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中秋節 >

精選中秋節的故事作文彙總八篇

精選中秋節的故事作文彙總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故事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中秋節的故事作文彙總八篇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1

“八月十五月兒圓喲,爺爺給我打月餅喲,月餅圓圓甜又香……”這是媽媽教給我唱的童謠。每年中秋節,我就會唱著這首童謠,望著頭頂上圓圓的月亮,感受著靜謐的星空,那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就會湧上心頭。

中秋節,小孩子們都盼望著那些甜甜的月餅,但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咬幾口就扔掉了,一點兒也不懂得珍惜。媽媽對我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不知道珍惜了,我們那時候想吃一塊月餅,簡直就是一種奢望!”

媽媽說,在她的小時候,有一年快到中秋節的時候生病了,唯一的奢望是能吃上一塊甜甜的月餅。她對爸爸、媽媽講了自己的心願後,大人雖然不捨,但還是給她買了一塊五仁月餅。她捧著月餅,覺得那精美的印花就是這一件藝術品,那香味令人垂涎三尺。她輕輕地咬下一口,頓時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一口氣就把一整塊月餅吃完了。

想想媽媽小時候,再看看自己手中的月餅,就覺得這月餅越吃越香,越吃越甜……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2

每逢中秋佳節,皓月當空,清輝滿地,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跟著姥姥找嫦娥、兔子。在影影綽綽的月影裡,有位美妙的女子凝望地面,尋覓家園和愛人,“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心裡陡然生出無限慨嘆,竟怔怔地望出了神……

姥姥牽著我的手,迎著天地之光,虔誠地供奉。祭拜時的安靜、凝滯,有種刻骨銘心的印記。整個天地頃刻間一片月白色,夢似的美麗畫面,多年後,時光恍惚還停留在那刻,內心的震動猝不及防。

也只有在中秋,仰首望月時,姥姥才千迴百轉,把所有的相思寄託於月光。而轉過身來時,她已面帶微笑,宛若月中的桂子飄落塵世,月影在微微笑眯的雙眸裡……我趴在姥姥懷裡,聽姥姥講故事。

姥姥給我講中秋、嫦娥、后羿……許許多多的故事,都是在月下講的。那個年代,她雖不曾讀書識字,卻有個教書先生的父親,耳濡目染,竟有了滿腹經綸。

一顆童稚的心,總是聽著那些優美的故事含笑而寐。睡夢中,依然飄蕩著姥姥講故事的聲音,彷彿那些傳說,都棲在月色裡,棲在幽美絕世的小院子裡,生出翩躚的羽翼,託著我飛翔在月色繾綣的星空……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3

中秋節,在我的印象中這是個團圓的節日,但在這天我家常常不能團圓,就像今天,只有我和媽媽。

直到在寫博時我才想到中秋節,急忙到窗戶旁,我想看看月亮。這似乎成了每年中秋節的一項任務,就像明知道春節聯歡晚會不好看,可我卻偏偏要看,最後只好無奈的嘆息一聲:“真沒意思!”

今年的月亮驕傲的很,遲遲不肯漏臉。難道今年真的看不到月亮了?我望望窗外,一切那樣靜謐,只有幾家亮著燈。哦,人們都睡了。我看看躺在床上熟睡的媽媽,心中默默的感嘆到,還好有你在。我想到了幾年前的一箇中秋,那時我還在上國小,媽媽的工作很忙,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中秋節了,我怎麼也想不通媽媽還要去。我哭著說:“你在去就不要回來了!”媽媽失望的走了。我整整難過了一天,直到爸爸給我寫了一封信,那封信早已不知去向,但我記得寫的很感人,爸爸講了媽媽的不易,讓我理解她。那次我哭的更厲害,這件事就像一個烙印在我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愈來愈大。

