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熱]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熱]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熱]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1

前言: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同時,也向着精神方面的追求,但是,在農村地區仍然存在着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為此,切實保障農村人們醫療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國家也出台相關政策,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

安徽省自近年來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來,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在阜陽市韋寨鎮“新農合”的實施中仍存在高“參合率”下的低滿意度、政策宣傳不到位、報銷範圍窄的嚴重問題。本實踐報告對這些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加強合作醫療的宣傳力度,豐富籌資機制,擴大報銷範圍,讓法律走進新農合等相應對策,以促進當地新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

調查時間:20xx年8月10號—20xx年8月23號

調查地點:安徽省臨泉縣韋寨鎮

調查對象:安徽省臨泉縣韋寨鎮農民、韋寨鎮衞生院

調查方法:運用走訪,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

調查目的:

宣傳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增強農民的自我保障和防範風險意識,提高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同時探索現有醫療保障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在政府、企事業單位與農民之間構築起溝通的橋樑,為農民醫療保障問題獻計獻策。在不斷的努力實踐調查下,深入探討和總結,將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理成實踐調查報告,讓更多的人瞭解到真實的農村合作醫療現狀,壯大關注“三農”問題的隊伍。

調查意義:

在“關注民生,共建和諧”這一大的社會主題的引導下,響應時代號召,關注社會民生,對關係農民切身利益並有待完善的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進行研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努力在三年內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城鄉全體居民參保率均提高90%以上。安徽省作為一個全國中等發展水平的人口大省,其農村人口比例約為72.9%,對其新型農合醫療實施現狀,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的醫保現狀。臨泉縣韋寨鎮,又是安徽省中農村醫保參合率較高的縣區,作為阜陽市新農合的試點,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農村醫療保障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嚴重問題,選擇其為調查地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可實施性。

實踐內容:

在臨泉縣韋寨鎮衞生院,每天看病的人都很多,醫院門口停滿了各種電瓶三輪車、自行車等,從一個側面來説,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實施,確實給農民們看病帶來了很大方便,由於報銷過後,所花費的費用並不會太多,人們不管大病小病,都會往大點的醫院跑,因為在他們眼中,大醫院的醫療水平有保證,所以新農村醫療合作的實施,真正做到了惠及農民,提高了農民的幸福生活指數。

通過對來看病的農民進行採訪,他們表示新農合確實給百姓們帶來了諸多好處,讓人們擁有一個更健康的身體。但同時也表示,新農合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報銷落實的慢,惠及面窄等,而對醫院醫生的採訪,他們深切感受到比以前累很多,有時候身體吃不消,確實,醫生也是人,需要休息,這就需要醫院擴招一些年輕有幹勁的醫生。對護士的採訪,都表示會很累,因為病人太多,大病小病都來醫院,但是這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這就需要醫院制定出一個合理完善的輪崗制度。

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固然好,都是為了農民的切身利益着想,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確實存在着上述的一些問題,希望有關政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讓這項制度真正為農民造福,讓農民的生活和生命得到保障。

那麼,結合以上調研所反映出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能夠給出什麼樣的應對策略呢?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衞生事關廣大農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沒有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村的小康。面對新的形勢,要把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政府及部門重要的工作議程,根據新情況制定長、中、短期發展規劃,完善政策措施。各鄉鎮要落實相關部門和兼職幹部負責此項工作,要切實把健康教育、愛國衞生等工作納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堅持常抓不懈,改變鄉鎮政府對“大衞生”工作“活沒人幹,事沒人管”的局面。在全縣中國小生中繼續開展好健康教育課,在農民羣眾中做好保健知識的宣傳,進一步促進全民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

2、要推進鄉(鎮)衞生院運行機制的改革。努力探索鄉(鎮)衞生院的多種運營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強求一種經營模式。要認真總結大崗子鄉衞生院改革經驗,進一步深化運行機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行人員聘用制度,注重引進人才、引進資金,以此來改善醫療條件和提高醫療水平,更好地滿足農民羣眾的醫療需求,力爭在三年內取得明顯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機制,抓好從業人員培訓。要加快衞生系統內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機制,制定寬鬆的人才政策,積極創造有利於人才流入的環境,廣攬技術人才。要繼續加強對農村衞生人員的培訓,每年對鄉村醫生輪訓一次,加快鄉村醫生知識更新步伐。進一步完善醫療集團運行機制,醫療技術下沉一級,實施技術合作和指導,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我縣農村衞生隊伍的整體素質。

4、加強醫療衞生事業的軟環境建設。監察、物價等部門要加強對相關部門針對村級社區衞生服務站所設立的收費項目的檢查力度,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對合理收費項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堅決取消,並重新確定標準,為村級醫療衞生機構減負。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行醫現象的懲治力度,徹底淨化農村醫療衞生市場,使非法行醫現象在農村沒有生存的土壤。

5、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建立農民醫療保險制度。在農村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大勢所趨,要抓住我省20xx年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這一契機,抓緊為我縣推行此項制度做好各項準備。在暫時沒有實行該項制度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開展扶貧工作與解決農村困難羣眾醫療需求結合起來,把因病致貧的羣眾當做扶貧重點,要採取多種措施,有效地解決貧困羣眾就醫難的問題。

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對政府、鄉鎮衞生院和新農合醫療制度試點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讓好的制度措施真正造福於農民,提高農民的幸福滿意指數。

總之,這次社會實踐調查,讓我經歷了很多,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瞭解到了我們國家農村發展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希望政府能夠積極落實國家的制度政策,做到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提高整個國民的幸福生活。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2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xx區已實施了三年,對各個羣體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此,我們專門針對個體醫生進行了走訪調查。採用走訪的方式進行調查,主要是考慮到個體診所數量不多且時間較為充裕,走訪調查更能有效地和個體醫生進行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看法,並能有效的發現和分析問題。調查活動期間,我們走訪了xx鎮、油河集、趙橋鄉、xx鎮xx的十幾個個人診所,他們中最低開診時間為十幾年,最高可達四十餘年,都親身經歷了新農合在地方鄉鎮實施的全過程,對這項政策有着自己最深切的體會。有的個體醫生也成經歷過老的農村合作醫療,在兩次的農合對比時,他們也説出了自己的疑慮。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政策實施對個體診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到個體診所看病拿藥的農民明顯減少,使得診所收入大大降低。當問起“您覺得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對前來就醫人員有着什麼樣的影響?”這個問題時,100%的個人診所醫生都表示,新農合的實施對他們有着很大的衝擊,收入基本可減少一半。由於到定點醫療醫院看病門診可報銷30%,住院可報銷70%,而到個體診所必須付100%的醫藥費,即使在醫院藥費藥價較高情況下,農民朋友們仍選擇在定點醫療醫院看病。但據個體診所醫生反映,由於鄉鎮醫院門診報銷比例較低,到診所看小病的數量並未有明顯的減少,只是患有長年病的病人不再光顧個人診所,這是導致診所收入減半的主要原因。同時,由於新農合的衝擊,個體診所的藥價也比先前有所降低。所以,病員減少和藥價降低是個體診所收入減少的原因所在。

二:對建立村衞生室,加入新農合,成為定點醫療單位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認識。現階段,各個鄉鎮均在建立新農合定點村衞生室,準備把個體診所併到村衞生室裏並對其實行相應的管理政策。但個人診所在加入村衞生室之前一定要有“鄉村醫師資格證”。

1、在xx鎮走訪的個人診所中,有的不願加入新農合定點村衞生室,覺得加入之後收入受限制,沒有個體户自由和賺錢,尤其是需要繳納一萬元的.風險費,覺得不能接受,準備在村衞生室建好之前,改行做生意,不再開診所。一些資歷較高的老醫師,行醫40多年,覺得新農合是一項黨關心老百姓的好政策,對建立農村衞生室也有很高的贊同,但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加不加入都無所謂。

2、在xx鎮xx走訪的個體診所,對加入村衞生室都有着很高的積極性。這些個人診所由於離農民距離較近,服務態度良好,與村民關係密切,收入並沒有減少太多。同時,在於村民接觸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新農合給百姓帶來的好處,認為這項政策真正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但有些地方由於離新建的村衞生室距離太遠,離鄉鎮也很遠,有些個人診所併到衞生室後,這些村莊的村民看病拿藥會極不方便,他們希望有關負責單位能在他們那裏新建一所村衞生室,以解決他們的這個難題。

3、在xx鄉走訪的個人診所中,他們普遍認為新農合的政策和用意是好的,但在鄉鎮實施的過程中,出現與政策相違背的手段方法,使得新農合沒有真正做到利民惠民。對加入村衞生室也抱着一種觀望的態度,有的診所醫生還希望國家能大力提倡個人行醫,在他們看來,建立村衞生室,需要花費國家大量的財力和物力,而且由於藥價的提高,農民很可能得不到應有的實惠,而個人行醫,則會為國家減輕負擔,好的個人診所對基層人民還是有很打大好處的,新農合解決的是一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對於百姓常見的小病並沒有起到幫助,而且在個人診所中,村民可以得到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務。

同時,在上述三個鄉鎮中,個人診所加入村衞生室所交地風險金也不相同,在xx鎮、xx鎮xx均是一萬元,而在趙橋鄉卻高達三萬元。對此,這種相同政策不同收費的做法,給有些診所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在調查、訪談過程中,個人診所對新農合的政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都認為這是一項體現了黨對人民關愛政策,是一件值得去大力實施推廣的政策。但在基層實施的過程中,卻並沒有完全按政策辦事,很多鄉鎮醫院在推廣農合的時候,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首位。為此,他們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1、新農合這項政策本身就有着改革激發公立醫院活力的作用,讓很多原先瀕臨解體的鄉鎮醫院有了新的發展,各個方面都有了提高。這本身應該讓農民特別受益的事,但很多鄉鎮醫院存在亂收費現象,護理費比先前提高了幾倍,以前一個手術幾百塊,現在高達幾千塊。希望有關單位能及時管制。

2、新農合實施以後,醫生的工資都提高了,希望醫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感也能跟着提高,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也要提高,要不斷加強學習,牢記“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同時,醫院要紀律嚴明、賞罰分明,堅決杜絕不良現象的發生,對不負責任的醫生和護士不能姑息。

3、新農合開展以來,由於看病有補償的緣故,很多農民都願意去鄉鎮醫院看病,但有些醫院存在小病大治、醫生勸説病人住院的情況,有些農民只是普通的小病,卻要住上一星期的醫院,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錢財和時間。而且,各項檢查都增加了,農民看病之前都要經過一系列的檢查,這些費用又不在補償範圍之內,希望醫院能本着“救死扶傷”的原則,不要把盈利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關心百姓、愛護病人。

作為一項利民惠民的大工程,很多人都很支持這項政策,個人診所也希望政策在基層的實施真正能為百姓帶來利益,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

綜上羣體我們發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仍需要不斷豐富其內涵與功能,使之逐步完善。最終體現出“以滿足農民的需求為中心”的原則。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3

一、案件的由來和調查經過:

20xx年8月14日上午9時,我局執法人員羅禮全、張援軍、王家春、雷汝新對地處宜賓市江北振興建材城20幢1樓34—35號的經營場所依法進行檢查(出示行證執法證件),現場發現該營業場所門面的店招為“米蘭整體櫥櫃”,檢查時正在營業,現場據劉紅霞講:“是他(劉紅霞)和李鋼、邵海、何思善四人平均出資20000元於20xx年6月16日開始經營米蘭整體櫥櫃的”。檢查時劉紅霞無法提供該營業場所的營業執照,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二條的規定,的上述行為涉嫌無照從事整體櫥櫃的經營行為,隨即填寫立案審批表附上現場筆錄報立案中心局領導批准立案,20xx年8月14日批准立案,並指定由王家春、張援軍負責全面調查。

二、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當事人:

李鋼,男性、現年32歲、漢族、家住宜賓市翠屏區金江村29棟9號,身份證號:512501197509132733,電話:2030900。何思善,男性、現年31歲、漢族、家住廣東省大埔縣湖莒村村下田心小,身份證號:441422197605110013,電話:13808296661,

