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道家文化與古琴的聯繫

道家文化與古琴的聯繫

導讀:“士無故不撤琴瑟”,秦漢以來,琴逐漸成為士大夫文人不可一日或缺的伴侶。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認為琴是……

道家文化與古琴的聯繫

“士無故不撤琴瑟”,秦漢以來,琴逐漸成為士大夫文人不可一日或缺的伴侶。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認為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工具。無論是“琴者禁也”的理性、還是“琴者情也”的浪漫,其本質或歸宿都是借琴來宣導情志,繼而更深地體察人性和天道。古書多載士大夫蓄素琴一張,弦軫初調,中夜鼓之,其音寬宏美妙、深幽難測,不唯怡然自得,久之,更有爽然自失、逍遙物外之樂。晉人嵇康説“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又謂“眾器之中,琴德最優”。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國曆代道教史上彈琴的一些人,我所介紹這些彈琴的人,幾乎是我們所熟知的,有很多彈琴的人也有很多,只是大家對一些人不是很瞭解。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

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有張道陵,他是道教創始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在《琴書大全》中記載他説:“性沉默,好古博經史,兼明星氣圖緯之學,尤妙撫琴,別得真趣。”“尤妙撫琴”這説明他擅長古琴是在古琴歷史上有記載的。他以符水咒法替人治病,並開創道教的養生傳統。朝廷數次徵召做官,皆不從命,只喜好“彈琴詠經,獨樂天真”,道教尊其為天師。

劉向善彈琴、孫登善長嘯、嵇康《廣陵散》

還有劉向,他是西漢的經學家、文學家,是一位崇道的人物,他還善彈琴,並着有《琴説》一文,從理論上全面肯定了琴的廣泛的社會意義,並且有寫文章。還有魏晉的道士孫登,他在郡北山上掘了一個山洞,獨自隱居修煉,“好讀《易》,撫一弦琴,見者皆親樂之。” 這個琴只有一根弦,彈的自娛自樂。《琴史》上説,他不僅在一根弦上能得心應手地彈出曲調,並且令嵇康歎服。大家都知道嵇康彈《廣陵散》彈的非常之好,他在臨刑之前彈《廣陵散》,説“廣陵散,從此絕矣”。(孫登)還善長嘯,嘯是魏晉時期文人的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這種方式估計現在已經失傳了,沒有人具體研究,嘯這種方式如何傳承下來。稱孫登為仙風道骨,時人稱之為孫仙。阮籍嵇康跟他是很好的朋友,阮籍、嵇康都曾經拜訪過他,但是孫登認為二人都沒有完全免俗,不予理睬。後來稽康與他同遊三年,他給其避世保身的忠告,但是後來嵇康還是被司馬家族殺害了。

着名道士陸修靜陶弘景皆善古琴

還有南北朝着名道士陸修靜,不僅是一位道教理論家,而且還是一位道教科儀音樂家,他強調音樂在齋醮儀式中的作用,認為音樂有制心遣欲的功能,是集道教科儀音樂之大成的人物。除精通齋醮科儀音樂而外,他是非常擅長於彈古琴的。據《琴史補》載,他善鼓琴,並與陶淵明等隱士是非常好的朋友。還有一位是南朝齊、樑時期的道士陶弘景,他崇尚自然,“善琴棋、工草書”。他善彈琴、下棋,寫草書寫得非常好。他曾為琴曲《胡茄曲》作歌辭,稱之為 “山中宰相”。剛才我放的十大名曲有《胡茄曲》。

