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集合10篇)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集合10篇)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集合10篇)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1

新的學期,榆樹市的學前網絡備課準時開始,本次教研收穫很多,有以下方面:

一,低年級的數學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索,親身經歷,在數與代數當中,讓學生藉助小棒,計數器和數線理解算理,在梳理100以內的數時,關注數的數,讀,寫,數,未,數位,計數單位,理解數的意義,發展數感。在兩位數的加與減中,體會數學相互聯繫的關係,可以提出加法問題也可以提出減法的問題。引入豎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計算時要看清楚題,規範書寫,養成驗算檢查的好習慣,還要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這也是在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數學的技能和素養。在關於學生的計算能力方面可以通過遊戲活動,找出容易出錯的原因,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二,在圖形與幾何當中要滲透“面在體上”的思想,要先觀察再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題,提升分析推理能力。

三,整理與複習當中,引導學生感受知識之間的聯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練習題的選擇要注重效率,把握維度。

本冊教材中“情境和問題串”的呈現方式,注重生活情景題,有利於學生感受,以學生的生活為背景,讓學生積累經驗,發展空間觀念,精心設計的習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本科的教學要在學生也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實際生活出發,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積累學習的經驗,培養學生思維能夠用數學的思維去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2

新的國小數學課程對國小數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指導等幾個方面都作了一些修改。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主張在課程設計的總體思想上體現“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水平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等。即力圖使數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面向全體學生。

如何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利用這樣一本教材上好一年級數學課,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想,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教學工作會有一些幫助。

一、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們一味地加以批評和責備,勢必會使剛剛開始國小學習的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影響以後的學習。怎樣讓剛剛進入國小的孩子一開始就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我想這也是一年級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數學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發掘情感的積極因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無疑是告訴我們在課堂中要採用形式多樣的活動、遊戲等,投其所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

三、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

學前教育中家長注重藝術智能啟蒙,忽視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等抽象思維開發大有人在,家長注重純數學計算力的訓練,而忽視抽象思維的培養。所以,在課堂上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年級,是遊戲和學習的過渡,是學校學習的新起點。一年級的學生有着太多自己的特點,只有我們老師把教材、學生的年齡實際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學得更輕鬆更開心更紮實,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為一生的學習打好基礎。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3

3月13日,我校五位教師參加了一年級數學教材培訓,幾位一年級老師一致反映,很喜歡這種聽課和講座想結合的培訓方式,感謝領導為我們安排這次培訓。在聽兩節課的過程中,我們邊聽邊思考,從這兩節課中得到了一些啟發,從兩位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從兩節課中我們能體會到兩位老師為本次活動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無論是整節課的環節的設計還是語言的組織乃至教具的準備,她們都很花費心思去琢磨。現重點將第二節課的聽課體會如下:

一、xx老師能夠抓住學生的心。

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關鍵看這節課是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學生能有多少收穫。王麗霞老師的這節課從上課前的小活動開始就一下子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吸引聽課老師們的眼球。這堂課老師通過一環扣一環的活動以及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數學知識變得更有樂趣,讓學生主動、心情愉悦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二、王老師尊重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

從最開始的把一個正方形剪成兩個一模一樣的圖形再拼成其它的圖形,到後面的用兩個、四個、六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的過程,王老師都給學生自己動手嘗試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圖形拼組的樂趣,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魅力所在。

一點想法:

數學課,除了讓學生參與活動,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和魅力,還應該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收穫。本節課,王老師在引導學生領悟拼組方法上還有些欠火候。第一個拼組環節:把正方形剪成兩個相同的圖形(兩個長方形),這兩個長方形如何拼能拼成一個正方形,如何拼就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要想拼成一個規則的圖形,就得注意什麼。這一系列的問題應該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白,這樣會為後面的拼組奠定基礎,也會有一個拼組方法上的'指導。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4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思維學科,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學到數學知識與結構、思維方式與方法、數學思想與觀念。而這些應該在每堂課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因而,我們的每一堂課就必須都實現有效教學。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可謂是如魚得水,但不可否認,一些教師的教學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學生,教育學生,學生仍然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應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從“以學論教”的理念出發,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認真聽數學”為“動手操作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第二,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説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是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認識意義上的重演。讓學生踏着前人的足跡部分地重新發現他們學習的內容,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3、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課改以來,廣大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方式,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學習只流於形式,把“合作”變成了“合坐”。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認真進行分組、組內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職責等工作外,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一是合作交流應建立在學生認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礎上。二是合作交流應以一定的時間作保證,並在學生進行了較充分的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沒有獨立思考為基礎的小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並不僅僅是學生之間,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因此學生不僅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

