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教育類調查報告4篇

教育類調查報告4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類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類調查報告4篇

教育類調查報告1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教育類調查報告2

一、目的:

(一)對六個調研小組的全體成員進行現場培訓。

(二)分析實地調研狀況和預調研得到的一線資料。

(三)進一步微調、完善調研方法與工具,為下一步實地調研打好基礎。

二、預調研方法與內容

為了預測調研的情況,及時發現調研內容的不足之處和培訓參與調研人員的調研能力,使他們熟悉調研過程,調研組首先進行了預調研工作。為了達到預調研的目的,預調研所採用的方法與內容是和正式調研一致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問卷調查、訪談和課堂觀察與錄像。

(一)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包含五個方面的問卷:實習生問卷、實習學校學生問卷、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問卷、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和語數外學科專業教師知識問卷(包括中學教師和師範生兩種)。通過廣泛的收集數據,和同類樣本間與不同樣本間的橫縱對比,研究分析此次教育實習的效果與存在的問題。

問卷調查樣本抽取原則是:實習生問卷的調研樣本為所有調研學校的所有實習生;實習學校學生問卷的調研樣本是每個縣域塊內各選擇一所初、高中學校,每校抽取兩個班級(不同年級,有實習生工作的班級);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問卷的調研樣本是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的校長1人;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調研樣本為縣域內實習學校的所有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語數外學科專業教師知識問卷的調研樣本為參與問卷調查的數語外專業的實習生和指導教師。

根據樣本抽取原則,把樣本確定為:實習生問卷的預調研樣本為在永吉七中實習的我校全部實習學生,共十五人;實習學校學生問卷的預調研樣本為永吉七中兩個班的學生;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問卷的預調研樣本永吉七中副校長;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預調研樣本為永吉七中的所有指導教師;語數外學科專業教師知識問卷的預調研樣本為參與以上問卷調查的.數語外專業的實習生和指導教師。

(二)訪談

訪談的對象包括四部分:實習生訪談、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訪談、實習學校學生訪談和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訪談。訪談的內容是訪談者依據訪談提綱上的內容進行訪談,主要分三大塊內容:基本情況訪談、教育心理訪談和教育技術訪談。

訪談樣本的選擇原則是:實習生訪談對象為每校選擇3-5名不同專業實習生,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訪談對象為每校2-3名指導教師(其中要有班主任指導教師),實習學校學生對象樣本為選擇6-8個學生進行訪談,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訪談對象為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的校長1人。

根據樣本選擇原則,把樣本確定為:實習生訪談對象為在永吉七中實習的我校實習生,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訪談對象為永吉七中的一名女英語教師,實習學校學生訪談對象為永吉七中的六名學生(三男三女),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訪談對象為永吉七中副校長。由於此次預調研目的之一是為了培訓參加調研的全體成員,因此進行訪談的學生都是有過訪談經驗的或者之前受過訪談方面培訓的,其餘參加訪談的調研組成員則是見習這些訪談者訪談,向他們學習訪談的方法與技巧,吸取經驗。

(三)課堂觀察與錄像

課堂觀察與錄像的樣本選擇原則是:隨機抽取有我校實習生實習的班級進行課堂觀察與錄像的工作。

預調研的課堂觀察與錄像工作一共記錄了三節課,分別是:國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課人:劉偉),國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課人:吳靜)和國中二年五班的英語(授課人:文雅)。

三、預調研過程

(一)預調研的時間和地點

1.時間:20xx年10月8日上午7:30――18:00

2.地點:吉林市永吉縣

2.問卷調查

(1)學校主管教育實習領導問卷調查,為5分鐘,在訪談之前。

(2)我校實習生的學科能力試題和我校實習生的問卷調

查,發15份試題全部收回,調查問卷發15份返回13份。

(3)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調查(學科能力試題和調查問卷),共持續約一小時。學科能力試題全部做完收回,問卷調查做了10份。

(4)學生問卷調查(兩個班),每班的問卷平均都用了40分鐘。

3.課堂觀察與錄像共錄了三節課的教學錄像,分別是:國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課人:劉偉),國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課人:吳靜)和國中二年五班的英語(授課人:文雅)。

(四)下一步調研工作安排:

1.問卷相關部分負責人對問卷調整(週五完成),週六合卷,週日印出(楊明)。

2.侯恕協調帶隊老師分組,參與調研的研究生分組(專題負責人分本專業學生,統一調整)。

3.聯繫六個調研縣域的學校帶隊教師,與調研學校提前協商(張丹)。

4.調研設備落實(李廣負責)

5.調研預算(侯恕)、借款(張丹)

6.下週開始進行實時實地調研工作。

(五)預調研材料的簡單處理

預調研結束後,為了進一步完善和微調調研的方法與工具,科學有效的進行實地教育調研工作,為下一步實地調研打好基礎,課題組成員將收回的問卷、訪談錄音和教學錄像內容做了一些處理與分析,並對實地調研狀況作了分析討論。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調查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在永吉七中領導和我校實習生的積極配合下幾乎所有問卷的完成質量都比較好,而且收回了絕大多數的發放問卷。問卷內容基本真實的反映了教育實習的實際情況,能夠達到了調研的目的。但是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的問題。實習學校領導問卷、實習生問卷、學生問卷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這幾類問卷中,只有實習學校領導問卷的問題數量適中,便於回答。實習生問卷、學生問卷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問題數量都較多,但是實習生問卷的問題數量雖然較多卻並沒有影響實習生的回答。學生問卷的問題一方面問題數量比較多,另一方面其中教育心理的有些問題問得比較晦澀,學生難於理解,因此平均每個學生回答問卷的時間在40分鐘左右。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問題數量較多也影響了對問題的回答。

(二)訪談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訪談者依據訪談提綱的內容都進行了訪談,並且能夠就一些問題展開提問,進行深度訪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見習訪談的學生也通過當場觀察、學習訪談者的訪談過程

教育類調查報告3

論文關鍵詞:職業學院 學前教育 專業認同 幼兒教師

論文摘要: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低、惡性流動等問題與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資培養是密不可分的。職業學院學前教育類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與其生源地、大學聯考前專業相關;有過幼兒園實踐經驗的學生更傾向於認為幼兒教師工作太辛苦;多數學生認為幼兒教師待遇差,這些都影響了學生的專業興趣及職業願望。

學前教育對個體成長的作用伴隨着腦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的長足發展而愈加受到人們的重視,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隨之增高並表現出理性化傾向,反思型、研究型的專業化幼兒教師成為時代的呼喚。然而目前幼兒教師隊伍不穩定、幼兒教師惡性流動等問題卻給學前教育的進展帶來了困難,這也進一步使以培養幼兒師資為主的職業教育面臨空前的挑戰,並陷人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目前學前教育類學生在專業認同方面處於什麼狀態?我們採用自編問卷對廣東大專層次學前教育專業大學一、二年級的212名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以探尋造成其職業認同感偏低的原因。本次調查中,男生2人,女生210人,年齡18-23歲,有效問卷199份,問卷有效率為93.87%。調查按班級進行團體測試。問卷內容涉及基本信息、專業興趣、專業壓力、求職意向等方面,答題後回收問卷,剔除無效問卷,數據採用SPSS10.0版本軟件進行分析。

1.專業興趣及原因

問卷題目“你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喜歡程度如何”、“你未來工作時是否願意從事學前教育專業”分別用以瞭解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職業目標,從“很喜歡”或“很願意”至“很不喜歡”或“堅決不做”採用5等級劃分,其頻數分析見表1。

另外,我們分別把學生的專業興趣與學生年級、是否參加過幼兒園見習或實習進行t檢驗,沒有顯著差異;而專業興趣與生源地及學生大學聯考前的專業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職業目標與年級、是否是見實習、生源地、大學聯考前專業之間均沒有差異(見表2)。

問卷中“如果你願意從事本專業,主要是因為”、“如果你不願意從事本專業,主要是因為”(可多選)兩題是用來了解學生喜歡或不喜歡本專業的原因。

我們把每種原因的選擇人次進行了統計,並按照是否是見實習、年級、生源地、大學聯考前專業分別作頻數分析,進行X2檢驗。在喜歡本專業的原因方面,四種分類均未有顯著差異(p>0.05),喜歡孩子、喜歡做教師、從事本專業很開心是吸引學生從事本專業的主要原因;而在不喜歡本專業的原因方面,有過實習經驗的同學更認為幼兒教師工作太辛苦、待遇差,二年級的學生此方面體會比一年級的學生深刻,差異非常顯著,同時這兩種原因的選擇比例也分別排在第一、二位。另外,更多來自農村的學生和非幼師專業畢業的學生認為“大學畢業做幼兒教師沒面子”,顯著高於來自城市的學生和幼師畢業學生的選擇人次;來自農村的學生更傾向於認為幼兒教師對各方面的才能要求太高,詳細結果見表3。

