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生物說課稿(通用15篇)

生物說課稿(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說課稿(通用15篇)

生物說課稿1

各位領導 、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 單元第 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 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節內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 內容,後面是本教材

的 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為學好以後的生物知識 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內容包含的一些 知識,是以後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識記:理解

2、 能力目標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 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 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新課:(3—5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定匯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生物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裝置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

【我為什麼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例如: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生物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教師:×××中學 ×××

嚴格的說課稿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簡析教材,以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這一節為例(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三《穩態與環境》中第二章

第一節的內容——《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該內容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講述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

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第二課時主要講述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以及人腦的高階功能。)

2、闡述教法,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樣運用教材,引導學生搞 好學習,這是教法問題。教學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寫說課稿時應簡要地說明:①教法的總體構造及依據;②具體採用了哪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學具。這一部分一般幾句話帶過

3、指導學法

4、教學過程。這是重點部分,你怎麼設計的這堂課,想要怎麼對學生講,都要用簡潔的方式把你的教學過程說給老師們聽。特別注意在這一點,不是講課,是說課。這也就意味著一些眾所周知的知識性內容沒有必要像當時在面對學生一樣講的那麼仔細。只需要講出你的教學思路即可。要不然時間不夠的。一般說課的時間是10—15分鐘。教學過程要佔一大半

5、教學效果分析。可能出現的教學效果

生物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五節的《生物的變異》

本節課是在學生們學習了生物的遺傳後,對基因決定生物性狀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所進行的知識的延伸。併為下一節《生物的進化》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本節課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答案,並能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自然科學的熱愛之情。

基於對教材啊分析和《課標》的理解,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瞭解生物變異的原因。

2.舉例說明遺傳變異的在實踐中的運用。

難點:探究花生兩個品種的變異實驗。

二、學情分析

(心裡方面)八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思想活躍,好奇心強,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培養探索精神。(知識儲備方面)學生已對生物的生殖發育,生物的性狀以及決定性狀的因素有所瞭解。但對生物變異方面還知之甚少,因此,教師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去發現變異的存在,並進一步探究變異的原因。

結合教學內容及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裡特徵,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變異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2. 瞭解遺傳變異在實際生活中運用。

3.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步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例項引導學生髮現變異的存在及變異的普遍性。

2. 以花生果實大小變異為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探究答案、得出結論並進行交流,培養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瞭解生物的變異及原因使學生逐漸認識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2.通過探究性實驗使學生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並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知識,我選擇下面的教法學法。

四、教法學法

本著《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等方面得到提高”的要求,以及我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我採用了:1.多媒體教學法。可以創造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影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討論法.圍繞“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和“影響變異的因素”這些核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和辯論活動,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習興趣。3.談話法。通過詢問學生自己與父母、兄弟姐妹間性狀特徵和他們身邊動物、植物上下代間性狀特徵等問題的方式認識變異,充分啟發學生的智力活動、發展思維能力。此外,我還運用了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等教法,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五、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大小不同的花生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下面我將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匯入新課→觀察材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觀察例項、分析原因、弄清本質→自主學習、課外拓展、增長見識四個方面來展開新課。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為了引發學生們的好奇心,使學生對這節課有直觀的認識,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洛陽牡丹花會了,洛陽牡丹以其花朵碩大、品種繁多、花色奇絕而聞名天下,已知洛陽牡丹有9大色系,10種花型,1000多個品種。同樣是牡丹,同學們知道其千姿百態,奼紫嫣紅的原因嗎?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新課“生物的變異”

這樣的匯入從學生們熟悉的花卉入手,進而過渡到生物學知識,引起學生們的好奇,激發求知慾,調動學習興趣,符合心理學上的認知規律。

2. 觀察材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為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並能夠具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我將這樣來開展以下的教學活動。

“同學們,看看這些圖片,菊花有不同的品種,玉米的果穗也多種多樣,綿羊的體型千差萬別,即使是果蠅的眼睛也有紅白之分。這些都是與生物的變異有關的。變異:即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變異是普遍存在的。那麼,我們大家都愛吃的花生是不是也存在變異呢?這裡有些花生,現在發給大家,大家觀察以下他們有什麼不同呢?對,它們有大有小,形態各異,但是不是外殼大的花生籽粒就一定飽滿呢,外殼小的就籽粒就一定小了?其實,定義花生的大小是要通過它們籽粒的大小平均值來衡量的。同學們還按八人一小組,按照課本提示分組探究一下這兩種花生到底哪一種才是真正的NO.1。等會兒每一組要彙報自己的探究結果”。

等探究實驗完畢之後我還要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同學們:我們一起想一想,為什麼有的.花生能長大,而有的花生不能長大呢?是不是把小的花生種在肥沃的土壤中也能長成大的花生呢?”

通過共同討論使學生認識到變異是由環境改變和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並使他們瞭解哪些變異是可遺傳的,哪些變異是不可遺傳的。

這樣的課堂設計真正地做到了還課堂給學生,充分展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充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符合課標中對學生“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的要求。

3. 觀察例項、分析原因、弄清本質

為了讓學生弄清處變異的本質和遺傳變異原理在培育新品種方面的應用,我採用談話法,詢問學生自己與父母、兄弟姐妹間性狀特徵和他們身邊動物、植物上下代間性狀特徵等問題,使他們進一步認識變異是普遍性;並以多媒體為媒介,向他們展示一些例如高產奶牛、高產抗倒伏小麥、太空椒等圖片,並讓學生討論,分析原因,最終使學生弄清楚“變異是環境和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這一本質問題。

這樣的教學設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完善了其思維的完整性,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使他們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偉大論斷。

4. 自主學習、課外拓展、增長見識

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關於生物變異的知識,我會鼓勵學生在課外查閱相關的書籍和網站,並向他們推薦相關的參考資料。並以“瞭解利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的其它方法”作為課後作業,讓學生自主學習,達到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的目的。

生物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基因工程及其應用》是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的第6章第2節。本節課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是基因工程的理論部分,第二課時為針對安全性問題的討論。本次說課為第一課時。本課是在前面第一節學習過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後,學習人們是如何定向地、快速地改變生物性狀的一種方法。本節課也是在討論當下熱點話題——轉基因安全性問題。可以說本節課對培養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中參與社會生活和個人決策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說學情

此時的學生,已經學習過DNA分子的結構,對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優勢與不足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平時的生活裡也或多或少的對“轉基因”這一名詞有所瞭解,但是對於如何操作的,以及怎麼看待轉基因生物尤其是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還沒有自己的認識。所以,本節課應該對於學生會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講解這部分的時候要注重運用比喻的方式,組織學生積極思考,以鍛鍊學生的思維。

三、說教學目標

1瞭解基因工程概念,辨別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說出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

2能夠利用多種媒體蒐集生物學的資訊,學會鑑別、選擇、運用和分享資訊。

3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難點: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五、說教法學法

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問答、討論、讀書指導、多媒體輔助教學等。

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

複習匯入,引導同學回顧上節課學習過的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有怎樣的優、缺點。針對這些不足,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怎樣才能在一種生物上產生特定的性狀呢引出課題。

2、新課教學

通過多媒體展示轉基因抗凍西紅柿的例項,解決上面匯入的問題。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基因工程的原理部分我打算引領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初步瞭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和操作步驟等基本概念。

難點部分的基本工具我會用形象的比喻,將限制酶比喻成基因工程這場“手術”的手術刀、接受手術的是DNA分子,並且讓學生們注意概念裡的兩個“特定”,可以結合DNA分子的特異性進行講解。將DNA連線酶比喻成縫合刀口的針線,將運載體比喻成抗凍基因進入西紅柿細胞之前要搭載的“大巴車”。運用語言直觀的同時,我還會在多媒體上展示動畫,幫助學生理解。

