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中生物説課稿通用15篇

高中生物説課稿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高中生物説課稿通用15篇

高中生物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本課來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三章第二節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有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學生已經學習了製作臨時裝片、高倍鏡的使用及細胞膜等相關知識,這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並且本節課也是後面將要學習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內容的重要基礎。因此學習本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二、説學情

學生雖然學過了高倍鏡的使用和細胞膜,但由於線粒體等細胞器比較小,它們的內部結構很難細緻的觀察到,並且功能也較抽象,因此這節課採用顯微投影、動畫等直觀方式深入學習,以降低這節的教學難度。

三、説教學目標

1、能舉例説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能正確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形態和分佈。

2、通過製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和分佈,提高動手能力;通過對各種細胞器結構圖的觀察及分析,提高觀察、分析和類比歸納的能力。

3、通過對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認識,初步認同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的辯證關係,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舉例説出幾種動物細胞的中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認同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五、説教法學法

這節課我將採用:模型和多媒體展示等直觀教學,實驗探究和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幫助他們認識細微的結構並理解抽象的功能。

六、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放映某玩具工廠忙碌的車間的視頻,並提出問題:

(1)一件優質的產品是如何通過各車間和部門之間的配合生產出來的?

(2)細胞中也存在類似的部門或者車間嗎?

(3)細胞中的各種“車間”是怎麼樣的?試着舉例説明。

我提問前兩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存疑思考,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以及對細胞的觀察,可以説出“分工合作”這一關鍵詞,並且通過類比,學生能更形象的認識細胞內的各個“車間”——細胞器。對於第三個問題,學生可能無法準確回答,此時便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由此引出課題: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2、新課展開

(1)結合學生之前製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高倍鏡的操作基礎,引導學生規範操作實驗,正確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片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同時請學生記載和描述觀察到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分佈和形態,之後展開組內和組間交流討論,通過高倍鏡觀察細胞,解決細胞中有什麼結構的問題,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微觀世界的細胞。

一方面製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高倍顯微鏡是之前學生熟練掌握的,對於他們來説並不難,另一方面,線粒體是細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細胞的“動力車間”,而葉綠體是植物細胞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化站”,認識它們的結構和功能又是之後學習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的基礎,因此用這種動手操作的方法能讓他們在直接經驗中初步直觀感知這兩種相對重要的細胞器,同時鍛鍊用科學的語言表達生物現象的能力。

(2)藉助顯微投影和功能動畫,幫助學生深入學習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看的'過程思考:

①線粒體和葉綠體有哪些形態,由幾層膜構成,膜分別有什麼特點?

②線粒體和葉綠體功能是怎樣的?是怎樣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

由於線粒體、葉綠體又比較小,只通過上述的觀察實驗,學生不能深入的觀察到雙層膜以及內膜向內摺疊增大酶附着位點等等這些特點的,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會採用顯微投影的方式指導學生觀察它們真實細微的形態並嘗試畫出這兩種細胞器的結構。而這兩種細胞器的功能是動態的,抽象的,因此我將採用播放提前製作好的功能動畫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幫助學生理解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3)結合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型和課本內容,解決細胞內還有哪些細胞器、它們的結構和功能又分別是怎樣的問題。

由於剩下的細胞器並不少,學生不能系統的回答上來,這時請學生在學完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立體模型及功能動畫,並請代表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這兩種細胞器的形態和功能,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好的區分這兩種在結構和功能上略有相似的細胞器。之後請學生以喜歡的方式介紹其他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採用這種多元半自主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僅鍛鍊他們用直觀的方式表達抽象的概念,也能幫助學生形象的記憶和理解。

(4)讓學生觀察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完成以下問題:

①類比歸納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的異同點。

②總結歸納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這四大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對於內容相對比較分散的這節課來説,系統的歸納和總結能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

3、小結作業

我會請學生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並安排課後任務:生活中尋找合適的材料,嘗試製作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型。

本階段可以在梳理本節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並且將問題延伸擴展,真正讓學生髮散思維,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採用圖畫式板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同時有助於學生記憶和複習,板書如下。

高中生物説課稿2

教學理念

以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基本理念為依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貫徹落實三個維度的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教學中,讓學生親歷從觀察現象上升到理論水平的探究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關於對遺傳和變異的.現象進行比較,要認識生物遺傳和變異的實質和規律,就要從生物性狀的遺傳和變異開始學習。教材在利用活動掌握性狀和相對性狀的基礎上,從欣賞和分析兩幅漫畫開始,來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並應用俗語和生活實例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從而使學生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正確表述和理解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概念;

2、能力目標:

⑴ 通過對書本上有關性狀遺傳的漫畫,培養學生識圖能力。

⑵ 能舉例説出動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狀及其相對性狀;描述相關的生物遺傳和變異現象。

3、情感目標與價值觀:

(1)通過對遺傳和變異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的奧祕現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認識。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懷有感恩的心。

(3)並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區別性狀和相對性狀;辨別並描述遺傳和變異現象.

2、難點: 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解釋生物界中的生物學現象.

學生分析

八年級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遺傳和變異現象可以辨認,但卻沒有理論作基礎,因此不能對有關現象作出正確的解釋。針對大多數學生喜歡分組實驗,喜歡親自動手操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實物並進行總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學生的總結水平有限,所以教師要適當進行必要的引導和補充。

高中生物説課稿3

一、説教材

《羣落的結構》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種羣與羣落》中的第三節。這節分為兩課時,第2課時是探究活動——《土壤中小動物類羣豐富度的研究》,我所講的是第1課時,這節課內容包括羣落的概念、羣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羣落的物種組成、種間關係和羣落的空間結構等內容。教材貫徹了種羣和羣落是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這一思路,羣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種的生物集合體,在更高層次、範圍更廣的角度來研究生物之間的關係和相互作用,既是種羣問題研究的深化,也是學習羣落演替、生態系統的基礎,因此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二、説教學目標

《羣落的結構》在課程標準中的具體內容標準為“描述羣落的結構特徵”,該條內容標準屬於瞭解水平。依據課標,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識別羣落,説出羣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2)説出區別不同羣落的重要特徵及什麼是豐富度

(3)舉例説出羣落中不同生物種羣間的種間關係,識別數量座標圖所表示的種間關係

(4)描述羣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説出羣落中動植物垂直分層分佈的原因和意義,水平分佈的原因。

2.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培養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憑藉概念對具體的生物學現象作出判斷和推理,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羣落結構特徵的學習,懂得合理開發利用生物資源、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環保意識。

三、説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

1.種間關係。

2.羣落的空間結構

教學難點

1.種間關係。

2.羣落的空間結構

四、説教法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素材,使學生獲得直觀、感性的認識,從而對抽象的概念、生物學術語能更快、更準確的理解。例如:在學生的生活經歷中,羣落中不同生物之間的種間關係,羣落的'空間結構中動物的分層現象等,有時不容易觀察到,通過課件展示圖片可以讓學生看到這些生物現象;也可以通過課件展示本地沒有的多種生物羣落,如熱帶雨林羣落,凍原羣落等,為學生運用概念解決未知的羣落問題提供素材。

2.討論法

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獲取信息、解開疑惑,培養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3.講練結合法

對於一些專業性較強、學生討論難以解決的問題,還需要老師進行深入、詳細地講解。學完一個知識點後立即進行對應的練習,可以鞏固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五、説學法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不斷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進行自主合作學習,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羣落概念的學習中,讓學生結合圖片小組討論,理解概念的內涵,然後再由學生嘗試歸納概念,教師再進行糾正。通過觀察圖片,小組討論,分析歸納,學習種間關係和空間結構。

