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綠教學設計15篇

綠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綠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綠教學設計15篇

綠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學會“樹、懷、吹、苗、齊、隊、伍、話”8個生字,會認“娃、鼓、掌、排、整、路、陪、伴”8個字,認識1個偏旁“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到大自然中萬事萬物都和小朋友一樣在茁壯成長,激發學生愛自然、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認識新部首。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大自然中生命的活力,表達自己的感受。

課前準備:

學生:課外觀察,尋找身邊的綠娃娃。

教師:生字詞卡、偏旁卡、田字格卡、CAI課件、圖片、音樂等。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讀準生字、詞的音,識記“懷、樹、吹、苗、齊”5個生字。

2、熟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3、學生質疑,教師整理歸納,確定學習目標。

4、繼續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然後多種形式認讀生字、詞。

2、回憶樂樂在上學路上發現的綠娃娃,依學生回答,課件出示樹葉、秋苗和小草圖,同時老師將相應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3、導入:大家相知道這些綠娃娃都在幹什麼嗎?我們就來讀讀課文吧。

二、情景交融,互動對話,快樂朗讀1-3節。

1、指導學習第一小節:

(1)自由讀第一小節,然後指名讀第一小節,其餘學生邊聽邊想,把自己聽到的.、感受到的內容和同桌交流,然後讓學生用朗讀的形式來展示。

(2)動作理解“鼓掌”,指導讀好第二句話。適時解答“……”是什麼意思。

(3)課件演示樹葉被風吹動時的樣子和發出的聲音,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

(4)指名讀第一小節,然後男女生賽讀第一小節。

2、指導學習第二小節:

(1)帶着秋苗娃娃在幹什麼的問題,自由讀第二小節,然後回答問題。

(2)課件演示“秋苗排着整齊的隊伍”,想象自己見過的整齊的隊伍。

(3)學生演示“悄悄話”,學生讀詞,然後重點指導讀好第二句話。

(4)想象:秋苗在説着什麼悄悄話,同桌交流。

(5)帶着感受先自由讀第二小節,然後指名讀,比賽讀。

3、指導學習第三小節:

(1)猜測小草的媽媽是誰,指導讀好疑問句。

(2)齊讀第二句,課件出示小草到處生長的圖處,讓學生感受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3)師生、小組間賽讀第三小節。

三、讀第四小節,拓展説話。

1、學生説課前觀察的綠娃娃。

2、齊讀第四小節。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然後背誦全文(配樂)。

五、識寫生字:“隊、伍、話”,認識“阝”旁。

六、總結課文,昇華感情。

1、課件出示大自然中的綠娃娃快樂地生長的情景,對學生進行愛大自然、愛生命的情感教育。

2、課外畫綠娃娃送給自己的父母。

3、為綠娃娃做一件讓它高興的事。

板書:

樹葉圖

12 綠娃娃 秋苗圖

小草圖

綠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到美化淨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一種開放的現代城市建設理念,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

2、瞭解本文的説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文章精當嚴密而又不乏情趣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説明方法的運用;説明中闡述事理。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請同學們介紹自己家的圍牆,引出我們國家的圍牆的共同特點。再請同學們猜測我們國家像這樣的圍牆有多少,暢所欲言後,引導同學們看課文,並統計數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引導學生讀第1、2兩個自然段,明確中國圍牆的特點。

提問:這些數字給你一種什麼感覺?你是否曾經想過?作者是如何形容的?

2、引導學生閲讀3、4兩個自然段,體會外國圍牆與中國圍牆的不同之處。

3、、引導學生閲讀5—13段,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弄清下列問題:

(1)這幾段與3、4兩段是什麼關係?

(2)作者以哪幾個國家為例介紹外國圍牆的特徵的?

(3)這些國家的'圍牆各具有怎樣的特徵的?

(4)這些“綠牆”有什麼樣的共同特點?在環境保護方面有什麼樣的價值?

(5)文章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它們各具有什麼樣的作用?

4、小組討論後質疑、師生答疑。

5、小結性提問:造成中外圍牆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6、作者認為現代中國城市應該提倡建築怎樣的圍牆?

7、教師小結後強調,我國以綠牆代替磚牆,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環保的需要。中國建造綠圍牆勢在必行。國務院早就出台了城市綠化條例,把城市綠化建設納入了城市總體規劃。

三、品味語言。

四、內容拓展。

五、結語。

六、佈置作業。

與家人一起用綠色植物佈置自己家的圍牆,讓它在最短的時間內變成“綠牆”,並將自己的設想寫成一篇作文。

綠教學設計3

一、導入

同學們,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比如紅色,代表着熱情;藍色,代表憂鬱;紫色,代表高貴;白色,代表純潔……如果要我們用一種顏色來代表生命,你們會選擇什麼顏色?

綠色。

是呀,綠色充滿着生機與活力,現在卻有人要將它囚禁起來,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陸蠡的《囚綠記》,去體味他對綠那份獨特的情感吧。

二、解題

“囚”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人居斗室為“囚”,在我們的理解裏,“囚”的對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對象是常春藤的綠枝條。這裏的“囚綠”是把綠擬人化了。

三、讀“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在囚綠前後還寫了哪些內容?請在文中圈畫出關鍵詞句,用與“囚綠”形式相同的短語概括。

愛綠(贊綠、賞綠)—囚綠—釋綠(放綠)—思綠(念綠、戀綠)

這就構成了本文的感情線索

四、讀“綠”——品讀悟情,感受綠之形象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思考:

1.文中哪些飽含作者情感的語句最能打動你,讀一讀,並説説你的感悟。

要求:用“~~~~”將最能打動你的.句子劃出,作好批註,並嘗試有感情的朗讀。

2.作者筆下的綠有怎樣的特點呢?