邵海,男性、現年37歲、漢族、家住湖北省荊州區迎賓街3號,身份證號:422421197011xx0019,電話:13659032118,

劉紅霞,女性、現年36歲、身份證號512501197110102743、家住宜賓市翠屏區金苑30幢45號,職業:個體工商户,成立日期:20xx年3月18日,營業執照註冊號:5115023028539。字號名稱:宜賓市翠屏區禾田櫥櫃經營部,經營形式:個人經營,經營場所:舊州江北建材城17幢9號,經營範圍:櫥櫃零售。

三、違法事實

經查明:當事人劉紅霞(負責聯繫廠家和進貨的業務)、李鋼(負責銷售和售後服務工作)、何思善(負責設計和售後服務工作)、邵海(負責策劃和銷售工作)四人,未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註冊,人均出資貳萬元(合計:八萬元)向宜賓市翠屏區致和街魏常金(電話:13909098960)以3256元/月的租金租得門面兩間,面積140平方米,於20xx年6月16日起至20xx年8月14日止擅自在宜賓市江北振興建材城20幢1樓34—35號從事米蘭櫥櫃的經營活動。經營期間已訂購出去12套,共計向訂貨的客户收取訂金8010元,於20xx年8月14日被我局執法人員查獲。

四、處罰依據及處罰建議

當事人的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十一條第二款“合夥企業的'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合夥企業成立日期。合夥企業領取營業執照前,合夥人不得以合夥企業名義從事合夥業務”的規定,屬於無照從事合夥經營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九十五條第一款違反本法規定,“未領取營業執照,而以合夥企業或者合夥企業分支機構名義從事合夥業務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停止,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合夥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依照本法規定辦理變更登記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限期登記;逾期不登記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合夥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執行合夥事務的合夥人未按期申請辦理變更登記的,應當賠償由此給合夥企業、其他合夥人或者善意第三人造成的損失。”的規定,建議對當事人作如下處罰;

1、責令其立即停止無照從事合夥經營行為

2、罰款5000(五千元)。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4

一、歷史弊端

由於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抬”的情景司空見慣,目前因病致困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住院而未住者到達41%;西部因病致貧者達300-500萬。農村的貧困户中70%是因病導致的。自1985年以來,雖然農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但增長幅度明顯小於城鎮居民。剔除物價因素,19xx-19xx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1%,而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4。5%,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為9%。19xx年以後,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xx-19xx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僅為1。4%。但與此同時,農民醫療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為例,20xx年前三季,農村人均醫療支出42.82元,與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醫療衞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xx年人均全年壓療支出14.41元,19xx年曆史為52。11元,19xx年為51.65元,10年間增長了2.52倍,而10年間農民純收入增長也僅是2.52倍。

並且在全國的保障制度中,農民被排擠在保障體系之外。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有相當部分社會保障的資料將整個農村人口排擠在保障體系以外。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多數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本事弱,相對於城鎮社會保險改革進度而言,農村社會保險僅侷限於部分富裕地區試點階段,家庭保障仍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以醫療保險為例,我國當前進行的醫療保險改革不一樣於發達國家,的原因就在於它不是全民醫保,而只是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改革,目前是解決公費醫療負擔過重問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曾在農村被廣泛實踐過,但幾經周折,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解體。

二、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團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團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我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衞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世界各國,異常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供給了一個範本,不僅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羣眾的歡迎,並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xx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預計到20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省政府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農民大病統籌工作改稱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個人繳費、團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籌資標準不能低於30元人,其中縣財政補助10元,鄉鎮財政補助5元,農民籌資15元。歸納起來是籌資提高,政府補助多,農民受益面大,為患大病的農民建立了保障,給付額到達20000元。

三、建設新農合的意義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並沒有給農民在看病問題上帶來太多的實惠。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醫療衞生資源僅佔世界的2%。就這僅有的2%的醫療資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從19xx年到20xx年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48%,但醫療衞生支出年均增長11.48%,後者的增長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據有關媒體報道,至今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在廣東那樣的'經濟發達地區,也有40。08%的羣眾有病未就診,23.35%的羣眾應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還很窄,不足以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

在廣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上處於“空白地帶”。疾病,像一把利劍掛在農民兄弟的頭上,“看病難、看病貴”是目前中國農村比較普遍的現象。“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將進一步加劇,要使這一轉型能夠平穩推進,整個社會需要構建嚴密而可靠的安。所以,農民的醫療衞生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問題本身,解決農民的看病難,不僅僅僅是尊重農民起碼的生存權的問題,更是建設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何解決農民的看病難回顧歷史,我們以往解決過這一問題,並且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

19xx年世界銀行年度發展報告《投資與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國)一向是低收入國家的一個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醫療保險幾乎覆蓋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農村人口,這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人口還佔全國人口80%,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6歲提高到了68歲。專家們承認,這種健康業績的基礎,是在“將醫療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資源配置大格局中,輔之縣鄉村三級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網絡、遍佈每個農村社區的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隊伍和合作醫療制度的“三大法寶”。所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是新時期建設新農村題中應有之意,是十分必要的。

四、實施中的一些問題:

1、社會滿意度低

社會保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它強調的不是個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險金的社會滿意度[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社會保險,受益的農民和政府補助資金來源的納税人的滿意度對其成功與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瞭解不深,怕政策有變,認為是把自我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等的研究。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主要是因為保障水平低,參加和理賠程序繁瑣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社會滿意度低。

2、障水平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這個定義顯示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救助農民的疾病醫療費用的而門診、跌打損傷等不在該保險範圍內,這項規定使得農民實際受益沒有預想的那麼大。

3、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不到位

現有的宣傳多集中在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農民帶來的表面好處上,沒有樹立起農民的風險意識,也沒有體現出重點,沒有對那些不參加的農民進行調查,使得宣傳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許多農民並不真正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他們僅從自我短期得失的角度研究,由於自我身體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還有一些農民認為它跟以前的義務教育保證金一樣,最終被政府騙走了,認為是把自我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宣傳也沒有把具體的理賠標準發給農民,使得他們在理賠時,看到那麼多藥費不能理賠一些農民有被欺騙上當的感覺。

4、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登記、理賠程序過於繁瑣

首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登記程序繁瑣。其次農村合作醫療的理賠程序也很繁瑣。城鎮居民的醫保都是能夠拿來抵押一部分醫藥費的,能夠直接在卡上交醫療費的,事後再來結算。國外的醫療保險更是讓醫院、醫生與保險公司而不是患者發生直接的利益關係。而有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要農民先墊付,這樣如果一些農民借不到錢還是看不起病,然後持着有關手續到合作醫療報帳中心申報,最終又要去信用社領錢。有的村莊離報帳中心和信用社很遠,來回的車費都比較貴。繁瑣的登記、理賠程序增加了農民許多不畢業的麻煩,降低了農民的滿意度。

以上都是我在很多閲讀了相關資料後,結合工作中和調查中瞭解的一些實際問題。對此次全國性的醫療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暑期實踐中工作的同時我也深深的被打動着,我國對三農的重視。近幾年來國家一步步的免除了農業税,學費,還有此刻進行中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聽衞生室的護士説此刻好多種疫苗也是免費為兒童接種的。順便提議一下,我在工作中發現的一個弊端:醫生拿過來讓我錄入電腦的紙質聯單都是很複雜的多張聯單。我覺得既然已經錄入電腦保存就不需要浪費很多的紙張來開四聯單了,一張存單就能夠了。對此醫生也甚感煩瑣,畢竟在惠民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環保。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5

為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統籌協調發展,一年多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精神,各級政府統一領導部署,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廣大農村羣眾積極參與,我市初步確立了“大病統籌、醫療救助和農村社區衞生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醫)體系。為切實鞏固這一制度,進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我市新農醫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總結概括制度的現狀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發展對策。

一、現狀和成效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領導、精心實施、規範管理,初步建立了新農醫制度的良性運行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市委市政府和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醫,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重大戰略出發,切實加強領導,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組織機構,落實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20xx、20xx連續兩年把實施新農醫工作列入政府實事工程,各縣(市)區根據市政府指導意見,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新農醫實施辦法及相關制度;成立了由常務副縣(市、區)長為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新農醫協調小組,並設立經辦機構。市和縣(市、區)兩級政府都把實施進度和實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內容;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確保新農醫政府資助資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實施。各級政府建立專門的工作班子,確定(三)大病統籌、醫療救助、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着力構建三位一體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雛形。

三是實施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逐步實現了農民的小病普惠。實施新農醫制度後,各地將農村社區衞生服務與新農醫有機結合,借鑑城市社區衞生服務做法,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農村社區衞生服務活動。鎮海、餘姚、江北等地安排專項資金,通過農村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適度讓利,採取必檢項目和農民自選項目相結合,上門體檢和集中體檢相結合的方法對參保人員進行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機制,將村衞生室通過競聘後,改建為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站,縣鎮兩級財政對每個服務站每年給予平均3萬元的補助,服務站對參加新農醫的村民提供門診優惠,藥品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讓利,免收掛號費、診療費和注射費,業務用房、水、總之,新農醫制度的實施,初步構建了我市農村基本醫療保障的雛形,廣大農民羣眾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對促進我市城鄉社會經濟統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拿一位農民的話説,這是記憶中最深的,繼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黨和政府又為農民辦的一件大好事,據對全市302户家庭995人抽樣調查顯示,對制度的滿意率達到了93.1%。

二、困難和問題

新農醫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社會保障工程,實施之初,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概括地講,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農民參保積極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農醫制度過程中,一方面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宣傳和引導工作尚不夠深入,另一方面農民對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農醫缺乏經驗體會,與老的制度相模糊,對長期實施信心不足,導致部分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主動自願參加的不多。

(二)審核結算流程仍顯複雜,農民結報補償手續有待進一步簡化。由於制度實施時間較短,具體規定還不夠完善,成熟地覆蓋一個縣(市、區),乃至全市的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尚未啟動等原因,羣眾對審核結算的流程和服務,意見仍然較多,儘管各地適時作了調整和完善,但審核結算流程、服務尚需進一步簡化和優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區資金沉澱過多。由於新農醫剛剛起步,對具體方案設置缺乏現成的經驗,基金測算相對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現了一些不夠科學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現在部分縣(市、區)資金沉澱過多,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羣眾的參保積極性。

(四)監管組織建設有待加強,監管職能履行需要規範。新農醫管委會和基金監督管委會責權不是十分明確,各地雖已成立了相應組織,但應承擔哪些義務和權利沒有明確規定,缺乏規範化運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門直接承擔,缺乏民主

三、對策與建議

總體發展目標:20xx年全面實施,覆蓋面達到全市農村居民應保對象的85%以上;20xx-20xx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擴大覆蓋面,增強保障能力;20xx年前後建立較完善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並逐步與城鎮醫保接軌,最終建立與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一體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6

調查地點:

選題依據: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衞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範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羣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

社會調查的內容:

關於xx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調查的基本情況,對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幾點建議。

社會調查的'預期目標:對於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給以後開展工作做好鋪墊。

社會調查工作進度安排(什麼時候幹了什麼事情)

社會調查主要特點與創新點:

針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展開調查,有較強的針對性。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舉例)可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

1、100%的農户知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37户農户中,都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有一定的瞭解,知曉率達100%。

2、當地97.3%的農户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從被調查的37户農户看,已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有36户,佔調查户的97.3%。在參加的農户中,79.6%的農户認為是完全自願的,20.4%的農户認為上級政府規定要參加才參加的。從參加途徑分析,73.5 %的農户是看了政府分發的宣傳資料後決定的,26.5%的農户是通過村幹部動員後決定的。

3、97.3%的參加農户覺得繳納的費用可以承受得起。在被調查的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37户農户中有36户覺得繳納的費用可以承受得起,佔被調查户的97.3%;只有一户覺得勉強承受,佔被調查户的2.7%;沒有一户覺得繳納的費用不能承受。

二、據調查顯示,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行中存在的問題。

1、存在“交錢容易要錢難”的問題

2、政府或有關部門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監督力度不夠

(這些上網搜就可以了,網上很多)

三、原因分析

1、政策宣傳不夠深入,農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一知半解。

2、農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弱。

四、對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按照這種思路寫就可以了!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7

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黨中央作出的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提高農民醫療和健康保障水平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我縣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試點工作任務。為全面瞭解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情況,並探索促進這項工作開展的有效途徑。近期,根據縣委安排,我們深入農醫辦、部分定點醫療單位和鄉(鎮)、村、組,採取聽情況介紹、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走訪羣眾等形式,就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情況進行了一番深入調查,並形成了專題報告,供縣委領導參考。

