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值根傳統文化創新語文教學

值根傳統文化創新語文教學

一、把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值根傳統文化創新語文教學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考試成績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指標,教學因此變成考什麼就教什麼,並逐步演變為純知識、純技巧的教授和模擬考題的反覆演練。這極大降低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語文課成了學生最頭痛的課程,語文教學因此走入瓶頸。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中學語文教材所選的古詩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在教學中不應只是教師講講字詞,學生背背課文,而是要引領學生走進屈原、諸子百家,走進陶淵明、李白,走進杜甫、蘇軾、陸游、辛棄疾,走進李清照、柳永,與他們進行心靈的對話和精神交流,理解他們的浪漫豪放,他們的愛國情懷,他們的婉約纏綿。讓學生在走進經典的過程中,充實精神世界。讓學生學在仰望蒼穹、親近自然的過程中,感受親情,純潔心靈。朗誦比賽、名句賞析、文體改寫,舊曲新彈、古為今用,凡此種種,都可以極大豐富語文課堂的內涵,調動學習的興趣。

二、傳統文化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鬥爭史,無數愛國憂民的仁人志士抒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詩篇。屈原的《離騷》、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示兒》、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夏完淳的《別雲間》、譚嗣同的《獄中題壁》、陳毅的`《梅嶺三章》等等,都堪稱佳作。通過這些內容,讓學生了解志士仁人投身國家、建功立業的人生追求和矢志不渝的報國情懷。讓學生懂得個人的命運只有和國家、民族的利益聯繫在一起,才是最有意義的,才是對社會最有益的。

三、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作為傳統文化載體的精彩華章,凝聚着中華民族的人文情感,飽含着豐富的道德因素,藴藏着厚重的文化積澱,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學習材料和內容。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用心去理解、細細地品味感悟其中的豐富意境和深刻哲理。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使心靈的琴絃被撥動,傳統文化的營養就會像春夜的喜雨,悄然滋潤學生的心田,文明的種子才會生根、發芽、成長。(教學論文 )要用事實讓學生懂得,那些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中取得卓越成就,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無不與他們深厚的傳統文化積累息息相關,他們用文字記載下來的研究成果,同樣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博大的人文情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堪稱楷模。一個具有豐厚傳統文化知識的人,往往是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他們表現出來的高雅氣質和文明言行會使人頓生敬意。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和積累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凡是那些被人稱道的錦繡文章,字裏行間無不閃耀着深厚的傳統文化光芒。“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養成了學習和積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習慣,假以時日,他們必將收穫豐碩的成果。

四、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有利於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中國傳統文化,包含許多修身養性、潔身自好、獨善其身、重義輕利、安貧樂道的內容,儒家思想更是成為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道德標準。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人生態度,今天仍被許多人作為座右銘,勉勵自己不畏艱難,敢於探索,奮力實現人生目標。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處世觀、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錚錚氣節、王之渙《登鸛鵲樓》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杜甫《望嶽》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等詩句,給人一種積極、樂觀、充滿信心的力量;岳飛《滿江紅》中“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價值觀、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曠達胸襟和深沉的憂患意識、鄭板橋《竹石》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體現了作者不畏艱難的人生觀等等。

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強大的人格力量感染人,在潛移默化中淨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在今天仍然具有積極意義。語文教學中要把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精粹與我們時代的要求有機結合,激勵學生珍惜美好時光,培養良好品德,努力學習,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積極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

五、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有利於拓展語文教學

因為語文教材的篇幅有限,所以,僅依靠課本傳承傳統文化遠遠不夠。在教學中,一是要根據情況增加一些符合學生實際的傳統文化的經典篇章。二是要把傳統文化的傳承從課內向課外延伸,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寓教育於活動中。

比如,可以讓學生練習鋼筆字、毛筆字,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利用週末時間,指導學生蒐集傳統文化的內容和當地歷史,辦手抄報、黑板報,寫調查報告,並要學生在家長指導下學習刺繡、剪紙、布藝等。給學生提供的這個平台,當學生親身去了解、感知以後,當他們真正體會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後,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

以傳統節日為載體,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方法。中國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繫國

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因此,充分利用民族傳統節日,能有效傳承民族文化。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冷淡源於他們的不瞭解,責任不在學生。每一個傳統節日到來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訪問長輩,查閲資料,瞭解這個節日的來歷、民間慶祝節日的活動方式、紀念意義等,讓學生把收集到的內容在班級中交流,用收集到的內容辦手抄報、黑板報,以記事的方式寫作文,既傳承了節日文化,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把語文教學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沃土,把傳統文化中的精粹與我們時代的要求有機結合,激勵學生珍惜美好時光,養成良好品德,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積極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是語文教師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k1n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