓葉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等這句子,學生細細地品讀着,彷彿感覺真的很涼爽。蔡文娟老師在引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時,也得視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比如:引導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顏色多種多樣的菊花;你喜歡哪些句子,把它摘抄下來。

5、注重了語言訓練。

在閲讀教學法中,突出語言文字訓練是很必要的。蔡文娟老師不僅注意讓學生反覆讀書,還重視培養學生有條理的説話能力。例如:在導入課文時,讓學生説一説秋天的景色有哪些?在即將結束課文時,教師善於挖掘教材,讓學生扮演小喜鵲和秋天的雨進行對話,這樣的説話訓練不僅鞏固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聽蔡文娟老師的課,總感覺很輕鬆,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覺得,蔡文娟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的建議:蔡文娟老師能否通過本課的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寫作的平台,讓他們在感悟文本的同時,也抒發一下他們自已對秋天的感覺呢?

《秋天》評課稿15

優點: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知識由淺入深,諄諄誘導,創設情景,

能立足雙基展開教學,引發學生思維,促進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培養學生分析例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體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點回顧較全面、詳細,能利用練習加以複習鞏固,從而夯實基礎知識。

能利用課件直觀解決教學中的“難點”,能通過聽、説、讀、寫訓練學生學習的基本技能。教學過程邏輯性較強,教學思路嚴謹,作為一名新教師來説教學基本功較紮實;引課能跟生活實際相結合,引發學生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設計思路較清晰,教學目標能體現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這是一節整合課,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實現師生互動,成果分享,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在這一點上老師還應加強;能通過創設例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建議:分析講解時要注意思維的擴散,要注意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加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以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討論,適當控制教學節奏。備課要考慮多種因素,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問題)和總結歸納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

標籤: 評課 秋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ymek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