在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這部分,我還是利用這個例子不變,結合多媒體動畫展示操作步驟。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的語言互相說一說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加深學生對基因工程原理的理解。總結需要學生注意的部分,比如,比目魚上的目的基因和運載體要用同一種限制酶剪下,這樣有相同的黏性末端就可以鹼基互補配對,再用DNA連線酶連線起來。將重組的DNA分子匯入到西紅柿的細胞裡,這裡用的詞是“匯入”等等專業性術語的介紹,規範學科術語。還有讓同學們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質粒、動植物病毒、噬菌體都可以作為基因工程的運載體等一些細節問題。

接下來是基因工程的應用部分,圍繞作物育種和藥物研製的應用,這部分內容相對簡單,我打算讓學生自主學習,歸納總結。在此基礎上,我還在大螢幕展示更多、更新的應用,以培養學生關注時下熱點話題的`態度。進而引發思考,人類是否可以為了“一己私利”,有權力按照自己的意願操縱地球上的生命人類創造的轉基因生物、轉基因食品是否會危害整個生物圈,包括人類自身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反思結束第一課時的內容。

3、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加以鞏固。

4、佈置作業

作業部分我留了開放式的作業:閱讀教材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內容,查閱相關資料,準備下節課全班帶著這樣的議題展開辯論。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包含了本節課的全部核心知識點,尤其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以及操作步驟,以便學生抓住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這就是我的板書。

生物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主要介紹了細胞內的四大類有機物,以及對油脂、糖、和蛋白質的鑑定。從教材編排上來看,本節內容是在介紹了生物體內的無機物之後並對以後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中物質的代謝、DNA和蛋白質的合成做了鋪墊。本節課是整個高中生物的基礎,其中核酸和蛋白質的結構以及對四大類有機物的鑑定是整個生物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2)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們已經瞭解了細胞中的物質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並對組成生物體的無機物有了清楚的認識。對了解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有一定的求知慾。但缺乏有機物的相關知識,以此對各種有機物的化學結構尤其是氨基酸之間脫水縮合形成肽鏈的過程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對於高中生在實驗推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很好掌握對各有機物的鑑別實驗。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我將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確立如下)

知識目標:

1.四大有機物的相應特點,及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及脫水縮合生成肽鏈的過程,以及此過程中有關 氨基酸、肽鍵等數目的計算

3.瞭解油脂、糖類和蛋白質鑑定實驗的目的和原理。 能說出對四大有機物的檢驗現象。

能力目標:1.通過思考與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通過觀察和模仿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3.將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1.認同生命的物質性,逐步形成唯物主義論的觀點。 2.認同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4)重點和難點

通過教材分析得出本節課的重點是 難點是 重點:糖的分類

氨基酸的結構、脫水縮合的過程。 四大有機物的檢驗現象。

難點:氨基酸的結構,脫水縮合的過程。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

本節課充分藉助多媒體動畫,把蛋白質多肽鏈的形成過程,以動畫的形式直觀的展示給學生,有利於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點評法和點拔法

本節課把點評法和點拔法自始自終貫穿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中,目的在於強化學生主體活動,同時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知識結構。同時,適時得當的點撥有利於學生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

3、自學導思法

本節課依據“自主學習”的原則,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歸納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質壁分離的條件、三種跨膜運輸的區別等,有利於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比較和表達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三.說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觀察、分析、互相討論,發揮群體智慧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本節課學生將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設計實驗、分組實驗、觀看動畫、結合教材等方式進行合作學習。

2、實驗探究法:

在生物小組課前完成滲透作用探究實驗的基礎上,本節課設計了植物細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實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自我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進行點拔,以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知識結構。同時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四.說教學程式

(1)導課:“學源於思,思源於疑”以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提問我們每天用餐時你有沒有想過每種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麼?(用幻燈片展示各種常見的食物)。同學們一起說出各種食物的主要成分,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構成生物體的四大類主要有機化合物。那麼到底什麼是有機物呢?留3分鐘時間讓同學們自學碳化合物的內容,指導學生和前邊無機物相比較總結有機物的概念,並舉例說明。PPt展示各種有機物的碳骨架,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有機物的結構。

(2)情境:我們吃饅頭的時候嚼在嘴裡會感覺有甜味,這是什麼原因呢?PPT展示澱粉在唾液澱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在胰澱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葡萄糖。從而引出單糖、二糖、多糖的概念,並舉出常見的例項(棉花、土豆)。同時指出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糖原和澱粉是植物和動物體內主要的儲能物質。

情境:圖片展示:北極熊,企鵝、海豚等是怎樣來適應寒冷的生活環境有的?;細胞膜中的磷脂;乾旱地區植物葉面的植物蠟,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請同學們試圖並總結脂質的種類及其作用。

情境:圖片展示生活中常見的蛋白質瘦肉、羽毛、指甲等例項,以及酶、抗體等與生命活動有關的蛋白質,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與蛋白質有關,蛋白質屬於生物大分子,是有一些更小的有機物組成,留5分鐘時間讓同學們閱讀蛋白質合成及結構,小組討論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並回答,什麼是二肽,什麼叫多肽?最後老師講解指正,動畫顯示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以及肽鏈摺疊形成具有功能的蛋白質分子。加深學生對蛋白質分子形成過程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做遊戲來演示脫水縮合的過程。

人類或是其他的生物體之所以能在地球生繁衍,生生不息,就是因為在所有的食物體內有遺傳物質—核酸,讓同學閱讀核酸的相關內容,回答問題。

我們知道了生物體能的四大類有機物,那麼怎樣鑑定呢?或是怎樣鑑定一種食物中含有哪些成分?分小組分別進行四大類有機物的實驗探究,觀察實驗現象,小組間討論交流實驗心得,總結結果,並指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小結:新課講完後由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本節課的內容總結。

鞏固和反饋:進行課堂練習達到鞏固的作用。佈置作業本著由簡單著手的原則,主要佈置簡單的題目,最後留兩道選做題,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板書設計

為了突出重點和難點,我的板書力求簡潔,調理清楚.

生物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必修3)第5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中的第5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這節內容包括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等內容,負反饋調節是重要概念,是學習完生態系統的結構、能量流動、物質迴圈和資訊傳遞後的綜合知識,體現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一個統一聯絡的整體。教材通過兩個種群之間負反饋調節的例項,闡述什麼是負反饋調節。之後,安排了一個“思考與討論”活動,讓學生建構食蟲鳥與害蟲這兩個種群之間的負反饋模型,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練習建立概念模型,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負反饋的含義。

3此後,再以森林中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存在負反饋調節的事例做進一步說明,涉及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相互聯絡,再闡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是學習掌握第六章生態環境的保護主要理論依據和知識基礎。

1知識目標:

(1)闡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2)舉例說明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3)簡述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

(4)設計並製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

(5)認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性,關注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 2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設計並製作小生態瓶,觀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2)探究各種生態因素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和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的意識。 (

(2)確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類自身的觀點,使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教學重點:

(1)闡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2)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教學難點: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的概念區別及其關係。

二、說教法

直觀教學法:引用一些直觀的圖片和實地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講述法、比較法、指導讀書法、討論法等,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一些實踐中的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總結和應用的'能力。

