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設計草原教案(15篇)

設計草原教案(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草原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草原教案(15篇)

設計草原教案1

情感目標:

初步接觸我國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調風格,從而體現本課的音樂與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樂的民族風格。

技能目標

1 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

2 在即興編配舞蹈 編曲等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材分析:

這首歌曲為4/4拍,羽調式,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個小節樂段。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的勾勒出一副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於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第2至第3小節運用了七度大跳,抒發了牧民舒暢愉快的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無比的熱愛和讚美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七度音的演唱 歌曲曲調的創編

教學準備:

鋼琴 錄音機 掛圖 伴奏樂器

教學過程:

導入:

師: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去一個美麗的地方,這個地方風和日麗、綠草如茵。想去的孩子請輕輕的閉上眼。

生:做好準備。

師: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你和你的小夥伴攜手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裏被人們稱為“人間天堂”,那裏綠草如茵,天湛藍湛藍的,朵朵的白雲悠悠的飄浮在天空中,牧民們在這裏悠閒的放着牧,牛羊成羣。往遠處望去有一個美麗的大氈房,有一個可愛的穿着民族服裝的小朋友向你和你的小夥伴招着手,好像在説:“來吧,快來我家吧,快來我家做客吧。”這時,你和你的小夥伴一起走向了這個美麗的氈房,走進去後你們發現這裏真的是很漂亮,各種各樣的民族裝飾品,當你們正陶醉在這些精美的物品中時,耳邊突然穿來了一首悠揚的歌曲。此時老師播放《》的錄音。聽完後給學生1分鐘時間靜靜的感受。

授新

1、聆聽教師範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2、 師掛出掛圖,請同學們講一講你平時所知道的關於草原的知識。結合剛才的感受用最恰當的詞語來形容一下你心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在學生講的同時師一直播放歌曲錄音,讓歌曲一直不斷的在播放,給學生營造一種草原廣闊的感覺。

3、 再次聆聽教師範唱,要求學生仔細的聆聽,可以輕聲跟教師哼唱。

4、 請學生有‘走’和‘跑’來演唱歌曲,讓學生首次感受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區別。

5、 嘗試演唱歌詞,注意哪些字唱的長一些哪些字唱的短一些。另外提醒學生注意歌詞描繪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一副畫面。

6、 師生一起配合演唱歌曲

7、 師:們有沒有發現在演唱歌曲時有一些字唱的短一些有一些字唱的長一些,你們可以告訴我是哪些字嗎?請舉手回答

生:回答

師:他們是怎麼唱的呢?

生:回答

師:很好!我們把這些唱的短一些的音叫做四分音符,把唱的長一些的音叫做二分音符,剛才我們也用跑和走來演唱過了。你們發現沒有,四分音符後面有沒有尾巴?二分音符後面又有沒有尾巴?

生:回答

8、 師:有哪些動物呢?如果請你用樂器來表現它們,你會選用什麼樂器呢?為什麼?

生:回答

9 、學生在老師的鋼琴伴奏下用小樂器為歌曲伴奏,XX XX|XX XX|

創編活動

1、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 師:今天所有的子表現都非常好,可是老師覺得要是你們可以完成下面這個任務的話,今天的你們會玩的更開心的。想來完成這個任務嗎?

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4到5個孩子一個小組。分鐘時間讓孩子們為歌曲創編討論,要求要有草原的特色,讓我們一看就知道你要表現的是草原。

3、 師生討論蒙古草原的舞蹈動作最有特色的是什麼?提示:騎馬的動作

總結

師:通過今天學習蒙古族歌曲和編創蒙古族舞蹈你們瞭解到的蒙古族人民他們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生:爽朗 豪邁的

師:既然你們體會到了,請你們用這樣的心情來演唱歌曲《》

生在老師的鋼琴伴奏下做着騎馬的動作唱着歌曲離開教室。

設計草原教案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2、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描寫的生活情景。體會課文中的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我們曾隨課文一塊登上過黃山,欣賞過黃山奇石,到過貴陽黃果樹瀑布,領略了那裏的獨特風光。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畫家,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同學們還想不想作一次長途旅行,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進北國,領略一下那裏的獨特風光。(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 同學們看到課題想知道什麼呢?(生質疑)帶着問題到課文中去找吧!(指名讀課文)

2、 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還有那些地方不明白?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生彙報學習結果)

三、自主探究:

1、 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疑問和感受拿到小組中去交流吧。把你的疑問提出來讓小夥伴幫助你。

2、 小組彙報學習結果,每組選一個代表彙報。

四、品讀課文:

1、 課文讀完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能用一個詞來表達嗎?(美)作者老舍先生是從那幾個方面來寫的呢?(景色美、人情美、語言美)

2、 你最喜歡的是那一部分,找出來讀一讀,並説一説喜歡的理由。(可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談一談自己得體會)

五、知識拓展:

1、 出示“能力大考驗”課件,請同學們選擇喜歡的畫面,設計解説詞,再小組中交流一下,然後小組選派一個代表彙報。

2、 為自己蒐集的圖片配上解説詞。

六、作業:

蒐集自己家鄉的有關圖片,寫一段文字,想別人介紹自己家鄉。

設計草原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這篇文章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充分發揮其審美體驗的能動性。

2、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品質的培養。

3、在對草原景色的獨特感知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性情。

4、鼓勵學生養成觀察,分析,思考客觀世界的良好習慣,培養一定的景色寫作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一些難字的讀音和難詞組的意思

2、草原的特點,魅力的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

3、對作者藴藏在草原景色中情感,即人生的思考體驗。

4、培養學生創造性的靈感,應用到日後的作文教學中。

三,教學方法:

以課文為文本,通過“講授法”的方式,學生與老師進行互動、對話,兼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領悟作者的真正內藴。

四,教學時數:1課時。

五,預習要求:

1、瞭解有關草原方面的知識。

2、掌握一些字的音和一些詞的意思,

3、熟讀全文,並能背誦第十一自然段。

六,教學過程和內容:

1、導入新課:

引入:先一塊來再背誦一下《敕勒歌》……

肯定:同學們都背的很不錯!請同學們觀關於看草原風光的小電影(一段五分鐘左右的草原風光),請一些同學來告訴我,自己所瞭解的草原又是怎樣的?