高中生物説課稿4

一:教材內容、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的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的第一節內容。通過前面各章的學習,學生對“基因是什麼”、“基因在哪裏”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問題已有了基本的認識。本章內容既是對前四章內容合乎邏輯的延續,又是學習第六章《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重要基礎。本節介紹了可遺傳變異的兩種類型: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其中基因突變從實例入手,通過對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變的概念,然後詳細闡述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意義。在基因重組部分,教材設置了“思考與討論“的欄目,旨在讓學生利用數學方法,通過計算,體會基因重組機制提供的極其多樣的基因組合方式。正文中則簡要闡述了基因重組的概念、類型和意義。本節內容引導學生從分子水平上理解遺傳物質如何引起生物變異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舉例説明基因突變的特點和原因。

(2)舉例説出基因重組。

(3)説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課本中實例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邏輯推理能力。(2)通過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激發靈感,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教師精心設計智能訓練和反饋.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生物變異的事例,增強學生對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熱愛科學的興趣。(2)引領學生進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課程理念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1、教學重點

基因突變的概念、特點及原因。

基因重組的實質即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已經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作過詳細的介紹,因此在本節教學中不再列為重點內容。

2、教學難點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難點在於能讓學生體會出這兩者意義上的區別:只有基因突變才能產生新的基因,才有可能使生物產生出前所未有的新性狀;而基因重組只不過使原有的基因乃至性狀重新組合。(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電腦演示教學軟件

五、課時安排

2課時(參考課時1,這裏為了留足學生自主—合作的時間,還包括課堂的反饋訓練)

六、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引導思維探究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講述法、談話法、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配合知識內容,用投影打出資料或電腦演示相應軟件,解決知識上的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課容量。

七、教學過程及策略

(一):引入一章

引入:由第五章的題圖,各種各樣的人都是由共同的祖先進化來的(結合父母到子代的性狀)引出變異。(從現象到本質,從宏觀到微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是教學中應遵循的一項原則)“遺傳伴隨着變異,泛起進化的層層漣漪。遺傳變異規律的妙用,贏來戰勝病魔的驚喜”(由遺傳過渡到變異,齊聲朗讀題圖旁的這段話能激起學生學習探索新知的熱情和慾望,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課堂效率)

第一節引入:通過國中生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到生物的變異首先與遺傳物質有關,其次與環境有關(出示兩則資料,創設問題情境也作複習引入可遺傳變異的三種來源)教師總結點撥(板書):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二):基因突變的新授教學

1、基因突變的實例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變的概念,教材不是從概念到概念,而是從實例(鐮刀型細胞貧血症)入手(實際教學中,我又增補了該病例的症狀和發病的直接原因血紅蛋白的介紹,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該病的發病過程)

從現象開始,追溯根源,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積累,大膽聯想、推理、討論甚至辯論①基因突變的根本原因②基因突變的概念(還可結合問題探討,讓學生猜測基因突變的類型和結果)。針對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可不急於做出評判,而是通過觀察軟件(課本“思考與討論”中P81圖)引導學生進一步思維探索。

該軟件開始可從上→下順次演示,比較符合學生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當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後,再次演示可變為從下→上次序播放。而此種安排則有助於學生明確因果關係,進一步加深知識理解(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通過蛋白質合成來實現的)。

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得出結論(最後以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

遺傳信息改變控制血紅蛋白分子合成的DNA鹼基序列發生了改變(變成)轉錄mRNA上相應密碼子改變翻譯多肽鏈上相應的氨基酸改變血紅蛋

紅細胞異常(鐮刀型)白異常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得出基因突變的根本原因、概念、時間等問題(板書)。

2、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基因突變的具體原因(外因→內因)作為人工誘變育種的理論依據,學生對此知之甚少,所以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教師引導學生)做一下知識梳理(板書)

基因突變的特點教學,我採用教師指導學生閲讀(呈現教師設計的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看書),(問題指出後,教師退居組織者、指導者、信息資料提供者位置,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運用課本知識展開互動的討論,相互啟發,互相補充,解疑去惑,獲取知識,鍛鍊能力。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亦師亦生”讓課堂氣氛更加熱烈和融洽)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他們已對基因突變的特點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但若想使他們更加準確、牢固地掌握本知識點,教師的系統點撥是必要的(針對上述教師的提問或討論過程中學生的典型問題作具體的解釋和講解)。(板書)

3、基因突變的類型及意義

基因突變的類型有自然突變和誘發突變(人工誘變)兩種。前面介紹的基因突變的特點側重於自然突變(在課本P82文中有提到,也為以後的誘變育種打下基礎)。

在基因突變特點的探討學習過程中已充分滲透了基因突變對生物進化的意義。(這裏引導得出結論的同時重點強調)(板書)(三)、基因重組的新授教學

温故知新: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引入

問題情境:P83課本中的“思考與討論”(貼近生活的感性實例: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卻難以找到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即使同卵雙生的雙胞胎也不完全一樣。)

帶領學生梳理知識直接找出基因重組的概念、類型(板書)

師生討論:在生物體內,尤其是高等動植物體內,控制性狀的基因數目是非常巨大的,因此,通過有性生殖產生的雜交後代的表現型的'種類是很多的。如果把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引起的基因重組也考慮在內,那麼,生物通過有性生殖產生的變異就更多了。在人的23對染色體上大約有3萬對基因,若將兩種基因重組都考慮在內,那麼通過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變異類型將無以計數。(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基因重組可以為變異提供極其豐富的來源,是生物多樣性的原因之一,對生物進化有重要意義。)(板書)(四)、課堂總結及反饋訓練(多媒體展示)

列表比較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有關知識(本質、發生時間、原因、條件、發生可能、意義等方面),讓學生討論再回答。(注重知識的橫向聯繫,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反饋訓練(注意典型性,由基礎到提高的層次性)

八、板書設計

一、變異的類型

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二、基因突變

1:概念DNA分子中發生鹼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根本原因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變化時間DNA分子複製時

結果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可能會導致生物體的性狀發生改變。

2:原因

3:特點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低頻性、少利多害性

4:意義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三、基因重組

1:概念:生物體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2:類型

3:意義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中生物説課稿5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塊三《穩態與環境》中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二節的內容。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習題設計等七個方面來簡要談一下我對這節內容的構思和設計,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節課主要包括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概念、過程、特點及研究意義四部分內容,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首先由能量流動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動的方法:由個體→羣體→系統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研究分析,發現科學規律的能力。在學生揭示能量流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桑基魚塘、草原放牧兩個實例分析,使學生切身體驗生態學規律與現實生活及生產實踐的密切聯繫,自覺樹立生態學觀點,遵循生態學規律,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而努力。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整個高中生物學習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陳代謝、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等知識為基礎,同時又是學生鞏固生態系統結構,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以及生態系統等知識的基礎,它在高中生物學習中是重點和難點。

(二)課程標準內容

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

(三)考綱要求

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Ⅱ)

(四)教學目標

為落實課程標準內容,結合本節教材內容設計及高中二年級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心理水平,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及特點

2、在運用能量流動規律進行實例分析的基礎上,歸納並概述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能力目標:

1、能從整體水平對生態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統分析,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判斷的思維能力。

2、應用能量流動的規律進行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釋,並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農業的發展和生態農業的建設,注重生態學觀點的培養。

2、認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觀點,養成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五)重難點及其突破

1、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物圈中每一完整的生態系統都是一個能量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系統,這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

(2)指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推理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用準確語言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的過程。

