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精選信息技術説課稿範文九篇

精選信息技術説課稿範文九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信息技術説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信息技術説課稿範文九篇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1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第九課——為“世界地球日”宣傳。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習目標及重難點、教法及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第一單元《編輯高手---word》第三課的內容。本節課主要學習頁面設置、邊框和底紋,表格的插入及修改,藝術字,這些都是word的基礎功能,所以這節課是基礎性章節,學生對它的效果直接影響到以後的學習。同時,這節課與生活緊密相連,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經過之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Word20xx的界面有所認識,能夠使用Word 20xx中完成一定的任務。大部分同學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和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感性思維豐富。根據本課的內容和學生知識基礎及思維特徵,創設良好情景,採用任務驅動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設置頁面和邊框的方法。

(2)掌握表格的插入、合併、設置。

(3)掌握填充表格的方法,設置藝術字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閲讀、觀察、思考、討論、操作,採用範例教學法及任務驅動法,學會製作課程表,培養學習興趣和操作能力,及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體驗WORD的神奇作用,在實踐操作中體會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和美學情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重難點

1.重點:掌握表格的插入及修改和藝術字的設置。

2.難點:正確合併單元格。

  四、教法及學法

(一)教法

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教學中主要採用範例教學法,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二)學法

學生學習中,重視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採用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展示三個優秀的課程表,引起學生注意。其次,説明我們的學習中離不開課程表,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用計算機制作課程表。

2.範例演示

按照課本上課程表樣式用word製作一個課程表。

(1)設置頁面及邊框

(2)插入表格

(3)填充表格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通過學習老師的演示,讓同學們自學課本活動一、活動二和活動三知識點,嘗試製作自己喜歡的課程表。然後,在小組內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4.彙報交流,總結提高

讓學生説出自己做課程表時的收穫,談談自己在製作過程中的感受。

5.作業

參考自我檢測,自制一張中學生學籍卡。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網上諾貝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十課的內容。它以前面學過的使用瀏覽器瀏覽網頁、超鏈接等知識為基礎,為本節信息搜索進行實際應用做好準備。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及本節課的特點,本課要達到以下3方面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搜索引擎的簡單工作原理;

2、對“關鍵詞”的認識和理解;

3、認識搜索引擎的作用和價值。

2.技能目標:

1、學會使用關鍵詞進行資料信息的獲取;

2、學會針對具體問題對關鍵詞進行簡單的選擇和提煉。

  3. 情感目標:

1、瞭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發展的促進作用和巨大貢獻,感悟科學家對祖國的摯熱情懷,體味科技為國、知識就是力量的重大意義。瞭解家鄉名人在科學界所做出的豐功偉績,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自豪和熱愛之情;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2、糾正學生對網絡的認識,正解使用網絡可以對我們學習、生活提供幫助

3.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使用搜索引擎去查找所需的信息。信息的獲取是信息技術的基礎,是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環節,而搜索引擎是查找信息、獲取信息的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我們掌握信息技術的關鍵。

4. 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關鍵詞”。關鍵詞的提取時候正確,是決定搜索是否成功的關鍵。認知程度不同,尤其是語文水平的差異,將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明顯的影響。

  二、 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時,學生基本掌握了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主要是信息的搜索,初步具備了運用信息搜索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剛從國小邁入國中的學生的先備知識各有千秋,接受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導致學生在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異。例如,在佈置課堂操作任務後,一些學生可能只用五分鐘就完成,而另一些學生可能直到整堂課結束也無法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同時,學生尚未從傳統的學習模式中完全轉變過來,習慣於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教學模式,養成了事事依賴老師的習慣。

  三、 教學方法與手段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根據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本課以“任務驅動”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法,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説教學程序:

過程設置分為:創設情境,以境激趣---自主探究----歸納總結,玩學結合體驗成功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展示:愛因斯坦 居里夫人 兩位名人圖片

師:你知道他們有獲得過什麼獎項?

生:引出諾貝爾獎!

師:那你對諾貝爾獎瞭解多少?

師:現在我想了解一下諾貝爾獎,該怎麼辦呢?

