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9篇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9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9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祕密花園中的小主人公叫瑪麗,是個相貌平庸。脾氣暴躁。人見人厭的小姑娘,在一次瘟疫中,她的爸爸媽媽被奪取了生命是她成為了孤兒。

我看到這時,總是想問:‘’這本書裏怎麼淨是讓人不開心的人或事呢?‘’我懷着這個問題看下去,隨着另一個小主人公迪康,我漸漸明白了,作者首先採用對比的方法,讓我們看到孤單,寂寞對什麼事都感到厭惡的瑪麗,結識到了朋友之後,漸漸開朗,漸漸變的漂亮,漸漸讓我們感到判若兩人的瑪麗。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友誼的價值。活潑的迪康,用自己真誠的心打動了對什麼事都厭惡的瑪麗,打動了身患重病對生命不報有任何希望的柯林,使他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

如果我是瑪麗,我會更加的厭惡所有的人或事,因為在這個家庭裏,我的父親是一個終日不回家的人,而我的母親也只會每天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舞會,並不在乎我的存在,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裏,我感到孤單寂寞漸漸的性格孤僻,有誰不會變成這樣呢?

因為他,這本書的出現,使我明白了友情可以改變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人生。

我喜歡祕密花園這本書,更希望擁有迪康那樣寶貴的友情,讓我的生活充滿陽光,歡樂。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後。”寂靜的夜晚,讀完《安妮日記》的最後一個字,耳邊縈繞的是安妮清脆而堅定的聲音。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是安妮依然想“活下去”。事實上,她做到了。雖然她在15歲的花季被迫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藉助她的《安妮日記》,她永遠地活着,永遠亮麗,如初綻的花。

《安妮日記》是安妮?弗蘭克用生命完成的傑作。1942年6月,德軍佔領了荷蘭,為了逃避蓋世太保的搜捕,父親帶着一家人躲進了辦公室的密室。密室裏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好説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衞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一切似乎都那麼黯淡無光。

在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天地裏,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悲憤,掙扎?她用天生的好文筆向我們展示了她那段最難忘的生活。從13歲到16歲,幾乎每一篇日記,更多的不是戰爭帶給她的沉重,而是她對待戰爭的樂觀。“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着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

這是多麼堅強的安妮,多麼樂觀的安妮,是堅強和樂觀支撐着安妮度過了艱難的密室生活,是堅強和樂觀成就了《安妮日記》。

是的,“生活予我以痛,我以微笑吻之。”只有樂觀才可以讓一個遭遇不幸的人,堅強地活下去,活出別樣的精彩。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我不是很胖,但我有35公斤的希望。”這句話是35公斤的希望這本書中主人公多多説的一句話,使我感悟最深。

多多最快樂的時光莫過於幼兒園的時光了,醫生對多多影響最大的老師就是幼兒園的老師——瑪麗老師了。瑪麗老師在多多的畢業評價冊上寫道:“他有仙女般的手指,漏斗般的腦袋,他一定可以教育成才。”

到了國小一年級,多多還是很快樂,繼續做自己的手工。二年級還是一樣,快樂。但是到了三年級,多多的噩夢生活開始了:來了一個惡老師——貝魯夫人。來了一個體育課,使他討厭上學。一次體育課,他穿着傑西卡的運動衣和運動鞋,可是,傑西卡的衣服和鞋簡直就是綠巨人的,太招惹人笑了。因此,貝魯夫人就大罵了多多。

多多四年級和五年級都生活在體育課的陰影內,一直到中學多多還是討厭學校。直到有一天,多多的老萊昂一病不起了,醫院不讓看老萊昂,多多勵志要好好學習把自己的老萊昂救回來,所以他先給格朗尚中學寫了一封信。多多終於開始學習了。