三、說學法

通過討論、交流的方法對生態系統種群數量發生變化的原因進行分析,提高他們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理解,通過聯絡生活實際分析自己有哪些行為破壞了生態系統穩定性,加強他們的環保責任感意識,。通過課題|:實驗設計並製作生態,觀察其穩定性。總結規律,得出結論,開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實踐的能力。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課件展示、引入:學生演示他們預習製作的生態瓶圖片,交流生態瓶的製作過程,

隨後說明其中的生物存活的時間。由此複習舊課:組成生態系統需要有哪些成分、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又是什麼?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食物鏈和食物網) (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這些是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基礎。

推進新課: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有的生態瓶中的生物存活時間較長,有的生態瓶中生

物就很快死亡了(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基本條件)。從而進入新課:生態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一旦受到內在或外來因素的影響,這種穩定性會發生一定變化,從而影響到生物的生活。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通過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森林生態系統進行適當的砍伐、草原生態系統的適當放牧、海洋生態系統的適當捕捉動物不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學生概括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概念。教師精講概念的三層含義:

①它是生態系統發到一定階段的所具有的一種綜合能力 ②結構和功能即是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能量的輸入和輸出、物質的輸入和輸出的相對穩定 ③它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兩部分。

分別展示不同生態系統的圖片,組織學討論分析,讀圖、識圖、分析圖片,引導學生講圖文資訊轉換為文字資訊,教師進行講解,強調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恢復力穩定性要強調其核心是“遭到破壞,恢復原狀”, 使學生理解負反饋調節的機制師生共同比較歸納出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的概念、來源及特徵。畫出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的關係曲線圖。 抵抗力穩定性 恢復力穩定性 生態系統在收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其原狀的能力

1、生物繁殖的速度快,產生後代多,能迅速恢復原有的數量。

2、物種變異能力強,能迅速出現適應新環境的新型別。

3、生態系統結構簡單,生物受到的制約小。 概念 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

來源

1、生物的種類、數量多,一定外來干擾造成的變化佔總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動與物質迴圈的途徑多,一條途徑中斷後還有其他途徑來代替。

3、生物代謝旺盛,能通過代謝消除各種干擾造成的不利影響

特徵

1、各營養級的生物數量多,佔有的能量多。

2、各營養級的生物種類多,食物網結構複雜。

探究二:思考討論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

課件展示與講述結合,學生分組討論,組織語言表達思考的答案,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進一步上升為理性認識,接近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例如:保持與提高生物的數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保護草本、苔蘚、地衣等耐性強,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種小型動物,提高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保護和建設多種不同型別的區域性生態系統,形成互補生態。提高生態系統的綜合穩定性。

主要讓學生明確以下觀點:

(1)自然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環境;

(2)人類活動的干擾正在全球範圍內使生態系統偏離穩定狀態;

(3)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又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

反思總結,練習鞏固:對本節知識點進行回顧,整理出簡要的知識主線,為學生系統性複習鞏固提供思路,課件展示老師課前收集準備的相關練習題,指導學生完成練習題,加學生深對本節知識的理解把握。

結課佈置作業:我們已經學習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那麼,生態系統的各種功能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方面的內容。這節課後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他們之間的關係。並完成本節的課後練習及課後延伸拓展作業。達到對本節內容知識的鞏固提高和延展的目的。

生物說課稿6

今日我說課的題目是七年級生物(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二節《觀察植物細胞》,觀察植物細胞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異常是對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歸納細胞結構要求很高,這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新課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經過對該課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本事和觀察本事,這對以後的自主學習有很大的幫忙,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我選擇了它作為今日我說課的資料。期望能得到各位教師的指導。

對於觀察植物細胞,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等4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使用顯微鏡觀察自我製作的臨時裝片;認識並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初步學會繪製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本事目標】記住臨時裝片製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瞭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情感目標】經過製作臨時裝片,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製作臨時裝片,歸納植物細胞結構。

2、難點:成功地製作臨時裝片。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

經過上一節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使用顯微鏡的技能,這時要滿足他們觀察微小細胞的願望,引導他們進行主動探究學習,同時由於學生沒有看到過細胞,所以在觀察臨時裝片時,能夠利用多媒體展示製作較好的臨時裝片。

2、教學資料的組織與安排:

(1)、複習上節課資料,創設情境匯入。

(2)、講授新課:如何製作臨時裝片。

(3)、繪製植物細胞結構圖

(4)、練習。

(5)、小結。

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實驗探究。

2、教學手段:本節課以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為主,並採用複習、展示匯入、教師演示與輔導為輔的教學手段。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與情境匯入:

1、顯微鏡的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

2、顯微鏡的使用分哪幾個步驟?

(二)、製作臨時裝片。

1、教師演示臨時裝片的製作步驟:

(1)準備:

擦:必須將載玻片、蓋玻片擦拭乾淨,目的是避免雜質出現於視野中。

滴:滴加清水時應適量:過多,水會溢位;過少,製片容易產生氣泡。

(2)製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蔥鱗莖葉內表皮,不要將葉肉一齊帶下來。

展:充分將取下的洋蔥表皮展開,避免重疊。

蓋:蓋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水滴邊緣,然後將另一側緩緩放下(3)染色:

滴: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時適量:多了,會溢位來汙染實驗臺;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紙應有另一側吸引,使稀碘液均勻擴散到蓋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學生練習製作臨時裝片

3、學生觀察自制的臨時裝片。

(三)、學生動手製作,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讓學生明確: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1)細胞壁:保護和支援作用

(2)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的進出。

(3)葉綠體:包含葉綠素,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部位。

(4)細胞核:包含遺傳物質。

(5)細胞質:內有液泡,液泡中包含細胞液。

(6)液泡:存在於細胞質裡,有細胞液。

(四)、技能訓練:繪畫植物細胞結構圖

強調繪圖要領:

真實;大小、位置、點線結構;名稱標註齊全。

(五)、課堂小結:

1、臨時裝片的製作步驟;

2、植物細胞的結構。

(六)、作業佈置:

練習繪製植物細胞結構圖;要求標註功能

生物說課稿7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描述出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

2、能說出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技能目標

1、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等思維能力和設計探究實驗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細菌正反兩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學習,正確認識細菌與人類的關係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細菌是生物界中一類重要的生物,瞭解細菌有利於更好地認識生物世界。教材通過細菌發現的過程,闡明瞭科學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這一觀點。通過介紹巴斯德實驗,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科學的新發現是建立在縝密的思維和精細的實驗基礎上的。細菌的個體很小,觀察它的形態需要在高倍顯微鏡和電鏡下才能觀察到,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讓學生了解了細菌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相比較,細菌突出的特徵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細菌沒有葉綠體,這就決定了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細菌靠分裂生殖,細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點,使其幾乎無處不在。通過生活例項,讓學生了解細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係。

2.教學重點:細菌的結構特點和營養方式;細菌和人類的關係。3.教學難點:細菌的營養方式,探究實驗方案的設計。

教法設想

1.直觀教學法:通過課件的直觀教學手段,創設生物微觀世界,激起學生的感性認識,獲得生動的表象,促進對知識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學方法。

2.目標導向法:圍繞教學目標,步步激疑啟思,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程式發現問題,使學生逐層探索獲取知識。

3.推理法:培養學生學會辨證推理得出結論的方法和能力。使學生學習透過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內涵的方法。

學法指導

1.討論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解決疑難。通過討論,學生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對問題的鑽研精神和訓練語言表達的能力。

2.觀察法: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和步驟;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觀察、發現問題、解決疑難,培養學生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和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3.比較法:通過分析細菌與其他生物之間的異同和內在聯絡,使學生對細菌生命現象的認識和理解比單純的觀察更進一步。

教學過程

匯入

觀察:(展示腐爛水果的圖片)你熟悉這種情形嗎?你能解釋其原因嗎?討論交流:細菌,一個同學們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對它瞭解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談談對細菌的一些認識。

細菌是如何發現的呢?

