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語文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會認“罩、屹、鼎、沸、貫、崩、恢”等7個生字詞,會寫“潮、稱、鹽、籠、罩、蒙、薄、霧”等13個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受錢塘江大潮潮來前後不同的景觀,感受“奇觀”的奇特之處,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4.學習本文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並加以應用。

教學重點:

通過文章學習,瞭解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和潮來後的不同景觀,用心感受不同時刻的畫面帶給人們不同的感覺,並大致能説説“潮來時”的整個經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一、 激趣導入,感知自然美(4分鐘)

同學們,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們同學介紹一些,並説説你為什麼覺得這個地方好玩。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結合生活中“你去玩過的地方”,並進行相應的介紹,與同學之間有交流,並對此文學習產生興趣)

二、 初讀課文,構建文體美(9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2.讀了這篇課文,説説你有什麼收穫。

3.你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讀本文後的感受嗎?

預設一:海寧市的鹽官鎮真是一個觀潮的好地方哪!

預設二: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景象好壯觀啊!

預設三:浪潮就像千萬匹白馬齊頭並進,真是浩蕩啊!

教師進而引導:你可以用書本上的一句話來説説嗎?

引出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設計意圖:在初讀感知後,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後的體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教學,進行引導第一段的學習。)

4.天下奇觀的“觀”和文章的題目觀潮的“觀”一樣嗎?

讓學生進行思考,同一個字卻是不同的意思,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加以引導,並結合相應的組詞,讓學生學以致用。

三、 研讀課文,賞析語句美(22分鐘)

1.快速默讀課文,找出錢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過渡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那麼,它“奇”在哪裏呢?

語文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長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長城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第三自然段是由長城展開的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讚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蹟”。可以説,它不僅是一篇狀物類的文章,更像一首動人心魄的中華歷史文化的讚美詩。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擬訂“在閲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現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教學準備:長城遠、近景圖的課件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凸顯學生的感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本節課以悟為強音,加深學生認識的深度;以情為重點,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

四、教學方法:

在閲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學中準備採用“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説教學流程:

(一)展示資料,在歷史情境中激情

於漪老師説過:“課的第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課文教學我以交流資料為起點。請各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課前蒐集的有關長城的資料與信息,交流完之後,把它貼在後黑板的讀書角。學生可能蒐集到的資料有:“盂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好漢坡上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碑刻、曾有宇航員説,從月球俯瞰地表,惟有兩處建築遙遙可見,其中之一就是我們中國的萬里長城!長城經過的省市、修長城的目的、時間……齊讀大屏幕長城背景圖上老師蒐集的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讚譽之詞: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俄羅斯原總統葉利欽)。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期待,為本堂課的學習打下情感和價值取向方面的鋪墊。激發學生探究氏城文化的興趣。

(二)品詞析句在文本語言中動情

學生們的讀書興趣被激發起來之後,讓他們帶着定的知識儲備進入讀書過程。首先讓學生帶着老師的温馨提示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這一遍讀,重點放在讀正確、讀流利,有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或解決,養成良好的利用工具書的習慣。接着,同桌互相檢查讀生詞,並將自己認為需要給大家提醒字、詞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讀音,“堡壘”的壘,3個撇着點要寫均勻,“屯兵”、“堡壘”的意思。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讀,就是讓他讀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後要學生説説讀書知道了哪些內容,在學生的彙報中,我刪繁就簡,集中目標,理請課文的思路。

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欣賞古典詩歌,對古典詩進行審美性解讀。

2、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分析重點詩句,瞭解詩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3、瞭解《飲酒》一詩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感受情景描寫的傳神特徵。

4.、瞭解陶淵明及其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藝術風格;初步瞭解五言古詩的一般特徵。

二、教學重點:

瞭解詩中人、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體會本詩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寫的傳神特徵。

三、教學難點:

瞭解詩的意境美,感受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深切體味及其情感表現特徵。

四、教學方法:

1、朗讀:①學生各自讀②齊讀。

2、提問:用提問方式設計課程講讀。

五、課前作業:

學生查找陶淵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學設計:

兩個目標:一是體味作者的感情,瞭解本詩意境;二是如何從寫作角度

展現本詩的審美性。

1、導入新課。

我國詩歌,有許多題材分類。比如以前學到過的邊塞詩、山水詩、送別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題材的詩歌——田園詩。它是由東晉的陶淵明開創的,並且由陶淵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頂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淵明的《飲酒》。

2、學生反覆朗讀,把握語調、語氣和節奏。初步瞭解詩的內容。

⑴學生各自讀。

⑵教師學生共同討論朗讀時對語調、語氣和節奏的處理。

這是一首田園詩,表達的是詩人悠然自得、寧靜淡泊的心境,所以,語調、語氣和節奏都應是舒緩的。這是五言詩,朗讀時按二/三結構。

⑶按分析的節奏、語調、語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處理字詞。

讓學生挑出不會的字詞。

結廬:結,建造、構建。廬,這裏指簡陋的居室。結廬就是建造簡陋的居室,這裏指居住在此。

爾:代詞,這樣,指上句。

遠:此處為動詞,當遠離講。

見:指不經意看見。

山氣:指山中景色。日夕:指傍晚。

相與:共同、一道。

4、學習課文。

⑴第一段

①提問:前四句怎麼理解?

這幾句的意思是: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感覺不到車馬的喧鬧聲,請問你怎麼能夠這樣呢?這是由於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②第一層描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遠”,“遠”的對象是什麼?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説,是遠離塵俗,超凡脱俗。這四句,從感覺方面肯定了自己“心遠”的正確。

⑵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怎麼理解?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採菊”這一動作包含着詩人怎樣的志趣?

明確:在院中東邊的籬笆下,詩人正在專心聚志悠閒自得地採菊花,偶一抬頭,悠遠的南山無意出現在眼前,心與山悠然相會自身彷彿與南山融為一體了。這兩句,刻畫了詩人自己悠閒自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形象。體現了作者超脱塵俗、熱愛自然的情感。(營造了一種和平靜穆,恬淡自然的意境。)

“菊”是花之君子,採菊,實際上是自我高潔的表現。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着詩人超脱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②“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可否改為“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明確:表達效果明顯不一樣。

“見”是無意中看見,好像是景物自己撞上來的,其中含有人與物融為一體的感覺,用“見”追求的是一種無意為之而境與意融匯的完美的境界;而“看”或“望”是有意遠觀,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沒有“見”的表達效果好。

③“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什麼描寫?有何深刻意義?跟前兩句有何關係?

明確:A、詩句的表面意思是:山中景色在夕陽下更加美麗,成羣的飛鳥結伴而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

B、這兩句詩的深刻含義是: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呢?為什麼還要奔波於齷齪的官場之中,不肯接受這種美好的歸宿呢?不思返歸這優美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呢?詩人在《歸去來兮》裏説過:“鳥倦飛而知還”,這句正好應和“飛鳥相與還”。“相與”指“成羣”,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還在規勸其他人,不妨也“還”吧,我們彷彿又一次聽到詩人在呼籲:“歸去來兮,田園荒蕪胡不歸”?

C、這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與上兩句是緊密相關的,首先是悟理——飛鳥尚知還,人亦更知還,用飛鳥相與還的現象類比出人應“歸真返樸”。如果沒有悟出這個理,哪會有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所以,這個“理”,正好為“悠然”的行為提供了哲理基礎。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抒情悟理,互為表裏。

④最後兩句應怎樣理解?