通過《35公斤的希望》我明白了:做人不僅要孝順,還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以及迎刃而上的決心,終加耐心就會有一番成果。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小紅軍戰士與地主鬥爭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潘東子,生活在一個貧苦的家庭裏,他的父親和母親都參加了紅軍。有一天,他的父親要隨紅軍去遠征,母親則留守。在父親臨走時,給他留下了一枚紅五星,父親説,當你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時就會有人給你帶上。在一次戰鬥中,東子的媽媽為了掩護戰士犧牲了,東子很傷心,有一位紅軍伯伯對他説,我們會為你的媽媽報仇的,你要堅強。隨後,他跟着這位伯伯來到了一位爺爺家,由他來照顧東子,還要為紅軍蒐集情報.由於生活比較困難,鹽也比較少,所以他們編織好了東西進城去賣,從而為紅軍搞鹽,敵人查的非常嚴,東子就把放鹽的竹筒灌上水,然後在倒到自己的棉衣上,就這樣過關了,為此他得到了紅軍伯伯的誇獎並給他説你在這已經畢業了,要到新的戰鬥崗位上去,他隨後又來到一家米行當夥計,在這裏他殺死了殺害他媽媽的人,而且還為農民搞到了糧食,立了大功。最後,他的父親回來了,説你已經是一名合格的戰士了,他們就隨着部隊走了。我要學習他的機智勇敢,還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將來我也要做一名優秀的戰士,保衞我們國家。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文章摘要:作文最頂上有一個像皇冠一樣的頂座;2500字作文今天是星期六,蝸牛村長一大早,就把整個村的人叫到會議室開會去了。同學們,如果你們想知道平時吃的蔬菜是怎麼長出來的,就來我奶奶家的後花園看看吧。這時,我就立下志,一定要好好學習,讓姥姥高興;”鋼筆慘愧地想:“自動鉛筆對我那麼好,可我卻總是嘲笑它,它卻一點也不嫌棄。

人們常説:“一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能讓我們認識世界,還會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人生。”《名人傳》即:“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他們的主人公分別為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説家,不過,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面對痛苦、面對孤獨,貝多芬選擇了堅持自己的信念,作為一個聽不到任何聲音的音樂家,他給人一種傲慢的錯覺,對於政治上的專制統治,無情的戰亂,他卻選擇了反抗,為了和平,貝多芬曾説:“只要是為了獲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規律都可以破除。”這句話準確地表達了他當時反對專制的心理,而米開朗基羅又何嘗不是呢?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因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本想他的人生理想中。而托爾斯泰則用他的筆桿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

而我面對現在的和平,美好的社會,更應該用刻苦的學習豐厚的知識,武裝自己,走向美好的未來.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説,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裏,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着另一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着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説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的一生是坎坷的,米開朗基羅的一生是充滿悲劇的: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卡普雷塞出生。他的父親是地方法官,脾氣暴躁,母親在他六歲時去世。但是他最終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家和詩人。現存也有着他精美絕倫的作品:《哀悼基督》、《大衞》、《垂死的奴隸》、《被縛的奴隸》和《摩西》......他的成名可以説是踏踏實實的去奮鬥,腳踏實地的學習,以無窮的精力永遠追求藝術上的盡善盡美。

對於米開朗基羅的成功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他經歷了“苦難”。“苦難”對於人來説是一種認識自身、 發展自身的過程。苦難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自己,激勵我們為了消滅苦難來找出解決的辦法和途徑,讓我們學會了堅持與堅強,我們有時自身的發展就是消滅苦難的過程。比如我們有一次考試不理想,這就可以比作是一次“苦難”,這種苦難讓我們查漏補缺,讓我們努力些的去學習,最終消滅了“苦難”,也就是考出了理想的成績。同時,對於苦難我們有時不能改變,但是可以轉變對它的態度,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迎接苦難,接受苦難,消滅苦難!開朗基羅也正是經過了許許多多的磨難最終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其次米開朗基羅的成功是因為他十分的踏實,雖説他只知道夜以繼日的工作但是他卻擁有着踏踏實實的心理,做什麼事都腳踏實地,從不去想有什麼捷徑,其實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功只會去祈求捷徑是毫無用處的,所謂的捷徑也就是自己一分的耕耘,結果也就是屬於自己的一分收穫,而且唯一的捷徑也就是自己不斷的努力,沒有任何人可以代勞!