2.專業壓力與壓力來源

問卷中探討學生壓力來源的.題目共有7個選項,彈唱跳技能不強、經驗不足、幼教知識不豐富分別排在壓力來源的前三位(見表4)。

3.職業願望

問卷題目“你希望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可多選)”提供了8個選項,瞭解學生的職業願望,其中公立國小、公立幼兒園仍然是多數學生的首選,詳見表5.

4.分析與思考

4.1專業興趣

從調查結果來看,近一半的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抱“可以接受”的態度,並沒有表示非常明確的專業意向,表示喜歡或很喜歡的約43%,只有不足8%的學生表示不喜歡或很不喜歡本專業。這與調查中問及是否願意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時所獲得的數據(40%左右表示很願意或願意從事本專業,8%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不願意或堅決不願意從事本專業的工作)基本一致。可見學生在進人學前教育專業領域時,並非完全牴觸該專業。

這種專業興趣在一、二年級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是否經過見習實習影響也不明顯。然而從生源地和大學聯考前的專業來看,城市的學生比農村的學生專業興趣更強烈,幼師畢業後進人大專學院本專業學習的學生比高中畢業的學生更喜歡本專業。這兩方面的差異,前者可能是由學前教育在城市更普及、大家對該專業更認可造成的;而後者的差異則説明,在對學前教育的興趣方面,我們能夠從經過三年專業教育的幼師學生身上看到明顯的效果。

4.2影響專業興趣的原因

從問卷中所列舉的喜歡本專業的原因來看,近60%的學生認為自己喜歡孩子,近一半的學生表示喜歡做教師,1/3左右的學生承認從事本專業很開心,本專業容易就業。這對如何開展本專業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啟示。我們在教育中可以從教師職業的吸引力、教育工作的趣味性方面來加強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認同感。然而問卷調查也發現,在“本專業有前途、有創造性”方面的選擇人次卻偏低,全都不足15%。這意味着學生對該專業的認識不夠全面、深刻,有必要開展更加細緻而深入的專業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到學前教育事業的朝陽屬性和美好前景

在不喜歡本專業的原因選擇中,約55%曾經見習實習過的學生認為幼兒教師工作太辛苦,遠遠高於未實習過學生的選擇的25%,差異非常顯著。在此方面,二年級學生的選擇人次也遠遠高於一年級,幼師畢業的選擇人次高於非幼師畢業的選擇人次。從中不難總結出:有過幼兒園實踐經驗的學生更傾向於認為幼兒教師工作太辛苦。因為二年級學生、幼師畢業學生都已經有過去幼兒園實習的經驗。思考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至少有兩個方面:一則可能在於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二則説明目前幼兒教師職業的任務和職責越來越多,使一線教師感覺工作太累,沒有職業成功感,這也與目前國內對幼兒教師的研究一致(黃紹文,20xx;陳小異等,20xx)。

另外值得關注的問題在於,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幼兒教師待遇差,實習過的學生、二年級的學生的選擇人次分別高於未實習過的學生、一年級學生的選擇人次,差異非常顯著。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態相一致。目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總體特徵是辦園模式多元化。廣東省自辦園體制改革之後,多數企事業單位的幼兒園被“剝離”,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某些幼兒園開始追求辦園效益最大化,自負盈虧使幼兒園給幼兒教師的薪酬隨市場而浮動,再加上社會上對幼兒教師社會認可度偏低,認為只要能帶好孩子吃喝拉撒即可,導致教師待遇不穩定。據20xx年對廣東、湖南等地幼兒教師抽樣調查顯示,城市幼兒教師的收人水平一般比國小教師低20%左右(彭世華、皮軍功,20xx)。幼兒教師地位低、待遇差、工作苦的狀態已經與幼兒師資的培養和發展形成了惡性循環。