閱讀課文:請你閱讀書本P58-P59的相關內容,從中你可以獲取哪些重要資訊?細菌的發現

1、細菌的發現:17世紀後葉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

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嗎?紅梅牛奶,它是利用什麼樣的消毒方法嗎?引出巴氏消毒法,並作簡單介紹。

通過閱讀,你對於科學的發現有什麼新的認識?

1、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科學的新發現是建立在縝密的思維和精細的實驗基礎上的。

2、巴斯德的故事告訴我們,平時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勇於實踐,就能發現自然界的奧祕。

從生物學的角度,細菌有什麼樣的形態結構呢?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觀察:展示細菌的形態圖,瞭解細菌的三種形態。細菌的形態不同,但基本結構相同,細菌的結構怎樣呢?

觀察:展示細菌結構圖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並與動植物細胞進行比較。總結細菌的結構的`特點。

根據細菌的結構,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是怎樣的?引出細菌的營養方式細菌的營養方式異養(腐生和寄生)細菌的生殖

我們熟悉的植物是怎樣繁殖的?(種子和孢子),那細菌又是怎樣繁殖的呢?觀察:課件展示①細菌的生殖過程,學生說出生殖的特點:二分裂引導學生完成技能訓練,學生談啟示

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經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你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嗎?

1、炎熱的夏天,食物容易腐敗,但放在冰箱裡的食物為什麼就可以保持較長的時間呢?

2、為什麼晒乾的香菇、木耳比新鮮的更容易儲存?

3、在我國秦朝修建長城時,建造者的食物之一是存放在罐子裡用鹽醃製的蔬菜,你能說出醃製蔬菜,為什麼能儲存較長時間的道理嗎?

從生活例項出發,引導學生分析,在此基礎上得出細菌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條件。(水分、有機物和適宜的溫度)

這兩天,我們已感受到天氣的寒冷,那細菌是怎樣度過這寒冷的環境的呢?引出芽孢結構

觀察:展示芽孢的形成過程和遇到適宜條件萌發過程。強調芽孢是細菌的一種休眠體。從生殖特點和芽孢結構,引導學生思考細菌與它的分佈廣泛相適應的特點。

細菌和人類的關係

通過你的細菌的瞭解,你認為細菌對人類有利還是有弊呢?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1、學生交流

2、視訊播放:視覺強化,讓學生對細菌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讓學生感受細菌對人類既有益又有害,且利大於弊。

?學以致用:

?某商家最近推出了一種能強力殺菌的品牌香皂,想請你對該香皂的殺菌效果做實驗鑑定。你打算如何來設計這個探究實驗?提示:

1、你的假設

2、實驗材料

3、你的探究方案

生物說課稿8

一、說教材

《表裡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錶發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為裡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這使他充滿了好奇,可是父親不許他動,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開啟表蓋讓他看,並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蠍子尾巴,他信以為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蠍子在表裡。文章敘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自己童年的一件難忘的趣事,所以教師授課時儘量營造這種親切的氛圍,讓學生津津有味地學,興致勃勃地說。

二、說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激發學生從小培養自己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2.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意思。

3.學會“蠍、蟋、蟀、蟈”4個會認字。

三、說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就要渴求知識,養成勤于思索的良好習慣。

抓住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

四、說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個小蠍子在裡面。

2.文中出現了兩個人物,“我”和爸爸。課文在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我”和父親的對話描寫;“我”的心理描寫。

(二)深入學習課文,在感悟刻畫人物方法的同時,體會人物的個性。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語言和心理描寫的句子,並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然後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學生獨自畫句子、思考、朗讀。

3.指名朗讀,要把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聽後進行點評。例:

“我愛聽這表的聲音。”我一邊說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強烈的好奇感,渴望開啟那塊表探個究竟。

我嚇了一跳,蠍子是多麼醜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麼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裡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裡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弄清緣由之後的滿足感

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蠍子都沒有這麼好聽的聲音,也許這裡邊的蠍子與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滿美妙的東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

4.同學們在一邊朗讀一邊點評的過程中,體會人物情感,逐漸讀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讀。

6.從剛才的朗讀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個性了嗎?

7.“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於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8.《表裡的生物》是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作家馮至寫的一篇散文。還有哪些描寫讓你很欣賞?找到之後好好讀一讀。

五、說板書設計

表裡的生物

表的神祕:秒針走動發出聲音

美麗世界:寶石齒輪“小尾巴”

活的生物:“小蠍子”

生物說課稿9

一、說課程標準:

本節課是課程標準中一級主題: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下的二級主題: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中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下冊“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一節是在學習植物的生殖和發育基礎上設定的,旨在讓學生在學習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等問題後,認識昆蟲的主要特點(生物習性、形態結構)、昆蟲與人類生存及整個生物圈的和諧發展的關係,從而瞭解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有益昆蟲,控制、消滅有害昆蟲蟲,並學會自主探究、應用創新,形成生態觀念、和諧意識。

三. 教學的三維目標

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圍繞學習目標,選出本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過程作為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根據學習主題創設適合目標達成的學習環境,從而有利於知識的建構。

教學的三維目標 ①以家蠶為例,通過觀察、調查、查閱資料等形式,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②聯絡生活實際,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及特點,認識動物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和諧意識和生態觀念。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物科學的情感。

四.教學的重、難點分析、

①重點: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及特點。

②難點:變態發育的概念、過程及分類。

五、說教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思想。”我大膽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利用觀察法、分析法、討論法、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索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的教學理念。

六.豐富學習資源,創設學習情境

(一)故事匯入,為新知識學習“拋錨”目的: (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一個研究昆蟲發育歷程與真實相似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心)

《毛毛蟲的靴子》:故事大概:森林裡有一個蜘蛛鞋匠,會用豆殼、樹葉等為動物們做各種好看的靴子,毛毛蟲也想做一雙,蜘蛛考慮到天氣快要變冷了,就給她做棉鞋,可是毛毛蟲的腳太多了, 等那麼多的鞋子做好之後,已經是冬天了,蜘蛛找不到毛毛蟲,就把他的靴子掛在樹枝上。第二年春天,在一個繭子裡出來一隻美麗的蝴蝶,她看見很多漂亮的用樹葉做的靴子掛在樹枝,就把剛生的“蛋”放在裡面,過了幾天,孵出了很多毛毛蟲寶寶。

(二)提出問題,突破難重點

達成:①分組自主探究:讓學生分成幾個組進行聯絡實際、閱讀課文、對觀察、思考進行分析、討論題。然後各組選一位代表發表組內的.學習認識。教師在過程中引導、評價。

目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引導攻破重點、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合作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過程:

(1)提出思考題:

① 靴子做好了,毛毛蟲去哪兒? (蛹)

② 春天,從繭殼裡出來的蝴蝶是誰? (成蟲)

③ 蝴蝶的寶寶是誰? (卵)

④ 蝴蝶為什麼不認識它定做的靴子?(完全變態發育)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思考討論練習題

( 創設認知衝突,促進知識同化)

教師適時指導學生在看動畫的基礎上,參照課本內容,做觀察與思考中的圖片排序。

讓學生在找出圖片正確順序的基礎上,聯絡看到的童話故事,進行比較思維。

學生經過思考、比較後不難發現童話中毛毛蟲的經歷就是課本的插圖,也就自然歸納出昆蟲生活史

總結四個階段:卵(蝴蝶的孩子)—幼蟲(毛毛蟲)—蛹(渡過不良環境)—成蟲(蝴蝶)

(2)進一步思考:為什麼蝴蝶不認識她自己定製的靴子?

