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必備]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必備]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物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必備]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加深理解電場強度、電勢、電勢差、電勢能、電容等重點概念.

2.在熟練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礎上,能夠分析和解決一些物理問題.

3.通過複習,培養學生歸納知識和進一步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習一定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概念的綜合性運用.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1.提問:

靜電場一章中的概念有哪些?它們如何表述?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2.歸納上述內容.如下表(見投影片).

適當講述後,應着重講清每個概念的物理含義以及概念間的聯繫和區別.

(二)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1.靜電場特性的研究.

研究方法(一).用電場強度E(矢量).

從力的角度研究電場,電場強度E是電場本身的一種特性,與檢驗電荷存在與否無關.E是矢量.要區別公式E=F/q(定義式)、E=kQ/r2(點電荷電場)、E=U/d(勻強電場)的物理意義和適用範圍.E既然是矢量,那麼如何比較電場中任兩點的場強大小和方向呢?

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判斷.然後將學生回答內容歸納.可能方法有:

(1)判斷電場強度大小的方法.

根據定義式E=F/q;

點電荷電場,E=kQ/r2;

勻強電場,場強處處相等,且滿足E=U/d;

電場線密(疏)處場強大(小).

(2)判斷電場強度方向的方法.

正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即是該點的場強方向;

電場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即是該點的場強方向;

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就是場強的方向.是非題(投影片)(由學生口答並簡要説明理由):

(A)若將放在電場中某點的電荷q改為-q,則該點的電場強度大小不變,方向與原來相反.(×)

(B)若取走放在電場中某點的電荷,則該點的電場強度變為零.(×)

(C)無論什麼電場,場強的方向總是由高電勢面指向低電勢面.(√)

(D)已知A、B為某一電場線(直線)上的兩點,由此可知,A、B兩點的電場強度方向相同,但EA和EB的大小無法比較.(√)

(E)沿電場線方向,場強一定越來越小.(×)

(F)若電荷q在A處受到的電場力比在B點時大,則A點電場強度比B點的大.(√)

(G)電場中某點電場線的方向,就是放在該點的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

研究方法(二):用電勢U(標量).

從能的角度研究電場,電勢U是電場本身的一種特性,與檢驗電荷存在與否無關.U是標量.規定:無限遠處的電勢為零.電勢的正負和大小是相對的,電勢差的值是絕對的實例:在+Q(-Q)的電場中,U>0(<0).

電勢能是電荷和電場所組成的系統共有的`規定:無限遠處的電勢能為零.電勢能的正負和大小是相對的,電勢能的差值是絕對的實例:+q在+Q(-Q)的電場中,εP>0(<0);-q在+Q(-Q)的電場中,εP<0(>0).

問題:

(1)如何判斷電勢的高低?

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判斷.然後將學生回答內容歸納可能方法有:

根據電勢的定義式U=W/q,將+q從無窮遠處移至+Q電場中的某點,外力克服電場力做功越多,則該點的電勢越高;

將q、εP帶符號代入U=εP/q計算,若U>0(<0),則電勢變高(低);

根據電場線方向,順(逆)着電場線方向,電勢越來越低(高);

根據電勢差,若UAB>0(UB(UA

根據場強方向,場強方向即為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

(2)怎樣比較電勢能的多少?

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判斷,將學生回答歸納,可能方法有:

可根據電場力做功的正負判斷,若電場力對移動電荷做正(負)功,則電勢能減少(增加);

將q、U帶符號代入εP=qU計算,若εP>0(<0),則電勢能增加(減少).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力的示意圖

2、力的分類

[重點難點]

1、力的分類

[教學要求]

1、力的示意圖:(表示力的意思的圖,一為逗樂,二為揭示物體名詞的命名方式)

用有向線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的圖,叫做力的示意圖。(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的.區別在於,力的圖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點外,還表示力的大小。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正好是力的三要素。而力的示意圖中並不表示力的大小)

2、力的分類(力有許多種分類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觸力和非接觸力。但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它的分類方法)

①按力的性質分--重力、摩擦力;彈力、電場力、磁場力、分子力等(性質力)

