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端午節優秀隨筆8篇

端午節優秀隨筆8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優秀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優秀隨筆8篇

端午節優秀隨筆1

記得去年端午節,媽媽給我買了粽子吃。那糯香的味道,甜甜的紅棗,再粘點兒白糖……那味道真是有香又甜。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我天天都在想香香甜甜的粽子,天天吵著吃粽子,有一天,媽媽突然問我:“兒子,你那麼愛吃粽子,那你可知道我們家鄉的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端午節為什麼非要吃粽子?”聽媽媽一問,我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媽媽讓我坐下,然後慢慢的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各種習俗。“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在民間又稱端陽節、五月節……我國民間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蒲。”

“媽媽。我們寧夏人過端午節就只是吃粽子吧?也叫端午食粽?”“就知道吃,小饞貓!”媽媽捏了捏我的鼻子繼續說道:“端午節吃粽子是全國人民的一個傳統習俗。粽子的花樣可多啦,有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的就叫“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老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沒等媽媽說完我又搶著說到:“賽龍舟這個習俗又有什麼紀念意義呢?”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楚國。楚國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示紀念,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這種習俗延續至今,還被列為運動專案……,端午節的還有很多寓意吉祥的習俗,等你以後長大了,有更多更有趣的知識在等著你去學習,去了解呢。

真沒想到端午節還有這麼多的有趣的習俗和感人的故事,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美好!

端午節優秀隨筆2

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端午節。端午節的日期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的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區。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有吃粽子、賽龍舟,往江裡撒白糖。還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活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屋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孽生。這麼多的習俗,其中,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動聽的傳說呢!傳說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後來,楚國徹底被秦國毀滅了,屈原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小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今天我們要重視端午節,因為它是我們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優秀隨筆3

“五月五,是端午。”這首兒歌大家應該是最熟悉不過了吧。這不,現在大街上的小孩嘴裡都在唱著,為什麼?因為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到了。今天,姥姥帶我去早市買粽子。

剛剛到早市,一股香草的清香襲面而來。接著,一個個精美的香包映入眼簾,各式各樣,應有盡有。早市左右兩邊都是大大小小的香包,給早市增色不少。

我們往裡走,看見了今天我們的“目標”——粽子,粽子的“個頭”不大不小,比我的拳頭略大一些,呈三角狀,上面纏著一根綵線。我買了一個想嚐嚐味道,拿起粽子,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撥開“粽子寶寶”的“小被子”,白白胖胖的“粽子寶寶”便探出頭來,白白的粘粘的,香氣撲鼻,我怎能禁得起這樣的誘惑?便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小口,細細品味,一顆顆糯米在口中翻滾,頓時粽子特有的香氣充滿了我的嘴,使我不禁幾口將其吞下。

端午節的傳統物品中,每樣都能看出人們的汗水。比如香包,每一個小小香包中,都含有人們晶瑩的汗水,密密的針線中,含有人們多少寶貴的時間,精美的圖案中,含有人們多少精力的投入。每一件物品都是海水的結晶,精力的聚合與時間的積累。所以我們不能浪費它們,要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出它內在的美。

向晚的微風吹走了端午節那美好的一天,讓我們嚮明天出發吧!

端午節優秀隨筆4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相傳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我們建湖人喜歡掛艾蒲,佩香囊,家家戶戶飄出陣陣粽香。我最喜歡吃外婆裹的粽子,外婆心靈手巧,包出的粽子既美味,又有藝術性,還特別環保。

每逢端午,外婆就開始裹粽子,我在一旁饒有興趣地觀看。外婆將水鄉上好的糯米淘好後,根據不同的口味做餡。粽子味分四種:喜歡甜的,在糯米中放幾粒紅棗;喜歡鹹的,取草豬精肉半斤,切碎,用三伏醬油泡製,做成餡裹進糯米中;喜歡清爽的,用自家地裡長的花生,每顆花生米剝開成兩瓣,用清水泡一下,等花生米發大後,裹進糯米中;喜歡原味的,那就糯米中不放其他佐料。

