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最後的常春藤葉教案設計

最後的常春藤葉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最後的常春藤葉教案設計

1、賞析文章精巧的構思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2、培養學生珍愛生命以及關愛他人的意識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可能很多同學一些文章評論聽説過“歐亨利式的結尾”這樣的説法,什麼是歐亨利式的結尾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歐亨利的小説《最後的常春藤葉》

二、賞析文章精巧的構思

(一)學生閲讀文章,複述故事梗概

師:先請同學們看一下這篇文章,看完之後能不能按照情節的發展概括一下小説的情節

明確:女畫家瓊珊感染肺炎,她的朋友蘇艾悉心照料她。後來瓊珊病重,看到窗外飄落的常春藤葉對生命感到絕望。蘇艾很着急,為了賣畫賺錢幫瓊珊看病,她請樓下她們的朋友老貝爾曼來當模特。老貝爾曼聽説了瓊珊的情況,就在當天晚上冒着風雨畫了一片葉子在牆上。這片不落的葉子給了瓊珊生命的希望,使她戰勝了病魔,最終轉危為安,而老貝爾曼卻因此生病死了。

(二)賞析構思

1、師:在整個故事情節當中,你覺得哪一處情節最震撼你的心靈?

明確:應該是小説的結局部分,因為這一部分寫到蘇艾的揭謎:老貝爾曼的死,換來了最後一片葉子這幅他追求終生的傑作,而正是這幅傑作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這樣一個結局深深打動了我們。

2、師:這樣一個小説的結局同學們覺得在構思上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明確:歐亨利式的結尾。歐亨利在短篇小説的藝術處理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小説的意外結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讀者眼看着情節似乎明明朝着一個方向發展,但結局往往來了個出其不意。這意外的情節逆轉,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昇華,另一方面是主題也得到揭示,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

莫泊桑的《項鍊》同樣也是在最後來了一個情節的逆轉:辛苦十年賠償的項鍊竟然是假的有力地諷刺了主人公的愛慕虛榮。

啟示:我們從兩篇文章的結局的方式上應該會獲得寫作上的啟發,要想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在結尾來個出人意料。(結局出人意料)

3、師:你覺得小説安排貝爾曼死去合理嗎?作者在安排貝爾曼去世前,前文有哪些交代呢?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語句,説明理由。

明確:①他是老人——年紀60開外

②常年酗酒——他喝松子酒總是過量

③身體不好——充血的眼睛總是迎風流淚

④環境惡劣——那晚天氣總是風雨交加的

⑤這個地區肺炎流行,很多人因此生病了

我們能夠看出來,出人意料的結局不是突然的,不是捏造的,而是有很多的鋪墊的,是暗藏機關的.。

我們同樣與《項鍊》作比較項鍊是贋品,直到最後才道破作者三次做了巧妙的暗示:(1)借項鍊時,女友表現得相當大方,毫不遲疑地説:“當然可以。”(2)當瑪蒂爾德惴惴不安地去還項鍊時,“佛來思節夫人竟沒有打開盒子看。”這已表明項鍊不是什麼貴重物品。(3)珠寶店老闆“查看了許多賬簿”,説只賣出這個盒子,這就説明項鍊與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啟示:所以我們在寫人記事的時候,在對情節的處理上要注意前後的照應鋪墊,讓故事經得起推敲。(文中暗藏機關)

4、師:小説一開篇就將生活貧困、疾病纏身、萬念俱灰的瓊珊推到讀者面前,醫生斷言與蘇的悲傷,瓊珊的萬念俱灰使人對瓊珊的生已不再抱有希望,而此時小説的情節陡然一轉:經過漫長一夜風雨的吹打居然還有一片藤葉掛在藤枝上,瓊珊一天天好起來,讀者也如釋負重。不料情節再生波瀾,再次在讀者心靈上引起撞擊:貝爾曼先生患肺炎去世了;更令讀者感到意外的是牆上那一片藤葉竟是假的,是貝爾門在那個悽風苦雨的夜晚,在那個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的晚上,用自己的生命畫出的傑作。整個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我們再來看一下《項鍊》這篇文章,借項鍊——丟項鍊——賠項鍊——假項鍊,文章也是曲折不斷。“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想引人入勝,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應該學會一波三折,寫出事情的波瀾。(事情一波三折)

a)賞析人物形象的塑造

師:小説在文章的構思上獨具匠心,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我們再來看看本文的主人公貝爾曼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請同學們找出集中寫貝爾曼的三次。

明確:初見貝爾曼:外貌描寫性格暴躁酗酒成性愛講大話牢騷滿腹

——窮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騖遠、鬱郁不得志的老畫家

再見貝爾曼:語言描寫對這種白痴的想法“諷刺地咆哮了一陣子”、“可惡的葉子”、“可憐的瓊珊”、“願意為你效勞”

——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

再現貝爾曼:側面描寫蘇艾的轉述

——崇高的愛心、自我犧牲精神

歸納:外表平凡性格有點討人厭但卻有愛心甚至自我犧牲的老畫家

啟示:在我們的學生習作中人物的塑造往往好人無缺點,壞人無優點,人物形顯得單一、呆板,而在這裏貝爾曼的外表和內在形成了反差,人物形象更加豐富,也顯得更真實,也更能打動讀者。(外表與內在的反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017wq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