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課文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課文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一:《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宜良縣白蓮寺國小 劉月月

課文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我今天上的《爭論的故事》是一篇通過故事揭示道理的文章。課文寫盛老師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並引導學生交流聽後的感想,説明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而一事無成。課文層次清楚,1-5自然段是盛老師講的故事,6-11自然段是同學們的感想。課文有兩個顯著的特色:

1、借事説理。敍事的部分雖然佔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但歸根結底爭論是為揭示哲理服務的。

2、大量運用人物語言,以對話推進故事發展。全文只有首尾兩個自然段是客觀的敍述,其他文字均為人物語言。以“講”代“敍”,增強了故事的緊湊性。

現代國小語文教學理論認為: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智力達到最佳激活狀態,溝通生活實際與語文學習。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本課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法:

1、情境教學法:在學習課文的三、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圍繞兄弟倆怎樣爭論、爭論了幾次 展開討論,並讓學生盡情地演。孩子喜歡錶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別接近兒童生活的戲劇形式,不僅喚起他們的新異感、好奇心,在角色意識的驅動下,全身心地投入地由“扮演角色”而逐步“進入角色”。在此理論的指引下,我充分的引導學生盡情飾演兄弟二人的對話部分,通過學生表演——改進——再表演等形式,使兄弟二人因爭論而面紅耳赤的形象得以充分展露。

2、朗讀體會法:“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爭論的故事》一文中兄弟二人的對話很多,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自讀、齊讀、分角色朗讀……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想象、體驗,進入課文所描繪的境界。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感受爭論時的語氣、表情、動作。同時在朗讀中,聯繫上下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讓學生在角色朗讀、情境表演中感受故事內容,品讀文章。

3、互動教學法:在整堂課中都穿插設計了一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討論、表演、交流、評價等教學環節,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

今天這節課,我覺得取得了以下的教學效果:

1、反覆練讀,讀出爭論的語氣。學生對這篇課文都很有興趣,每個學生都積極的朗讀課文,學生的朗讀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2、這篇課文並不難理解,主要能從故事中明白道理,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想像力被充分挖掘出來了,學生的表演很到位,課堂氣氛活躍。

3、通過朗讀、講故事、表演,學生的參與面廣,各類學生都有收穫。他們都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時機,並能積極從身邊的事做起。

4、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各種形式對詞語的理解得較透徹。

通過教學,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最後的拓展練習還不夠貼近實際生活,這樣的事例比較難找。

2、有的學生朗讀的還不夠有感情。

3、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水平和使用技巧有待提高。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儘量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舞台,發揮的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自主去發現、感受和體驗,培養他們健全的個性、創新的思維和語言實踐能力。

  篇二: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前兩天,學校點課,剛好教學到《爭論的故事》一文。教學後總體感覺,效果較好。孩子們不僅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幾個任務,還對本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學完本文,孩子們意猶未盡,想再讀書的,再表演的,再表達觀點的,再繼續挑戰的。讓我欣喜地體會到,文章是學不完的,知識是教不完的,課是上不完的,如果用標點符號來形容的話,一節好課帶給學生的不是句號,而是感歎號,繼而問號和無盡的省略號。通過教學本文,讓我看到,文章中兄弟倆的爭論,比起課堂上,咱們班孩子的爭論,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其一:課堂上,學生們就兄弟倆笨還是不笨,這個問題,脣槍舌戰,各執一詞,誰也不讓誰。

本來,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們一致贊同,兄弟倆是笨的。(上面有簡單記錄)可是到了第二節課,又有孩子提出反駁,這兄弟倆並不笨,理由是:雖然天上那麼多大雁,但文章已經交代只射一隻充飢,而且兄弟倆的聰明之處就在於知道只射一隻比較容易,因為同時射,不管是誰開了槍,那羣大雁就會飛散了,他們依然不會得到兩隻,甚至彼此受影響,一隻也得不到。(雖然我也明白,這不是教學的重點,但通過課堂教學,來不斷訓練學生組織語言、勇於表達,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都是很有好處的。老師們一致誇讚咱們班學生聰明,會説,我想與平時課堂上點點滴滴的訓練分不開。)

其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最終要明白什麼

針對這個故事在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學時,我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着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沒有想到學生卻給了我一份驚喜。不僅理解了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做事要抓住時機,還能就某一現象及時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在這一課上盡情綻放

為了讓學生最終要明白“無論做什麼,關鍵是要先做起來”的道理,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就採用分組朗讀和個別分角色讀的方式來體會同學們的話,並順勢推薦了“各抒已見”這個成語來表達,同學們七嘴八舌發表意見的情景。最後我出示那省略號説:“這裏還省略了許多同學的許多想法,其中也包含咱們班同學的感想。現在就請你們自己來補充吧。”本以為先學習了盛老師的學生們的想法後,孩子們的思路會被侷限了,大概只能重複其中一些觀點或語言了。沒想到他們的想法卻出乎我的意料。根據學生的回答,我設計了這樣的提示: “是呀,無論是一人射一隻吃,還是把一隻分開兩半吃,或是誰射下來就聽誰的吃,都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先把大雁射下來呀。這就是課文中哪句話的意思?”“關鍵是要先做起來。”“對,先做就能抓住時機,後做往往就貽誤時機了,説到這兒,你想到了哪個成語?”“先下手為強。”“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一看時機已經成熟,就讓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理想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他們很容易領悟到:無論理想多麼偉大,關鍵是現在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才是不笨的做法。