一、總體運行情況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於今年元月1日正式啟動,通過近一年時間的運行,總體狀況良好,全縣參合農民人數達21.64萬,佔總數的72.6%,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一是領導重視,農民參合積極性較高。在啟動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過程中,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始終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和各部門聯動,抽調精幹力量組織宣傳發動工作,為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同時,由於政策得民心,廣大村幹部和羣眾給予了試點工作大力支持,特別是一些集體經濟相對較好的村實行集體投保,極大地提高了參合率。

二是機構健全,運行規範。縣裏成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做到了機構、人員、編制、經費四到位,安裝了縣、鄉兩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全縣聯網管理和信息資源共享,方便了工作。農醫辦嚴格按照專款專用、專户儲存、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原則,對於農村合作基金進行使用管理,並在國有商業銀行設立基金專用帳户,嚴格基金封閉運行,確保了資金運行安全。同時,在縣醫療行政管理部門的嚴格監管下,各定點醫療單位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收費得到了較好執行,參合農民醫藥費負擔明顯減輕。

三是廣大農民和定點醫療單位直接受益,黨羣幹羣關係進一步融洽。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較高,大多數生病農民基本上都能夠得到及時就近醫治。而且各鄉鎮均統一為農村五保户、特困户以及享受定補的優撫對象等特殊羣體和弱勢羣體交納了個人應繳的參合資金,確保這一部分人100%的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根本上解決了社會弱勢羣體的看病就醫問題。據統計,截止11月底,全縣共有11221人次門診治療,治療總費用達32.84萬元,實際補償費用達23.69萬元;共有14029人次住院治療,總治療費用達17191502.94元,實際補償金額達5152498.34元,其中總治療費用上萬元的大病醫療發生135人次,治療總費用達2384532.96元,實際補償金額達4XX2.08元,農村人口“小病拖成大病、輕病拖成重病、重病拖成絕症”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大大減少。同時,各定點醫療單位對農村羣眾的醫療服務態度有了明顯好轉,其經濟效益也有了大幅度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也有了相應的提高。據調查估計,縣級醫院的效益較去年提高了40%左右,鄉鎮衞生院的效益較去年提高了30%左右。一些鄉鎮負責同志深有感慨地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不僅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而且對改善黨羣關係、化解基層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產生了積極影響。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1、宣傳發動不夠深入,農民對相關政策規定了解較少。我們從調查中瞭解到,由於有關部門、鄉鎮宣傳發動工作不夠深入,對有關政策宣傳不夠透徹,許多農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細則,特別是對於參加後需要遵守哪些規定、什麼情況下才能夠享受補償以及如何結算等細節問題一知半解。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只有52.5%的農户知道報銷醫藥費是有條件限制的,有11.5%的農户明確表示不知道;有44.8%的農户知道醫藥費報銷手續,有16.8%的農户明確表示不知道;有33.2%的農户知道可報醫藥費範圍,有25.9%的`農户明確表示不知道。也正是由於農民對報銷住院醫療費用的限制條件、如何計算報銷的醫療費用、醫藥費報銷的相關手續和程序等知之不詳,導致一些農民在報銷醫療費用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煩,並由此產生了“手續繁瑣”的意感,挫傷了他們的參合積極性。

2、一些鄉村幹部工作方式過於簡單,少數農民產生了牴觸情緒。少數鄉村幹部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長期性和艱鉅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加上去年縣裏要求各鄉鎮完成任務的時間太緊,因而他們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了“收費”和完成“參合率”指標任務上,工作過於簡單化、形式化,沒有耐心細緻給農民講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意義和相關政策標準,以致有的農民誤將此項工作認為是政府“形象工程”,也有的農民將其與亂攤派、亂集資等同起來,產生了一些牴觸情緒,影響了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3、農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弱,直接影響了參合率。農民互助共濟,並且自覺自願地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順利推行的基礎和保證。但是我縣地處邊遠山區,經濟基礎薄弱,貧困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39.9%,並有2.33萬人處於絕對貧困線以下。很多農民自我保健意識不強,比較注重眼前利益,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嚴重性認識不足,他們今天花了10元參加了合作醫療,總想着能不能儘快得到實際的利益,甚至有不少農民認為交了錢沒有生病就吃虧了。這種心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普及率的提高。

4、一些工作環節透明度不高,部分農民心存疑慮。在調查過程中,不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住院病人反映,與市級以上正規醫療單位不同的是,縣、鄉兩級醫院都沒有給病人發放“每日清單”,病人對醫院的各種藥價、檢測、治療費用計價心裏沒底,時刻有一種被人“宰割”的擔心。同時,同樣是感冒或其它小病,他們在鄉村醫生那裏只需花幾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而且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定點醫院的醫生卻要病人作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一些農民反映,為了能報銷部分醫藥費用,他們有病就往定點醫院跑,但把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醫院某些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5、鄉鎮醫療服務質量不高,農民健康保障水平受到制約。目前,我縣相當部分偏遠鄉鎮的衞生院連b超機、x光機等普通的檢測設備都沒有,仍然使用聽診器、體温計、血壓計等“老三件”給病人看病。由於條件差、環境不好、待遇低,主要承擔農村合作醫療的鄉鎮衞生院人才相當缺乏,整體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較弱,對一些疑難病症的診斷和治療更是束手無策,難以適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需要和農民健康保障需求。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只有20.9%的農户對當前農村就醫條件表示滿意,46.2%的農户明確表示不滿意。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我縣相當部分農民生病後並沒有在縣內的定點醫療單位住院治療,而是直接去了市級以上的醫院就醫,還有一些本來就入住縣內醫院的病人想方設法轉往市級以上醫院。據一些縣內定點醫療單位的負責人透露,很長一段時間內,僅洪江市二院入住的病人中就有50%以上的是會同人。

6、外出務工人員享受不方便,降低了農民對合作醫療的支持力度。我縣外出務工人員相當多,且有相當部分農民是舉家外出務工,僅王家坪鄉今年就有275户農民舉家外出務工。而現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外出農户就醫政策缺乏靈活性,如果外出農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才可能報銷醫療費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關部門辦理有關手續後,方可在外地治療報銷有關費用。因此,外出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後,如果直接在外地就醫,則無法享受到補償帶來的好處,而回到當地定點醫院就醫或辦理相關手續,則要花費不菲的路費,甚至有可能耽誤病情,常常陷入兩難困境而不知所措。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一些舉家外出的農民根本就不參加合作醫療,還有一部分農民由於打算外出務工,明確表示明年將不再繼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三、進一步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對策建議

“救護車一響,一頭牲畜白養;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窮”,這一順口溜是我縣農民長期以來缺乏基本醫療保障的真實寫照。因病而貧,貧病交加,更是我縣農民繞不開的怪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我國正在探索的新型農村保障體系,是一項旨在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但同時也是一項十分複雜和艱鉅的系統工程。為此,我們務必要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切實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實。

第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進一步強化宣傳教育工作。各級領導一定要認真學習和領會中央和省裏下發的有關文件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推行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宣傳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電視講話、廣播、報紙、印發宣傳資料、組織宣傳車、設置宣傳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大造輿論,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家喻户曉,深入人心。要組織縣、鄉、村各級幹部和鄉村衞生人員,開展面對面的宣傳,切實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加辦法、參加人的權利與義務以及報銷和管理辦法等宣傳到千家萬户,使廣大農民真正認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意義和好處,不斷培育和引導農民增強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增強農民羣眾參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第二,要強化資金籌措和管理,確保基金正常運行。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資金籌措和資金管理都是關鍵。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的資金籌措機制,做到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確保資金到位。要繼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積極開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互助等社會事業,切實加強農村保障體系建設,特別是對農村特困家庭、重點優撫對象等實行醫療救助,真正使救助對象能夠享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待遇。要從建章立制入手,逐步建立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縣、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機構要認真履行管理職能,切實加強資金管理,嚴格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和“以收定支、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做到專户儲存、專帳管理、專款專用,保證合作醫療資金全部公平、有效地用在農民身上。要堅持實行“陽光”操作,定期向社會公佈資金收支、使用情況,保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的參與、知情和監督的權利。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8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措施。我區從XX年7月1日起實施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為廣大農民羣眾辦了一件好事、實事。為了準確掌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運行情況,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由區政協學宣委牽頭,自6月20日開始,深入區衞生局、高台子鎮、卧龍街道辦事處、牛心台街道辦事處,通過召開座談會、聽取彙報、入户走訪等形式進行了此項工作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的基本情況

1、農民參合情況

截至XX年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制度已覆蓋全區五個涉農鎮街,26個行政村。全區農業人口32139人,參合農户9563户,參合農民29979人,參合率為93.28%。

2、基金籌集情況

XX年,全區籌集到位新農合基金154.79萬元。其中,省級以上財政補助資金43.34萬元,市財政補助資金32.20萬元,區財政補助資金48.29萬元,農民個人籌資30.96萬元。

3、基金支出情況

截至XX年12月31日,已有35288人次獲得了醫療費用補償,補償費用總計127.95萬元,佔年籌資總額(提取風險基金後)的90.65%。其中住院補償1157人次,補償費用為102.84萬元,佔總補償費用的80.38%,次均住院補償費用為888.82元,佔次均住院總費用3437.14元的25.86%;門診補償34131人次,補償費用為25.11萬元,佔總補償費用的19.62%,次均門診補償費用為7.36元。基本體現了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原則。

4、基金流向分佈

截至XX年底,參合農民就醫發生醫藥費用總額為561.69萬元,其中,在區內發生醫藥費用總額為169.61萬元,區外為392萬元。區內住院為150人次,區外住院為1007人次,區外住院人次佔住院總人次的87.04%;區內門診為33679人次,區外門診為452人次,區內門診人次佔門診總人次的98.68%。以上數據表明,門診基金流向基本合理,住院基金流向不盡合理。

5、參合農民受益情況

截至XX年底,參合農民累計受益35288人次,其中,住院補償1157人次,門診補償34131人次,體現了兼顧受益面的原則。

6、採取有效措施,完善新農合制度

為了不斷完善新農合制度,區衞生局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宣傳培訓,降低籌資難度。組織開展了新農合知識宣傳培訓,增強農民的參合意識;公示農合基金支出及大病患者補償情況,公開診療及藥品收費標準,讓農民放心就醫。二是調整工作方式,降低籌資成本。變層層上報參合數據的工作模式為村組人員直接上報農閤中心,減少中間環節,實現參合信息、系統數據、繳費資金的完全統一;加強農合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規範補償程序,提高受益程度。按要求擴大了參合農民醫藥費的報銷範圍,調高了報銷比例,農民得到了更大的實惠。四是嚴格管理制度,規範服務行為。制定並實施了調查走訪和監管制度、定點醫療機構診療和用藥制度、報銷費用三級審核和定點醫療機構報銷費用墊付制度,病人可隨時就診、隨時結算、隨時報銷。五是健全管理機制,確保基金安全。設立了農合基金社保專户和農合基金支出專户;成立了藥品統一採購辦公室和財務統一管理辦公室。

從總體調查情況和數據統計分析看,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做到了平穩起步,穩健運行,資金運轉安全,工作進展順利。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農民對合作醫療的信心大大增強;農民對黨的新農合政策十分擁護;農民對我區農合管理中心的工作表示滿意。新農合制度的實施已取得了“農民得實惠,民生得發展,政府得民心”的三贏效果。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個人參合資金的收繳有難度。一是部分農民疾病風險意識淡薄,沒有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和風險控制的保險意識,參合積極性有待提高。二是有的農民現實心理較強,交了參合費但沒得過病,覺得吃虧,下一年就不願意再交錢。還有的農民期望值過高,認為入了新農合不管合不合規範,什麼都要求報銷,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不滿意,對農合政策進行反宣傳,因而動搖了一些農民的參合信心。三是有外出打工人員的家庭參合率低。在外務工人員患病不能回本市就醫,而新農合制度規定以户為單位,按户參合,不允許分户單人蔘合。四是遵循“農民自願”的原則,對懷疑和不理解農合政策的農民沒法強制要求參合,只能做宣傳動員工作。