學生通過看書、討論和查閱相關資料理解是“形成結構和生活習性顯著不同”,由此理解昆蟲的“完全變態發育”的科學概念:,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

在發育過程中有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的顯著不同,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發育

生物說課稿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認知幾種鳥形態結構上的區別;

2。 探究鳥類適於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

3。 歸納鳥的主要特徵;

4。 瞭解鳥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二)能力目標:

通過合作探究“鳥類適於飛行的特點”的過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觀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勵學生對生物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樹立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2重點難點

二、教學重點

1。 鳥類的主要特徵;

2。 鳥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三、教學難點

1.認同鳥的身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鳥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通過探究,認識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3教學過程

3。1 第一學時 評論(0)

教學準備

準備相關圖片、視訊、PPT和實驗材料(活體家鴿,剖開的帶內臟的家鴿,新鮮雞腿骨,製作紙飛機的紙),課前將學生分組,抽籤探究內容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

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

人類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能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有些鳥能在南、北半球之間遷飛往返,有些鳥竟能飛越珠穆朗瑪峰!它們為什麼具有這麼強的飛行能力呢?鳥類又是如何飛翔的?引發學生的思考,同時指出本節的學習內容,進入新課的學習。

教學活動一:多種多樣的鳥

自主閱讀教材第30—31頁“觀察與思考”, 請學生觀察圖中涉及的五種鳥類

(1)比較不同的鳥類在形態結構上的異同,初步認識鳥的多樣性;

(2)分析並嘗試推測鳥喙的特徵與鳥的食性之間的關係,鳥足的特徵與鳥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認同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3)提出問題:上述這些鳥除了有各自適應的環境不同這一特點外,還有什麼共同特點?引發學生思考鳥類的主要特徵,進入第二個問題的學習。

教學活動二:鳥的主要特徵

思考:(演示)兩張同樣大小的紙,一張折成飛機形狀,一張揉成一個團兒,用同樣的力擲出去,哪個飛行時間更長?說明飛行可能和什麼因素有關?兩個同樣大小的紙飛機,一個用力擲出去,一個讓它自由落體,哪個飛行時間更長?說明飛行可能和什麼因素有關呢?兩個大小一樣的飛機,一個用紙折成,一個用木頭做成,用同樣大小的力擲出去,哪個飛行的時間更長?這又說明飛行可能和什麼因素有關?通過上面的三個實驗,我們發現飛行可能與形狀、動力、重量等諸多因素有關,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鳥類到底有哪些特點使它有利於飛行。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參照提示分配探究內容,制定計劃。六個小組抽籤選擇三個方面的探究內容:鳥的外部形態、內部結構(骨骼和肌肉)和生理特徵(消化和呼吸等)。各小組按照探究內容,利用自己準備的和教師提供的相應材料進行探究。教師深入各個小組,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確立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做好課堂探究記錄。

各小組選派代表交流彙報探究結果,教師點評並利用多媒體課件糾錯、強調和補充。

(1)探究第一方面內容的小組自主或由教師逐步引導介紹以下方面的探究情況:①觀察鳥的形態是怎樣的?這與他們的飛行生活有什麼關係? ②鳥類的體表被覆蓋著什麼?有何意義?③將鳥的翅膀展開,你們能識別出與飛行有關的羽毛嗎?他們在結構上和排列上有何特點?④鳥的翅膀呈什麼形態?這與飛行有什麼關係?

(2)探究第二方面內容的小組自主或由教師逐步引導介紹以下方面的探究情況:①摸一摸家鴿全身的肌肉,再通過解剖和觀察,指出哪個部位的肌肉最發達?推測一下原因 ②鳥類的胸部的骨骼有什麼特點?它的作用是什麼?③觀察雞的腿骨、翅骨的橫截面,思考長骨的特點④總結鳥類骨骼的特點,這樣對鳥類有什麼好處?

(3)探究第三方面內容的小組自主或由教師逐步引導介紹以下方面的探究情況:①根據提供的資料,介紹鳥類的食量和消化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 ②鳥類在空中飛行時需要的氧氣量很大,那麼它的呼吸系統有怎樣的特點才能滿足這麼多氧氣的.需求量呢?探究活動小組的學生在彙報時要介紹如何通過吹氣的實驗發現氣囊,氣囊如何輔助肺呼吸,介紹鳥類的呼吸系統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③通過比較鳥與人的心臟大小及心搏次數,得出鳥類的迴圈系統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 ④其它與飛行相適應的生理特點,如有喙無齒,發達的視覺,恆定的體溫等。

以課堂小結的形式,讓學生根據上述的探究活動歸納總結:鳥類有哪些適於飛行的特點?鳥會飛對於鳥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在這些特點中哪些是鳥類所特有的?從而概括出鳥類的主要特徵。

教學活動三:鳥與人類的關係

教師從課本上給的圖片為例子,拋磚引玉讓學生再談談鳥類的作用,並最終引導學生形成愛護鳥類,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態度價值觀,理解鳥和人應該和諧相處。

活動2【活動】反思

教學反思

閃光點:

1、準確把握課標的要求,將“學生為主體”作為整個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整體授課過程中,學生活動佔了大部分時間,教師積極調控學生的各種活動,深入各個小組進行指導、啟發。

2、將“鳥適於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這一探究活動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在課堂上讓各小組學生開展合作探究並展示交流,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

3、注重學生在知識結構的獲得過程中的多種能力培養。如課前資料的查詢,培養學生適收集和分析整理資訊的能力;觀察家鴿的外形、羽毛和骨骼,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解剖胸肌,向氣囊吹起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小組探究彙報交流結果,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交流能力。

不足點:

1、當探究問題時,學生討論過於激烈,要注意控制課堂上的紀律及時間;

2、有的語言需要推敲,口頭語稍多。

生物說課稿11

說教材:

教材特點:

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都與生物圈息息相關,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2、當今社會,由於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生物圈的變化也極大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因此,關注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關注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3、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從巨集觀而不是微觀角度來開始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生物課標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係,本節從生物圈的角度介紹人和其他生物,先讓學生對生物圈有一個概括的瞭解,便於後續內容的學習。

學習內容:本節課的學習是通過對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的認識,培養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學習重點:

1、描述生態系統的型別及特點。

2、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3、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學習難點:培養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說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描述生態系統的型別及特點。

2、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合作學習小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組合作能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2、閱讀上一屆(6)班的《電池對水體的汙染》課題報告,初步認識課題報告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培養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說教法: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角色扮演,閱讀。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向學生提出問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態系統,那麼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什麼是生態系統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生態系統特點:有植物、動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在某一個區域內;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是一個整體。

二、生態系統的型別:地球的表面並不是都一樣的,而且各地的氣候也不一樣,因此生物的種類也不盡相同,那麼開動你們的思維,你認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態系統呢?學生根據生活常識來認識各種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等。

三、生態系統的特點及作用: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我愛我家”。兩個學習小組(每個班級均有10個學習小組)合成一個學習小組,分成5組分別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農田,發揮你們的想像力,以口頭作文的形式把你們各自的生態系統表達出來,向其他同學展示一下你們的“家”。學生暢所欲言將各自的生態系統表達出來,在表達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略)