  篇三: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小教08班 時亞萍

《爭論的故事》是一篇説理性的文章,它把“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巧妙地藴含其中,發人深省,寓教於樂。這篇課文本身並不難,可以説非常簡單,條理也非常清楚,分為講故事和明道理兩部分。

回顧這20分鐘的試講,我覺得有可取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那首先説説自己已經做到的地方。首先,我以“爭論”這個詞語的意思來引出課題,根據課文題目讓學生們提出問題。並且總結出四個問題:誰和誰在爭論?他們為什麼要爭論?他們是怎樣爭論的?他們爭論的結果是什麼?

《爭論的故事》一文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兄弟倆的爭論,二是學生的討論。教學時,不可只顧突出爭論,而忽略了討論。爭論是因,討論是果;爭論是現象,討論是感悟;爭論是討論的基礎。我從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幾個方面讓學生説話,出示缺少部分關鍵詞語的句子讓學生填空,從整體上把握整個故事。課文末尾,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討論,感悟其中藴含的道理。

本文中,有幾個需重點把握的詞語,如“不以為然、爭論不休”等,我以詞語中的重點字的理解讓學生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我出示“然”和“休”的三種意思來讓學生選擇,並聯合上下文來理解,選出正確的答案。“然”是對的意思,“休”是停止的意思。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是我在備課過程中預設的不到位,有些細節問題沒有考慮周到。究其原因,是我還不能夠全面、系統地把握教材,對教材的解讀能力有待加強和提高。

首先,學習第三自然段中兄弟倆爭論的對話時,我的主導作用沒有發揮好。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時,可以抓住提示語中的幾個表示動作、神情的詞語,如“不以為然”“大聲爭辯”“很不服氣”。在學生分角色朗讀時可以讓學生想象並加上一些爭論時的表情、動作,把對話讀出彩。

還有,就是沒有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圖。這一篇課文,雖然教材上只有一張插圖,但是這張插圖很好地在再現了兄弟倆的爭論場面,把他倆爭論時的表情、動作描繪得惟妙惟肖,但遺憾的是我沒有利用好這寶貴的資源。我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弟來的對話時,應該適時地出示這幅插圖,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的表情、動作,這樣的.話學生應該能更好地體會當時爭論的程度,更快地進入人物角色,朗讀得也會更到位,能夠把爭論的場面再現在我們的課堂上。

總之,回想這節課的教學,有可取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些許不足之處。“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篇四:三年級語文下冊 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蘇教版

《爭論的故事》一文寫了盛老師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並引導學生交流聽後的感受,説明了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而一事無成。本課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學,我就採用抓關鍵詞講故事的辦法來引領學生一次又一次地主動接觸文本,講故事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好,所以這部分教學輕鬆、有趣,效果不錯!

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問同學們:想先聽聽盛老師的學生們的感想還是想先聽聽咱們班同學的感想?結果他們都選擇了先聽聽盛老師的學生們的感想,於是我們就採用分組朗讀和個別分角色讀的方式來體會同學們的話,並順勢推薦了“各抒已見”這個成語來表達同學們七嘴八舌發表意見的情景。最後我出示那6個小圓點説:“這裏還省略了許多同學的許多想法,其中也包含咱們班同學的感想。現在就請你們自己來補充吧。”本以為先學習了盛老師的學生們的想法後,孩子們的思路會被侷限了,大概只能重複其中一些觀點或語言了。沒想到他們的想法卻出乎我的意料。

一位同學説:“他們為什麼只射一隻大雁呢?兄弟倆不應該爭論不休,天上有一羣的大雁飛過,他們可以一人射一隻,按照各自喜歡的方式煮來吃,不是一樣兩全其美嗎?”好幾個同學跟着頻頻點頭,説:“就是呀。”

另一位同學説:“如果只有一張弓,那就誰射下來聽誰的,也不用爭論不休了。”

全班大笑。我很高興孩子們能有這麼多奇特的想法,但離真正的寓意似乎還有距離,於是我問:“大家聽出來沒有,他們的想法中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是什麼?”孩子們想了想,猜出來了:“都要把大雁射下來。”“是呀,無論是一人射一隻吃,還是把一隻分開兩半吃,或是誰射下來就聽誰的吃,都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先把大雁射下來呀。這就是課文中哪句話的意思?”“關鍵是要先做起來。”“對,先做就能抓住時機,後做往往就貽誤時機了,説到這兒,你想到了哪個成語?”“先下手為強。”“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一看時機已經成熟,就讓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理想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他們很容易領悟到:無論理想多麼偉大,關鍵是現在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為將來實現理想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這節課後來同學們的發言也很精彩,但我印象最深的卻還是那幾個同學關於怎麼吃大雁的奇思妙想。因為這個故事我也聽過多次,其中的寓意瞭然於心,但我卻從未像孩子們那樣去想象、思考、質疑。所謂教學相長,我想在這節課上,真是最好的體現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yuwen/14j9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