明確:(同學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概括起來,有的是談草原的表面景象的感受;有的是從媒體的渠道,來理解自己的感知的。有的是從生命的層面加以理解……

引入:今天我們來一塊走進鮑爾吉·原野的《靜默草原》,一感受他的眼裏的草原,以及從草原所獲得的一些深層的藴義。(並略帶介紹作者和寫作的背景,説明鮑爾吉·原野,歌手騰格爾和畫家朝戈三人被稱為當今中國文藝界的“草原三劍客”)

七、講授新課:

檢查預習情況:

⑴請學生上台給生字詞注音:

前瞻 簇立 迥然 穹廬 長鬃披散 摩挲

⑵正音、正字:

前瞻(zhān) 簇(cù)立 迥(jiǒng)然 穹(qióng)廬 長鬃(zōng)披散 摩挲(suō)

⑶解釋生詞:

①前瞻:向前方的遠處看;引申:向將來看。

②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於花草等體型較小的植物。

③迥然:形容差得很遠。

④穹廬:借指天空。

⑤摩挲:用手撫摩。

明確:唸完生字和了解了一些的意思。迴歸文本。從標題,説明作者筆下的草原側重的是“靜默”,而不是喧鬧的,明確喧鬧也是合理的。關鍵在於個人的感受體會。

引入:“靜默”在文中體現在那些方面,為何説草原是靜默的,讓同學們回答。

總結:肯定,總結一下。草原是遼遠的蒼茫的。一個人,站在在草原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我們以前根本沒悟出的哲理。這時的草原是靜的,也就是作者所説“靜默”的。沒有受到世俗的侵擾。所以,人,也必將是“靜默”的。也是個“善忘者”。與《敕勒歌》相比,鮑爾吉·原野的《靜默草原》有何特點?

明確:本文景物描寫較少了,更側重於抒情、感悟。作者是以感悟為主,是在對草原的一種獨特的情感基礎上,抒發了對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問:作者的情感訴求。在文中是怎樣抒發的?用了什麼手法?(生:是層層推進的,用了對比手法)。

引入:是層層推進的,用了對比手法。好對比手法體現在哪裏?有哪幾組?讓同學討論回答。

設計草原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課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動地秒學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本課語言通暢易懂,對場面的秒學富有激情,細膩貼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無窮。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4.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1.讓學説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3.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3.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到過草原嗎?在電視、電影中見過草原嗎?誰願意把你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羣/article/。這篇課文記敍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你為什麼喜歡這一段?

三.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理解詞語。

2.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五.理清課文的線索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2.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敍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設計草原教案5

一、播放關於草原的課件,教師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美)

2、你認為《草原》中什麼美?引導學生歸納出“景色美,人情美”

三、教學“景色美”

1、自由

朗讀課文,你最喜歡哪些景色?為什麼?

2、學生自由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當安排朗讀指導與訓練。

四、教學“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讓我們流連忘返,還有什麼也讓我們不願離去的嗎?(人)

1、小組討論:從什麼地方可以體會到“人情美”

2、彙報交流,隨機朗讀

3、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4、你還知道關於蒙古這個民族的風俗嗎?

五、小導遊

如果你是一名導遊,怎樣向遊客們介紹蒙古草原呢?

設計草原教案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並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

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瞭解西部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和老舍先生走進西部,去親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裏美麗的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草原。請大家一起跟我寫課題: 17、草原 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清課文條理 。

1.檢查生字認讀情況以及課文朗讀情況。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生字詞:駿馬 渲染 勾勒 襟飄帶舞 拘束 羞澀 摔跤鄂温克:少數民族之一。分佈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和黑龍江訥河市等地,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少數從事狩獵業。)

2、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書:草原風光 民族風情)

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出來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讀,品讀玩味

師:誰願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我喜歡這句話,我來讀一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師:(板書:一碧千里並不茫茫)你讀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給大家説一説,“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在我眼前是綠色,遠一點的是綠色,再遠一點的也還是綠色!草原非常遼闊,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張巨幅的綠色絨毯,一直鋪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師:我們都要像他這樣讀書,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茫茫”是什麼意思?

生:視線模糊不清。

師:還記得這首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同是寫草原,為什麼一個説“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呢?好,先不着急回答,看看能不能在接下來讀書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來,接着讀你喜歡的句子!

生:我喜歡這句話:“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滿心的愉快。”

(學生讀書,將“清鮮”讀成了“新鮮”)

師:你讀書的聲音真好聽!就有一個小地方讀錯了,大家發現了嗎?

師:“清鮮”和“新鮮”區別在哪裏?

生:“清鮮”和“新鮮”都有新鮮的意思,但是“清鮮”比“新鮮”更多一層“乾淨”的意思。草原的空氣和城市的空氣不一樣,因為沒有污染,所以更乾淨。

師:是呀,一踏進草原,頓時感到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張開了,都在貪婪地呼吸這清鮮的空氣。來,同學們,我們把這種“高歌一曲”的喜悦讀出來。 (學生齊讀)

師:草原的天空是那樣明朗,它讓視線變得更清晰。難怪老舍先生説“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很深,接着讀。

生:我喜歡這一句:“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老師也很喜歡這一句,就是有一個問題不太明白。翠色“欲”流,流了沒有?為什麼後面又説“輕輕流入雲際”,這不是很矛盾嗎?來,和前後左右的同學討論討論。

生:就好像是一杯水,倒滿了就會流出來一樣。草原就像一杯水,綠得像要流出來一樣。

生:“翠”字讓人感覺特別的通透,相比之下,“綠”顯得死板。

師:嗯,有點感覺了。《翠鳥》這篇課文還記得嗎?聯繫這篇課文,老師也比較了“翠”和“綠”,感覺“翠綠”比一般的綠更鮮亮,更有光澤,綠得更豐富更飽滿,綠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來(流淌的手勢)。班上有學過國畫的同學嗎?能給同學們解釋一下什麼是“用綠色渲染”嗎?

