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編八篇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編八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編八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中國網上購物消費者已形成一個巨大的用户規模和方興未艾的增長態勢;網購市場的發展和網上誠信機制的建立與完善,與支付寶首創的擔保交易的在線支付方式密切相關,支付寶已成為中國網上購物的主要支付方式。

歷年第三方支付工具用户數

XX年以來,第三方支付工具飛速發展,預計09年末第三方支付工具總用户數會達到3.4億。

網購消費者中第三方支付工具擁有情況

網購消費者中有63.2%擁有支付寶賬號。調查結果顯示,財付通用户相當於支付寶用户22.2%。

第三方支付用户和中國網民數年同比增長率

支付寶用户的增長速度也遠遠高於同期中國網民的增長速度。

第三方支付交易額最高省份

從交易額來看,廣東位居全國第一,與江蘇、浙江、上海和北京位居前五名。

首次網購時選擇的支付方式超過八成的消費者首次網購是在淘寶上進行的。20xx年以來首選支付寶的比例達到77.4%。

網上購物規模和滲透率

調查的21城市合計有2703萬人曾經在20xx年去網上買過東西,網購總金額達到734億元。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徵:年齡

第三方支付用户中男性多於女性,年齡在21~30歲之間的佔比為77.8%,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徵:學歷

第三方支付用户學歷以大專及以上為主,非學生用户個人月收入在3-5000元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徵:職業

年輕白領是最典型的第三方支付用户,超六成支付寶用户家庭月收入超過了6000元。

據調查,在全國城市的調研中,上海、北京、深圳的網上購物人數已經超過300萬,從年齡結構層次分,主要集中在18歲__35歲,從性別分,網上購物人數女性遠遠大於男性,從職業劃分,全職工作的佔到45%,從消費者所選擇的購物網站中,有87%的網民選擇在“淘寶”網站上購物。按照行為分,月度購買2次以上用户佔比超六成,時間主要集中在中午12:00-晚上9:00,其中晚上9:00是網上購物的高峯時間段。

調查數據顯示,在各品牌購物網站中,用户使用最多的是淘寶網,85.7%的網上購物用户使用淘寶網,其次是易趣和拍拍網,噹噹網排名第四,騰訊(qq)排名第五。

用户細分

調查數據顯示,使用網上購物的主要羣體是非學生人羣,但tgi表明,18-24歲學生人羣和25歲及以上中高收入人羣比較偏好網上購物。

網民人羣劃分標準:

18歲以下人羣:18歲以下

18-24歲學生人羣:18-24歲,職業為學生

18-24歲非學生人羣:18-24歲,職業不為學生

25歲及以上普通收入人羣:25歲及以上,個人月收入3000元以下並且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

25歲及以上中高收入人羣:25歲及以上,個人月收入3000元及以上或家庭月收入5000元及以上

用户特徵

1)用户區域分佈特徵

從用户區域分佈來看,網上購物用户中華東地區用户比例最高,其次是華南地區和華北地區,其中華東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東。

2)用户年齡特徵

從用户的年齡分佈來看,網上購物用户中,18-24週歲的人羣比例最高,為33%,其次是25-30週歲的人羣,分別為22.0%。tgi表明18到35週歲的用户比較偏好網上購物,18週歲以下和35週歲以上的用户不偏好網上購物。

3)用户性別特徵

從性別分佈來看,網上購物用户中男性多於女性,tgi表明女性比男性偏好網上購物。

4)用户婚姻特徵

調查顯示,單身網民的比例高於已婚網民的比例,tgi表明已婚網民比單身網民稍微偏好網上購物。

5)用户學歷特徵

從學歷分佈來看,網上購物用户中,高中學歷的用户最多,為35.8%,其次是大專和大學本科學歷的用户,分別為21.8%和20.6%,國中以下和碩士以上學歷的用户比例最小。tgi表明高中及以下學歷的人不偏好網上購物,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比較偏好網上購物。

6)用户職業特徵

從職業分佈來看,網上購物用户中,有全職工作的用户比例最高,為52.3%,其次是學生和自由職業者,分別為26.1%和17.8%,無業/待業和農民的比例最低。tgi表明有全職工作者和學生相對來説偏好網上購物,無業/待業者相對來説最不偏好網上購物