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同學們把各自的生態系統都表達出來了,而且表達得非常好,看來同學們都以自己的家為榮,都非常愛自己的家,這種情感非常可貴。剛才同學們都是以自己的家為中心來談的,那麼生態系統是獨立存在的嗎?與其他的生態系統有關係嗎?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討論,分析自己的生態系統與其他的生態系統的聯絡:農田生態系統需要淡水澆灌;森林生態系統可以為地球大氣提供清新的空氣;海洋生態系統為我們提供海產品;等等。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我們發現各個生態系統並不是孤立存在於生物圈中的,他們都與其他的生態系統產生聯絡,互相幫助,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當其中的某一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時候,會影響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態系統。通過我們剛才的分析,從整個生物圈來說你能得出一個什麼結論?各個生態系統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某一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其他的生態系統也會受到影響,生物圈就是一個生態系統。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包括各種生物,還有光、水、大氣等非生物,當某一部分發生變化時,都會影響整個生物圈,所以我們說生物圈它就是一個生態系統,而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五、人類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在上節課我們瞭解到生態系統遭到輕度破壞時能依靠自我調節能力調節過來,但是當遭到嚴重破壞時,生態系統就無法恢復了。在整個生物圈中,誰的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最大?是人類的活動。那麼在你們身邊,有沒有破壞環境的行為呢?學生暢所欲言將身邊人類的破壞活動揭示出來,並表現出極大的憤慨:白色汙染;隨意堆放垃圾;濫砍濫伐;浪費淡水資源;湖泊、河流受到汙染;工廠隨意排放廢氣,汙染空氣,產生溫室效應……

六、保護我們的'生物圈:閱讀上一屆(6)班的《電池對水體的汙染》課題報告(《電池對水體的汙染》連結)後,同學們你們認為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該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達成共識:我們要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不隨意亂扔垃圾;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影響我們周圍的人,帶動其他人共同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要多種樹,綠化環境。

七、教師總結:生物圈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如果生物圈遭到了破壞,就很難恢復,那麼地球上的生物也就無法生存了。所以我們要記住一句話:地球不僅是我們人類的,它也是那些美麗植物和可愛動物的共同家園。

八、課下作業:以“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為題,寫一篇文章。

說學法:因為本節課的教學重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所以更多的是讓學生深入體驗。

1、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可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氣氛中體驗到生態系統的型別及特點,體驗到各生態系統是互相幫助,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當其中的某一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時候,會影響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態系統。

2、觀看課件裡的環境汙染圖片,讓學習認識到地球上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汙染狀況。體驗環境汙染的危害。

3、閱讀上一屆(6)班的《電池對水體的汙染》課題報告,讓學生明白蓮花鎮電池汙染的嚴重性及前景是不容樂觀的。同時也可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應從我做起,人小事做起。

生物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魯科版國中生物7年級上冊第4單元第5章第一節。本節內容主要是尿的形成和排出,這是人體內廢物排出的主要途徑。通過前面人體的營養、呼吸、物質的運輸等章節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部分人體的奧祕;通過本節的學習,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體各大系統之間的聯絡,認識到生物的整體性,所以本節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積累,並且本課的知識貼近生活實際,趣味性強,學生能夠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習本節課的內容。而且七年級的學生樂於交流、討論,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有利於本節課的組織和展開。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掌握,我將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概述尿液的形成過程。

2.通過觀察尿的`形成過程的動畫,培養總結歸納、語言表達的能力。

3.關注泌尿系統的衛生保健,樹立健康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尿的形成過程。

【難點】尿的形成過程中成分含量的變化。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程改革精神和學生認知發展現狀,為了突破難點,有效實現知識的鞏固,我將採用講授法、多媒體展示法和小組討論等方法,並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我會在多媒體呈現尿毒症患者的相關資料,請學生分享尿毒症患者的病因。然後我會向學生介紹排洩的概念,並提問:尿是如何形成又是怎樣排出的?以此引入本節新課。

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生活與知識的聯絡,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新課教學

1.泌尿系統的組成

我會在多媒體上展示人體泌尿系統組成的示意圖,要求學生辨認泌尿系統各器官的名稱及主要功能,並思考哪個是主要器官,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然後我會讓學生觀察腎動脈、腎靜脈及腎臟的顏色,推測:腎臟裡血管的分佈狀況及尿液的形成與血液迴圈的關係,為學習尿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2.尿的形成

首先我會在多媒體上展示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向學生介紹腎單位的組成和腎小球的結構特點及腎小球與腎小囊之間、腎小囊與腎小管之間的聯絡。有助於學生直觀地瞭解腎單位的組成及特點。

然後在多媒體上播放尿液形成的動畫,並提問:血液在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以及腎小管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觀察後能夠總結出:尿液的形成可以分為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這兩個過程。

最後我會在多媒體上呈現健康人血漿、腎小囊中的液體和尿液中不同成分對比表格,並提問:與血漿相比,腎小囊中液體的成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思考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有什麼特點?學生分析後可知: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通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而進入腎小囊中。然後我會補充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

我會繼續提問:相比於原尿,尿液的成分有什麼不同?可以得出腎小管有怎樣的作用?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後我會請小組分享討論結果,在學生分享的基礎上我會進行補充,最終得出: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吸收。

通過讓學生分析表格中的資料並進行小組討論,能夠提升學生的分析概括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尿的排出

我會給學生分發尿的排出的相關資料,讓學生自行閱讀並瞭解尿的排出及作用。

(三)鞏固提升

為了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我會讓學生思考:如果尿液中出現蛋白質或葡萄糖,分別可能是腎單位的哪一個結構發生了病變?

(四)課堂小結

在課堂小結部分,我會讓學生自己來總結本課所學,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讓我能第一時間得到反饋,並及時加以疏導。

(五)佈置作業

最後,我會讓學生在課後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人工腎臟的相關知識,瞭解科學前沿。

七、說板書設計

關於板書,我採用的是提綱式的板書,清晰明瞭地呈現了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過程,便於學生的複習與鞏固。

生物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基因的分離定律》是蘇教版高中第3章第1節的內容。本章教學內容主要包含基因分離定律、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和基因的分離定律的應用這3部分內容,共分為2課時進行教學,此次說課主要圍繞第1課時展開。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掌握了減數分裂的相關內容,這位學習本節課做好了鋪墊,同時學習本節課也為後續進一步學習自由組合定律和掌握人類遺傳病的相關計算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必修2教材中起到了呈前啟後的紐帶作用。

二、說學情

其實學生在國中階段就已經初步瞭解孟德爾的豌豆實驗,這也為本節課的順利展開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畢竟兩個知識經驗之間距離太長,此外關於如何用遺傳圖解的形式來分析雜交實驗,對於初次接觸的學生來說,還是十分困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多采用直觀展示法、講解法、小組討論等方法來進行教學。

三、說教學目標

1.舉例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係;闡明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及性狀分離的概念,解釋性狀分離的現象;說出基因分離定律的主要內容。

2.通過對孟德爾實驗的學習,提高探究能力及運用遺傳圖解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和推理的能力。

3.通過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學習,認同敢於質疑、勤於實踐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為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及性狀分離的概念和對性狀分離現象的解釋。把分離定律設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

首先是第一個環節,匯入新課:我會採用複習的方法進行匯入。提問學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揭示了什麼現象?接著介紹,最先揭示遺傳相關規律的科學家是孟德爾,然後順利引出本節課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為孟德爾兩大定律的之一基因的分離定律。

由俗語匯入,並簡介科學家的小故事,增加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同時也有利於後續教學的順利展開。

2.新課教學

在新課講授部分,主要分為4小部分進行教學,分別是:性狀分離概念、1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解釋、測交實驗和分離定律的主要內容。

