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

記錄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子們開始遊戲。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着工具,有的在灌水,有的在擺弄玩具,有的在洗材料,玩的不亦樂乎。第一次操作後,我問孩子:“剛才你們在玩水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麼?”孩子們都靜下來了,穆冉説:“我把木頭積木放進水裏玩。”“那你發現了什麼?”“沒有發現。”這時汪梓豫説:“老師,我發現了,泡沫在水的上面,不在水的下面,鐵絲到水的下面去了。”“你觀察得真仔細,老師教你們兩個好聽的字,在水的'上面我們説‘浮’,在水的下面我們説‘沉’。”“我知道了,泡沫浮在水的上面,鐵絲沉在水的下面。”“現在你們知道了沉和浮,接下來我們再去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是沉的,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是浮的。”“好!”孩子們響亮地回答着,進入了第二次操作。孩子們用老師提供的材料一一進行了試驗,這一次孩子都對沉與浮有了一點概念,玩起來比較有序了。這時我有了新的想法,我拿出便籤問:如果把便籤放在水裏會是什麼情況了。汪梓豫説:“老師,我猜便籤是浮在水上的,你説是不是?”“你説呢,試試就知道了。”於是她拿起一張便籤放到了水裏,便籤穩穩地浮在了水上沒有沉下去,“哦,我猜對了!”可是,過了一會兒,便籤慢慢沉下去了,這是怎麼回事呀?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叫了起來。於是我又拿了一張便籤放到水裏,讓幼兒觀察它的變化:便籤先浮在水面上,慢慢地變濕了,慢慢地沉下去了。原來便籤會吸水的,當它吸足了水後,身體變得好重,就沉到水下了。活動結束了,孩子們意猶未盡,“還有哪些東西也和便籤一樣,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呢?”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於是我讓他們回到教室裏找找還有哪些材料,去發現更多的祕密。

分析評價

1、孩子們在一起探索沒有爭搶材料

2、第一次的操作活動孩子們純粹是瞎玩,沒有動腦筋,但是汪梓豫小朋友能將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説出來,説明他觀察得很仔細。

3、第二次的操作活動,孩子們都有了如何玩的方向,小朋友又想到了先猜猜這東西是浮還是沉,再來驗證,當發現便籤吸了水後沉了下去,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還有哪些東西也和便籤一樣,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説明汪梓豫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孩子,從她今天在活動中的表現看是很出色的。

支持策略

1、操作前要提出規則。第一次的操作活動前老師沒有提出要求,讓孩子們自己去玩,使大部分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沒有發現什麼,因而操作前對孩子提一些簡單的要求是很重要的。

2、提供的材料要豐富。兩次操作活動,孩子們已初步知道了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是沉的,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是浮的。其實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幼兒已不滿足於老師提供的這些材料了,可以再多提供一些,也可以請小朋友到教室裏找找,哪些材料也可以拿來做沉與浮的實驗的。

3、嘗試簡單的記錄。可以設計一張簡單的記錄表,準備一些成功與不成功的小圖片,讓孩子們用貼圖片的形式進行記錄。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2

觀察時間:20xx年2月6號上午

觀察實錄:

午餐前,我特地提醒朱紫嫣要去小便,她一個勁地説:“沒有尿尿。”我怕引起她緊張,沒有強迫她去。到了吃飯的時候,朱紫嫣拿着小勺,目不轉睛,神情有點呆滯。我摸了一下她的褲子,全濕透了,地上還有一灘尿。她看着我,很不安的樣子。於是我安慰她説:“沒關係,下次想尿尿的時候別害怕,要馬上告訴老師,老師一定會幫助你的。”她緊張的神色緩和些。我幫她換上乾淨的褲子,讓她繼續吃飯。

觀察分析:

朱紫嫣憋尿、尿褲的現象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得了,老師不能着急,當發生尿褲的`時候,也不能責怪她,要寬容她,理解她,允許她有反覆的過程。當然,尋找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老師應該面臨的問題。

從對朱紫嫣的個別教育中,我們認識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須做到:① 認真觀察幼兒,獲取其行為表現的特點;② 深入瞭解幼兒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③ 教育應有耐心,企圖通過一次教育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不現實的;④ 必須立足於幼兒的心理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只要我們教師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愛心,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不管孩子已形成什麼樣的不良習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3