望著遲遲不出的月亮,我想到了國小時。其實我很怕過中秋的,因為這個時候老師總是讓寫有關中秋的日記,哎,每年的中秋不都一樣嗎?不是又要寫“常峨奔月”,“吳剛砍樹”,實在不行就寫閤家團圓共度中秋吧。我每到這時就會咬著筆桿子,脫著下巴,想啊想,月亮出來很久了,可我還是什麼都沒寫出來。我記得二年級時,爸爸看我什麼都寫不出來,只好讓我睡了,第二天很早爬起來,由爸爸口述,我寫,終於交了作業。我還記得老師還把那篇日記當範文讀給了全班同學。那時我還和妹妹一個班,當然我們的日記都是爸爸口述的(我都寫不出來,妹妹自然也寫不出來啊!),我很奇怪老師怎麼沒發現我們的日記雷同呢?後來那篇日記被我儲存的很好,每年中秋節我都會把那篇“萬能日記”搬出來救救急,直到老師終於發現我們大了,終於不用寫有關中秋一類的作文了,我才把它贈予了上國小的妹妹,對了她還有個弟弟,我想是用的上的。

中秋節是個相思的節日,從小到大,我們學過有關中秋的詩句都是酸酸的,就比如“每逢佳節必思親”,這是很經典的。我也會長大,會離開父母,那時的中秋又會怎樣呢?

中秋節的故事講完了。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4

年年中秋夜,今朝別樣圓。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中秋節又快到了。每當中秋節快要來臨的時候,必定是中國人舉家望月,團圓相聚的時刻。在這一天,我們無論是身在室宇家內,還是身處異國他鄉,都會祭神祖、賞明月、食月餅、飲桂酒。祈求上天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幸福安康。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堂堂一代大文豪蘇軾在九百多年以前,面對與自己最愛的弟弟蘇轍在中秋之夜分處兩地不得相見,不由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在這樣感嘆的背後,又何止是東坡先生一人的肺腑之言,它更是代表了全天下所有中國人對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團圓的理想與期盼。

團圓,其實是一種福。

中國人賦予了“團圓”這二字非常神聖的內涵和寓意。在古代中國人看來,團圓並不僅僅是全家人在一起團聚那麼簡單。中國古代社會是封建禮法嚴格的家族式社會,等級制森嚴。如果以一個封建大家族長輩的視角來看的話,那麼只有族人俱在、子孫滿堂、忠孝守禮、和睦有愛等條件存在的時候,才可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團圓”。

中國古人是如此的看重“團圓”,以至於到了現代社會,“團圓”已經漸漸的變成了一種文化的符號與象徵。在中國這樣一個“以和為貴”的國度裡,“團圓”代表了中國人幾千年以來對於幸福的不懈奮鬥與追求。中國人講究“飲水思源,葉落歸根”,它強調了人在向前奮鬥的過程中或者人老了以後,不要忘了回到家鄉去和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它的精神號召力是如此的強大,以至於能吸引海外的華人僑胞不顧天之遙、路之迢也要回到家鄉認祖歸根的情結。縱使從未相識,然同樣是黃面板、黑頭髮的華夏同胞,只要相遇在一起,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盡訴團圓之情。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5

去年中秋佳節,我們一大家人都興高采烈地趕回外公家共度佳節。飯桌上,我們說說笑笑,品嚐著各種美味佳餚。

飯後,我們來到寬敞的露臺上賞月。大人們忙著在桌子上擺月餅、鴨梨、蘋果、葡萄、板栗……,我和哥哥姐姐則在一旁打鬧。等大人們忙完,一家人便團團圓圓、其樂融融地圍著桌子坐在一起,真是人月兩圓了。

我看了看桌上的東西說:“為什麼桌上的東西都是圓的呢?”外公和顏悅色地說:“中秋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天人們慶祝豐收的喜悅和欣賞美麗的月色,月亮在這一天是最圓的,會讓人們想起自己的親戚和朋友,人們團聚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享受美餐,團團圓圓的。”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這時,我抬頭仰望天空,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空,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照得亮堂堂的。遠處有幾顆閃閃爍爍的小星星。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溫暖著我的心——?

