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5篇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5篇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1、本節課是在學習了折扣和納税之後的第三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知識點,是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本章內容中的一個難點。

2、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1、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折扣和納税這兩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將要學習的第三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知識點。

2、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點時的障礙點應該在於利息税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税後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貧困地區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難點:1、通過自主探索,瞭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2、利息税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學過程:

一、課內交流、探究

師:在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彙報調查結果)

(生彙報。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後利息税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導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師: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並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板書: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二、創設情景、體驗儲蓄

1、創設情景

2、體驗儲蓄。根據剛才的彙報情況,安排教學過程。

(1)學生拿出複製好的儲蓄存款憑證進行填寫。

(2)學生活動,教師瞭解學生填寫情況後,最後利用投影儀進行訂正。

(3)、充分聯繫生活,設置儲蓄密碼。

(4)保管好存摺或存單。

師:儲蓄完成以後,銀行要給我們一個存單或存摺,我們要牢記密碼,妥善保管好存單或存摺。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交流討論,瞭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知識,如果告訴你兩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夠求出張大爺儲蓄到期時能獲得多少利息嗎?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彙報情況)

2、學習利息税知識。

師:大家都算出了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張大爺他並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這些錢,你們知道為什麼嗎?請大家看一下課本第99頁最下面的一句話:“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納税。”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

生:就是銀行多給的那部分錢的5%要上交給國家。

生:就是隻能得到利息的95%。

師:對,存款的利息必須要按5%的利率納税,納税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在座的各位同學長大之後都要依法進行納税。

師:儲蓄到期時,張大爺實際領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師總結利息的利息計算方法。

3、鞏固新知:學生進行練習(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

(1)學生個人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學生個人彙報

四、課後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後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五、課後作業佈置

課本練習二十三的第6、9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67-68頁,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並能運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增強空間觀念,滲透極限數學思想,發展數學思維。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動手實踐和數學交流能力,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

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探索和操作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利用已有知識並結合滲透“極限”的思想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片等。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導入新課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回憶一下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4、小結:我們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剪、拼“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推導面積公式的。(板書:轉化)

5、圓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呢?它的面積計算公式該怎樣推導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補充感知、理解意義

(1)(出示圓片):那位同學來指一指圓的面積是哪一部分?

(2)同學們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帶來的圓的面積。

(3)誰來説説什麼叫做圓的面積?(板出: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圓的面積。)學生齊讀。

2、比較猜測、探明方向

(1)提問:猜猜圓面積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2)下面我們來動手驗證一下是否與半徑有關:①你們想通過什麼方法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②想把圓轉化成什麼圖形?(先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互相説説。)

(3)活動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圓片能折出什麼圖形?

(4)把16等份圓和32等份圓分別剪開(在黑板上貼出這兩個圓),拼成兩個長方形,拼好後一起思考黑板上的兩個問題:

①圓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麼關係?(形狀變,面積相等)

②課件演示:圓16等份和32等份後,拼成什麼圖形?(分的份數越多就越像長方形)

(教師配合課件演示作適當説明)我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6份,並剪成2個半圓,重新拼組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2份,剪成2個半圓重新拼組成一個更接近長方形。

小結:它們的面積沒有改變,圓的面積=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

3、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問題:

a、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和圓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b、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有什麼關係?

c、長方形的寬與圓的半徑有什麼關係?

d、你能找出圓的面積計算方法嗎?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

學生在小組內積極討論,探究、分析,並將結果彙報。

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是半徑(r)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r×r=r2

齊讀公式S=∏r2強調r2=r×r(表示2個r相乘)

同學們太捧了,學會了把圓轉化成長方形,並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三、鞏固運用、形成技能

1、我們用了多種方法推導、驗證了圓的面積公式,並知道了圓的面積大小與半徑有關,你們能用剛才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嗎?

2、求圓的面積需要什麼條件?是不是隻有知道半徑才能求圓的面積?

(1)課件出示例1

(2)學生獨立審題

(3)教師板演解答過程.

3、求下面圓的面積r=3md=5cm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集體核對時,強調要先算平方再算乘法。

4、判斷題(課件出示)

5、拓展練習:機動題

小力量得一棵樹幹的周長是125.6釐米。這棵樹幹的橫截面積約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深化認知: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練習十六2.4題.

附:板書

圓的面積

長方形面積=長×寬

↓↓↓

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半徑

=∏r×r

=∏r2

例1:r:20÷2=10(m)

S:3.14×102=314(m2)

答:它的面積是314m2。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3

單元目標:

1、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2、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3、獨立自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弧、圓心角和扇形。

4、使學生認識思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5、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單元重點:

1、認識圓和軸對稱圖形;

2、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理解圓周率“π”;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以及畫具有定半徑或直徑的圓。

第一課時:

圓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2、會使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圓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

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自學

1、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麼線圍成的?簡單説説這些圖形的特徵?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圓片圖形:圓是用什麼線圍成的?(曲線圖形)

3、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

二、議學

(一)認識圓的特徵。

1、學生自己在準備好的紙上畫一個圓,並動手剪下。

2、動手摺一折。

(1)折過2次後,你發現了什麼?(兩摺痕的交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兩條摺痕,看看圓心是否相同。

3、認識直徑和半徑。

(1)將摺痕用鉛筆畫出來,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觀察這些線段的特徵。(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板書: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4、討論:

(1)什麼叫半徑?圓上是什麼意思?畫一畫兩條半徑,量一量它們的長短,發現了什麼?