明確:這兩句説的是這裏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忘言”就是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

⑶、藝術特色

敍事、説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

一、二句敍事,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境。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閒的緣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詩人恬淡的心境。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美的環境,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將景、情、理融為一體,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後怡然自得的情懷。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抒情悟理,互為表裏。

最後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同時又藴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於抒情中藴含着哲理。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餘音繞樑,回味悠長。

七、小結:

這首詩為我們建構了一個遠離塵世、恬淡、悠然的田園意境,表達了作者歸隱的情感。這也是當時士大夫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情趣。

八、作業:

1、背誦《飲酒》

2、找出陶淵明其它的一些詩與這首詩做比較,體味是人的表達的情感,試着寫一遍讀後感

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瞭解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究,瞭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麼;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指引學生的認識和行為。

3.情感目標: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儘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發現身邊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每天能給你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上課,我感到真幸福!你認為什麼是幸福呢?

2.幸福有很多表達的方式,有位作家説,幸福是一個謎,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麼》,看看我們能從故事中找到什麼樣的答案。

二、自讀自悟

1.自由讀閲讀導航。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後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朗讀,交流彙報。

(1)認讀詞語

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詫異強健痕跡耕地

(2)課文寫十年前三個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並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以後,三個青年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三、閲讀感悟

1.理清起因。

(1)默讀課文,説説課文的起因是什麼?(三個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2).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麼幹的?指名幾個學生讀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麼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説説他們為什麼這麼快樂?

(4).三個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喝。從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麼?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呢?三個牧童為了弄懂這個問題,真是各奔東西。

2、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後,各自都做了些什麼?畫出他們的幸福感悟。

3、學生彙報交流

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4、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説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説説幸福是什麼?

5.體會身邊的幸福

(1).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麼?(有)什麼時候?那個時候,他們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那時的他們意識到這就是幸福了麼?

(2).那他們是什麼時候意識到的呢?讀有關語句,説自己的理解。

過渡: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去尋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長時間去追尋,只要我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情,就會感到幸福的。

四、拓展延伸

1.對於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師的幸福感悟嗎?我們一起分享吧!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學生的一聲聲問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窩。

幸福是看到學生燦爛的笑臉,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學生一起暢遊書海,

去尋找真善美的生活。

幸福就是快樂,

幸福是一種感覺,

找尋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2.孩子們,你們的幸福感悟又是什麼呢?

聯繫你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詩,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3.師總結:作家畢淑敏這樣感悟幸福。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説: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説: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説: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五、作業設計

排練課本劇《幸福是什麼》

六、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麼

十年前挖砌水井快樂興奮

學做醫生幫助別人

十年中辛勤工作對人有用對人有益快樂自己

耕地種麥養活多人

十年後再次相見暢談幸福

語文教學設計5

【設計意圖】

偶然的機會看了《三隻小豬》配樂動畫片,感受頗深。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笨拙可愛的人物形象及與故事情節發展緊緊相扣的跌宕起伏的配樂,令人捧腹。極富音樂語言的樂曲讓我在腦海裏把小朋友們都變成了一隻只可愛的小豬……

【活動目標】

1、通過韻律遊戲,感受樂曲歡快、詼諧的情緒。

2、通過創編搭建不同房子的動作,進一步感受樂曲中跳躍頓挫的節奏。

3、主動參與創編遊戲活動,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三隻小豬》樂曲磁帶,小豬頭飾、小豬尾巴。

2、各種小豬神態圖片,貼有點子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供幼兒遊戲時用。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幼兒聽音樂自然進入活動室。

二、欣賞樂曲《三隻小豬》

1、老師:你在樂曲中聽到了什麼動物的聲音?

捕捉幼兒在聽音樂中的情緒表現,試問幼兒感受到的情緒。

2、老師:你聽到了小豬在幹什麼?

三、觀看情境表演

教師根據音樂的節奏和情緒進行表演,表現出小豬蓋房子時的情形。

1、老師:小朋友在音樂中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2、老師:小豬是怎麼蓋房子的?你看到的小豬們發生了什麼事?先是怎麼樣的,後來是怎麼樣的?

3、和幼兒一起講出三隻小豬的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4、師:我們表演的小豬蓋房子和平時的蓋房子有什麼不一樣?(是和着音樂來蓋的。)

四、嘗試創編“蓋房子”情景

1、請幼兒創編蓋稻草房的動作,教師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動作誇張昇華,並注意體現出音樂的輕巧。

2、引導幼兒創編蓋木頭房子的動作,教師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動作誇張昇華,和着節奏做動作。

3、引導幼兒創編蓋磚頭房子的動作,教師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動作誇張昇華,和着節奏做動作。

幼兒可用雙手畫圓的動作跟着節奏表現和泥的情景,當聽到中間小豬的叫聲時,可以做一些擦汗、蹭癢癢、休息的動作,也可讓小豬們模仿抬水的動作,抬着和好的泥運到工地上準備蓋房子用。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走的動作要跟着音樂的節奏。當聽到結束時小豬的叫聲時,小朋友們可以重複做擦汗、蹭癢癢的動作,還可以將磚頭擺好,做出邊用抹灰板抹灰邊放上磚頭的動作,在音樂中充分體會蓋房子的樂趣。

五、表演遊戲

請幼兒戴上豬頭飾、夾上尾巴,照着鏡子,把自己打扮成一隻小豬。

1、請小朋友們先做豬大哥在三角形場地上蓋稻草房(跟着音樂將報紙撕條成捆,蓋稻草房子)。音樂停後,大灰狼來了,將房子吹倒了,小朋友們跑到豬二哥的木棍房子裏(圓形場地)。

2、再請小朋友們當豬二哥蓋木房子(用報紙捲成筒狀來蓋木棍房子),要求小朋友在蓋的時候動作上有些變化。音樂停後,大灰狼來了,將房子又推倒了,小豬們跑到豬小弟蓋的磚頭房子裏(方形場地)。

3、師:豬大哥怕麻煩,不想用力氣,所以蓋了稻草房,結果他的稻草房被吹倒了。豬二哥也不想走太多的路去找更堅實的材料,他蓋的木房子被大灰狼推倒了。我們現在要學豬小弟蓋磚房子了,找磚頭要用很大的力氣,還要走很遠的路,我們怕不怕辛苦啊?怎麼蓋磚房子才不能被大灰狼推倒呢?(磚頭和磚頭要緊緊地相連,小豬們用胳膊做磚頭,胳膊拉得緊緊的,非常有力,這樣大灰狼就不會推倒了。)

聽着音樂,豬小弟蓋起了磚房子,磚房子很結實。大灰狼來了又是踢又是推,可是怎麼也推不開,怎麼也踢不倒,就灰溜溜地走了,小豬們開心極了。

4、活動結束:小豬們蓋房子累了,我們休息吧。小豬們伴着舒緩的音樂漸漸睡去…

【活動延伸】

欣賞動畫片:三隻小豬。幼兒做自由表演。

【設計評析】

1、《三隻小豬》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故事,《三隻小豬》的音樂給孩子們展現的就是故事的情節。音樂節奏鮮明,詼諧有趣,十分符合孩子們的欣賞口味。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夠情緒高漲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2、在蓋房子的活動中,大家通過感受和遊戲,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不能怕吃苦,不能偷懶。