4、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都是學生學習的方式,二者沒有優劣之分。教師在教學中要使二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個體作用,又發揮羣體效應,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5

今年八月二十八日,縣教育局組織中國小數學教師學習一年級第一冊數學新教材,通過這次的學習培訓,我對新教材的理解及使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這次新教材培訓,如何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談談自己的體會。

新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感情態度與價植觀等方面得到進一步和發展,教材也着重強調了數學要注重情境的設置,數學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新教材要求教師大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真正轉變舊的教育觀念,思想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現代教學觀,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樂於實踐的學習方法,我認為教師只要能把握住數學知識的目標,不要拘泥於教材,大膽地讓學生到生活實踐中去經歷、體驗、探索數學知識就是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最好實踐。

新教材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於為學生提供了富有情趣並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題材,設計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並符合兒童特徵,所以我們要採取適當的呈現手段,輔之以語言引導,激發學生所學知識的強烈興趣。

新教材倡導的解題策略的多樣化,答案不唯一性,就是要促使學生儘快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探究,發現從而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這樣我們要留給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創新、發現,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奧祕。

新教材還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數學面向每一個人,摒棄舊教材內容繁、難、偏、舊,創設學生自在探索知識的創造性,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

總之,人教版數學體現了貼近生活,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同時,新教材給我們的是高強度的壓力,是全新的嘗試,也增加了我們學習業務的機會,我將和學生一道伴隨着課改成長。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6

1、適度使用學具。

數學思維在國小階段主要是抽象的邏輯思維,而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性為主。根據國小生心理特點及認識規律,實物學具對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因為這是新的運算知識,學生以前只學過加法和減法,乘法對他們來説是很難想出它的意義的。我使用學具教學,把學生從加法的意義上過渡到乘法的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擺學具時也應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擺花片的過程中,應按照從一般到特殊的規律,先擺出兩堆不同數目的小棒,再擺兩份數目相同的,最後擺很多份數都相同的,讓學生覺得加法的累贅,再介紹乘法。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義,很樂意去學習乘法。可見,學具使用的恰到好處,有利於新知識的過渡、教學,也可以擺脱枯燥的學習氣氛,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記憶力。

2、從現實生活出發,利用社會生活知識教學。

《新課標》中強調國小數學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應該生活化,如果我們能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把現實生活的問題聯繫到學習的知識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如有這樣的一道應用題:小紅做了23朵紙花,送給同學們18朵,還剩下多少朵?這道是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應用題,如果要一年級的學生做出來,有的同學們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來,但有一些同學連題意都不明白。這時,如果我們從實際的生活出發,具體地給出這道題的實際意思,再根據結果和減法的意義,就可以很容易讓學生明白這道題的意思,這樣比較容易解決問題,因為本來他們就知道結果,只不過不會用數學知識來解答罷了。所以説,有一些應用題中,如果能從實際生活出發,先用學生的生活經歷來解答,再用數學知識來解答,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理解題意。也可以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樂趣。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7

這學期我們學校一年級開始使用蘇教版新教材,為了更好地使用新教材,xxxx年10月11日星期二下午本校數學組組織一、二年級數學教師培訓學習,在簡秀梅組長對新教材的解讀下,我對改版後的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改版後的新教材在版面設計上更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書本里面的圖畫更加鮮豔更加生動了。新教材所設計的情境、插圖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圖畫風格和色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變枯燥無味的數學學習為富有兒童情趣且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新教材無論是在內容的選擇還是在呈現方式上,都注入了新血液、新精神,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了時代氣息。新教材在內容上所做的調整,更是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

此次培訓,老師們都有很深的體會和感悟。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對新教材的正確理解和深入鑽研,更好的開展教學,引領孩子們在數學的廣闊天地裏翱翔。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8

在新學期即將開始之際,為了使教師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新課標,提高把握教材的能力,8月29日,“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材分析”如期進行。