(2)什麼叫直徑?過圓心是什麼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圓的直徑的長短,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學生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然後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得出結論:在同一個圓裏,

6、鞏固練習:課本57“做一做”的第1-4題。

(二)畫圓

1、介紹圓規的各部分名稱及使用方法。

2、引導學生自學用圓規畫圓,並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三、悟學

(一)鞏固練習

1、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釐米的圓。

2、判斷,並説為什麼。

(1)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2)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直徑是半徑的2倍。()

(4)圓的半徑都相等。()

3、思考題: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

(二)課堂總結:經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三)作業:課本58頁第5-8題。

第二課時:

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公式,並能正確計算圓周長。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自學:認識圓的周長

1、出示一個正方形。

這是什麼圖形?什麼是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這個正方形周長與邊長有什麼關係?C=4a

2、什麼是圓的周長?

讓學生上前比劃,圓的周長在那?那一部分是圓的周長? 得出定義: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二、議學:

1、圓周長的公式推導

(1)你可以用什麼辦法知道一個圓的周長是多少?

(2)學生各抒己見,分別討論説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線,繞圓一週,減去多餘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長度,即可得出圓的周長。

B、把圓放在直尺上滾動一週,直接量出圓的周長。

C、用一條小線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轉。這樣你能知道空中出現的圓的周長嗎?

用滾動,繩測的方法可測量出圓的周長,但是有侷限性。今天我們來探討出一種求圓周長的普遍規律。

2、動手實踐。

(1)4人小組,分別測量學具圓,報出自己量得的直徑,周長,並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2)引生看錶,問你們看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有什麼關係?

(3)你有辦法驗證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嗎?

(4)閲讀課本P62,介紹圓周率,及介紹祖沖之。

3、解決新問題。

教學例1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小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50m,繞花壇一週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第一個問題:已知d=20米求:C=? 根據C=πd20×3.14=62.8(m)

第二個問題:已知:小自行車d=50cm先求小自行車C=?c=πd50cm=0.5m0.5×3.14=1.57(m) 再求繞花壇一週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長是62.8米。繞花壇一週車輪大約轉動40周。

三、鞏固練習。

1、求下列各題的周長。書本62頁練習題

2、判斷正誤。

(1)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14倍。

(2)在同圓或等圓中,圓的周長是半徑的6.28倍。

(3)C=2πr=πd

(4)半圓的周長是圓周長的'一半。

四、作業。P64做一做,練習十五的第

5、8題

第三課時:

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根據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半徑。

2、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變換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

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公式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過程:

一、自學:

1、口答。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圓的周長。

二、議學:

1、提出研究的問題。

(1)你知道Π表示什麼嗎?

(2)下面公式的每個字母各表示什麼?這兩個公式又表示什麼?C=πdC=2πr

(3)根據上兩個公式,你能知道:

直徑=周長÷圓周率半徑=周長÷(圓周率×2)

2、練習題。

(1)小紅量得一個古代建築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68米,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已知:c=3.77m求:d=?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長的鐵條彎成一個圓形鐵環,它的半徑是多少?(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已知:c=1.2米R=c÷(2Π)求:r=?

三、鞏固練習。

1、飯店的大廳掛着一隻大鐘,這座鐘的分針的尖端轉動一週所走的路程是125.6釐米,它的分針長多少釐米?

2、求下面半圓的周長,選擇正確的算式。 ⑴3.14×8⑵3.14×8×2⑶3.14×8÷2+8

3、一隻掛鐘分針長20cm,經過30分後,這根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釐米?經過45分鐘呢?

(1)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而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2×3.14=125.6(釐米)

(2)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則: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2×3.14=125.6(釐米) 45分鐘走了多少釐米?125.6×=94.2(釐米)

4、P66第10題思考題。下圖的周長是多少釐米?你是怎樣計算的?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了解田徑賽道的結構,學會確定塞到起跑線的方法。

2、結合具體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通過對賽道周長的計算,瞭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能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確定起跑線的問題。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圓的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究起跑線位置的設置與什麼有關。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出示關於100米和400米比賽的視頻,學生認真觀察,想想兩種比賽規則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將100米和400米比賽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觀察和了解。聯繫生活,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相同:都在各自的跑道上。

不同:100米為直道,400米為彎道,且400米賽道運動員的起跑線不同。

師:為什麼100米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400米卻不同?(可追加問題: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在400米跑中你會選擇哪條賽道?)

(出示圖片“賽道”)

生:在外圈的吃虧,外圈比內圈長。

生:內圈的起跑線向前移動一些,終點不變,這樣比賽就公平了。

(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回答時間)

師:同學的思維非常的敏鋭,而且超出了老師的想想。那麼外圈的起跑線究竟要向前移動多少,比賽才相對的公平呢?

(設計意圖: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為下面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師:所以為了解決比賽公平的問題,我們共同研究如何“確定起跑線”,板書課題。

二、進入新課。

1、分析賽道

師講解跑道結構:400米標準運動場一般有8條賽道,最裏面的為第一道,依次為第二道,第三道……,每條賽道有內外兩條線組成,每條跑道的長度指這條賽道中內測線的長度。那麼(課件出示以下三個問題)

(1)400米運動場指的是那條賽道的長度?

(2)每條賽道由幾部分組成?

(3)如何計算每條跑道的長度?

(設計意圖:第二、三問題直接點出本課的教學重點,且難度適中,在學生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很容易得出合理的結論,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組討論

小組內和同學交流你的觀點,看看誰的觀點更準確,方法更簡便。

學生彙報小組討論結果

生:400米運動場指的是第一條賽道的長度。

生:由4部分組成,其中有兩條直道和兩條彎道,兩條彎道可以組成以一個圓。

生:跑道一圈的長度=2條直道的長度+一個圓的周長

2、收集數據

師:利用剛才討論的結果,計算各賽道的長度,並把所得的數據填到信息採集表中。

(設計意圖:學生用自己認為可行的辦法來解決實際問題,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將理論和實際結合,不空乏的紙上談兵。)

3、分析數據

師:如何計算相鄰兩跑道的長度差?