生:當我畫國畫時,用顏料在紙上渲染的時候,我發現顏料在紙上向周圍慢慢擴散……

師:什麼紙?

生:宣紙。

師:接着説,當你在宣紙上用綠色渲染的時候,你會發現什麼?

生:我會發現綠色慢慢地向周圍滲透。

師:向周圍擴散、滲透、流動。請你們輕聲再讀“輕輕流入雲際”這句話,看看這“翠色 欲流,輕輕流人云際”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輕聲自由讀)

生:我想象當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是那樣的鮮亮、充滿生機。

生:我覺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樣連綿起伏。

師:你的朗讀讓老師想起了古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真是碧草與藍天一色呀。老師也想讀一讀!

(教師範讀,學生鼓掌)

師:謝謝大家的鼓勵。是呀,這哪裏是綠色在流動,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書)難怪老舍先生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我們讀書就要這樣去讀,不僅要讀懂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讀出文字背後含着的意思。

生:我有一個問題。

師:(意外)你説!

生:既然“碧”與“綠”都是綠的意思,為什麼用兩個不同的詞語來表示?

師:你很善於提問題。來,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幾個詞都是表示“綠”的意思?

生:(在書中找)“綠”“翠”“碧”。

師:你們體會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生:避免總是用一個詞,有變化,讀起來好聽。

師:老舍先生真不愧為語言大師呀!

生:我喜歡的句子是:“四面都有小丘……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

師:綠色與白色的搭配,多麼清新明麗、自然和諧的圖畫呀!

師:(出示課件)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草原畫卷呀!天空賦予了草原以明麗,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線條,牛羊更賦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難怪老舍先生説“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置身於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全班齊讀句子:“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同學們,當你置身於草原這樣的美景之中,你想説點什麼呢,你又會做些什麼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記錄下來,好嗎?

是呀,從天到地,從小丘到羊羣,到駿馬、大牛,草原的無限樂趣令人愉快,令人驚歎,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用心賞讀吧。音樂想起,稍停開始齊讀。(出示課件配樂感情朗讀)。

7、背誦第一自然段。

師:多麼優美的景色,多麼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一切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段。

(四)品讀課文,感受草原的民俗風情。

師:草原獨特的風光,孕育了具有獨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現在我們就走入草原,走進蒙古包,去了解那裏的民族風情。

師:請同學們默讀2——5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在這幾個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麼?從哪些語句中知道的?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

學生彙報。

1、草原很大。你從哪裏讀出來的?

(出示課件)

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①你怎樣理解“灑脱”?(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②再請一位同學讀一讀,感受草原的遼闊。

2、熱情歡迎客人。

(出示課件)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師:如果你認為這段能體現出蒙古人的熱情好客,肯定是某些詞或某句話打動了你,能結合具體的詞語或句子談談你的感受嗎?

抓住“飛“、“襟飄帶舞”、“立刻”等關鍵詞。

“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我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同位倆表演場景,感受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心情。)

(五)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含義。

師:奶茶倒上,奶豆腐擺上,敬酒——回敬——再回敬”美麗的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些羞澀的給客人唱民歌。草原人民熱情款待遠方的客人。與客人一起聯歡,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太陽已經偏西,可是誰也不肯走。這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出示課件)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此時你怎樣理解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着惜別之情。)

師:是呀,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着“蒙漢情深”;真是: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真是: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四、總結:

草原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我們真心希望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永存,也祝願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永遠和睦。讓我們再次朗讀體現蒙漢兩族人民心聲的話語:(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設計草原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寫10 個生字,正確讀寫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重點語句中藴涵着的思想感情。

4、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體會作者對藏北草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師生雙方教學活動方案預

一、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藏北草原。

2、你們對“藏北草原”瞭解多少?

3、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關信息。

4、再讓同學們談體會。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給我們介紹了些什麼?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3、説一説課文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4、整體感知,師相機板書。

5、請你根據板書給課文分段。

6、指名回答:

7、師小結:第1自然段、2——6自然段、7——8自然段。

三、深入學習課文,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第一段,體會情感。

2、指名讀,師相機指導。

3、採取多樣的讀書方式要讀,讀中進行體會。重點句子“這就是我的故鄉,我深深愛着的藏北草原”。

四、練習本課生字,進行書寫。

第二課時

師生雙方教學活動方案預

一、通過朗讀引入本節課的學習。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師:“我深深愛着藏北草原”,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藏北草原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請只有讀課文,把你最喜歡的地方劃下來。

二、深入學習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1、指名讀2——6自然段,思考:這幾個自然段集中寫了藏北草原的什麼特點?