3、教師的投入在活動中十分重要,教師模仿小豬動作不能忸怩作態,要把自己看成是一隻小豬,和孩子們一樣遊戲,帶動和感染孩子。

4、由於這一音樂活動是以比較開放的活動形式出現,很多時候是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表現,所以教師的應變能力很重要,要能跟得上孩子們的思路,並儘可能地走在孩子的前面,支持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5、教師在活動中應注意提升幼兒的表現力,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幼兒做出來的動作,同時規範幼兒在遊戲中的動作節奏。

【資料鏈接】

作品分析:《三隻小豬》是一首非常有趣的管絃樂小曲,主題音樂鮮明,旋律輕巧歡快,音樂形象活潑可愛,很容易讓幼兒產生共鳴,非常適合幼兒欣賞。頓挫跳躍的基本節奏貫穿全曲,詼諧形象的小豬叫聲使整個樂曲生趣盎然。

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3.聯繫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學寫隨感,合演課文劇,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幸福的含義,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課前準備】:

ppt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幸福”這個詞。

2、你覺得什麼是幸福?讀課題。

【設計圖意: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對幸福的思考。這樣一開始就把文本的基本點——幸福提出來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檢查初讀,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2、請學生把故事的主要內容講出來。

【設計意圖: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較好的自學能力,通過導讀課上的初讀和預習,孩子們已基本掌握了字詞和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上讓孩子再讀課文,老師作一個簡單的檢查,既鞏固了預習和初讀的成果,發現當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糾正,更是讓孩子再次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把握全文。】

三、突破難點,理解幸福的含義。

1、幸福是什麼?智慧姐姐怎呀説的?

2、誰能把“詫異”換個詞。(要求學生整句讀,並且讀出詫異的語氣)

【設計意圖:理解“詫異”,並通過換詞豐富孩子的詞彙。】

3、一個孩子説——另一個孩子説——第三個孩子説——(引讀)

4、(板書:靠勞動、盡義務,做有益的事)你怎麼理解?

【設計意圖:找出中心句,圍繞着中心句去理解課文。】

5、默讀課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樣理解的。劃出有關的句子,在旁邊寫上批註。生彙報。

【設計意圖:智慧姐姐對幸福的詮釋中,“義務”一詞對孩子來説是比較抽象,比較難理解的。突破了這個難點,孩子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會水到渠成。在這裏把難點讓孩子提出來,並交給他們解決的方法,有利於下面的閲讀。】

6、小結,理解“義務”。(生説自己的理解,出示: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

7、醫生,你有不同的經歷嗎?(請其他孩子説)説完讀句子。

8、你們是怎樣弄明白幸福是什麼的?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麼,編一個故事,從而明白幸福的含義的。同桌互説。彙報。

9、你是怎麼理解的?(生説)

【設計意圖: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對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於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裏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他們的腦海裏,“義務”“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10、(出示圖畫)從那些句子感受到他們的幸福?有感情讀有關句子。

【設計意圖:長文短教,突出重點、難點。三個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蓋這部分內容顯淺易懂,孩子一讀就懂,讓他們簡單來講講就可以了。並且有了前面對幸福的理解,孩子們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樹林後幸福的感覺。】

11、小結:

四、拓展訓練,抒寫幸福的感受。

1、學生講讓別人得到幫助的幸福呢?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發現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詩)來,一起讀。

對於老師來説,幸福是(投影出示有關老師的幸福的小詩,讀詩)

你覺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設計意圖:深入拓展對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給予別人的事情或者別人給予自己的事情寫成幸福小詩,讓學生明白幸福是多層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詮釋。我們應該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給予,讓別人獲得幸福自己會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詩歌的寫法,仿寫詩歌。】

五、佈置作業。

任選一題:

1、以幸福為主題寫一篇隨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

2、把課文改編為課文劇,找幾個夥伴合作表演。

【設計意圖:這個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儘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是多元的,有很多種含義,通過這節課,相信孩子能寫出有關幸福的感言。合演課文劇是課後也是本單元的要求,同時也是孩子們喜歡做的實踐作業,讓他們自由選擇,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作業成為孩子們愛做、樂做的事情。】

六、板書設計。

幸福是什麼

勞動

幸福靠 盡義務

做有益的事

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泉水》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課文以擬人化的手法、兒童化的口吻描寫了泉水從衝出石縫到匯入大海一路經過的地方及發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

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四幅場景意境優美,極富畫面感。語言清新明快,充滿詩情畫意。本課重在創設一幅幅美麗的意境,讓讀者在美景的薰陶下感受泉水的熱情與助人為樂。

【設計理念】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本課通過示範、設問、表演、聲音等手段創設多種情境,營造一種“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的良好氛圍,激發師生激情和真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針對低年級年齡學生和心理特徵,教學中採用多元激勵性評價用語,旨在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本節課探索和創造充滿情感的課堂氣氛,目的促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

【教學目標】

1.會認寫“然、塔”兩個生字;

2.抓住描寫四幅場景的句段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通過品詞析句,感情朗讀,體會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感悟泉水的快樂、無私。

【教學難點】感悟泉水的快樂、無私。

【課 型】以讀代講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有關音樂及文字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詞,師範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複習生字詞:(指名讀齊讀)(出示幻燈片2)

丁冬 清泉 石縫 杜鵑 清脆 歡快 天然水塔

2、老師範讀課文

3、師依據板書簡單小結泉水去過哪些地方。

【設計意圖: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在老師的示範朗讀中理清文章脈絡。】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幻燈片3)播放“泉水”聲音。

2、,品味 “丁冬,丁冬”“彈琴”和“衝”感受泉水的快樂心情。

【設計意圖:運用聲音情境引入,引導學生通過重要詞語的品讀感受泉水快樂的心情。】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設境引讀,通過教師評價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2、師相機板書:多

3、(出示幻燈片4)對比“人工水塔圖”理解“天然水塔”。

4、書空生字“然”;田字格示範教寫“塔”:提醒學生右下“合”。

【設計意圖:情境引讀,在讀中感受泉水的“多”,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朗讀,在讀中對比理解“天然水塔”的含義,在語言環境中認識與熟記生字並正確書寫。】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幻燈片5)播放“泉水”聲音。

2、運用個別朗讀與引導方式,品味比喻句領悟泉水的“清”一特點。

【設計意圖:情境引入,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品味泉水“清”的特點,在個別朗讀與角色朗讀的過程中讀好文段。】

五。 學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1、品讀泉水對果樹説的話,體會“甜”

2、師引讀:(唱)泉水丁冬泉水丁冬泉水丁冬響,流進山腰流過平地流到果園裏,泉水穿過靜靜山谷,畫眉鳥盡情唱,泉水説------齊讀。

3、個別讀、角色讀、分組讀,感受泉水的“美”

(板書:熱情 大方 可愛 樂於助人-------)

【設計意圖:品讀泉水的語言,在朗讀中感受泉水的無私奉獻,在情境朗讀中強化泉水“熱情 、大方 、可愛 、樂於助人”的形象。】

七。檢查背誦(出示幻燈片6)選背3456段

1、自由背誦全文

2、個別背誦(選擇背誦內容)