在開始學習之前,我會簡述孟德爾實驗的過程,並提問,子一代只表現出親本的性狀,是否控制另一性狀的基因發生了丟失?以此加深學生對於該實驗的思考。接著結合著實驗中的現象講解表現型、顯性性狀、隱性性狀和性狀分離的概念。然後我會將孟德爾統計的7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結果展示在多媒體上,並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計算顯隱性性狀數目比,隨後師生共同發現,對於1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子2代顯隱性性狀之比為3∶1,並追問學生,這是否是偶然現象?以此順利的過渡到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

對於1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解釋,由於過於抽象,並且學生缺乏相關的知識儲備,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結合著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梳理與講解,使學生初步學會如何用遺傳圖解對其進行解釋,並在此基礎上講清顯性基因、隱性基因、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概念。這樣設計可以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性,有助於學生在頭腦中對於此部分知識形成初步感知,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

但是上述對於實驗現象的解釋,只是一種假設,孟德爾是如何進一步證實自己的假設是正確的呢?通過這樣的提問順利進入到第三部分知識的學習。由於前邊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運用遺傳圖解的.方法,在對測交實驗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己結合教材進行推算,在學生充分討論結束之後,提問學生上黑板進行講解,並集體糾錯與改正。像這樣,將課堂充分的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幫助全體學生剛好的學習。

最後在證實了孟德爾的假設之後,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己組織語言概括分離定律的主要內容,並提問,教師做好補充,從而最終共同得出分離定律的內容即:成對的等位基因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當細胞進行減數分裂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3.鞏固提升

在鞏固提升環節,我會繼續追問學生:基因型和表現型具有什麼關係?預設學生在充分思考後,結合一些生活例項能夠說出基因型很大程度上決定表現型,但是在個體發育的過程中,表現型有時還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最終幫助學生理解表現型和環境之間的辯證關係。

4.課堂小結

在小結環節,我會通過教師進一步歸納總結,強調出本節課的核心要點。

5.佈置作業

作業佈置環節,我組織學生課下進一步思考基因的分離定律的應用,便於展開後續授課,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

六、說板書設計

最後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在板書上主要呈現了關於1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解釋和測交實驗的遺傳圖譜,這樣設計,重點突出,更便於學生理解。

生物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生物的生殖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生殖方式既體現了生物對不同環境的適應,又展現了不同生物類群在連續性方面所表現的發展和進化。本節講述的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也是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一類動物,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並重點突出了與人類的關係,進一步體現了教材中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的思路。

二、說學情

從知識角度分析,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之前生物學的學習,已經掌握了比較豐富的生物知識,他們對巨集觀生物學更感興趣。本節課主要以生活中常見的蝶、蛾、蝗蟲為例介紹了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學生對此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不繫統、不準確。從經驗認知角度分析,本年齡段的學生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接觸過不同種類的昆蟲,對此也很好奇,這就為本課內容的講授創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舉例說出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的異同點;關注昆蟲在自然界及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2、通過觀察活動,培養比較、分析的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3、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樹立愛護動物、保護生物的意識;通過家蠶、蝴蝶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滲透德育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本章的教學重點是描述家蠶、蝗蟲的生殖與發育過程。但是對於學生來說,昆蟲變態發育分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對其特點要分類準確地描述,比較困難。所以昆蟲變態發育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我將採用觀察法、分析法、討論法、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授課。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去主動探索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六、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設疑匯入,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提問學生“春天花叢中飛舞的蝴蝶是從什麼變化而來的”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已經知道美麗的蝴蝶是由毛毛蟲發育來的。教師接著提出問題:醜陋的毛毛蟲是怎麼變成美麗的蝴蝶的?此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和興趣。

2、新課展開

首先詢問學生有沒有養過家蠶,並在多媒體上展示養蠶繅絲以及絲綢之路的圖片,請學生思考小小的家蠶和我們國家有哪些密切的聯絡。學生在觀察圖片和很容易得出家蠶可以吐絲,我們的祖先利用家蠶吐的絲紡織出美麗的絲綢,並通過絲綢之路運往西亞、歐洲各國,不僅促進了貿易的發展,而且傳播了中國優秀的文化。

接下來繼續在大螢幕上展示家蠶生殖發育各階段的形態圖,並向學生提問:家蠶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這麼重要,那麼家蠶的生殖方式是什麼?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邊觀察邊討論。學生可以從雌雄蠶蛾交尾的圖片得出家蠶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隨後小組內對家蠶各時期發育的圖片進行排序,嘗試總結家蠶的一生要經歷的時期。我會請幾位不同的學生回答,之後給出明確的答案:家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描述一下家蠶不同時期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特點。最後請學生閱讀課本上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明確哪些昆蟲和家蠶一樣屬於完全變態。

下面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昆蟲的生殖、發育方式都和家蠶一樣?並在多媒體上展示蝗蟲生殖和發育各階段的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剛才學習家蠶生殖、發育的方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弄明白下面幾個問題:蝗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生殖?蝗蟲的發育過程有什麼特點?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還有哪些?學生結合多媒體上的,可以從課本上很容易地得出答案。

為了能夠更清晰地比較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我在多媒體上回播放一張家蠶和蝗蟲生殖、發育的對比表格,並請學生根據自己剛才所學內容填寫。

在上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展示了家蠶、蝗蟲生殖、發育的圖片,學生在直觀、活躍的課堂當中學習知識、提升興趣。最後的表格比較,學生回憶課堂內容,分條填寫,知識要點清晰突出,便於掌握。

3、小結作業

下課之前請不同學生回顧總結本課所學內容,我在必要的時候做出糾正並給予補充。並告訴學生努力的重要性:即使你是毛毛蟲,只要努力,終有一天會破繭成蝶,走向成功。下課之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飼養家蠶,詳細記錄各個時期的特點。

七、板書設計

為了體現教材的知識點,我採用了提綱式的板書,直觀系統地展示了昆蟲生殖發育的不同方式,便於學生理解掌握。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生物說課稿15

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是目前人類關注的熱點,大家都知道:全球變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此關注環境,造福於人類自身,是我們的美好願望。這節課就是讓學生認識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從而樹立環保觀念。

本節課的最大特點是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使學生明確學會探究實驗是生物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教學中不僅讓學生親身體驗探究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理解對照實驗的作用、條件。從而讓學生能夠聯絡生活,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生物科研能力。教師應通過靈活設計,使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我國教育改革的思想,圓滿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基於這節課的設計目的,本節課的重點是(1)理解影響生物生活的生態因素。(2)探究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雖然這是國中生物的第一個實驗,但它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對照實驗的作用,總結實驗的條件,並嘗試設計實驗。所以實驗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經深入研究教材後,我把本節課的知識目標點列為三個:(1)舉例說明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2)探究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3)舉例說明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情感目標培養合作探究精神和科學求實的態度。在能力上

鍛鍊動手操作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研究教材後我又分析了學情:初學生物,學生在學習方法和要求上需要及時指導。他們好奇心強,形象思維活躍,樂於動手和表現自我。

因此本節課實施以實驗探究法、直觀教學法為主,運用啟發式教學、討論、多媒體教學為輔助的多種教學方法。在學法指導上 :1、使學生初步掌握自學的方式;2、讓學生初步學會探究生物科學的一般學法。教學過程為五步:課前準備、匯入新課、

學習新課、學生小結、反饋練習;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如下:

為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是:讓學生 (一)預習本節課內容並查閱資料;(二)根據書上內容分組做實驗;我(一)課下做兩個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對照實驗的條件;(二)製作多媒體課件,使授課直觀、形象。