隋唐五代湧現大批道教琴人

在隋唐五代時候,出現一大批道教琴人,最有影響李白、司馬承禎、魚玄機、李冶等等,詩仙李白大家都知道,他曾與具有仙風道骨的術士東嚴子趙羹隱居眠山數年,他後來出了四川,就開始了以湖北安陸為中心的漫遊生活。李白是上清派的道士。他先後結交了司馬承禎、元丹丘、胡紫陽、吳綺等着名道士。司馬承禎認為李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在北海高天師主持下,李白受道篆於齊州紫陽宮,正式人了道門,成為一名奉道者。他一生寫了100多首與仙道思想有關的詩文,可見道教對他的深刻影響。同時,他善於彈琴,並樂於與琴人往來。 他在《遊泰山六首》中有這樣的描述:“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在《擬古十二首》中寫道: “遺我綠玉杯,兼之紫瓊琴。杯以傾美酒,琴以閒素心。”、還有“琴彈松風裏,杯勸天上月”。他寫下了大量與古琴有關的詩文。在《贈瑕丘王少府》中有“清風佐鳴琴,寂寞道為貴”的句子。在《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中説: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可以説他把古琴演奏與他的修道聯繫在一起。他把琴與仙家的修行是合二為一的。琴是求仙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抒發感情的工具。他還作有琴曲歌辭,如《雉朝飛操》、《雙燕離》、《綠水曲》、《秋思》、《幽澗泉》、《關山月》等,尤其是《關山月》,到現在很多彈琴的人都會彈。

唐代着名道士司馬承禎:既能彈琴也能作曲

還有唐代着名道士司馬承禎,他是一位道教學者,還是一位書畫家,他為道樂作曲,彈琴彈得非常好,武后、睿宗、玄宗曾屢次召見,睿宗還賜予他寶琴。他和茅山道士李含光、工部侍郎賀知章等人改編、創作一些道教曲目,他既能彈琴也能作曲,還能做琴。據《琴書大全》載,他給《坐忘論》寫了一部琴曲叫《坐忘引》。現在在琴譜裏面還有記載。他作有琴曲《蓬萊操》、《白雲引》,並撰有琴學着作。

女道士魚玄機李冶:唐代着名琴人

在唐代有名的道士琴人中,有兩位女道士值得提及:一位是魚玄機,另一位是李冶。魚玄機是西京咸宜觀女道士。她喜歡讀書,喜歡作詩,尤致意於吟詠和彈琴。在她所着詩文中,曾屢屢提及她的彈琴生活:“落葉紛紛暮雨和,朱絲獨撫自清歌。”還有“琴弄蕭樑寺,詩吟庚亮樓”、“珍覃涼風着,瑤琴寄恨生”,這些都是她對古琴充滿情誼的寫照,古琴是她修道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樂器。還有李儼,她也是擅長於作詩和彈琴的.女道士。她寫的詩上有,“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這裏面“攜琴上高樓”也是很典型的一種彈琴生活的寫照。她還作有《從蕭叔子聽彈琴賦得三峽流泉歌》,其中有“巨石崩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的句子就是描述她聽琴曲時的狀態,貼切地把三峽流泉洶湧澎湃的氣勢用詩句寫出來了。她常與隱士陸羽、詩人劉長卿、彈琴的僧人皎然等交往。劉長卿稱之為女中詩傑,她彈琴彈得非常好,寫詩也寫得非常好。

明清時期張孔山貢獻顯著

在宋元時期,道教彈琴的人有喬緒然、俞淡、汪元量、冷謙等。明清時彈琴有影響的有卞賽、張鶴、張孔山。

在這裏我重點介紹一下張孔山。他在古琴歷史上做出幾個比較大的貢獻,他協助唐彝銘編了《天聞閣琴譜》。張孔山學琴是學自馮彤雲先生。《天聞閣琴譜》是明清以來收錄最多的譜集,除收錄琴曲外,還收錄古琴的美學、律學、上弦等的一些理論學説。他最有影響力的就是:他獨創了七十二滾拂的《流水》。古時候《高山流水》最開始時是一曲,後來分為兩曲,《高山》是一曲,《流水》是一曲,張孔山把他獨創的七十二滾拂的《流水》傳承下來了,為後人學習。張孔山的第六代傳人,顧玉成則將琴藝傳給其子顧雋,顧雋又傳給兒子顧梅羹。曾任教於瀋陽音樂學院的教授顧梅羹先生也是川派着名琴家。顧梅羹先生着有《琴學備要》一書,川派《流水》一曲由此而流傳。這就是《流水》的曲譜,古時候曲譜是從右到左豎着寫的,這個是有簡譜的參照。曲譜後面有記載:“《百瓶齋琴譜》本是我先祖父百瓶老人得自張氏親受,張氏之成源自馮彤雲。” 這個張氏就是張孔山。

標籤: 古琴 道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elvy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