7)用户上網時長分佈

從用户每週使用互聯網的平均時間來看,網上購物用户平均每週使用互聯網17.9小時,高於總體網民平均每週使用互聯網的時間;表明週上網時間越短的人越不偏好網上購物,週上網時間越長的人越偏好網上購物,週上網時間10小時以上的用户比較偏好網上購物。

總體看來,中國網民中偏好網上購物的羣體人數還是比較多,這對中國的電子商務有着很大的推動作用。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其真正的強大不僅在於它的武器裝備,它的GDP,更在於它的國民對它的認知度。而決定這種認知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NHI——國民幸福指數。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管理者、經營者,我們這個羣體對國家的認知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的未來。

抱着這種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秉着實事求是、不懼艱苦的態度,我們設計了這份調查問卷,在暑假做了數量大、區域覆蓋廣的“大學生生活幸福指數調查”,憑藉得到的豐富、詳細、真實的數據,和之後認真的總結、分析,最終得以窺見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的全貌。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96份,收回有效問卷184份。調查方式包括現場調查、網上調查,涉及高校17所,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天津大學等著名高校,亦有鄭州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新鄉學院、寧波工程技術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較普通的大學。

184人中男生112人,女生72人,比例較適當。 在這次社會調查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説服別人參與進來。當邀請不認識的同學參與調查的時候,他們總會以沒有時間婉言拒絕。但我們始終不輕易放棄,有時候甚至會追一個同學追近百米。

大多數同學都會被我們的堅持不懈所感動,最後願意配合我們的調查。但也有時候會遭到別人的白眼相向。在克服了很多困難之後,我們這個團隊終於取得了珍貴的成功。調查任務順利完成的那一刻,六張青春的臉龐上都綻開了頗具成就感的笑。

令我們欣慰的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提高,像耐心、溝通交流能力等,更重要的是我們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結論:經過我們團隊一個月的努力調查和精心整理,終於取得了最終的數據結果。根據這些數據結果,我們作了如下分析(見正文),得出的初步結論為:過半數的大學生(具體百分比為53.3%)認為自己的生活比較幸福,

42.2%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比較幸福,只有4%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由此可見,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生活的幸福指數還是比較高的,只有少部分人認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但對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眾多,且有縱向交錯。我們選取了一些典型因素,作了如下分析。 附表1:

一、男女生幸福感差異

對參與調查的學生經統計後發現,男生中有42.8%的同學對生活感到幸福,而在女生中,這一比例為76.5%,可見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到幸福。然而男生更容易感到充滿幸福。通過詢問,發現大部分男生是由於生活壓力大,從而感到不幸福的。

二、對學校滿意程度對幸福感的影響

從對學校的滿意程度來看,對自己所讀大學滿意的同學中有61.1%的感覺幸福,而對自己的學校不滿意的同學中僅有50%的感覺幸福。可見對學校的滿意程度也影響着大學生的幸福感。原因可能在於,大學生每天生活在學校,對學校的滿意程度直接影響着他們每天的心情,

會使他們感到生活的幸福與否。同樣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對學校滿意的同學所在大學一般是“211工程”院校,其辦學條件較好,

畢業生的出路也不錯,因此,在這樣的學校生活的學生們一般感覺比較幸福。

三、不同專業幸福感差異

同樣,對於不同的專業來講,幸福感同樣有差距。通過調查數據發現:理工科專業的同學中有12%的感覺充滿幸福,56%感覺比較幸福,24%感覺還行,幸福感不是很強烈,另有8%感覺不太幸福;而對於經管、外語和人文專業的同學來講有9%感覺充滿幸福,63.6%感覺比較幸福,36.3%的同學感覺還行,

幸福感稍強。我們認為,對於理工科同學來講,學業壓力大是一方面,另外,理工科同學養成的理性思維更容易使他們看問題時比較苛刻,有時對悲觀情緒處理不當亦會導致不幸福;而經管、人文、外語等專業是文科專業,他們養成的思維習慣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讓他們的幸福感稍強於理工科學生。