4.3專業壓力

本調查中學生認為學前教育專業壓力較大、與其他行業相似、壓力較小的分別約佔1l3。而在壓力來源中,有近70%的學生選擇了自己的彈唱跳技能不強,近60%認為自己經驗不足,50%左右認為幼教知識不豐富,有45%的學生認為教學技能少、幼兒教師責任重也分別帶來了壓力。隨着幼兒教師專業化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對幼兒教師的認識早已從能歌善舞型轉變為反思科研型,然而超過2/3的學生仍然覺得彈唱跳技能是自己從事該專業的主要壓力之一,反思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生對本專業認識不夠深刻造成的,而目前就業形勢也有推波助瀾之勢。有研究者指出,注重技能的學前教育機構處於低水平的發展階段(黃紹文,20xx),然而目前幼兒園招聘教師時,多數都把彈唱跳技能作為篩選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這又使培養幼兒師資的院校進人了尷尬境地—以就業為導向的師資培養院校何去何從?如何在學前教育專業生源不斷下降的壓力下(呂蘋,20xx;張雪萍,20xx;蔣建其,20xx),更好地把理論與專業技能並重的培養體系充實、完善併成功實施?

4.4職業願望

在進行職業願望的選擇時,46%的學生都選擇了公立國小,41%的人選擇了公立幼兒園,25%左右的人希望能進人公立中學,而只有9%的人選擇了私立幼兒園。可以看出,雖然只有的學生選擇了非教育行業的工作,但多數學生都把公立學校作為自己的首選,這又將與學生畢業時最終的就業單位形成矛盾:目前廣東省的公立幼兒園已經是鳳毛麟角,成為公立國小的教師並非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這再次向我們表明:社會地位、工作待遇等問題已經成為學前教育專業繼續發展中面臨的困境。如何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保障其工作利益,維持其隊伍穩定性,已經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資培養緊密聯為一體。

本研究在調查之初,我們多次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訪談,瞭解他們對於本專業的看法,以便設計更客觀、全面的調查問卷。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專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思想認識問題。然而該問卷未經過效度檢驗,調查的範圍也不夠廣泛,研究中的某些數據和結論不具有普遍性,因而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繼續完善。但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初步調查來推測我們幼兒師資培養的現狀和問題,進而思考分析幼兒教師地位低、隊伍不穩定與師資培養困境之間的惡性循環,尋找切人問題的對策。

教育類調查報告4

一、調查概況

20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我很榮幸的有機會在鎮江市南門國小過了我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涯。我這一個多月的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教育實習,二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我積極認真地工作,虛心向辦公室裏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我還利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做了一番的調查,這個調查是針對語文這門課在當今時代的教學情況的。通過調查研究,我對當下>語文教學的狀況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深化教學改革,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從語文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國小語文的發展現狀。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二)調查方法抽樣調查:以我實習的三年級語文教師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我的指導老師王燕老師、年級主任張俊妹老師、三年級二班班主任黃麗萍老師以及兩位新老師:仲菲老師和孫琴老師。

三、調查結果

1、從語文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首先,從國小語文教師的自身方面談一談語文教學的狀況。經過一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三年級的語文教師的文化水平都是大專。經過從教導處瞭解的信息,在這所國小中擁有大專文憑的老師佔多數,只有少數教師擁有本科文憑。這證明國小語文教師普遍文憑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話不算很標準。這些狀況比較讓人憂心。其次,從現今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方面來看語文教學的狀況。在教學方法方面,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基本都採用問答法、講授法,少數有經驗的老教師會採用自學輔導法、情境教學法以更好地達到效果。在採用教學設備方面,經調查發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原始的:老師講學生聽,他們很少使用多媒體、掃描儀等先進的手段。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減少了師生互動的機會。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為例,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還使得老師變得懶惰起來,大部分老師在上多媒體課時很少

板書,一些老師一節課下來,根本就沒在黑板上寫一個字,學生也就不作筆記了。他們認為國小的主要任務還是在認字識字一塊,利用多媒體等先進設備,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寫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學生的自覺意識不高,基本是老師寫他們也寫,老師不動他們也不會動,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只能捨棄先進的設備,轉向老舊的方法了。事實也證明採用老舊的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國小語文的發展現狀我實習的年級是三年級,學生都在十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學生心智很不成熟。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我發現不僅男生好動,女生也不容易安靜下來,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學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級是個特殊的時間段,語文這門學科從這個年級開始,才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從這裏他們上語文課的任務不僅僅是識字,更重要的是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語言,如果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語文的知識的,這非常讓三年級的語文老師頭痛。所以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維護課堂秩序就成了每個三年級語文教師的重頭戲,他們努力以富於激情的聲音、高低起伏的腔調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以遊走於課堂每個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懲罰維持着課堂的秩序。每一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努力讓每一個學生愛上語文,他們使盡手段、用盡方法,就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語文學習上來。