生:分別把每條跑道的程度計算出來,也就是計算兩個直道長度與一個圓周長的總和,在相減,就可以知道相鄰兩條跑道的差。

師:誰還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麼?

生:因為跑道的長度與直道無關,只要計算出各圓的周長,算出相鄰兩圓的周長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鄰跑道的差。

師:如果我們在計算圓的周長時直接用π來表示,看我們有什麼發現?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

4、形成結論

(相鄰跑道起跑線相差都是“跑道寬×2×π”)

師:(結論)同學們經過努力終於找到了確定起跑線的祕密!只要知道跑道的寬度,就能確定起跑線的位置。

三、知識拓展:

200米、800米、1500米比賽的起跑線該如何確定?

五、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生:為了使比賽公平,外圈跑道的起跑線要向前移動。

生:向前移動的距離是兩個相鄰跑道的差。

生:兩個相鄰跑道的長度差,只與跑道的寬度有關。

生:我知道400米跑相鄰跑道的差的計算方法是

相鄰賽道差=賽道寬×2×π

四、板書設計:

每條賽道的長度=兩個直道的長度+圓的周長

400米跑相鄰賽道的差=跑道寬×2×π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主要內容有: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及化簡,按比例分配解決實際問題。

在本單元的中間還穿插安排了“你知道嗎”,介紹黃金分割比。單元的最後還安排了“綜合運用”,在瞭解三峽工程的投資與效益的同時,感受有關分數知識和按比例分配在建設方面的應用。

這一單元分兩個小節來編排。第一小節安排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質及比的化簡。第二小節安排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因為按比例分配是解決生產、生活中一些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在本單元中,它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科書通過一些生產、生活的實例來呈現教學內容,既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思想,又能通過這些實例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比還是後繼知識“正比例、反比例”學習的基礎,要求務必學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比的意義,瞭解比、分數、除法三者之間的關係,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並能化簡比和求比值。

(2)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什麼是按比例分配,並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索比的`意義,比值的含義,比的基本性質的過程,提高學生的整理水平,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與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發展創新精神。

(3)學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解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學習活動,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

(2)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對學習數學充滿信心。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到許多問題可以藉助數學的方法來解決。

教學重點

比的意義和性質,按比例分配。

教學難點

化簡比。

教學關鍵

理解並正確運用比的基本性質。

學法指導

提供具體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去理解、體會、應用。關注新、舊知識的聯繫,關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構建。當學生遇到困惑時,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時劃分

本單元課時數:7課時。

1、比的意義和性質……………………………2課時

2、解決問題……………………………………3課時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6

一、教材説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並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教師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形狀告訴大家,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圓形。這裏,教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表演活動,既直觀形象,又易於發現,進而抽象出“圓”。學生從“玩”入手,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學習興趣濃厚,樂於參與,利於學習。]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後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裏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徵,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説説什麼是圓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裏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並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麼?學生説: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這裏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圓”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① 徒手畫圓。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後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為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説、其樂融融。]

②用工具畫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③找圓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現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新知,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④遊戲趣味題。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遊戲。老師説,不管你站在什麼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麼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教師請學生邊點邊説明這點與圓的位置關係,同時給予評説。如學生點到“圓心”,師評説:“你很有雄心,喜歡別人圍着你轉,將來必成大器。”如學生點到“圓內”,師評説:“你比較守規矩,喜歡在一定的範圍內活動,將來不容易犯錯誤。”如學生點到“圓上”,師評説:“你做事很有規律,能夠遵循原則,同時與‘上司’相處喜歡保持一定距離。”如學生點到“圓外”,師評説:“你很了不起,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做事不願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喜歡創新,有開拓精神,將來定會大有作為。”……這樣教學,生動有趣,其樂無窮,激勵性強,學生樂學,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學生對圓、圓心、圓內、圓上、圓外等基本概念能夠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係。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麼關係?……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7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百分數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概念和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也是國小數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而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又是這部分內容的基礎,學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學好本節知識是本單元的關鍵。教材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感知和理解百分數意義的過程中,知道百分數的重要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在總結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的過程中,滲透事物的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觀點。

由於百分數應用的廣泛性,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百分數的意義還是模糊不清的,有的學生認為百分數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數。因此,課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在課內進行交流,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生活實際引入,引導學生體驗百分數的產生的過程,通過討論、探索、概括形成百分數的概念。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等思維方法和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百分數,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讀寫百分數;瞭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不同點。

(二)、過程與方法:收集、整理有關百分數的信息,通過討論交流,體驗百分數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充分體驗、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難點

讓學生了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聯繫和區別;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數的含義。

1 / 41 / 41 / 4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數。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引入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

2.出示課件上含有百分數的圖片。

問:你知道這些數叫什麼數嗎?

學生討論後,教師明確:像上面這樣的數,如:99%、65%、34.5%、

120%……叫做百分數。

3.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百分數資料。

師:同學們收集到的百分數資料可真多啊!看來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那人們為什麼喜歡用百分數?用百分數有什麼好處?百分數有什麼含義呢?帶着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百分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百分數的意義。

(1)結合課件信息,説一説每個百分數的意義。

①第一幅圖中的70%:表示棉布佔這件T恤的。

②第二幅圖中的38%:表示酒精佔這瓶酒的。

……

2.明確百分數的意義。

(1)看看這些百分數的意義有什麼共同特點呢?