四、家境及經濟條件對幸福感的影響

通過對同學月可支配金額調查發現,經濟條件不太好的(月可支配金額500元以下)同學中,18.2%感覺充滿幸福,54.5%感覺比較幸福,18.2%感覺還行,9.1%感覺不太幸福;在經濟條件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月可支配金額500-1000或者1000-20xx)同學中,7.7%感覺充滿幸福,57.7%感覺比較幸福,

30.8%感覺還行,只有3.8%感覺不太幸福。而對於經濟條件較好(月可支配金額在20xx元以上)的同學,12.5%感覺充滿幸福,25%感覺比較幸福,62.5%感覺幸福感還行。通過對比可發現月支配金額在500-1000元之間的同學幸福感最強,月支配金額在1000-20xx元以上的幸福感最弱;

月可支配金額在500元以下的同學感到不幸福的主要是由於經濟原因。然而統計數據亦反映出,500元以下的同學大部分還是很幸福的,説明經濟條件對幸福感的影響不是很大。

五、人際關係對幸福感的影響

通過調查大學生與身邊人的融洽程度發現:充滿幸福的同學中,有75%的與

身邊同學相處很融洽,25%的同學與身邊人相處比較融洽,沒有與身邊同學相處一般融洽或者不融洽的;而在感到比較幸福的同學中,有19%的同學與身邊同學相處很融洽,71.5%的同學感到與身邊同學相處比較融洽,還有9.5%的同學與身邊同學相處一般融洽;

在幸福感還好的同學中,只有10%的與身邊相處很融洽,此外有50%和40%的同學與身邊同學相處比較融洽和一般融洽;在感到不太幸福的同學中,全部與身邊同學相處一般融洽。可見與身邊人關係的融洽程度是影響同學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與同學們相處融洽與否又取決於同學們的性格特徵以及價值觀的差異。所以平時我們應該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因為如果產生了矛盾,不僅損害了他人的幸福,也降低了自己的幸福感。

六、父母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幸福感也有影響。在調查中我們將父母的教育方式分為“溺愛型”、“民主型”、“權威型”、“放任型”和其他。從圖表中可以明顯看出,父母教育方式為民主型的同學,幸福感較強;父母教育方式為權威型和放任型的同學,幸福感最不強。

由此可見,父母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父母民主,更有助於讓大學生感覺到幸福;相比之下,父母教育方式為權威型和放任型,則讓大學生感到不幸福;父母教育方式為溺愛型的同學幸福感也不是很強。

因此,建議父母逐漸改變對大學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多民主,適當關心其生活,不溺愛不放任。這樣,就能提高他們的幸福感。

七.自我價值實現程度對幸福感的影響

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來源。根據我們提供的選項,自我價值的實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4.3%的大學生的幸福感來源於“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12.6%的大學生的幸福感來源於“在各種活動中取得一定的成就”;

12.1%的大學生的幸福感來源於“融入團隊協作完成某項工作”;還有9.5%的大學生認為“第一次努力賺到錢”能夠讓自己幸福;除此之外,“學習成績優異”也是7.4%的同學的幸福感的來源。針對自我價值這個問題,我們也做了專門的調查,

數據結果顯示:53.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人生“有價值”;28.9%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人生“非常有價值”;相比之下,8.9%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人生“有點無用”,另有8.9%的同學認為自己的“人生沒有價值”。

進一步調查結果顯示,在28.9%的認為自己的人生“非常有價值”的大學生中,有75%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這其中有16.7%的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58.3%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比較幸福”),其餘2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還好”;

而在53.3%的認為自己的人生有點價值的大學生中,只有68.4%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這其中只有5.3%的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63.2%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比較幸福”),26.3%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還好”,5.3%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由此可見,自我價值與幸福感有很大的聯繫。一般而言,自我價值實現程度越高的人幸福感也就越強。(見附表2)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隨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出外旅遊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這些旅遊羣體當中,青年旅遊者是整個旅遊市場的一個重要而又獨立的組成部分。而在青年旅遊者中至少有半數以上是青年學生(主要指大學生),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羣體,它具有一定的經濟獨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對寬鬆的時間,具有更多的冒險精神和追夢遐想,這些促成了大學生旅遊熱。因此,青年大學生作為一支旅遊生力軍的地位確實不容忽視。另外,青年大學生自身的旅遊選擇之外,受青年大學生影響而做出的家庭旅遊的選擇,在我國國內旅遊活動中,無疑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大學生出遊意向(動機)、出遊地點和時間、出遊態度和偏好、出遊次數、旅遊的方式(包括交通工具、同伴等)、旅遊花費來源、旅遊消費狀況、旅遊信息渠道來源和學校對大學生旅遊的影響等。

