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有關節傳統節日的作文錦集七篇

有關節傳統節日的作文錦集七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節傳統節日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節傳統節日的作文錦集七篇

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

每年的農曆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節日的前幾天,大人們就會提着竹籃上山去採棕葉。等摘好以後,就把事先準備好的糯米、瘦肉、香菇,以及我們這裏的特產——筍乾包粽子。

開始包粽子了,家家户户都飄滿了陣陣粽香。粽香,粽香把大街小巷換繞着,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香味街”。煮好粽子後,孩子順着粽香感到了飯桌前,看見桌子上那一盤盤熱氣騰騰的粽子,垂涎流下三千尺。個個手捧着香噴噴的粽子,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嘴角粘上了粒粒糯米。

看着孩子們狼吞虎嚥的`吃相,大人都忍不住會笑。

節日的當天上午,每家每户門前都插上了艾草、菖蒲、榕樹葉。據説這樣可以驅邪呢!

吃過午飯後,大人們用艾草泡上一盆温水,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洗了個午時澡。聽媽媽説,用艾草洗澡不但可以讓皮膚變得更加細膩光滑,還可以防止蚊蟲叮咬呢!洗完午時澡,孩子們都穿上了耀眼的新衣服。媽媽還會在我的口袋裏塞上兩個熱乎乎的紅雞蛋。

最有趣的龍舟賽即將要開始了,我們穿着新衣服,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地來到九龍江邊觀看賽龍舟,九龍江兩岸,人山人海,彩旗飄揚,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前!一條條五彩繽紛的龍舟在爭先恐後地向終點飛馳而去。看!鼓手打着鼓,喊着號子。忽然,一條綠色的龍舟急劇加速,一“龍'當先,不一會,他就成了羣”龍“之首。聽老人説,賽龍舟是為了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保佑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了,因此學校組織了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的活動。在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興致勃勃地出發了,一路歡聲笑語。金色的陽光温和的灑下了大地,太陽公公笑眯眯也跟隨我們來到敬老院。

我們帶着買來的水果、點心等來到敬老院,剛一進去,跟我想象的有天壤之別,沒有高樓林立,沒有五彩繽紛的'花朵,也沒有幽美的環境……只有一排排整齊的平房,裏面比較簡陋,甚至有點發黴的味道,看着心裏面泛起一種酸溜溜感覺。

看着老爺爺、老奶奶一縷縷銀絲和滿臉的皺紋,它們透露出歲月的痕跡,看着他們一個個身體健康的模樣,這會有了稍許的安慰。我正想把帶去的香酥和麪包遞給了一個帶太陽帽的老爺爺,正要遞過去的時候,一瞬間,突然出現了一個帶竹帽的老奶奶來接過禮物,哈哈,有那麼點小意外。他們滿臉笑容的説:“謝謝,小妹妹,你真可愛。”我説了聲:“不客氣,老爺爺、老奶奶祝你們身健康,萬事如意。”然後我們都開心地笑了。

今天的活動讓我知道了尊老愛幼的重要性,懂得了要關心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要發揮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3

星期日下午,回到家裏,飯已經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到動畫片,我我的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説:“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願地説:“好吧!”。原來,我的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則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紮、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每艘龍船船長大約為20—30米,船上約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人,他們一起划槳,同心協力、不言不語、竭盡全力的在奮勇前行!只見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真是競爭激烈、扣人心絃啊!各隊的拉拉隊,也在台下較起勁來,加油聲連綿不斷,有人還打起響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賽龍舟的人舉起大拇指,心想:“你們真棒!”

最終紅色的龍船在衝刺階段終於奪取了冠軍。太好了!真是如我所願,“紅龍”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裏鼓勵哪些失敗的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贏,我為你們鼓氣、加油!”