引導學生觀察,和同桌交流。

(2)引導學生得出: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板書)

指出:正因為百分數表示的兩者之間相比的關係,所以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讓學生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數的意義。

2 / 42 / 42 / 4

(4)課件出示:學生近視率應引起高度的重視。根據去年年底的統計,我市學生的近視情況如下:國小生:18%

國中生:49%

高中生:64.2%

讓學生體會百分數的好處,並説一説每個百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3.探究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

(1)探究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

師:同學們認識了百分數,那百分數應該怎樣讀和寫呢?

①學生嘗試讀百分數。(讀作:百分之二十二)

②學生嘗試寫百分數。(寫作:35%)

③遊戲。在10秒內,寫出10個不同的百分數。

師:你能用一個百分數來表示你完成的情況嗎?讓學生説一説。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

①讀法:百分數讀作“百分之…”。

②寫法: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在原來的分子後面加上百分號“%”。我們寫百分數時要注意先寫數,再寫百分號“%”。寫百分號時先寫左上角的圓圈,再寫斜線,最後寫右下角的圓圈,兩個圓圈要寫得小一點,以免與數字0混淆。

4.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1)觀察下面的兩道題:看哪一個分數可以用百分數表示?

運走了一堆煤的。

一堆煤重噸。

問:百分數和我們學過的分數在意義上有什麼區別嗎?

(2)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後全班彙報:

從意義上講,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的關係,而分數不僅可以表示兩個數的關係,還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

也就是説,分數後面可以帶單位名稱,也可以不帶單位名稱;百分數後面不可以帶單位名稱。

(三)趣味練習

3 / 43 / 43 / 4

1.課件出示趣味百分數練習題。

①:把一枚硬幣隨意拋在桌面上,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接近(%)。

②:太陽從東方升起的可能(%)。

③:你認為“海底撈針”撈到的可能性為(%)。

2.趣味數學。(找出成語中的百分數)

百戰百勝十拿九穩一箭雙鵰百裏挑一半壁江山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佈置作業

完成教材83頁1、2題。

(六)、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認識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22%

讀作:百分之二十二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之三十五寫作:35%

4 / 44 / 44 / 4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説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遊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故事引入《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同學們大家都聽説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吧!聰明的阿里巴巴趕走了四十大盜,和女僕莫吉娜來到了強盜們藏寶的山洞。洞的盡頭有兩扇巨大的石門,緊緊地關着,阿里巴巴和莫吉娜使出渾身的力量,可石門紋絲不動,怎麼辦呢?忽然阿里巴巴看到這兩扇石門上刻着許多文字和數字。阿里巴巴笑了,他興奮地告訴莫吉娜:“我找到了打開寶庫之門的密碼了!”莫吉娜和阿里巴巴打開了寶庫的.大門,把強盜的寶藏分給了鄉親們。那你們知道開啟寶藏的密碼嗎?

(同學們舉手)看來有的同學知道有的同學不知道,阿里巴巴看到這些數字和文字樂了,他找到了開啟寶庫的密碼,那這些數字和文字有什麼關係呢?不知道密碼的同學你們想知道嗎?知道密碼的同學你們想不想知道你的答案是否正確呢?那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一下像這樣的數字。

2.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説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師這個位置看全班的座位,這張圖應該怎麼放?(課件)

把座位圖轉過來,班長的位置變了嗎?為什麼?

(沒變,還是第四列第三行,因為老師和我們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沒變)

(2)探究新知。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説説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師還要教你們一種更為簡潔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嗎?

板書:(3 ,5)

你們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嗎?

2,5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像這樣用兩個數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為數對。(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用數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板書)

(3)鞏固新知。

A、誰能用數對錶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兩個,説出數對的含義,板書出來。

老師板書:(5,2),請這個同學起立,回答問題:(2,5)(5,2)這兩個數對都由數字2、5組成,他們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麼

(兩個數字組成順序不一樣,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樣)

B、老師出示圖中的點,相應的學生説數對,其他同學判斷對錯。

(1,5)(4,2)(3,3)

當出示(3,3)時,問:兩個3的意思一樣嗎?

在我們班的位置中,這樣的數對還有嗎?

如果有個班級最後一個同學的位置是(7,7),你知道這個班有多少人嗎?為什麼?

(49個,因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先讓學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學的位置。

二、通過多種練習(課件)

三、解決上課時的難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四、小結

教學反思:本節課,我利用一個小故事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把學生帶入一個故事的王國,並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創設了本班學生的座位位置的情境,要求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讓學生從習慣上培養起先説“列”後説“行”的習慣,同時也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學中通過設計讓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根據老師的描述找位置、根據同學的描述“猜猜他是誰”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從兩個維度描述就可以確定物體的位置。然後再過度到用網格圖來表示位置,讓學生懂得從網格座標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這樣由直觀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總之,整堂課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感受物體的位置,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並注重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單本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讓我讓學生説出自己和前後左右的同學的位置,並從中找出規律,看看前後的兩個同學和左右的兩個同學和自己的位置有什麼關係,而沒有讓學生髮現:左右的同學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後的同學和自己在同一組,這部分比較欠缺。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9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提出問題。

1、出示情境圖及2、3、4組信息,繼續上節課的話題。

2、提出問題。

二、探索新知。

1、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出解決第二個紅點問題:1號坑佔地多少平方米?

2、學生交流:該問題是根據窗口中哪條信息所提出的?