我覺得太陽的溫暖過於熱烈奔放,而行光又孤單、冷清了一西,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恰到好處。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洩的清流,注滿大地。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世界完全籠罩在那聖潔的氣氛裡。不知什麼時候,眼前那美麗的景色被一片烏雲遮住了,過了一會兒,月亮又漸漸地擺脫了陰影的籠罩,月光又重新灑向大地。

中秋夜晚的景色太美了,外公那語重心長的話,在我腦裡怎麼也揮之不去。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6

中秋節即將臨近,社群要舉辦博餅大賽,我從小區物業管室領取了一張博餅票,興致勃勃地來到大賽現場報名參加。

活動大廳非常熱鬧,人頭攢動,大家躍躍欲試。廳內十張圓桌分兩行排開。每張桌上各有一個紅瓷大碗,大碗內放著六粒大小相同的骰子。工作人員要求參賽者每十人人圍成一桌,分為十個小組,我分到第二小組。

主持人大聲宣佈,博餅大賽現在開始,話音剛落,有的組員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擲起骰了。“噼裡啪啦”大廳裡骰子聲此起彼伏。我們組首先出場的是一位可愛的小妹妹,只見她手捧起骰子,慢慢地張開小手輕輕地將骰子放到碗中,大家不由自主地探出頭,一看,兩個“四”是‘舉人’,小妹妹開心地領過獎品。下一位是一個戴眼鏡的小哥哥,他手抓起骰子,猛地甩進碗中,“碰”地一聲,骰子跳出碗,按照規則被停了一局,小哥哥一臉失望。輪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將骰子擲入碗裡。哈,我竟然擲出了一個“三紅”,“真不錯”一旁的老爺爺說“是‘探花’噢!”我美滋滋地領到了一份獎品——一瓶橄欖油。緊接著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他輕輕一擲,“哇”全場一片歡呼,原來她博出了一個‘四紅’帶‘二點’的‘狀元’。老奶奶頓時樂開了花,滿臉喜悅。大家紛紛向她表示祝賀……經過幾輪角逐,‘狀元’、‘榜眼’、‘探花’各有歸屬,各組員分別收穫了不少獎品,我也滿載而歸。

中秋博餅是閩南的傳統習俗,它不僅給小區居民帶來了節日的快樂,而且增進了鄰里的友情。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7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轉眼間,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佳節,我回到了姥姥姥爺家,和他們一起過中秋節。下面,就讓我來講講中秋節的故事吧!

中秋傳說之一——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二——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8

我喜歡吃月餅,但以前農村窮,平時吃不上月餅,只有在中秋前的一段時間裡,才能到別人家自制的土烤爐上去打月餅。這種月餅是用白麵、胡麻油、糖和在一起,簡單的發酵後,揉成餅狀,烘烤而成,有時候為了美觀和提味,會在月餅上撒些芝麻,出來的月餅鬆軟甜香,既好看,又好吃。

記憶中,打月餅的地方,就是孩子們的“天堂”。同我一樣期待早日吃上月餅的小夥伴,都會尾隨著家人而來。一爐月餅出來,我們就會拼命擠進人群中,用鼻子使勁聞著月餅散發出的熱氣騰騰的香味,哈喇子也流了出來。一些叔叔嬸嬸,看到我們這副饞相,就會拿出一個月餅,掰成小塊,讓我們解解饞,現在回想起,總覺得那是吃過最香的月餅了。

在中秋節當日,母親會早早起來,忙著張羅一天的飯菜。父親則忙著擺弄供桌,擺放供品,我和弟弟妹妹則守在灶臺邊,幫忙拉拉風箱,燒燒水,傳遞盤子、碗筷等物品。等到中午,一桌由媽媽親手烹製的飯菜端上來,我們兄妹幾個也顧不上吃相了,很快就會把盤子裡的肉菜一搶而光,有時還會因為搶肉和弟弟、妹妹生氣,但現在想想那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啊!

到了晚上,當皎潔的明月即將升起的時候,父親會把月餅擺上供桌。把我們兄妹叫到供桌前,燒香、磕頭,在簡單的祭拜儀式結束後,我和弟弟、妹妹就開始期盼著對桌子上的供品進行“大掃蕩”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jr/zhongqiu/dj21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