2、再讀,把能表現草原“温柔之美”的語句和詞語圈出來,並批註自己的感受。

3、同座位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4、指名反饋。

5、指導朗讀“陽光下,綠綠的草地閃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羣……吃着嫩草。”

“綠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這綠的生命中……在草地上飛舞。”

再引導讀重點語句。

6、小結:是啊,這綠綠的草地,雪白的羊羣,飄香的酥油茶構成了這藏北草原獨有的美景。難怪作者不禁心中讚歎“美啊!實在令人興奮”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再讀。

7、師:“我歡呼、我興奮、為故鄉,為我的藏北草原”藏北草原不但自然風光美,草原上的人們更美。他們勤勞好客、勇敢善良,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朗讀師和同學們齊讀7——8自然段。

設計草原教案8

12.樹林和草原

屠格涅夫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2. 學習寫景的語言特色。

3. 學習寫景順序。

重點難點

重點:課文寫景語言的特色

難點:課文寫景順序的特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自讀課,教學以學生自學為主。在學生自學前提下,結合“思考與練習”理清景物描寫的順序及景物的特點,品味語言,並把握一些生詞及多音字。

教學過程

一、 整體感知

1. 作家作品簡介

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

教師補充:《獵人筆記》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現實主義力作。它是一部形式獨特的寫集。其第一部寫《霍里和卡利內奇》最初發表於《現代人》雜誌,1852年,作者將先後刊出的21篇特寫彙編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發表的新作《兩地主》,以《獵人筆記》為名出版,本文選自最後一篇。

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掃除閲讀障礙。

3. 基礎知識訓練。

4. 默讀課文,完成思考與練習

二、賞析課文

1.品味語言

作者以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俄羅斯草原獨特的夏日風光。請你把你認為精彩的修辭句子從文中找出來。

2.課文采取第二人稱寫法,你認為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引導:

可拉近讀者與主人公的距離,作者不必現身説法,卻能使讀者在一組組電影鏡頭似的畫面中達到與主人公溝通的目的,具有身臨其境的獨特感受。

3.找出描寫草原的句子

A.“沾滿了露珠的發白的草原

B.“草地很快變幹了”

C.“青草、灌木叢,周圍一切頓時變暗”

--描寫角度:以時間為順序

4.學生質疑,合作解答

A.“這是怎麼的呀?”有何作用?

B.“二十開外已經什麼都看不見了,狗在黑暗中隱隱發白。”

三、作業

設計草原教案9

教學內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教學目的:

1、情感目標:學習並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知識目標:瞭解內蒙民歌的風格,掌握其民歌特點,力求做到旋律連貫富有彈性

3、能力目標:通過發聲訓練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體會氣息對聲音的支持,結合歌曲,以自然聲區為基礎,着重中聲區的訓練,力求做到喉頭穩定發音自然流暢。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感受內蒙民歌《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陽》,體驗民歌的藝術魅力。

2、內蒙民歌的演唱風格和特點,能夠細緻完整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啟發的教學法

教 具:鋼琴 教材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發聲訓練

1、哼鳴訓練

目的與要求:體驗頭腔共鳴和聲音靠前的感覺,使其獲得聲音的高位置。a、身體自然直立,兩肩放鬆,吸進適量氣息並注意深的呼吸支點。b、嘴脣微閉,舌自然平放舌尖輕靠下牙根,下齶放鬆,上下牙稍分開不要咬緊。c、哼唱時感到聲音集中在鼻腔上方,兩眉

之間感到明顯振動,象擤鼻涕時的感覺。d、不論音的高低,都始終保持這種高位置的感覺,這對上下聲區的統一很有益處。

2、u母音帶a母音訓練

目的與要求: 練習打開頭腔共鳴,獲得高位置,打開喉嚨形成管狀,上下一致,聲區統一,較好地帶動a母音的練習,嘴脣微閉成“撮口”,上脣要攏住,脣尖用力,喉嚨打開,上下暢通好似一根管子。

連音訓練

目的與要求:訓練聲音連貫統一。注意呼吸、發聲的協調配合,每條練習都一口氣唱完,音量不宜過大,力求使樂句

的線條優美連貫,富有流動感,結尾的長音要用弱----強----弱來收音,防止聲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學習與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1、作品簡析:

此曲作於20世紀50年代。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首歌曲的旋律吸收了內蒙古民歌中的音調進行了再創作。歌詞精煉,寓意深刻與曲調配合得天衣無縫,充滿了詩情畫意,展現出遼闊,寬廣大草原的美麗景色。旋律優美流暢,富於激情,表達了草原牧民對黨和祖國的無比感激之情和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為兩個樂句的單樂段結構。

第一樂句旋律以級進為主,伴以四度跳進,形成波浪式進行,句尾逐漸高漲,最後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長,顯得特別舒展,開朗,把富饒遼闊的大草原展現在人們面前。

第二樂句基本保持了第一樂句的主體材料而形成兩個樂句相互對稱的樂段,第二樂句旋律起伏較大,出現了全曲的高音6和最低音3遙相呼應,使歌曲的情緒顯得格外開朗,充滿激情,然後以平穩的旋律進行和肯定的語氣結束全曲。而結束音正是全曲的主音6,它與第一樂句的結尾6音形成八度呼應,一問一答,一唱一和,把兩個樂句緊密地連接起來。歌曲採用民族五聲羽調式,又鮮明的內蒙古民歌音調,遇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2、藝術處理:

歌曲由兩個大的樂句組成,且兩個樂句都具有鮮明的內蒙民歌音調,舒展、開朗、悠長。演唱時可從結合平穩、均勻的氣息,鬆弛自然的聲音出發,充分展現出草原的富饒、優美、遼闊以及草原牧民愛祖國、愛黨、愛家鄉的思想情感。

設計草原教案10

第一課時

教養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體會描寫草原風景美、人情美的語句。

2、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情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2、認識保護草原資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發展目標:

運用以前學到的閲讀方法讀懂課文,並能把閲讀中的理解和感受説出來。

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草原的風景美和人情美所構成的草原風情畫。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帶情入境。

2、同學們有到過或者見過大草原嗎?草原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

過度:今天,我們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領略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

2、 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

板:風景美人情美

過度:草原的風光和人情都這麼美好,那麼就構成了一幅草原風情畫。

板:草原風情畫

3、 默讀課文,對全文質疑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 過度:指導朗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寫草原美景的同時,還

2、 自由讀,邊讀邊劃抒發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學生彙報。

4、 找出句子,抓對比。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 指導朗讀。

(2) 理解“高歌”和“低吟”兩種不同的情調。

(3) 理解“奇麗”,為什麼他要吟這麼一首詩?