3、師: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該條信息及問題嗎?畫線段圖時我們應該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之後師指生交流並板書線段圖:

[設計意圖]通過指導學生畫線段圖,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而形象地觀察到題中的信息和問題,從而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夯實基礎。

4、學生思考並交流:根據線段圖中的信息,除“1號坑佔地多少平方米?”這一問題之外,你還能提出並解決哪些數學問題?(提中間問題)

[教案預設:1、如果學生提出問題有困難,教師可點撥:在線段圖中,每條線段應該是既可用分率表示,又可用具體數量表示的,那麼,在這個線段圖中有哪些未知的分率或數量呢?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2、如果學生在第一環節中已提出如下問題,則此處直接過渡到:下面我們先來解決如下兩個問題:]

①1號坑比2號坑大多少平方米?

學生交流:1號坑比2號坑大2號坑的 ,即9000平方米的 ,列式:9000× =5000(平方米)

②1號坑是2號坑的多少倍?

學生交流:1號坑比2號坑大單位“1”的 ,所以1號坑的面積是2號坑的(1+ =1 )倍。

5、教師引導:根據上面①、②所得的`數據,現在,你能解決“1號坑佔地多少平方米”這一問題嗎?數量關係是什麼?

數量關係:

(1)2號坑面積+1號坑比2號坑多的面積= 1號坑的面積

(2)2號坑面積×1號坑是2號坑面積的倍數=1號坑的面積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之後進行集體交流。交流時要求學生説明為什麼這樣列式。教師板書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線段圖提出不同問題,構成問題串,從中理清數量關係,解決本節課的新知識。]

6、對比兩種解法。

討論:有什麼異同?引導學生合理選擇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學生會發現比單位“1”“多”幾分之幾和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的異同,訓練學生分析、比較和概括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的習慣,教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

三、鞏固深化。

1、出示綠點問題,2號坑有多少尊陶俑、陶馬?

2、嘗試解決問題。

生畫圖分析數量關係,獨立完成。

3、交流思路。你是怎樣想的?以誰為單位“1”?先求什麼?再求什麼?要求2號坑有多少尊就是求什麼?

四、練習提高。

1、自主練習1(2)、(3),畫圖分析數量關係。

2、自主練習4、6。交流時重點讓學生溝通解題思路。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反思】

稍複雜的分數乘法這類應用題的數量關係雖稍複雜些,但基本解題思路與前面學過的應用題是一樣的。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找到與已知量對應的幾分之幾,特別是將比單位“1”多幾分之幾,轉化為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因此這節課先把握整體,將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用線段圖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解答新問題。在解題時總是有意讓學生畫出線段圖進行理解與比較,將文字轉變成圖,數形結合。在練習中也讓學生根據線段圖找到數量關係,並列式,又將線段圖轉變成文字,從而讓學生更清楚這類應用題的特點,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使問題明瞭化、簡單化。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第9頁~第11頁。

 課前思考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利用學具合作探究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之間的關係,從而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以此教學目標為指導,為了能抓牢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課堂上李老師組織學生積極利用圓片、捲尺、繩子等學具進行探究,使教、學具在數學課堂上的作用得以體現。

課堂寫真

(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兩種自行車圖片,學生觀察。)

師:你會選擇哪一輛參加我校組織的自行車比賽呢?

生:第一輛。

師:為什麼選擇第一輛自行車呢?

生:因為它的輪子大,跑得快。

師:為什麼它跑得快呢?

生:因為它滾一圈的長度長。

師:對!輪子大,滾一圈的長度也就長。我們把車輪滾動一圈的長度就叫作它的周長。那麼這兩款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誰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們可以通過測量的方法得到車輪的周長呀!

師:你的反應很快。那麼如何測量呢?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小圓片及其他學具探究圓的周長吧!

(學生開始討論,操作學具,2分鐘後,每個小組都有了各自的測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自行車的車輪讓學生首先明確“圓的周長”的意義,接着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得到圓的周長。在學生想到測量方法時,李老師又鼓勵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探究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在她的主導作用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學習,給這節課開了一個好頭。

師:哪個小組願意先來曬一曬你們的測量方法?

生:我們第一小組先來。我們組是在圓形紙片的邊緣標一個起點,然後把它放在直尺上,讓這個起點對準零刻度,最後把紙片沿直尺滾動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長了。

師:嗯!這是個不錯的方法,但請同學們思考:如果有一個很大的圓形游泳池,要測量它的周長,我們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圈嗎?

[分析] 讓學生操作學具展示自己的`測量方法,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有了學具的參與,學生用事實説明了問題。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接着,李老師又提出了新的問題,為後面的課程做鋪墊。

生:下面請聽一聽我們第二小組的方法。我們小組是用繩子繞圓片一週得到它的周長,所以我們也可以用繩子繞圓形游泳池一週,再測量出繩子的長度,不就測量出了圓形游泳池的周長了嗎?

(説完,大家為第二小組的同學們鼓起了掌。)

師:大家對你們的方法已經做出了肯定,這個測量方法的確很棒!

(此時,第二小組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這時,老師拿出一根繩子,繩子的一端繫着一個小球,接着將繩子在空中旋轉起來。)

師:同學們請看,小球走過的路線是什麼形狀呢?

生:是一個圓形。

(這時,教師轉向第二組的同學並提問。)

師:如果想得到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你們小組的這種繞線測量的方法嗎?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組同學們利用繩子、直尺等學具創設了“繞線法”解決了問題後,李老師再次提出了質疑,這次的問題更難解決,也讓同學們進一步意識到測量方法的侷限性。

師:第三小組的同學,你們有什麼好方法?

(第三小組派代表發言。)

生:我們可以把繫有小球的繩子放在紙片上,固定一端,拉緊繩子,旋轉一週,用筆描畫出小球的運動路線,然後將這個圓剪下來,再利用之前同學們説的滾動或者繞線的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嗎?

(同學們聽完後,恍然大悟,都誇讚第三小組的同學聰明,此時的他們心裏美滋滋的。)

師:你們組的想法很有創意,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小球的運動方式就好比公園裏巨大的摩天輪,如果要得到摩天輪的周長,這個方法還可行嗎?