大學生是一個很特殊的羣體,它具有以下幾點旅遊的行為特點:

1. 在旅遊態度及偏好方面,大學生對旅遊持有非常有定的態度。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旅遊,其旅遊的目的主要是休閒散心,自然風景區和民族風情區的偏好值最高。

1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旅遊,其旅遊的目的主要是休閒散心,尋找樂趣,所以選擇的景點主要是自然風景區和民族風情區;

2 .經濟支出方面,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滿足中低端旅遊產品的消費,因為家長的供給依然是大學生收入的主要來源,由於大學生可支配的經濟支出有限,不可能支付得起大酒店高昂的住宿費用,個人小旅店雖然價格便宜,但小旅店經營的不規範和社會環境的複雜,使得大學生在安全方面存在顧慮;

3 .大多數學生出遊時選擇不定時間,不大喜歡受約束,樂意與同學一起遊玩,並且在旅遊的吃、住、行、購物、遊玩中,相當多的學生都選擇樂意把錢用在遊玩上。

4 .目前學校沒有過多重視大學生旅遊,旅行社對大學生缺乏相應的旅遊產品,有着很大的市場空間。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背景

初入大學的新生們,由於剛剛經過的大學聯考的洗禮,心情都很放鬆。但是他們想象中的大學遠不是像電影或者小説中寫的那樣精彩,很多同學對於愛情的第一印象是來自,韓國電視劇或者電影中的美好情節,灰姑娘遇到了白馬王子,可是現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白馬王子呢。於是夢想與現實的落差,讓很多的人接受不了。於是很多的人選擇逃避,逃避要面對的不如自己想象般美好的大學生活。於是很多人選擇用戀愛來麻痺自己,在戀愛中找到生活的寄託。

很多情侶在一起戀愛只是看到了眼前在一起,天天親密地黏在一起。沒有想過未來的日子。 很多人在大學中只想要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兩個人可能只是剛剛認識就如膠似漆的開始了,可是由於對對方的不熟悉,一段時間後,雙方的缺點就暴露了,然後沒有幾天就分手了。其實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戀愛,也是一種不文明的戀愛。這種不文明的戀愛,勢必會導致不文明的戀愛方式。他們的愛情也往往建立在貌,錢,權的基礎上,視愛情如兒戲,從戀愛開始一步步學壞墮落。

他們為了擺酷而逃課去約會,為了表達愛意而拿錢作禮物,為了裝浪漫而在校園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旁若無人地進行着親密接觸。這種愛情根本經不住時間的考驗,一段時間過後就會腐爛變質,嚴重時更有人會跳樓自殺。不文明戀愛不僅傷害了自己,也損壞了大學生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破環了大學校園的和諧和精神文明建設。

二、問卷分析

“你選擇配偶的條件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與他人不盡相同的思想,因此在戀愛配偶方面的選擇每個人也有着與他人不一樣的擇偶條件。在思想品德、學識才幹、外貌儀表、經濟條件、家庭地位和感情共鳴中,34.78%的同學首先選擇了感情共鳴,30.43%的同學選擇了思想品德,17.39%的同學選擇了學識才幹,11.59%的同學選擇了外貌儀表,剩下的5.8%的同學則選擇了經濟條件,選擇好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為選擇一個人就是選擇好一種生活,一種目標。一旦選錯了,那就意味着一場災難。因此正如數據中所見,大學生更注重的是感情的共鳴和對方的人品。其次就是學和才幹,這幾種比較理性的擇偶標準和成熟的愛情心理。因為對於愛情來説更重要的是精神而不是其他條件。於是,相對於感情條件而言,外貌條件和經濟條件就被置於較次要的位置。畢竟,單純依靠這兩個條件來維持着愛情是缺乏情感基礎的,這更像是一種買賣,因為真正的愛情是不能用這些來衡量的。康德在《對愛和崇高的感性的觀察》一文中曾經説過這樣的話:“從男女兩種不同的性別來看,女人屬於美的類型,男人屬於崇高的類型,對女人來説最大的恥辱是不招人喜歡,而對男人來説最大的恥辱是蠢笨。所以,只有選擇有感情共鳴的愛情才能長久。