2、宣傳力度不夠。雖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宣傳,但調查走訪發現,許多農民只知道新農合政策,但對其制度以及參合人的權利、義務、藥費報銷和管理辦法等具體內容知曉率不高,個別農民甚至存在誤解,把新農合等同於過去的合作醫療或一般的商業保險,沒有認識到這是國家的一項惠民政策。

3、區內定點醫療機構醫療行為不夠規範,基礎設施、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還不能完全滿足新農合工作的需要。新農合制度要求:農民就診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疑難複雜病到市級以上醫院治療。但從我區運行情況看,一些可以在鎮衞生院治療的常見病、多發病大量湧入市級醫院。一些可以在區級醫院治療的疾病卻轉到市、省級醫院。其原因:一是區內定點醫療機構存在基礎設備陳舊、經費短缺、專業技術人員匱乏、醫療技術水平有限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能與新農合制度完全接軌,這是導致農合患者外流的主要原因。二是區內定點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不夠規範:有的醫務人員不寫病志、不開處方、不填門診日誌等現象仍然存在;個別定點醫療機構還存在診療環節不透明等問題;少數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核對卡證不細,審查把關不嚴,填寫卡證不實,給農合基金運行帶來了風險,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定點醫療機構自身的信譽;三是我區地處近郊,交通便利,這也是患者外流不可忽視的客觀原因。

4、農民反映的具體問題有三個:一是藥價高。認為定點醫療機構的藥價高於其他藥店,按比例報銷後,得到的實惠不是很多。二是患者在市級醫院住院的醫藥費予以報銷,門診花費不報,而農民多數是在門診就診,此問題意見較大,希望執行以往的醫藥費報銷制度。三是按農合管理中心的規定,患者必須在出院後八天內的星期三和星期四兩個工作日到農閤中心報銷醫藥費,時間倉促,希望增加報銷醫藥費的工作日。經與區衞生局溝通,問題的情況如下:關於藥價問題:農合管理中心是代表全區定點醫療機構統一從正規的醫藥供應渠道進藥,要求定點醫療機構按規定加價15%售出;關於醫藥費報銷問題:新的農合醫藥費報銷制度是XX年市裏出台的新規定,取消市級醫院門診藥費報銷項目後,大幅度提高了在市級醫院住院費的報銷比例,體現了大病統籌原則,同時將區級醫療機構門診藥費的報銷比例,從15%提高到了20%,目的就是促使農民小病不出區,讓農合資金儘量消化在區級醫療機構;關於報銷時間問題:目前,區衞生局已取消了醫藥費報銷時限,規定年度內發生的醫藥費在本年報結。

三、對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為新農合工作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一是根據農村羣眾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的特點,將經常性宣傳與集中性宣傳相結合,將新農合知識的宣傳與健康教育宣傳相結合。採取多種形式把黨和政府惠及農民羣眾的新農合,全面準確及時有效地宣傳好,使之家喻户曉。要利用發生在身邊的生病得資助、無病保平安的典型事例引導羣眾,幫助羣眾樹立衞生保健意識、健康風險意識、互助共濟意識和參合監督意識,在自願原則下最大化地提高農民的參合積極性和自覺性。通過宣傳,讓羣眾明白費用補償的支付辦法和程序,清楚參加新農合後應享受的權益,打消顧慮,放下包袱,使他們真正放心地參加新農合。二是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應當對本單位的醫務人員進行相關培訓,使其掌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本政策、基本作法和基本要求,能夠對參合農民及其家屬進行相關政策的宣傳、解釋和説明。

2、建立農民羣眾自願參合的長效機制,研究探索籌資新方法

正確引導農民自願出資參加新農合,是推行新農合的基礎性工作。建立一個穩定的長效籌資機制,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個人繳費方式,多渠道為農民提供自覺繳費的方便。一是按“先繳後保”原則,確定來年收取參保費的時間,參保的農户要在年底前交清下一年度的資金。採取定籌資時間、定送繳地點的方式(比如:每個村設一到兩個繳費點,每年10-11月為繳費時間),把幹部上門一家一户收取變為農民自願主動送繳;二是適當延長繳費時間,在大面積繳費結尾後,留下少量人員,查缺補漏。三是積極探索和嘗試採取在農民自願參加並簽約承諾的前提下,由村民自治組織代為收繳,或在農民個人知情並自願簽約同意的前提下,與其他公共事業收費一併收繳,或由鄉鎮財税部門一次性代收,或與在信用社開設賬户的農户簽訂代扣繳費協議,出具統一規定印製的票據等等。四是按屬地管理原則,及時為遷入、遷出農民辦理户口,遷入地的相關部門在辦理落户手續的同時收繳其參保費,使遷入羣眾及時享受新農合政策的待遇,從而提高參合率。

3、健全監管機制,強化日常監督

為保證新農合各項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的落實,進一步規範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和經辦機構服務行為,及時防範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應在各個環節上建立嚴格的監督制約機制。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新農合管理中心、定點醫療機構和參合農民三者制衡的`有效機制,建立健全監管、審計、公開的有效措施,實行新農合補償跟蹤調查制度,確保新農合基金安全有效地用在參合農民身上。二是建立預警機制,嚴格控制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除了實行藥品集中採購或跟蹤採購、嚴格執行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之外,應在全區建立醫藥費用警告與通報機制,嚴格控制參合農民自負醫藥費用比例,把醫藥費用控制成效列入新農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對管理不到位,醫藥費用控制不力,羣眾意見多的地區和單位定期在全區範圍內進行通報。要重點對藥價進行監管,確保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間藥價的統一。三是根據新農合制度的性質,原則上,當年籌集的參合資金當年應支出結清,不應剩餘。如有剩餘,應研究在年內適當月份對患過病農民的醫藥費進行再報銷,讓農民當年繳資,當年受大益。

4、加強醫療機構建設,規範醫療服務行為

一是要多渠道募集資金,抓好定點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農合制度的更好實施奠定物質基礎。首先,政府應繼續加大對醫療衞生的投入。新農合制度公益性強,體現了黨的惠農政策,深受社會關注。由於農村衞生醫療機構的醫療設施老化、短缺,已不能適應新農合工作的需要,政府作為投入的主渠道,在財政上應予以傾斜,以逐步解決其服務能力低下、以藥補醫和趨利忘義等問題。其次,多方協調,拓寬資金募集渠道。利用城鄉共建有力契機募集資金進行投入,並注意資源配置的合理性,避免同區域內醫療設備的重複購入;走向市場,誰投入醫療設備與誰合作,互惠互利;出台政策,在鄉村基本建設中預留出醫療衞生服務用房,作為公益設施無償使用;區衞生局內部也應繼續挖潛,整合好自身醫療衞生資源。通過積極努力,提高我區農村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外流。二是結合工作實際,建立定點醫療機構激勵機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首先要加強衞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以精湛的醫術贏得農民的信任。其次,抓好醫德醫風教育,增強服務意識,決不允許個別醫護人員從中牟取不當利益,以熱情的服務,慰藉患者的心靈。

5、不斷鞏固提高,進一步便民利民

一是總結經驗,科學測算,不斷完善基金收支使用方案,防止基金過多沉澱或透支。要按照農民“能承受得實惠”、醫院“能接受不虧本”、基金“能負擔不透支”的原則,穩步探索降低起付線、提高封頂線以及增加個人帳户比例的可行性,合理擴大受益面,增強新農合制度的吸引力。二是儘快實現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將參保農民的個人資料、就醫情況、住院費用報銷情況等基礎資料實行計算機網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既方便各項工作的開展、各種數據的統計,也可有效杜絕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三是進一步加快農村醫療衞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村級衞生組織,為農民就近看病提供便利條件。四是設立舉報、諮詢電話,公佈電話號碼,方便農民羣眾監督,隨時為羣眾提供諮詢。

6、積極爭取,確保新農合資金投入

根據中央七部委《關於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地方財政增加的合作醫療補助經費,應主要由省級財政承擔,原則上不由省、市、縣按比例分攤,不能增加困難縣的財政負擔”。建議區政府向市、省政府報告,能否爭取這一政策精神在我區的落實,盡力減輕我區區、鎮兩級的財政壓力,防止新農合政策因地方財政困難半途而廢。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9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二十七條和20xx年度審計工作計劃的要求,XX縣審計局於20xx年7月7日至7月23日對XX縣20xx年至20xx年5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現將審計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縣下轄14個鄉鎮,493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7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2萬人。20xx年成立了由縣長為主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制定了《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規範》、《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管理程序的規定》等一系列新農合管理制度,完善了對各定點醫療機構的審核和監督,發揮了基金的使用效益。

(一)經辦機構設立情況

20xx年4月設立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新農合辦公室),為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隸屬XX縣衞生局管理。核定編制6人,現有人員7人,下設綜合室、審核室、督查室、結算室、網絡中心等五個科室。其主要職責是制定新農合醫療制度和報銷補償實施方案,監督管理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和基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等工作,縣財政每年安排辦公經費20萬元。14處鄉鎮單獨設立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負責參合農民個人資金的籌集及監督新農合資金運行情況,辦公經費由鄉鎮財政支付。

(二)定點醫療機構情況

XX縣現有定點醫療機構211家,其中:縣級定點醫療機構3個,鄉級醫療機構17個,縣外定點醫療機構191個。縣級和鄉級醫療機構都實現了網上審批報銷結算,村級443處衞生室未設立新農合報銷定點醫療機構。

(三)參合及籌資標準

20xx年全縣新農合參合人數620,452人,參合率為99.63%。人均全年籌資標準100元,其中:個人籌資20元,各級財政人均補助80元(中央16元,省級20元,市級24元,縣級20元)。

20xx年,全縣新農合參合人數614,235人,參合率為98.63%。人均全年籌資標準120元,其中:個人籌資20元,各級財政人均補助100元(中央省級44.08元,市級24元,縣級31.92元)。

(四)基金收支餘情況

20xx年籌資總額62,240,671.30元,其中:個人籌資12,409,040.00元,各級財政補助49,640,040.00元,利息收入191,591.30元。20xx年度基金支出70,470,119.52 元,其中:統籌基金支出67,184,952.08元(住院支出66,563,885.84 元,門診支出621,066.24 元),家庭賬户基金支出3,285,167.44 元。截至20xx年底,統籌基金累計結餘25,590,845.04 元,家庭賬户基金累計結餘2,777,871.58 元。

20xx年1-5月籌資總額55,167,248.13 元,其中:個人籌資12,284,700.00元,各級財政到位資金42,748,021.20 元,利息收入134,526.93 元。20xx年1-5月基金支出30,528,848.19元,其中:統籌基金支出29,475,258.88 元(住院支出29,178,762.03 元,門診支出252,496.85 元),家庭賬户基金支出1,053,589.31 元,其他支出44,000.00 元。截至20xx年5月底,統籌基金累計結餘51,282,834.29 元,家庭賬户基金累計結餘1,724,282.27 元。

(五)參合農民受益情況

20xx年度,全縣新農合受益為125,120人次,其中:住院補償47,945人次,門診補償77,175人次。補償金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有787人,有20人報銷金額達到封頂線(3萬元)。全縣住院補償比例達到53.01%,比20xx年增長了近17個百分點。其中鄉鎮衞生院補償比例達61%以上,縣級醫院補償比例達55%以上,農民受益水平進一步提高。

20xx年1-5月份,全縣新農合受益為43,490人次,其中:住院補償26,485人次,門診補償17,005人次。補償金額一萬元以上的有219人,三萬元以上的有5人。

二、審計調查實施情況

審計工作嚴格按照審計程序進行。

在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工作是在進行充分審前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明確了審計目標和審計重點。進點時,召開了由XX縣衞生局、財政局、新農合辦公室等有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講明瞭本次審計調查的目的、範圍、內容和方式,與以上部門有關科室進行了多次座談。在審計實施過程中,要求該單位對所提供的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作出書面承諾,審計的責任是對其提供這些資料發表審計意見。重點審計調查了新農合管理、監督、經辦等機構建設及衞生、財政等相關部門履行職責情況,新農合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及其效益情況,定點醫療機構的確定、監督管理、醫療服務收費、藥品政策執行情況,有關政策執行和制度運行及效益情況等。同時延伸調查了縣人民醫院、次丘中心衞生院、康驛衞生院等定點醫療機構。調查中採用了審查、座談、走訪、監盤等方法進行。在審計終結階段,本着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對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評價和建議。

三、審計評價

關於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審計調查報告關於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審計調查報告

