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職場範例 >職場健康 >

心理健康自我認識論文

心理健康自我認識論文

自我認知是人的基本需求,青年人在事業,情感和認識方向上的迷茫與困惑往往與自我認知的阻礙有關。以下這篇心理健康自我認識論文是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歡迎閲讀!

心理健康自我認識論文

隨着傳統意義的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型,諸如工作環境、角色的急劇變化帶來的心理不適、崗位不理想、因價值觀或崗位競聘導致人際關係緊張等各種事件,都會給企業青年員工造成極大的心理困惑。如何儘快消除工作過程中的種種煩惱所造成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衝突,是每一個轉型期青工面臨的一個心理適應問題。青工的心理適應從本質上説是青工在處理一系列心理困惑和心理衝突中的個體心理的自我調適問題,這是青工適應社會和工作環境發生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又是青工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維護和增進自身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人的健康與心理健康

世界衞生組織對“健康”這樣定義:“健康乃是一種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這就充分説明了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人健康概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不光是生理健康,還有心理健康。人體的健康不應僅指軀體生理上的正常,還應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心理健康表現為心理和社會方面的適應與完好的一種狀態。

近幾年來,世界衞生組織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人的健康分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會適應健康四個層次,並且後面的健康層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層次為基礎而發展的更高級的健康層次。

生理健康,指人體的組織結構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人體的生理功能是指以人體內部的組織結構為基礎,以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為目的,協調一致的複雜而高級的運動形式。判斷心理是否健康有三項基本原則:其一,心理反映客觀現實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上均應同客觀環境保持一致;其二,一個人的認識、體驗、情感、意識等心理活動和行為是一個完整和協調一致的統一體;其三,一個人在長期的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道德健康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為基礎並高於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發展。社會適應是指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適應,包括職業角色、家庭角色及學習、娛樂中的角色轉換與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適應。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當生理或心理方面產生疾病時,另一方面也會受到影響。比如,當生理上有病時,人會情緒低落,煩躁不安,易發怒;而當面臨重大抉擇而緊張焦慮時,人會胃口大減、失眠、頭痛等。因此,健全的心理離不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身體亦需要健全的心理。

儘管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是健康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二者在標準上有很大的差別。心理健康標準不像生理健康標準那樣具體而又精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一個相對概念,很難有一個精確的標準,因此一般採取“常態”和“變態”,或者“正常”與“異常”來做出劃分。由於“常態”與“變態”、“正常”與“異常”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目前為止,心理衞生學界對心理健康的標準仍尚無定論。

此外,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完整的社會適應能力也是分不開的,一旦人的心理陷入了反常狀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就會受到破壞,甚至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從而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極大的苦惱和不幸,乃至給社會造成危害。因此,沒有疾病(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僅僅是健康的最低要求,健康的目標應該是追求更高層次的社會適應和更充分的自我實現。

二、心理健康是企業青工成才的基礎

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工作壓力,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就業的嚴峻形勢,青工在心理上存在多方面的壓力:一是怕失去工作的壓力;二是來自工作崗位本身的壓力;三是來自整個社會不斷加快節奏所帶來的壓力。相當一部分青工的心理素質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面對壓力和挫折,有的表現躊躇不前,有的自我封閉,更有甚者空虛絕望,嚴重影響了青工的成長和成才。青工是企業的主要勞動力,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生力軍。從成才的意義上説,提高身心素質,維護身心健康,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青工人生髮展的需要。心理健康對青工成才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心理健康可以促進青工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這是青工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青工的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第二,心理健康是青工順利工作的基本保障。在企業的工作過程是一項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於一身的十分單調的活動,長時間的工作,往往會引起身體疲勞和精神緊張。良好的心理狀態,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不僅有益於促進人的思維,而且有助於提高人的記憶力。相反,悲觀、失望、苦悶、抑鬱等不良情緒,不僅有害於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導致人的大腦機能失調,給正常的工作、生活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