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壓力、支持力、浮力、動力、阻力、拉力等

(每個分類前兩個力的後面之所以用分號分開,目的是説,前面的兩個力老師直接給出它們是什麼力,也通過這四個力讓同學們知道什麼是“性質力”什麼是“效果力”。後面的力,告訴同學們名稱,讓同學們試着自己分析是性質力還是效果力。以增強同學們的分析能力。這比直接把幾個力都寫出來效果好多了。)

(這裏還有兩個沒有學過的知識,老師可以提前簡單地做一下介紹。第一個是“彈力”,我告訴同學們説,“彈力”這一概念是中學物理中同學們遇到的第一個難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層含義,先是“變形”二是“恢復原狀”,三是“產生彈力”,然後敍述: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個力就是彈力。第二個是“電場力”,讓同學們想象國小學到的“摩擦起電”中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國中學到的“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實際上物理學上把這種力叫做電場力;同理,磁體間的作用力就叫磁場力。)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見到的性質力一般不超過這六種)

[鞏固練習]

練習時間:三分鐘

把下列的力按“性質力”和“效果力”進行分類

彈力、重力、動力、摩擦力、磁力、阻力、壓力、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3

回顧過去的一年教研工作,有歡樂也有辛酸,但更多的是收穫。在校領導以及教導處的關懷、指導下,全體理化組教師積極進取,勤奮工作,創造性地完成了上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總結上學期的一些經驗,為了更好的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配合學校更好的完成各項工作,根據理化生勞組的實際情況,現將制定出本學期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的總體工作安排和教導處工作計劃,結合本組實際,提出本學期我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思想:圍繞提高教學質量的以“有效”為宗旨的課堂教學研究。

本學期教研活動的重點仍然是集體備課,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自身資源,挖掘潛在能力,達到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目的。通過幾年來的教研,我組教師在教學基本功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從“學案”的書寫、重難點的把握、作業的批改、課外的輔導、集體備課、教學技巧、教學理念等方面有了很明顯的進步。備課工作落到實處。

二、落實措施

抓常規教學,規範教學中的'隨意性在教學中,主抓教學常規,有意地克服教學中教師的散漫意識,進行不定期的教學檢查,其中包括教案檢查、作業批改檢查、輔導檢查、集體備課檢查,教學案例與反思的驗收。在檢查中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糾正,不留後遺症。除了常規的聽課活動外,還進行不定期、不通知的隨堂進班聽課活動,這樣有力的督促我們的教師在加強基本功及業務素質的同時,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學工作。

1、課堂教學研究

本項工作以“有效”為目的備課、聽課、評課,開課。以及檢查教師備課、作業批改、自習輔導為主要內容;通過聽課、評課,瞭解本組成員的教學情況,針對存在總是進行探討與糾正,切實加強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和責任心,為貫徹落實教學標準、完成教育目標任務起到監督和促進作用。

通過檢查教師備課、作業批改、自習輔導的情況,對各門課程和教師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和組內討論,以便更完善地開展教學工作。各個備課組集體備課,在“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原則下,要求課時齊全,內容詳實,格式規範。

①各備課組每週至少活動一次,活動做到定時,定人,定內容,定地點;

②四個統一(進度,目標,重點難點,作業測驗);

③要求每一位老師聽課的節數達到學校規定的標準8節,在數量上保證,在質量上提高。在本學期要求開公開課的教師,並做到評課,然後再寫課後反思; ④按時參加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説課,聽課,評課; 2、考試,備課組出卷。測驗試卷定質定量,測驗成績做到及時,準確,保證測驗的實效。考試的命題者,測驗後的成績分析,試卷分析要有記錄。對於在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採取對策,共同解決。

3、開闢第二課堂,拓展學生視野。根據理化生勞四科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之餘及時開闢課外興趣小組,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在物理、化學、生物的學習中都充分使用學科特色,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喜歡物理、化學、生物這三門學科。

4、高標準完成各項教學質量指標,高中、九年級物理、化學、生物,會考合格率達到100%。

5、進一步確立優化教法出效益的觀念,課堂教學中着力解決以下問題:

(1)教學內容注重知識傳授,對方法和能力的形成重視不夠; (2)教學方法注重結論介紹,對讓學生經歷過程重視程度不夠; (3)因材施教重視不夠;

(4)教學風格注重學生認定,對學情考情需求重視不夠。

三、教學反思

案例的撰寫及教學反思的徵集沒有總結就沒有提高。要求教師養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回想前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總覺得有點遺憾,工作了十幾年沒有留下一點的文字資料,不能説不是一件憾事,在新的教育教學形勢下,我們要求教師向專家型、學者型教師轉化,養成及時反思的習慣。每上完一節課,會有很多的感受,有時會有意外的收穫,以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實錄的形式記錄下來,作為資料與參考,為指導今後的教學工作積累更多的經驗。在本期中實行嚴格要求、集中管理的方式,案例、反思彙集成冊,供大家進行學習交流,我們要求教師做到節節有反思,月月有案例,期期有總結。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大賽稿範文4

第 5 頁 共 11 頁

  一、指導思想

結合學校本學期工作計劃和教導處的工作安排,本學期我校理化生教教研組不斷的探索努力和開拓創新,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理化生教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加強組內合作,創建和諧氛圍。學習教育教學的新理論,把師資隊伍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研組工作重點,發揚團結、合作、務實、創新的精神。師生共同發展,與時俱進。限度發掘師、生的潛能,聚焦課堂教學、改進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活動要提前做好計劃,做到每次活動有計劃、有主題、有記錄,隨時研討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問題,並研究制定對策,教研活動要圍繞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主題展開。

2、提升全組教師的學習意識,樹立學習觀念,使學習與提升成為一種教育、教學的推動力,形成自我提升的主動性與教育教學的研討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3、督促教師學習教學常規管理辦法,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關心後進生的學習,及時做好教學總結和反思。保障常規教學工作,配合學校高效開展備、講、批、復、考等工作,為學校的整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4、通過開展各種教研活動,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教師的教育手段和課堂教學技能。完善教學方式,落實課改理念,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幫助教師形成個人教學特色。適應新時期教育要求,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競爭力。

三、主要措施

1、集體備課,發揮羣體智慧

集體備課是發揮羣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為此,要積極組織集體備課,明確集體備課時間,每次集體備課都要求有中心發言人,每次確定一箇中心,研究一些問題,不搞花架子。重點討論教學目標、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的處理方法和教學活動的設計,主要以説課為主,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集體備課是共同提

第 6 頁 共 11 頁

高的有效途徑,它不僅有利於教師知識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於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方法的改良,使個人鑽研和集體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本學期通過集體備課對教案進行充實、修改,使其符合現有學生的教學實際;並在組內共享。

2、開公開課,加強集體研討

公開課是教師共同提高的又一種形式。認真搞好公開課教學活動,先説課,後講課、評課,説課、評課要落實並有記錄;每學期我們教研組都安排了校內外的公開課,課前集體備課,課後及時交流,肯定優點,提出改進意見,爭取將説課和公開課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對外公開課方面,我們積極發揮羣體力量,對教案仔細分析研究,對課堂結構仔細推敲,對板書精心設計,提高整體實力。

3、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認真組織學習新教材、新教學大綱,積極開展研討活動,明確新教材的編寫思想、內容體系、教學目標,認真研究教材,把握其中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的教材特點和教學要求,按教學大綱的各項要求,落實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度等教學目標,為新教材取得教學效益,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而努力探索。

4、狠抓九年級物理、化學教學

畢業班教學始終是學校工作重點,也當然是教研組工作重中之重。我們把重點放在加強雙基和能力培養上,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加強實驗教學,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同時積極進行復習教學研討活動,共同研究歷屆會考試卷,交流複習經驗,明確複習方向,努力提高理化生成績。同時仔細研究近年來的命題思路,習題,爭取再創新高。

5、加強教研組實驗特色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學科研。

本學期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提高自身的實驗教學、實驗操作和實驗設計能力,很好利用多媒體教室教學,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並以此為着手點,提高教科研能力。

6、加強課外輔導,成立興趣小組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他們精力充沛,愛好廣泛,想象豐富,有着強烈的求