生:上百度搜索

師:只能上百度搜索嗎?

生:谷歌、搜狗……

師:對,我們可以通過網上搜索引擎搜索資料。

2、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完成任務表

3、鞏固與拓展

過關斬將

  五、説設計理念:

本節課在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引導的過程中學,讓學生自主體會信息技術的普遍性這一特徵,在“討論和實際操作”中體驗信息的獲得和信息的正確辨析,正是在辨析過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通過遊戲的方式展示題目的目的是:(1)提高學生更大的興趣;(2)流戲裏的內容涉及到生活、學科,讓學生明白網絡不單單是讓我們玩樂(遊戲、看電影、聽音樂)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學科學習提供幫助。這也是我這堂課的目標。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選自新綱要雲南省實驗教材《信息技術》三年級第一冊第二單元第7課《愛的回聲》,本課主要是曲線工具的用法,並將曲線分解為單弧曲線、雙弧曲線、閉合曲線三種,用簡潔、易懂的方式,講解了曲線畫法的基本要領。本課主要使用三種曲線進行繪畫,還使用了橢圓、複製、粘貼及填充工具,這既是畫圖軟件的基本組成部分,又是對橢圓、複製、粘貼、填充工具的補充和進一步深化。本節課是《畫圖》單元的難點。

  2、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①學科整合。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通過學科的整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②講練結合。三年級學生對單元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把握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實踐和探究。

③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合作、探究性學習貫穿學習的始終。同時,教師恰當的組織調控,能夠創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學習氣氛。

④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讓學生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教學對象分析

教學對象為國小三年級學生,學生已經熟悉了Windows中自帶的畫圖軟件的界面,以及部分工具的使用,能夠對軟件進行簡單操作,課程設計應照顧到各種層次的學生,難易程度適中。

  4、教學目標

從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整合出發,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特點,本着提高學生對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①瞭解曲線的畫法,領會畫曲線時鼠標操作中的畫、點、拉操作要領。

②通過實踐和上機討論,結合教師的演示、講解,提高使用畫圖程序的技能與技巧,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美的教育。

③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激發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大膽實踐、積極探索、敢於創新。

  5、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單弧曲線、雙弧曲線和閉合曲線的畫法,為本課重點。畫曲線時鼠標操作中的畫、點、拉操作要領,尤其是閉合曲線的畫法,為本課難點。

  二、説教學結合法

以任務驅動為主線,設計以下教法:

啟發式(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索曲線工具的使用方法與前面學的直線等工具的不同之處,找出問題。

探究式(解決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索曲線工具的使用要領。

實踐式(熟練提高):使用曲線工具繪圖,進一步熟練曲線工具的使用方法。

導撥式(確保掌握):針對學生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教師給予及時點撥,確保每個學生掌握突破課堂難點。

7、課型:造型.表現

8、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説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主題

  1、課前活動,獲得新知。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他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裏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

上課開始,播放影片,海底小精靈(水母),現在海洋中的小水母越來越少了,為什麼啊?(水母具有監測水質和檢測海浪的作用)讓學生了解水母的生存環境。

  2、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影片結束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老師最近收到了一個環保繪畫比賽通知,要求以水母為主題進行電腦繪畫,展示宣傳海報和教師完成的電腦繪畫,讓學生觀察,吸引學生並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出今天的重點內容。通過觀察和欣賞已經完成的畫面,分析畫面的形成和工具的使用,為之後的創作做鋪墊。通過問題競猜引出課堂,激起學生探知的渴望。

我展示電腦繪畫並提問:“如果想把水母畫在電腦上,應該怎麼做呢?”

學生討論後得出了答案:太難了;不是畫圖軟件畫的;用橢圓工具畫的;用曲線工具完成的。我結合學生答案引出,這幅作品是用曲線工具完成的,老師有簡便方法,按照老師的方法,能很簡單的完成,同時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你們真棒,觀察的很仔細!”然後順勢導入新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用曲線工具畫圖,大家有信心這項完成任務嗎?”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信心十足。這些問題的設計不僅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渴望,而且讓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這樣的導入,是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起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是在無意間給了學生一個任務,用“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往前探索。

  (二)互動學習,交流體驗

1講練結合,探究學習。

(1)互動遊戲,曲線分類:讓學生觀察,畫裏面都出現了哪些圖形和線條,你能用什麼方法畫出來?