【設計意圖:再次整體感知全文,分層次地讓學生自主選擇背誦內容進行背誦。】

八。發揮想象,拓展練習

1、(出示幻燈片7)分角色朗讀《泉水你到哪裏去》

2、(出示幻燈片8)播放泉水的聲音

3、(出示幻燈片9):泉水流到--------,她看到了--------,泉水説:“-------------”)

【設計意圖:課內外結合,課外拓展朗讀的引用為後面的練習做鋪墊,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

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 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鋭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松鼠的特點。與《鯨》一文進行比較,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把作者對松鼠喜愛之情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出來。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特點,並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閲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製作課件

2.瞭解關於作家的其他作品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揭示新課學習

師:今天我們學習説明文單元的第二篇文章。它是可愛的----

生:松鼠。

師:課前我們已經讀過兩遍課文了。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出示:馴良 榛子 櫸實 橡慄 矯健 帽纓 船舵 苔蘚 狹窄 勉強

個別o讀,齊讀詞語和單個生字。

師:説明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要把事物的特點準確清晰,明白無誤告訴大家。《松鼠》這篇文章會告訴我們關於松鼠的哪些知識呢?大家出聲朗讀課文。

學生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瞭解松鼠特點

師:通讀課文以後,你們瞭解了關於松鼠的哪些知識呢?

學生零星迴答了,如很乖巧,很太人喜歡,橫渡溪流的時候很會想辦法、跑步很輕快,會自己搭窩,很乾淨等等。

師:我們交流了這麼多,足足有十四個知識點,把零零星星的知識點梳理梳理,歸在一起就是一句話,也就是作者開篇就告訴我們的

生齊讀: 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xùn)良,很討人喜歡。

師:乖巧什麼意思。

生:“乖”就是很聽話,“巧”就是很聰明。

師:拆一拆的辦法很好。那馴良呢?

生:“馴”就是性格很温順,“良”就是很善良。

師:性格温和,會為人着想。

三、細緻讀書,品味松鼠特點

1、舉一------關於“漂亮”

師:關於“漂亮”在第一段的描寫中。

生:第一段

出示: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jiǎo)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lóng)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yīng)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着身子坐着,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裏送東西吃。可以説,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

師:怎麼就漂亮了呢?

生:面容很清秀,秀就是漂亮。

師:有的人就形容老師長的面容清秀。作者把松鼠當作人來寫了。(板書:擬人)

生:眼睛閃閃發光,説明松鼠很漂亮。

生:帽纓似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

生:特別可愛的是美麗的尾巴翹起來,當作被子或者房子。

師:(板書:比喻) 作者寫松鼠的漂亮極有順序,(邊引導,邊在課件的松鼠圖畫上標註描寫的順序)我們再來讀一讀。

學生朗讀此段

2、反三-----關於“馴良”、“乖巧”

師:馴良是 脾氣很好,順人心意,很善良,乖巧是很可愛,很聰明,從哪裏看出來的呢?老師不帶着你們學習了,請默讀第二到最後一個自然段,把你們剛才説的這麼多特點歸到乖巧和善良中去。

生:(讀文) 在樹上生活,不接近人的住宅,説明他們很乖的,很馴良的。

生:(讀文)白天基本上不出來活動,只有到了晚上人們都已經睡着了才在樹上跳來跳去。一點不打擾人。很乖巧,馴良。

生:(讀文)橫渡溪流,相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樹皮當船,用尾巴當作帆,太聰明瞭。

生(讀文)走起路來很輕快,連蹦帶跳的,一忽兒跑上去了。真是乖巧。

生:(讀文)會用叫聲表達感情,惹惱了,會發出恨恨的叫聲,高興的時候比黃鼠狼的聲音還要尖些。

生:(讀文)在冬天蟄伏的時候還十分警覺,只要一觸動就醒了。

生:(讀文)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樹的空心的縫隙裏,賽得滿滿的,留到冬天吃,真聰明。

生:(讀文)搭窩的時候,更感覺聰明瞭。搭的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既舒適和安全。

生:(讀文)松鼠非常乾淨,它們用牙齒梳理全身的毛,身上總是光光溜溜、乾乾淨淨的。

……

四、比較寫法,體會喜愛之情

師:在我們的讀文中,我們感受到了,鬆真是一個---

生: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xùn)良,很討人喜歡。

師:同是説明文,我們看介紹“鯨”的時候是這樣的

出示:

比象更大的動物就是鯨,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裏舉起手來還摸不到他的上齶,四個人圍在桌子坐在它的嘴裏看書,還顯得很寬敞。(舉例 數字 打比方 比較 )

師:寫松鼠如果也這樣説明: 松鼠體長20—28釐米;尾巴,長16—24釐米。體毛灰色、腹面白色。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

生:這樣寫的話,看不出作者的喜愛之情的。有點死板。

生:像書上這樣寫的話,更能體現松鼠的可愛,更能表達作者的喜愛之情。

師:你們説的好,説明一個事物的時候情感不一樣,表達的方法也不一樣。《松鼠》全文都是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在準確表達松鼠特點的基礎上,又非常傳神,形象,生動。像這樣的句子太多了,請再默讀課文,找到傳神描寫表達作者喜愛之情的句子劃出來,讀給大家聽聽。

學生默讀後朗讀:

生:松鼠輕快極了,總是小跳着前進,有時也連蹦帶跑。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鋭利,動作是那樣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

生:在晴朗的夏夜,可以聽到松鼠在樹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裏歇涼,晚上出來奔跑,玩耍,吃東西。

生:松鼠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薹蘚編紮起來,然後把蘚苔擠緊,踏平,使那建築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

……

四、拓展延伸,激發閲讀興趣

師:課堂學習馬上就要結束,這兩天我們學習了兩篇説明文,一篇用了

生:打比方 舉例子、比較,列數字的方法把事物的特點介紹明白,

師:還有一篇呢?

生:用了擬人、比喻的手法來介紹一種事物。

師:無論怎樣寫,都要把事物的特點準確表達出來,如果是後者,我們就稱為“文藝性説明文”,前面這一課就屬於“常識性説明文”。今天的《松鼠》選自於法國布封的《自然史》

學生自讀資料袋內容。

師:這本書描述詳細而科學,文筆又極其優美, 在他的筆下把狼比喻為兇殘而又怯懦,“渾身一無是處”的暴君,天鵝則是和平的、開明的君主。期待同學們好好閲讀布封的《自然史》。

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的]

1、瞭解斑羚在危急關頭的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

2、體會本文詳略得當的敍述與具體生動的描寫。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真切細膩的描寫中藴含的強烈的情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以斑羚導入新課。

2齊讀“自讀提示”,整體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3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勾畫出生字新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生字:斑羚、對峙、躥跳、斑斕、騷動、嫻熟、悲愴

生詞:對峙、飄渺、眼花繚亂、心甘情願、進退維谷

4、細讀全文,生動地複述這個故事。

複述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之處。

5熟讀全文,結合複述的內容劃分課文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羣斑羚被逼到傷心崖的絕境上。(飛渡前)

第二部分(3—16)寫鐮刀頭羊帶領種羣用犧牲老的一半,換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飛渡時)

第三部分(17)寫鐮刀頭羊悲壯的走向死亡。(飛渡後)

6品讀全文,思考以下問題。

(1)文章從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絕境?

(2)陷入進退維谷的絕境的斑羚此刻會是怎樣呢?鐮刀頭羊表現如何?文章重點抓住哪些進行描寫?