看完比賽,我上網瞭解了關於“賽龍舟”的傳統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4

盼呀!盼呀!終於盼到了我們村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了。

農曆五月初六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粽子,就和我的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湧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着鞭炮聲起,來自各村的12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迎接的綵船、劃過的龍船……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着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他們如同**一樣威風。比賽到了緊要關頭,人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突然,從人羣中爆發出一陣陣“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吶喊聲,我放眼看去,原來是下二村旗子的紅隊落後了,在觀眾的的支持下,撓手們更沉着了,拼命地划着,下二村龍船,迎着洶湧澎湃的浪花,“踏着”乘風破浪的強風,在潢湧大河上劃出一條長長的水紋,衝上了前頭,其它龍船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後,下二村龍船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鼓舞廣大羣眾。

據説,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戰國時期,那時,七個皇帝各鎮守一方,分別是:楚國、燕國、秦國、魯國、齊國、魏國、趙國。其中,北方的秦國最為強大,虎視眈眈地想吞併其它六國,想成為中華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國與齊國合併攻擊秦國,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聽的屈原勸告,還把屈原逐出楚國。最後,楚國被秦國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見楚國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農曆五月初五胸中抱着沉甸甸的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後難以置信,紛紛划着小船去救他,又害怕汨羅江中小魚傷害屈原的屍骨,所以,楚國人民用小竹筒裝滿糯米飯菜,希望江中小魚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骨而吃楚國人民做的糯米飯菜。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賽龍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得快,它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

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5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端午節源於屈原的故事: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結果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xx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來源]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傳統習俗。每當五月初五,媽媽都會包許多粽子,讓我們大飽口福。媽媽包的粽子特別香,一端上桌,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和爸爸還有哥哥便會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不吃飽誓不罷休。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佩戴着香囊,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噴噴的粽子,端午節裏,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如今,端午節已被國家定為法定節日,希望我國民俗風情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6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喝艾酒、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最令我難忘的是去媽媽的老家看龍舟比賽。

端午節這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一大早起牀,媽媽端出艾酒,叫我用一種叫“麻彈”的`小食沾上艾酒吃,香香的、脆脆的,可好吃了。接着,再用艾葉沾酒擦手和腳,據説這樣可以驅蚊子。吃完早飯後,我和媽媽、爸爸、舅舅一家來到龍舟比賽地點──北慣河。只見河兩岸早已人山人海了,大家都在等待着比賽的開始。

“咚鏘、咚鏘……”隨着一陣鑼鼓聲響,龍舟比賽開始了。只見二十多條龍船分成幾排,一字擺開。龍舟顏色各異,龍頭虎虎生威。船上的壯丁都穿着統一的服裝,頭上結着英雄結,個個精神抖擻。隨着一聲槍響,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誰也不甘示弱。站在船頭的鼓手雙手不斷敲打着鼓,鼓聲鏗鏘有力,節奏鮮明,振奮人心。划船的壯丁使勁划船,動作又快又整齊,只見木漿在水中上下飛舞。岸上觀看的人們高聲喝彩:“加油!加油……!”最後一條叫“青龍”的龍舟贏了。頓時,歡呼聲、喝彩聲、炮竹聲響成一片。最後賽龍舟就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

這次看龍舟比賽,不僅讓我對家鄉端午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還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團結和堅持不懈的道理。

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7

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一家三口人去了奶奶家,一大家其樂融融的。到了晚上,我和爸爸拿着鞭炮和禮花出去放。 只聽“砰”的一聲,一束禮花炸開了萬朵小花,像點燃了無數盞明亮的燈一樣,五顏六色的,有時炸開的是不規則圖形,有時炸開的是四散的火花。這時,爺爺拿幾根短繩從屋裏出來,當時我還不知道他要做什麼,後來,我看到爺爺是把一掛大地紅和三個二踢腳綁在一起,然後,他又快速地把繩子繫到欄杆上,爸爸上去敏捷地點燃鞭炮,只聽“噼哩啪啦”地響,我用盡全身的力氣捂住了我的'耳朵,但是響聲還是把我的耳朵震得“嗡嗡”作響。

當我們準備放花時,有一個男孩走了過來,他戴着一個帽子,穿着棉襖,手裏拿着一大堆人家放過的鞭的紙盒,這會兒,又來撿我們的。只見他小心翼翼地用腳踢了踢紙盒,當確定裏面沒有火星了,才撿起來。聽媽媽説,他是想把這些鞭炮盒子賣給廢品收購站。

我心想:多可憐哪,我們高高興興地出去放鞭炮,而他卻凍得“哆哆嗦嗦”地出去撿紙盒,這不正是相同的節日,不同的過法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zuowen/7l6w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