單弧曲線 小水母的身體、海底世界

雙弧曲線 小水母的觸鬚、海底世界

閉合曲線 小水母身體上的斑紋

(通過尋找繪畫中的曲線,讓學生明確曲線的形成和分類,讓學生帶着好奇心去學習和體會。)

(2)初步體驗,巧畫水母。

任務1:初步體驗單弧曲線的畫法。

學生通過觀察水母的身體,自己感受單弧曲線的形成和特點,初步體驗曲線的畫法,試着用曲線畫出水母的身體。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進行探究練習,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演示1:教師講解演示單弧曲線即水母身體輪廓的畫法。

結合三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對於教材上比較制式的操作方法,我總結出針對三種不同曲線的繪畫口訣,口訣淺顯易懂,方便低年齡學生學習、操作和掌握。

單弧曲線的口訣:畫——拉——拉,朝相同的方向拉。

由於第一次使用曲線工具畫曲線,學生自主探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此環節時採用了演示教法。我先通過多媒體控制平台向全體學生演示畫曲線的方法,邊演示邊介紹畫法。教師介紹之後再讓學生動手實踐,並提示學生注意曲線的粗細和顏色的設置。

(3)小試牛刀,巧畫花紋。

任務2:分小組討論如何使用雙弧曲線畫出小水母的觸鬚。

在學會單弧曲線畫法的基礎上,教師出示雙弧曲線,分小組找方法,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嘗試畫水母觸鬚,並説説雙弧曲線應該如何繪製,小組內推薦同學到教師機進行繪製展示,共同探究總結雙弧曲線的使用要領。

演示2:學生嘗試講解演示雙弧曲線即水母觸鬚的畫法。

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歸納出雙弧曲線的口訣:畫——拉——拉,朝相反的方向拉。

任務3:學生自學教材,使用閉合曲線畫出水母身上的斑紋。

演示3:學生自學繪製閉合曲線的方法,並填充水母顏色。

鼓勵學生先自學教材,再動手嘗試繪製封閉曲線。學生只有通過親自動手去試一試,他們才能掌握曲線的奧妙所在。並讓完成較好的學生進行展示。

請學生演示並一起總結閉合曲線的口訣:點——點——拉,選好方向慢慢拉。

學生畫出完整的水母,併為小水母增加夥伴(利用複製和粘貼完成小水母的增加,使用填色工具為水母進行填色)。

重點提示:在填充顏色的過程中,如果出現漏色的情況,應該用鉛筆工具進行補充,然後再進行填充。

學生在繪製的時候,教師巡察個別指導,同時也發動那些技能掌握較快的同學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去充當“小老師”的角色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4)大顯身手,描繪海洋。

任務4:給小水母建個漂亮的家。

討論:學生討論水母的.家在什麼地方?通過學生的各抒己見,充分發揮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利用曲線工具勾畫出美麗海底世界並用填充工具填色。

演示4:教師演示畫出海水以及其他場景,並使用複製、粘貼工具把水母粘貼到海洋背景中。

學生自己勾畫場景,完成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在學生掌握了完成任務的技能和方法後,立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剛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完成一項任務,這也是對學生已有知識和技能的一種鞏固。

(5)展示交流,互相評價。

學生展示作品,師生評價作品。

待學生大多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組織學生互相參觀,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通過對成果的交流評價,不僅可以使更多的學生的學習長處得到弘揚,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激勵,還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體現學習過程的創造性。

  (三)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結合板書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引導學生利用曲線可以創造更多充滿情趣的生活場景。這一環節是老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讓學生談一談本節課都有哪些收穫。最後教師作小結給學生這節課的學心態度以及技能的掌握做一個總結性的評價。

  四、説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成功、有效的把教學重、難點分散在幾句簡單的曲線繪畫口訣中,學生按照口訣,能對較難的曲線繪畫有簡單的記憶操作方法,之後也能按照口訣完成三種曲線的繪製。