(3)七八十隻斑羚,有三四十對,作者怎樣描寫這次飛渡的?

(4)畫出文中有關彩虹描寫的內容。體會:課文中多次寫到彩虹,有什麼作用?

(5)找出文章議論抒情的語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樣?

(6)討論本課的中心思想。

點撥:

(1)文章開頭設置了懸念,“逼”“傷心”等字可看出。第二段中形象的比喻(對山的),斑羚的跳躍能力等可看出斑羚羣已無路可逃。

(2)文章從外形、神態、動作、叫聲等方面,重點刻畫了鐮刀頭羊的形象。

(3)作者採用詳寫一對,略寫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點突出地寫出了這羣斑羚飛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試跳情景寫得特別詳細,從時間上説,不過是幾秒鐘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細細敍述。敍述中又加進作者的懸念,再寫飛渡情景,更出人意料,產生驚心動魄的效果。

(4)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它的作用是:①渲染一種神祕色彩,並推動情節發展,頭羊之所以想出飛渡的辦法,或許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祕啟示。②烘托飛渡的氣氛,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③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5)議論抒情的語段,表達了作者濃郁的溢美敬重之情。

(6)本文通過對斑羚的細緻描寫,熱情讚頌了斑羚為了種族的生存而甘於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歌頌了斑羚的身上所體現的可貴的整體精神。

7作業佈置。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試給狩獵隊寫封信,談談你的看法。

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2、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

一起看大屏幕。

視頻中的景色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齊讀課題,注意“頤”字的寫法。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我會讀”指名領讀。去拼音再讀。

“我會填”指名回答。圖片出示理解“橫檻”“畫舫”。

三、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2)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遊覽順序的句子。 用“~~”畫出。

2、學生按要求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3、完成問題(1)。

提問: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4、完成自學提示(2)

提問: 哪些句子能夠體會作者的遊覽的順序?

指名回答,師相機出示句子。

從句子中找出寫遊覽過程的動詞,指名上台畫一畫。

學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5、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具體些頤和園的景色的?

給課文分段,明確(總分總)的結構。

三、精讀課文,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1、出示自學指導:

(1)、請大家讀一讀長廊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寫的景物。

(2)、説説長廊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2、學生讀書。(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説説作者描寫的景物。

4、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麼什麼順序觀察的。

5、指名説説長廊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6、學習3~~5自然段

自學指導

1、自讀3~5自然段,説説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麼景物。

2、選擇你最喜歡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讀幾遍,想想景物有什麼特點。

學生讀書。

3、彙報:説説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麼景物。

第三自然段 佛香閣 排雲殿

第四自然段 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 十七孔橋

4、我們先來到萬壽山上的佛香閣,誰喜歡“佛香閣”,讀讀句子

出示句子。説説佛香閣的特點。

5、誰喜歡“排雲殿” 讀讀句子,説説有什麼特點?

6、喜歡昆明湖的同學來讀讀句子,告訴我昆明湖有什麼特點?

這句話把什麼比着什麼?

還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靜? “滑”換成“劃”行不行?哪個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靜?

7、美麗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長長的石橋,叫十七孔橋。

喜歡十七孔橋的同學來讀讀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有什麼特點。從哪裏看出。

獅子多 橋洞多 柱子多

沒有哪兩隻是相同,同樣讓我們感受到勞動人們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藝高超。

齊讀這句話。

四、總結

我們隨着作者將頤和園游完了,那麼頤和園中,就這些景觀嗎?

齊讀最後一段。

課後拓展

頤和園還有哪些景點,課後查資料,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教學反思: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

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美,我引導學生多讀,通過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的重點朗讀。

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板塊一:直接導入,讀寫課題

1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尊嚴》。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邊寫邊提示:“尊”字裏面別忘了寫這一短橫)來,大家也拿起筆,在課題下面把這個詞寫一遍。(學生書寫課題,再讀課題。)

2 課前大家查了字典,尊嚴是什麼意思呢?(1、尊貴莊嚴,2、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反思:開課不旁逸斜出。緊扣課題“讀”“寫”“解”,一步一個腳印,體現一個“實”宇。識字寫字在中段教學申容易被忽視,課題的“尊”是本課要求寫的宇。入課即“一字未宜忽”,紮紮實實指導寫字。“尊嚴”的含義可謂抽象而豐富,先理解字面意思,為理解文中之義做鋪墊。

板塊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師:這篇課文中的尊嚴又是什麼意思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想一想課文講了關於誰的什麼事。(學生充分初讀課文)

生:本文講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改變了自己命運的事。

2 引導發現,詞串學詞。

(1)文中的生詞你們讀準了嗎?(出示詞語)(學習方式:自由讀、指名讀、全班讀。)

沃爾遜 傑克遜 面呈菜色 臉色蒼白 疲憊不堪 骨瘦如柴 狼吞虎嚥

(2)再看看這些詞,有什麼發現嗎?

生1:詞語“面呈菜色”“臉色蒼白”“疲憊不堪”“骨瘦如柴”“狼吞虎嚥”是寫逃難人樣子的詞。

生2:詞語“沃爾遜”和“傑克遜”是一個地名和人名。

師: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讀一讀這個小鎮的名字。還有位鎮長叫——(讀詞語“沃爾遜”和“傑克遜”)

師:誰理解“面呈菜色”的意思?(生:臉色不好。)

師:你從哪個字看出臉色不好呢?(生:從“菜”字可以看出來。)

師:“疲憊不堪”又是什麼意思呢?(生:非常疲勞。)

師:疲勞到什麼程度呢’在這裏“堪”是什麼意思?(生:忍受的意思。)

師:那整個詞就表示疲勞得不能忍受。帶着感受讀詞。(指名讀詞)

(3)創設文本情境,引讀。

師:就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爾遜小鎮上來了一羣逃難的人。這羣落難的人(引讀第二行詞語:面呈菜色、臉色蒼白、疲備不堪、骨瘦如柴)。

師:這些逃難的人翻山越嶺,風餐露宿,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吃到食物了。他們(引讀第二行詞語:狼吞虎嚥)。

反思:詞語教學是中年級教學的軟肋,常常單一、枯燥。維果茨基曾説:“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涵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此板塊的設計根據詞語的特點,改單個呈現為詞串的形式出現,為學生創設一個與飢餓、營養不良有關的詞語場,引導學生反覆揣摩、涵泳,詞語在學生頭腦中呈現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和場景。也為解讀哈默這個人物形象再次做了鋪墊。

板塊三:對比解讀,挑起疑問

1 師:“狼吞虎嚥”這個四字詞語課文有兩處用到了。分別是哪兩個句子呢?快速地讀讀課文,找到句子畫下來。(生讀文找句子,交流。)

2 出示句子:(1)“這些逃難的人——狼吞虎嚥地吃起來。”(2)“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師:仔細讀這兩個句子,分別寫了誰在什麼情況下狼吞虎嚥地吃呢?

生:第一句是寫這些逃難的人很久沒吃到食物了,當沃爾遜人款待他們時,他們就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師:你們有過飢餓的時候嗎?是什麼感覺?