開始裹粽子了,外婆從針線盒中取出一根亮燦燦的蓑針,將新鮮的蓑葉一端捲成漏斗狀,置於左手,右手持一調羹,舀糯米進蓑葉中,糯米裝滿蓑葉鬥後,將蓑葉另一尖端穿進蓑針眼中,蓑葉繞圍幾圈,將整個粽子裹嚴實後,再將帶著蓑葉尖的蓑針從中間穿過粽子,蓑葉尖從粽子另一側露出,收緊了整個粽子,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裹好的粽子一般呈飽滿的尖三角形,為逗我開心,外婆有時還特地將兩個小粽子合在一起,裹成扁五角形,叫“連心粽”,這是外婆和我,心連心。

整個過程,外婆就像製作一件藝術品。我呢,則在一旁,凝神觀看。不像現在超市出售的粽子,一根蓑葉,亂繞幾圈,再用帶顏色的帶子一紮,既沒有藝術性,扎粽子帶子上的色素對健康也不利。所以呀,超市的粽子我根本看不上,就愛吃外婆裹的粽子。

外婆裹的粽子,真好吃!

端午節優秀隨筆5

又到了飄滿粽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著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著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裡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裡。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裡扔粽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裡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優秀隨筆6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的習俗也可多了,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還有賽龍舟!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粽子了,不只是吃粽子,我還特別喜歡包粽子,這樣體會到自己辛勤的勞動成果後,那種自豪與喜悅是滿滿的,什麼也不能代替的!

每年端午節我都會跑到奶奶那裡去幫忙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門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進來,我跟奶奶聊著聊著突然想起了正事——包粽子!包粽子也是技術活,首先要選擇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細選一番,最終滿意地點點頭!接下來就是用把粽子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糯米填進去,要填得溢位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說這樣有利於後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裡的`餡料充滿整個粽子。

然後按照螺旋的手法,把粽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捲起來。捲到最後的樣子,要留一點小尾巴。接著把尾巴全部捲起來,用大拇指把它壓住,把卷起來的那一面對摺過來,最後用棉線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來,捆好不讓它散開就可以了!我們把二十個粽子全部包好之後,粽子們就該下鍋了!

我耐心地等著,就等著那香噴噴的粽子出爐!“好了!”當我聽到奶奶的話時,天知道我有多高興!我急忙把腦袋湊過去,去看看我的勞動成果!耶!大功告成!我_顛_顛地請媽媽爸爸他們過來吃粽子,他們都說好吃,我的心裡也樂開了花!

每次端午節都給我帶了很大的喜悅!

端午節優秀隨筆7

淺夏的早晨,突聞窗外飄來談談的粽香。我突然煥然大悟,隨手翻開手機;哦!今日已是農曆五月初四了,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時間可過得真快呀!我情不自禁默然感嘆。隨著年齡不斷向前挺進,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何謂光陰似箭。

從字面上講,端午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七年級為端一,八年級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初午。”古人紀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二五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義。還有一種說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便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端午可謂是年年過,但就我而言;每年過節的心境不同,因而在每年端午到來之時,總喜歡用文字來綻放我過節之心境,以及淺析這個中華民族古老而又傳統的節日。據史書記載;端午節始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經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裡;緩緩流淌了兩千多年。在每年萬物盛長的淺夏,你恍如恆古不變的汨羅江水,維繫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血脈。

在每個色彩斑斕的五月,我總如期至約地守望你的歸來———端午節。不管你是源於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還是源於紀念揹負血海深仇的伍子胥;或者是源於紀念孝女曹皒;又或是源於紀念古越民族圖騰祭。在談然而至的那一瞬間;我彷彿讀懂了屈原那憤慨而激烈的悲歌;還慢慢地理解伍子胥的恨與偏激;也深深地體會曹娥深度憂鬱的眼神;更注視著古越民族舊國故園的變遷。

端午節;我陶醉於你淡淡的粽香,痴迷於你《九章》《離騷》流淌的情懷;崇尚於你團結拼搏的龍舟精神。端午節———看著你;我彷彿遷越進去中華民族這條風花雪月又或戰火紛飛;甚至是四分五裂的民族歷史長河,每一莫是如此清晰,又是如此的發人深省。

端午節優秀隨筆8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

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稜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裡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標籤: 端午節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jr/duanwu/jgw0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