第三,心理健康是青工適應社會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企業狀況和就業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的激烈變革必然會使青工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對新形勢青工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在變幻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做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

第四,心理健康是青工發展正確自我意識、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的基礎。青工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青工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青工的健康成長,但對個體青工而言又具有不同的差異。身心健康的青工,都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能夠客觀評價自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既不自輕自賤,也不自視甚高,他們能以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勇敢地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困難與挫折,積極進取,敢於拼搏。反之,身心健康狀態欠佳的青工,往往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長期存在着自卑、憂鬱、苦悶、悲觀等不良情緒,以至於形成了人格障礙,並對工作、生活和社會適應造成不利影響。

三、加強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

加強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因為個人的心理障礙與疾病不是被傳染的,也不是外傷得來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説是由個人自己“製造”出來的。它只能通過個人的調適,包括在專業與非專業助人者的協助下的自我調適,經由一個類似再學習與再教育的過程,才能走向康復。因此,在維護個人心理健康的過程中,在心理障礙與疾病的預防、治療的過程中,當事人自己的責任感、自我維護的意識與能力,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工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心理健康首先反映在一個人健康的人生態度上和價值觀上,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是心理健康自我維護的第一要義。青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與否,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青工對生活抱開放態度,樂於吸取新經驗;學會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看待他人和自己;增強利他精神,在幫助別人、伸展自己的過程中增強自我價值感;增強敬業精神,在忘我工作的過程中使個人精神有所寄託。

第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參與集體生活。生活習慣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保持身心健康的關鍵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嗜好是誘發大學生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青工應該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意識地參加一些高雅文明的娛樂活動,加強體育鍛煉,並且要用堅強的毅力克服已有的不良生活習慣。青工要努力開放自我,積極地與他人交往,積極地參與企業的各種活動,例如企業內部的體育比賽、技能比武,革新競賽等等,只有這樣才能與他人進行思想的溝通和交流,取得心理的安全感。

第三,積極化解不良情緒,培養健康的情緒。由於現實社會競爭的激烈,再加上每個青工的心理承受力總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內外刺激下,在遇到強烈而持久的內心衝突,過大的外來打擊時,難免會產生心理壓力,引起心理的波動、失衡,從而誘發不良情緒。其實,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而是在有了消極情緒時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的情緒,及時地調控、化解自己的情緒,迅速地走出情緒困境以避免持續而強烈的消極情緒導致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要努力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瞭解和掌握心理活動的規律,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保持樂觀向上、勇於拼搏的人生態度和心境,並積極尋找正確解決問題、戰勝困難的方法。

第四,建立健全心理防禦機制。心理防禦機制是一種心理內部的調節機制,它常常能夠對人的焦慮、自卑、痛苦等消極情緒起到緩解的作用。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有:昇華、補償、幽默、文飾等。然而,心理防禦機制也有其侷限性,有積極的心理防禦和消極的心理防禦。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使人能夠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失敗,有助於人們戰勝困難;而消極的心理防禦機制只能暫時緩解心理壓力,有時帶有某種欺騙性,運用不當會使人在挫折和失敗面前退縮,喪失自信心,無助於心理問題的解決。因此,青工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應該以青年人的朝氣和勇氣,運用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

第五,運用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和心理諮詢。自我暗示是運用內部語言或書面語言的形式來調解自己情緒的方法。例如工作上失誤時可告誡自己“沒事,下次細心些肯定會成功的”來安慰自己,保持情緒的穩定;情緒激動時暗示自己“冷靜下來”等來抑制自己的情緒。當情緒困擾較嚴重,而自己又難以調節時應及時尋求心理諮詢機構的幫助。藉助心理諮詢的作用在於,心理諮詢工作者能夠運用心理衞生知識,針對諮詢者在認識、情感、人際關係和人生髮展中的心理問題,通過解答問題、心理分析等方式,為心理上遇到困惑的人們提供一定的建議性服務,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樹立自信心,並找到克服心理問題的辦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zc/jiankang/4k2v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