從審計調查的情況看,XX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新農合工作,把新農合制度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國家和省新農合制度的各項政策規定基本得到貫徹執行;各項制度基本建立並逐步完善健全,體制運行比較平穩有效;基金的籌集、管理、撥付、使用進一步規範;農民參合率保持了較高水平;推動了農村衞生資源的整合利用,促進了農村衞生事業的發展。經延伸審計調查次丘中心衞生院、康驛鎮衞生院兩個鄉鎮定點衞生院得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增加了定點衞生院的患者,擴大了業務規模,提高了定點衞生院的造血功能,緩解了鄉鎮衞生院在衞生系統中逐漸邊緣化的傾向,使其步入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 但審計調查中也發現,在機構建設、制度執行、基金管理、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工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普遍性和突出性的問題。

四、審計調查發現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財政部門存在的問題

市級配套資金撥付不及時。20xx年市級配套資金14,891,000.00元,於20xx年4月7日全額撥付到位;20xx年市級配套資金14,741,640.00元,於20xx年5月13日全額撥付到位。此行為不符合《山東省財政廳、衞生廳關於調整中央和省級財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撥付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魯財社[20xx]3號)“……市縣兩級財政當年補助資金要於3月底前足額撥付到位……”之規定。建議財政部門及時撥付。

(二)新農合辦公室存在的問題

1、統籌基金累計結餘過大

截至20xx年底統籌基金累計結餘25,590,845.04元,佔當年籌資總額的41.24%,而國家規定的最高結存比例為25%,超過國家規定的最高比例16.24個百分點,超最高結存額10,078,575.04元 。不符合《山東省衞生廳關於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方案的實施意見》(魯衞農衞發〔20xx〕8號)“……當年籌集的合作醫療統籌基金結餘不得超過15%(含提取的風險基金),累計結餘不得超過25%(含提取的風險基金)……”之規定。建議新農合辦公室應採取相應措施降低基金結餘數額。

2、醫療診療項目報銷範圍過大

經抽查部分患者病案,發現將部分醫療診療項目全額納入了新農合統籌範圍。如:ct費不予補償的項目全額納入了統籌範圍;人工關節未執行“國產的個人先自付30%,進口的個人先自付60%,其餘費用納入新農合基金補償範圍”的規定,而是全額納入了統籌範圍; icu病房費未剔除個人負擔20%的部分,而是全額納入了統籌範圍。此行為不符合《山東省衞生廳關於印發<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診療項目(試行)>的`通知》(魯衞農衞發〔20xx〕10號)“二、各級新農合經辦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全省統一的《診療項目》,加強診療項目審核和監督,不得擅自增減診療項目”之規定。責令新農合辦公室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的標準予以報銷。

3、一、二級醫院用藥範圍擴大

經抽查部分患者病案,發現部分一、二級醫院用藥範圍按照三級醫院執行,未按照醫院級別區分用藥範圍,存在超醫院級別使用藥品並予以報銷的情況,擴大了一、二級醫院用藥範圍。20xx年共越級報銷5,734,181.62元(其中:一級醫院越級報銷藥品214種,應報4,937,156.82元;二級醫院越級報銷藥品1種,應報797,024.80元);20xx年1-5月份共越級報銷3,647,446.58元(其中:一級醫院越級報銷藥品204種,應報3,268,146.00元;二級醫院越級報銷藥品2種,應報379,300.58元)。此行為不符合《山東省衞生廳關於印發<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藥物目的通知》(魯衞農衞發〔20xx〕9號)“(二)藥品按醫療機構級別分三、二、一、村四級使用……標記“○”的藥品即為該級別醫療機構納入新農合補償的藥品,沒有標記“○”的藥品在該級別醫療機構不能納入新農合補償”之規定。責令縣農合辦公室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相應級別醫院的用藥範圍予以報銷。

4、新農合與醫療救助不銜接

通過對民政部門醫療救助對象與新農合患者就診情況比對發現,20xx年民政醫療救助對象共82人,救助金額238,400.00元,其中當年參合並住院報銷的47人,總費用1,991,453.64元,報銷金額678,256.04元,個人自負1,313,197.66元。而20xx年新農合報銷達到封頂線的20人,只有2人得到了醫療救助。由此可見醫療救助與新農合不銜接,民政部門和新農合經辦機構缺乏信息溝通,對重大疾病保障程度低,而住院費用按規定報銷後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的貧困户未得到醫療救助。不符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中發〔20xx〕13號)“五、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19.對農村貧困家庭實行醫療救助。醫療救助對象主要是農村五保户和貧困農民家庭。醫療救助形式可以是對救助對象患大病給予一定的醫療費用補助……”之規定。建議新農合辦公室加強與民政部門的溝通,以使新農合與醫療救助工作的相互銜接。

5、部分農村中國小生重複參保

根據縣新農合辦提供的電子數據分析,並與縣醫保處有關城鎮醫保參保情況比對發現,20xx年存在部分農村中國小生重複參保的情況:按電子數據篩選的6-14歲的學生共有30,657人蔘加新農合,另通過身份證號碼驗證確認重複參保的學生為5,855人(其他大部分因沒有身份證號碼或號碼錯誤而無法核對)。此行為不符合《山東省衞生廳關於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方案的實施意見》(魯衞農衞發〔20xx〕8號)“……嚴格執行新農合以户為單位參加,參合人員應是登記為農業户籍的居民。農村户籍中國小生、外出務工農民(不包括已經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農民工)均屬新農合參合範圍……”之規定。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予以糾正。

6、新農合基金補償與重大公共衞生專項補助不相銜接

經審計調查發現截至審計日,僅對患者醫藥費用按新農合規定給予補償,而未實施重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如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國家專項補助政策。不符合《衞生部、民政部等部門關於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衞農衞發〔20xx〕68號)“……要做好新農合基金補償與公共衞生專項補助的銜接,新農合基金只能用於參合農民的醫藥費用補償,應由政府另行安排資金的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不應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重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如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應先執行國家專項補助,剩餘部分中的醫藥費用再按新農合規定給予補償”之規定。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政策,做好兩項工作的銜接。

7、新農合參合人數信息不一致

20xx年度縣新農合辦公室賬表顯示參合人數620,452人,電子資料反映參合人數616,910人,參合人數信息不一致3,542人。20xx年度縣新農合辦公室賬表顯示參合人數614,235人,電子資料反映參合人員604,866人,參合人數信息不一致9,369人。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予以糾正。

8、新農合數據庫操作系統存在的問題

(1)業務軟件設計可選用的病種過多,使各醫院的錄入人員可選擇性隨意性加大,口徑難以統一,項目過多,致使業務數據的歸集整理難度加大,無法對業務數據進行歸納彙總,難以提取出有用有份量的業務信息。

(2)數據錄入信息不準確。經審計發現,參合錄入信息中存在大量信息錯誤的現象,其中:參合信息完全重複的有23人,身份證號碼完全重複的815人。

(3)新農合電子數據不對應。經審計20xx年電子數據,發現有752條記錄只有彙總數據而沒有明細數據,其中:門診659條、住院93條,涉及總費用金額241777.68元,報銷金額121924.76元。

建議縣新農合辦公室加強對數據信息的管理,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三)定點醫療機構存在的問題

1、超規定加成率銷售藥品

經審計調查2個鄉鎮衞生院和1個縣直醫院發現。鄉鎮衞生院西藥平均加成率為70.73%,中成藥平均加成率為111.84%;縣直醫院西藥平均加成率為24.21%,中草藥平均加成率為46.75%。3個醫院20xx年-20xx年5月共計超規定的加成率銷售藥品7,060,977.29元。藥品加成率均超過國家規定的最高限,不符合《山東省物價局關於藥品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一、嚴格控制醫院經營藥品的加價率。省內各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含鄉鎮醫院)經營的所有藥品(不區分政府定價或市場調節價),以實際購進價格為基礎順加不超過15%的差價率作價……各類性質的醫療機構(含零售藥店)經營的中藥飲片和中草藥,以實際購進價格為基礎,順加不超過25%的加價率作價”之規定。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杜絕此類問題的再度發生。

2、醫療收費項目不明細

經審計調查2個鄉鎮衞生院和1個縣直醫院發現,其中1個鄉鎮衞生院20xx年-20xx年5月存在收取治療費項目不明細181,897.00元。不符合《山東省行政性事業性收費管理條例》第21條 “下列行為屬於亂收費行為:……(四)超出《收費許可證》規定的收費範圍,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的……”之規定。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杜絕此類問題的再度發生。

3、部分病案自費藥品未籤知情同意書

經審計調查2個鄉鎮衞生院和1個縣直醫院發現,其中1個鄉鎮衞生院存在2個病案未簽署自費藥品知情同意書。不符合《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規定》第二十一條“定點醫療機構對參合農民進行治療時使用新農合管理機構制定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範圍內的藥品,特殊情況必須使用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的藥品時,要徵求患者或其家屬的意見並簽字,同時在處方上註明‘自費’字樣”之規定。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予以改正。

通過對XX縣新農合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的審計調查,發現了新農合基金運行在財政、新農合辦公室和定點醫療機構中存在的問題,產生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一)財政方面產生問題的原因:由於市級財政資金緊張,新農合資金年度補償實施時間晚,造成市級配套資金撥付不及時。

(二)新農合辦產生問題的原因:一產生城鎮醫保與新農合重複參保的問題,主要是省市有關文件相牴觸,相關部門為了追求部門利益,儘量爭取多的參保人數,以便完成任務。二造成參合人數不實的主要原因是,年初各鄉鎮為儘快落實政府的這項惠民政策,對部分外出打工人員採取由其親屬預先墊支的辦法,但因時間倉促,有關信息難以及時收集,以致出現參合籌資大,而參合登記信息少的現象。三新農合數據錯誤,主要是由於網絡堵塞、服務器故障等,造成數據傳輸中斷,致使數據錯誤,而錄入信息錯誤主要是錄入系統沒有身份證識別功能,加之各鄉鎮農合辦人員業務經驗不足,致使大量身份證號碼錄入錯誤、無身份證號碼、號碼重複等問題多次出現。四是一、二級醫院擴大藥品報銷範圍,主要因為往年沉澱資金過多,新農合辦採取提高報銷範圍的辦法,以使基金髮揮更大的作用。

(三)定點醫療機構產生問題的原因:財政對醫療衞生事業的投入力度小,醫療機構為了追求利益,是產生超規定加成率銷售藥品、違規收費的主要原因。

五、審計建議

(一)完善管理體制建設,確保新農合組織管理工作的到位。應確保縣級新農合辦公室人員編制、經費落實,積極履行政府職能,加大對新農合基金的監督力度。加強網絡化建設,使用統一的新農合信息管理軟件,以解決管理不規範、運作效率低、報銷隨意性大等問題。

(二)財政部門應加強對新農合基金的管理和調度,及時足額撥付配套資金。同時在確保農民的醫療費用補償款發放的基礎上,針對沉澱基金進行有效運作,以達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壯大新農合基金的實力,更好地服務於廣大農民。

(三)衞生部門應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准入、退出制度;新農合辦公室應加強對新農合基金的監督力度,嚴格執行藥品目錄使用級別和醫療服務項目報銷規定,嚴格執行目錄外藥品佔住院總費用的比例。

(四)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醫療衞生事業的投入,以保證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加大對新農合基金的扶植力度,建立健全穩定的基金籌集增長機制,使基金的保障能力逐年穩步提高。搞好鄉鎮衞生院和村衞生室的醫療服務保障能力的建設,強化鄉、村醫生培訓,提高服務能力。

(五)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對定點醫療機構醫療行為不規範、亂收費、藥品加成率高的問題,新農合管理機構和衞生、物價、審計等部門應當各負其責,加強監管,強化定點醫療機構的“公益”意識,確保新農合制度給農民帶來更多的實惠。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10

一、活動目的:

青春獻和諧關注合作醫療關注新農村

二、活動對象:

湖南省常德市金羅鎮高農村

三、活動項目及目的:

制定關於合作醫療的調查表,將其發放到村民手中,通過村民的填寫情況對合作醫療的實施情況有客觀清醒的認識,通過此次活動增強農民對合作醫療的認識,此次實踐主旨在通過農村及醫療機構的調查,深入農村,深入農民,深入農村醫療現狀,採農民心聲,從而瞭解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情況、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知曉度和了解情況、以及相關的醫療情況滿意程度。發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為政府解決問題,新方案的制定、數據的採集和相關信息的來源提供所能及的幫助。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得到完善、更加滿足廣大農民羣眾的需求,更好的為廣大農民服務。在此次實踐中,也為更好提升自身社會實踐服務本領與經驗。

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特點

與過去實行的舊合作醫療制度相比,有許多不同點,主要是:

1、新型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而過去的合作醫療則主要依靠鄉村社區自行組織。

2、新型合作醫療的資金來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方籌資;而過去的合作醫療資金,主要靠個人繳納和村級集體經濟補貼,政府各級財政不負籌資責任。

3、新型合作醫療以“大病統籌”為主,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主要解決小傷小病,抗風險能力差。

4、新型合作醫療實行以縣為單位進行統籌和管理的體制,統籌的範圍大,互助共濟的作用就大;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一般都以村為單位統籌,少數以鄉為單位統籌,互助共濟的能力較小。

二、存在問題及相對建議

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醫療衞生基礎仍然薄弱

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求農村醫療衞生體系的各項要素優化配套。雖全縣各個鄉鎮都有衞生院,但醫生素質不高,大多衞校畢業,衞生院衞生條件差,醫療器械不足,高科技儀器嚴重缺乏。農民雖然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基本的醫療保障條件跟不上,醫療條件並未改善。

(二)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村農民由於受文化素質和經濟收入的制約,受傳統生活觀念的影響,特別是在目前經濟條件還不寬裕的情況下,要自己出錢來保障自己健康的意識不強,部分農牧户有怕吃虧的思想。儘管在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農牧民希望有基本醫療保障,但對醫療消費存在着僥倖心理,與吃飯、穿衣、孩子上學等剛性支出相比,認為看病花錢目前還是次要的,偶然的,對潛在的醫療風險缺乏足夠認識。調查發現有93的農户只知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而對這一制度的具體內容知之甚少。調查中,參保農户不知道合作醫療起報點、最高補償限額和報銷比例分別佔89。

15、75和96。絕大部分農民只知道個人繳納30元,就認為可以報銷醫療費,而對基本籌集來源,醫療補償標準,費用補償程序等主要內容一概不知或者知之甚少,使部分農民產生了看了病報銷不了,花的錢多報銷的少,報銷程

序繁雜,甚至還説存在優親厚友的不公平現象。從而不同程度的產生怨言,這都是宣傳的廣度不夠,宣傳時多是簡單地、機械地發些宣傳材料,而沒有耐心細緻的做宣傳工作。不僅要使這一制度家喻户曉,而且要將主要內容做到人人皆知。

(四)報銷手續比較複雜、報銷比例較低。

在調查對所開展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有何希望時,100的農民羣眾都選擇了"提高報銷標準"和"簡化報銷手續"這兩條。羣眾反映,病人就診後到拿到報銷的醫藥費,特別是轉院治療的,需要經過層層環節,需要較長時間。另外,報銷範圍小,補償的標準也較低,起報線較高。

(五)管理工作滯後。

市上雖然成立了管理機構,但沒有專職人員編制,目前市合管辦只有幾名兼職人員,工作量大,人員嚴重不足。鄉政府也是一名兼職幹部,且人員變動大,業務不熟悉。市鄉兩級網絡化管理更談不上,管理工作嚴重滯後。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在運行初期必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調研中我們還了解到:

1、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還不夠深入人心,農民對政策的理解不透徹。各級合作醫療的工作人員要對政策領會透徹,端正為農民服務的態度,提高服務意識,讓農民通過與這些工作人員的接觸,理解政策,相信政府,增強積極參合的信心。

2、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大多數沒有達到規範標準,不能根本解決農民就近醫療的問題。

政府應該把鄉鎮醫療機構作為農村合作醫療的基地,給予足夠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必須的醫療設備,使每一個鄉鎮醫院都能達到統一的硬件標準。

3、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短缺問題。鄉鎮醫院醫務人員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人才流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各相關單位應該採取相對措施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待遇,讓他們安心在基層工作。

4、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策建議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新形勢下我國正在探索的新型農村保障體系,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醫療衞生工作的重視和關心。從調查情況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總體上得到了廣大農民羣眾的認同,如何讓這一制度步入常規化、長期化,讓社會保障更為完善,是試點工作的一大重點。對目前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研究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加以改進。

(一)不斷完善政策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十分複雜和艱鉅的實事工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一定要從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出發,務必紮實工作,穩步實施,及時深入瞭解和分析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存在的疑慮和意見,及時吸收合理的要求和建議,不斷完善政策制度。

一是適當擴大報銷範圍,調動農民參加積極性。農民的風險意識相對較差,更加關注眼前的利益,對大部分農民來説,僅實行住院醫療費用補償,難以調動他們參合熱情。因此要研究將報銷範圍擴大至門診

二是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使基金既不沉澱過多,也不出現透支。以收定支、

量入為出、逐步調整、保障適度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標準確定的基本原則一是調整優化農村衞生資源,加快服務模式改革

二不斷改善農村醫療機構基礎條件和服務模式

二是增加農村衞生投入,加大衞生支農和扶貧力度。

三是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

四是進一步完善藥品採購制度,加大行風建設力度,最大限度降低藥價,更大限度地讓利於農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我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是很好,不太理想。通過實踐所學,我們平時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在實踐中在實踐中檢驗的知識和水平,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來理論上缺失的在實踐中得到了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實踐讓我們的知識變得更加充實。讓我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總之,實踐讓我們受益良多。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11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新形勢下、國務院為切實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主要政策,對統籌城鄉、協調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解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情況,我對荊門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基本情況

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xx1月1日起正式啟動,基本模式是 “區辦、區鄉(鎮、街道)共管”體制,以區為單位管理住院醫療基金和健康體檢基金,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管理門診醫療基金。基金來源:中央財政補助(人平20元)+省級財政補助(人平15元)+區財政補助(人平5元)+農民個人繳費部分(人平15元),合計55元。基金用途分配:門診基金(8元)+住院基金(41.5元)+大病補助(1元)+體檢基金(2.5元)+風險基金(2元)。

二、實施合作醫療制度取得的主要成效

黨委政府重視,宣傳發動深入,農民參合積極。一是領導重視。為切實解決我區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曾多次向中央、省、市爭取相關政策,組織有關部門研究我區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方案,終於使這項惠農工程在我區得以實施。二是宣傳發動深入。各地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牽頭的合作醫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合作醫療啟動的各項工作。各地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過會議集中宣講、廣播和有線電視滾動播出、短信羣發、印發宣傳資料、製作專欄等廣泛進行宣傳活動。這些措施調動了農民參加的積極性。

三、在合作醫療帶來的經濟效益分配中呈明顯弱勢,其原因表現如下:

1、是基礎設施差,條件簡陋,設備落後。

2、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現象依然存在。

3、合作醫療工作機構力量薄弱,影響工作效率和監管力度。

四、完善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合作醫療政策的知曉程度。一是利用村衞生室這塊陣地,由村幹部和鄉村醫生經常向羣眾宣傳,儘快讓農民瞭解政策。

(二)加強鄉鎮衞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方便羣眾就醫。一是要加大鄉鎮衞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有計劃地改變鄉鎮衞生院的基礎條件和外部形象。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12

為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落實情況,11月中下旬,黃陂調查隊組織力量對黃陂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1個區級定點醫院、1個鄉級衞生院、4個村級衞生室以及3個村的農民家庭共30個樣本進行了專題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新農合的參合率較高,財政投入不斷加大,農民得到的實惠逐年增加,同時也存在經費不足等問題.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農合參合率提高,農民得到的實惠更多

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項惠農政策,自20xx年在黃陂區實施以來,廣大農民羣眾得到的實惠一年比一年多,既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負擔,又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因而得到農民羣眾廣泛的稱讚和擁護.

1、農民參合比例較高.新農合給農民帶來的實際利益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

根據黃陂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提供的資料,20xx年黃陂區應參合農户253269户,應參合農村人口886440人;實際參合農户252509户,883781人,參合率達到99.7%,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2、各級財政投入增加,籌資標準持續提高.

去年,各級財政按照參合人數將年籌資標準提高了40元/人,達到335元/人.在此基礎上,20xx年又進一步增加了投入,籌資標準達到380元/人,其中,中央、省、市、區四級財政實際人均投入增加了45元.目前20xx年的籌資方案也已出台,籌資標準每年430元/人,其中個人70元,比20xx年多徵10元,四級財政籌資標準提高40元.

3、門診和住院補償人次數大幅增長.

隨着新農合覆蓋率的提高,人們逐步提高了有病及時就醫的意識,門診和住院補償人次數大幅增長.今年1至10月,門診統籌補償人數比上年同期增長11.8%,達到127.38萬人次;住院人次數同比增長18.7%,達到9.97萬人次.

4、報銷補償費用快速增長,農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今年1到10月,黃陂區共報銷各項補償費用29647.0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58.63萬元,增長11.1%.

5、超過3/4的村級衞生室納入新農合報銷系統.

20xx年全區納入新農合門診報銷系統的村級衞生室達到440個,佔全部村級衞生室總數的76.4%.村衞生室是農村醫療的最前沿,納入新農合門診報銷系統後,農民就近看小病可及時報銷40%(日封頂15元,年封頂300元)醫藥費,方便了羣眾看病.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隨着新農合的普及,農民參合的意識增強,有病積極就醫,醫療負擔進一步減輕,健康觀念發生很大變化.

二、存在的問題

1、經費不足,與農民醫療剛性需求的增長不相匹配,矛盾突出.

20xx年,黃陂區按照參合者每人每年380元標準,共籌資專項基金33583.7萬元.蛋糕就這麼大,必須維持到全年,黃陂區合管辦高度關注各月經費報銷情況,以避免出現第四季度經費不足無錢可報銷的局面.至4月底,各項報銷補償支出達到12298.6萬元,佔全年籌資額的36.6%,比上年同期增長34.7%.至10月底,已經支出29647.0萬元,佔籌資款總額的88.3%,比上年增長11.1%.其中門診補償2740.3萬元,住院補償25141.2萬元.

支出增長,主要是農民健康觀念的轉變.以前農民是“小病挨,大病拖”,隨着農民收入逐年增長,新農合參合比例和報銷比例逐年提高,農民的健康觀念轉變很快.黃陂木蘭鄉諶寨村病人家屬諶喜祥説:“反正國家出大半,有病就到醫院住院.以前不願住院的病,現在也願住院治療.”有新農合做支撐,絕大多數人更看重身體健康,小病看門診,大病住醫院,只求身強體壯.因而門診量和住院人次數大幅增長,導致報銷費用增長,經費不足.

為應對經費不足的困難,黃陂區合管辦採取的措施,一是調低醫療費報銷補償比例.按照原方案,區級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為80-85%,街鄉鎮衞生院90%.為了保證下半年不至於出現無錢可報的局面,黃陂區合管辦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適度調整、略有結餘”的原則,年中調整補償方案,將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調低了10%.如木蘭鄉諶寨村諶緒發,1月在區級定點醫院住院20天,住院總費用16214元,實報12812元,扣除起付線及自負部分,實際報銷比例超過80%;同村村民11月住院,報銷比例接近70%.二是提高起付線.起付線是住院報銷的門檻,報銷時是要從總醫療費中扣除的.10月開始,區級綜合醫療機構報銷起付線從300元提高至500元,街鄉鎮衞生院報銷起付線從100元提高至200元.起付線提高,意味着農民住院報銷比例下降.

2、相關宣傳還不完全到位.

每年年底,儘可能地組織農民按時參加下一年度的新農合,繳納新農合參合金,是村委會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農合的實施方案對農民來説比較複雜,每年也會有一些調整,比如報銷比例的調整等.對於新農合的政策和新的方案的宣傳,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特別是住院醫療費報銷比例的規定、全家參合與否與報銷比例的差別、起付線的.規定、門診報銷比例與限額的規定等,比較複雜,直接與醫療費報銷結算相關,需要農民知曉.實際工作中,由於村級事務繁雜,人手有限,有的村雖然向農户發放了宣傳資料,但農民參合主要還是受報銷比例吸引,對起付線、基藥等一些規定的宣傳重視不夠.之後一旦農民生病住院結算費用時,容易與定點醫院新農合工作人員產生糾葛,鬧不愉快.這樣的情況在各定點醫療機構都有發生.