5、 者先是想高歌,後來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為什麼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這兩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位置,讓他先“低吟”,後來他越看草原越高興,然後“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往往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那作者看到了什麼,使他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要用這種方式表達?(討論)

6、 學生彙報。

點撥1:我們歸納一下,作者一開始看到了草原的什麼?它的整體給人什麼感受?(出示圖)

板:開闊

點撥2:1)他當時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

2)指導朗讀

3)換詞理解“清鮮”、“明朗”。

過度:接下來他看到了草原的什麼?(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麼變化?

指導朗讀,讀出草原的柔美。

點撥3:注意作者第二次寫景的部分,他先總的説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茫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裏這樣説呢?感情朗讀。

點撥4:接下來分了兩部分來寫,先寫了(草原的顏色),再寫了(小丘的線條)。

指導朗讀:(1)先讀這兩部分,然後選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句1:“四面都有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隨機出示圖:綠草襯白羊,多麼雅緻、清麗。指導朗讀。

這裏把_____ 比作________,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句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隨機出示圖、出示兩種風格的國畫,理解“勾勒”、“渲染”。

點撥5:這樣柔美的線條,緩緩地高起來,又緩緩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這波浪般的線條,一直遠望,就覺得好象整個綠色的草原在流動,所以作者説……

指導朗讀。

7、 自由讀第二次寫景的部分,讀出柔美的感覺,把自己讀沉醉。

四、 總結: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繪,我們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風景如畫的草原上,使人嚮往,令人感受到無限的樂趣。

1、 看圖,聽音樂。

2、 口語訓練:做小導遊,向你的朋友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如畫美景。

五、 佈置作業

1、 向你的爸爸、媽媽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自然風光。

2、 背誦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課題:7 草原

課時:第二課時

教者:錢素珍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從網絡圖片的感知中學習、理解課文1、2兩個自然段的內容;

2.使學生懂得草原景色的特點,瞭解蒙族同胞的熱情;

3.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語言美,體會草原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掌握1、2兩個自然段的內容,歸納出草原景色的特點。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句裏行間體會蒙古人的熱情。

教具準備:大課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檢查預習情況

1.讓學生回顧所學的生字詞,並説説生字詞的意思。

2.請學生展示網上下載的有關內蒙古草原的圖片和資料,並説説自己對草原的初步認識和印象。

二、學習新知感知草原的景色之美、人之熱情。

1.激發興趣:你們眼中的草原和老舍先生所寫的草原是否相同?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景色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默讀課文,走進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

(2)再讀課文,體會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景色。

(3)朗讀課文,欣賞草原的美麗景色。

(4)組織討論,説説草原景色的特點。

課文哪些句子生動地描寫了草原的景色?

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點?

這些特點是通過哪些修辭手法表現出來的?

(5)讀文、板書、歸納:

特點:廣闊遼遠一碧千里柔美和諧

手法:比喻擬人反覆

(6)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讀課文,在讀中歸納自然段的意思,體會草原的景色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組織學生自學課文,提疑釋難。

(2)啟發學生讀文思考:

在草原上行車有什麼特點?

作者看到的河像什麼?這一句為什麼加上感歎號?

蒙古族是怎樣迎接客人的?

(3)放手討論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4)指導朗讀課文,體會句裏行間所體現出的蒙族同胞的熱情。

(5)小結自然段內容。

三、鞏固知識,反饋練習。

1.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再指出它們各是把什麼比作什麼的。

2.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適當的關聯詞語。

(1)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清新,天空是()明朗。

(2)這種境界,()使人驚歎,()叫人舒服;()願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3)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唱的是什麼,聽者()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四、總結本課所學知識及訓練情況。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讀課文,思考:蒙族同胞是怎樣接待客人的?

設計草原教案11

知識與技能: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着重理解書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練習用關聯詞語造句。

2、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2.具體體會課文中的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在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有遼闊的草原。作家老舍訪問內蒙時,身臨其境,處在草原這一特定環境之中,油然產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作者把這些內容都活靈活現地寫下來了。

我們學習的這組課文讀寫訓練的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我們前面學的《鳥的天堂》和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草原》都是本組課文的示範文。學習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這篇訪問記,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認真學習作者是如何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對事物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描寫的,使我們讀後覺得又具體又生動。

二、瞭解主要內容。

1.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

2.草原人民是怎樣待客的?

三、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下面生字、新詞:“渲染、勾勒、迂迴、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講詞義。

2.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詞。

五、弄清課文記敍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訪問記按什麼順序記敍了訪問的過程?

2.按訪問的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段?為什麼?

六、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並説説每一段段意。同時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

七、作業。

1.在作業本上練習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熟讀課文第1段。

第二課時

一、講讀第1段。

1.默讀,分層次。思考:課文第一段寫了什麼?分幾層?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2.再讀,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為什麼抓住這些景物寫?

3.細讀、思考:

(1)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這些景物的?

(2)作者是怎樣從天空到地面,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

(3)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4.默讀、思考、朗讀: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感情?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5.指導學生背誦第1段課文。

小結:祖國的草原這麼美。這段課文思路清晰,從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描寫景物。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點來寫,把景物和感受聯繫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寫初見草原的景物時主要運用了靜態描寫,為我們展示一幅草原靜態美的圖畫,但靜中又有動,例如寫羊羣。

二、講讀第2段。

1.指名讀第2段。

2.閲讀、思考:寫作者訪問陳巴爾虎旗牧業公社途中,這段課文可分為幾層?

3.講讀第1層課文。

(1)作者乘汽車進入草原,最初有什麼感覺?從課文哪些語句看出草原十分遼闊? “灑脱”是什麼意思?

(2)“初入草原,聽不到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這些描寫説明草原環境有什麼特點?

