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4篇(精品)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4篇(精品)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基督山伯爵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4篇(精品)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1

寒假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開始讀起了讀基督山伯爵,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很長,不想讀下去。正因如此,我沒讀過幾本完整的書,所以那次我下決心把基督山伯爵讀完。沒讀完時,心情特別沉重,讀完後如釋重負。

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是個充滿活力,充滿陽光的年輕水手。他有慈愛的父親、體貼的愛人,有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他善良樂觀,對周圍的人都以禮相待,並且真摯熱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裏,寫滿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神往。而這一切美好卻招來小人的妒忌,使他陷入無底的深淵。結婚典禮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時間失去了一切,伴隨他的只有伊夫堡陰森地牢裏的黑暗及精神和肉體對他的雙重摺磨。

在整個故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唐泰斯遭遇不幸後仍能堅強的活下來,在伊夫堡陰森地牢裏忍受精神和肉體的折磨仍能從神甫身上學習多種語言,使自己不斷完善,強大,這不得不讓我佩服他的毅力,他的忍耐力。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鋭的,並不是憑着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成功逃獄獲得一大筆財富後,他以基督山伯爵名義一步一步地實現他的復仇大計。令我感動的一幕是美賽苔斯去求唐泰斯別把她的兒子殺死時,唐泰斯明明知道在決鬥中不殺死她的兒子就等同於要自己去死,然而他卻答應了。那句”怎麼!難道這座準備了那麼久,花了那麼多心血建造起來的大夏,就這麼毀於一旦“使我不得不折服於他的人格魅力下。

唐泰斯處心積慮的那一切,以及他的生命,竟然能為了一個已經與仇人結婚的舊情人的請求而放棄,我覺得他好偉大。我思考着,他是多麼艱辛的.走到今天的這一步,就算他殺死阿爾貝也不為過,然而他沒這樣做。

除了復仇,伯爵也有他的另一面,那就是報恩。他暗中對那在以前幫助他的人,一一進行報答。當然印象最深刻的是莫雷爾,在他幾乎自殺的時候,伯爵救了他,然而在二十四年後,莫雷爾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準備自殺時,也是伯爵救了他。與其説這是巧合,倒不如説這是命中註定的。這正正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道理,好人有好報。

”世上本來就沒有幸福和不幸,只有相比較的境遇。只有經歷過苦難才知道幸福的滋味,只有曾經想過將要死去才知道活着的快樂,等待和希望“。在唐泰斯的經歷中,原原本本把這句話體現了出來。他經歷了十四年的不幸,然而就在這種苦難的等待後,他才有了希望,他才有了他後來的一切。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有着不少的挫折﹑磨難,我們能做的不是哀傷,而是堅持,是等待,只有我們堅持下去,等待下去,才有希望,才有那美好的明天。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與打擊,都要勇敢的活下來,不要放棄上天給予你的寶貴生命,只要你活着,那就有機會,只要你能等待,希望最終有機會成為現實。”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五個字裏: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2

這周我閲讀了大仲馬的鉅作《基督山伯爵》,深有感觸。

這本鉅作中的主人公基督山伯爵是一個敢愛敢恨、豪爽氣派也聰慧過人。由於飽經滄桑,他對任何事都格外的執着,可以説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形象,但他並不是憑空捏造的人物,他藴藏了部分作者的寫照。作者大仲馬本人就是一個非常豪爽的人,他在基督山城堡連續幾年每回宴請賓客都高朋滿座,其中許多人,大仲馬甚至連名字都不知道,可見,他的氣派,比起基督山伯爵來,那簡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基督山城堡門廳的正位,放置着大仲馬的半身像,還配上了一條座佑銘“我愛愛我的人”。由此可見,基督山伯爵的敢愛敢恨、豪爽氣派是源自於大仲馬,而整句正是基督山伯爵的寫照--“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這本書更多的是揭露當時社會的暗無天日、金錢至上的現象。書中維爾福先生自私自利,為了名譽、前途不惜違背自己的父親,為了金錢,他憑靠着他的法官身份不知道出賣陷害了多少人;維爾福夫人貪戀金錢,為了遺產,不惜毒殺四個人,可見人性的黑暗卑劣。

相比19世紀,如今金錢的地位似乎越來越高,那麼人性的毀滅也越來越深嗎?但凡有黑自然也有白,莫雷爾一家就不是被金錢吞噬的好人,最後金錢卻不請自來,而維而福夫人最終落個兩手空空,這就是事與願違,因果報應。

主人公在被陷害後,通過“瘋教士”的幫助和自身的果敢與機智成功逃出了絕地,甚至後來發現了“瘋教士”留給他的祕密——在一座叫基督山的小島上,藏着無盡的金銀財寶,便化身基督山伯爵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愛德基德也正是這樣,他先是報答了那些幫助過他的人,再去進行自己的復仇計劃。這告訴了我們應該剋制自己,拒絕誘惑,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在伯爵臨走前説的一句話——直到天主為人類揭示未來藍圖的那一天到來之前,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這五個字內“等待和希望”,耐心的等待加之希望帶來的動力,必然能迎來黎明的曙光,這“等待”和“希望”就是大仲馬寫的這篇鉅作的中心。

