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中生物人教版蛋白質怎麼設計教學

高中生物人教版蛋白質怎麼設計教學

  篇一:高中生物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高中生物人教版蛋白質怎麼設計教學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新人教版一模塊第二章的第二節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在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中,與本節內容相對應的條目是“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本節重點為:①氨基酸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②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難點為: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以及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要達成這一目標,教學中應該以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為主線,聯繫國中知識引導學生説出有關蛋白質消化與吸收、重要功能等知識,首先學習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然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認識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再結合教材中蛋白質主要功能示例,進行這一部分的學習。最後,闡明結構與功能的適應的觀點,讓學生認可──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寫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説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能力目標:

(1)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關注蛋白質研究的新進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①氨基酸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②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以及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四、學情分析

我校高一年級屬於平行分班,各班平均分配生源,沒有重點班、實驗班,所以各班中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學生雖然有一些蛋白質的初步知識,但是,由於缺乏應有的有機化學知識(如化學鍵、結構式等),以及數學的'排列和組合的有關知識。這些都為本節課的深入學習帶來了很多困難。教學中,我藉助球棍模型來增加學生的空間感,認識氨基酸是一種空間結構;通過安排學生活動來彌補知識不足帶來的困難。從學生日常生活所吃的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入手,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點燃思維的火花,起到超乎想象的效果。

五、教學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完成課前預習學案。

2.教師的教學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印製學案,提前下發課前預習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第2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教師】:我們來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

由同學們日常所吃的食物中哪些含蛋白質豐富引入(學生會説出很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引導出蛋白質只能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然後展示探究的第一個問題。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氨基酸有哪些特點

展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式(甘氨酸、纈氨酸、丙氨酸、亮氨酸)

由於學生缺乏有機化學的相關知識,補充兩個概念作為鋪墊:

①化學鍵是指分子或晶體內相鄰原子(或離子)間強烈的相互吸引作用。有機物中通常為共價鍵(共用電子對),常用“—”來表示。

②用短線表示一對共用電子對(共價鍵),用以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結合方式和排列順序(不表示空間結構)。叫作結構式,一般用來表示有機物

教師組織與引導:

1.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是什麼?(C、H、O、N)

2.四種氨基酸在結構上有哪些共同點?又有哪些差別之處? 教師引導學生用紙遮住四種氨基酸的下半部分,觀察剩餘部分如圖:

3.嘗試寫出氨基酸分子的結構通式。

教師巡查學生書寫情況,啟發學生依據書寫情況與教

材作對比來發現問題,強調結構通式的不同寫法。

課件展示甘氨酸的球棍模型:

深入探究:

1.甘氨酸的側鏈基團是什麼? 丙氨酸的側鏈基團是什麼?

2.R基的不同如何決定氨基酸種類的不同?

3.R基上能不能含有-NH2 或-COOH?【説明有些氨基酸如:賴氨酸(含-NH2)天冬氨酸(含-COOH)】

(簡要實錄:R基上可以含有-NH2 或-COOH,使學生進一步理解 “每個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NH2 和-COOH”)

啟發引導:

1012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20種,而據估計,生物界蛋白質種類多達10~10種。

探究二:氨基酸是怎樣形成蛋白質的

引導學生觀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示意圖”

歸納: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蛋白質(一條或幾條多肽鏈) 根據由部分到整體的認知規律,先引導:兩個氨基酸分子脱水縮合過程

課件演示:氨基酸分子脱水縮合形成兩條鏈的過程

觀察“氨基酸脱水縮合示意圖”,閲讀氨基酸脱水縮合過程的文字、圖解,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並嘗試利用手中的模型模擬此過程。

根據模型作出描述。

討論:

1. 兩個氨基酸脱水縮合反應生成一個二肽,失去幾分子水?

2. 三個氨基酸脱水縮合,失去幾分子水?