觀察對象:張志恆

性別:男

年齡:5歲

觀察時間:20xx年10月10日

觀察地點:本班教室

觀察目的: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觀察記錄:

平日裏,經常有一些幼兒把自我從家裏帶來貼畫兒分發給自我的好朋友。今日放學前,我看見武憶冉小朋友把貼畫兒發給了自我的好朋友郭杉、孫宇等。這時我聽到張志恆小聲對武憶冉説:“我也想要一張貼畫兒,你給了郭杉兩張,你給我一張吧!你不給我的話我就告訴張教師你帶貼畫兒了!”於是我便故意裝作沒看見,讓幼兒自我應對問題。這時張志恆便跑到我面前對我説“張教師,武憶冉帶貼畫到幼兒園來,還把它分給小朋友!”

觀察分析:

經過觀察我發現,她們對美工區十分感興趣,最終因為沒有辦法很無奈從而選擇了圖書區。而在圖書區她們互相傾訴,圖書區似乎成為了她們聊天放鬆心境的場所,其實,她們彼此的傾訴也是一種語言表達的形式,只是她們的傾訴資料相比較較隨意。

教育措施:

這只是幼兒之間的小矛盾,教師可將問題拋還給幼兒,引導他們自我學着處理;若是較嚴重的情景則需教師酌情處理。另外,平時注意多與幼兒溝通,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此外,與家庭配合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和寬容的品格,以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觀察幼兒:張璐

觀察時間:20xx.10.12

觀察目的:幫忙幼兒多開口説話

觀察過程:張璐是九月底來我們班的,性格很內向,在班上很少和教師小朋友説話。

觀察一:

有一天,吃完飯,我讓吃完飯的小朋友端着椅子坐到操場上,只見她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在一旁的卞琦小朋友就對她説:“你怎樣不出去啊?”張璐看了一眼卞琦,不做聲,把頭低下去。

觀察二:

午時快放學了,我拿出已學的字卡讓小朋友來認,我先出示一張字卡對小朋友説,看哪位小朋友還認識這個字寶寶?”我一説完小朋友都很踴躍的把自我的小手舉起來了,張璐想舉又不敢舉的小手,我看着她説:“張璐,你能告訴教師這個字寶寶怎樣讀嗎?她緩緩地站起來,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説話,我微笑地對她説:“不要怕,教師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見她小聲地讀:“紫色的紫”我讓小朋友為她鼓掌,表揚了她。

措施:

1、創造條件,讓她多開口説話。

2、多鼓勵她,並多開設一些談話活動。

效果:

經過這一個月的觀察,張璐的性格活潑開朗了許多,發現眼神裏有了光彩,有時候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容,有時候點她回答問題,也不會向以前那麼小聲地回答我,和教師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顯多。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歡樂成長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4

春春哭了,原來是要小便

午睡結束,小朋友們各自都自己穿衣起牀了,我看看大家差不多都已穿好,上鋪的小朋友也都已經下牀,我就開始為女小朋友梳頭。不一會兒,琪琪過來激動的跟我講:“老師,春春在哭啦!”我隨着她的手指來到午睡室,看見春春坐在自己的小牀上掉眼淚。我走上去幫她擦乾眼淚問:“春春,不哭,有什麼困難和老師講好嗎?老師可以幫你。”可是小傢伙顧着哭,講不出話來。我看見春春兩腿夾得緊緊地,還扭動小屁股,就猜想他是不是想要小便,於是就問:“春春,你是不是想要小便呢?”她也不答話,就扭動雙腿,我斷定她是想要小便,就對她講:“來,春春先穿着拖鞋去小便,回來再穿衣服吧。”於是小傢伙一隻手擦着眼淚,另一隻手緊緊抓着我的'手去洗手間了。

評價與原因分析: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春春在午睡起牀時又想穿衣服,但此時又忍不住想小便了,兩件事情讓他無法做決定到底先做哪樣,所以春春焦急的哭了。家長們的溺愛導致了春春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春春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大,老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而且要讓春春知道,遇到困難可以向老師或阿姨或小朋友尋求幫助,慢慢的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克服困難,而不是遇到困難就哭,要做一個勇敢的好寶寶。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5

