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工程 >

《黃山奇鬆》優秀説課設計

《黃山奇鬆》優秀説課設計

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從啟動、編寫到實驗、總結、推廣,已經有六個年頭了。六年來,這套教材的使用,無疑為我們進一步轉變語文教學觀念,真正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語文教育思想作出了方向性的啟示,同時也為我們深化小語教學改革,大幅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展現了廣闊的前景。蘇教版小語教材中入選的課文文質兼美,聲情並茂,字裏行間閃耀着美的光彩,藴含着美的情趣。今天我有幸執教的《黃山奇鬆》一課,就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描寫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過對三大名鬆的具體描寫和對黃山鬆“千姿百態”的概括描述表現了黃山奇鬆的“奇”。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人們對黃山奇鬆情有獨鍾,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鬆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得黃山更加秀美。就本文而言,由於學生對黃山以及黃山奇鬆感性認識上的不足,極有可能導致學生體會情感出現障礙,對感悟課文內容,讀好課文帶來不利影響,那麼如何結合本課的實際,準確定位好本課的教學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教好本節課的立身之本。當初備課時,在制定教學目標上,可謂下了一番功夫。蘇教版小語教材明確提出“語文姓語”、“小語姓小”,旗幟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學科定性、定位觀。“語文姓語”,明確了語文的工具性,認定了教會學生掌握語文工具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小語姓小”,明確了小語教學的基礎性,認準了國小隻是語文教學的啟蒙階段,不是要從理論意義上向學生傳授語言學的知識,而是要從實踐意義上去培養他們最起碼的運用水平的語文基本功。從這一思想來看,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學習語言,必須以語言訓練為中心,國小生需要學習的是課本中原汁原味的東西,而絕不是關於課本的那些零碎枯燥的'東西,基於這一定性、定位觀,結合新大綱的精神,從本節課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生存在的認知障礙的實際出發,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黃山奇鬆》優秀説課設計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反覆品讀,在讀中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培養審美的情趣,激發學生對黃山的熱愛;

3、注重積累運用,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學會介紹黃山美景。

教學目標定位好後,如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黃山奇鬆的美和奇,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鬆的,理之成為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那麼,如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很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上我力求體現“以讀書為主線,強調讀中感悟,提倡活記樂背,注重遷移運用”這一指導思想,下面我想就這四點的教學,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

一、以讀為本,將讀書活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

蘇教版小語教材特別注重“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讀作為學習語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年來,語文教學在實踐上的最大誤區便是“途徑”不明。我們一直未能深入研究和解決好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兒童語文能力是怎樣形成的?語文課上學生語言訓練的根本途徑和動行機制是什麼?以往,我們總是習慣以理解課文內容為主線來組織教學結構,以各種分析和各類知識的灌輸來取代學生的語言習得過程,不肯讓學生直接充分地接觸課文中豐富多彩的語言。學生學到手的不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語言材料,而是諸如“艱苦樸素”“英勇頑強”之類概念化、標籤式的“被榨乾了汁水的語言的標本”。為了改變這種錯誤的語言學習之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將朗讀作為教學的主線。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按照“初讀感知——熟讀感悟——品讀體會——記憶背誦”四個基本環節進行。首先要求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説説在玉屏樓前可以看到哪些奇鬆,接着讓學生自由讀描寫三大名鬆的句子,説説自己最想説的一句話,在整體感知第二自然段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入學習迎客鬆,通過“循文明象、體情悟道”感悟文中“枝幹遒勁”和“飽經風霜”這兩個新詞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迎客鬆的奇,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細讀品味,讀出感情,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並練習背誦。接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陪客鬆和送客鬆的句子,最後通過觀賞其它奇鬆,齊讀最後一節,結束新課的學習。這樣,通過全程的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

二、以感知為基礎,將讀中感悟作為理解課文的手段。

感悟,感知而領悟。感悟,既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項重要目標,又是學生學好語文的一種基本方法。國小語文新大綱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在閲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從新大綱的表述中我們不難看出,感悟是積累和運用語言的前提,感悟也是培養語感的重要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必然會經過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認識與體察過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是如何讓學生感悟的呢?