在實習期間,我曾帶領實習班級的學生去多媒體教室上過三次課。通過這幾次課,我發現國小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他們自律意識比較差,到了新鮮的地方就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導致課堂紀律難以維持,另外由於學校資源問題,多媒體教室又是科學實驗室,實驗器材設備比較多,學生好奇心太強,儘管老師千強調、萬強調,還是有個別學生會去拿、去碰。正因為這樣,這所國小的語文老師都不願意帶着學生使用先進設備。

國小生年紀比較小,所以知識面比較狹窄,上他們的課就不能海闊天空地、一股腦兒地將語文老師所有知道的、關於課文的東西都灌輸給他們,要考慮到他們的接受能力。如果語文老師不管不顧這些,那就有可能使學生失去上語文課的興趣,甚至討厭起語文課來。實習期間,我教的第一篇課文就是《做一片美的葉子》,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每一片葉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這裏需要給他們拓展一下關於光合作用的含義,但是又不能講的太過深入,不然的話不僅語文課不像語文課了,而且學生也理解不了。於是,我用我自己的語言比較淺層次的講述了一下基本過程,只要求他們明白葉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學習壓力方面,我是在國小實習的,調查的對象都是國小生,教育局明文規定他們的在校學習時間不能超過六個小時,回家作業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因為回家作業的總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所以劃給語文的時間就更少了,所以我認為他們的負擔還是很輕的。不過我不是他們,不能為他們立言,為此我專門進行了瞭解。據我深入學生之中瞭解到的,大多數學生對回家作業的量還是很滿意的,也能夠及時完成,只有少部分學生因為種種原因,遲交或不寫作業。可是他們普遍都認為在校的課堂作業太多了,導致他們沒時間玩耍。我瞭解到硬筆習字冊是他們課後必須要完成的,大多數時候還要完成大練習冊和補充習題的訂正,有時候還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謄寫。針對這種情況,我特地去問了幾位老師,老師們告訴我其實他們並不想這樣,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是由於教育局給的回家作業時間太少,導致很多既定任務無法完成;二是學生本身回家作業存在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能利用課後時間讓他們訂正返工;三是學生的升學還是要靠他們自己的成績,放鬆作業這塊,有可能導致很嚴重的後果,學生家長也不能理解,這在前幾屆有過這樣的前車之鑑。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國小生的認知發展的一般特點:國小生的感知覺已經逐漸完善,他們的方位知覺、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髮展,觀察事物更加細緻有序。國小生的記憶能力也迅速發展,從以機械識記為主逐漸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為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為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從不會使用記憶策略到主動運用策略幫助自己識記。國小生的言語也有很大發展,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口頭言語,在教育的影響下,逐漸掌握了書面言語,學會了寫字、閲讀和寫作。國小生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為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國小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所佔的成分較多,而高年級兒童抽象思維的成分較多。

國小語文教學要把握學生的認知發展,找出適合本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在思維方面的發展,引導他們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重視學生在言語上的發展,適時給與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適時把握學生在識記能力上的發展,讓他們多記多背,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小生的社會性發展的一般特點:入學以後,他們的社會關係發生了重要變化,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在與老師和同學的相處中,他們逐漸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合作及競爭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師生關係及同伴關係對他們的學校適應有重要影響。這種關係的質量既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也影響到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國小階段也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他們的學業成敗、社會技能的掌握程度,來自教師及同伴的社會支持,對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個性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國小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在個性品質上的塑造,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注重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表現,適時給予他們指導,鼓勵他們融入集體,關心他人。

國小生的道德認識能力也逐漸發展起來,從只注意行為的後果,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結果。由於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觀點採擇能力的發展,他們越來越能從他人角度看問題,道德情感體驗日益深刻。

我認為,在現今條件下改善語文教學現狀必須先從制度改革抓起,國小生減負不能光看回家作業量,最重要的是要關注教育局的既定作業量。其次要提升教師團隊的學歷水平和專業素質,要培養一批關愛學生的老師。最後就是,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制定適合他們的課程,讓他們在身心愉悦中增長知識、獲得做人的學問。

標籤: 調查報告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7lol3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