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昆蟲記》國中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1

我們的生活因生物的存在而變得更精彩。我看過一本《昆蟲記》,裡面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

我們這學期學的《綠色蟈蟈》真是《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他是法國昆蟲學家,幼年時被可愛的昆蟲所吸引,長大後就認真觀察昆蟲,因此寫了《昆蟲記》。這本書先後被翻譯成60多種文字,流傳百年。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一些有關昆蟲的知識,如:昆蟲產卵的`時間、地方、方法,昆蟲的習性……書中還有一些小片斷讓我印象深刻。“蜣螂腿是長而細的,特別是最後一對,形狀略彎曲,前端還有尖的爪子。”這一句的描寫很細緻,寫出了蜣螂的外形,非常生動、形象。“農夫們看見螳螂半身直起,立在太陽灼燒的青草上,態度很莊嚴,寬闊的、輕紗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著,前腿形狀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禱。”這一段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螳螂寫成像人一樣,有情感、動作,栩栩如生。

看完這本書,我還學到了不少道理。法布林認真鑽研,仔細觀察,做事一絲不苟、堅持不懈,不怕失敗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我卻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有一次,我在做數學作業時,我左思右想都想不出該怎麼解答,於是我想著放棄,不做那道題了。在一旁的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對我說:“做什麼事都不能輕易放棄,要有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不能一遇到困難就退縮,而是要勇敢的去面對。”聽了爸爸的話後,我就更認真地去想這道題,最終我終於想出了這個答案。現在讀了這本書,我要向法布林學習,學習他的那些精神。

這本書不但使我懂得了一些關於昆蟲的知識,還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2

有多少人陶醉在法布林的昆蟲世界裡,有多少人欣賞有趣的文學經典,我獨自欣賞費伯高貴的靈魂。

鮮為人知的昆蟲生活習慣和特徵被描述得淋漓盡致,使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生活感受到爐子裡有多少人的無限樂趣。在這一成功的背後,法布林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他花了一整天晚上和昆蟲默默交流,寫了一個昆蟲世界的運動。創造一個只屬於他和昆蟲的世界。他比任何人都有傳說。收穫與收穫成正比,堅持讓收穫更大,讓你更接近成功。人生有多少成功可以堅持多少次,也許人生就是堅持。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沒有必要。假如你為此努力,那就不是奇蹟了。一個人花時間觀察昆蟲是一個奇蹟。一個人為昆蟲寫了十本書,更不用說奇蹟了。 Fabur研究昆蟲的動機來自作者對昆蟲的熱愛。只要你喜歡它的優雅興趣,興趣通常會導致一個人進入另一個美好的世界。喜歡昆蟲學的法布林。他是昆蟲世界的人,因為他喜歡和昆蟲默默交流。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愛源於他對生活的`尊重。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愛源於他對每一個生活的尊重。

Faber與自然融合在人類視野中是非常和諧的。他熱愛生活,尊重生活,因為他能品味生活的美。他尊重每一個生命,因為他知道生命的價值。他尊重每一個生命。因為他知道生命的意義。這時,我看見一個高貴的靈魂在我面前徘徊。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3

書籍是知識的海洋,也是我的“好朋友”,讓我能盡情的在書的海洋中遨遊。所以在學習之餘,我最喜歡的就是拿出一本自己喜歡看的書來靜靜坐在沙發上閱讀,最近,我就讀完了一本法國著名作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

法布林因為想更好的探索昆蟲,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經常去野外觀察昆蟲。書上詳細介紹了一些昆蟲的本能、勞動、習性、婚戀、繁衍和死亡。其中還講到了一種叫大孔雀蛾的昆蟲,大孔雀蛾是歐洲最大的夜蛾,穿著栗色天鵝絨外衣,繫著白色皮毛領帶。有一天,法布林把剛破繭而出的大孔雀蛾用金屬網罩起來。這天晚上大孔雀蛾飛滿了房間、廚房,法布林就在想它們是靠什麼來吸引另外的蛾呢?是光、聲音還是氣味?他做了三次實驗,前兩次都失敗了,但他並沒有放棄,繼續第三次實驗,他把幾隻大孔雀蛾的觸角剪掉,這時他發現被剪了觸角的大孔雀蛾在家裡亂飛亂撞的.,直到精疲力竭,不久就奄奄一息。這時他發現原來大孔雀蛾是通過觸角發出的一種超聲波來吸引了他們的同伴。