(3)研究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一方面可以鞏固前面學習的食物鏈、食物網的知識,另一方面也為研究生態系統的目的——更好地服務於人類自身(調節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礎,教育學生樹立生態學觀點,自覺堅持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原理。

基於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現實生活的需要,確定了以上教學的重點。

2、難點及其突破策略

難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難在能量流動比較抽象和學生缺少揭示規律的方法。針對這一難點主要採取了以下突破措施:

1、採用由局部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先定性再定量的分析方法,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能量流動過程,歸納能量流動的特點。

在分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時,先由一個個體的能量輸入、儲存、轉化和散失途徑分析,逐步種羣、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最終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在能量流動的特點的教學中,先由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定性分析作出推測,然後以賽達泊格湖能量為例定量分析,最終得出能量流動的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

2、設計合理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的合作進行推理探究,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師生互動,共同探究規律。

在學生完成能量流動概念學習之後,教師提出問題:一個個體的能量如何輸入儲存和散失?一個種羣呢?引導學生進行教材的學習和思考;接着提出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是如何流動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小組探究:第一營養級的能量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第二營養級呢?在小組探究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歸納:①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是什麼?②如何輸入?③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④能量在各個營養級的來源和去路?⑤能量流動的起點和渠道?通過探究和師生互動準確掌握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

在解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基礎上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你能總結出什麼規律?”通過小組合作,最終歸納出能能量流動的規律。

3、重視聯繫實際,鞏固規律,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歸納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為什麼一山不容二虎?”“食物鏈長度一般只有4—5級?”“魯賓遜荒島生存策略”等實例分析,既鞏固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分析實例的同時,體驗了生活實際中的科學規律,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發現規律、運用規律、揭示事物本質的科學探究x,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學生,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已經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通過高一年級的學習已經養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且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邏輯推理能力;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看,學生通過初、高中學習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傳遞,能量守恆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學學習中,已學習了儲存能量的物質、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等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本節內容的基礎。

三、教學策略

以“自主、探究、合作”作為學習的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材、媒體等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加工信息、推理判斷、合作探究、歸納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思考、合作、探究、歸納,教師啟發引導、歸納、拓展延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落實課堂教學目標。在樂學氛圍中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直觀性,條理性、動態性、高效性等優點,設計多媒體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

四、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由現象發現規律、掌握規律,並運用規律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去分析問題、揭示問題,方法很重要。本節內容教學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掌握由個別→一般,由局部→系統的分析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規律常用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同時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聯繫生產、生活實際,進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重要途徑之一。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

1、問題探討、設疑激趣

2、理解概念、問題引導,學生由個體→種羣→營養級→生態系統逐步進行能量流動分析。

3、小組探討交流,師生共同歸綱總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

4、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小組合作交流,師生共同歸納能量流動特點並探究其表示形式。

5、實例分析,運用能量流動的規律。

6、小組探討實例、歸納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7、課堂小結

(二)本節課教學的設計思路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導誘,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有所獲是本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

本節課一開始通過問題探討,使學生置身其中;與生存挑戰相聯繫,激發學生求知x。自覺主動投入本節課的學習。

接着通過教師問題引導,指導學生進行能量流動的分析,在學生學習活動中,學會由個體→羣體→系統的分析方法。然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探究,師生共同總結出能量流動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做出定性推測:能量有逐級遞減的趨勢。

教師進一步提出這一推測的準確性有待驗證,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x。教師因勢利導轉入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的能量流動,通過定量分析和小組的交流探究歸納出能量流動的規律。

學生沉浸在發現規律的快樂中,教師趁熱打鐵引入實例分析,使學生在分析實例中體驗規律應用的快樂進而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農田生態系統與桑基魚塘,以及小組變流如何更好的進行草原放牧,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於新情景中,解決實際問題、理解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突出學生由現象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發現規律的教學思路,容易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的幾個注意點

1、注意區分攝入量和同化量

2、在講能量金字塔時要避免學生在理解不透或知識鞏固不牢時,引入其他的金字塔造成干擾,暫不拓展其他生物金字塔。

3、區分提高能量利用率與提高能量傳遞效率不同。

六、板書設計

為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知識體系。板書設計如下: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一、能量流動的概念三、能量流動的特點

輸入傳遞、轉化、散失1.特點

二、能量流動的過程單向流動

1、來源逐級遞減

2、起點2.表現形式

3、渠道能量金字塔

4、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四、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5、各個營養級能量來源1.效利用

6、各個營養級能量的去路2.持續高效流向對人有益的部分

7、能量轉化過程

七、習題設計

1、課堂鞏固練習

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區分易混點

2、課後探究

設計課後探究的目的,在於進一步調動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科學研究的積及性;同時通過開放性試題,拓寬學生思維。

高中生物説課稿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節《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第一部分減數分裂第一課時精子形成過程。接下來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説説這一節課。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減數分裂》這一部分內容不僅是第二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它以必修一學過的細胞學知識、染色體知識、有絲分裂知識和國中生殖種類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認識細胞分裂的種類、實質和意義,為後面學習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奠定細胞學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培養學生識圖、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加深對事物自身變化規律性的認識,培養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的觀點。3、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1)教學重點:減數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

(2)教學難點: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比較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異同。觀察蝗蟲精母細胞的減數分裂。4、教材處理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內容我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減數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第二課時學習卵細胞的開成過程,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異同點的比較。這裏主要説明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二、説學法

由於本節知識的抽象難懂,教師應通過閲讀,思考,觀察,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展開學習活動,注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尤其應指導學生學會閲讀課本,學會正確讀圖、析圖,進而會繪圖,指導學生運用對比法、聯繫實際法等加以理解、鞏固。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統一為一個整體。

三、説教法

在課堂教學中,應適宜的誘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來掌握知識,做到導中學,學中學,導與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一)課前預習:導讀(二)課堂引入:導思,啟發學(三)課堂教學:導法、導議(四)形成性測試:導練

四、説具體的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大體可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減數分裂概念以及受精作用

首先創設情境,引發認知矛盾,激發學習動機。先請學生根據本節題圖,比較果蠅體細胞與配子細胞染色體組成及數目的不同。引導學生根據此圖提出能聯想到的問題。

設問:“圖中的配子是通過有絲分裂產生的嗎?”“有絲分裂的特徵是什麼?”等引導學生複習細胞有絲分裂並猜想配子是經過何種分裂形成的?

介紹減數分裂發展史,激發學生學習減數分裂的興趣。

假設:配子是通過有絲分裂產生的;那麼以人為例,人的染色體則會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這樣推算,同學們體細胞的染色體就應該是你爺爺的3倍,可事實並不是這樣,你們的體細胞的染色體仍是46條,為什麼?”通過這一矛盾的設疑,激起了學生急於想了解此情況的求知慾,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之後,演示卵式生殖過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學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體組成,為進一步觀察受精卵中染色體的特點,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精卵的結合過程。這樣,學生從畫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並且每兩條染色體大小、形態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體概念。為進一步説明同源染色體特點,插人類體細胞的染色體圖,最後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體是本課題的關鍵點和切入點,在教學安排上,將第二部分的受精作用和同源染色體概念提前講述,為的是分散難點,為後面講述聯會和四分體奠定基礎。既然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都只有受精卵即體細胞一半,自然引出問題精子和卵細胞怎樣產生?先請學生討論,之後引出減數分裂概念。並展示學習這一概念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包括:減數分裂自然想了解減數分裂的具體發生過程,進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過程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首先以指導讀書法,讓學生帶着幾個思考題進行讀書學習。思考內容包括:“精子在哪裏形成?精子形成過程中各階段細胞名稱是什麼?什麼是聯會、四分體?減數發生在什麼時期?”為講述方便,也為了後面能説明染色體分離的隨機性,細胞中的染色體以4條表示、同時,為防止學生眼花繚亂,分散了注意力,整個分裂過程要通過多媒體課件逐圖出現。