(2)教學設計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3)教學任務的設計符合本課的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任務”和“驅動”之間的統一性和任務的層次性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完成教學目標。

  不足之處:

(1)學生與他人的合作意識不強。

(2)學生對作品的評價還需加強。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4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

學會遵守機房裏基本制度

1、機房裏不能接觸電源;

2、機房裏不能奔跑;

3、機房裏不能吃東西喝水;

4、電腦和周圍應保持整潔;

5、眼睛也要保護好;

6、不要用力敲擊鍵盤和鼠標。

教學重點:瞭解在機房裏怎樣保護好計算機

教學難點:在使用計算機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準備:計算機、網絡、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這節我們要學做電腦小衞士!知道怎樣做小衞士嗎!

二、教學新課

出示課件:

國小生巍巍在小飛鼠的幫助下學做電腦小衞士。

請學生們觀察巍巍都學會了怎樣做電腦小衞士。(看圖)

1、機房裏不能接觸電源;

2、機房裏不能奔跑;

3、機房裏不能吃東西喝水;

4、電腦和周圍應保持整潔;

5、眼睛也要保護好;

6、不要用力敲擊鍵盤和鼠標。

三、説一説,怎樣爭做電腦小衞士?

四、想一想:小朋友們,在電腦房裏還應該注意些什麼?

全課總結:我們今天學會了爭做電腦小衞士,在以後學習中小朋友們可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哦!比一比,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小衞士。

教後感:安排這節遵守機房規則的課是很有必要的,通過課件出示的圖片讓學生自己討論在機房那些事情是不應該做的,那些規則是要遵守的,比教師直接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説課稿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5

  一、教學內容: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遼師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七冊的第四單元第一課,〈文稿專家WORD〉。下面我把自己在實施本課時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思路進行簡單的闡述。

  二,教材分析:

1、本課針對中學生先有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對WORD文檔的修飾和排版的各種實用功能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本單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2、教學目標:

我本着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為宗旨,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WORD的啟動、退出及其文檔的打開、存儲與關閉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培養和發展學生信息加工與信息處理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進一步樹立學生的信息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創建WORD文稿,並能進行簡單的編輯操作。

確定依據: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中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重點是掌握計算機的工作特點,並能夠正確使用。

難點:根據需要靈活編輯文稿

  確定依據:

當今的社會是是信息的社會,信息技術的應用每天都在影響和改變着我們的生活。學習編輯文稿,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法闡述:

基於本課內容的特點,本課主要採用“自學法、講解法、演示法、討論法”。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力促課堂教學在生動有趣,愉快的氛圍中展開。

  四、學法指導:

信息技術是操作性比較強,而且是一門發展中的學課,我們的教學目的不是僅僅教會學生某一些操作,某幾種軟件的使用,而是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信息社會,本課通過自主探索,協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教學準備

計算機教室,投影儀。

  六、教學過程:

  1、由實例導入新課

放映幻燈片,讓學生欣賞WORD報刊樣例,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將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

  2、新授知識

  (1)組織分組

將學生分成小組。學生選擇創作報刊的主題。

  (2)蒐集資料

教師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蒐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也可以向學生推薦網址和文字資料

  (3)創建報刊

藉助小組力量熟悉WORD窗口界面,之後將報刊的基本內容輸入計算機,形成報刊的初始文稿。學生在教師執行操作步驟或提出操作效果時,積極實踐,探索答案。

  (4)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編輯本組的電子報刊。

  (5)作品展評,展示評價學生的作品,總結學習情況,並引導學生取長補短,提高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錄入數據庫的記錄》這一課是海南出版社義務教育九年級教材《信息技術》的第二課,這一課用時一個課時。它是學生學習數據庫軟件Access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是第一章《用數據庫來管理信息》的重點。根據教材的地位及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創建數據庫的意義

2、認識理解錄入數據庫記錄的基本操作方法

能力目標:

1、掌握錄入數據庫記錄的增、刪、改等操作方法

2、掌握創建窗體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分析、觀察以及學會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學生通過任務驅動的操作,激發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操作、創新的能力,在任務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2、通過小組協作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錄入數據庫記錄的操作方法及創建窗體的基本方法。