我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細緻地瞭解了昆蟲。法布林不僅為我開啟了昆蟲世界的大門,還讓我學習到了法布林這種不怕困難,追求真理的精神。如果我在學習上也能像法布林這樣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我一定也會取得更好成績的。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4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觀察記錄。在書中,法布林在對一種種昆蟲的日常生活描述中體現出對於生活的獨特欣賞,他真是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

對於昆蟲,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喜歡,特別是蒼蠅,蚊子更令人噁心。而法布林則把昆蟲作為自己最好的朋友,把研究昆蟲作為是一種樂趣,且畢生的心血都融入其中。因為他喜歡昆蟲,把昆蟲當知己來看待,所以才能把昆蟲寫得富有神祕色彩,令我這個討厭昆蟲的人也不知不覺得被他的文字吸引,開始瞭解昆蟲,願意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昆蟲了。蜘蛛在他的觀察下,已成為一個超級“幾何大師”,它們發出的`電報線可以知道遠處的情況;而蟋蟀的住宅,樂器也可以和人類比較。

十卷《昆蟲記》我只讀了一小部分,卻足以從書裡看出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和他仔細的觀察。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昆蟲是可愛的,是有感情的,他們是大自然的生靈,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令人憎恨、厭惡的物件。在法布林的書中,昆蟲演繹著大自然的經典故事,扮演著主角。它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賦予人的思想感情。法布林的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要寫完十卷《昆蟲記》是何等困難,這不僅需要耐心與毅力,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法布林他卻做到了,他觀察某種昆蟲,一觀察就是幾個小時,幾天,或更長的時間,這還不夠說明他的耐心與毅力嗎?他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用一生的時間寫完《昆蟲記》,他的這種可貴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們只有用心去品味這本書的精華,才能對他所研究的昆蟲有更深一層次的認識。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5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但我認為前提必須是情投意合。一次不經意間讀到一本書,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詞句,也沒有過多的“裝點”,這本書就是——《昆蟲記》。

作者亨利·法布林熱愛科學、他將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獻給了研究昆蟲,留下了這本曠世鉅作。這本書語言十分幽默,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昆蟲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法布林所敘述的昆蟲習性來源於他的仔細觀察、和用心的體會,他將昆蟲的習性真真實實刻畫了下來,讓人們更加了解了昆蟲。

讀起那一篇篇文章,昆蟲們就像圖畫般浮現在眼前:織網、捕蟲的蜘蛛,善於偽裝的枯葉蝶,揮著大刀的螳螂,還有覓食方法獨特的.蜣螂……世界多麼奇妙!昆蟲的本領,讓我們人類都驚歎不已。

人類通過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結構有了很多的發明創造:人們根據水裡遊動的魚,發明了潛水艇;看到豬在遇到有毒氣體時會把鼻子插入土中過濾毒氣,人發明了防毒面具;通過觀察蜻蜓的飛行,發明飛機……

《昆蟲記》為你展示了一個充滿情趣的昆蟲世界:你見過天生懂得實用幾何學問的樵葉蜂嗎?你見過誓死也要步伐一致的松毛蟲嗎?你見過勤勞的歌唱家蟬嗎?……

法布林告訴我們:自認為保護昆蟲的方法可能也是害了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連線起那一副生生不息的食物鏈,法布林說過:我們所謂的醜美髒淨,在大自然那裡是沒有意義的,法布林對它們一視同仁,都很喜歡,並沒有一絲厭惡的感覺,由此可見,他真的十分愛昆蟲,也特別愛大自然。

這本書在揭開昆蟲世界神祕面紗的同時,還將昆蟲生活與人類社會巧妙地聯絡起來,成為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我愛《昆蟲記》!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6