3. N個氨基酸脱水縮合反應呢?

總結得出公式:

形成肽鍵數(脱去的水分子數)=n-m。其中n表示氨基酸分子數;m表示肽鏈條數。 利用課前蒐集的有關人工合成蛋白質材料,聯繫本書的科學家訪談,簡單介紹有關我國科研小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知識。

分析:如果人工合成的牛胰島素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你應該做哪些方面的分析? 引導學生進行充分討論,然後回答。

例如,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合成多肽鏈時少一個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鏈時,氨基酸的連接順序出現錯誤;合成多肽鏈時,未嚴格按照規定的17種氨基酸進行合成;未嚴格按照其肽鏈摺疊方式進行合成等等。

評價學生回答,總結出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四大原因(略)。

探究三:蛋白質的功能(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 指導學生閲讀教材,歸納蛋白質的各種功能。

進而回歸主題,闡明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行當堂檢測、及時反饋。

(五)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要求學生完成本節的課後延伸拓展作業,佈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

九、板書設計

第2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二)氨基酸是怎樣形成蛋白質的

(三)蛋白質的功能

十、教學反思

蛋白質這個知識點是本章也是《生物【生物】新人教版一》這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為讓學生掌握本節的知識,我重難點定位在對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和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的講解上,課堂氣氛不錯,學生學習的興趣比較高,對知識的掌握也比較好。本課例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設置情境,賦予動畫的直觀性激活教學,在動態畫中有效地進行知識的感知、內化、提高,從而優化課堂教學

  篇二:人教版教學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説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過程與方法】:(1)培養學生跨學科的分析綜合能力。(2)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關注蛋白質的新進展

二、教學重、難點: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過程、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是本節重點;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和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是本節的難點。

三、教學策略:

本節是第2章的重點內容。教學應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通過學習明確蛋白質的結構多種多樣,在生命活動中承擔着多種多樣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建議採用“提出問題—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

1.通過“問題探討”“思考與討論”的表達交流活動,使學生獲得有關蛋白質和氨基酸結構的知識。

“問題探討”中學生的討論會給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教師要利用學生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認識,開展教學活動。

根據學生對氨基酸結構的認識情況,利用“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示意圖”,指導學生明確氨基酸和蛋白質的關係,以及蛋白質結構多種多樣的原因。

在學生觀察、思考和討論過程中,獨立閲讀氨基酸分子相互結合的方式、肽鏈形成具有空間結構的蛋白質的相關內容是不可缺少的學習環節,這將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在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蛋白質的功能。

如果學生在“問題探討”中談到了蛋白質的功能,教學也可以先介紹蛋白質的功能。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命活動,觀察教材中蛋白質主要功能示例,進行這部分的學習。在瞭解了蛋白質多種多樣的功能後,提出“蛋白質能夠承擔多種多樣的功能,這與它的結構有什麼關係?”“蛋白質的結構是怎樣的?”等問題,進入蛋白質和氨基酸結構的學習。

如果按照“問題探討”、“思考與討論”這樣的順序,學生在瞭解了蛋白質結構及其多樣性後,就應解決“蛋白質的功能有哪些”的問題。

教師應該讓學生交流一下他們瞭解的蛋白質功能有哪些,再結合教材中的示例,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

3.利用“科學史話”“科學前沿”的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雖然這些欄目的內容不作為教學要求,但是它們可以成為教學的素材。比如學習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內容時,可以介紹科學家人工合成蛋白質的過程,其中既有科學方法,又有科學發展的曲折歷程,更有科學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的滲透,對學生也是一種情感教育。再比如,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了蛋白質的功能後,提出“科學家研究蛋白質結構和功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呢?”“科學家對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研究進展怎樣?有哪些新的成果?”等問題,再指導學生通過閲讀或上網查詢等方式,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學習空間更加廣闊。

四、教學用具:ppt幻燈片、蛋清、試管、熟雞蛋、食鹽、清水。

五、教學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3kg6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