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材 >

高職環境治理項目式教材建設論文

高職環境治理項目式教材建設論文

環保產業是是國家重點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隨着環保產業的發展,對環保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據國家人事部的有關統計預測,在我國未來幾年裏急需的八大類人才中,環境保護技術人才名列其中。全國環保行業和產業每年需新增10萬名環保類高技能人才,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已成為我國最緊缺的人才之一。但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目前污染治理專業的教材建設還相對滯後,嚴重阻礙着高職教育的發展。因此,在新時期如何加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的建設,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高職環境治理項目式教材建設論文

1高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建設現狀

目前,各高職院校普遍使用的污染治理專業教材雖然名稱不盡相同,但都把污染治理技術方法介紹作為主要內容。其編寫思路基本上順應了污染治理技術的方法及發展,並圍繞治理技術的原理及設計來進行論述。對污染治理方法的理論作了較全面的闡述,內容較全面,體系較合理,圖文並茂。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1.1教材重複建設現象較嚴重

污染治理專業中各門課程的教材自成體系,相互不能銜接,內容重複現象嚴重。出版社為了擴大發行量,往往將同一專業的系列教材分給不同的高職院校負責編寫。而對於共性的問題,由於各主編理解的深淺程度與角度不同,彼此又缺乏溝通,結果某些內容在不同課程的教材中重複出現,造成學生知識的重複灌輸,有時由於表述上的不一致,還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障礙[1]。

1.2教材結構缺乏高職特色

傳統的污染治理專業課程多着眼於知識的科學、系統與完整,較少關注知識在勞動生產中的應用,更加缺乏關注新知識的更新與職業規範訓練、職業道德的養成等。相當一部分高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沿用本科教材的編排體例,雖然減少了理論內容,增加了一些工程案例,但是教材延續了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實踐內容與理論知識沒能有機融合,不能突出高職教育特色。還有一部分高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只是簡單的對中職教材進行擴充,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造成高職學生理論基礎知識不夠用,解決實際問題時難以找到足夠的理論支撐。面對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如何跳出遊走於本科教材與中職教材之間的模式,需要進行認真研究和改革[2]。

1.3教材內容與生產實踐相脱離

目前,污染治理專業高職教材的編寫隊伍仍以高職教師為主體,缺乏行業和企業專業的參與,高職教師大部分是專職教師,有着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但是缺乏實際工作經驗,也缺少對生產一線的調查研究和深入瞭解,對企業實際和行業特點的認識較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和行業、企業的專家有較大的距離,所以教材內容難免與生產實際脱節,更不能及時反映企業中已採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有些高職教師仍未擺脱傳統的理論教學,編寫教材時注重理論教學的系統性卻缺乏對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項能力的科學分析,沒有擺正理論與實踐的.位置,嚴重背離了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1.4教材中實踐性內容普遍不足污染治理專業學生人才培養目標是能夠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實踐教學在高職教學中份量極重。而目前市場上高職教材普遍沒有為實踐教學環節提供足夠篇幅,實踐項目教學在開展過程中沒有教材參考或只是參照教師編寫的實踐指導書,實踐教學缺乏質量保證。還有一部分實踐項目需要另購實踐類教材,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2項目式教材建設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着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職院校污染治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於: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應當突出職業性、行業性的特點。面向基層一線的需要,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或管理人才。由此,基於生產過程的高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應遵循以下原則:

2.1注重教材的整體優化

污染治理專業教材編寫時不能孤立地對某一門專業課程進行思考,而要從整個專業的特點去考慮,從實現污染治理專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着眼,從人才所需知識、能力、素質出發。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把培養污染治理專業職業能力作為主線,並貫穿始終。編寫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課程前後的銜接,避免不同課程知識點的重複。還需注意理論教學與實訓、實習教材的結合。要綜合研究課程教材與實踐教材的編寫計劃,使污染治理專業理論知識體系與職業的實踐技能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

2.2注重校企合作編寫教材

高職專業教材建設工作不是簡單的組織幾個學者經過幾次會議討論就可以實現的工作。好的教材需要有教師和生產一線的技術專家緊密協作才能完成。企業的參與必不可少,因為職業崗位應具備的能力和知識結構,只有企業才最清楚。在建設專業教材時,需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吸納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到整個建設工作過程中來。教材編寫流程為:邀請行業企業專家進學院座談,並與教師共同研討教材編寫改革思路;主編教師提出編寫大綱和計劃,經討論後交企業專家審定把關;教師到企業調研,蒐集資料,掌握行業動態;教師與企業技術專家探討共同編寫;編寫完或討論定稿後請行業企業專家終審[3]。

2.3注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

傳統教材是以學科邏輯為基礎組織教材知識結構的,而項目式教材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教材內容,突出“情境中心”和“任務中心”。即教材內容按照“總體任務——分解任務——相關理論知識——相關實踐知識——拓展知識——練習與實訓”的模式展開。編寫項目式教材時,緊扣環保行業背景,按照整個工作過程對項目內容進行序化,以確保滿足行業和企業的需要,從而有助於學生將來的就業與發展。這樣的編寫模式能夠體現“夠用為度、注重實踐”的原則,深入淺出,分散難點,降低理論學習的難度,更易於高職學生接受。

3項目式教材建設方案-以《水污染治理技術》課程為例

按照上述原則,來自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等30多位編寫人員紛紛參與了教材編寫。我們對廣東省內地區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等以及省外具有代表性的環境保護及相關企業進行了調研。遴選其中三十家企業,以調查問卷、座談等調查形式獲取的信息來進行調研分析。調研活動中,與部分企業的人事負責人、企業老總進行了深入交流,並誠懇聽取了企業界對高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編寫的建議。舉辦《水污染治理技術》教材編寫研討會,對崗位所需能力、知識和素養進行對比、分解、合併,經過多方努力,校企合作編寫了基於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材初稿。具有以下特點:

(1)涉及理論、概念等一類知識內容時,注重穿插學習方法的介紹和講解,結合高職高專環境治理類學生的特點,注重知識內容的實用性和綜合性,刪減以往類似教材中較刻板的理論知識點,將更多的學時和內容重點放在實用設計方法、設計技能以及設計過程的闡述上。

(2)重點突出“主題+項目”式教學方法和過程的展示,書中將展示大量的實際案例和實訓圖片。

(3)由於“主題+項目”式教學方法的開展,學生在實訓及學習過程中接觸的項目綜合性及知識的交叉性較之以往更為複雜和全面,因此教材在涉及案例及不同類型廢水處理工程設計分析的同時更注重知識點的綜合性和完整性。

(4)由於污水處理設計行業的日新月異,因此,案例將更注重行業的前沿性和創新性。在《水污染治理技術》課程教材中,通過對傳統課程體系解構,將傳統的以知識學習為目標,改為以污水處理設計與運營管理崗位能力需求為培養目標,以項目為載體,通過完成項目及任務,實現崗位目標培養的完成,具體設計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jiaocai/g0eg5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