生:不可行。

師:看來,用測量的方法得到圓的周長具有一定的侷限性,而且測量中也存在誤差,數據不夠精確,我們還要像研究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那樣,找到一個科學普遍的公式來計算圓的周長。

生: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有怎樣的關係?

師:請利用你們手中的學具合作探究吧!

(同學們通過操作學具,經歷測量、填表、計算、觀察等活動,終於發現了圓的周長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再結合教材推導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學們帶着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確,再加上小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學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幹,教室裏氣氛活躍而井然有序。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他們終於發現了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之間的3倍多一些的關係,也推導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課後解讀

數學課堂中應用教具、學具,能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對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本節課李老師就是利用教具學具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積極主動地獲取了新知,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數學課變得活躍起來。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62~64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實際測量計算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2.通過對比分析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3.能用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4.通過對圓周率的計算,滲透愛國主義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推導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準確計算圓的周長。

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塊鐘錶

問題1:你能猜想小秒針的頂端在一分鐘的時間裏,所走過的軌跡是一個什麼圖形嗎?

學生猜想。

教師演示小秒針的運動過程,證實學生的猜想是否正確。

問題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針頂端,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所走過的路程有多長嗎?我們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先計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長,在計算出走60圈的長度。

師:非常好。那麼小秒針走一圈的路程,就是這個圓的周長又怎麼來求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計算圓的周長。(引入課題——圓的周長)

(設計目的:通過學生身邊的實物引入新課,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

二、動手量一量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好的圓,小組內交換圓,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組完成的最快。測量值精確到毫米。

物品名稱

周長

直徑

1號圓

2號圓

3號圓

4號圓

教師評價學生小組合作的情況。

(設計目的:強調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師:哪個小組彙報一下你們小組是怎麼測量的',並展示一下小組測量的結果。

學生展示小組的成果。

(設計目的:通過實物投影,向其它小組的同學展示本小組的結果,增強學生的自信)

三、對比分析

師:觀察一下我們得到的幾組數據,你發現什麼規律了嗎?

學生自由談。

學生髮現:1. 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點。2. 周長和直徑的比值與直徑相乘可以得到圓的周長。

師:老師也做了一個圓,現在看一下老師是怎麼測量這個圓的周長的。

課件展示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設計目的:通過讓學生對比分析表格,教師課件展示圓的周長的測量過程,讓學生能對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更加清晰,激發學生想要知道兩者之間的具體關係的熱情)

課件展示:圓的周長隨直徑的變化而在變化,而周長和直徑之間的比值確是一個定值。

(設計目的: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得到結論——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定值,順利得到圓周率的值)

小結1:圓周率: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實際的應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數π≈3.14。

你知道嗎?我們的祖先在圓周率的計算上可是有着輝煌的成績的,你能講給同學們聽嗎?

學生自由談。

我們有這麼偉大的祖先,相信我們這些站在偉大巨人肩膀上的現代中國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設計目的:通過學生講故事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小結2:你能通過分析表格得到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了嗎?

學生回答。(由於學生已經有了前面的層層鋪墊和對錶格的分析學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這個問題。)

圓的周長(用字母C表示)計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動手做一做

下面我們來看看怎樣應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來解決問題。

1.計算圓的周長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設計目的:通過簡單的圖形計算讓學生理解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應用,並強調解題的書寫過程)

2.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半徑是5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設計目的:通過轉化把由半徑求周長的問題轉化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

3.小組交流錯誤原因。(可讓其他學生避免同樣的錯誤)

(設計目的:通過實例計算,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能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的作用,又可為最後的實踐題打下很好的伏筆)

4.現在你能告訴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針頂端,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所走過的路程了嗎?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想得到什麼樣的數據。

(設計目的: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此題和前面的引入題互相呼應,做到解決問題有始有終)

五.你能説説在這一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嗎?

可讓學生從知識點,從測量方法——能力點,數學史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總結自己的收穫。

六、課外合作:

小組合作完成,應用你的知識,想辦法測量一下,從學校大門口到圓城樓門口的距離大約是多少米。

(設計目的:讓學生真正能夠達到學習上的學以致用,並且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學生的動手能力)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

2、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5個稜長5釐米的小正方體紙盒,

教師準備5個稜長是15釐米的立方體紙盒,正方形紙板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要上一節數學課,老師卻想到了一首古詩《題西林壁》,能背下來嗎?(引導學生齊背)這首詩什麼意思,你知道嗎?、2、師:大詩人蘇軾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樣的。

而我們在生活也看過許許多多的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也會是不一樣的。

(設計意圖:由古詩導入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結果是不一樣的”這一道理,並將此由生活中的現象引入本節課的數學探究中來。)

3、師:老師帶來了一個搭好的立體圖形,(出示用4個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細觀察)從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麼形狀?在題卡上畫一畫

4、彙報:你是怎麼想的?怎麼畫的?

正面:課件演示(平移情況)

上面、右面,(説説怎麼想,怎麼畫的)

(設計意圖:由舊知激發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同時分散難點,將不在同一平面上的2個面的畫法點撥出來,幫助掃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識障礙)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觀察立體圖形的形狀,並畫下來。

1、師:現在老師增加了難度,看看你還能畫出來嗎?

2、先觀察:難在哪了?

A認識數量上增多了:(原來是幾個,現在是幾個?)

師:大家數數是5個嗎?(教師鼠標點)指指被誰擋住啦?