知欲。開展興趣小組活動來豐富了學生的業餘生活,還使他們對學習更感興趣。同時針對競賽,加強平時的課外輔導,提高學科專業知識。

7、團結組內力量,共同奮鬥,進一步開展組內教師活動。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4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所有的物理知識,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論,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瞭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學生今後搞科學實驗和技術革新有重要的基礎作用。

一、物理教師要切實重視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深刻。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動作記憶效率比語言文字記憶效率要高好幾倍。“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説的就是這個道理。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成績優秀的物理尖子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具有很強的“悟性”,這種“悟性”源於對日常生活豐富的感性認識。對物理學習有障礙的人,其最大的障礙不在於智力因素,而在於缺少對日常生活的用心觀察,頭腦中缺乏感性經驗,而這些感性經驗恰恰是物理思維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師不僅要用好課程標準上規定的演示實驗,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話、一幅插圖、一道習題也可以將它搬上“講台”,進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僅僅是“教師演,學生看”,還可以是“教師導,學生演”,即邊學邊實驗。

二、物理教師要重視學生實驗技能培養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使用基本儀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儀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實驗的基礎基本儀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遊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秒錶、天平、温度計、測力計、壓強計、打點計時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萬用表歐姆檔等。物理大綱要求“學會正確使用儀器進行觀察、測量和讀數。”要讓學生了解這些儀器的'構造、原理、用途,掌握儀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規則,以達到熟練地、正確地讀數,在介紹這些基本儀器使用方法時,應抓住各種基本測量儀器的共性來加以指導。

二)培養學生進行實驗過程必須掌握的技能

1.培養學生掌握實驗的一般原理、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學生明確各個實驗的目的、原理或理論根據,根據實驗的原理、要求對實驗進行設計,包括用什麼物理定律、公式,電學實驗用什麼電路圖等。還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測量,然後選擇所需的儀器和實驗條件,進而設計好實驗步驟,畫好記錄表格等。其次,培養學生正確調整和安裝儀器,正確連接電路的技能。正確的實驗,首先是安裝、調整好儀器或正確連接電路。如力學實驗中的支架滑輪的安裝、牽引線的走向、斜面的架設等,有時要對一些儀器做機械調整或電氣調整,電氣調整如:使用氣墊導軌前必須先調水平位置;在電學實驗中,依照電路圖連接線路,連線時,應將電路分為主迴路和支路,從電源一端開始沿主迴路按順序進行,其次為支路;主迴路中必須有開關(先斷開);導線最好選用幾種顏色,主、支迴路分別用一種顏色。往接線柱上接導線時,應按順時針方向將導線纏上。電路連接後,必須複查,確認正確後方能通電。這種技能的培養,從國中開始應先有示範,讓學生模仿學習,然後逐步提高到由老師講述方法及注意事項,由學生獨立去安裝、調整。

2.培養學生正確記錄實驗數據,並能進行運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這是實驗能否成功的關鍵。要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技能,要求學生集中精力,按實驗步驟有條不紊地操作和讀取測量數據,有的實驗則要求測量或操作時動作迅速,要把握時機,如:()温度測量、電學測量。要按實驗先後順序將需要測定的各量測出,並記錄下來。讀取數據和記錄必須注意:①讀數要及時,並馬上記錄;②要記錄完整數據,按有效數字的方式記錄;③數據的單位要正確。一般要求學生實驗前列出表格,表格設計要求:能記錄直接測出的各物理量,能記錄各次測出的量,能填寫計算出來的中間數據和最後數據等內容。

3.要使學生了解誤差概念,並學會初步的誤差計算和分析。實驗後,要指導學生分析實驗誤差的原因,説明實驗的誤差主要有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系統誤差主要是由於儀器本身的缺陷,實驗原理、裝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如:螺旋測微器零點不準;風的吹動使天平產生誤差;電錶指針不對準零刻度等。減少系統誤差的方法是校準儀器,或是改進實驗方法。改進實驗的方法,可改變儀器的位置或儀器的佈置,撤換某件儀器,改變所選取的某個參數,改變實驗方法乃至改換實驗操作人員等。例如將物體放在天平左、右盤上,分別稱衡,可以發現天平不等臂引入的誤差。又如精密測量同一單擺在不同擺角的週期值,可以發現週期與擺角有關。偶然誤差是在實驗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某一物理量進行多次重複測量時,由於各種偶然因素產生的誤差。減少偶然誤差的辦法是多次重複測量取算術平均值,以其平均值為最終的結果。測量次數取多少,要根據偶然誤差對被測量影響的大小來確定。如:測量值的有效數值較小時或測量值變動較大時等,應當多測量幾次。