生:我的肚子會餓得咕咕叫。

生:好像看到什麼東西都想立刻去吃。

師:你們只是暫時地晚吃了一頓,而這些逃難人也許在荒無人煙的沼澤裏,也許在漫漫無邊的沙海中,也許只有野菜吃。也許連野菜都沒得吃了,就這樣度過了一天、兩天,甚至五天、六天。當沃爾遜人款待他們,這些逃難的人是怎麼做的?誰再來讀?(生談)

師:是呀。這些逃難的人在得到食物時,會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説就狼吞虎嚥地吃起來,是情理之中的事。是人的本能需要。第二句寫了誰在什麼情況下狼吞虎嚥地吃呢?

生:年輕人在幫傑克遜大叔做事後才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師:年輕人也是逃難人中的一員哪。你有什麼話要問年輕人嗎?

生:年輕人,你難道不餓嗎?為什麼要做了事情再吃啊?

生:年輕人,我不明白你為什麼不先吃了再做事情?

反思:庖丁每解牛,選準切入口,以無厚入有間。此板塊以“狼吞虎嚥”為教學的切入點。由詞溯句,對比中讀句,對比中生疑。“不憤不悱,不啟不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的火花在悱憤中點燃,思維的指向直指文本的對話研讀。

板塊四:抓住語言,深入解讀

1 抓住語言。

師:別急,默讀課文2~4自然段,找一找年輕人對傑克遜大叔説了些什麼?找到句子劃下來,還可以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學生讀文找句子)

師:年輕人説了些什麼呢?(出示句子)自由讀一讀,他説的這些話都講到了什麼問題?

生:食物和幹活。

師:原來,年輕人想通過幹活獲取食物。(板書:勞動獲取食物)

2 交流語言一。

當鎮長傑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麼多東西,您有什麼活需要我做麼?”

(1)師:你從這個句子中體會到什麼?

生:我體會到受到沃爾遜人的款待。年輕人的表現與逃難人不一樣。他問有什麼活幹。

生:我體會到這個年輕人很要強,他吃東西前,先問有什麼活幹。

師:是的,他先問有什麼活幹,但這僅僅是要強嗎?我們一塊來看課文插圖。(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年輕人,逃難人中的一員,看看他的手、他的臉,想象他的神情,用一個四字詞來形容他——年輕人( )。

生:年輕人疲憊不堪、骨瘦如柴。

生:年輕人面如菜色、虛弱疲憊。

師:你們面前的這樣一個年輕人,飽嘗了飢腸轆轆的煎熬,(指插圖)當傑克遜大叔將一盤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美食送到他面前。假如是你,第一反應是什麼?

生:真希望立刻去吃那些食物。

生:太好了,終於有吃的了。

師:一定有對食物的強烈渴望。再讀他的話語,再注意他説話前的動作,你還體會到了什麼?

生:他是“仰起頭”,説明他很堅決地要幹活。

生:他很了不起。那麼餓的情況下還想着勞動。

生:他希望能用勞動來獲取食物,不想不勞而獲。

師:(指導朗讀)這是一種自立的表現啊,帶着你們體會到的渴望、堅決讀一讀他説的這句話。(指名讀全班讀)

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因為什麼體會到了父親的嚴和疼中含着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3、通過學習,能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

教學難點:體會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感受。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40X2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許多同學都有早晨賴牀的壞習慣。也一定因此遲到不少次吧?每當這時你們心理怎麼想的?爸爸媽媽又是怎麼做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體驗作者小時侯的遲到經歷吧!

板書課題:遲到

二、 閲讀感悟,體會嚴格

1、 師:在文章的開頭,提到這樣一句話:(出示課文第一句)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同學們,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生:有感情的讀。

2、 師:是啊!嚴格的父親對於作者的這次遲到一樣是嚴厲對待——狠狠地打了“我”,請大家瀏覽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從哪裏看出打得好痛?

3、 學生找出語句:爸爸氣極了,一下把我從牀上拖起來,我的眼淚頓時流了出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子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在空中一掄,發出嗖嗖的聲音。我捱打了!

引導學生交流:為什麼作者有“抄”而不用“拿”?學生試着用手做一做。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4、 師:父親狠狠打了“我”,“我”委屈、生氣、怨恨、那麼父親為什麼要打我呢?

學生找出有關語句,談看法。

(1) 想到這麼不舒服地上學,我竟很勇敢地賴在牀上不起來了。

① 想到這麼不舒服地上學,怎麼不舒服?

② “竟”字説明了什麼?(意想不到)想不到什麼?你能聯繫上文談談嗎?

③ 指導朗讀。

(2)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牀前來。瞪着我:“怎麼不起來?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頭皮説。“晚了也得去,怎麼可以逃學?起!”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麼了?居然有勇氣不挪動。

①“父親開始就準備打我嗎?”抓住重點語句説説父親情緒有什麼變化?”

②“快起!快起!”——“起”!説明父親情緒有什麼變化?

③指導朗讀。

(3) 理解“居然”,體會情感。面對父親的命令,我是怎麼做的?“居然”代表作者什麼心情呢?

(4) 對比“竟”和“居然”,感受父親的嚴厲。

(5) 分角色朗讀這部分。

三、展開想象,體會慈愛。

1、師:範讀課文12—15自然段。生:想一想父親打了“我”,為什麼還送東西?

A、生:交流。

B、展開想象,對照插圖想想作者此時面對父親,他會説些什麼?

C、生:交流明白嚴是愛。

2、自從這次捱打後,作者再也沒有遲到過,後來她是怎麼做的呢?

指名讀最後一段。

四、拓展延伸。

1、學到這兒,你想對文中的作者説些什麼?

2、教師總結。

五、佈置作業。

模仿本文,寫寫你與父母的一件難忘的事。

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的詞句,瞭解作者及哲理散文的相關知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3.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義,明白作者寫作意圖。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義,鞏固修辭手法的運用。

2.體會作者對生命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就註定着要面臨死亡,每個人擁有的生命都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但作家嚴文井卻説“生命是永久的”,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讓我們來聽聽作者嚴文井的解答吧!

二、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一)字音

臼jiù齒茸róng毛蔓màn延凋diāo謝牛犢dú

(二)詞義

興味:興趣、趣味。

洗滌:洗。

卑微:地位低下。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樣不斷向周圍擴展。

(三)作者簡介:

嚴文井,原名嚴文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作家。1934年畢業於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圖書館工作,並開始以“嚴文井”的名字發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東北日報》副總編輯。到北京後歷任《人民文學》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等職。第一部童話集《南南和鬍子伯伯》出版於1941年。主要著作有:《嚴文井散文選》《嚴文井近作》《嚴文井童話集》《嚴文井童話寓言集》等。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話《“下次開船”港》被譯成多種外文介紹到國外。《嚴文井散文選》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在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中被授予榮譽獎。本文選自《嚴文井散文選》。

三、品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作者情感。

1.讀課文,明結構。

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把握。感情激烈處聲音要響亮,情調應激昂;感情平靜處要讀得深沉些。文章篇幅短小,要求學生多讀幾遍。其次教師範讀,然後讓學生探討出課文結構。

明確:

第一部分(1)談生命的易逝,表現出人對生命的無奈。

第二部分(2——3)通過小草和小牛犢具體表現生命永久不朽的意義。

第三部分(4——5)瞭解了生命的真實的意義,聯繫現實生活,高唱生命的凱歌。

2.通過富含哲理的文句,讀懂作者對生命的理解。(教師設置相關問題要求學生合作討論解答,可以前後四桌間討論交流。用多媒體展示問題)

(1)怎麼理解文題“永久的生命”?(提示:文章在哪句裏出現了“永久”一詞,聯繫文句去體會)

(2)本文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用是什麼?