講述精原細胞時,除指出它來自精巢,還應點明它的染色體數就是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時,強調染色體在這一時期複製,也就是要説明聯會時期每條染色體已含有兩條染色單體,只是由於這一時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狀態,所以看不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學生錯誤以為複製是在四分體時期進行。四分體時期,除強調概念處,為避免個別學生錯誤地將整個細胞中的4條染色體當作一個四分體,先提問:圖中有幾個四分體?再將其中一個四分體作閃爍處理以加深印象最後還要對四分體作個總結,指出:四分體個數就是同源染色體對數。這樣處理,較好地突破了“四分體”這一教學難點。分裂後期,先顯示一種同源染色體分離情況,形成兩個子細胞,接着讓學生討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的'分離情況?討論之後在後期又出現另一種分離圖,由此説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源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即不同對染色體之間可能自由組合。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與有絲分裂相似,學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強調兩點:“分裂”和“等數”。“分裂”即着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等數”即染色體數目不再減半。至於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過程,尤其突出有絲分裂後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圖的比較,使學生通過畫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體”的問題,進一步説明了減數分裂的本質。接着,全屏展示減數分裂的全過程,目的有兩個,一是總結減數分裂的實質,二是利用板書複習各分裂時期細胞的名稱。在上面學習的基礎上,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染色體行為變化,播放精子形成的的連續動畫過程。最後,總結減數分裂的過程。先讓學生討論,教師再作補充,這樣既使學生理解其意義,而且培養了歸納總結的能力。最後設計了兩道課堂練習題,第一道題考查學生對染色體數目變化規律性的掌握情況,第二道題考查學生對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概念的掌握情況,通過兩道練習題,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生殖細胞除精子外還有卵細胞,卵細胞的形成也經過減數分裂,它的形成過程與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們下一節介紹,請同學們預習。

六、板書設計(教學課件)

高中生物説課稿7

一、説教材分析

(一)教材中地位

地位:本節課位於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第二節,其所有的知識點在教學大綱中要求的層次全部為A。

作用:學習本課有利於建構起一個完整的生物體生命活動週期,及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①被子植物種子的形成(A:知道)

②種子的萌發過程(A:知道)

③植株生長和發育的過程(A:知道)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以及進行知識遷移和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觀點,理論聯繫實際。

教學目標的確定,主要根據教學大綱及新課標,體現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實施研究性學習,着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充分體現新教材中要使學生“具有利用課本以外的圖文資料和其他信息資源的能力”的精神,拓展知識面,知識遷移等要求。由於本課引入了一個學生實驗,所以在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我做了以上安排。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種子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學生對種子形成過程中原有的生活經驗與科學知識、實踐的融會貫通

以上教學重難點的確定主要依據新教材的教學大綱及課程標準,同時結合學生情況(如:原有的知識基礎,知識理解能力)、知識本身的抽象程度和科學知識在實踐生活中的遷移應用。由於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能力較欠缺,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為學生對種子形成過程中原有的生活經驗與科學知識、實踐的融會貫通。

對於這些重難點的解決方法,我主要設計利用多途徑,多維度及反覆多次地強調講授,結合實物觀察、實驗操作,學生閲讀歸納,讓學生自主獲得知識。

二、説教法與學法

(一)教學方法及手段

為了實現以教師為導向、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啟發式教學、問題教學法等方法,並滲透語言、心理暗示,引導鼓勵;通過把實驗帶入課堂,開展研究性的創新教學及充分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展現出生物學特有的生動活潑的教學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法指導

針對學生原有對植物個體發育過程,特別是種子的形成過程的生活常識,實施相應的教學創新,使學生將原有的生活經驗與科學知識、實踐融會貫通,通過自主實驗觀察法、圖文相互轉換法、閲讀分析歸納法等方法,使學生從“一知半解”的常識上升到熟練掌握的科學知識。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從機械地接受知識到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從“學會”變為“會學”,體現“主體性教學原則”和“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併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説教學程序

(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玉米種子和花生種子;雙面刀片、放大鏡;多媒體教學課件。

(二)導入:

通過幻燈片展示一組生物圖片:藍鯨、恐龍,磷蝦、蒼蠅,巨杉,小草。通過直觀生物自然,形成感官刺激,引發學生興趣,引出有性生殖的生物個體儘管在形態大小上存在顯著差異,但是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從而引入個體發育的概念。通過直觀教學引入,學生較容易接受。

(三)探究新知:

這部分我主要分為五個環節:

1)被子植物種子類型及結構

通過直觀觀察、實驗操作,結合多媒體展示花生和玉米的種子結構圖片,進行實物觀察,加深印象,為後面學習胚和胚乳的發育及單子葉有胚乳,雙子葉無胚乳的學習奠定基礎;通過提問被子植物種子類型及結構,讓學生總結實驗觀察,鍛鍊表達歸納能力。

2)種子的形成

①胚的發育

②胚乳的`發育

通過問題:被子植物的種子從何而來?其各部分結構又是如何形成的?引入種子的形成,並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教材P108~109種子形成的相關內容,聯繫被子植物花和子房的結構,及雙受精過程,結合幻燈片展示薺菜胚的發育過程,進行思考和主動獲取知識,再通過提問學生歸納種子發育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內容:①胚的發育②胚乳的發育,並糾正指導其歸納知識點。此處利用問題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納能力,並有助於加深學生的記憶。通過實物觀察、學生閲讀、圖片展示、提問及問題教學等多維度教學,突破難點。

3)種子的萌發

用通俗的語言引導學生:“被子植物種子的成熟,伴隨着果實的成熟。我們收穫了果實,會怎麼做呢?”

學生反饋:我們把果實吃了,然後再把種子種下去。

利用學生的回答,自然過渡引入種子的萌發。然後通過幻燈片動態展示種子的萌發及胚的各部分結構的發育,並強調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種子萌發的能量分別由胚乳和子葉提供。再次區別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的差異。

4)植株的生長和發育

結合玉米植株的生長髮育的圖片動態展示,講述植株的生長髮育階段需經歷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階段。最後提問學生,歸納總結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

5)以知識框架(即板書)的形式作為小結,再次複習鞏固本節內容及重點,從而使學生掌握重點,理解難點。

使用多媒體逐步展示作引導,學生回憶並回答,有利於學生加深教學知識中重、難點的印象。

(四)練習反饋

通過設置知識性和開放性的練習作檢測,充分調動學生,及時鞏固課堂學習,提高效率;使課本知識得以延伸,運用知識遷移,再次反覆地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鞏固訓練(讓學生當場完成並評講),從而達到抓重點,破難點的效果。

(五)佈置作業:

除課後複習題、練習冊外,精選具有針對性的補充練習,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六)教學預期:

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定位在將學生生活經驗中對種子及種子形成的認識與科學實踐和知識掌握進行融會貫通。重難點的突破方面,我通過多途徑,多維度及反覆多次地強調講授,使學生充分掌握重點,理解難點。如:使用幻燈片展示單子葉(玉米)和雙子葉植物(花生)的種子結構解剖圖,並讓學生進行實物解剖觀察;幻燈片展示薺菜胚的發育過程圖片、學生閲讀歸納,提問講授及板書,小結複習、課堂練習題目的設置、作業鞏固)利用動手實驗,觀察花生和玉米種子的結構,閲讀歸納種子的形成,胚的發育和胚乳的發育,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從而也達到了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