二、 學生能力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九年級學生普遍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重視、對具體操作比較容易接受。對通俗易懂的語言比較理解。具備一定抽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等主要學習方式完成。在學習本課之前,他們已經初步瞭解了數據庫的基本常識。

三、教法和學法

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講練結合、任務驅動法及賞識教育法。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採用新課程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教師設置的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有機結合各種知識,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能力。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賞識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台,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嘗試操作法、主動探究學習法及小組協作學習法。新課程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能力,訓練思維。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的

時間

一、導入

提問: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數據庫軟件Access的操作方法,而且還用表設計器創建了生物資料表。老師想考考大家,還記得操作方法嗎?有沒有同學示範一下操作方法呢?

一個學生通過多媒體廣播系統在學生機上操作:如何啟動Access及用表設計器創建表的過程。

回顧複習上一節課的知識點。激發學生對原有知識的回顧,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知識點上,達到串聯知識點的目的。

5分鐘

二、講練結合、比較學習

1、提問:設計完表的結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操作是什麼?那怎樣才能輸入記錄、刪除記錄呢?在錄入記錄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2、小結操作步驟,示範講解第一個知識點:錄入表記錄。提醒學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時間/日期”字段的輸入格式為“年-月-日”。

3、錄入記錄,提問學生;如何改變表格的寬度和高度?提示學生回憶Excel電子表格的這部分知識的操作方法。

1、兩個學生為一組,帶着問題,互相討論學習第一知識點:如何錄入表記錄。

2、觀察教師錄入的表記錄,發現問題,回憶Excel電子表格的這部分知識的操作方法。嘗次操作,歸納出改變表格寬度和高度的操作方法。

讓學生帶着問題,合作學習,可以達到討論學習,提高學習興趣的目的。

通過比較學習,加深印象,達到知識遷移的學習目的。

10分鐘

三、激發興趣,合作學習

1、做完第一個知識點的操作後,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提問:當同學們在生物資料表裏錄入記錄時,有沒有發現錄入過程中,有沒有不足的地方?想不想創建出更方便、更美觀的的表?然後給學生展示一個已經做好的窗體。

2、設置任務1:讓學生根據課本資料, 創建出一個既美觀又實用的窗體。做的又快又好的同學的作品要展示給其他同學欣賞。

3、待學生自主操作學習後,教師示範講解操作步驟,分析操作過程中出錯的地方。

設置任務2: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協作的學習方式,利用網絡查找有關生物資料的信息,把收集到的信息分門別類的輸入到窗體中,看哪位同學的窗體內容做的最充實。

仔細觀察生物資料表,問答教師問題。欣賞做好的窗體,帶着教師設置的任務,創建窗體。

兩個學生為一組,利用網絡搜索引擎,查找生物資料相關信息。把收集到的資料加工後輸入到窗體中。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給學生展示教師做好的窗體,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相關學習資料,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通過網絡資源主動獲取、整理、創造性加工信息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探索、協作的精神。

20分鐘

四、歸納總結,展示作品

選擇一些學生作品,讓學生欣賞,討論作品的優缺點。並給予揚長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

然後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從理性角度,梳理知識點。

欣賞同學作品。四人為一組,討論作品的優缺點。

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學生。在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的同時,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悦。在小結處,選擇作品展示可以激發學生互相學習的目的。梳理知識點可以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完成知識、情感、能力的目標。掌握錄入數據庫記錄的基本方法和創建窗體的操作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大膽探索、協作學習的精神。

10分鐘

教學過程嘗次:賞識教育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輔導學生操作中,不斷髮現學生操作中的優點,不時表揚學生的操作步驟。這樣可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實踐、敢於創新。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也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同時激勵操作能力相對弱的學生,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讓先完成任務的學生充當“小教師”的角色,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這樣可以使學生將學到的部分知識主動運用到新問題中,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增強團體意識。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7

