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教學特色

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教學特色

前不久,我們有幸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老師的數節公開課,我們盡情地欣賞並真切地悟到了語文教學的真諦。支老師深刻的教學思想、精湛的教學藝術,給老師們的啟示很多。

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教學特色

一、“活”與“實”的統一

支老師的課非常的“活”。體現在學生思維的活躍、情緒的活躍、語言的活躍,甚至動作的活躍上。課堂上不時會發出陣陣笑聲(笑聲不僅來自學生,也來自眾多的聽課教師)。在這陣陣笑聲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是在愉悦之中,在支老師的巧妙點撥下,不知不覺地完成着一個又一個並不簡單的學習與訓練任務,看不出他們的學習有什麼負擔,而看到的是他們在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學習。

以支老師經典的《第一場雪》教學中的片段為例,在學習“雪後”一段時,支老師用鼓動性的語言引導:“雪景這麼美,誰能美美地讀一讀?用你的朗讀把大家帶到廣闊的雪野中去遊覽一番!”一名學生讀得尚可,支老師以他獨具特點的語言風趣地説:“讀得不錯,但他剛剛把大家帶到雪野的邊上,誰能再把大家往裏邊帶一帶?”下一個學生讀得反而不如前一個,支老師又風趣地説:“剛才那位同學好不容易把我們帶到雪地邊兒上了,你又把我們帶出來了。”同學們開懷大笑之後,又投入到更加努力之中,爭先恐後地希望把老師和同學們帶入雪野中去,一次比一次讀得好,有的同學甚至超水平發揮,表現出的朗讀效果令聽課老師們歎服。

仔細體會,支老師在一個簡單的朗讀訓練環節中,不僅靈活地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於課文情景之中,讓自己與作者做心靈的溝通,同作者一起去觀察、體會、想象、思考。活生生地顯出語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讀出語言文字的“昧”,而且將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對文中優美意境的體會融為一體,將各種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切實地落實在每一位學生身上。

再以《飛奪瀘定橋》為例,看支老師是怎樣進行詞語訓練的。

師:誰能講一下“浩浩蕩蕩”?

生:“浩浩蕩蕩”就是氣勢浩大。形容人數多,氣勢浩大。

師:人數眾多,氣勢浩大。我給你舉個例子吧。比如今天老師們來聽課,人數很多,氣勢也挺大。“浩浩蕩蕩”地坐了滿屋子的老師。行不行?

生:不行。

師:為什麼不行?這不是人數多,氣勢很大嗎?(對剛才發言的同學)你的錯出在哪兒自己糾正吧!

生:“浩浩蕩蕩”還得是行動着的。

師:還得是行動着的。這點補充得對不對?

生:對。

師:對是對了,不太準確。我再舉個例子:自由市場上人多不多?

生:多。

師:自由市場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浩浩蕩蕩。行不行?

生:不行。

師:錯誤出在哪兒了?

生:還得是行走着的。

師:自由市場上的人也沒有躺下呀?

(笑聲)

生:還得是整齊的。

師:不一定是整齊的。

生:還得是形成隊伍的。

師:有點道理了。

生:還得是向同一目標去的。

師:對,有方向性。大家行動一致向一個方向,這才叫“浩浩蕩蕩”呢。那麼我再舉個例子,長江之水,浩浩蕩蕩流向東海。這回可沒有“人”了啊,行不行?

生:行。

師:誰説行?你説為什麼行?

生:因為長江是向東海流去的,是有一定目標的。

師:對,有一定目標。規模大不大?

生:大。

師:沒人行不行?

生:行。

師:其實這個詞原來就是形容水的!你看“浩”字有沒有三點水?

生:有。

師:“蕩”字有沒有三點水?

生:有。

師:對了,原來就是形容水勢浩大的,後來把它借用來形容聲勢浩大的羣眾運動呀,行走的隊伍呀,等等。

支老師連續運用反詰、歸謬的方法,將學生的思維導向活躍——不可謂不“活”;使學生不僅體會出詞語理解中的細微差別,而且通過提供的背景和例子,為學生準確地運用詞語打下堅實基礎——不可謂不“實”。

在課堂上讓學生活躍並不難,可往往活躍之後是亂而不實。難得的是活而有序,更難得的是活與實的統一。筆者以為支老師的高明之處恰恰在於此。他可以將學生的情緒調動到空前活躍的程度卻並不失控。學生的活躍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習內容與範圍之內的活躍,不是無目的、無秩序、無方向的亂“活”。總會有“話又説回來了”的時候,總會在盡情地發散之後,又巧妙地收回到教學內容與目的上來,學生的思維與情感都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之中盡情地、極大程度地得到發揮。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活躍的氣氛下,支老師可以從容地、不留痕跡地將一項項語文基本功的綜合訓練,紮紮實實地落在每一個學生身上。

二、“智”與“趣”的諧和

支老師的課總會是很有趣。這種“趣”不是低級、搞笑的“趣味”,而是充滿了機智的情趣。可以讓人在笑聲中理解與頓悟,在笑聲中感受到機智的'魅力。這不僅與支老師風趣、幽默的個性語言有關,更多地與支老師對教學不斷地創新、在課堂上充滿教學機智有關。是支老師用教學機智與創新揮灑出的充滿智慧的情趣。

試舉支老師講的《晏子使楚》為例。

師:今天這麼多老師來聽課,你們緊張嗎?

生:不緊張。

師:不緊張?好,那誰敢到黑板上寫幾個字?

(學生無人舉手)

師:你們不是説不緊張嗎?

(有一個學生舉起手)

師:好,你過來。我就喜歡勇敢的孩子!(學生走上來)請你把今天要學的課題寫在黑板上。(學生寫字,但“晏子使楚”四個字寫得大小不勻,台下學生鬨堂大笑)

師:你們別笑,也許他這樣寫是有所考慮的。我們今天學的這一課裏主人公是誰?(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兩個字寫得很大!(眾笑)你討厭不討厭楚王這個人?(生答:討厭)所以他把“楚”字寫得最小!(眾笑)

這一段對話,不可能是備課時設計好的,是一種“即興”之作。但是,它卻具有多方面的意義。(1)鼓勵了學生積極參與表現自我的勇敢精神,表現了“師之願”;(2)巧妙地撫平了鬨堂大笑給這個寫字的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和損害,表現了“師之愛”;(3)幽默地把一種偶然現象(該生寫字大小不勻)轉換為寫字與情感的內在聯繫(雖然該生並無此意),啟示了一種心理付之行為的必然,這是“師之趣”;(4)機智地滲透,甚至點明瞭對課文人物的認識,這是“師之情”;(5)所有這些都是在一瞬間即興發揮,表現了“師之智”。

聽支老師的課你無法推測出他的下一步要做什麼,而且經常會出現誰也始料不及的設計或場面。也就是説,每次聽支老師的課都會有新意,同一篇課文支老師每一次講都會有不同的教法,從無固定的模式,似乎“無法無天”。篇篇不同,次次出新,語出難料,機智疊出,詼諧幽默,笑中感悟,這恐怕就是支老師的教學充滿着誘人魅力的原因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79m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