“可能影響愛情的因素”

在愛情的影響因素這一項目中,有45.4%的被調查者認為性格是最重要的因素。大家常説“家和萬事興”,談戀愛也是如此啊!兩人能長久在一起,那麼雙方就必須或都喜歡對方的性格或都能容忍對方

的性格,如果性格不合,就算是在一起,那也不會快樂。有36.4%的被調查者認為緣分是最重要的因素。假如沒有那一次的舞會,假如沒有那一次的誤會,假如沒有那一次邂逅,假如沒有那麼多的那一次……你們在一起,是緣分啊!因為緣分,兩人才走在了一起。因此,愛情不能缺少緣分這一前提。同時,認為外貌和才能是最重要的因素的都佔9.1%。如何吸引異性,除了性格,外貌和才能也是蠻重要的一個方面。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很多很多人間佳話都説明了人們對愛情對象需要外貌和才能的渴望。但是,令我吃驚的是,面對金錢這個選項,居然沒有人去選擇!也許,理想的愛情是純潔的,是神聖的,它不會與骯髒的金錢有任何的聯繫。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據我們所知,現實的愛情是需要金錢為後盾的,有金錢支持的愛情可能會走的更遠。事實上,以上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是不能造就一段美好的愛情的。

“你會選擇是你喜歡的還是喜歡你的?”

關於這個問題52.63%的同學選擇是自己喜歡的人,而其他的47.37%則選擇了喜歡自己的人,而且經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到,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的比例男生佔到了71.24%,只有28.76%的是女生,毫無疑問這種現象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男女的性格差異引起的,男生本來就喜歡具有挑戰性,越是競爭激烈對男生而言越是精彩。女生卻偏偏相反,很多女生都喜歡被人追,很少會有女生主動去追一位男生的。這既是女生的一種矜持,也是一種虛榮心理。而且這可能與我國的傳統有不可分割的關聯,在以前的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是十分低

的,根本就沒有追求愛和自己幸福的權利。如果有女性鼓足勇氣去追求自己所愛的時候,會招來許多異樣的眼光,不會被認為是個好女人,這不是一個大家閨秀的所為。雖然現在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是一定的封建思想還是殘留在人們的思維中的。她們認為女孩子就應該是有男孩子追的而不是去追男孩子。

“你認為大學戀愛成功的機率有多少?”

36.36%的同學認為僅有10%的機率,57.58%的同學認為有一半的可能性,剩下的6.06%的同學認為可以成功,平心而論大學裏的戀愛真正可以成功的機率不是很大,因為大學生還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來源,所有的生活支出都是來源於父母,雖然大學生中也存在着兼職的現象,不過單單依靠兼職還不足以滿足自己的消費,更別説如果他(她)是一個正在戀愛中的人了。因此,大學戀愛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穩定穩固的經濟基礎的',而且在大學四年的生涯中,雙方的學習和思想必然出現不可避免的偏差,於是在大四面臨畢業就業的分歧,在此時很多情侶不得不選擇自己擅長的與自己專業對口的但是與對方不一致的工作,這樣雙方之間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可能引起分道揚鑣的因素,工作崗位的不同、單位距離的遠近、對對方未選擇與自己一致的工作,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引起雙方爭執進而導致雙方感情破裂的導火線。

三、總結

因此,在大學中真正算得上是戀愛的就少了,而能在大學畢業後還能保持與在大學裏相同的情侶關係的男女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上述各種原因都導致或者可能導致最後走到一起的並不是很多,因此大學戀愛的成功率不可能非常的高。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存在着認為大學戀愛能成功的同學,雖然比例比較小,這完全可以説明這些同學,如果他(她)是正在戀愛中的話,那麼他(她)目前的感情還是比較穩固的,因此他(她)才會對此充滿信心,或者如果他(她)是沒處於戀愛中的話,那麼他(她)很明顯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心中充滿着對愛情的美好憧憬。更進一步地,我們發現在此項調查中有些大學生對戀愛的未來是沒有把握的,他們對愛情缺少一份承諾。為什麼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愛情會缺乏承諾呢?