  一、什麼叫説課

説課,是指説課教師在自己認真備課的基礎上,面對着同行,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地説明本節課教什麼、如何教,而且要精闢地揭示為什麼這樣教。通俗的講就是要説清: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説課”以説為主,是教師對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説明,是一種口頭敍述為主的教案分析。説課的內容容量一般為一節課,時間15分鐘左右。

  二、説課的內容

説課的主要內容有: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媒體的運用、教學過程、時間安排及説課小結等。整個説課過程要能展現教師備課的思維過程,要能充分體現出教師對大綱、教材、教法、學法、學生等方面的把握。

  三、信息技術課説課的一般環節

(一)、説教材

1、説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主要分析本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節課的知識結構、特點及教者打算如何進行科學地處理;分析本節課內容與學過知識的內在聯繫。如:“資源管理器是Windows 98操作系統中最常用的工具程序之一,學習這一節,對於幫助學生了解Windows環境下資源管理器的表現形式,以及如何方便用户使用和管理計算機的軟、硬件資源都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確立了該課內容的地位,才能確定教學目標,從而準確地確定該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2、説教學目標

説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特點,注重學生實際,所制定的目標要切合學生實際。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目標、能力培養目標、思想教育目標。教師要説出通過本節課的教與學,學生要掌握哪些知識,哪些能力要在本節課上得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情感、道德等非智力因素怎樣培養。因為信息技術課程本來就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不僅要説如何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方面的教學方法與措施,而且不能忽略對文明使用計算機及網絡、網絡安全、網絡倫理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內容。

3、説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知識系統中,有些內容是關鍵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對於鞏固舊知,學習新知起着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學生難以理解和領會的內容。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律及學習水平來準確地確定難點,以便在教學中巧妙地分散難點,化難為易。

(二)、説教學方法

1.説教法運用

要説出該課的教學以哪種教法為主、哪種教法為輔,為什麼要採用這些教法,採用這些教法的依據是什麼。這就要求説課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和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説清楚怎樣運用問題啟發、任務驅動、講練結合、分組合作、精講—演示、學生自主探究等多種教學方法,從而達到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使學生了解、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説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需重視的説課內容之一,因為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更新遠高於其他課程,如果學生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很難適應這門學科的發展,因此説課教師要説出教學中如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説出如何教給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如何鼓勵學生多動手實踐、舉一反三,更好地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例如大家熟悉的“複製”操作,方法很多,什麼菜單法、命令法等等,教師不可能一個一個具體介紹,只能根據學生的情況介紹一、二種,其他方法讓學生自己練習中發現,引導學生自學和“複製”相似的一些操作,總結方法。介紹完一種軟件,學生能自學其他的軟件。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

(三)、説媒體的運用

計算機教育專家譚浩強老師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誰有‘無機教學’法,我就會發現‘無水游泳’法!”,這充分説明了我們的信息技術課離不開計算機,離不開硬件的支撐。目前,很多學校還將機房的機器聯了局域網,安裝了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使得我們的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師生的互動更趨於和諧。在軟件方面,很多教師備課時還精心準備了課件,或將一些較好的輔助教學軟件、學習軟件等充實到課堂,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接觸的面更廣。這些在説課時都要交待清楚,必要時要演示這些軟件。

(四)、説教學過程

説教學過程是説課的重頭戲。平時我們的教學過程一般遵循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原則,師生互動的脈絡也比較清晰。因此,説課時應該將每個知識點、每個環節教些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作簡明扼要的交待。

1.複習提問。在平時授課過程中,此環節的宗旨是:從複習鞏固、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出發,為自然引入新課作鋪墊。因此説課時教師要説清楚用什麼樣的辦法進行復習提問,提問什麼問題,所提問的問題與引入新課的關係怎樣,提問的問題能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2.引入新課。教師説出在自己提出問題、引出話題之後,如何面向全體學生,採用什麼方法進行師生間的交流和反饋,從而使得學生總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達到的目標。如:資源管理器這一節有老師把資源管理器比作圖書館,學生是圖書管理員,那麼你作為圖書管理員要做哪些工作呢?導入貼近生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準備,好的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

3.探索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教師具體的講概念、講操作,只要教師説出採用什麼方法講授和為什麼這麼講。用什麼方法突破重點、難點。