通過以上的課程設計,可以達到所設計的教學目標。

高中生物説課稿8

各位評委,老師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説課內容包括説課標,説教材,説學生,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作業設計和説板書,最後簡單説一下教學反思。

一、説課標

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最主要依據,課標對本節的知識點表達為: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概述”屬於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應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難度,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説教材

第一,本節在教材中的作用。

蛋白質生物説課稿必修1整體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其中蛋白質知識是重點部分。本節較全面的介紹了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和結構,為後面學習載體蛋白、酶等知識做鋪墊。物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對理解細胞的結構基礎有着重要作用,為必修2關於基因的表達部分奠定基礎。本文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識,我計劃利用2課時來完成。

第二,教學重點、難點和三維目標。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通過脱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鏈、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知識目標為:説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能力目標:教材中並沒有直接給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氨基酸的結構,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處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落實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關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節內容恰好説明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的重要方面——許多生命活動是靠蛋白質來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就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誕生,是我國科學家在生物學史上創造的奇蹟。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的又一項大規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領銜國際重大科研協作計劃。科學史話和科學前沿分別介紹了這兩項重大科研成果,讓學生在瞭解蛋白質研究有關的科學史和前沿進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説學生

第一,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高一學生還沒有學習有機化學,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而細胞的分子組成是微觀、抽象的內容。考慮到分子水平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編入了聯繫生活的內容。如:“大頭娃娃”、“三鹿”奶粉事件、“皮革奶”;有關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如果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有助於增加教學內容的親和力。

第二,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蛋白質的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內容比較多。在學習時介紹甲烷的結構式,從甲烷的分子式進行推導分析出α—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從易到難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脱水縮合反應。再由結構到功能循序漸進,從而逐步理解掌握。 第三,學生個性發展和羣體提高。

四、説教法

本節課氨基酸的脱水縮合的過程,抽象難懂,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仔細設計教學過程,加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尤其是分析圖中的關鍵信息的能力,另外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具體做法:

第一,設計問題情境,層層設疑。

第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時展示動畫過程,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第三,將抽象複雜的過程及時進行比較、歸納和總結。

五、説學法

利用學案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知識及知識點的聯繫;幫助學生正確閲讀和分析圖表,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逐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

六、 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前準備。

因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功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課前佈置預習是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對這一節的知識有部分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使他們對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產生興趣,但是要給出一定的題目,否則學生預習的質量不高或者不預習。我的題目是:以課本P20上給出的四種氨基酸畫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鏈的圖形。這一個題目比較明確的提出了這一節知識的重點。

第二,導入新課。

提供素材:20xx年阜陽市出現全國有名的事件——“大頭娃娃”,案件中多名兒童因食用劣質奶粉,嬰兒出現四肢短小、身體瘦弱、頭部浮腫甚至死亡等症狀。劣質奶粉除生產過程中毫無衞生可言,就是蛋白質含量極為低下;20xx年又出現“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質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嬰幼兒出現病症。

提問:同學們如何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呢?從我們人體生理方面出發能得到什麼結論呢? 參考:我們的食物中應該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物質等。(學生也可能得出關於法制、道德問題)

引出本節課的標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第三,學習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閲讀P20的思考與討論,找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請一位學生上講台,伸開雙手,兩腳併攏,面向同學演示,如果我們人體來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頭是一個氫原子,下肢則是R基團。然後要求同學們把教材上的四種氨基酸上的R基團標示出來。檢查一下。再請一位同學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抽出三位同學板演氨基酸的結構通式,並加以點評。

通過課堂的模擬,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

氨基酸的脱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過程(或使用課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提問:我們的左右手分別代表什麼? 參考:一個是氨基,一個是羧基。

要求四位同學分別代表P20的四種氨基酸。準備三條有水的濕巾,要求學生相互握手的`那一隻手拿着,當一個學生手握着他的手,用力將紙巾中的水擠出,表示脱水過程。

提問:反應過程有什麼產生?原來的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形成了什麼? 參考:水、肽鍵。

提問:什麼是二肽呢?三肽、多肽、肽鏈呢?

7個同學手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脱去多少水分子呢? 12個同學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脱去多少水分子呢? 要求同學們總結歸納出P22的旁欄思考題。

參考:n-1,n-1,n-m。

通過現象直觀的模擬,學生非常容易掌握計算方法和規律。

順便提出一個更高的思考題: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了一個環狀的分子,脱去多少個水分子,形成多少個肽鍵呢?

結合學案上的練習,分析兩個例題。

第五,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功能具有多樣性,由學生對照教材,進行總結。為什麼蛋白質有那麼多功能呢?根據我們學習生物學的經驗可知道:生物的結構決定功能。再要求剛才的那四個同學上台組合多肽鏈。以不同位置組合,就會形成很多種多肽鏈,進而形成很多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第六,總結。

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可以由學生總結)

第七,教學評價。

由於只有一節課時間,課堂上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解析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的深度,因此儘管學生課堂反應熱烈,對知識點的接受程度也達到了預期的要求,但在做課後練習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傳統的講練結合還是要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本節內容需要2課時來完成。

七、説作業設計

我印發了本節課的學案。學案既包括主幹知識的網絡圖,也包括基礎題和一般提升題。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八、説板書(略)

九、説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針對知識點比較微觀抽象,知識點也較難理解的情況,重視利用“形象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對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要更多與日常生活、現代相關科學相聯繫,瞭解蛋白質的應用價值,給學生提供教學拓展的空間。綜合來看,要學生感到心情愉悦,思維才能活躍,這樣才能接收新知識,讓他們有不斷深入學習的願望,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高中生物説課稿9

第三節《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説課稿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本節課是新課程教材第四章內容,知識雖然抽象但是並不難掌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更進一步的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讀圖表數據的能力。

對於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反饋練習、總結反思”這樣六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模塊第3章已經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結構以及大致的功能,本節着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並運用數學座標圖來表達三種方式的規律和特徵,可以培養學生對圖表數據的解讀能力,即信息解讀和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和前面所學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有關聯的地方,同時又是對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一個很好的佐證。對學生理解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有着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和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能舉例説明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類型及特點。

b.正確解讀座標數據圖表。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特點不太明顯,主要強調積極思考,主動自覺。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教學難點:主動運輸

4. 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生對物質交換有了很膚淺的瞭解,通過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分子跨膜運輸實例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並且還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獨立思考,對生活現象提出疑問,並通過多種途徑找出解決的辦法。同時經過前階段的'新課程學習,他們具備了羣體討論,並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論依據的能力。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師的引導。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法: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總體思路為:展示現象→ 提出問題→ 解釋原理 →總結概念,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解讀圖表”等技能,並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主動運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要掌握好這點,必須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主要區別來掌握該難點。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複習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讓學生對基礎內容進行復習,為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利用“問題探討”,用多媒體展示,提出問題:⑴什麼樣的分子能夠通過?什麼樣的分子不能通過?⑵葡萄糖不能通過該膜,但是小腸上皮細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釋 ⑶觀察此圖,聯繫已有知識,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能不能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嘗試性的回答 引導學生觀察,並歸納出答案。

教學説明:設立問題情景,創設物質跨膜運輸的思維平台,為學生的有效發散思維提供背景,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為進一步突破難點做鋪墊,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三)幾種物質運輸方式

1、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

(1)多媒體展示擴散現象,引出物質運輸的兩種方式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概念,讓學生分析水分子進入細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擴散相似,總結出自由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自由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自由擴散的特點。