(認識到有被遮擋的,課件顯示)

師:如果把遮擋的這些立體塊變成透明的,那麼被遮擋的就能看見了,是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看到的立方塊透明,感受被遮擋的立方塊與其他立方塊之間的位置關係。)

B、數量增多,為什麼就難了?(教師演示)

(數量上的增多,會引起(帶來)形狀上的更多變化,就難了)

師:現在是5個,如果是6個,7個,或者擺的更多呢,那麼就更復雜了,這節課我們就只研究用5個小立方塊來搭物體(揭示課題,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難“這一切入口,激發學生認清新知的生長點(即增加了一個立體塊),通過老師的演示引導,學生的想象,感受到數目上的增加,帶來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樣的變化,以幫助學生髮展更高的空間想象能力。)

3、師;現在難度增加了,還想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藉助擺來幫助我們),那好,就藉助手中的學具,自己擺一擺,畫一畫。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空間觀念的發展,要以觀察物體為載體,因此,要讓學生認識到抽象的東西理解起來有困難時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過實物的擺來觀察可以降低難度,幫助解決問題這一手段、方法)

4、彙報:

師:你看見的每個面是什麼樣的?怎麼畫的,把它擺在黑板上。

請同學到前面邊看邊説你怎麼想的,其他同學仔細看,認真聽。

正面: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平移後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形狀。

上面:師:誰看到了他在觀察的時候和剛才那個同學有個不一樣的'動作?為什麼會有這個動作呢?

師:A我們可以調整觀察的角度,使你正對着要觀察的面。

B還可以怎麼做?也可以轉動這個物體,讓要觀察的面對着你。

左面:學生先説,師:結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説的對不對。

師:如果給的不是具體的實物,而是立體圖形,看大屏幕上的,這個時候再看左面,,怎麼辦?

師:看不見的,有難度,就需要我們靠頭腦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動手擺,仔細觀察,來幫助你豐富你的想象。看來擺也很重要。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己解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怎樣想的“,即觀察方法上的指導,整個過程由抽象————直觀經驗———抽象的訓練,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活動一在學生想一想,擺一擺,畫一畫,再想一想中完成。)

5、現在老師給你2分鐘,用5個小立體塊自己擺圖形,再分別畫出這三個面的形狀,看誰擺的多?

用手勢告訴我,你們都擺了幾種?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同學們擺了這麼多,相信大家頭腦中會有了深刻的印象。你們畫的都對嗎?

6、師:現在搞個小比賽,同桌之間,你擺一個他擺一個,然後交換過來畫出三個面的情況,再交換過來檢查,看誰畫得準,正確率高。

(都做對的舉手)

7、師:老師也搭好了一個,看看你能畫出來嗎?自己動手畫,彙報:

師:剛才老師看到有些同學沒有通過擺,直接畫出來的,沒擺怎麼就能畫出來?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藉助實物擺幫助畫出來,只有通過不斷的擺加強印象,才能最終不用擺靠想象就能畫出來。

(設計意圖:3個練習,各有側重點,5是通過大量的擺、畫增加學生的感性經驗,在學生頭腦中通過直觀形成豐富的表象;6是對學生進行檢驗,同時強調了不僅要求畫的多,還要畫的準,也是進一步強化訓練;7是逐步由直觀—抽象,不通過擺而是通過想象,知道每個面的形狀,整個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繫,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結;剛才同學們通過看實物,調整你的觀察位置或是轉動實物來觀察,不能轉動的圖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畫出3個面的形狀,也就只由立體圖形—平面圖形,那麼給你立體圖形3個面的情況,你能知道原來的立體圖形是什麼樣的嗎?

活動二:根據給出的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1、出示學生畫的3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自己動手搭一搭

彙報:(指名到前面邊擺邊説你是怎麼想的)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怎麼做的?

這個過程也就是根據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況進行推理調整的過程。

他是從正面先擺的,有沒有擺的方法和他不一樣的。也就是先從哪個面入手擺出基本圖形都可以,)

(設計意圖:在獨立完成、訂正彙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方法,不僅重結論,更重過程與方法,在經歷想一想,擺一擺,再想一想這一過程,着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2、出示第2組,師:再來擺一個,試試,行不。

師:還有和他擺的過程不一樣的嗎?比比,哪個簡單?

(先擺數量多的,需要調整的就少,比較簡單)

這個呢,數量相同的,自己試試。

彙報:你是怎麼知道的?還有別的途徑知道的嗎?(你真了不起)

先擺上面看見的,也就是底層肯定不動,只是在上面進行調整)

(數量上相同的,先擺上面看見的)

(設計意圖:優化擺的方法,比較怎麼擺簡單,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師:給2個面,能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嗎?

自己嘗試,彙報

3、出示例題;判斷

師:説説你是怎麼想的?正面什麼樣的?還有不同想法的嗎?

你有什麼發現。看來又有新的問題產生了,這是我們下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根據從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唯一確定一個物體,發現新問題,結束全課。新課開始是帶着問題進入本節課,再帶着問題離開課堂,數學課堂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不斷研究解決問題的陣地。另外設計中,也有意識的體現由抽象(圖形)————具體(擺實物)———抽象(由圖形判斷)這樣一個通過直觀手段來解決問題,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問題答案這一不斷訓練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繫,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全課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位置,讓學生學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發展數學思維,培養空間觀念。

3、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

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如何用數對錶示位置。

教學方法與手段:

利用舊知,拓展新知

教具準備:

課件:有關位置的練習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回顧再現。

師:昨天我們學習了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請同學們看題,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出示:體育課上,同學們站成方隊,小文站在正中間,她的位置可用數對(3,3)表示,請你算一算,這個方隊一共有多少名同學?

