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試論傳統文化的精神向度

試論傳統文化的精神向度

著名哲學家、文化學家張岱年與弟子程宜山博士共同撰寫的《中國文化的精神》共十二章,分別從文化觀、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系、中國文化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就、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端、中國文化的爭論、中國文化的創造等方面,分別進行深入淺出的論述,試圖將文化的裏裏外外都講得明明白白。

試論傳統文化的精神向度

文化一詞在中國古代是“文治與教化”之意,西漢的劉向曰:“凡武之光,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晉束皙説:“文化內輯,武功外悠。”不難看出,文化不僅是一種在人本身和身外自然的基礎上不斷創造的過程,而且是人不斷從動物狀態中提升出來的過程。通俗地講,文化是“文”與“化”的合稱,如果“文”不能影響、教化、感化人類的心靈,給人精神性的啟迪,那就不能成為“文化”。比如,自然界中的山,本身是沒有文化的,可文人對山進行讚美寫成優美的詩句,給人帶來美的感受與啟迪,那麼這座山,就被賦予了文化的意藴。

任何一種文化能持續發展,必然有着特定的精神作為支撐。文化失去了精神,就如同失去了靈魂。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來生生不息,就在於有文化精神作為原動力。如果對中國文化精神進行概括,很多學者都會羅列出不同的關鍵詞。本書中,把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歸納為四點。一是剛健有為,這涵蓋了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兩個方面。二是和與中,其思想主要是解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民族關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人倫關係。三是崇德利用,主要是解決人自身的關係,即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關係。四是天人協調,其精神是解決人與自然的關係。如果對這四種基本精神進行重要性的排序,那麼天人協調的精神,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探討中國文化精神時,如果僅僅在中華傳統典籍裏進行縱深比較,顯然沒有足夠的説服力。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今天,唯有進行橫向比較,才能更清晰地認識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書中認為,中西文化精神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方面。中國文化比較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而西方文化則強調征服自然、戰勝自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認為人們追求科學之目的,就是為了在行動中支配自然。為了征服自然,則必須探索自然界的規律。西方就是在這種文化精神的引導下,發展了現代科學技術,以為只要通過科學技術征服、戰勝了自然,人類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西方工業化道路表明,這顯然是錯誤的,西方對此進行深刻的反思。

而中國“天人協調”的文化精神,從漢代之後,就融入到“天人合一”的觀念中,並且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天人合一”思想不僅僅是一種人與自然關係的學説,還是一種關於人生理想、人的最高覺悟之學説。簡要地講,“天人合一”的思想包括四個方面:首先是人乃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系統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其二是自然界有普遍規律,人也服從這種普遍規律。其三是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則與自然規則是一致的。最後是人生的理想是人與天地的調諧。

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高峯之一,曾經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文化藝術等領域,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自15世紀以後逐漸衰微,不得不承認,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是客觀存在的。至於最主要的缺陷,張岱年在書中認為:那就是缺乏實證科學的文化傳統。

盲從或者貶損中國傳統文化的兩種極端,都須警惕。中國傳統文化之探索,是沒有止境的道路,無論世界變化的節奏有多快,作為中國人,永遠都可以尋找到奮鬥的力量。

標籤: 向度 試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2e6j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