3、農村應參合人口基數難以核定.

村幹部反映,為了達到新農合全覆蓋,每年村級參合人數指標是按照行政村户籍人數下達的.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民外出打工、全家外出定居或務工等流動情況比較多,難以聯絡,行政村應參合人口基數難以核定,從而對全區應參合人數穩定性產生影響.一些外出就業的農民,有的在工作單位辦了醫療保險,就不願意回農村辦新農合,但户口在農村,村裏要求必須辦理新農合,繳納參合金,相關農户對此有意見.

4、存在違反“四合理”(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的現象.

這是全國各地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調查中瞭解到,病人在住院治療期間,各醫院在給病人使用非基本藥物目錄上(即不能在新農合報銷)的藥物時,基本都能徵求病人及其家屬同意,才開處方.但參合病人對一些檢查是否必要、基藥的使用、空調費、服務費等收費是否合理存在疑義,有的病人意見較大.今年,黃陂區合管辦加大了對醫療機構費用監管,請市三級醫院專家組成專家組,從3月起,每個月對全區定點醫療機構抽查1520個病例,看是否存在違反“四合理”的現象,並對違規醫療機構進行了處罰.

5、農民認為鄉村定點醫療門診每天最高報銷限額15元或每年限額300元比較低

特別是對一些慢性病病人、健康狀況差的老年人,作用不大,認為還是住院報銷比例高,比較划算,這樣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有的農民反映,有些常用藥不在基藥報銷目錄,如感康、午時茶、護彤等都不是基藥,因而村衞生室沒有.

三、建議

1、各級財政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做大基金池.

特別是中央財政,要把加大新農合資金投入作為繼續關注民生、關注農民健康保障的重要舉措,抓好落實,以滿足農村不斷增長的醫療衞生需求.近3年來,中央財政此項投入都在40%左右,20xx年達到41.1%,20xx年將達到44.2%,這個比例提高的速度還可以再快一點.

2、提高村級新農合報銷點覆蓋率.

要加快速度,儘快將還沒有進入新農合系統的村級衞生室納入門診報銷網絡,使當地參合農民能夠及時得到門診報銷補償,減輕農民小病的醫療支出負擔.

3、進一步加強資金監管.

毫不動搖地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查處定點醫療機構違反“四合理”的行為,堵塞資金支出漏洞,把寶貴的、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到刀刃上,用到減輕農民醫療負擔、切實保障農民健康上來.

4、加強新農合相關政策宣傳.

要不失時機、不間斷地加強政策宣傳,讓大多數農民知曉主要政策規定,營造社會支持新農合事業、促進新農合健康發展、相互理解、和諧發展的社會氛圍.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13

一、活動目的:青春獻和諧 關注合作醫療 關注新農村

二、活動對象:xx省xx市xx鎮xx村全體村民

三、活動項目及目的:制定關於合作醫療的調查表,將其發放到村民手中,通過村民的填寫情況對合作醫療的實施情況有客觀清醒的認識,通過此次活動增強農民對合作醫療的認識,此次實踐主旨在通過農村及醫療機構的調查,深入農村,深入農民,深入農村醫療現狀,採農民心聲,從而瞭解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情況、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知曉度和了解情況、以及相關的醫療情況滿意程度。發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為政府解決問題,新方案的制定、數據的採集和相關信息的來源提供所能及的幫助。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得到完善、更加滿足廣大農民羣眾的需求,更好的為廣大農民服務。在此次實踐中,也為更好提升自身社會實踐服務本領與經驗,為新農村及和諧社會 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暑假,我參與了我鎮由社區兩委班子組織、社區成員共同參加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小型調研活動,通過走訪轄區居民、瞭解農户、聽取社區老幹部情況介紹,對這項工作有了初步瞭解。 20xx年10月,國務院召開了有中央政府各部門和省級政府主要領導人蔘加的全國農村衞生工作會議,會後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強調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衞生工作,加強領導,增加投入,優化衞生資源配置,

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和完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等等。市政協很快在20xx年初組織進行了農村衞生工作專題調研,其中關於新型合作醫療的摸底調查是調研的主題之一。我參加了此次調研,親身感受到了當時大多數農民對這項政策的實施持懷疑、觀望態度,包括我們的一些基層幹部也對開展這項工作信心不足,在這裏談一下自己的感想。

一、居民對此項政策的態度

大多數居民對這項政策的實施表示支持和參與,我社區居民參與率達95%以上。也有部分居民對此制度缺乏瞭解,持觀望態度。由於舊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瓦解和衰落給農民帶來了諸多不便,農村公共衞生、預防保健工作明顯削弱,新的公共衞生問題不斷出現。醫藥費用不斷上漲,廣大農民不堪重負,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相當普遍。調查顯示,羣眾有病時,有38%的人應就診而不去就診,有29%的人該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户明顯增多。農民迫切希望改變現狀,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正是從為羣眾解決這些難題為出發點,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使大多農民的觀念和心態了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積極主動地要求參合。

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特點

與過去實行的舊合作醫療制度相比,有許多不同點,主要是:

1、新型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而過去的合作醫療則主要依靠鄉村社區自行組織。

2、新型合作醫療的資金來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方籌資;而過去的合作醫療資金,主要靠個人繳納和村級集體經濟補貼,政府各級財政不負籌資責任。

3、新型合作醫療以“大病統籌”為主,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主要解決小傷小病,抗風險能力差。

4、新型合作醫療實行以縣為單位進行統籌和管理的體制,統籌的範圍大,互助共濟的作用就大;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一般都以村為單位統籌,少數以鄉為單位統籌,互助共濟的能力較小。

三、存在問題及相對建議

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醫療衞生基礎仍然薄弱

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求農村醫療衞生體系的各項要素優化配套。雖全縣各個鄉鎮都有衞生院,但醫生素質不高,大多衞校畢業,衞生院衞生條件差,醫療器械不足,高科技儀器嚴重缺乏。農民雖然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基本的醫療保障條件跟不上,醫療條件並未改善。

(二)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市農民由於受文化素質和經濟收入的制約,受傳統生活觀念的影響,特別是在目前經濟條件還不寬裕的情況下,要自己出錢來保障自己健康的意識不強,部分農牧户有怕吃虧的思想。儘管在調查中發現,

絕大部分農牧民希望有基本醫療保障,但對醫療消費存在着僥倖心理,與吃飯、穿衣、孩子上學等剛性支出相比,認為看病花錢目前還是次要的,偶然的,對潛在的醫療風險缺乏足夠認識。

(三)宣傳工作不到位

調查發現有93的農户只知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而對這一制度的具體內容知之甚少。調查中,參保農户不知道合作醫療起報點、最高補償限額和報銷比例分別佔89.15、75和96。絕大部分農牧民只知道個人繳納10元,就認為可以報銷醫療費,而對基本籌集來源,醫療補償標準,基金管理,費用補償程序等主要內容一概不知或者知之甚少,使部分農民產生了看了病報銷不了,花的錢多報銷的少,報銷程序繁雜,甚至還説存在優親厚友的不公平現象。從而不同程度的產生怨言,這都是宣傳的廣度不夠,宣傳時多是簡單地、機械地發些宣傳材料,而沒有耐心細緻的做宣傳工作。不僅要使這一制度家喻户曉,而且要將主要內容做到人人皆知。

(四)報銷手續比較複雜、報銷比例較低。

在調查對所開展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有何希望時,100的農民羣眾都選擇了"提高報銷標準"和"簡化報銷手續"這兩條。羣眾反映,病人就診後到拿到報銷的醫藥費,特別是轉院治療的,需要經過層層環節,需要較長時間。另外,報銷範圍小,補償的標準也較低,起報線較高,目前我市最高補償金額為1萬元。

(五)管理工作滯後。

市上雖然成立了管理機構,但沒有專職人員編制,目前市合管辦只有

幾名兼職人員,工作量大,人員嚴重不足。鄉政府也是一名兼職幹部,且人員變動大,業務不熟悉。市鄉兩級網絡化管理更談不上,管理工作嚴重滯後。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在運行初期必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調研中我們還了解到:

1、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還不夠深入人心,農民對政策的理解不透徹。

各級合作醫療的工作人員要對政策領會透徹,端正為農民服務的態度,提高服務意識,讓農民通過與這些工作人員的接觸,理解政策,相信政府,增強積極參合的信心。

2、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大多數沒有達到規範標準,不能根本解決農民就近醫療的問題。

政府應該把鄉鎮醫療機構作為農村合作醫療的基地,給予足夠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必須的醫療設備,使每一個鄉鎮醫院都能達到統一的硬件標準。 3、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短缺問題。鄉鎮醫院醫務人員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人才流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各相關單位應該採取相對措施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待遇,讓他們安心在基層工作。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14

x縣於20xx年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一年多來,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績。20xx年度,該縣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達到59.18萬人,佔農村人口總數的60.67,籌集農村合作醫療基金1773萬元,其中農民個人負擔資金591萬元,市、縣、鎮政府配套補助資金591萬元,省政府配套補助資金591萬元。一年來,全縣合作醫療補償130萬人次,其中門診補償128.46萬人次,住院補償1.67萬人次,為農民提供合作醫療費用補助1537.11萬元,其中門診補償費用665.76萬元,例均補助5.18元;住院補償費用871.35萬元,例均補助達到520.92元,參合人員住院率2.83。我們在合作醫療管理和監督工作實踐中,深刻認識到:抓好合作醫療補償的稽查工作是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必須予以足夠重視。現就我縣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實際情況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合作醫療補償環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合作醫療補償的真實性是合作醫療制度優越性的根本所在。確保合作醫療補償的公平、公正、公開是保障合作醫療制度健康穩妥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合作醫療補償真實性不能得到保證,農民羣眾對合作醫療制度就不可能予以支持和參與,就會嚴重影響黨和政府在農村羣眾中的形象,也背離了黨和政府推行合作醫療制度的初衷。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合作醫療補償環節存在着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門診補償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縣合作醫療門診補償採用門診基金鎮級包乾管理的模式,參合人員每門診人次按門診費用總額20予以補償,在村級定點醫療機構最高補償額不得超過4元。儘管我們實行了“專用處方、發票、門診補償台帳、《醫療證》補償記錄”四項核對的管理和結算辦法,同時按旬使用計算機審核結報的手段,健全補償公示制度,但仍然存在非參合人員冒名頂替、鄉村醫生套取合作醫療補償資金、剋扣參合人員門診補償資金、縣鎮兩級合管辦對村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力量薄弱等問題。

(二)住院補償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縣合作醫療住院補償不設起付線,最高補償額為3萬元。凡參合人員因病(傷)住院的,其合理住院費用按分段累進方式可獲得30至60的補償。我們在住院費用補償方面採取了“持證辦理住院手續、住院登記、專管員驗證補償、計算審核結算”等管理辦法,但在具體補償工作中存在着非參合人員冒名頂替、隱瞞因公負傷、交通事故等第三者責任、隱瞞病(傷)情、變更藥品和診療項目等問題,存在不按規定辦理轉院、備案手續影響住院費用補償的問題,非定點醫療機構不規定向參合病人提供住院費用發票、清單、出院記錄、住院病案,定點醫療機構不合理檢查、不合理用藥、不合理收費,不履行合同義務,少支付或拒支付應由定點醫院支付的補償費用的問題。

(三)管理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

縣、鎮兩級政府根據合作醫療制度要求,均成立了管理和監督領導機構(管理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管理和監督的頻率、範圍、效果受到職能、權限、經費、人員等條件的限制,管理和監督達到實時有效的要求難度太大。我縣在年內組織全縣範圍內的檢查監督活動多次,效果顯著,但監督檢查的成果難以鞏固。管理監督成本太大。