在交流中明確概括綠特點的詞語:蓬勃、向陽、固執。

3.大家從作者摯愛的綠身上看到了怎樣的精神品質?

明確:生命、希望

追求光明、自由

不屈的抗爭精神

五、讀“人”

1.品析悟旨,探究寫作意圖

朗讀課文章最後一段,引發思考: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麼?僅僅是表達一種喜愛和懷念之情?

出示資料,加深理解。

資料一: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烽煙四逼中的北平時值日寇入侵,作者是富有正義感的青年作家,國難當頭,不能不憤怒憂慮煩惱,不能不生出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在“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的時候”,他懷念起一年前暫住北京時,窗外的一樹常春藤。於是寫下了《囚綠記》。

資料二: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作者陸蠡就是自告奮勇留在上海,在日本侵略勢力的四面包圍中堅持抗日文學活動。1942年4月13日他被日本兵抓捕,獄中他寧死不屈,被刑審數月,慘遭殺害,僅34歲。

明確:作者懷念綠,希望有一天能重見常春藤,其實是在祈祝淪亡的北平早日獲得解放。這時的“綠”已經成為“嚮往光明、自由、堅強不屈的中國人民”的象徵。作者由綠及人,以此表達自己的心聲。

2.深情對話,抒寫自我心聲

“我望着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

在“愛綠→囚綠→釋綠→念綠”這幾個部分中任選一部分,設計一組作者與常春藤的對話(或內心獨白)。

要求:

1.對話要符合作者在每個時段的心情。

2.能體現綠的象徵意義。

3.語言要求生動形象。

六、拓展運用

抗戰的歷史早已遠去,但綠的精神品質卻代代相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向“綠”一樣的人嗎?

出示投影:用心靈演唱生命的歌曲——楊光

用腳趾演奏生命的樂章——劉偉

請結合文章談談這兩人的事蹟對你有何啟示?

希望同學們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學做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常春藤,珍惜生命,綻放生命的光彩!

王朝一

綠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12個字,會寫6個字;學會雙為旁。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瞭解和認識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的重要性。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解題,通過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二、新授課。

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

2.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子音,不丟字,不加字。

3.繼續指導學生認識自然段(開頭空兩格),然後分段讀課文。

4.找同學讀文,要求正確連貫的.讀文。

分析課文

綠是一種顏色,是一種風景,是一種情緒,是一種象徵。這道兒歌描寫一棵棵樹匯成了一片綠色,表達了要行動起來綠化祖國的決心和願望。

這首兒歌只有一節,前半部分用鋪敍手法展開,描繪出綠色的畫卷,後兩句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決心:我們都栽小樹苗,齊給祖國添新綠。

詩意理解:

一棵樹、一點綠;十棵樹,一行綠……

1.齊讀(看拼音讀)讀準字音。

2.自由讀,看拼音、漢字對照讀。畫出生字寶寶。

齊讀生字、找生領讀生字、同桌互考生字、開火車讀生字

3.同桌讀

4.指名讀

排比句描繪出一幅綠色的畫卷,有點、有面,細到一棵樹,大到一片樹都是綠色,都是生命的象徵。

省略號給為望不到邊的感覺。

5.再讀文,教師引導學生動筆畫,掌握讀的節奏。

引導學生輕鬆愉快的讀文。

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把他背下來。

三、積累詞語:

引導學生説説,寫寫:

1.你見過那些美好的花草樹木?

2.你打算怎樣為周圍的環境添課題新綠。

3.寫一寫:一棵、一點、一行、一片、一朵、一篇……

板書:

10.綠

一棵、十棵、百棵、千棵、栽樹

第二課時

一、檢查,找同學讀文。

二、生字學習。

1.把書中圈出的生字反覆讀幾遍。

2.認讀的字在課文中找出後小黑板展示出來,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認識生字。(齊讀、小組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3.學寫6個字。

指導寫字:重點指導學生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幫助學生認識雙人旁。

片:第一筆要寫成豎撇,第四筆要直。

苗:上下結構。

齊:上下要端正。

三、語文實踐活動:

收集花草樹木種子或欣賞植物。

綠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朗讀以悟情、品析以釋旨、續寫以練筆

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從而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綠”的象徵意義,獲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教學設想:

從形式到內容逐漸突破,由品味體現作者感情的關鍵語句入手,通過看課題來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梳理結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綠的象徵意義,提高賞析感悟能力。

教學方法:

整體感知、讀寫賞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綠色是最具生命力的顏色,一提到綠色我們就會聯想到生命、生機和希望,當一抹綠色出現在沙漠中的時候,我們彷彿看到了生命的希望,當一葉綠芽突破阻礙綻放綠意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頑強。綠色就是這樣,不僅在視覺上給我們以美感,而且在心理上也讓人覺得愉悦,使人看到希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綠的散文《囚綠記》,作者陸蠡。

二、檢查預習

piēhézhéxǐyàsuōyīxùn

瞥見涸轍移徙揠苗助長婆娑猗鬱蕈菌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讀這篇散文,我們先從題目入手,課題“囚綠記”你是怎麼理解的?“囚綠”是怎麼回事?“綠”在文中指什麼植物的綠?生説教師投影明確。