教學説明:該部分內容簡單,通過多媒體展示,使抽象內容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

(2)進一步提出問題:葡萄糖不能通過人工合成的脂質雙分子層,但對於細胞來説,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樣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激情,讓學生嘗試作出解釋,再指出載體蛋白的作用,總結出協助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協助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協助擴散的特點。

提出問題進行小結:①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需要消耗能量嗎 ②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有什麼相同點 有什麼不同點 ③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為什麼被稱為被動運輸

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得出答案。

(3)多媒體展示物質逆濃度跨膜運輸的現象,並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提出問題:為什麼這些物質可以逆濃度梯度運輸。並利用舉出生活例子 上下坡運東西來解釋主動運輸需要能量,總結主動運輸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主動運輸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主動運輸的特點。

提出問題:這些物質進出死細胞還能進行主動運輸嗎 主動運輸對於生命現象有什麼重要意義?學生總結和講述補充得出主動運輸的意義。

為了使抽象內容具體化,上述過程中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三個常見現象,通過三個動畫的展示,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對三種運輸方式的認識更加直觀化。

教學説明:該部分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通過圖形展示引出問題,並層層深入,展示出物質運輸的幾種方式,動畫展示更加具體和形象化,同時,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討,既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開發了學生比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進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

(4)提出問題,講練結合:練習1看圖回答,引導學生理解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的不同點,識別主動運輸;練習2通過對典型座標圖所呈現的曲線理解細胞對某物的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隨細胞外濃度的改變而變化的規律,從不同角度加深對三種運輸方式的理解。組織學生分析,反饋和糾正。

提出問題:三種運輸方式有哪些異同 組織學生分析填表,反饋和糾正。

教學説明:本環節鞏固理論知識是對課本知識擴展和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入理解和總結,只有理解了三種運輸方式的異同,才能完成本環節教學任務,既突顯書本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解讀圖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維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運輸

引導學生回憶免疫系統吞噬大分子異物的過程,得出胞吞現象,提出問題:那大家知道白細胞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嗎 顯示有關動畫、圖片。

強調: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提出問題:胞吞和胞吐體現了細胞膜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與書本前面知識相聯繫。

(四)技能訓練

指導學生就《技能訓練》部分進行討論。

五、反饋練習

1、教師小結幾種運輸方式,特別是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特點

2、隨堂訓練(課堂練習)

本部分習題,針對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和不同而設計,讓學生思考完成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知識鞏固和教學效果反饋,及時糾正錯誤的理解和片面的認識。

六、總結反思

本節課比較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教法,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部分內容本身並不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對輕鬆,但是如果不把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在解題的時候還是存在一定困難。在分組討論中,雖然學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還是從多角度對學生給予積極的肯定,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由於學生討論和交流比較花費時間,容易出現前緊後鬆或是前鬆後緊的情況,因此在時間上應當注意控制。

高中生物説課稿10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它位於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第五章第一節。接下來我從以下三個環節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節內容有國中生物學作為基礎,與化學也有一定的滲透和聯繫,因此應做好舊知識的調動和學科之間知識的遷移。這即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能為學生學習動物和植物代謝作用做好鋪墊,本章節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主要內容

本章節的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問題式探究模式,以問題為紐帶。

本節從開頭就創設了“問題探討”的情境--200多年前斯帕蘭札尼有關探究鷹消化食物原理的著名實驗,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明確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酶起了重要作用;關於酶的化學本質,教材沒有平鋪直敍地講述,而是引導學生對有關前人的認識科學家對酶的認識過程的一系列資料進行分析;最後又通過巧妙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實例讓學生理解酶的特性,這使得學生基於問題解決構建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本教材的編制合理,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3、教學目標

教育總是具有教育性的,隨着生產、科技和整個社會的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教師更應該重視知識教育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想教育,因此根據國家教學大綱,教材及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認知規律和我國素質教育要求把本節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a、細胞代謝的概念。

b、酶的`作用和本質。

c、酶的特性。

d、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識別生物圖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b、介紹生物實驗常用的方法,理解掌握設計對照試驗的原則;

c、讓學生理解欣欣向榮的生命體所需的能量,需要複雜的化學反應。

(3)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不畏艱辛,追求真理的態度,樹立堅韌的人生態度;b、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運用

在確定了教學任務,具備了相應教學內容之後,教法選擇成為極為重要的問題,因此在整個教學中,堅持啟發探究性原則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討論、談話、觀察和實驗等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根據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2、學法指導

根據不同的教法,指導學生的具體學法;通過指導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運用形象記憶、教給學生記憶方法。

三、説教學設計

本節課主要是圍繞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展開的,我分3個層次來設計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言在教學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懸念。本節課我採用設疑的方法,提出問題:

(1)人體內每秒鐘要進行上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為何能如此快速、高效、有序、順利進行的呢?

(2)化學反應需要能量,使參加化學反應的分子要從常態變為活躍狀態,那麼酶是否提供了能量而加快了反應速率呢?

(3)酶是如此的神祕,但科學家們還是揭開了它那神祕的面紗,你揭開它了嗎?

2、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通過本節課教學,讓學生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引導學生總結酶的作用。

(2)通過形象比喻,使學生理解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3)通過一系列以往科學家的探索過程,解釋酶本質及樹立學生的人生態度。

(4)通過貼近生活實際的例子和形象比喻是學生理解和運用酶的特性。

3、深入鑽研,總結提高

將知識系統化,明確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實驗,並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酶的本質。

酶的特性。

( 2 ) 教學難點

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實驗中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3)鞏固練習,及時反饋

練習突出最本質、最主要的知識、一句因材施教教學信息及時反饋的原則,再出示練習,分為鞏固題和運用題。

板書設計: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活細胞

酶的產生

催化

酶的作用

大多是蛋白質,少數RNA

酶的本質 大多是蛋白質,少數RNA

酶的特性總結:酶和無機催化劑相比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但還必須要有一定的適宜條件。

高中生物説課稿11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減數分裂》這一課題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節的第二部分。這部分內容不僅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它以學過的細胞學知識、染色體知識、有絲分裂知識、生殖種類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 使學生全面認識細胞分裂的種類、實質和意義,為後面學習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奠定細胞學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培養學生識圖、 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加深對事物自身變化規律性的認識,培養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的觀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1、教學重點:減數分裂概念和過程。這是生殖細胞形成的基礎,又是遺傳和變異和細胞學基礎。

2、教學難點:同源染色體、四分體的概念以及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其中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既是難點又是重點。初學者對此缺乏感性認識,較難抓住本質。

四、教材處理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信息量有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2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減數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第二課時學習卵細胞的開成過程,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異同點的比較。這裏主要説明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五、教學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講述法、談話法、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六、具體的教學過程

分為二部分

第一部分:導言

首先以問題引入,引發思考(1)什麼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麼?回答之後,演示卵式生殖過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學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體組成,為進一步觀察受精卵中染色體的特點,又設計動畫模擬精卵的結合過程。這樣,學生從畫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並且每兩條染色體大小、形態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體概念。為進一步説明同源染色體特點,插人類體細胞的染色體圖,最後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體是本課題的關鍵點和切入點,在教學安排上,將同源染色體概念提前講述,為的是分散難點,為後面講述聯會和四分體奠定基礎。

由於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都只有受精卵即體細胞一半,自然引出問題精子和卵細胞怎樣產生?先請學生討論,能否以有絲分裂方式產生?之後引出減數分裂概念。並展示學習這一概念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包括:減數分裂自然想了解減數分裂的具體發生過程,進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過程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首先以指導讀書法,讓學生帶着幾個思考題進行讀書學習。思考內容包括:"精子在哪裏形成?精子形成過程中各階段細胞名稱是什麼?什麼是聯會、四分體?’減數’發生在什麼時期?"為講述方便,也為了後面能説明染色體分離的隨機性,細胞中的染色體以4條表示.同時,為防止學生眼花繚亂,分散了注意力,整個分裂過程先逐圖出現。