(3)初入草原,環境的特點是遼闊、靜寂。後來呢?草原環境有什麼變化?從什麼地方開始變化的?

(4)看到了河,環境有什麼變化?隱隱有鞭子的輕響説明了什麼?

(5)為什麼有了河,草原的環境就有了變化?(有了河流、水草長得茂盛,蒙族人民就會把牛、羊、馬羣趕到這兒來放牧。)

4.講讀第2層。

(1)指名學生讀第2層。

(2)“疾馳”、“襟飄帶舞”是什麼意思?

(3)作者為什麼用一條彩虹比喻來歡迎遠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4)當主人見到客人時,草原的環境有什麼變化?從課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小結: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見什麼東西,聽不見一點聲音,處在這種環境使人產生一種遼闊、靜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時,看到了牛羊成羣,主人熱情迎客,聽到了各種聲響,自然引起一種興旺、熱鬧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靜到動,是因為他所處的環境在變化的結果,這説明,環境變了,事物也在變化。

三、作業。

1.背誦課文第1段。

2.練習課後作業第1、3題。

第三課時

一、導入。

課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訪問的經過和草原環境的變化,讓我們讀了覺得祖國草原的景物是多麼美。現在學習課文後三個自然段,我們會進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講讀3、4、5自然段。

1.讓三名學生各朗讀一段課文,要求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1)這三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內容?

(2)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表現蒙族人民熱情好客的詞句。

2.讀後討論交流。

(1)主客是怎樣見面的?作者運用哪幾個動詞來表現激情洋溢的氣氛?手是怎麼握的?怎麼笑的?怎麼説的?這些表現什麼?你體會到主客見面時大家的心情怎麼樣?用歡樂、熱情的感情朗讀這一節課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從這節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漢兩族人民情誼很深?為什麼“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別時的情景怎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詩句中的“何忍別”是什麼意思?第1句怎麼講?(蒙漢兩族人民的情誼如此深厚,怎麼捨得分別呢?)第2句中的“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怎麼講?(“話”是互相攀談,送別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遙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直到夕陽西下,人們還在互相攀談,依依不捨地告別。)用在詩句結尾的作用是什麼?(這兩句詩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4)哪些地方體現了蒙族人民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表現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三、總結全文。

1.從全文看,前面兩段主要是寫什麼?後面三段主要是寫什麼?

2.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但為什麼要以草原為題呢?

四、作業。

1.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讀一讀,想一想把什麼比作什麼,然後抄寫在摘抄本上。

2.練習課後練習題第4題。

教學反思:

設計草原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地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感受內蒙古草原地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地團結互助

難點:通過課文的描述體會“蒙汗情深”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草原的風光、文字資料;其他表現民族團結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有關草原的歌曲,蒙古民族風情錄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播放蒙古族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將學生引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

2.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川秀麗、風光獨特,今天我們將跟隨老舍先生去領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那裏獨特的民族風情。(邊敍述邊播放蒙古族風情錄像)

3.學唱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二、初讀課文

關於草原,你瞭解多少,能將你收集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嗎?(學生交流資料)

三、精讀課文

1.讀完課文,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2.既然是美景,那我們就一起去參觀這美麗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學習夥伴組成參觀團,參觀完了再彙報。參觀任務是:(多媒體打出)

你們發現了哪些景物?

你們覺得哪些景物最美?為什麼?

3.教師引導:要完成參觀任務,先怎麼辦?

(先自己讀,自己劃,有了意見、想法再和同學交流)

明白任務後,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任務進入到你最喜歡的草原參觀吧。

4.小組彙報

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談體會,彙報感受的美(讀、唱)

5.重點引導

描寫草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變化之美的句子

寫出草原無邊無際的壯觀之美的句子

此時此刻,我們參觀者的心情怎樣?(高興、歡快)。你能將這份喜悦讀出來嗎?

6.學生朗讀課文

四、佈置作業

陳巴爾虎旗草原美,可更美的'是我們蒙汗一家的情誼。課後請同學們通過讀書上網查閲有關民族團結互助的資料

設計草原教案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3、學生互相解詞: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塗抹畫面,使他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拘束:過分拘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草原的順序,説説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後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2、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已初步學習了《草原》這篇文章,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理解課文,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二、組織自學

按要求自學課文第1小節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麼特點?作者的心情怎樣?

3、同桌互相討論。

4、試着有感情地讀讀課文。

三、交流點拔

1、看錄像後讀課文,説説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找出句子讀一讀。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畫面並輕輕讀讀這些句子,説説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草原的?

5、讀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簡單説説喜歡的原因。

6、指名讀,體會草原的美和大。

⑴ 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⑵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⑶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公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7、連起來把這些優美生動的句子讀一讀。

8、評讀,該怎麼讀。

過渡:僅僅讀出喜愛、讚美的語氣就夠了嗎?看看作者當時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對滿眼翠綠,怎不讓人感到愉快和驚歎,你們懷着愉快的心情,帶着驚歎的語氣,去讀讀看。

10、指名讀。

11、你來到了草原,最想幹什麼?用“既……又……既……又……”連起來説一句話。

12、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這是真的嗎?

運用擬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組織自學

過渡:草原的天很可愛,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該怎樣理解?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默讀課文2─5小節,思考以上問題。

五、交流點拔

1、讀了課文,蒙古族同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體現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很多,拿出筆把每小節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同桌互相説説喜歡的原因?

3、指名説,體會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⑴ 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① 看畫面。

② 學生説。

③ 男女老少穿着豔麗的服裝,騎在馬上,衣襟與綢帶迎風飄舞,確實像一條七色彩虹。(指圖説)

④ 把“飛”改成“跑”行嗎?他們為什麼要跑得那麼快?

⑤ 所以在讀時要體現這種急切的心情。指名讀。

在以下小節中,再談談。

⑵ 也不知是誰的手……民族團結互助。

① 如果你是訪問團的一員或是蒙古族中的一個,當時你會説些什麼?