托爾斯泰

回顧托爾斯泰的一生,我驚奇地發現,他竟然“不是個天才”,《名人傳》裏他自己説到: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在後天的生活中,憑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頂峯的。

是的,年輕時代的列夫?托爾斯泰,學習成績如此的普通;既無洋溢的激情又橫溢的才華,不僅孤獨鬱悶而且大腦狂熱偏執;他對生活不滿甚至感到厭倦,於是他變得放蕩不羈,他學會了財博,他不得不四處借債......這可真令人難以置信:列夫?托爾斯泰竟然會曾如此!他那善良的心靈呢?他那昂揚的鬥志呢?他那閃光的才幹呢?

青春的低谷是暫時的!列夫?托爾斯泰怎會永久消覺下去呢?他勇敢地追求意志與肉體、精神與境界的完美結合,而且他還希望得到全人類的敬仰和愛戴,正因為如此,他努力着......終於,用那支桀驁不馴的筆寫出了驚世之作。他成功了!是的,他的作品吸引了無數的愛戴者;隨之,他的名聲也響遍了國內外;很久很久以來,他的價值無人能媲美。

然而,列夫?托爾斯泰一再強調:他只是個普通人,他不是個天才;他只是用了他的“金鑰匙”,打開了他的“智慧之門”,才造就了自己的成功。

希臘神話告訴我們: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扇“智慧之門”,只是它常常被暫時地掩埋着,因為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座潛力巨大的寶藏庫,假如你善用你的“金鑰匙”,才能發現門後是一片燦爛陽光,有着無窮的熱能——這時的你,就奏響了生活的最強音;相反,如果你惰於開發自己的無限潛能,你將一輩子是個弱者!

事實不就是這樣嗎?“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在困境中,給生命之舟加燃料,他們名垂青史;在順境中,更應當給生命之舟加動力,要不怎麼會有“滿招損,謙得益”之説;順境中要堅持創造,因為“一切事物的趨於完善,都是來自適當的改革”;“人才進行工作,天才進行創造”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人才,甚至是天才,就看你的每一天是否在改進。

因為羅蘭説:“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份精華。我們要了解自己,選定方向,認真去追求。”如果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開掘“智慧之門”的可貴,並且都有勇氣和決心,能踏踏實實,以自己的方式,認認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們有朝一日也可以驕傲地宣稱: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就譬如列夫?托爾斯泰,善用自己的那把“金鑰匙”,適時給自己的生命之舟添油加動力,給自己一個理想的'前程!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暑假中,我有幸閲讀了《雪豹悲歌》這本動物小説,它的情節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使我受益匪淺。

《雪豹悲歌》記錄了雪豹“雪妖”這樣一段悲慘的經歷:“雪豹”在半歲時不慎跌進了捕獵坑,被一位好心的農民救走,養了一年多。之後它被送進動物保護局,準備被放生。但它已經錯過學習的最佳時間,基本無法學會捕獵技巧,無法養活自己。