講述精原細胞時,除指出它來自精巢,還應點明它的染色體數就是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時,強調染色體在這一時期複製,也就是要説明,聯會時期,每條染色體已含有兩條染色單體,只是由於這一時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狀態,所以看不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學生錯誤以為複製是在四分體時期進行。四分體時期,除強調概念處,為避免個別學生錯誤地將整個細胞中的4條染色體當作一個四分體,先提問:圖中有幾個四分體?再將其中一個四分體作閃爍處理以加深印象最後還要對四分體作個總結,指出:四分體個數就是同源染色體對數。這樣處理,較好地突破?"四分體"這一教學難點。分裂後期,先顯示一種同源染色體分離情況,形成兩個子細胞,接着讓學生討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的分離情況?討論之後在後期又出現另一種分離圖,由此説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源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即不同對染色體之間可能自由組合。為後面學習遺傳學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奠定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與有絲分裂相似,學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強調兩點?"分裂"和"等數"。"分裂"即着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等數"即染色體數目不再減半。至於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過程,尤其突出有絲分裂後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圖的比較,使學生通過畫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體"的問題,進一步説明了減數分裂的本質。接着,全屏展示減數分裂的全過程,目的有兩個,一是總結減數分裂的實質,二是利用板書複習各分裂時期細胞的名稱。板書如下:

&nb

sp;精子的形成:

精原細胞 初級精母細胞 次級精母細胞 精子細胞 精子

(複製) (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變形)

2n 2n n n n

在上面學習的基礎上,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染色體行為變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連續動畫過程。

最後,總結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先讓學生討論,教師再作補充,這樣既使學生理解其意義,而且培養了歸納總結的能力。最後指出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義,從而既聯繫了上節課內容,又使本節課內容前後呼應。

為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設計了兩道課堂練習題,第一道題考查學生對染色體數目變化規律性的掌握情況,第二道題考查學生對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概念的掌握情況,通過兩道練習題,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能否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講授減數分裂這部分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以把複雜的問題具體化,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給學生創設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

高中生物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伴性遺傳》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節。本節課講述伴性遺傳的現象和特點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本節以及本章的其他兩節《減數X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體上》都是在第一章認識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基礎上,沿着科學家探究基因在細胞中位置的腳步而設計的。本節又為《人類遺傳病》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説學情

在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基因位於染色體上,這為他們理解本節課基因和性染色體行為一致打下了基礎。生活中學生知道遺傳病的概念但並不瞭解伴性遺傳病的特點,因此適合帶領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伴性遺傳。高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已經接近成熟,而且通過之前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分析思維,可以對伴性遺傳的例子紅綠色盲症遺傳進行探究。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資料,總結出伴性遺傳的規律;發展分析問題,揭示事物規律的能力。

(2)通過伴性遺傳規律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學習,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症的過程,養成善於發現生活中小問題的習慣,形成探究生活中現象的意識。

(2)形成生物聯繫生活生產的觀念,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意識。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為:伴性遺傳的特點。本節課主要以紅綠色盲的分析為例學習伴性遺傳的特點,所以難點為:分析紅綠色盲遺傳。

五、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以紅綠色盲為例進行問題探究,因此我會準備足夠的資料,引導學生自主閲讀、小組討論,對問題進行自主的探究和討論,得出伴性遺傳的特點和應用。

六、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新課環節。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請同學們根據PPT上的紅綠色盲檢查圖,檢測自己的色覺。此時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檢測和討論中。之後教師引出:有一種色覺不正常的病症叫紅綠色盲症,它是一種伴性遺傳病,請大家説説什麼是伴性遺傳。在忙碌的高中學習生活中,教師採用這樣的導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帶領學生進入本節課伴性遺傳的學習。

2.新課展開

接下來就是我的新課展開環節,將分為三步進行:

第一步是探究人類紅綠色盲症,首先我會出示紅綠色盲症家系圖。提出問題串:①家系圖中患病者是什麼性別?説明色盲遺傳與什麼有關?②Ⅰ代中的1號是色盲患者,他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中的幾號?③Ⅰ代1號是否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2號,這説明紅綠色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還是Y染色體上?④為什麼Ⅱ代3號和5號有色盲基因,而沒有表現出色盲症?通過觀察思考學生能知道紅綠色盲症是伴X隱性遺傳病。此時我會展示人類男性和女性的染色體組型圖,請學生看圖思考為什麼色盲基因只存在於X染色體上?學生通過觀察會得出:因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形態差異,Y染色體上沒有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整個過程我用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通過觀察圖得出結論,這樣可以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接着請學生自己用表格總結出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並且分析為什麼色盲男性患者多於女性?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能夠得出正確結論,此時我會請學生代表上講台展示他的結果,師生對他進行評價。用表格做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養成對比總結的習慣。

接下來帶領學生分析正常女性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在學生學會如何分析遺傳圖解後,為了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請學生以生物小組為單位分析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師生共同總結出紅綠色盲的遺傳的特點是交叉遺傳、患者男性多於女性、一般為隔代遺傳。

第二步是探究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特點,由於已經帶領學生對人類紅綠色盲症做了分析,他們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和知識基礎,所以我會讓學生以生物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這一部分的內容。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我會巡視指導,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經過討論,我會請一位學生化身小老師上台講這一部分的.內容,之後我會注意總結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顯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是:女患者多於男患者、世代連續、男患者的母親和女兒定是患者。

第三步是學習伴性遺傳的實踐應用,學習生物科學不是為了單純的學習知識,而是為了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用知識改變生活。所以生物學習要緊密的聯繫實踐。這一部分我會給學生多舉一些例子,如通過眼色區別子代果蠅的雌雄,通過蘆花羽毛區別雛雞的雌雄,通過分析家系圖決定生男生女等。生活真實的例子更能直觀的體現出這一部分學習的價值。

這一部分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會讓學生做教材上的基礎題,並請有興趣的同學把拓展題也做了。通過分層次習題的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也可以讓我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針對性輔導。

3.小結作業

在課程結尾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內容,總結伴X顯性遺傳病和伴X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並請同學們課後收集一個血友病患者家族的家系圖,嘗試分析血友病是什麼遺傳病。下一節課的時候進行分享。這樣的作業既能應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同時也鍛鍊學生蒐集、分析資料的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下面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我用表格的形式把本節課的重點呈現在黑板上,做到整潔清晰、大方明瞭。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基因的分離定律》是蘇教版高中第3章第1節的內容。本章教學內容主要包含基因分離定律、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和基因的分離定律的應用這3部分內容,共分為2課時進行教學,此次説課主要圍繞第1課時展開。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掌握了減數分裂的相關內容,這位學習本節課做好了鋪墊,同時學習本節課也為後續進一步學習自由組合定律和掌握人類遺傳病的相關計算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必修2教材中起到了呈前啟後的紐帶作用。

二、説學情

其實學生在國中階段就已經初步瞭解孟德爾的豌豆實驗,這也為本節課的順利展開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畢竟兩個知識經驗之間距離太長,此外關於如何用遺傳圖解的形式來分析雜交實驗,對於初次接觸的學生來説,還是十分困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多采用直觀展示法、講解法、小組討論等方法來進行教學。

三、説教學目標

1.舉例説明基因與性狀的關係;闡明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及性狀分離的概念,解釋性狀分離的現象;説出基因分離定律的主要內容。