《昆蟲記》是一部動物類的小說,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作家法布林。法布林小時候家裡很窮,沒有錢上學、買書,但他從小熱愛大自然,非常喜歡觀察身邊的動植物,立志要成為一位有作為的動物學家。雖然求學和研究道路困難崎嶇,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使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成為一位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和作家。

法布林對動植物的喜愛,超過了一般人。他把自己所見、所聽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寫成了《昆蟲記》。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文章中的“我”在自己的荒石園觀察各種各樣的動植物。他用自己親切優美的語句,細緻深入的描寫,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讓人們百讀不厭。

《昆蟲記》是一部動物的百花園,寫到了許許多多大家熟悉或者的動物,比如蝌蚪、蚌珠、池鰩、螳螂、田螺、小鴨、蝦米等等。我最喜歡的.動物非蜂類莫屬。《昆蟲記》告訴我們,蜂種類繁多,有馬蜂、蜜蜂、泥水匠蜂、獵蜂等等。它們形態各異,生活習性也多種多樣,真得讓人大開眼界。其中,切葉蜂是一種會縫紉的蜂。它常常剝下開有黃花底的刺桐的網狀線,採集了一團填充的東西,很驕傲地用它的腮帶走了。它準備到地下,用採來的這團東西儲藏蜜和卵。還有一種野蜂,我也非常喜歡。它們把窩巢藏在空蝸牛殼的盤梯裡,還有一種蜂,把它的蠐螬安置乾燥的懸鉤子的杆子的木髓裡。這些蜂類神奇極了,我非常喜歡它們。

法布林和他的《昆蟲記》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神奇的動物世界。我覺得法布林那種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的態度,值得我們尊敬,也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7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林,是世界上一位在自然界環境中觀察昆蟲和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出生在法國南部,因家境貧窮,從小被父母送到祖父家寄養。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偶然讀了一本關於昆蟲書籍,便開始對自然界中的昆蟲有了濃厚興趣。在此興趣的引領下,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終於用畢生的精力創作了留傳後世的--《昆蟲記》。

他要讓厭惡這些小東西的人們,通過讀《昆蟲記》後知道,這微不足道的小蟲兒有多麼神奇的本領,也和自然界中其它小精靈一樣可愛。

法布林為什麼能寫成一本人人愛讀的《昆蟲記》這本書呢?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原因一:"興趣"--是法布林研究昆蟲的原動力。自從法布林偶然讀了一本關於昆蟲的書後,就對昆蟲有了濃厚的興趣。因為我感覺興趣是探索各種知識的首要前提。我想興趣是自身學習和探索的最好老師。如果他對昆蟲不敢興趣,就不會用大量的時間和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

原因二:"持之以恆的毅力"--是法布林最終能寫成《昆蟲記》的重要條件之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如缺乏持之以恆毅力,"三天打漁,兩天晒網"這樣是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的。

原因三:"嚴謹和細緻的探索態度"--是法布林能寫成《昆蟲記》的必要條件之二。如果法布林沒有嚴謹和細緻的探索態度,就不會把別人都認為不起眼的昆蟲世界寫的活靈活現,充滿詩情畫意和樂趣。

每個人都想實現自己的理想來獲得成功,但是通向理想的路程非常曲折。我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一定要向法布林學習,學習他持之以恆的毅力和嚴謹細緻的探索態度,我想在新的學年中我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8

俗話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真是一點不錯。書裡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我喜歡的書數不勝數,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昆蟲記》這本書了。

《昆蟲記》中有許多形態各異的昆蟲,它們各有各的特點。有彈奏“樂器”的蟋蟀,有勤勞刻苦的蜜蜂,有“英俊”威武的螳螂……有一種昆蟲名叫蟬,人人都羨慕它動聽的'聲音。可看物都不能只看表面,蟬看似善良,其實是種害蟲,這個事情鮮為人知。蟬是靠吸吮植物汁液來生活的,看到這兒,讓我目瞪口呆。