再看題目你還有什麼問題嗎?(提出問題比回答問題更有價值)生提出:作者為什麼要“囚綠”?(在作者囚綠的過程中融入了作者對綠的情感變化,這也正是這篇散文的線索,下面讓我們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這篇文章,請同學們在括號內填寫恰當的動詞,理清文章的思路。)

①綠指什麼?(常春藤—爬山虎)

②作者為什麼要囚綠?(愛綠)

③他把綠“囚”牢了嗎?(他後來把綠釋放了)

④離開了綠,他對綠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他對綠充滿了思念)

板書:遇綠——愛綠――囚綠――釋綠――思綠(線索)

四、美讀課文,感受“綠”意

提問:作者因愛綠而囚綠,課文5-7段哪些語句寫出了他對綠友的愛之深?請你在文中圈點批註,並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五、精讀課文,品味“情”感

過渡語:是啊,綠色在作者筆下顯得如此寂寞而又温柔,猶如温潤的玉在胸中融化。如此美好的綠卻被“囚”禁住了,這株常春藤被囚之後有着怎樣的生長狀況?表現出它怎樣的特點?請同學們速讀9-13段。

(“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並且比在外面長得更快。”

“它的尖端總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

“植物事物是多固執啊!”

“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永遠向着陽光生長”“永不屈服於黑暗”)

綠的特點:堅貞、執着、頑強不屈、追求光明與自由、永不屈服於黑暗

寫法上最大的特點:賦物以情將綠(常春藤)人格化

六、主旨探究、續寫練筆

1.同學們説得很好。陸蠡不惜筆墨描繪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有沒有更深層的寓意呢?請你找出文中能體現本文時代背景的語句,聯繫作者生平(課件展示),談談你的理解。(指讀13段)

明確:寫作時代背景——“盧溝橋事件發生了……”

“囚綠”既是作者個人境遇的'隱喻,更是民族命運的象徵。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作者從綠“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那種頑強抗爭的性格,永向光明的執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頑強性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不僅抒發了自己對綠的熱愛,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精神,寄託了作家對民族未來的美好祝願。

這種寫作方法就是我們常説的託物言志。

[課件展示]:本文寫於抗日戰爭爆發一年之後。當時,北京淪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打敗日本侵略者,把他們趕出中國,爭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為每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共同的心聲。

2、課內練筆(課件展示):

陸蠡被日本憲兵逮捕後,日本人問他:“你愛不愛國?”他大聲回答:“愛國!”又問:“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國?”答曰:“絕對不能征服!”

……

假設陸蠡臨犧牲時,眼前又閃現出那一抹遠在舊都的綠色,他會想到什麼呢,他會對他的“綠友”説些什麼呢?

請以“驀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摯愛的綠友”作為開頭,寫一段話,100字左右。

綠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感受梅雨潭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情感。

2、品味、積累運用精妙的詞、句。

教學重點:反覆讀,在讀中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是(朱自清)的散文《春》裏的句子,大家都知道朱自清先生是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他還是一位出色的“導遊”,不過與一般的導遊不同,他是用生花妙筆引領我們去完成一次秋遊。今天就跟隨他開始我們的“秋遊之旅”—走進梅雨潭的《綠》。

二、出示目標。

學習這一課,我們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呢?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屏幕顯示)

1、熟讀課文,感受梅雨潭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情感。

2、品味、積累運用精妙的詞、句。

三、初讀課文,思路梳理

生默讀課文。標識生字難詞,結合註釋學會,沒有的隨時詢問;注意開頭結尾的句子、表明作者行蹤的詞句、過渡句

學生完成後,師結合學生疑問補充、明確:稜角,塵滓等。

1、找文眼。這是一篇散文,作為散文,往往有能揭示主旨、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我們叫它文眼。文眼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你覺得哪句話是本文的文眼?生答。(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是:⑴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⑵那醉人的綠啊。)師引導明確。

2、理思路。過渡,作者直接寫梅雨潭的綠了嗎?請大家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路追尋。先“走到山邊”,寫__;接着到__,描寫__;然後才到了__,着力描寫梅雨潭的綠。

四、再讀課文,賞景悟情。

過渡:那麼,就讓我們再次朗讀第三段,來感受另作者驚詫的綠。(指導:朗讀總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一自然段由敍述,有描寫,還有直抒胸臆,但敍述、描寫中也融入了作者濃烈的感情,朗讀時要滿懷深情,充滿激情。)

深情朗讀後,你感覺哪些句子最能體現綠的美好,哪些句子最能表達作者對綠的熱愛?生思考後指名回答。(答案預設:⑴那醉人的綠啊,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呀。用比喻寫出了綠的醉人和奇異。⑵她鬆鬆地皺纈着------但你卻看不透她!寫綠的綠波盪漾、鮮潤、純淨⑶我曾見過------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寫梅雨潭的綠增之一分則太濃,減之一分則太淡,著光則太明,去色則太暗,恰到好處。⑷我若能裁你以為帶,-----她必能明眸善睞了。①我捨不得你;我怎會捨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撫摸着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②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對於第一類句子,請該生朗讀,同學邊聽邊想象;對於第二類句子,請該生讀出作者熱愛讚歎的感情。)

梅雨潭的景觀很多,作者為什麼最愛梅雨潭的綠呢?(引導:綠色的象徵意義:生命)綠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見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師小結:這篇短小的遊記散文,通過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

五、品讀課文,含英咀華

《綠》是一篇貯滿詩意的美文。尤其在語言的運用方面特別值得我們去欣賞、品味。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你最喜歡的地方,並細細品味,然後用“我認為__寫得好,好在__”來賞析。小組內(或同桌)交流後,班內展示。(賞析指導:可從精妙的用詞如“鑲”字;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描寫抒情的句子等)指名回答後評價激勵。