現在在校大學生大多處於18-23歲之間,他們在生理上已經成熟,在法律上也已經具備了完全的行為責任能力。然而在經濟上大多數大學生仍然沒有獨立,很難做出有效的承諾。現代社會變化急劇,社會就業壓力大,大學生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大,使他們很難做出承諾。在這種情況下不承諾本身是一種真誠。一些大學生本身心理不夠成熟,對責任恐懼和拒絕而逃避。另一些大學生根本就視愛情為刺激和遊戲,自然不會有真誠的承諾。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戀愛成功率。 三、總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戀愛觀,當然大學生(不管是戀愛的還是沒有戀愛的)也不例外,都有自己的看法。戀愛是人生的必經階段,作為已經成年的大學生,我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事情。在我們看來,不管是談戀愛的還是沒有談戀愛的,我們都應該保持一種對談戀愛的正確的心態,衡量好戀愛、學習與生活的關係。沒有談戀愛的大學生在積極投身於學習與生活的同時應該正確看待其他談戀愛的同學,不要有隨大流的思想,當然,在遇到自己心儀的異性時。自己把握好一個度,

可以適當的進行交流與溝通。談戀愛的大學生則更應該注意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尤其是處理好對待朋友與戀人的態度上的問題,戀愛時期的人是敏感的,儘量避免戀人間誤會的發生,雙方的經常溝通很重要!當然還有談戀愛時怎樣處理自己的學習時間的問題,學習是我們必須一直堅持的,談戀愛後一定還要記得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不要整天兩人溺在一起,這樣時間一長,雙方就會產生厭煩的心情,最終會影響愛情的質量,而且由於大部分的心思不在學習上,久而久之,會導致學業的落後,然後自己對學習興趣的缺乏,最終就會是一種懶散、不想學的心態,這樣,既沒有顧到此還失了彼,得不償失,確實是很划不來,不僅浪費了時間,更重要的是消耗了自己的青春換回來的確是一無所有,這會對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創傷,或許一輩子都會有這樣一層陰影籠罩着自己,會給自己各方面都會帶來影響,當然也不乏化悲痛為力量者,這不失為強者。

愛情這個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一直是大學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祝福所有的同學都能找到自己的真愛!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的國民收入與國民支出的不斷增加。大學生作為一特殊的消費羣體,在消費上呈現出許多自身所獨有的特點,這一狀況的出現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然也與大學生自身存在的消費觀念密不可分。為了瞭解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真實現狀,我們從生活費用的來源、分配及利用狀況,購物心態,消費水平和急停收入狀況等方面,進行了一次“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

使大學生認知自己的行為的對錯,提高意識且提出適應的政策。

另外我們也對大學生消費的狀況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應的調查,並從社會原因分析了大學生消費的外在因素。最後,由於大學生屬於心理,生理,社會經驗的轉型期,正確引導他們的消費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本文的調查分析,我們希望能給廣大的大學生消費者提供有意義的幫助和指導。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本科生

我們的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員審查修改。在分發調查問卷時我們分工合作,分發近二百張調查問卷。並由分發人員收回。小組討論研究調查問卷的數據總結和分析。經過近一週的時間將調查問卷整理完畢。由小組討論調查報告側重總結的消費問題的哪些方面。最後由袁莉執筆完成調查報告。小組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紀輕,缺乏經驗,充滿青春的活力並同時具備了一定的購買能力,因而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階層的羣體的消費心理以及行為。首先大學生有着比較旺盛的消費需求,而反觀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自主與獨立,消費受到家庭准許的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以及消費實力的相對滯後,是這一羣體不同於其他羣體的問題所在。問了更加清晰的瞭解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一次調查。

二、問卷情況

這次問卷共發放183份,收回有效問卷166份。以身邊同學及朋友為主要調查對象。

三、問卷分析

1、經過問卷調查,有7%的同學一個月的生活費標準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數佔了相當的比例,這一結果和我預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説明我們學校的學生普遍消費能力在周圍學校大學生也佔平均水平地位。