4.會寫一般的實驗報告。學生在實驗結束後,應根據原始記錄和實驗時的體會,寫出實驗報告。實驗報告內容主要有:實驗名稱、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驟、實驗數據、數據計算和處理、實驗結論及誤差分析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能,對實驗報告的寫法、格式要嚴格要求,書寫時,要求層次清楚,語言流暢,文字精練、正確,圖文並茂。要總結出實驗成功的經驗或實驗失敗的原因,使學生將來進行科學實驗時能寫出自己的實踐成果,並讓別人看懂。在批改實驗報告時要注意學生思維的火花,如對某個問題的獨特看法,對某項操作的有益建議,對實驗的改進意見等,要給予鼓勵,並要及時與之討論,讓師生都有所收穫。這樣做,既延伸了實驗課的教學,使之與理論課的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交匯與滲透,又是提高學生動手技能的有效渠道。

5。養成

良好的實驗習慣,包括愛護儀器,遵守安全操作規則和尊重實驗事實的習慣等。如:做電學實驗結束時,應將儀器調到最安全的狀態再切斷電源,然後拆除連接線,整理好儀器和導線。要經常地對學生進行良好實驗習慣的教育,以免損壞儀器及發生實驗事故等。

總之,綜上所述,要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就必須在物理教學中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5

知識目標:

瞭解物理知識在實踐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品德目標:

培養學生學會物理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物理的興趣

教學難點:

學生初步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物理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1、浮力的應用:古希臘的教學家阿基米德首先提出比重概念並發現了物體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的規律,並寫了<<浮體論>>正因如此,才發明了潛水艇和母艦。此外,阿基米德發現槓桿、滑輪等機械的工作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他説一句名言世”給我一個支點,我將能移動地球。

2、電磁波:科學家發現了“電”和“磁”的性質和變化規律。於是各種各樣的電器才應運而生。電磁波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跑得跟光一樣快的物質。

3、牛頓從蘋果落地現象,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有了這一發現,人類才開始認識到了宇宙、天體的運動和變化,並製造出各種航天器。

二、有趣的物理現象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描述)

1、筷子提沙子實驗

現象:沙子被提起

2、紙託水

現象:水不流

3、瓶吞雞蛋實驗

現象:雞蛋會掉入瓶中

4、試管上升實驗

現象:水流出小試管上升

三、小結本課:XX

四、作業:課後完成學會活動卡第三頁A、B、C、D、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6

一、學會目標設計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該根據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價值等幾個方面進行重點培養。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分清國中物理課程標準的知識體系和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依靠課本的知識進行講授,而是保證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所突破。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國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積極的引導學生學會物理知識,並將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繫,讓學生能夠了解到當今物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應用地位;其次,重點培養好學生對物理知識和物理現象的觀察實驗能力,通過練會讓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和理解並解決簡單的物理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對教學的主體學生的社會特點進行全面的分析,根據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全面的分析,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學生學會物理的興趣點,並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積極的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態度,保證學生在學會過程中都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學會會慣,並且還要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要對學生進行辯證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通過教育讓學生能夠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後,教學要因材施教,分析好學生的主體區域特色,用當地存在的現實問題對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和教育,並且還要保證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案具有可行性,能夠全面突出教學的主體。

二、學會條件設計

國中階段的教育主要是義務教育,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全面的素質而設立的一種教育形式。在國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的突出教學的主體,需要我們從教學主體發展資源和處理好教學主體學會環境兩方面問題上出發進行教學條件設計。對教學主體發展資源進行處理,要求在設計過程中具備一定的選擇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依賴教師,應該添加與物理現象相關的.知識,尤其是要保證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繫。做好實驗教學設計,合理的使用現代科學技術,補充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而教學主體學會環境的設計,需要我們擺脱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全面體現出教學活動的參與性,為學生創造一個生活多樣的教學情境。

