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二下冊生物説課稿

高二下冊生物説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二下冊生物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下冊生物説課稿

高二下冊生物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節,主要內容包括科學家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第四章共有3節內容,第一節主要説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為什麼具有選擇透過性?功能與結構相適應,於是進入第二節內容膜結構的探索。而第二節內容又是第三節內容“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學習基礎。因此本節課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科學史的滲透,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漫長過程。

二、説學情

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對“化合物”、“細胞膜”、“生物膜系統”等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在這一前提下學習本課內容可以做到深入淺出,層層深入。在國中階段已經學習相關的生物學科的知識,初步掌握生物學科學習的方法,認同生物結構決定功能的生物學觀點。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對於教學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將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闡述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

2.簡述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能力目標】

1.培養分析、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強動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漫長過程。

2.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難點】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滲透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五、説教學方法

1.教法

通過講授、討論、問答等多種教學手段,建立誘導探究的課堂模式,使發現過程中的幾個的實驗變成一種探究式的實驗,引導學生體驗科學家發現真理、探索真理的全過程,進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學方法,理解科學內容。

2.學法

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利用課本和課件提供的資源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綜合了探究性學習、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構建。

接下來,我重點講解我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導入,多媒體展示:小龍蝦—橫紋肌溶解症—肌紅蛋白—肌紅蛋白尿。隨後提出問題,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尿液的顏色和患者尿液顏色的區別,為什麼有這樣的區別?隨後補充,正常人的細胞膜沒有破壞,具有選擇透過性,引導學生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功能與生物膜的成分和結構有關,從而引入本節的內容《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食源性橫紋肌溶解症是生活中常見的示例,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回顧舊知,引入新知,目的是學生聯繫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順利引入新課,並且滲透健康飲食習慣。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科學家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對這一知識點的教授,我打算採用:教師提供資料→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做出假設(構建模型)→教師提供實驗驗證,通過這種思路,可以將課本中的結論轉變為學生主動探究的一個驗證實驗,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1.組成細胞膜成分的探索(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一和實驗二)

鼓勵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循序漸進、層層誘導。並順勢引導學生提出何種假設?又如何來證實你的假説?學生根據實驗一、二,能夠得出組成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磷脂)和蛋白質。通過引導學生自己根據實驗現象提出假説,引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鍛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隨後稱熱打鐵,繼續提出問題,脂質和蛋白質又是如何組成細胞膜呢?

2.磷脂分子的排布形式(多媒體課件展示磷脂分子資料和實驗三)

多媒體課件展示介紹磷脂的性質和細胞生存的條件,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小組討論磷脂分子在空氣—水界面以及假設組織細胞膜中磷脂的分佈情況,並派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教師評價,給出意見。最終得出細胞膜是一種磷脂雙分子層結構,其中磷脂分子的親水性頭部朝向兩側,疏水性的尾部相對朝向內側,只有這種結構才可能穩定於細胞內外均為水的環境中。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了團結協作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3.蛋白質分子的排布(多媒體展示資料4和冰凍蝕刻顯微技術)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如果把自己當作科學家,會得到怎麼樣的假設?同時表述模型。學生根據掃描電鏡技術和冰凍蝕刻技術的實驗結果,描述細胞膜結構中的.蛋白顆粒的存在狀態。培養學生認識到技術進步對科學發展的重要性。

4.細胞膜是靜止的嗎?(多媒體展示變形蟲視頻和實驗五)

視頻展示變形蟲運動,動畫展示熒光標記技術,啟發誘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相應結論,並設計新的驗證性實驗證實細胞膜具有流動性。通過視頻和動畫的輔助,增加學生對微觀知識的感性認識,培養質疑、創新、探索的科學觀點。強化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認同技術進步對科學發展的重要性。

(二)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主要內容(多媒體展示模型)

多媒體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引導學生結合之前的實驗探究上進行回顧,用自己的話説出基本要點。教師糾正、展示完整內容並進行詳細講解並補充糖蛋白等相關知識。

讓學生進行回顧,增強口語表達和概括歸納的能力,並檢驗教學效果。

環節三:總結提升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知識、形成概念圖。為鞏固學生所學內容,教師佈置課外思考題,之前所學習的知識中,哪些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哪些又體現了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點?