目前,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注意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作用,在傳授新知識時都習慣讓學生先動手實踐,然後由學生來説明、演示,最後再由教師來作補充講解和示範。那麼我們教師在説課時就應該説清楚如何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動手,給學生多長的時間進行操作嘗試,對於學生嘗試中遇到的個別問題及共性問題如何給予糾正和反饋,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嘗試後互相交流,如何控制好教師補充講解、演示的度,對於重點、難點內容如何進行突破,採用的這種突破方法是否是最好等等。

4.課堂的鞏固練習。課堂的鞏固練習往往是一節課知識學生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饋。因此教師要説出設計了什麼樣的練習讓學生操練,設計這些練習的依據是什麼,它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係怎樣,它將對學生鞏固知識、遷移知識起到什麼作用等等。

5.課堂總結。

教師要交待清楚採用什麼辦法進行課堂總結,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五)、説時間安排

要把課堂時間合理分配給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諸如:複習提問、引入新課、新課的教學、課堂鞏固練習、課堂總結等教學環節

(六)、説課小結

説課小結並不是對所説的一節課的內容的總結,而是要説出本節課説者在設計上的思路、設計中的金點子。

以上是信息技術課説課的一般環節,但是説課沒有固定的模式,在説課過程中也不一定按部就班,儘可能説出自己的特色。

Ⅱ 説課前的準備

1 、明確説課的內容和要求

説課要求教師不但要説出怎樣教而且還要説清“為什麼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大綱依據,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依據等),使用聽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2 、掌握説課的技巧 對説課的內容要分清主次,教師在説課時對説課的各方面內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只要説清“是什麼”和“為什麼”既可。應把主要力量放在説教學程序上,這裏是重頭戲。

3 、準備好説課所需的教具

説課前要準備好本次説課所用的具體實物、幻燈片、演示文稿、小黑板等教學用具,以及表演和板書需要的飾品。説課時根據需要做必要的介紹和演示。

Ⅲ 説課的要求

1 、説課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第二、科學性原則。 第三、創新性原則。

2 、説課的基本要求

語言簡練,層次分明,重點突出。 重點內容應明確具體,説理透徹。

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Ⅳ 四個注意點

在瞭解了説課的內容以後,我們還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處理好説課和講課的關係,要突出“説”字,要説思路、説方法、説過程、説學生、説訓練;説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説出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具體操作的想法和步驟,以及這些想法和步驟的理論依據,簡單地説,説課主要是回答為什麼這樣備課的問題。因此,説課教師不能按照自己備好的教案簡單的讀一下。

第二,要注意你説課的對象、聽眾,一般聽眾不會是學生,而是同行、還可能是領導,因此要注意説課時的語言、表情、稱呼;説課是教師與同行們互相交流學習的教學活動,它側重於理論的闡述。

第三,要注意詳略得當,不可面面俱到,對重點、難點的處理、教學過程、學法指導等應該詳説,而對教學目標、教法、媒體運用、時間安排等都可以略説;

第四,對於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説課時最好能製作簡單的多媒體説案,靈活、恰當地運用計算機、投影等設備。

總之,説課是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要認真鑽研教材、研究學生、精心設計説“案”、靈活選擇説法、準確實施“説程”,就能把課説得有條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説得生動有趣、繪聲繪色,説出新意、説出水平。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8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數據處理與統計中的《數據的排序》。下面我將從七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説明。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數據排序》是山西經濟版《信息技術2》八年級第二單元第三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電子表格的基本知識、表格數據的輸入和編輯以及工作表數據的運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數據進行處理的一節新授課。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礎知識之上的延伸,貫穿於Excel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順利、快捷操作的基礎,也是學習用圖表表示數據的重要基礎。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也是本單元的難點,它是形成學生合理知識鏈的一個必要環節。因此,本節課在學生今後的Excel學習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髮展需要,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方面確定本節課的目標:(1)知識目標:1、理解排序的意義。 2、建立主要關鍵字、次要關鍵字的概念。(2)技能目標:1、掌握利用Excel對數據進行排序的方法 ;2、能充分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情感目標:1、通過看書操作,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自主探究能力。2、在小組成員交流活動中,引導學生間相互合作,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根據以上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數據排序的操作方法;難點是關鍵字的概念以及通過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經過前面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EXCEL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瞭解,並能夠較熟練地使用EXCEL創建工作薄,插入工作表,完成各種數據的輸入,掌握了編輯和修飾工作表的方法,基本上能夠使用函數和公式進行較簡單的計算。但基於學生年齡的特徵,他們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易理解,認知能力較弱,而對具體操作易於接受。另外因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認知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知識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層次。