三、學會活動設計

教師針對教學主體活動也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保證學生都能夠有效的參與其中。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採取引導和啟發的教學模式,從教學主體的社會閲歷和生活經驗出發,以典型的案例代替傳統的説教。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對知識的掌握應該準確,課堂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用發現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使用鼓勵教育和賞識教育。同時,還需要針對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教師要對教學主體在學會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不足有解決的對策,通過與學生及時的進行溝通獲取學生的信息反饋,從而對設計中存在的錯誤和不足的地方進行修正,保證教學設計能夠充分的展現其應有的作用。

四、學會評價設計

學會評價設計要求我們不單單只是關注學生的學會成績,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和發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在對學生的學會效果進行評價過程中,應該從教學活動的目標和標準出發,瞭解學生在學會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從而有利於教師幫助學生能夠認清自我,並建立良好的學會信心。學會評價是整個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檢查學生學會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師在對學生評價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發現性的原則,不間斷的對評價方法進行改變,在評價方式上應該注重激發學生學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都能夠全面提高。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3、知道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動手進行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

3、知道實驗數據處理常用的方法,嘗試使用圖象法處理數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真實準確地記錄實驗數據,體會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在科學探究過程的重要作用。

2、在體驗用簡單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培養學生善於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彈力大小的計算。

3、實驗設計與操作。

教學難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xx

教具準備

彈簧、鈎碼、泡沫塑料塊、粉筆、燒瓶(內裝紅墨水瓶塞上面插細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鐵架台、刻度尺、彈簧、鈎碼等等。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觀看伊辛巴耶娃撐杆跳破世界紀錄及運動員跳水的視頻。

撐杆跳高運動員要使用撐杆,跳水時要使用跳板,你能説明這樣做的目的嗎?由此引入新課

師:那麼,這又是個什麼力呢?它是怎樣產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究有關彈力的有關知識。

[新課教學]

[實驗演示]

演示實驗1:彈簧掛上鈎碼後伸長。

演示實驗2:泡沫塑料塊受力而被壓縮、彎曲與扭轉。

演示實驗3:粉筆用力被折斷。

學生觀察思考什麼是形變

給出形變的定義——物體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

剛才舉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觀察到,如果一本書放在桌面上,書和桌面發生形變了沒有?

生1:沒有。

生2:可能發生了形變,但是由於形變量太小,所以肉眼觀察不出來。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重力是如何產生的,能列舉生活中的重力現象,感知重力;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係;

(3)瞭解並描述重力的方向,會用重力方向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瞭解重力的重心。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方法,主動建構知識;

(2)通過體驗和觀察,感知重力方向,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樂於思考的能力;

(3)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觀察、實驗、設問釋疑,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相互啟迪、輕鬆和諧氛圍;

(2)通過體會“物理就在身邊”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設計思路

1、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和核心任務

“重力”這節課,知識點本身難度不高,但比較瑣碎。我通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的`設置,以知識為載體,創設對話平台,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相互啟迪、輕鬆和諧氛圍;促使學生主動交流、勇於表現,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利用大量的、具體的、感性的素材,主動建構與重力有關的知識,使學生體驗多種學習方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是物理課堂必須承擔的責任

這節課,通過設置與學生認知不同或認知匹配的情境,培養學生髮問意識和思維能力;通過探究“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係”,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及實驗數據分析的過程,從而通過質疑、對比分析等環節,得出結論,提高探究能力;通過“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應用,使學生對“重力方向”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學生經歷自主建構重力與質量成正比的過程,認識重力;

(2)通過觀察、討論及實驗,讓學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

用點。

教學難點:(1)通過創設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對課堂動態生成的有效引導和駕馭 (3)學生描述“重力方向”過程的教學

四、教學準備

學生:彈簧測力計、質量已知的鈎碼、重垂線、鐵架台、細線、金屬組 教師: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自制“重力方向”演示器、