《昆蟲記》不僅告訴我們昆蟲的基本資料,更教會了我們要愛護昆蟲。

“關愛動物,善待生命”我們要像法布林一樣,仔細觀察昆蟲,但也不對昆蟲做任何傷害。我們要像齊白石爺爺那樣,有一次,他為了畫出栩栩如生的昆蟲,竟跟著昆蟲滿院子跑。別人叫他把昆蟲抓起來,但齊白石卻意味深長的說“把昆蟲捆起來,它就不自由,也就畫不準了。”他聚精會神地觀察著昆蟲,但依然不傷害它們,而是讓昆蟲獲得自由。“關愛昆蟲,人人有責”人類沒有理由去欺凌昆蟲,殘殺昆蟲,因為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如果未來昆蟲滅絕了,人類才後悔是肯定來不及的。所以,讓殘殺昆蟲的人類從此畫上完美的句號。讓我們一起愛護昆蟲吧!

我喜歡讀的書數不勝數,但我最喜歡《昆蟲記》這本書了。它不僅告訴我們昆蟲的一些基本資料,更教會我們要愛護動物。“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你會發現大自然的美妙。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9

曾經有一個人整天呆在家裡,從不做傳統意義上的工作。他過著簡陋的生活,但他以世界聞名。他花了40年時間研究昆蟲,寫了一部震驚世界的作品。他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這本書是《昆蟲》。

《昆蟲記》共有十卷,記錄了幾十種昆蟲的生活習慣和生長過程。作者法布林引導讀者用幽默的語言觀察和了解自然界中許多昆蟲的相關情況,給讀者帶來清新豐富的體驗。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被縮小了。相反,我周圍的一切似乎都被放大了。我站在草地上,新鮮的`空氣包裹著我,周圍的昆蟲在歌唱。我就像大自然的一部分。

跟著這本書,我對昆蟲有了新的看法。在我看來,弱小丑陋的昆蟲實際上是人類最重要的朋友,比如聖甲蟲和清理垃圾的幫手。有了它們,人類的環境就可以得到改善;就像隧道蜜蜂一樣,它們的甜蜜造福於人類的胃;就像螢火蟲一樣,它們消除了破壞食物的蝸牛,農民的糧倉得到了保證……

同樣,我對昆蟲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我不再歧視他們了。我開始學會尊重生命,像法布林一樣觀察和保護他們。藉助書中的文字,我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小昆蟲,它們蓬勃的活力,堅持不懈的努力讓我神清氣爽,震驚我的心!

自然,我也明白,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你的大小,而是值得尊重的。有很多小生物,它們可能很小,只有你的指甲蓋,但它們總是有很多優秀的東西值得學習和珍惜。

可以說,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值得人類學習,無論它是巨大的還是軟弱的,美麗的還是醜陋的。因為有些人與生俱來的感動和美麗,而有些人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閃現,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顆善於發現和等待的心。現在很難確定人類是否能與昆蟲相比,所以我們沒有資格像法布林那樣尊重它們。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10

我看過一本書,叫《昆蟲記》。我覺得《昆蟲記》這本書特別好看。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一位熱愛自然的偉大科學家、文學家——法布林先生的一部著作。這部書從出版到今天曆經一百多年卻一直受到人們的讚歎。

該書主要講述昆蟲世界的神奇和奧祕。法布林用他充滿想像力和感染力的'文筆將各種昆蟲生動、美麗、聰明、勇敢的特性展現在大家面前。如節腹泥蜂為了給寶寶尋找食物與象鼻蟲鬥智鬥勇,最終通過努力給寶寶們帶來 了豐盛的晚餐;砂泥蜂成長的過程;勇敢的紅螞蟻;蜘蛛……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彷彿將我們帶到了昆蟲的世界。我現在說兩種昆蟲:一個是瑩火蟲,另一個是蜘蛛。

我先講講螢火蟲,螢火蟲喝露水,吃蝸牛,它在吃蝸牛之前,要先給蝸牛打一針,這一針可以讓蝸牛昏睡,然後再把它吃掉。

下面我再說說蜘蛛,蜘蛛的視力其實很不好。蜘蛛是靠聽覺來補食,它會再草叢中結網,然後躲在草叢裡面,一聽到有東西在網上動,就會迅速爬到網上,把粘在網上的昆蟲的的血吸乾。

以前我只知道有這兩種昆蟲,不知道它們的習性,通過讀這本書更多瞭解一些昆蟲的習性,豐富了我的知識,讀書真好!