2.通過對孟德爾實驗的學習,提高探究能力及運用遺傳圖解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和推理的能力。

3.通過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學習,認同敢於質疑、勤於實踐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為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及性狀分離的概念和對性狀分離現象的'解釋。把分離定律設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説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首先是第一個環節,導入新課:我會採用複習的方法進行導入。提問學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揭示了什麼現象?接着介紹,最先揭示遺傳相關規律的科學家是孟德爾,然後順利引出本節課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為孟德爾兩大定律的之一基因的分離定律。

由俗語導入,並簡介科學家的小故事,增加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同時也有利於後續教學的順利展開。

2.新課教學

在新課講授部分,主要分為4小部分進行教學,分別是:性狀分離概念、1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解釋、測交實驗和分離定律的主要內容。

在開始學習之前,我會簡述孟德爾實驗的過程,並提問,子一代只表現出親本的性狀,是否控制另一性狀的基因發生了丟失?以此加深學生對於該實驗的思考。接着結合着實驗中的現象講解表現型、顯性性狀、隱性性狀和性狀分離的概念。然後我會將孟德爾統計的7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結果展示在多媒體上,並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計算顯隱性性狀數目比,隨後師生共同發現,對於1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子2代顯隱性性狀之比為3∶1,並追問學生,這是否是偶然現象?以此順利的過渡到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

對於1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解釋,由於過於抽象,並且學生缺乏相關的知識儲備,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結合着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梳理與講解,使學生初步學會如何用遺傳圖解對其進行解釋,並在此基礎上講清顯性基因、隱性基因、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概念。這樣設計可以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性,有助於學生在頭腦中對於此部分知識形成初步感知,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

但是上述對於實驗現象的解釋,只是一種假設,孟德爾是如何進一步證實自己的假設是正確的呢?通過這樣的提問順利進入到第三部分知識的學習。由於前邊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運用遺傳圖解的方法,在對測交實驗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己結合教材進行推算,在學生充分討論結束之後,提問學生上黑板進行講解,並集體糾錯與改正。像這樣,將課堂充分的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幫助全體學生剛好的學習。

最後在證實了孟德爾的假設之後,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己組織語言概括分離定律的主要內容,並提問,教師做好補充,從而最終共同得出分離定律的內容即:成對的等位基因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當細胞進行減數分裂時,等位基因會隨着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3.鞏固提升

在鞏固提升環節,我會繼續追問學生:基因型和表現型具有什麼關係?預設學生在充分思考後,結合一些生活實例能夠説出基因型很大程度上決定表現型,但是在個體發育的過程中,表現型有時還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最終幫助學生理解表現型和環境之間的辯證關係。

4.課堂小結

在小結環節,我會通過教師進一步歸納總結,強調出本節課的核心要點。

5.佈置作業

作業佈置環節,我組織學生課下進一步思考基因的分離定律的應用,便於展開後續授課,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

六、説板書設計

最後説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在板書上主要呈現了關於1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解釋和測交實驗的遺傳圖譜,這樣設計,重點突出,更便於學生理解。

高中生物説課稿14

自新一輪課改開展以來,以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學理念已經逐漸走入課堂,本次説課就以理念為基,以學生為先,以問題為導向來展開。

一、説教材

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在授課前要悉心研讀,對於本節課,我是這樣理解的。

本節課選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穩態與環境》第五章第五節,主要內容是演替的概念、演替的類型、頂極羣落。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羣落的主要類型,通過一些實例,初步感受了各羣落的特點,所以本堂課對學生而言並不陌生。而學好本課,也為後續學習生態系統打下了基礎,所以本節課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説學情

要想上好一堂課不僅要對教材非常熟悉,還要切實做好學情分析。下面説一説我所面對的學生特點。

我所面對的是高中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積累,但是學生在理解演替類型這一知識點時需要藉助一些實例,並進行全面的比較,因此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會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把感性認識轉化成理性認識,快速掌握知識點。

三、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我精心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印尼火山爆發的文字資料,闡明羣落的演替過程。

2.通過比較兩個演替過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過教師列舉不同類型的頂級羣落,明確頂極羣落的概念。

四、説教學重難點

結合教材的內容特點及所面對的學生特點,我把教學重難點設置如下:

重點:羣落演替的概念。

難點:羣落演替的概念。

五、説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本節課我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小組討論法、直觀教學法、講授法。

六、説教學過程

下面將重點説明一下我的教學過程,這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部分。我的教學過程共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新課導入

我先通過多媒體展示森林羣落的圖片,學生經過回顧上節課的知識能夠得出森林羣落的特點。進而我再向學生追問森林羣落是如何演變過來,遭到破壞後又會發生什麼?從而引出新課——《羣落演替》。

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在課程的開始就設下懸念引發學生思考,同時吸引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對於本課內容的好奇。

(二)新課教學

首先我會展示印尼火山爆發後的羣落變化示意圖,組織學生觀察圖片並分組討論,思考兩個問題:(1)火山爆發後,在裸地上先長出的小草和出現的蜘蛛,能不能將它們統稱為羣落?如果是羣落,那穩定性怎麼樣?(2)後面形成的小樹林算一個羣落嗎?那麼,小樹林這個羣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羣落還是同一個羣落嗎?為什麼?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大致理解羣落演變的過程。之後,我會引導學生嘗試描述這種羣落間演變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最後我再來強調羣落演變的過程是一些物種取代另一些物種、一個羣落類型取代另一個羣落類型的過程,這個過程直到出現一個穩定的羣落才會中止。羣落這種依次取代的現象就叫做演替。通過這種方式,依次遞進,可以強化學生對於羣落演替的概念。

為了讓學生能將火山演替的認識遷移到其它類型的演替上,我還會讓學生回憶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演替現象?然後提問:這種演替和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過程有什麼異同之處?學生思考後不難得出——火山裸巖演替和常見的農田棄耕演替,各自的起點不同,一個從裸巖開始,一個從草本植物開始。但最後都走向了森林階段。進而我總結出:羣落演替如果是在從未有任何生物定居過的裸巖、沙丘和湖底開始,這種演替就是原生演替。如果是由於火災、洪災和人為破壞把原有羣落毀滅,在毀滅羣落基質上所進行的演替就是次生演替。並補充講解,次生演替與初生演替的`在經歷時間上的不同。

在此環節中,我主要以舉例為主,通過讓學生分析各自異同,使學生形成更加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

在學生掌握演替類型的基礎之上,我還會向學生講解頂極羣落的概念——演替所達到的這個最終平衡狀態就叫頂極羣落。

通過教師講解,幫助學生深化該部分的概念。

(三)鞏固提升

在鞏固環節,我會展示羣落演替的圖片,請學生小組討論《羣落演替》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聯繫。以此來加深對於羣落演替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

在小結環節,我會組織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穫。將知識串聯到一起,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

(五)佈置作業

由於羣落演替的內容較多,在課上無法全部講解清楚,所以我佈置了查閲資料,撰寫科普文章的作業,在鍛鍊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基礎之上,還能將課堂延伸到生活。

七、説板書設計

最後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我結合教學過程設計了此提綱式板書,以此來體現教學重難點,方便學生梳理課堂中學到的知識。

高中生物説課稿1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________單元,第_______章,第_______節。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判斷、辯認活動中培養學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啟發式”的理念,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採取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這節課我主要採取一下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基礎上,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提問,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學習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第四環節:練習鞏固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練習時儘量地做到科學、合理,體現一不定期的層次性和針對性,難易適中。我首先安排了__________________。

七、説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我對“___________________”一課的設計過程,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9r91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