在匯入新課這個環節,我首先打出四副圖片,在輕鬆的氣氛中引導複習:請同學們看螢幕,這四種生物分別是……?學生說:“羊、毛毛蟲、螳螂、蛙。”我指著螳螂和蛙說:“這兩種生物和我們這兒的就不一樣,可以看出生物是多種多樣的,生物的多樣性包括哪些內容?生物的特徵是什麼?學生回答後,我請學生再看圖片,問:這些生物生活的環境一樣嗎?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本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是:理解概念;認識“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課文一開始就給出“生態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這些生物術語,學生不易理解,我從直觀圖片入手,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抽象概念。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講的:請大家看這個圖片,這是個什麼生態系統?學生剛複習過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立刻答出:草原生態系統。“咱們來找找其中的影響羊的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學生紛紛回答:“有陽光、空氣、土壤、溼度、狼、羊、草、水分、溫度等。”這些因素哪些具有生物的特徵?哪些沒有?學生把它們分列出來。我總結:這些因素沒有生物的特徵,叫非生物特徵,這些因素具有生物的特徵,叫生物因素,它們都屬於生態因素。然後請學生們在書上找出生態因素的概念,並讀讀。(定義)板書列出,加深記憶。對於“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的學習,因為書上列舉的例子比較常見,讓學生閱讀書上16頁第一段,自學通過。為了加深理解程度,我又讓學生自己說說對“非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的認識,學生根據以上學習說出:“沒有空氣、水等非生物因素,羊不能生存,大部分生物也是如此。生物的生活依賴於非生物因素。”這樣使知識貼近生活,得到“消化”和遷移。同時讓學生形成這種觀點,為下一節的“生物要適應環境”的學習做好鋪墊。

本節課的第二個知識點是探究實驗。在以往的教學中,有許多學生對對照實驗的作用、什麼是變數和對照實驗的條件都很迷惑。我想通過三個實驗、兩個對比,促進學生理解。這三個實驗中一個是讓學生按書上的實驗步驟分小組提前三天做的,這個實驗容易操作。另兩個是我提前做的。兩個對比是(1)把變數不同的兩個對照實驗作對比,讓學生認識對照實驗的條件;(2)把以上兩個對照實驗和有兩個變數的實驗作對比,讓學生認識變數和對照實驗的作用。這部分是這樣講的:“剛才我們學習了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現在我們用實驗來證明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實驗是探究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請把你們小組的實驗展示出來,我來看看”。首先表揚各小組都積極做了。然後對學生做的實驗做了簡單的評價。再選擇實驗現象很明顯的小組,請他們的代表說說實驗分工、過程和結論。一個小組代表介紹:“把鬆軟的饃片分兩組,使它們溫度不同,其它因素一樣,三天後,30℃的饃片長滿了黴菌。我們得出結論:30℃的條件適合黴菌的生長”。我置疑:你們做的實驗是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那麼溼度對黴菌的生活有影響嗎?這正是我的探究實驗。我來介紹介紹:鬆軟的饃片分兩組,使它們溼度不同,一組饃片在塑料袋中,一組饃片露在外面,溫度都在30℃,其它因素也一樣,三天後溼度大的饃片長滿了黴菌。得出什麼結論呢?學生回答:溼度大的條件適合黴菌的生長。我引導提問:你們的實驗和我的實驗有什麼相同點呢?”學生討論後說:“都只有一個不同的因素,其它因素相同,現象明顯”。我又提出新的問題:“如果讓兩組饃片的溫度和溼度都不同,饃片會有什麼現象呢?”請大家看我三天前做的另一組實驗;把相同的饃片分成兩個實驗組,使它們分別在30℃乾燥條件和0℃潮溼條件中放三天,發現這兩組饃片都沒有長出很多黴菌。這個實驗中一組饃片有30度的條件,一組有潮溼的條件,卻沒有出現前面實驗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後讓學生對比討論,我引導分析,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最後總結歸納出:適宜的溫度和溼度都適合黴菌的生長,但要研究溫度和溼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時,必須象前兩個實驗一樣,分開來研究。要麼只研究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要麼只研究溼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如果在實驗中設定兩個不同的因素,將得不到科學結論。在研究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時,應設定兩個實驗組,讓其它因素一樣,溫度不同,觀察哪種溫度更適合黴菌的生長。就會得出“30℃適合黴菌生長”的科學結論。我立即強調:這樣的實驗就是對照實驗,其中的溫度是變數,0℃是30℃的對照條件。通過三個實驗的分析對比,學生理解了對照實驗。並總結出對照實驗的條件。

因為第二章第二節中的.實驗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本節就應讓學生嘗試設計實驗方案。因此我提出要求:反思你們做過的實驗,總結一下一個實驗方案應包括哪些內容?學生預習過本節內容,又經自己做實驗,很快回答出設計實驗方案的內容。為了繼續鍛鍊學生能力,預計課堂時間緊張,因此我佈置課下練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探究溼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並記錄下來,下節課說說。這樣通過學生做一個難度不大的實驗,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由老師引導對比分析,總結出對照實驗的條件;再讓學生嘗試設計實驗方案。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得以突破。

本節的第三個知識點是生物因素。為了讓學生對書上的“種內互助、種間互惠互利”等術語有直觀印象,理解記憶,先讓學生看四段錄影,要求學生討論其中的生物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在播放蝗蟲啃食莊稼的錄影時,提醒學生要注意後果是什麼。四段錄影讓學生看到了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並及時回答了問題:錄影中有螞蟻的互助關係和大象、棕熊的爭鬥關係,還有蝗蟲和植物、獅子和角馬的捕食關係;大批蝗蟲過後,綠色植物所剩無幾,莊稼顆粒無收,直接了破壞環境。蝗蟲的錄影為下一節的“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的學習埋好伏筆。第二步:讓學生觀察書上16頁的四個彩圖,說說其中的生物關係分別是什麼?學生爭先恐後的說:“有海葵和蟹的互惠互利關係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學書上內容,總結生物之間的關係有哪些?學生總結出(板書內容)。通過活生生動態的錄影和形象的圖片,書上的概念不用老師解釋學生就理解了。本節全部內容講完後,我讓學生自己小結。這是一組學生的小結:全面、直觀而形象。說明他們經過做實驗、對比分析、看錄影,自學印證,把直觀感性的知識提煉成抽象概念,充分理解了本節內容。通過教師和學生互動,至此已圓滿地完成了本節的教學任務。佈置作業: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溼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實驗方案;預習下節課內容: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影響和改變作用;2、課下分組做書上17頁的實驗,要求認真記錄資料。

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我設計了反饋練習題。這是本節課的板書設計,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詳細清晰,便於記憶。

本節課的時間安排是:複習舊知用4分鐘;第一個知識點約用8分鐘;第二個知識點約用16分鐘;第三個知識點約用8分鐘,小結5分鐘;反饋練習4分。

本節

課的教學特點是氣氛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認識規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並用,使知識由直觀到抽象,深入淺出。

上完課後,我反思本節課的得失:這節課根據以往學生的掌握情況,沒有侷限於書上的一個實驗,通過大家做的三個實驗的對比,使學生的認識步步深入,解決了以往學生對對照實驗的迷惑。從反饋資訊中瞭解到效果較好。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上,使學生懂得學習理論是求知的途徑,通過探究也能獲得知識。最後我鼓勵學生:只要你執著探究,也許將來你會有意外發現,解決人類的重大問題,永載史冊!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標籤: 說課稿 通用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hy/shengwu/r5nl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