2、關於支出的具體內容上我們看到,用於飲食及娛樂兩項的結果分別佔了前兩位,而選擇用於通訊的支出與用於交際的花費的人數基本持平,並有具體數字我們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同學把相當多的錢花在了娛樂享受以及與人的聯絡溝通之上,這説明飲食上的消費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當中,相比之下,現在的大學生用於學習方面的錢實在是非常的少,這跟不良的學習風氣以及社會的影響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3、送第三題的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經濟來源85%左右仍然是來自家庭父母的供給,當然也有很多的學生選擇了走出校園,挑選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為兼職,這除了貼補自己的花費外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也是促成這點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有部分人是利用學校的助學金和獎學金供自己的生活費用。

4、在第四題中我們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對於消費的認識還是很淺薄的,有很多是消費衝動型,見什麼好自己喜歡什麼就買什麼。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經過精打細算只買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們應該向這些同學學習。

5、在第五題中,關於網絡購物的問題則讓我們對大學生現今的消費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我們發現,幾乎大部分的學生都進行過網絡購物的活動,雖然在具體數額上差距還非常大,但這確實清晰的預示了網絡購物在未來無法阻擋的發展趨勢。

6、在第六至九題關於大學生消費習慣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具有以存錢、記賬為代表的良好的消費習慣的學生數量佔的比例未達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階段消費計劃的人數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對於自己的消費大多數同學則表示沒什麼感覺,只有小部分人總結為比較節儉。我們不難總結出目前學生們的科學消費意識還很淡泊,對於自己消費的管理還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問題的總結與解決辦法

綜合以上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雖然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但有着自己已具備規律的消費結構、習慣以及發展方向,只要我們能夠冷靜分析,必然能夠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費。

問題總結:

(一)理性消費仍是主流

質量、價格、外觀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的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商品的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6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能達到1000元以上,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動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價比高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由於同齡人、城市時尚氣息以及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商品的價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質量。

(二)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在大學校園中,月消費相對高的同學的月消費可比月消費相對低的的同學的月消費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手機、社交娛樂等方面的消費上。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們也應該在大學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這一問題。

(三)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過程中顯示,一些同學為了擁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來滿足這一不切實際的願望;有些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虛榮心,同時為了所謂的面子,大學校園裏的攀比心理也是異常的嚴重,別人沒有的,自己得有;別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決辦法: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樑,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思維。針對不同問題的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給出不同的解決辦法,有針對性的解決大學生消費觀念存在的偏差問題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

引導大學生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傳統觀念,科學規劃安排,使自己的消費水平與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大學生進行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不依賴父母而進行奢侈消費而應該自強、自立的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結尾: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同時也存在着許多的問題,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費、不理性消費,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當代大學生一定會形成一種更合理,更現實的消費觀。

1、消費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與潮流已變成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需要調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費的理性化需求。題目雖然説起來很大,但做起來卻需要我們從細處着手。比如對自己每天的消費情況進行記錄,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費的原因。也要同時做好對未來消費的計劃與打算,做到心中有數,不能由着興趣不加節制的擴大自己的消費,從而導致自己的消費脱離了自己的生活檔次。這兩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證自己在個人的生活水平下有個儘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絕奢侈品的消費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也較多,構成這部分大學生消費的一種比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娛樂以及電子產品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結構需要調整,當然這種情況的發生也是與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聯繫。作為一個學生我們應該為自己、為家庭負責,減少那些只為虛榮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費。

3、調整消費結構

中國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的70年代至經濟高速發展的前幾年,有一個方面是一直在傳承的,即大學生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飲食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體。而在最近幾年消費結構的失衡,不僅反映了學習風氣的惡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與社會對於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影響。我們必須加以調整來使之適應我們的消費水平。

4、杜絕攀比心理,不過分追求時尚

現實中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減少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都可以反映出學生們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從而導致惡性循環的生成,所以我們必須杜絕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對於不過分追求時尚,我們大學生本來就應該以學習為主,這些次要的東西本就不應該成為每天最讓我們操心的事。而在這方面的改進必然有助於大學生好的消費習慣的養成。