  三、教學理念

本着“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參與”的教學理念,根據本課內容,學生的學情,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在實踐中完成任務,體驗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利用表格數據處理方法解決不同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説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本節課主要採用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教師把“排序”進行多任務練習,在適當的演示後,通過層層深入的方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用實際操作對任務進行探究,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評價。

2、學法指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悦。同時指導學生相互交流、小組合作、互相探討,在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同時,進一步創新。

  五、教學準備

(1)學生讓看書操作,在自己的計算機中完成數據的排序操作。

(2)在上課過程中使用自制課件及多媒體教室軟件,學生練習使用的成績表數據清單,課前分發至每台學生機,上課使用。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數據排序 對排序操作稍加説明,提出排序要求,讓學生試着完成。

(三)綜合實踐,鞏固新知

(四)知識拓展: 學生完成課後題“試一試”。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9

今天我上的彙報內容是《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分析、學習方法分析、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設計思想、教學過程與環節設計分析、歸納總結等八個方面來進行。

一、教材分析:

1. 本節內容是依據教材:廣東教育出版社所出的信息技術(必修)《信息技術基礎》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上)》第一節《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的第二課時。

2. 本節內容主要包含“常見文本類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軟件以及它們的特點”,第二節主要就是常用文本加工軟件的使用。

3. 常見文本類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軟件以及它們的特點是基本知識,屬於必須掌握的內容。

4. 新課標對本章明確要求:能夠根據任務需求,選擇恰當的工具軟件處理信息,呈現主題,表達創意。由此可見本節課的作用。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1、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2、熟悉WORD軟件的使用方法及常用操作。

2)、過程與方法目標:根據範文選擇合適的軟件,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作品的加工,從而掌握WORD的各種常用操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審美能力;讓學生通過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後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信息素養。

6.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熟悉和掌握WORD軟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學難點:體會什麼樣的加工是恰當的加工,如何利用恰當的加工軟件對信息進行恰當的加工,更好地表達信息的主題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首先,高一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明顯增強,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再加上前幾節課合作的基礎,基本上都能夠與他人合作完成小組任務。

其次,學生在國中時已經接觸過基本的文本處理知識,但是掌握得不好,對WORD文字編輯能力還不熟悉。

另外,學生因為家庭條件、興趣愛好、原來國中學校條件等因素,從而計算機基礎水平層次不齊,所以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可能會出現學生“吃不飽”和“消化不了”的問題。因而在教學中可能會有個別學生跟不上,就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案例展示法:教師展示案例,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從而進行設計。

2、主動式任務驅動法:通過“提出任務和注意點—教師演示—學生動手實踐——歸納交流”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完成一定的任務。

四、學習方法分析:

1、 自主學習:在常見文本類型和任務驅動這一塊,由於學生文本編輯基礎不好,所以由老師提供“素材”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學生通過觀看教師演示及講解和然後實踐操作,從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

2、協作學習:同學間可相互協作完成任務,通過協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從而開闊學生的思路。

五、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

1、計算機教室

2、天寓電子教室及加工好的WORD範文。

六、設計思想:

這節課的設計是以新課改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學生起點水平和個性方面的差異,注意講練結合結合。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不斷演示,讓學生理解,熟悉各種操作。

七、歸納總結:

以上是我對《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設計方向。在整個課堂中,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書本知識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並且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但這堂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課堂考慮不充分,比如:講的知識點多了,可能很多同學跟着教師做完後,自己做時就有困難,還有時間的把握欠缺。當然還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指教,我會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yy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