首先,在教材分析過程中,縱向對本冊教材按知識結構進行了梳理,橫向針對每一個知識點就“教什麼”、“為什麼教”、“怎麼教”給出了指導和建議,老師們從中受益匪淺。

第二,從科學認識幼小銜接、為什麼要做好幼小銜接、怎樣做好數學幼小銜接、銜接中的開發創造這四個方面,深刻研討學習瞭如何做好一年級數學教學幼小銜接工作,以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長。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9

上週四上午,在學校教務處的組織安排下,我有幸聽了剛剛在西南大學參加“國培計劃”培訓歸來的楊麗娟老師的一節一年級數學《找規律》的公開課。楊老師的這節課,從總體上來説是非常成功的,基本展現出了她的個性與特色。通過聽課,對我觸動很大,我也從中受到了許多啟發。

1、首先就是精美課件的製作和使用,能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創設“森林運動會”情境,針對孩子們喜歡的動畫人物熊大、熊二,並將其貫穿於整節課的始終,有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遊戲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熊大、熊二的擺氣球活動,初步對“有規律”和“無規律”的兩組圖形形成了直接體驗,體現出了規律的優越性,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願望。

3、對於規律的概括總結很是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不是直接的給出概念,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自己進行總結,教師及時規範數學語言,並積極鼓勵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每組圖形的規律,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教學內容得當,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而且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道理。

5、教學語言親切,具有親和力,讓學生消除懼怕的心理並全情投入到學習中來。還有老師語言要有激情,學生的學習氣氛才會很濃。

6、教學中做到要留給學生多一些思考、討論、操作的時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團結與協作意識,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小組合作的力量。

7、教師做到了變“教”為“導”,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也就是創設自由、和諧的學習氣氛,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知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

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其中感觸最深的就是作為一名教師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很多。感受到學習東西不一定要到外地去學,到較高的學府去學,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體會10

4月24日我校一行6位教師參加了小教室組織的一年級數學第二次教材培訓,看了一節數學活動課,聆聽了四位教師的教材輔導,收穫很多,感觸頗豐。

數學老師都知道數學實踐活動課,課難上,課堂難掌控。東港裏的姚海榮老師給我們展現了一節低年級的活動課《擺一擺,想一想》。從總體看:1、姚老師的教學設計合乎學生年齡特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過程有扶有放,學生學到的知識是很紮實的;2、學生的智力得到了發展,從課伊始1個圓片、2個圓片的教師引領,到不用擺就能説出9個圓片拼出的數,學生有序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3、姚老師本人課堂上不急不躁、有條不紊地組織教學,能耐心等待一年級孩子的回答,對我們幾位都是一個很大的觸動。

我們覺得,在處理“3個圓片能拼出哪些數”這一環節,顯得有些急,學生自由拼完反饋時,姚老師本人也説由於受投影的.影響,不好展示學生作品,我們倒覺得老師可以隨機在黑板上板演孩子的拼擺結果,有時板書對孩子的記憶是很深刻的,沒必要着急把事先準備好的兩種拼擺方法展現出來,這樣對於理解能力稍差的孩子來説有些牽強,思維上是一個斷層,數學課堂還要遵循孩子的思維發展進程。

後面聆聽了四位教師精心準備的教材輔導。感觸之一:四位老師的準備,從教材分析到習題的處理,面面俱到,在《認識人民幣》單元的輔導時,1元=10角這一內容,10角的擺放問題也是教學問題之一;青雲裏的於博老師為了做好教材輔導,還特意事先備課、上課,發現問題及時給所有老師以借鑑,可謂用心良苦;感觸二:幾位教師在輔導時,把新舊教材對比進行分析,讓參加培訓的老師能從對比中看出新教材理念的轉變。

最後,張校長給在座的教師讀了一篇文章《可怕的中國式教育》,聽的過程中就不免聽到有些老師在下面笑,笑的同時是否聯想到我們自己的教育,平時的作業中我們又佈置了多少機械性、沒有思考價值的作業,這對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作業的方向在哪裏?尤其是這樣一門與生活聯繫緊密的學科。錢守旺老師在講座時推薦了一本書《第56號教師的故事》,我正在學習之中,雷夫老師就是一名數學老師,他在每堂課前都會告訴孩子學這個知識在生活中什麼時候能用到,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會有興趣。

總之,每次培訓都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哪怕是一個理念的點撥,一本好書的推薦,一堂好的課堂展示,都是受用終身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6nm1j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