② 指名説。

③ 説着你想説的話,和前後左右的同學握握手,體會一下當時主客相見熱鬧的場面。

⑶ 幹部向我們……我們再回敬。

① 學生説

② 蒙古族同胞還用什麼招待我們?讀句子。

③ 他們盛情地招待我們,訪問團的每一個成員對他們都充滿了感激之情。帶着這種感情讀讀。

④ 指名讀

⑷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 這句話怎樣理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聯繫《贈汪倫》這首詩互相討論。)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下,相互傾訴着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② 理解中有困難嗎?

③ 讓我們帶着依依惜別之情,集體朗讀這句話。

六、總結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靜態美和蒙古族人民歡迎客人時,熱情歡騰的動態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該印象。

2、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民簇團結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願。

3、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草 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動人

受到歡迎──由寂靜變熱鬧

熱情相見──氣氛熱烈

盛情款待──食品豐富,有歌有舞

愉快聯歡──載歌載舞,不忍離別

設計草原教案14

一、設計思路

《樹林和草原》是國中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節選自《屠格涅夫文集·獵人筆記》第一卷,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對這篇優美的寫景散文的學習,我的教學設想是“避免面面俱到,力求突破一點”,也就是以語言為主要研究對象,讓學生學會品讀優美語言,讓語言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富有真情實感,注重學生的閲讀感受與體驗,重在培養學生的個性體驗與創新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細緻品讀文章語言,能夠準確掌握作者運用各種修辭描寫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能夠體會作者調動、運用多種感官來感受描寫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體現知識與技能維度)

2、技能目標:在反覆品讀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能夠自行分析其他寫景片段運用各種修辭,調動各種感官等描寫景物的手法;並能夠加以運用,從而讓語言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體現過程與方法維度)

3、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精彩片段富有感情的朗讀,能夠感受流淌在語言中的作者的真情實感,即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和讚美之情。從而激發自己對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

三、教學重難點

由於語言的間接性特徵,對於作者調動並運用各種感官來感受、描寫景物的手法,作為七年級的學生來講,似乎難以直接感知;而這又是引導學生全方位觀察、描寫景物,並且能夠讓語言變得豐富多彩的甚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設計為:

1、教學重點:通過反覆品讀文章語言,展開聯想,細緻體會並學會運用作者通過各種手法進行景物描寫。

2、教學難點:學以致用,把本課所學的方法用於寫作。

四、教學方法

1、教師的教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導,自然串用問答法。

2、學生的學以品讀法為主,並用速讀法、朗讀法、自由讀。

教與學的方法運用,是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加以確定的,更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預習:(分發導學案)

重在掃清字詞障礙,初步整體感知文章。

(本文生字詞不多,語言也並不深奧枯澀,故學生可以藉助詞典輕鬆掃除文字障礙,整體理解感知課文。再者,本文篇幅較長,如果課上細讀全文,將導致課堂前鬆後緊。因此將字詞以及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放在課前的預習階段。)

(一)導入新課

1、由作者屠格涅夫的名言“明天,明天,還有明天,人們都在這樣安慰自己,殊不知這個明天,就足以把他們送進墳墓。”導入。(學生談對名言的理解 ——引出作者——導入新課)

屠格涅夫他被列寧譽為“俄國語言大師”。今天,我們將一起欣賞他的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樹林和草原》,讓我們走進語言大師,來領悟大師駕馭語言的方法和藝術。

(這一導入簡潔明瞭,既提醒學生珍惜時間 又將本課學習的主線——語言,準確地傳遞給學生。即讓學生明確,本節課要研究學習《樹林和草原》的語言。)

2、學生介紹作者及《獵人筆記》。

(二)朗讀感知

1、檢查預習:解決字詞(音、形、義) 。

2、速讀課文:明確文章主要描繪了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由於課前已經佈置預習,課上通過速讀法喚醒擊活預習效果。由於七年級學生並未接觸多種讀書方法,因此,需要在先提醒所謂“速讀”的概念。以期更好的效果。)

步驟小結:文章的美感,是大家通過優美的語言感受到的。那麼,我們就深入文章,擷取精彩的片段,感受其語言的魅力。(承上啟下)

(三)品讀理解

1、朗讀課文,並根據課文內容填表。(P79“思考與練習二”)

2、明確本文寫景的順序。

3、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語段或句子並説説理由。(可以從語言的修辭、感官角度、情感、以及畫面給你的聯想等方面去分析。)

(本環節的設計,重在明確本文所寫的景物及其特點,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選擇優美片段、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深入體會並指出其語言的巧、妙之處!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點全方位的對優美語言進行品讀。

示例:1、 “品修辭”

如:泉水上面,一棵橡樹貪婪地伸開它那掌形的枝葉……運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再如:但是烏雲在擴大;它的前沿像衣袖一般伸展開來,像穹隆似的籠罩着。運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等等。( 這正是語言的“巧”之所在。)

此時教師順勢提問修辭的作用,即可以讓語言生動活潑,形象逼真。( 這正是語言的“妙”之所在。)

2、“品感官”

如:你用手播開濡濕的樹枝,夜裏藴涵着的一股暖氣立刻向你襲來,空氣中到處充滿着苦艾的新鮮苦味、蕎麥和三葉草的甘香;遠處有一片茂密的橡樹林,在陽光底下發出閃閃的紅光……作者調動了觸覺、感覺、嗅覺、味覺、視覺多種感官描寫景物。(這正是語言的“巧”之所在。)

此時教師再次順勢提問這種寫法的作用,即可以讓語言豐富多彩,而不至於乾癟無物。(這正是語言的“妙”之所在。)

3、“品感情”

如:暴風雨過去了;你走出來。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麼愉快地閃着亮光,空氣多麼新鮮、清爽,草莓和蘑菇多麼芬芳!……三個“多麼”排比,我們已經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了。

其實作者運用修辭,通過各種感官描寫周圍的景色,足以説明作者對大自然充滿了熱愛和讚美之情。(這也是語言的“巧”之所在。)

此時的順勢提問,語言具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讓讀者覺得真實可感。(這也是語言的“妙”之所在。)

語言的魅力,歸根結底還是由於流淌在其中的真情實感,沒有了她,一切技巧都是蒼白的。品到了語言中的真情實感,就算是品到了根本。

(四)創讀提升

1、方法探究: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小組探究寫景的方法?