 二、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農村羣眾未參合是造成上述問題的根源之一

農民自願參加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參合率不可能達到100。一部分農村羣眾對合作醫療制度仍有懷疑、觀望的態度,同時又期望個人擁有一份政府提供並監管的醫療保障,因為宣傳發動不細緻、不深入,合作醫療工作還處於試點階段,其優越性尚未充分顯現出來,農村羣眾不相信,怕吃虧,在籌資辦證階段不願交費,有的是交費時在外務工,錯過了交費期限。一旦有病需要門診、住院治療,就想採用非正常手段獲得合作醫療補償,鄉村醫生礙於情面,送人情,合作醫療基金變成了唐僧肉。極個別農户確實交不起個人負擔資金,在遇有大病生病時,周圍幹部羣眾也樂於幫助他們用不正當手段獲得合作醫療補償。現行籌資標準(30元/人年)和補償標準相對較低(蘇北地區),合作醫療保障能力有限(補償額佔醫療費用總額25-30),與農村羣眾對合作醫療的期望值(調查結果:補償額佔醫療費用總額的50以上)還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大多數農村羣眾對於一年交費10元獲得一份醫療保障是樂於接受的,甚至個人再多負擔部分資金也願意獲得一份政府監督管理的醫療保障。但是一些農村羣眾經濟收入不高,對疾病風險估計不足,互助共濟意識比較差,自願交納參合資金的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甚至極個別羣眾只希望獲得補償,不願意履行交費義務。

(二)定點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利益

參合農民是合作醫療的主體,定點醫療服務機構是合作醫療制度的載體,是起點,也是終點,管理和監督只是合作醫療制度決策和服務層面。目前,我縣定點醫療機構組成情況是:縣外三級定點醫療機構9家、縣內二級定點醫療機構2家、一級醫療機構29家,定點村級衞生服務機構449家。隨着政府對醫療衞生事業投入的逐年減少和農村醫療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醫療機構面臨的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也空前增大,特別是村級醫療衞生機構在喪失了集體經濟依託的前提下,已實質上處於個體經營狀態,各級醫療機構為了生存和發展,在醫療市場競爭過程中,一面改善硬軟條件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一面追求醫療服務利益的最大化,這已成了不爭的事實。合作醫療基金封閉運行,與醫療機構利益沒有直接利害關係,卻能夠直接刺激定點醫療機構醫療藥品收入的增長。合作醫療制度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參保羣眾,實行合作醫療補償即時兑付的辦法。為此,合作醫療管理經辦機構不惜重金改善醫院計算機管理系統,達到合作醫療補償方便快捷的要求。一些定點醫療機構為了個人和單位的利益,用非正當方式吸引病人就醫,借合作醫療補償之便,行非正當競爭之事,放鬆對病人蔘合資格、致傷原因等相關情況的審查,給非參合人員冒名頂替、隱瞞因公負傷、交通事故等第三者責任、隱瞞病(傷)情等行為提供方便,有的醫療機構負責人甚至授意合作醫療專管員、經治醫生,為弄虛作假的行為提供方便。有的醫療機構負責人、專管員、經治醫務人員,怕得罪人,怕流失病員,不敢堅持原則,對不應由合作醫療補償的醫療費用項目通過不正當手段進行調整修改,欺上瞞下,矇混過關。村級定點醫療機構由於鄉村一體管理體制不完全落實,缺乏有效監督,醫療服務業務量直接與個人收入相聯繫,村衞生室工作人員把合作醫療門診補償作為吸引病員的有效措施,虛假合作醫療補償業務難以得到根本控制。

(三)合作醫療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一切新生事物一樣,在其運行初期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缺陷,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醫療衞生資源和農村實際情況不同,合作醫療制度也就不能千人一面,各地均在積極探索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實施辦法。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運行之初,就顯現出了在合作醫療補償監督方面不足的缺陷。如合作醫療監督機構沒有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對合作醫療補償監控的主要職能只能下移到定點醫療機構和縣鎮兩級合管辦。縣合管辦目前人力、經費、辦公條件都無法實現對全縣合作醫療補償業務的有效監督控制。各定點醫療機構專管員對合作醫療補償業務的監督控制力度有限,既要辦理補償業務,又要進行監督審核,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既要考慮本單位經濟利益,又要維護合作醫療相關規定。合作醫療制度中關於合作醫療補償監督檢查歸類不準,在“組織管理與監督”和“費用控制”方面都提到了這一問題,但沒有明確稽查的主體、受體、程序和保障機制。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在現實情況下,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關係到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工作的成敗,應當予以高度重視。

(四)醫療機構經辦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定點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和合作醫療補償經辦人員(專管員)不是合作醫療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縣、鄉鎮和村級醫療機構經辦人員在執行合作醫療規定辦理補償結算過程中,單位利益、個人利益不可能不影響到正常的合作醫療補償業務,有的明知不對,也不聞不問,有的利用政策制度本身的缺陷為個人和單位謀取私利,損害合作醫療制度,在農村羣眾中造成不良影響。我縣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中發現的許多問題都與經辦人員政治、業務素質較低有直接聯繫,20xx年度,共有三人次因稽查出的違規補償業務而取消專管員資格,其中一人受到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

三、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和取得的效果

我縣合作醫療管理、監督機構在推行合作醫療制度之初,就敏鋭地捕捉到合作醫療補償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積極向市衞生局、市合管辦彙報情況,開展調查研究,認真剖析原因,切實研究對策,認真傾聽羣眾反映,廣泛徵求羣眾意見,在現有條件下,建章立制,明確責任,理順渠道,充實人員,儘量保持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地順利開展並保持高效運作。

(一)利用縣合作醫療監督委員會組織的合作醫療工作檢查活動,掌握第一手資料,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我縣在20__年6月由縣監委會牽頭,紀檢、財政、衞生、審計、物價等成員單位人員參加,對全縣合作醫療工作進行了為期15天的監督檢查活動,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徵詢、現場抽查等多種形式,充分掌握推行合作醫療制度工作初期運行情況,找準合作醫療補償環節存在的問題,研究對策,規範行為,指導工作。

(二)政府重視,強化職能,把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作為加強合作醫療管理的突破口

根據縣政府關於“健全稽查制度,確保合作醫療健康運行”的指示精神,縣合管辦積極推行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制度。20xx年元月20日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管理做好稽查工作的通知》(x合管[20xx]1號),縣合管辦制訂了《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細則》,鎮、縣兩級定點醫療機構均成立了稽查組織,各鎮從財務和醫務人員中挑選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同志兼任合作稽查員,明確稽查工作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責、稽查工作程序方法、工作紀律等,定點醫療機構提供良好的辦公條件,營造監督管理的良好氛圍。同時完善舉報投訴制度,鼓勵羣眾參與合作醫療管理和監督。

(三)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成效顯著

從20xx年6月起,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合作醫療補償稽查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勇於探索,勇於進取,縣合管辦選派政治和業務能力較強的同志負責稽查工作,縣衞生局一名副局長具體分管,各鎮合管辦(縣內定點醫療機構)成立了稽查員辦公室,實行持證就診,驗證補償、定期檢房,內查外調等一系列措施,重點稽查借證補償、外傷(中毒)住院醫療費用補償,從源頭上杜絕規範補償現象,從制度上解決職責不清、機制不順的問題,稽查員對所有住院醫療費用補償均予審查,專管員一人既補償又審查的情況從根本得到控制。縣合管辦稽查組把對轉往縣外醫療機構住院的`參合病人的審查作為重點,縣鎮兩級稽查組織形成了比較嚴密的稽查體系。各級稽查組織在進行稽查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檢查的工作方法,實行查房與問候相結合、徵詢結果與病案記錄相結合、醫療證記錄與實際審查情況相結合,將稽查工作貫穿整個醫療服務行為全過程,深受參合羣眾的歡迎和支持。

縣合管辦制訂稽查工作計劃和考核標準,定期不定期對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合作醫療補償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處罰合理,挽回影響。各稽查室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設有稽查工作台帳,確保稽查活動,有章可循,記錄清楚,依據充分,稽查決定合法、合情、合理。

20xx年上半年,全縣稽查人員進行全縣範圍稽查活動兩次,抽調各鎮衞生院車輛21台次,252人次,檢查村級定點醫療機構108所,入户調查合作醫療補償落實情況564户,重點稽查村級定點醫療機構合作醫療補償和公示情況,嚴肅處理了一些違規補償行為,取消村級定點醫療機構2所,取消2名同志定點醫療機構專管員資格。縣合管辦重點加強了對縣、鎮兩級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稽查人員對縣、鎮兩級定點醫療機構補償情況堅持每月一次的檢查或抽查,從基金管理核算到門診、住院費用補償結算,進行了全面、系統和正規的檢查指導,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縣合管辦的檢查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特別是在鎮合管辦基金財務管理和規範住院費用補償程序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年初以來,全縣合作醫療稽查組織共稽查門診補償17.23萬人次,其中發現不應補償的6352人次,合作醫療門診基金避免損失近3萬元;稽查因外傷、中毒等原因住院費用補償1177人次,其中不應補償223人次,合作醫療住院基金避免損失近12萬元。

加強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維護合作醫療補償的真實性、公平性,農村羣眾對此積極擁護。我縣開展合作醫療稽查工作以來,得到了參合羣眾的大力支持,農村羣眾通過各種渠道提供信息,幫助我們進行調查核實。

四、關於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的思考

(一)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期待法律支持

試點工作實踐證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解決“三農”問題能夠起到巨大作用,深受農民羣眾擁護。但是,在合作醫療補償稽查方面存在無法可依的問題,過多地依靠行政行為不是合作醫療健康發展的出路。合作醫療補償工作關係千家萬户,牽涉到社會方方面面,外傷(中毒)病人相關取證工作面臨諸多制約因素,給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稽查違規補償需要進行必要的經濟處罰,合作醫療制度本身無法解決相關法律許可的問題,由誰處罰,處罰多少,罰金應交由誰管理等問題目前尚沒有法律依據。對定點醫療機構違規補償目前比較可行的辦法主要有兩條:一是按合同或協議約定條款,追究違約經濟責任;二是按醫療衞生管理辦法,進行內部管理罰款。目前,這個問題已經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但各地的做法不盡相同,實際操作中執行標準和效果差距很大,迫切需要予以規範,迫切需要法律法規的支持。

(二)考核招聘合作醫療稽查人員,實行稽查人員衞生系統內部人事代理制度。

在合作醫療管理和監督機構人員編制緊張,辦公經費短缺的情況下,全縣稽查人員統一管理,統一調配,定期不定期輪換,實行業績考核與日常工作考核相結合的考核制度,業績考核成績與獎金掛勾。稽查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與獎金來源泉渠道從定點醫療機構中按參合人員醫療費用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採取這一辦法的好處在於剝離稽查人員與定點醫療機構的隸屬關係,排除單位因素對稽查人員稽查工作的影響。

(三)建立健全籌資機制,提高籌資和補償標準,增強合作醫療保障能力,保障合作醫療制度擁有強大生命力

建立健全合作醫療制度,客觀上要求這項制度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前瞻性,要考慮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進步和人民羣眾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合作醫療籌資水平偏低、保障水平有限,合作醫療補償的公平性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對農村羣眾吸引力還不夠大。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大數法則是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生命之源,客觀上需要合作醫療立法,從根本上解決籌資、管理、監督和保障效果等方面的問題,從而逐步向社會醫療保障體制過渡。但目前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一、建立起一套效率高、低成本的籌資機制。二、提高籌資標準,做大基金規模,增強抗風險能力。三、科學合理制訂補償方案,讓羣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四是加強合作醫療補償稽查,維護合作醫療補償的真實性、公平性。

(四)深化醫療衞生體制改革,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和監督,是合作醫療補償真實性和公平性的關鍵

深化醫療衞生體制改革是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大農村醫療衞生投入,加強農村醫藥市場整頓力度,規範醫療服務行為,切實降低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是農村羣眾的迫切要求,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離不開農村醫療衞生髮展的現實。深化醫療衞生體制改革是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當前,合作醫療工作實際情況,讓我們感到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和監督難度較大,定點醫療機構在為合作醫療補償無條件提供人員、經費和辦公條件的同時,對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工作很難做到客觀公正。地方政府改善監督機制,加強合作醫療補償稽查力量,對合作醫療補償進行內部、外部監督和檢查,已到了十分迫切的程度。我縣合作醫療經辦機構重點加強對縣、鎮、村三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通過合同方式要求定點醫療機構不斷改善就醫條件,提高服務質量,改進管理手段,堵塞管理和監督環節中的漏洞,推廣並普及計算機信息管理模式,切實發揮現代化管理設備和管理軟件的作用,抓緊抓好合作醫療補償和稽查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讓參合羣眾從合作醫療制度中實實在在地獲得實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pm53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