六、回顧全文,反思總結

課上到這裏,相信同學們已和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禁不住也驚詫於梅雨潭的綠是如此的美好了,大自然是多麼可愛。但同時隨着閲讀的深入,可能又發現了新的疑惑,課後希望同學們帶着這些疑惑繼續閲讀本文,進一步走進大師,走進美不勝收的大自然。

七、作業:背誦第三段。

綠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擠、叉”2個生字,會寫“瓶、揮”等4個字。正確讀寫“墨綠、集中、交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走進詩歌所描寫的情境之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畫面,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手持春天圖)這是一幅由各種綠色繪製而成的圖畫,同學們知道這幅畫畫的是什麼季節嗎?它給你們帶來什麼樣的感覺?

2.師小結:我們剛從冰雪中走來,看到這生機勃勃的綠實在賞心悦目。綠是春天的象徵,還是希望的象徵。詩人艾青寫了一首詩《綠》,讓我們跟着他一起走進這綠意盎然的畫卷中吧!

3.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

4.作者簡介。

二、初讀詩歌,明白大意。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並想一想,課文中的“綠”指的是什麼呢?

2.指名分小節讀詩,教師正音,引導學生認識生字。

3.再讀詩歌,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裏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三、誦讀課文,感悟體會。

(一)學習第一、二小節。

1.伴着音樂輕聲朗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春姑娘用巧手為我們調出了哪些綠色?

2.板書:墨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同時貼出色卡)

3.感受“綠”的多:是不是隻有這些“綠”?你還知道哪些綠?(瞭解省略號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節:好像……(自己輕聲朗讀)

5.感受綠的美:綠得發黑、綠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麼意思嗎?

6.齊讀第一、二小節。

(二)學習第三、四、五小節,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這麼多的綠集中起來,會是一幅怎樣的畫呢?朗讀課文第三、四、五小節。

1.自由朗讀第三、四、五小節,邊讀邊想象畫面。

2.你覺得哪個小節寫得最有趣?挑選你最喜歡的一個小節,再仔細讀讀。

第三小節:

説一説:

風中的是綠色的。

雨中的是綠色的。

水中的是綠色的。

陽光下的`也是綠色的。

(學生看圖,挑選其中一個交流)

指名讀,全班讀。

第四小節:

(1)出示文中插圖,幫助學生理解。

(2)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第五小節:

(1)出示小練習。

想象説話:

一陣風吹來,小草,柳條,樹枝。

(2)“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着節拍飄動在一起……”這句話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3)點名讀,老師範讀,全班齊讀。

(三)全文朗讀。

四、讀寫結合,拓展閲讀。

1.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綠色,你見過“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嗎?

春天到了,校園裏,公園裏,田野裏。

2.艾青筆下的“綠”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宗璞筆下的“綠”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結合“閲讀鏈接”説一説。

(1)學生自讀“閲讀鏈接”。

(2)從視覺上感受靈隱之綠,以及“綠”的層次。

五、佈置作業。

1.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10 綠

墨綠、淺綠、嫩綠、

翠綠、淡綠、粉綠

綠教學設計8

學生喜愛學習詩歌,並且已經有了一些朗讀詩歌的技巧,所以對本詩的教學我設計以朗讀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教學本文剛好是春季,引導學生從生活到詩歌,再從詩歌到生活,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這樣有利於學生親近文本。

二、教學目的

1、通過讀文,自主識字,認會本課4個生字

2、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嚮往和熱愛。

3、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感悟作者對春天的嚮往。

四、教學難點

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勵他們仔細觀察。

五、設計理念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欣賞文本。

六、設計特色

在閲讀中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師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七、教學流程

(一)激趣入題。

1、你最喜歡一年中的哪個季節?為什麼?

2、今天,鼕鼕要帶我們走進大自然,和她一起去發現春天的腳步,你願意去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1、《夢已被染綠》是一篇充滿喜悦和嚮往的詩歌,它會讓你聯想翩翩。你們想不想讀?(用具有感召力的語言使學生對文本產生喜愛之情。)

2、能不能告訴老師你們平時是怎樣把一篇課文讀熟的?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有讀不通順的句子怎麼辦?(交流自主識字的.方法。)

3、組織學生滿懷信心地練習讀書。(鼓勵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鼕鼕的欣喜之情。)

4、指名分小節朗讀,齊讀。(在讀中反饋自主識字效果。)

(三)品讀課文,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1、組織學生再讀詩歌,説説詩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你從什麼地方知道的?(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獲取信息。)

2、分小節學習詩歌,理解詩意。

第一小節:指名朗讀。鼕鼕發現“嫩草吐綠”、“殘雪融化”時心情怎樣?你能把鼕鼕喜悦、自豪的心情讀出來嗎?(自讀、指名讀、齊讀。)

第二、三、四小節:自由朗讀。老師的安排、**的囑咐説明什麼?大人們都沒覺察春天已經來到,“我”為什麼能發現呢?(引導學生善於觀察,從細小的變化中去發現。)指名分小節朗讀。(指導學生讀出喜悦的情感。)

第五、六小節:齊讀。鼕鼕要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讓大家分享春天的快樂,你願意把自己觀察到的春天的變化告訴大家嗎?(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感受發現的快樂。)

(四)引導學生積累

“讀了詩歌,你最喜歡哪個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並抄寫下來。”

“冬天過去了,我的夢已經被染綠。”與課題相照應,體會其中表達的對春天的嚮往之情。

綠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欣賞文章語言準確、形象、富於情感、有表現力的特點;

瞭解並初步掌握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賞析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步驟:

一、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1、由《背影》中父子間的愛引出對大自然的愛

2、觀看朱自清的生平介紹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生於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於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祖父朱則餘,號菊坡,本姓餘,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蒐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敍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後

2、掌握下列生字詞

踞(jù)

薄(bó)陰

綹(liǔ)

稜(léng)角

穹(qióng)

塵滓(zǐ)

皺纈(xié)

什剎(shí

chà)

明眸(móu)善睞(lài)

挹(yì)

掬(jū)

3、思考問題:

文章以哪個詞為文眼,點題?