故事的轉折點在幾天後,“雪妖”在保護區內找到了它的母親,並在母親的引導下學習捕獵,但是雪妖不能和它媽媽住在一起,所以它就妒忌自己的弟弟妹妹。有一天當它媽媽出去捕獵時,雪妖就趁機殺害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可就是當雪妖把弟弟從山上扔焉的那一刻,被雪妖媽媽看到了,它媽媽一氣之下把雪妖咬得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之後悲傷地走了。不學無術的雪妖,在搶奪豺羣的食物時,最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從這個上説,與其説雪妖是被豺羣害死的,倒不如説它是被貪婪和自私害死的。所以我們做什麼事都不能貪心和自私,一切要靠自己的勞動並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能對任何事物養成依賴性,那樣不是長久之計,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最近,我讀了一本著名的故事繪本,名叫《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中江嘉男。這本繪本講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一隻名叫鼠小弟的小老鼠來到了一棵結滿蘋果的蘋果樹下,看着又紅又大的大紅蘋果,鼠小弟的嘴巴里不由自主地流出了長長的口水。忽然,一隻小鳥拍打着翅膀飛了過來,叼走了樹上的一個蘋果。鼠小弟心想:要是我也有翅膀,會飛的話。還沒等鼠小弟想完,一隻猴子又駕着樹條穿從樹間了過來,爬到樹上摘了一個蘋果,又駕着樹條從樹間穿越了回去,鼠小弟心裏默默地想:要是我也會爬樹的話。不一會兒,一頭大象邁着大步走了過來,用長長的鼻子吸走了一個蘋果。要是我也有長長的鼻子。説着,鼠小弟用腳夾住鼻子向前拉了拉。這時,一隻長頸鹿走了過來,挺了挺長長的脖子,用嘴咬住一個蘋果走了。要是我也有長長的脖子。説着,鼠小弟使勁向上挺了挺脖子。後來,又來了只犀牛,它用那大大的頭使勁地撞那棵蘋果樹,樹上的蘋果紛紛落了下來,犀牛含走了一個蘋果。···最後來了一頭海獅,鼠小弟問它:“你能把樹上的蘋果弄下來嗎?”海獅説:可以,不過需要你的協助。你願意嗎?”鼠小弟點點頭。海獅把鼠小弟高高拋起,鼠小弟一下子就被海獅拋到了蘋果樹上,拿到了最後兩個蘋果。

讀了這本繪本故事,我知道了這隻海獅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動物,我們要跟這隻海獅學習樂於助人的好習慣。不要像鼠小弟一樣老是妄想。我還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的含義。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愛的教育》讀後感中學生作文

讀《愛的教育》有感 書籍,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它讓人得到知識、從書中明白 寶貴的道理。《愛的教育》,卻讓我感受到了人世間的真情。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品。它自從 1886年問世以來,成為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手中讀物,《愛的教育》被翻譯成數百種文字與方言,廣泛流傳於多個國家,深受讀者的喜愛。

《愛的教育》講的是一個三年級學生恩里科在一個學年所發生的事,以日記的形式被記錄下來。一則則老師講的“每月故事”、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向我們講述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人性的善良與純潔,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作者用這些愛的鑰匙,打開了我們的心扉;用這些故事,展現了人性之美。

生活之中處處充滿了愛。處處充滿了美好的字眼。讀了《愛的教育》讓我明白了人間的愛,是多麼偉大、是多麼重要。對國家、對社會有愛,是每一位公民應該明白,應該去對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與愛。朋友之間的友誼,是需要雙方的真誠與付出。做人,要敢作敢當,做錯了就要改,不能面對自己的過錯時,不但不該,還去逃避、不敢面對、那你的生活就不會精彩。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貢獻的人多了,就變成了大愛,這個時間將十分美好。讀了《愛的教育》讓我懂得了很多,所以建議大家也去讀一讀。 讀後感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看王憶安的《長恨歌》,一曲娓娓道來,絃音頓挫,台上的人伊伊啊啊,熱鬧非凡;台下的人看的清晰,不過是趕了一回繁華,只是低迴慢轉都作着告別,曲終人要散,幕台上的冷清無人眷戀,不過是述説着無法挽回的難過。

《長恨歌》裏有的是似女人小性子的潮粘的梅雨季風,有的是似肌膚之親般的性感的挨擠的上海弄堂,有的是帶陰沉氣息如雲似霧的虛張聲勢的亂套流言。也有處於嘈雜混淆中如花蕾一樣純潔嬌嫩的閨閣,盛載的都是不可為人知的心事。還有把城市的真諦都透徹領悟的自由羣鴿,它們在密匝的屋頂盤旋,帶着劫後餘生的目光哀怨地看這一片城市廢墟。