①善於觀察,抓住特徵。

②時間為序,條理清楚。

③運用修辭,生動活潑。

④多種感官,豐富多彩。

⑤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環節旨在讓學生自發合作探究,自行分析寫景的方法。)

2、學以致用:課文在描寫景物時多處用了省略號,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請任選一處把你能想象到的內容補充出來,或者即興描繪窗外的景色。(字數:50-100字之間)

(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其他的文字,是一種能力的體現。然而真正能夠把所學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本領,落實到筆端,從而有助於自己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才能實現對本課的縱深學習設想。因此,此環節,讓學生將再次結合總結,運用各種方法描寫眼前的美景,深入探究,提升能量,智慧復演。)

3、配樂朗讀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俄國語言大師”屠格涅夫語言的優美。(落實情感目標)

(五)課堂檢測

(用簡短的時間,設計巧妙的題目,對學生本課所學進行簡單的檢測。如時間不允許,可靈活處理,因為“學以致用”環節學生所學已得檢測。)

六、作業設計

1、P79字詞積累的字詞及讀音抄寫三遍。(ABC)

2、配樂朗誦優美的語段給自己的家人聽。(AB)

3、完成本課的《學與練》題。(自由選做1或3題)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要把本課的學習延伸至課外。根據學生不同層次,採用分層佈置。)

設計草原教案15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課前準備:

1、草原風光圖。

2、蒙古族音樂和民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想象美麗的草原

1、出示課題:草原。介紹作者老舍。回憶曾經學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説説你印象中的草原。

學生可以有個各種不同的描述,語言表述要流暢,還可以説説怎麼會獲得這樣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遼闊的,一望無際……

(2)草原是美麗的,綠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滿生機的……

 二、初讀課文,走進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2、説説老舍筆下的草原是怎麼樣的?從哪裏看出來的?同時朗讀相關的句段。

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初讀課文後的感受,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讓學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導學生達成這樣的共識:

(1)課文中的草原是美麗的。

(2)課文中的草原是熱情的。

朗讀相關的句段時,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語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感受美麗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美麗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流,輕輕流入雲際。”

①理解草原的“綠”。

◇説説“一碧千里”“翠色流”的意思。

◇閉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處翠色流,輕輕流入雲際”,説説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出示草原風光圖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②想象草原上羊羣奔跑的樣子,理解“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這種境界,即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①“這種境界”是指什麼?

②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為什麼要驚歎,為什麼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草原的美麗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裏了。

◇作者也許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當時也在這美麗的草原上,你會低音一首怎樣的小詩?試着寫一首小詩。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抄寫第一自然段中優美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感受熱情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熱情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①這段話描寫了一個什麼場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詞句特別能表現草原人民的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的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為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説説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麼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聽到了不停的歡笑。

②通過朗讀把當時的熱情表現出來。

(3)“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在回敬。”

①反覆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洋溢的熱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時候會説些什麼?

(4)“這時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②理解“會心”,“會心的微笑”裏包含着什麼?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讀課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躍的賽馬、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呀!可是夕陽西下,主客要分別了。如果這時你也在場,心情將是如何呢?

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

“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

“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大草原;“話斜陽”是指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着

②連起來説説這句話的意思:蒙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深似海,哪裏忍心離別呢?

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

③如果當時你就在現場,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説什麼?試着寫一寫自己的心情和想對草原人民説的話。

 三、回顧課文,感受熱愛之情

1、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卻為什麼要以草原為題呢?

文章前面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後面寫了人情美,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因此整體都是圍繞着“草原”來展開的。)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教學反思: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敍事性散文。課文着重記錄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教學時,我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線索:草原美景

——

歡迎遠客

——

親切相間

——

熱情款待

——

聯歡話別;然後引導學生藉助圖片和以往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結合對課文重點詞句的品味來充分領略草原的自然之美。我覺得這一堂課有以下幾個閃光點。

一、創設情景,薰陶感染

上課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欣賞着藍天白雲,碧草盈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為本,讀中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教學本課我始終把朗讀放在了第一位。

教學《草原》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自主研讀,小組結合問題合作學習:草原的美,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請大家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勾畫描寫草原美景的句子;接着讓學生交流説感悟;圖文結合理解重點句。最後,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自由地、放聲地朗讀這一段,讀出自己對草原的感受。這樣以讀為本,學生從讀中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景色美。最後在音樂聲中展示草原資料,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昇華。

三、抓住重點詞句,讀出意境美,理解句子含義。

如第1自然段描寫草原的美景,我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採取喜歡的方式讀文體味,讓學生沉浸在這種意境中。讓學生畫出相關語句,抓住重點詞句,隨機出示相應的圖片,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草原美景的印象。抓住句中“綠毯”、“一碧千里”、“翠流”、“綠色渲染”等詞,並説一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景象,從而體會到這綠色把天地都染綠的草原。而在這種境界里人物的情感,我讓學生讀後體會其中的含義及表達的感情,進一步體會到讓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主要問題:

1、學生放手不夠,思維想象不夠豐富,有照搬資料回答問題的跡象。

2、教學目標落實的不實。如;背誦第一自然段,流於形式。課堂上未能及時要求引導背誦。

3、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有待研究。

標籤: 教案 草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9p4r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