明確: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第二自然段寫梅雨潭,主要立足哪兩個觀察點,作者觀察到了什麼?

2.為什麼作者在第二段沒有直接寫梅雨潭的綠,卻寫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圍的環境?

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於哪個觀察點,看到了哪些景緻,運用了什麼手法,把對梅雨潭水綠的審美感受描寫得淋漓盡致。

4.文章在結構上有何特點?結尾比開頭多“不禁”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明確:

1、第一觀察點:山邊;觀察到了梅雨瀑;

第二觀察點:梅雨亭邊;觀察到了梅雨潭的環境;

2、描寫梅雨潭周圍的環境,交代梅雨潭的綠的成因,寫“梅雨瀑”是用來作陪襯,以顯出“梅雨潭的綠”尤其令人驚詫。

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點是梅雨潭邊。觀察到了梅雨潭的綠。

對綠的總感受:醉人、奇異、似近似遠

擬人

踞、透、扯、送、鑽、招引、擺弄

彷彿一張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厚積着的綠;(形色、深度)

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拖着的裙幅;(漣漪)

比喻

她輕輕的擺弄着,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盪漾)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波光、軟嫩)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温潤的碧玉;(清澈)

北京什剎海拂地綠楊

(太淡)

對比

杭州虎跑寺的綠壁

(太濃)

西湖的波

(太明)

秦淮河的波

(太暗)

裁你為帶贈給那輕盈的舞女

聯想

挹你為眼,贈給那善歌的盲妹

4、文章在結構上首尾呼應。“不禁”再次表達了作者對梅雨潭的綠的讚美之情,抒發了作者對她的無比喜愛之情。文章從博喻到比較映襯到聯想再到轉換人稱、直接呼告,感情逐漸轉濃,直到不能自已。

 四、探究學習,拓展思維

參照課文讀書動筆示例,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把你認為最為精彩的語句用適當的符號標示出來。

 五、全班配樂朗讀。

六、佈置作業

反覆朗讀本文,模仿《散文家談散文》寫一篇鑑賞小短文。

綠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擠、叉”2個生字,會寫“瓶、擠”等4個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練、指揮、按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3.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4.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會整理資料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2.瞭解作者所描繪的“綠二

教學難點在品讀課文體會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課件出示2】(出示春天圖)這是一幅由各種綠色繪製而成的圖畫,知道畫中畫的是什麼季節嗎?它給你們帶來什麼感覺?

2.師小結:我們剛從冰雪中走來,看到這生機勃勃的綠實在賞心悦目。綠是春天的象徵,還是希望的象徵。詩人艾青就寫了一首詩《綠》,就讓我們跟着他一起走進春天綠意盎然的畫卷中吧!

3.板書課題:(板書:10綠)

4.全班齊讀課題。

5.這篇文章的作者,你瞭解他嗎?(艾青)

艾青(191012316;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1928年入杭州國立西湖藝術學院繪畫系。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32年初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大堰河一我的保姆》發表後引起轟動,一舉成名。抗日戰爭爆發後,艾青在漢口、重慶等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任《文藝陣地》編委、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等職。1941年赴延安,任《詩刊》主編。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走進“綠”的世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把課文朗讀一遍。自學生字詞語。

2.檢查生字詞語:

(1)讀準字音。【出示課件4】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練、指揮、按着節拍整齊集中墨綠嫩綠淡綠粉綠

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注意讀準翹舌音“叉”,後鼻音“瓶氣

(2)理解詞義。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3)重點指導:

【出祕件5】

交叉:方向不同的幾條線或條狀物互相穿過。

節拍:是衡量節奏的單位,在音樂中,有一定強弱分別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時間重複出現。

指揮:指導演奏的人。

整齊:有秩序,協調一致。

重疊:同樣的東西層層堆疊,互相覆蓋。

(4)指導書寫。

大家讀準了字音,瞭解了字義。請把要寫的字在課堂本上每個字寫一個,一定要看準每個字的筆畫,端正、工整地把每一個字寫好,注意寫字的.姿勢。

教師重點指導“瓶、擠”

“瓶”左右結構,注意右邊的"瓦”,注意筆畫的穿插避讓,橫折彎鈎不要寫得太長。説主要內容,一是

“擠”左窄右寬,注意右邊的上面是“文",不是“攵)

3.指名説説本課的主要內容。

【出示課件7】

這首詩表現的“綠”,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詩人的感覺:風一吹,就隨着節拍整齊地飄動在一起。

三、梳理內容,明確結構

1.學生分組討論,給課文劃分段落並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第一段(1-3小節):寫到處都是“綠氣

第二段(412316;5小節):具體介紹“綠”的靜態和動態。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出示課件9】

1.總結: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徜徉在綠色的海洋,看到了各種綠色,感受到綠的奇妙,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語3遍。

(2)課下朗讀課文,並背誦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2.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練、指揮、按着節拍整齊集中墨綠嫩綠淡綠粉綠擠在一起。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春天有各種各樣的綠,這些綠給作者什麼感覺?下面我們跟着詩人艾青的腳步來到綠色的春天,體會春的美妙。

二、誦文,感悟體會

1.聽着錄音(最好配有音樂)輕聲朗讀全文,邊讀邊思:春姑娘用巧手為我們調出了哪些綠色?