通過學生總結知識,形成概念圖,有助於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課後以思考題的形式,既能消化知識,應用新知,又能激起學習生物的興趣。

高二下冊生物説課稿2

(一)知識與技能:

1、熟悉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過程,瞭解影響植物組織培養的各種因素

2、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及離體植物細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3、歸納MS培養基的配製方法,並設計表格比較微生物培養基與MS培養基的配方的'異同。

(二)過程與方法:

掌握培養基製備、外植體消毒、接種、培養、移栽以及栽培等基本操作技術。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繫農業生產實際,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2、通過閲讀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發展史,課下查閲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資料,關注學生科學態度的教育,拓展學生視野,感受科學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重要價值。

[課題重點]

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使用的無菌技術

[課題難點]

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使用的無菌技術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視頻材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高二下冊生物説課稿3

一、説教學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掌握社會生活、生產實踐中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知識,努力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本着體現這一教學理念的思想,這節課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併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利用多媒體的簡潔性、動態性,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變靜態微觀知識為鮮活有趣的宏觀再現,降低難度,縮短時間,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滿足求知的心理。

二、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的礦質營養》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三單元第五節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光合作用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了植物的礦質元素及礦質元素的吸收過程,反映了《新大綱》在設計教材順序時以人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思想,關注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生德育的培養。

本節內容前與根尖的結構、水分代謝、光合作用,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等內容相聯繫,後與呼吸作用相關聯,具有顯著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

同時,這節內容所介紹的實驗方案,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本節內容,還為將來學生設計實驗做好鋪墊,為此,我用創設情景的方法,讓學生面對相關現象,進行分析和設計,觀察想象並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習慣。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礦質元素的概念,瞭解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的種類和來源。

(2)、使學生理解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過程及其與植物根細胞呼吸作用之間的密切關係。

(3)、使學生理解根吸收礦質元素離子與根吸水的聯繫和區別。

(4)、使學生了解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存在形式、運輸方式和利用特點。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水培法培養植物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過程與呼吸作用的關係以及分析影響根吸收礦質離子的環境因素,訓練學生分析實驗和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水分和礦質元素吸收過程的比較,學習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本質,不斷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介紹植物必需元素的種類、分析影響礦質離子吸收的環境因素的教學中,聯繫合理施肥、無土栽培技術、中耕鬆土等生產實際,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意識,培養學生關注科學、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2)、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識。

四、説教學的重、難點

根據高二新課程標準,在理解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明確什麼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其種類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之一。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和對水分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學生雖然已經學習了有關元素的知識,但只是在認知水平上,不能進行系統的分類,並且潛意識裏總有水和鹽相伴而行的觀點,認為是水把鹽帶進去的,這就為理解“相對獨立”的觀點設起障礙,所以我把“對水的`吸收和礦質元素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作為本節課重點和難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説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閲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高二下冊生物説課稿4

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説課的內容是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節內容。《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一節,首先在節的引言中,明確指出自然界的生物體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選擇地從無機自然界中獲得的,沒有一種元素是細胞特有的。但細胞與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説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和差異性。這部分內容較為淺顯,但是結論非常重要,對於學生了解生物的物質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知道為什麼碳元素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標:學會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

(1)通過對C元素的分析,説明有機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組成細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過對不同化合物的質量分數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同生命的物質性;認同生物界在物質組成上的統一性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教學難點:

1.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説教法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講述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五、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地球上的環境千變萬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質組成,比如地殼表面的水、巖石以及空氣,那麼這些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這些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那麼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組成?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組成細胞的元素:概述組成生命的元素。結合P17兩個餅形,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鋅導致DNA複製和RNA合成不能正常進行,胰島素裏有兩個鋅;缺鐵會貧血;碘、硒甲狀腺激素不可少)。提出問題:在兩個統計圖中顯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的?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碳在生命物質中的地位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指導學生完成討論題

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以問題引導:你的實驗材料選擇了什麼?你預測你的實驗材料含有什麼有機物比較多?你選擇的試驗儀器和試劑是什麼?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幻燈片展示本課的要點: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什麼(C、H、O、N);組成細胞重要化合物(無機物、有機物);檢測糖類等物質的方法(包括試劑、操作、反應結果)

4、板書設計

5、佈置作業。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二下冊生物説課稿5

  一、説教材

《基因工程及其應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二節內容。學生們在幾章中已經學習了基因的本質,基因的表達,對基因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學習本節內容做到鋪墊的作用。

本節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對基因有一定的理解的基礎上,引入基因工程,讓學生了解基因工程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學科內在邏輯性與學生認識規律的統一。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及其操作過程。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思維習慣。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基本步驟及其應用。

2、教學難點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應用及其安全性。

  四、説教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採用了觀察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創設一個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五、説學法

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閲讀、思考、分析、討論、實踐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q3gn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