一端裝有鐵塊的粗細均勻的管子、不規則形狀的紙板、細線

五、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了“力”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學生有着豐富的體驗和感性認識。 這節課,知識點本身難度不高,可通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的設置,創設對話平台,促使學生主動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利用大量的、具體的、感性的素材,從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方面,感知重力、認識重力、描述重力。“重力方向”的認識對學生來説是難點,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實踐活動等環節的設置,使學生認識“豎直向下”的含義,為後續知識壓強、功、機械效率的學習打下基礎。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9

國中物理教學基本理念,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精力陷於知識點的學會和解題中,對技能、物理過程和方法則關注的較少或落實不夠。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終身學會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會興趣、學會會慣。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是:

1、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所有的學生,應該尊重、關心、牽掛他們。要容忍學生的錯誤,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會,學會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

2、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物理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愉悦的情感體驗過程。物理教師要善於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愉悦的學會環境,讓學生體驗到學會的樂趣,讓課堂成為學生嚮往的地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

(1)融洽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真心對待學生,永遠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勵的方式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身心處於最佳活動狀態,心情舒暢地投入到課堂學會中。

(2)在教學中應儘量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情趣讓教學內容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將教學內容故事化、多媒體化。以《磁場》一節引入新課的教學為例,教師講:“在我國的古書《史記封禪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漢武帝雖然雄才大略,但是晚年卻很迷信。有一天,宮外有位自稱叫奕大的人求見,説是有寶物要獻給皇帝。漢武帝一聽,馬上召見。只見奕大從懷中取出一對棋子,説這叫鬥棋,放在一起爭鬥不已。漢武帝命人拿來棋盤,奕大把兩隻棋子靠近擺在一起,果然能夠‘相距不休’。一會而,奕大又換了個法子,兩隻棋又相互吸引不肯分開。這個玩意而可把皇帝給逗樂了他馬上下令封奕大為‘五利將軍’。同學們,如果你是奕大,你會用什麼來做那兩隻棋子呢?”教學內容如果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會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會興趣。

3、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成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格養成的聖殿。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關注學生在學會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有高尚道德的人。使學生在獲得物理知識同時,也成為人格健全的人。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愛國主義教育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物理學方面對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國古代文明燦爛輝煌,很多科學論述都在世界遙遙領先,如《墨經》關於槓桿的論述、小孔成像的觀察研究,《春秋》中哈雷彗星的記載,足足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我國超導的研究與實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尖端技術方面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的實驗成功,人造衞星的發射與回收,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等等,在教學中適當的穿插這些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會物理的興趣,還能使學生了解祖國燦爛輝煌的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教學中也應讓學生認識今天我國在科學技術的某些方面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激勵他們努力學會,立志振興中華。

(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中學物理教學內容中充滿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自覺地用辨證主義觀點去分析教學內容,闡明物理概念和規律。例如,通過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的教學,向學生揭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通過講解“摩擦力的利與弊”向學生闡明“一分為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道德品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科學態度,刻苦鑽研、勇於進取的精神和愛護公物、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的作風。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教學方法,在探究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勇於戰勝困難和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4、滲透STS教育,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進步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着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技術意識、社會意識。

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

第一、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如那米技術、超導體、激光、現代航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等。

第二、重視學會內容與家庭、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聯繫,如將電的知識與安全用電、安裝照明電路、修理各種家用電器相聯繫;將能源的利用與生活中如何節能相聯繫;將物態變化與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聯繫,將浮力與潛水艇的浮沉相聯繫;將電磁波與現代通信相聯繫等。

第三、關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等。此外,教師在設計會題時,應多考慮一些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規律的題目,如學會慣性後,解釋剎車時人體上半身為什麼向前傾的現象。學會槓桿後,解釋騎自行車上坡走“S”形路線省力的道理;學會了長度的測量後,會從地圖上測出長春到北京鐵路線的長度;學會了光的反射,解釋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汽車頭燈裏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學會了光的折射,能解釋海市蜃樓,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學會了熱學,能回答為什麼海邊及大森林裏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為什麼當今國家推行退耕還林的政策;學會壓強後,解釋刀磨得越鋒利切東西越快等等。通過多方面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形成將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識,激起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養成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myd7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