2.板書:黑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同時貼出色卡)

3.感受綠的多:是不是隻有這些“綠”?你還知道有哪些綠?(瞭解省略號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節:【出示課件14】

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處是綠的……

難怪作者説(出示第二節),【出示課件15】到哪兒去找這麼多的綠:

墨綠、淺綠、嫩綠、

翠綠、淡綠、粉綠……

綠得發黑,綠得出奇;

自己輕聲朗。指名讀。全班齊讀。

5.感受綠的美:這各種各樣的綠,卻綠得發黑,綠得出奇?知道“出”是什麼意思嗎?(不同尋常)

(板書:綠得發亮、綠得出奇)

6.齊讀第一、二小節。

7.這麼多的綠集中在一起,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朗讀課文三、四、五小節。

(1)輕聲地、自由讀三、四、五小節。

(2)你覺得哪個小節寫得最有趣,挑選你最喜歡的一節再仔細讀讀。

隨機:第三小節:

(1)出示説話練習。【出示課件16】這一環節是本課時的重點部分。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引領學生自主解讀文本,從字裏行間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説一説:

風中的是綠色。

雨中的是綠色。

陽光下的也是綠色。

(學生挑選其中一個交流)

(2)指名讀,全班齊讀。

第四節:

(1)【出示課件17]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所有的綠集中起來,擠在一起,重疊在一起,靜靜地交叉在一起。”(板書:擠、重疊、交叉)

(2)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第五節:

(1)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着節拍飄動?(板書:按着節拍飄動)

預設:這是因為,一陣風吹來,使所有的物體都隨風擺動。

預設:這是作者看到風吹過後,春天的景物隨風擺動,那麼和諧,整齊劃一。

(2)出示説話練習。【出示課件18】

説一説:

一陣風吹來,小草,柳條,樹枝—

(3)指讀,師範讀,全班讀。

2、拓展運用,讀寫訓練【出示課件19、20、21】

1.拓展運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綠色,你見過“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嗎?

2.閲讀鏈接

讀一讀“閲讀鏈接”,説一説:艾青筆下的綠給我們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間,宗璞筆下的“綠”,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預設:宗璞筆下的綠是一種撲面而來的綠,滿眼都是綠。

預設:宗璞筆下的綠是一種靜態的綠,艾青筆下的

綠是有動態感的。

3.學生交流,句式訓練

春天到了,校園裏。公園裏。田野裏。

4.試背課文。

綠【出示課件22】

板書黑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對綠的讚美

內容綠得發黑、綠得出奇對春的熱愛

擠、重疊、交叉按着節拍飄動

教學反思

《綠》運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學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處都是綠色,樹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風的春拂下來回擺動,風是綠的,水是綠的,世界充滿了綠。綠是生命的顏色,是生命的象徵。

在本課的教學中,文中最有創意的部分要數第三小節,作者將風、雨、陽光也視為綠色的,真可謂是獨具匠心。可對於學生來説此小節卻是他們最難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學中以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熟讀成誦;並通過説話訓練,一來幫助學生走進詩歌所描寫的情境之中,二來也為他們提供了語言實踐的機會。

不足之處:

只有少數同學想象比較豐富,能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需在“學以致用”上下功夫。還有,通過學生的問答和聽寫反饋可以看出,我在詞語理解的教學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於更新,應在讀文品悟的同時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去理解。

綠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並能美觀地書寫生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奶奶培育純白金盞花的經過,體會她做事滿懷信心、堅持不懈的美好品質。

3. 學習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句,領會從不沮喪從不懷疑滿懷信心等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順序,講述了一位老奶奶二十年如一日,滿懷信心地培育純白色的金盞花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園藝所重金懸賞純白的金盞花,老奶奶儘管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很想試一試;經過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種子,栽種花兒;最後經過驗證,老奶奶培育出了純白的金盞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盞花。故事表面在寫培育純白金盞花的故事,但作者的真正意圖,是通過這個故事塑造一個充滿理想、滿懷信心、堅持不懈的'老園丁形象。

本課的語言描寫樸實無華,淺顯易懂,對老奶奶美好品質的讚美暗藏在字裏行間,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奶奶語言、行動的詞句,體會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她為了理想,二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地追求、探索的美好情懷。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綠手指不僅是指園丁技藝出眾,更是指精神的可嘉。

綠教學設計12

【教學設計思路】

《囚綠記》是新課程必修2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散文,教授這篇課文是以把握作者情感脈絡為“經”線,以探究文章主旨為“緯”線,在經緯線索中體會散文的魅力,培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

【教案】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把握作者情感脈絡,進而分析文章主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來把握作者情感脈絡。

通過點撥來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主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教學難點 分析文章主旨,並引導學生分析它的現實意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教具、實驗情況 多媒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課前導入

1、引用顧城的《一代人》。

2、調動學生想象題目“囚綠”的含義。

一、課前準備

1、想象題目“囚綠”的含義,為課文學習做準備。 引用《一代人》創設美的情境,引起學生學習探究本文的興趣二﹑閲讀課文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並找出有關表達作者情感的語句。

二﹑閲讀課文

學生勾畫出有關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

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瞭解課文大致意思。

1、學生探究作者喜歡綠色的原因,重點研習課文第五至七段,並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對“綠”的情感變化,重點研習課文第八至十二段,並朗讀體會。

(教師點撥學生分析具體語句,並指導學生的朗讀。)

(展示課件。)

三﹑合作探究

1、明確:作者喜歡綠是因為綠是生命、希望、慰安、快樂,綠色寶貴啊!