讀過《昆蟲記》這部書使我感受很深,連小小的蟲兒只有掌握了許多神奇的本領,才能接受大自然的考驗,在這個世界上爭得生存空間。那麼我們做任何事情也要像小昆蟲一樣,要有恆心、毅力,通過不懈的努力向自己 的理想前進。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11

寒假期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字是《昆蟲記》。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法布林用他一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的種類、習性乃至覓食、婚俗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特性。《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螢火蟲、螳螂、紅螞蟻、蟬、黑胡蜂、松毛蟲、蟋蟀等。

我最喜歡描寫紅螞蟻的內容:紅螞蟻不會尋找食物,不會養兒育女,它們的衣食住行需要別人來替它們完成。為了達到它們的目的,它們就去搶劫鄰居不同種類的螞蟻,把別人的蛹運到自己窩裡。不久後,蛹蛻皮了,就成為家中積極幹活的傭人。紅螞蟻每次拼殺都能帶著掠奪物按原路打道回府。法布林不論用什麼方法改變路的外貌——用掃把掃地,水流衝地,薄荷葉蓋住地面,紙的地毯把地遮住,用跟地的顏色不同的沙截斷道路等等,都不能阻擋紅螞蟻按原路返回。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作者終於發現紅螞蟻靠的不是嗅覺,而是視力和極強的記憶力。這種記憶力強得能夠把印象保留到第二天乃至於更久。昆蟲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讀過《昆蟲記》後,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科學家幹事業都有一種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做任何事情都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我也要從小做起,努力學好各種文化課,多閱讀一些適合我們國小生看的科普類書籍,做一個熱愛科學的好少年。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12

《昆蟲記》是世界上極為特殊的一部經典,從第一卷到最後一卷,整整跨越了30年。作者筆下的昆蟲,它們捕獵、相愛、生兒育女,它們詐取、被殺、朝生夕死……昆蟲的世界從不絕望,它們永遠生機勃勃。《昆蟲記》宛如一曲奏響在美麗田野中的昆蟲之歌。

當我看完《昆蟲記》時,我正坐在書房裡。窗外是那永不變的高樓大廈與城市那灰濛濛的天。我問自己,當我蹲下來認真觀察地上螞蟻搬家時,那是多久之前?當我靜靜享受著夏風,聽樹上的蟬振鳴時,那是多久之前?當我拿捕蟲網籠住蝴蝶再放飛,與蝴蝶嘻戲于山間,那又是多久之前?好像,那真的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兒了。或許當很多人看完這本書之後,也和我一樣心中紛紛響起對過往愜意生活的無限嚮往。

這也就是《昆蟲記》的魅力所在,它是用悠悠的30年時光,一點一點慢慢“熬”出來的。30年,10950天,法布林日日都在觀察昆蟲,並記載於書中。在我認為,《昆蟲記》就是一部昆蟲研究長卷。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法布林觀察昆蟲,瞭解昆蟲,記錄下昆蟲不為人所知的`一切,向讀者展現出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他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看待昆蟲,引導我們對生命、對大自然的尊敬和熱愛。法布林與《昆蟲記》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也永遠留在了昆蟲們的心中。

閉上眼,細細回味書中的內容,更加嚮往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時光。此刻,或許薄翼金蟬在窗外高樹上伴著夏風長鳴,或許舞姿翩翩的蝴蝶在陽光下忽飛忽落,或許清透網絲上露珠晶瑩透明。回望世界,如此多彩!

《昆蟲記》國中讀後感 篇13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祕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林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xy/guanhougan/q53j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