那是屬於上海的廢墟,上海夜夜笙歌,歌聲是帶着形式般迫不得以帶歡慶的熱鬧,卻是沒有高山流水純粹清澈,在這廢墟里,裊裊娜娜的浮出一個清新雅緻的影子,那是王琦瑤。

她是就典型的上海女兒,追逐潮流講究小情小調,平易近人,心比天高。若是出生不好,被虛榮牽着鼻子走,都是要走上無奈的不歸路的。

小説分三條清晰的線索:第一是王琦瑤的遭遇,從片廠拍戲到登上摩登雜誌到舞會流連再到選舉上海小姐,把她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眾人羨慕吹捧的高度,這不是幸事,而是為她的悲劇奠下基礎。到這裏是小説的高峯,月以滿,則要虧,水到滿,則溢出。王琦瑤戲劇的榮耀開始走下波路,在人們意味深長的眼裏約定俗成的成了交際花,勾三搭四,墮了胎,成了最卑微的女人。最後死於他殺。無人同情。

第二條線索是從王琦瑤的友情出發。從吳佩珍到蔣文麗到嚴家師母再到張永紅,這些友情不過如水般淡薄,各有各的利益計較,講不清道不明的各懷鬼胎,但彼此做了個寂寞途裏的聊友也未嘗不可。

第三條線索是王琦瑤的愛情。從程先生到李主任到阿二到康明遜到薩特再到老克臘,王琦瑤並非多情也非濫情,而是生活所逼。一開始,王琦瑤的生存意識是在愛情前面的;到有那麼一剎那愛情的尾巴跳躍到她眼前,也是轉瞬即逝,留也留不住。憂傷的纏綿,總是帶着無可奈何的悲情,像隨時都要消逝般。

王琦瑤對程先生,既是明白他的一顆心全在自己身上,她高高在上,帶着些許的驕傲,因為這墊底的驕傲。於是她不承諾。“不承諾是一根細鋼絲,她是走鋼絲的人,技巧是第一,沉着鎮靜也是第一。”退到最後,還有個程先生。她心安理得的這樣想。

。命運的齒輪啟轉,慢慢為她踮起一層又一層的高度。她的心本是高的,只是受了現實的限制,這種矛盾終於在愛麗絲公寓裏得到緩解——她當起了李主任的姨太太。名副其實的交際花,卻只能在暗無天日的等待中默默枯萎。她愛他,卻留不住他。這種愛是無端生出的被動的迴應,在寂寞的光影度過的。她説:“我還不能走,我要留在這裏等他,我要是走了,他倒回來了,那怎麼辦?他要回來,見我不在,一定會怪我的。”終於,小女人的任性還是抵不住命運的無情宣判——李主任飛機失事。

到阿二,他只是懵懂少年。見着她,把她當成了童話和嚮往。她是他一個繁華的夢,真是是不願醒來。但王琦瑤也沒放在心上,只隔着一層曖昧。

情緣再流轉,王琦瑤由鄔橋重回到上海,當了注射護士,認識了康明遜和薩沙。康明遜和她是兩情相悦,卻是不能在一起,當有了孩子,康明遜又無法承當。王琦瑤不怪他,她想,她是很愛這個男人的,不願他受委屈。她對他不僅是愛,還是體恤。於是她獨自承當。平安裏的流言三傳四傳,王琦瑤不得不找來薩沙當墊背的孩子的父親。也是略施小技,卻也掩不過情場浪子薩沙的眼睛。最後他也離開。

輪轉了一圈,還是又回到原點,遇到程先生,他無怨無悔地照顧她和她的孩子。王琦瑤心想,若是他提出,她也定是不會拒絕他;但程先生是君子,從不在她那裏過夜。兩人都明白王琦瑤此刻對他只有恩沒有愛。他愛她,卻只能不告而別。到底是回不去了。

當年的王琦瑤有如白絹似的,後來漸漸寫上字,字成了句,成了歷史。歷史沉澱得深,不過是漫天揚起的灰塵。那華麗的旗袍,抖落的不單是繁華似錦,還有的是抑制不住的落寞和惆悵。時間是最具有腐蝕力的,洗盡了鉛華,那奪目的榮耀,不過過眼雲煙,留不住的風景,竹藍打水一場空,到頭來,只剩空曠的虛無。人什麼都沒有。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56y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