示例:“我懷念着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着雨水!”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着綠的心情,而綠對作者來説猶如涸轍裏的魚期盼雨水一樣,是一種生命、希望。

(學生朗讀,體會那樣一種焦急盼望的心情。由一人讀進而全班齊讀。)

2、明確:因為喜愛綠所以想要“囚綠”,但“囚綠”帶來的並不是歡喜,而是惱怒。

示例:“我為了這永遠向着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內心的矛盾痛苦,“損害了我的自尊心”説明這綠的執著深深刺傷了作者,他的滿腔熱情化為泡影,所以喜歡變成了惱怒。

(學生朗讀,學生互評。) 培養學生欣賞能力,尊重個性閲讀。

重視指導學生朗讀,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通過朗讀品味散文藝術之美,全體師生共同分享其中韻味。

通過分析囚綠的過程,進而探究其中包含的現實意義。

四、擴展延伸

學生談啟發。

示例:常春藤的執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不要放棄。

作者“囚綠”並沒有帶來快樂,一時的.自私並不能帶來長久的愉悦。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開放性的思維能力。

五、主旨探究

聯繫背景,作者想要通過“囚綠”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重點研習文章最後兩段。

(教師點撥學生分析重點語句,並指導學生的朗讀。)

(課件展示。)

明確:文中提示性語句是“盧溝橋事件發生了”,因此本文寫作的大背景是在中華民族存亡的危機關頭。“囚綠”之“綠”其實寓意深刻,它象徵了不屈服於黑暗,渴望自由、陽光的中國人。

(學生朗讀最後兩段。) 在擴展延伸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六、總結全文

通過這樣的思路告訴同學們,同一個人面對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啟示。背景知識對於我們把握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

站在21世紀的我們從《囚綠記》中又收穫了新的啟示,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處在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囚綠記》既是血淚之作,又是前行的動力所在,這是陸蠡留給後人的財富。

【板書設計】

綠 囚 國

綠教學設計13

一、設計思路與意圖:

兒童到達中班的年齡,對繪本的興趣開始過渡到有挑戰性,有探索性的故事思維。

他們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繪本中簡單的人物和故事情節,他們對能激發起好奇心的書名非常感興趣,而這本《綠綿羊在哪裏》就正好符合孩子們本年齡段的內心世界,綿羊還有綠色?在哪裏呢?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二、活動目標

1.建立幼兒對閲讀的.興趣,快樂地參與到繪本的教育活動中來。

2.用更為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

三、活動準備:

1、教學設計、PPT

2、小綿羊圖片

3、兒歌《找朋友》

四、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教師與幼兒一起唱兒歌,激發幼兒興趣,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想要去尋找綠綿羊。

讓孩子表述不同的綿羊,儘可能多的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角度説明同一件事物。

2、活動部分:

①從扉頁開始分享繪本內容:

與幼兒一同分享繪本的內容,在分享過程中引入繪本教育教學的元素。

②講述P7:一隻瘦瘦的綿羊,一隻胖胖的綿羊。從本頁的內容,可以嘗試帶領幼兒進行“反義詞”的體驗,初步瞭解生活中的反義詞。

③以“這是一隻……的綿羊”、“綠綿羊在哪裏?”為整個課程的串聯詞,並在此過程中嘗試性地讓幼兒表現和表達出不同的語境下會呈現的語言狀態,儘量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意願。

3、結束部分:

找了這麼久,我的綠綿羊到底在哪裏呢?原來,它在這裏睡着了。它睡得可真香啊!

4、活動延伸:

讓幼兒為小綿羊穿上漂亮的衣服,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小綿羊的興趣,培養幼兒大膽動手作畫的能力。

綠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把握作者的情感線索。

2、賞析綠枝條形象的語言描寫,探究綠的內涵。

3、理解“綠”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的讚美,對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的讚頌。

教學重點:

1、賞析綠枝條形象的語言描寫,探究綠的內涵。

2、理解“綠”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的讚美,對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的讚頌。

教學難點:

理解“綠”在本文中的象徵意義,學習並運用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寫一片段。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設計: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作家陸蠡。巴金曾這樣評價他,説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説話,“彷彿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讓我們一起拜讀他的這篇代表作,去觸摸他崇高的靈魂,並一起去享受一株常春藤帶給我們的感動。

二、整體感知

1、解題:觀察“囚”字,有什麼特點?它的含義是什麼?