(3)怎麼理解“生命在那些終於要凋謝的花朵裏永存”?

(4)作者為什麼説“那些暴君們能夠殺害許多許多人,但是他們消滅不了生命。”

(5)“生命要不斷給世界以色彩,不斷給世界以芬芳。”的含義。

明確:

(1)第三段第一句話“生命分開來是暫時的,合起來卻是永久的”裏出現了“永久”一詞,作者所説的永久的生命是合起來的生命整體,不是一個個單獨的生命。“永久的生命”指生命整體,這與個體生命短暫不矛盾。

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1個二類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朗讀課文能做到按標點正確停頓,重點指導朗讀文中描寫鳥多的段落。

4.知道我國青海湖西部有一個鳥島,初步認識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愛鳥護鳥。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瞭解鳥島鳥多的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每年春天,天氣變暖,湖水解凍,一羣一羣的鳥兒就陸續從遠方飛來。

教學準備:

藉助多媒體,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鳥島風光的迷人之處,感受鳥島的名氣之大,體會文中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你喜歡它嗎?在青海湖的西部有一座小島,島上到處都是鳥兒,想去看看嗎?好,現在咱們就去。伸出小手,咱們一起寫。

(板書:鳥島)一起讀課題。

2.什麼是島?請大家查查字典,找找“島”字的解釋。(出示“島”的解釋條和相應的圖片。)

島:指海洋中、湖中、江河中被水環繞,面積比大陸小的陸地。

3.讀了課題我們可以想象得出怎樣的島會是鳥島呢?(鳥島上鳥兒一定很多,是鳥的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去鳥島旅遊好嗎?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生字詞。

(1)點擊,出示第一組詞(一類生字詞)

西部 養育 玉白色 築巢 人類 拾鳥蛋 密密麻麻

1.這些詞,能讀準嗎?自己試試(自由讀)。

2.指名讀(正音),再指名讀。

3.指名讀(領讀:築巢)

4.開火車讀,齊讀。

5.點擊,(出示不帶拼音的詞)沒有拼音朋友的幫助,你還能讀好嗎?

6、指名讀(真棒!),再指名讀。

7.這裏的兩個育呀是同音字,你還能用它們再組一個詞嗎?

8.再指名讀。

9.一二大組、三四大組齊讀。

(2)點擊,出示第二組詞。

一羣一羣 各種各樣

築巢安家 養育後代 一個挨着一個

1.這兒還有兩組詞呢,每組的3個詞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着的,自己讀一讀,邊讀邊想。(自由讀)

2.指名讀第一組,再指名讀,男生齊讀。

3.指名讀第二組,再指名讀,女生齊讀。

4.讀好這兩組詞呀,可以讓小朋友更好地讀懂課文。同樣的道理,讀懂了課文,我們就會明白這兩組詞之間的內在聯繫。想一想我們剛才所讀的課文,你能選取一組詞來説説鳥島嗎?

(相機選擇)沒有把握的話,可以再去讀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

1.課文裏是怎麼用這兩組詞的呢?,請小朋友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2.第一組詞,誰來説?指名説。

(點擊,出示第二自然段)

每年春天,天氣變暖,湖水解凍,一羣一羣的鳥兒就陸續從遠方飛來。它們在這裏築巢安家,養育後代。

(1)指名讀,(字音讀得真準)還有誰想讀?

(2)指名讀,點紅(一羣一羣,築巢安家,養育後代)(你讀懂了,春天的時候,一羣一羣的鳥兒們,在島上築巢安家,養育後代。)

(3)指名讀,(聽了你的朗讀,我們好像看到,成羣的鳥兒都飛到島上安家落户了。

(4)齊讀第二自然段

3.點擊,第二次出示第二組詞。第二組詞,課文裏又是怎麼用的?請你説。

(點擊,出示第三自然段)

六月是鳥島最熱鬧的時候,各種各樣的鳥兒聚在一起,小島成了鳥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着一個。窩裏窩外,到處是玉白色的、青綠色的鳥蛋。

(1)這段話讀好了呀,我們讀好全文就更有把握了。不過,這段話挺長的,自己先練練吧!

(2)指名讀,(這麼長的一段話,你能讀得這麼流利,不簡單!)

(3)指名讀,點紅(各種各樣,密密麻麻,一個挨着一個)(各種各樣的鳥兒聚集在島上,所以才有了密密麻麻,一個挨着一個的鳥窩。)

(4)指名一組讀,(讀得好,老師獎勵大家看一幅照片!這就是島上那密密麻麻、一個挨着一個的鳥窩)

(5)想像剛才的畫面,誰再來讀一讀?指名讀,(聽了你的朗讀,我們知道了鳥島上,不光鳥兒多,鳥窩多,連鳥蛋也很多呢!)

(6)齊讀第三自然段

4.點擊,第三次出示第二組詞。

這些詞相互之間的關係明白了嗎?再看到這些詞,我們就知道,春天,一羣一羣的鳥兒們喜歡在鳥島上築巢安家,養育後代。鳥島的六月,各種各樣的鳥兒聚集在這裏,密密麻麻的鳥窩和鳥蛋一個挨着一個。

四、默讀課文

1.這學期呀,我們小朋友開始學習默讀的方法,用心讀不出聲,這樣能讓我們更好地邊讀邊想。通過初讀課文,鳥島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

板書:(鳥島)

2.學生默讀課文

誰先説?(真愛動腦筋!你會讀書!你學會了邊讀邊想!)

3.哦,鳥島在你們心中這麼美呀!你從哪句話感受到的,自己好好讀讀那一句,等一會兒跟大家一起分享!指名讀

4.下節課,我們還要細細地品讀課文,到時候,我們對鳥島會有更多、更全面的瞭解。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會更加精彩。

五、學習生字

1.出示:部 築 育 密 玉 拾 類

指名讀,齊讀

2.範寫:密

注意它的筆順哦,伸出小手,我們一起來寫。這個密字的下面是山字部,而蜜蜂的“蜜”面卻是蟲字部。每個字的部首都跟這個字的意思是密切相關的。

3.寫習字冊。

板書設計: 鳥 多

18鳥島 鳥窩多

鳥蛋多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青海湖就位於青海省的東北部,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面積4500多平方公里,在它的西部有一個小島,原名就叫,它的面積只有0.8平方公里(出示青海湖鳥島的圖片),別看島小,名氣卻很大,它就是。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遊覽的目的地是鳥島。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鳥島在哪兒?請哪位小導遊來告訴我們?指讀第一段。

2.各位遊客,聽了小導遊的介紹,你知道了什麼?

3.“海西皮”這個小島就是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聞名中外是什麼意思?(不僅中國人知道,連外國人也知道)説的真好!