1、悟其意。

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側重於悟其意。如《黃山奇鬆》:“如今,這棵迎客鬆已經成為黃山奇鬆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徵了。”這句話,學生難以理解“代表”“象徵”的含義。領悟的方法還是先要從整體上去感知:它為什麼成為黃山奇鬆的代表,為什麼象徵着黃山?對於這個問題我在教學中一代而過,充分讓學生自悟,自己理解。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善於引導學生從中提升對詞句內涵的領悟。學生學習的是母語,課文大多數文字一讀就懂的,所以要擇其需要領悟處領悟之。

2、悟其情。

“情”,就是學生對文章所描寫的景或物產生的特定情感。對於這篇課文的教學,學生對奇鬆的情,主要是從奇上產生的。在引導學生領悟迎客鬆奇時,我突出重點,防止教學程式化。悟其情的方法,新大綱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這就是説,鼓勵學生議論紛紛,對課文有多元的理解。因此,在學生看完迎客鬆的圖片,讀完描寫迎客鬆的句子之後,我就安排讓學生自由地説説自己的想法,用個性化的語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側重領悟迎客鬆的奇。

三、活記樂背,積累言語材料,積澱語感經驗。

新大綱要重視在讀中感悟,但更強調語言積累。強調語言的積累,那麼究竟要積累什麼?積累範文的語言,而絕不是積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閲讀教學要重視讀書和背誦,要讓學生學習“語文”本身,而不是“關於語文”的東西。這是我們蘇教版一貫倡導的思想。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注重讓學生積累範文語言,描寫迎客鬆的句子寫得多好,不僅把迎客鬆寫得美,寫得奇,還寫出了迎客鬆的地位,這麼好的句子,不讓學生背上,不讓學生將範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學生的語文能力怎麼能提高?其次重視積累,還包括積累名家名句,名人名言,好詞佳句等等。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補充了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並讓學生記住,學生很高興,很樂意地去背了。記得蘇教版小語教材主編張慶老師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他爬雲龍山觀景台,便見到一個少先隊員一邊向上爬一邊對他的小夥伴大聲吟誦:“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你看,這個同學學過的《登鸛雀樓》詩竟在這兒派上了用場。我今天讓學生們記住徐霞客的名言,説不準哪一天學生真遊玩完黃山後,發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感慨,那時真有一鳴驚人之感。若是平日這些同學積累甚少,頭腦空空,我想即便面對更加綺麗迷人的景色,恐怕也只能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吧!

四、創設情境,遷移運用,培養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

由模仿到創造,由完成老師設計的“形成性”作業,到主動運用於説、寫實踐,並積極向課外語文活動延伸,這是蘇教版在注重遷移運用中提出的具體要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利用學生對黃山奇鬆的瞭解,讓學生學會介紹黃山奇鬆,這不光是很好的遷移運用,更是一個很好的口語交際訓練。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口頭言語交際日益頻繁。因此重視説話教學,加強言語交際能力的訓練,也是當今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抓住國小階段發展兒童口語的最佳期,十分重視説話訓練,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安排了相當數量的言語交際和觀察表達練習。其中言語交際訓練模擬一定的生活場景,要學生聯繫生活經歷再造想象,發展言語的交際功能,沉澱言語的交際經驗。從這點來看,讓學生在家長面前介紹黃山奇鬆正是為了創設口語表達的情境,培養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此外,我在佈置課後作業上還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寫三大名鬆的寫法,描寫校園中三座典型的建築物,這也是為了強化學生的寫作遷移運用,進行寫的訓練。

總之,國小語新大綱和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所昭示我們的語文教改之路,也正是以有指導的讀書活動為主線,融字詞句訓練於其中,強調朗讀感悟,要求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説、寫促讀,提倡活記樂背,增加積累,注重説、寫結合,促進遷移運用。一句話,這就是走“以讀為本、內化語言”之路。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這節課的教學,主觀上,我力圖體現新大綱的精神,展示蘇教版教材的教革方向,努力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客觀上,由於本人理論和實踐水平的有限,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及説課中的許多地方還不盡如人意。懇請各位專家、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標籤: 説課 奇鬆 黃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gongcheng/pn3e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