觀察背景:

馨冉是一個三歲半的小女生,平時只是奶奶帶着,媽媽工作很忙,偶爾會休息,爸爸就是基本不在家,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和奶奶來送馨冉,媽媽就是一萬個不放心,交待我們她的牙齒不好,吃東西會很難吃,她做事的時候還很慢,讓我們督促他一點,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讓我們多關注一點...確實剛上幾天的時候她出現了媽媽説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吃飯不好,不會主動問老師要東西,不交流,別的小朋友做什麼他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過最為嚴重的還是她到現在為止都不認識自己的學號。

觀察實錄:

鏡頭一:還沒來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告知家長孩子的學號,以便家長在家裏幫忙孩子認識馨冉剛來幼兒園的時候總是拿錯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凡是有學號的東西她都找不到,我們問他幾號的時候,她只會説“嗯?我是幾號?”反問我們。

鏡頭二:吃水果吃飯的時候,老師會説,“小女生先來拿水果,小男生再來,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馨冉還沒過來,問他為什麼不過來拿水果他也總是會回答“嗯?什麼?”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馨冉對於自己的學號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裏也和馨冉説過,他自己是多少號,但是馨冉只是有一個大體的印象,因為奶奶的文化並不高,所以他可能覺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馨冉學會了沒有,在幼兒園的話,因為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馨冉又是適應能力很差的人,所以一問她是多少號的時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號,就分不清了。

2.因為這是認知的問題,馨冉不僅對自己的學號很模糊,也對自己是那男女生的問題很模糊,所以導致老師問男女生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還是小女生,加上從小都是奶奶帶着,可能也沒有認真的教過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區別。

措施:

1.趁馨冉媽媽偶爾休息來送馨冉的時候,和媽媽溝通過,媽媽説確實對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數都是奶奶在操辦一些事情,奶奶呢,還有很多東西不懂,所以導致了現在馨冉的認知能力不是很好,和馨冉媽媽説了馨冉不認識學號,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問題以後,媽媽説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給馨冉。

2.配合媽媽在家教給馨冉認識自己的學號,在幼兒園我們也會給馨冉的學號增加一些小標示,更加有辯認讀,每次分水果的時候,也會特意的`提高女生的聲音,讓馨冉意識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

馨冉從剛開始到現在是有進步的,剛開始對自己的號是一無所知,在家加強了認識和增加在幼兒園的標示以後,開始認識自己的號碼,現在不用有小標示都會認識自己的號碼了。

其實孩子的認知慢和家長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關係,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媽媽也意識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嚴重,所以現在媽媽也儘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6

觀察記錄:

幼兒進入午餐時間,小朋友們都在低頭吃飯,有的小朋友愛吃肉,所以把肉先吃完了,然後又和老師要肉,而有的小朋友不愛吃肉,便把菜都吃了。大壯壯最愛吃今天的雞腿了,一會就吃完了,然後眼睛一直盯着老師看,可能還想吃,但他並沒有向其他小朋友一樣去向老師要,我用眼神暗示了好幾次讓他表發他的想法,可是他依然瞪着眼睛注視着老師,我走進去問他怎麼了,他只是簡單的説了句“要肉”。

分析原因:

大壯壯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業,平時很少照顧孩子,更沒有時間來接送孩子上幼兒園。他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爺爺奶奶都不會説普通話,帶孩子的方法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別生病就是了,導致孩子平時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交流、遊戲,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在同伴眼裏是一個被冷落的`人,而他偶爾説一句話就會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時間一長,他便更加難以啟齒了。

採取措施:

1、利用多種資源,縮短他與老師的距離

首先,我們向他介紹了班裏的三位老師,多給他創造與老師接近的機會,並讓老師有意的多和他聊天,慢慢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2、創造條件,讓他多開口説話

大壯壯有時冒出一句話,都會引來小朋友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覺得有意思還會模仿他,但經過一段時間在小朋友面前表揚、鼓勵以及情感滲透,孩子們的笑聲少了。平日,老師抓住與他多接觸的任何機會和他多説話:“大壯壯,你會自己穿衣服嗎?”“會自己挽袖子嗎?還想再吃點......?”“大壯壯,拉上小朋友的手我們一起做遊戲吧!”漸漸地,大壯壯勇敢多了,並且也交到了幾個自己要好的朋友。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7