過渡:“海西皮”這個小島為什麼會成為聞名中外的鳥島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鳥島的景象吧。(播放鳥島課件)。

三、學習第三段

過渡:看了鳥島的情況,你有什麼感想?(鳥島的鳥真多啊!鳥島上的鳥蛋真多啊!鳥島真熱鬧!)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麼介紹的吧。

1.指名讀第三段,思考:什麼時候鳥島才有這樣熱鬧的景象?(板書:六月)

2.這麼多的鳥兒聚在一起幹什麼呢?出示投影片,進行説話練習。

3.在鳥島上,天上飛的,地上跳的,水裏遊的都是鳥,的確,這裏成了鳥的世界。説明了鳥兒——真多呀!(板書:鳥兒多)

4.指名讀,請一個學生上台畫鳥窩,其他同學評價(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出再請人補充。

5.鳥兒多了嘰嘰喳喳,怪不得六月的鳥島最熱鬧了,那是什麼時候都比不上的,“最”字就能説明。

你能用“最”來説一句話嗎?

6.這兒僅僅是鳥兒多嗎?指名讀2—3句,其他同學看圖,鳥島上還有什麼?(板書:鳥窩多鳥蛋多)

7.出示句子,比較:

(1)小島成了鳥的世界。一眼望去,鳥窩很多,鳥蛋很多。

(2)小島成了鳥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着一個。窩裏窩外,到處是玉白色的、青綠色的鳥蛋。

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句?説説你的理由。

你願意把第二句話來給大家讀一讀嗎?

密密麻麻的鳥窩,窩裏窩外是什麼?哪個詞兒告訴我們蛋很多?

8.請多人上台畫鳥蛋,還要塗上顏色,(突出“窩裏窩外、到處“)

齊讀第三句話

9.一眼望去,這麼多鳥窩,這麼多鳥蛋,真讓人眼花繚亂,六月的鳥島可真熱鬧啊!齊讀這一段。

四、學習課文第二段

1.輕聲讀第二段,思考:鳥兒們從什麼時候到鳥島來的呢?

2.春天來了,天氣變暖,湖水解凍,鳥兒都飛來了,這麼多的鳥兒是一起飛來的嗎?

(出示句子:每年春天,天氣變暖,湖水解凍,一羣一羣的鳥兒就陸續從遠方飛來。)

3.你從哪個詞兒看出它們不是一起飛來的?(畫出:陸續)“陸續”是什麼意思呢?(有先有後,一個連着一個)

對啊,下課了,同學們陸續走出教室。

早晨,同學們陸續走進學校。

誰來讀讀這句話?

4.鳥兒們一羣接着一羣飛來了,這麼多的鳥兒來幹什麼呢?

5.出示詞語:築巢安家 養育後代

指名讀,齊讀。什麼是築巢安家、養育後代?

6.指導朗讀:春天,鳥兒飛到小島上安家了,多高興啊!

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春天,鳥兒們從四面八方飛來,在這兒築巢安家,養育後代。

7.現在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鳥島的風光吧。重放鳥島錄像,讓學生再次感受到鳥島的景象,從而更好地體會課文內容。

五、學習課文第四段

過渡:這麼富有魅力而聞名中外的鳥島,誰不想親眼瞧一瞧呢?所以來島上游玩的人——很多。

1.遊人對鳥兒怎樣呢?默讀第四自然段。(板書:愛鳥)

2.你從那些地方看出遊人愛鳥?為什麼遊人會這麼愛鳥?

3.你能用“因為……所以……”來説一説嗎?(你真棒)

小結:遊客們的周圍有這麼多的鳥蛋和幼鳥,可是卻沒有人去碰一下,人們是多麼愛護這些可愛的小鳥呀!因為——(引讀)

4.有感情地讀描寫人們愛鳥的句子。

5.看圖:如果我們也在鳥島上游玩,這時看到有人去捉鳥,或去拿鳥蛋,你該怎麼做?(板書:護鳥)

看,藍天碧水間,鳥兒飛得自由自在,多麼快樂!

愛鳥、護鳥,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呀!(板書:人人有責)

總結:只有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行為愛護鳥兒,愛護大自然,人們才能真正擁有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美麗的鳥島。

六、引讀填空

這位作者呀真了不起!他沒有用一個多字就把鳥島“鳥多”“鳥窩多”“鳥蛋多”的特點寫出來了。我來檢查一下,小朋友記住了沒有。

出示:(教師要提示學生——先讀課文,再根據提示讀讀、想想、説説)

(1)每年春天________,的鳥兒就________從遠方飛來,它們在這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六月,“海西皮”島成了________,鳥窩_______、鳥蛋________。

(3)來島上游玩的人,______就能______幼鳥,______都能_______鳥蛋,可是卻沒有人去______一下,因為大家都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讀:鳥島真是一個,那兒鳥,鳥窩,鳥蛋,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去遊玩,的確是 。

現在練習背誦這篇課文,再仔細領略一下鳥島美麗的風景吧。

七、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書後練習三)。

2.用“陸續”、“最”各説一句話。

板書設計: 19、鳥島

鳥兒 多愛鳥

六月 鳥窩 多護鳥

鳥蛋多 人人有責

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做到課堂之上熟讀成誦。

2、理解重點詞語,感悟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3、通過適當的回顧與拓展,深入感悟古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切入主體,理解內容,通過多層次地朗讀,理解重點詞語,感悟作者的思鄉之情和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表達方法的歸納與應用。

教學策略

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覆咀嚼、品味、朗讀,引領點撥學生把握詩詞意象,提升感悟內涵;同時通過同類詩詞的拓展,豐富感悟表達方法。

【教學流程】

一、讀圖導入 感情鋪陳

教師出示月夜的課件,學生用富有形象性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之後,學生展開聯想,從月夜想到團圓以及古詩《靜夜思》,體會詩人借明月、思故鄉,回顧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引入《秋思》。

二、設疑誦讀 切入主體

1、解題入詩:

學生讀文題,理解含義,引出質疑:詩人是藉着秋天的景色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嗎?

2、初讀釋疑:

學生帶着要求自由讀詩,彙報的時候,教師相機進行朗讀指導,並抓住“重”字進行古詩文的回顧與遷移,豐富學生對於古詩字詞的理解與認識。

3、切入主體:

回憶質疑,撥雲見日,通過學生的小組討論與交流,明白這首詩主要是借寫家書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三、理清脈絡 感知全詩

提出問題:是什麼引發作者寫這封家書?寫完家書的結果又如何?讓學生再次細細讀文,之後進行反饋,師生共同理清文章的脈絡,整體感知詩文的內容;同時,詩人身世的介紹,有助於理解詩人創作此詩時的心境,也對深入感悟這首詩的思想感情起了鋪墊作用。

四、深化體會 品讀悟情

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再次深刻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意萬重”“ 説不盡”“又開封”的層層遞進式的剖析,並配以多層次、多形式的有感情朗讀,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了詩人將自己的對故鄉的思念,都濃縮在這封家書之中,而內心的矛盾體現在“又開封”這一細節動作上,從而更加深切感受作者對遠在千里之外家人的牽掛。

五、歸納總結 比較明晰

表達方法的介紹與總結。由《靜夜思》的借景抒情,引發《秋思》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是什麼的疑問。在總結板書,回顧整體的基礎上,將文章的表現手法與學生共同總結出來。之後出示兩篇詩作:高適的《除夕作》和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讓學生藉助學到的知識進行辨析比較,從而深化了對錶現手法的認識。

六、誦讀提升 感悟昇華

通過多樣的、大量地朗讀、誦讀、背誦,學生在教師深情地引領下,再次入情入境,用飽滿的感情朗誦《秋思》,在學生感情的高潮結束本節課的教學,給學生對於思鄉這一主題有更多的思索。

標籤: 語文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5g69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