請同學們自己解答。

師:誰能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生:一共有25位同學。這個同學站在第3列,説明一共有5列。她站在第3行,説明一共有5行。所以是5乘5等於25人。

師:你説得太好了!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練習有關位置的知識。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1、想一想,填一填。

A、小軍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紅坐在第1列第6行,用(,)來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學坐在第()列第()行。

B、劉強和王兵在教室裏的位置可以用點(4,1)和點(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則1表示(),(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2、做練習一的第3題。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理解重要地名的索引,看懂地名的具體位置,明確左邊是16頁的A、B兩列,右邊是17頁的A、B兩列,

(1)讓學生在圖上指出天文館、少年宮、五愛城所在的區域。(2)你能像“地名索引”中那樣表示出游泳館、郵電大廈、醫院、紅星劇場和火車站所在的位置嗎?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説一説,再全班交流彙報。

3、做練習一的第4題

(1)照樣子寫出下圖中字母的位置。

A(5,8)B(,)C(,)D(,)

(2)描出下列各點並依次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麼圖形。A(5,9)B(2,1)C(9,6)D(1,6)E(8,1)

(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提示第6題的(1)題:平移後需要畫出幾個圖形?注意是“分別”平移,不是連續平移。

提示第7題:一個格子的長和寬各表示100米。學校以東300米在什麼地方?

(四)歸納小結,課外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説一説你的收穫?

到生活中走一走,把生活中有關用數對錶示位置的問題,寫成數學週記的形式。

教學反思:

學生能夠正確地表示出物體的位置,也有個別同學因粗心而失誤,應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西師版實驗教材六年級上54頁例1。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義,能運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逐步培養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有一次,熊大和熊二來到水果店,它們各出了10元,買回8個蘋果,它們商量着平分這八個蘋果。熊大和熊二可高興了。

師:孩子們想想它們這樣分合理嗎?為什麼?

生:它們給的錢一樣多。

師:看來分蘋果時關注的是它們出的錢。誰能告訴我,它們給出的錢的比是。

生:它們給出的錢的比是1:1。

師:那它們分得蘋果的比也是

師:證明它們分得蘋果個數的比與它們出的錢的比是(一樣的)。

2、接着,請看:

後來,它倆又來到文具店,文具店正在搞優惠活動,於是熊大拿出6元,熊二拿出4元,它們合起來買了15個筆記本,熊二説咱倆又平分吧!熊大瞪大了雙眼。孩子們猜猜,熊大會怎麼説?

生:它倆感情好,不會計較!

師:你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孩子,會照顧弟弟妹妹,能禮讓別人。

生:這樣分不公平。

師:那我們怎樣分才合理呢?今天就來研究合理分配內容之按比例分配。(板書:按比例分配)

生答:多出錢要多分,少出錢要少分。

師:看來我們也要關注它們出的錢。

師:那它們分得本子個數的比與錢的比有什麼關係呢?

生答:錢的比就是分得本子的比。

師:那我們能據它們的關係解決剛才的這個問題嗎?

①生小組討論分法,並闡明理由。

②反饋學生的分法。

③抽小組上台板演,並解釋步驟。

④師:同意嗎?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4、師:剛才呀同學都開動了腦筋。一共想出了3種方法,那麼哪一種才是我們今天學的按比例分配呢?

5、怎樣檢驗解答的.結果是否正確呢?

可以用兩種方法檢驗:

①把求得的熊大和熊二應分到的本數相加,看是否等於15本筆記本。

②把求得的熊大和熊二應分到的錢數寫成比並化簡,看是否等於3:2.

6、同學們經過了剛才的計算,那想一想:什麼叫按比例分配呢?(課件:什麼叫按比例分配)

7、生: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8、師:(課件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齊讀。師:例題中是把哪個數量拿來分配?(課件:15本筆記本)按幾比幾進行分配?(課件3:2)

9、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解決了一些簡單的按比例分配的問題,你能説一説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決方法嗎?

課件出示:完善板書:用分數的方法:

(1)找出各部分量比,並化簡。

(2)算出總份數。

(3)把比轉化成分數,即各部分量佔總量的幾分之幾。

(4)用總量乘各部分量佔總量的幾分之幾,求出各部分量。

三、鞏固練習

師:孩子們,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與按比例分配有關的知識,你們想去看一看嗎?

1.把180本課外書按4:5借給五六兩個年級。兩個年級各借多少本書?

2.張阿姨和李阿姨去年合夥做生意,張阿姨出資10萬元,李阿姨出資30萬元。年底賺取了36萬元利潤。兩人各應分得多少利潤?

3.拓展延伸:長方形的周長是80釐米,長和寬的比是3︰2,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釐米?

四、總結延伸

師:孩子們,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太多了,我們一定要有一雙數學的眼睛,善於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上到這裏,下課。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納税。課本第98頁的內容和第99頁的例5

教學目標:

1,理解税收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税額。

2.建立正確的納税觀,懂得納税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理解納税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税額。

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學前導入:

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説過有關税收的知識嗎?板書:納税。

二、展示學習目標:

理解納税含義,懂得應納税額。

三、討論發現:

1.什麼人需要納税?

2.為什麼要納税?

3.你認為你身邊的哪些事物是國家用税收款投資完成的?明確:1.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應該依法納税。

2.納税是根據國家税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3.税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税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

税收主要分為消費税、增值税、營業税和個人所得税等幾類。繳納的税款叫作應納税額,應納税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税率。

四、鞏固練習:

出示例5: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税,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税約多少萬元?(多名學生板書演示)

求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税多少萬元,就是求30萬元的5﹪是多少。即:30×5﹪=1.5(萬元)

答: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税約1.5萬元。

五、作業安排:

課本練習二十三第102頁第

4、5題。教學內容:利率。課本第99、100頁的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evr7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