我相信只要家園繼續努力配合,針對情況適時調整教育策略,義威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

幼兒情況概述:

鄭義威是我班一位5歲的小男孩,聰明好學。老師、小朋友都很喜歡他,但就有一個壞習慣——愛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課、遊戲時都會發現義威將食指放入嘴裏吸吮。當小朋友午睡起來時,就會聽到小朋友的告狀聲:“老師,義威睡覺又吃手了!”這時,他有會用無辜的眼神看着我,彷彿在説:“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要跑到我的嘴裏。”有時候,看見他在吃手,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來,一會兒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

原因分析:

通過家訪、電訪及平時來離園的接待時間,與義威父母的交流中,瞭解到義威在斷奶後就有吸吮手指的習慣,當時未能引起義威父母的重視,到義威大點時,就不會吸吮手指了,結果義威卻一直沒能將這個不良習慣改掉。當他們認識到其吸吮手指的危害時,又以兒子年紀小,不忍心用強制的手段制止他,結果就錯過了糾正不良習慣的黃金時期。義威的父母的文化水平較高,十分重視對義威的教育,但如何才能改掉義威吸吮手指的習慣一直是他們頭疼的問題,曾試過多種方法,但效果不大。

教育策略:

一、從心理上下手,瞭解吸吮手指的壞處,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吸吮是經常反覆吸吮口脣、手指、腳趾、被子等行為,長時間吸吮手指或腳趾,會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或腳趾變大、變粗,影響美觀和精細動作的發展。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蟲感染,還會使上下牙槽咬合不良。而這個吸吮行為經過長時間積累而成的,如果用強制的方法,會使義威產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能用強制的方法,只能用引導、鼓勵的方法,使他自己認識到吸吮手指的壞處,讓他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於是我將吸吮手指會產生的.後果用故事《貝貝的手指》講給他聽,讓他自己去故事裏尋找為什麼貝貝的手指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當義威從故事找到答案後,很緊張的問我:“老師,我會不會變成跟貝貝一樣呢?”我笑着問他:“只要你從現在開始下定決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我相信你絕對不會變得和貝貝一樣的。”義威聽了很高興地説:“老師我要改掉壞毛病。”那天早上他都沒有吸吮手指。

二、用各種方法轉移注意力,加強監督幫助他培養良好的習慣。

義威吸吮手指的習慣不是一兩天能改掉,所以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而且他已成習慣,要改不太容易。在初期,我努力讓他將吸吮手指的次數減少,從每天三四次到一兩次。有時他吸吮手指是無意識的,這就要我們老師的監督,在他睡着後,要監督他,不讓他將手指放入嘴中吸吮,有時他會控制不住,於是我馬上分散他的注意力,提供串珠、拼圖、剪貼等精細的手工活動,鼓勵他控制吸吮吸吮手指,集中精神完成任務,逐步讓他忘記要吸吮手指。實在控制不住時,我就會和他一起講笑話,讓他忘記吸吮手指的念頭。

三、支持、鼓勵他改掉不良習慣

因為全班幼兒都很喜歡義威,也知道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習慣,有時難免會遭到小朋友的譏笑。有一次,當義威想和陳瑾一起遊戲時,陳瑾拒絕了他,還説:“我才不跟你玩,你會吸吮手指。”義威聽了很難過。這時,我就安慰他:“其實每個人都有不良的習慣,只要我們改了,別人還會喜歡你的。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義威,但是他們不喜歡吃手的小朋友,只要你改了壞毛病,小朋友還會和你一起玩的。”後來,我還特意給班上的幼兒講了吸吮手指的危害,發動全班幼兒一起支持、幫助義威改了壞習慣。

四、家園一致,共同探討教育方法

我們在家訪中知道,義威的父母文化水平較高,十分重視對義威的教育。所以,我們就積極地與義威的父母探討教育的方法,努力嘗試各種教育方法,並讓他們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方法,主動參與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逐步建立科學的育兒觀。在與家長的聯繫中,我改變了以往那種“告狀”式的做法,首先向家長彙報孩子的進步,同時向家長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這樣家長很樂意支持我們的工作。

成效與啟示:

通過半年的家園配合,義威吸吮手指的現象減少了,小朋友不在譏笑他,能自信、大膽的與小夥伴一起玩遊戲了,雖然吸吮手指的現象還存在,不過,吸吮手指的次數明顯減少了。我相信只要家園繼續努力配合,針對情況適時調整教育策略,義威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8

觀察原因:

今天,小雅的媽媽告訴我,孩子經常一出了幼兒園的大門就要尿尿,而且還是特別着急的那種。在與媽媽的交談中得知孩子在家就有憋尿的習慣,不到已經快憋不住時不會去尿尿的。看的出媽媽也是很無助,希望老師能給與幫助。為了糾正孩子這個不良的習慣,我決定對小雅進行個別觀察及教育。

觀察實錄:

在進行區域遊戲活動的時候,我看到小雅的神情看似緊張,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她要尿尿,我趕緊問她:“小雅,你是不是要尿尿?”可她一臉嚴肅的.告訴我:“沒有。”我又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小雅的雙腿夾緊,我就對她説:“沒關係,老師陪着你,跟你一塊上廁所好嗎?”小雅沒有拒絕,我拉着她的小手一塊上了廁所。

觀察分析:

要想改變小雅的憋尿習慣,我覺得首先要老師細心地觀察,在她出現憋尿現象時要及時的給予幫助。其次要讓她覺得這不是一件嚴重的事,以此來解除她的緊張情緒。第一次幫助小雅不憋尿得到了成功,正式因為有了這次的成功,讓我對她糾正這一不良習慣增強了信心。

觀察實錄:

在餐前準備時,我組織幼兒如廁、洗手,當我喊道小雅那一組時,小朋友都大步流星的走進廁所,只有小雅沒有動靜,依然坐在座位上,我來到她的身邊蹲了下來,拉着她的小手告訴她:“馬上就要吃飯了,要去解小便洗手吃飯啦!”她一個勁的搖頭説:“我沒有小便”。我怕強迫她去會引起她緊張,她説沒有,我就沒有再要求了。吃完飯帶着孩子們散步回來以後,我又再次組織小朋友如廁,來到小雅的身邊對她説:“馬上就要睡覺了,要是不尿尿,憋着會肚子痛,到時還會尿牀,好羞羞”。小雅聽我這麼一説,伸出小手示意要和我拉手並對我説:“老師你陪我一起尿尿。”小雅再一次進步了,離改掉這個不良習慣又前進了一步。

觀察分析:

小雅的憋尿現象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得了,作為老師不能着急,要有耐心,不能着急。她的每一次進步,老師都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同時,老師應利用幼兒的心理特徵,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取得實效。

取得的效果:經過這幾天的時間老師的耐心引導和家長的配合支持,儘管小雅還不能自己主動的去入廁,但是已經能在老師的提醒下,陪同着去入廁了。孩子取得的進步和家長的配合,老師的耐心,細緻的觀察是離不開的。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9

觀察記錄:

語言活動時,我在給小朋友將故事,只見楊舒涵坐在椅子上,一會兒將鞋子蹭下來,一會兒一會兒用手去勾旁邊仁和衣服上的鐵環,一會兒又將身子擰到後面。我叫她一聲,她立刻坐端正了。沒到兩分鐘,她又去拉倩倩的手,倩倩與她對視了一下,笑了,她終於找到了玩伴,兩人開始你撩我一下,我撩你一下的玩耍起來。

分析:

上述記錄只是一次教學活動的片段,椐我一週來的觀察,我發現舒涵幾乎沒有認真聽課的時候,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小動作中。不僅如此,還經常影響其他孩子聽課。通過與家長交流,我瞭解到,其父母都是南方某城市的生意人,經常在外奔波,孩子跟其祖母,家中還有一個小弟弟,每天都是與弟弟一起玩耍,而在家裏,祖母都是用家鄉話與其溝通;其次,她的全家都是外地人,而她從小也在外地長大,説話口音與我們不一樣,互相都聽不懂,而孩子又不會説普通話,因此,不願與別人溝通;再次,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

措施:

語言不通是造成孩子不願聽講的主要原因,因此幫助孩子學説普通話是當務之急。

首先,與家長溝通,在家創設環境,與孩子進行交流時要有意識的説普通話,引導孩子學説普通話。

其次,在幼兒園裏,老師要有意識的多與其交流,教她説普通話。

再次,教師要善於發現她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她,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最後,在各項教育活動中,要有意識的請她坐在教師最能關注到的地方,便於觀察、提醒她。另外,教師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活動方式是否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及時改進教學方法。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0

觀察地點:

中一班午睡室

觀察時間:

每次午睡時間

觀察記錄:

第一次與晨晨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瞭解中發現她非常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來説吧,她總是那個一直睡不着的孩子。針對晨晨這種情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尋着聲音找過去,原來晨晨還沒睡着。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接着就聽到帶着哭腔的'告狀聲:“晨晨掐我!”原來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晨晨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着。和她家長聯繫,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形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説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晨晨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牀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看書。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孩子們正在安靜的操作數字遊戲。忽聽“嬉…”説笑的聲音傳開了。放眼望去。又是段陽陽!“段陽陽!”他咧着嘴巴笑嘻嘻地看者我低頭開始操作了。但不一會兒他又動這個小朋友。逗哪個小朋友笑了…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1

觀察目的:如何有效地對內向幼兒進行鼓勵、欣賞教育。

背景記錄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説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老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鍊、做操時,總會發現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進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活動時,發現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繼續觀察,發現他對於數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從不愛積極表現自己,只是安靜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規。對於教師提出的建議,他也只是安靜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發現,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給大家看,並當眾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着無比的自豪和快樂。在以後的科數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並通過家校聯繫告知家長孩子的進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現在,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積極地動腦發言,而我也發現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裏一直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裏,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着他的健康成長。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2

觀察實錄

今天的特色活動是《核桃大變身》,核桃殼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堅果。之前已經讓孩子們欣賞了核桃殼的作品,所以他們知道如何對核桃殼進行創意添畫。Z拿了兩個核桃殼,用超輕黏土粘在了紙上,然後用記號筆在核桃殼身上畫了幾個圈圈,然後又添加了幾根豎線,我走到Z身邊,然後他拉住我的手,對我説:“你看我畫的小烏龜。”對於Z的創意我首先表揚了他,然後對他説:“核桃殼變身了小烏龜,真有創意,一隻烏龜有點孤單,怎麼辦呢?”於是Z又對我説:“沒事的,我再給它做一個小夥伴吧,還可以添畫一些小魚,於是他拿起記號筆又開始畫起來了。”

分析措施

1、Z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非常的好,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的美術水平有一點差,這需要讓他多加練習,畢竟熟能生巧。

2、在活動中Z也願意聽取我的意見,能夠進行添畫、繪畫、製作,説明他能夠將老師的意見接受,是一個很虛心的小朋友。

3、Z在繪畫的過程中拉住了我的手,説明他急於想把自己的作品讓我看到,希望有人能夠肯定他,這一點是值得關注的,要多給孩子鼓勵各關心。

觀察記錄

我走過Z他們一組,然後看到L做的小烏龜很有特色,他用輕黏土做成了烏龜背上的花紋,我表揚了L的創意,Z聽到之後看了看我,然後又繼續做起了他的烏龜,等我再兜一圈回來的時候發現,Z的小烏龜身上粘滿了超輕黏土,一點核桃的影子也看不出來了,他還笑眯眯的對我説:“看,我的小烏龜身上還有粑粑的圖案呢。”他這麼一説,旁邊的`小朋友們都笑了。我問Z:“你的小烏龜是拿什麼材料做的啊?”Z回答我説:“是核桃殼和彩泥。”“那我怎麼看不出你用的材料呢?”“我把它包住了,所以你就看不出了。”“那下次我們少用一點輕黏土,把材料露出來,好嗎?”Z點了點頭。

分析措施

1、我表揚了L,Z聽到了也想要得到表揚,所以他也用輕黏土裝飾自己的烏龜,但他的裝飾適得其反,將我們使用的材料完全掩蓋起來了。我稍加提醒,告訴他要把材料體現出來,他接受了我的意見。

2、Z為自己的作品感到很得意,旁邊的小朋友聽到他的介紹後也鬨然大笑,説明Z是一個很樂觀開朗的小朋友,但有時候會有天馬行空的想法,老師不能制止,要適當引導。

標籤: 幼兒 個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o2vd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