提示:會意字。把人圍在一個封閉的四方院落裏,就是囚了。“囚”的對象往往是人,而本文囚禁的對象是常春藤的綠枝條,這裏的“囚綠”是把綠擬人化了。

2、簡介陸蠡。

陸蠡(1908—1942),現代散文家、翻譯家,抗日烈士。1931年畢業於上海國立勞動大學,後在上海文化出版社任編輯,業餘從事散文創作和翻譯。1942年因出版抗日書籍,被日本憲兵扣留,慘遭殺害,時年34歲。1983年,國家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出版過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綠記》等,譯著有《羅亭》《魯賓遜漂流記》。

3、寫作背景。

文中13段明確告訴我們“盧溝橋事件發生了”。本文寫於1938年,當時正是“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的時候”,國難當頭,陸蠡借懷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暫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發出了要掙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吶喊,抒發了自己熱愛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4、預習檢測

字音:陸蠡lǐ 涸轍hé 蕈菌xùn 猗鬱yī

瞥見piē 移徙xǐ 婆娑suō

成語: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急不暇擇:來不及選擇。

三、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圍繞綠,作者記敍了自己的哪些行為?作者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提示:尋綠(1—4段):喜悦 滿足

賞綠(5—7段):喜愛 留戀

囚綠(8—12段):無比的喜悦 愛憐

放綠(13段):尊敬 祝福

懷綠(14段):懷念 期盼

四、品讀課文,理解情感

1、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合作探究,討論解決。

(1)文章以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為線索,通過寫囚禁又釋放常春藤綠枝條的事情,來表達自己對綠的喜愛。這個綠,在文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找出描寫綠枝條自然形象的`語言進行賞析、體會。

提示:囚綠前:伸須、攀緣、舒葉、觀賞纖細的脈絡,嫩芽;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並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寫出生命力旺盛的狀態。

囚綠後:它的尖端總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寫出頑強不屈、嚮往光明與自由的特點。

顏色:失去青蒼的顏色—柔綠—嫩黃

形態:先前的“漿汁豐富”—細瘦—嬌弱,並把它比作病了的孩子

(2)這個綠枝條的自然屬性特徵是什麼?

提示:永遠向着陽光生長。

(3)綠枝條願意被囚嗎?一個“漸漸”寫出它顏色由深而淺,枝條由粗而細的過程,以死來表達對光明自由的嚮往的特點。它以死抗爭的行為中可以發現它具有怎樣的精神?

提示: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

(4)作者正是被這種精神所感動,決定釋放綠枝條。這裏的“綠”還被作者賦予了怎樣的象徵意義呢?

提示:聯繫本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象徵意義:一是象徵作者嚮往自由和光明的情懷;

二是象徵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三是象徵着一種精神上的激勵和召喚。

總結:陸蠡借讚揚綠枝條的精神,讚揚了中華民族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綠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必將到來。

五、拓展延伸

這篇課文用擬人的手法來寫景狀物,賦予景物“性格”“氣質”,取得了特殊的藝術效果。試着借鑑本文的寫法,調動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種景物,力求寫出景物的特徵。

提示:向日葵:向陽 仙人掌:耐旱 梅花:不畏嚴寒

綠教學設計1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梳理文章的結構,反覆閲讀,初步感受文章語言美。

過程與方法:用圈點法讀書,養成讀書動筆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初步感受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梳理文章的結構,弄清作者行文思路。

2.學會用圈點法讀書,養成讀書動筆的好習慣。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對朱自清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以前我們學過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寫就的散文《綠》,就讓這篇優美的散文“帶領”我們去領略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綠”吧。

二、板書課題, 簡介作者

學生簡介作者,教者補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揚州。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散文名篇有《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三、先聽錄音,結合課文旁邊的“讀書動筆示例”,結合課文後面的`“圈點符號”,運用“圈點讀書”法,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驚詫(chà)踞(jù)薄(bó)陰綹(liǔ)

倏(shū)塵滓(zǐ)皺纈(xié)什剎(shí chà)

明眸(móu)善睞(lài)挹(yì)掬(jū)

四、通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提問:課文題目僅一個“綠”字,簡明、醒目。“綠”,處處可見,這裏的“綠”不是泛説而是專指什麼?

明確:梅雨潭的綠。

提問:綠,離不開梅雨潭,當然要寫梅雨潭的景觀了,梅雨潭的本質是什麼?用原文一句話回答。

明確: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

提問:瀑布潭由哪兩部分構成?

明確:瀑布、水潭

提問:課文哪些部分寫瀑布,哪些部分寫水潭?

明確:第二自然段主要寫的是瀑布,第3自然段主要寫的是水潭。

2.閲讀課文第二段,回答下列問題。

提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寫瀑布的?

明確:位置聲響形、色

位置——梅雨瀑在仙巖三瀑布中居“最低”處

聲響——“花花花花”(剛到山邊便聽得見)。

形、色——“白而發亮的水”,“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裏”。

提問:除此之外,作者還寫了什麼?

明確:還寫了當時的季節天氣,顯得十分自然。

提問:從文中找出再次寫瀑布的語句,指出其與第一次寫瀑布的不同點,並分析其作用。

(那瀑布從上面衝下……微雨似的紛紛落下)

明確:由宏觀寫瀑流轉入細膩描繪飛濺的水花。

——於結構上看,是描寫的推進。

——於內容上看,交代了梅雨潭的名稱由來。

——於技法上看,自然插入作者的評議感觸,景中見情,用筆散淡,散文的特色輕巧巧地表現出來了。

3.學生在集體朗讀課文第三段的基礎上回答下列問題。

提問:這一段作者主要寫的是哪些內容?

明確:這裏顯然是寫瀑流下的“潭水”了——全文開始出現“綠”。作者在這段文字中句句不離梅雨潭的綠,越寫越迷人,越寫越富於情致。作者着意寫梅雨潭醉人的“綠”了。

4.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分析首尾兩段在謀篇佈局上的作用。

明確:第四自然段,與首段緊密呼應,用字幾近一致,僅僅多出“不禁”二字,既是感情的必然發展,也是行文水到渠成的歸宿,極穩重地收束了全篇,把奔放的感情“蓄”在“驚詫”二字中,交由讀者品味、想象。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7lwe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