5、經濟的獨立意識與儲蓄觀念

大學生作為接受先進知識,隨時走上社會的專業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學期間就嘗試經濟上的獨立,培養一定的投資理念,並發展屬於自己的科學的儲蓄觀念。這對於將來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義的做法。不僅能夠降低家庭的負擔,讓父母減少對於自己的擔心,更能鍛鍊自己的投資意識與自我控制的能力。

6、大學校園應形成更好的消費氛圍。

學校氛圍的影響對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至關重要。但是,針對大學生年齡和消費行為的特點,在校內開展消費道德教育不應是單純的説教,而應該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加以引導。所以,我們在此呼籲學校方面應注重對大學生消費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同時可以把勤儉節約這項中國的傳統美德加以發揚,能夠在校規、校訓上加以體現。這樣的措施不僅能使大學生們重新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還能從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抓起,從而使廣大學生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隨着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羣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20xx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2.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

即使在取消大學聯考年齡限制之後,20歲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鋭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於6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我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我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説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5.2%的同學在400元以下“有點痛苦”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28.3%的同學在400-550元之間“勉強過得去”,有34.4%的同學在550-900元之間“稍為有點爽”,有14.6%的同學在900-1400元之間“比較自由”;有7.5%的同學月消費1400元以上可以説是“跟着感覺走”——無憂無慮。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島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説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調查中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4.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5.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0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消費,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花錢買東西。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已使消費成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隨着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時,我們中學生的消費也越來越大。高消費意識在學生中廣泛流傳。然而,學校及社會尚未對消費這一活動進行研究,也未對中學生的廣泛流傳的獵奇心理加以改正。學生在消費中還有許多有待規範。

為此,我們通過調查了50位同學,來探討中學生消費觀念。中學生每個月都會有零用錢,每天都會用錢,

中國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們現在的每個中學生幾乎都市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順着子女的意願,以至於造成中學生心中的滿足感和強烈的慾望。中學生避不了的揮霍如土,把錢用在不該用的地方,為了出風頭,就會不惜千金買名牌,為了更瞭解中學生消費的內容,這兒我們列舉了一個表格,即中學生消費的內容。

我們也還調查了中學生的零用錢是否足夠。按理説,中學生的零用錢應是綽綽有餘,但調查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父母給子女零用錢。理所當然,也應過問子女的消費情況,但事實正好相反。請看下面的數據。

由圖表可知,父母關心子女的消費情況只佔20%,而父母很少問子女的消費情況要佔70%,不過問子女消費情況的也要佔10%。這就表明:導致學生的獵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緣故,父母對子女消費情況的不聞不問,導致了中學生的高消費理念的蔓延,使中學生擁有強烈的滿足感,覺得錢是很容易得來的,以至中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活在暫時的滿足感中,這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糾正它,不能讓它蔓延。

我們調查學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壓歲錢,結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覺得這是造成學生的滿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們追求高消費。

通過分析以上的情況,我們向廣大學生,家長及校方,提出以下幾點:

加強宣傳的力度,利用學校和班級的牆報大力宣傳要合理利用零用錢,使中學生認識到,錢來之不易,讓他們懂得要勤儉。

學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對錯。

組織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體會勞動的艱辛,深刻的認識到錢來之不易。

父母不應給學生太多的零用錢,應教育他們,讓他們走出誤區。父母也應多關心子女消費的情況,促使他們不要亂花錢。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本次調查範圍涉及人羣大多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涉及眾多專業,範圍涵蓋廣泛,涉及面廣。從科學合理的角度講,我們的整個調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11月20日在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為此,會議決定將20xx年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為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為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為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為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為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為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台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説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 ?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佔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佔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佔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佔0%。從這裏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麼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佔47.5% 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佔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二、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為一個課外業餘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於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於我們大專生來説,要作到大範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麼現實的。因此,出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户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並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對於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為最重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鍊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鍊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説敢當,敢作敢為,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為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閲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説,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藴藏着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為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並把其作為開啟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複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幹得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瞭解市場,並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諮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穫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於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後進入創業啟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為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為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信息,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裏對社會缺乏瞭解的不足,增加日後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幹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為我們日後其他工作做借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elkd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