我在明白了這些道理後,對自己往日的行為感到了絲絲悔意,因為自己的一些莽撞行為,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了許多傷害,並且毫無知覺。

小説裏的內容——復仇,十分富有變化,每次復仇都有不同的結局,使故事內容豐富、情節曲折生動,又給人一種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感覺。讀完之後,掩卷再思,的確也沒有更好的結局了,對此不得不讚歎作者的巧妙安排。

大仲馬也並不滿足於基本的情節離奇曲折,由於篇幅較長,只有單純的情節會顯得單調,所以,穿插了不少小小的驚險場面,使內容具有奇峯突起,迂迴曲折,大起大落的藝術效果,但又不遊離於主題之外,影響中心。本文的這些特點,也使文章更回的精彩,引人入勝,也使我明白了面對困難,不能一味地迴避,雖然也有可能遇到絕境,但沒有勇敢和智慧,那麼好人就不會得到報答,壞人也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人生就像基督山伯爵説的一樣——耐心的等待加之希望帶來的動力,必然能迎來黎明的曙光!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3

新的一年是以一次相互無力的挽留而開始,不禁會想人生是否經歷過被動與主動之後才能獲取做人的智慧。基督山伯爵説: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裏面的:“等待”與“希望”,但是當等待逐漸變成空想,希望變成失望,乃至絕望之後,我們開始惡語傷人,開始謊言欺騙,雖然並不是為了讓對方傷心,但是卻已經讓過去所付出的等待都付諸東流了,其實是等待讓等待空等,希望讓希望絕望。

那麼新的等待與新的希望是否仍會降臨到頭上?我認為人的身體在失去它們時僅僅是一架空虛的骷髏,不知道為什麼吃飯,為什麼睡覺。是因為它們在引導我們去想想自己,想想親友,想想自己能為自己帶來什麼,為他們帶來什麼,追根究底我們因感情而等待,因感情而希望。

19世紀20年代的法國,水手愛德蒙.堂泰斯,因遭嫉妒,受人陷害而被終生囚禁,在獄中向獄友法利亞神甫學到了全面的知識,並獲知基督山寶藏的下落;在十四年後,愛德蒙成功越獄,並且獲取了寶藏,然後他潛逃回故鄉馬賽,獲知自己的老父飢餓而死;未婚妻梅塞苔絲嫁與自己的仇人費爾南;而自己的三個仇人(費爾南、堂哥拉斯、維爾福)卻混跡於巴黎的上流社會,飛黃騰達、封侯拜爵。此後愛德蒙化名為基督山伯爵,決心向仇人施行復仇計劃。可以説那一個曾經陽光、天真、充滿憧憬與理想的年輕水手,靠着自己十四年來的`等待與希望,熬到了越獄的那一天,但是感情的崩潰卻指引他不可逆轉地走向了復仇之路。

可能我們都曾認為感情的一切都可以按部就班,但卻不曾想它竟如此脆弱,脆弱得如同一面玻璃鏡子,你衝它微笑,它還你以微笑,你衝它做鬼臉,它也還你以鬼臉,你一旦發怒了,向那面玻璃鏡揮拳打去,鏡子碎裂了,它還你以破碎且猙獰的嘴臉。你為它茫然、為它沉溺、為它落寞、為它迷惑,為何你自己所擁有的表象,卻被它映射出另一幅面龐。

但是鏡子也有另一面,可能在猙獰的背後,隱藏着相反的温存的善良的心靈:基督山伯爵,他也並不全然是一個執行復仇的天神,他感恩,拯救了曾經有恩於他的老船主的公司;他善良,挽回了馬克西米蘭與瓦郎提娜的愛情;他也為自己復仇時的狠辣而懺悔,寬恕了發瘋的維爾福與破產的堂哥拉斯;他也為愛他女子而動容甚至願意犧牲性命,放棄了與阿爾貝的決鬥。由此可見,他的等待,他的希望其實一直都沒有消失,只要他曾顧念的人還在,那他也就會繼續等待,那就還有新的希望。

雖然心中那面破碎的鏡子也終究會有重圓的時刻,但是終究抹不掉那上面的裂痕:最後,雖然所有風波都已經過去,梅塞苔絲失去了丈夫,進了修道院;阿爾貝拋棄了所有家產,甚至拋棄了父親的姓氏,參軍入伍;瓦郎提娜雖然嫁給了馬克西米蘭,他們一起照顧中風的爺爺,但她失去了幾乎所有親人;而愛德蒙最後在海蒂的哀求下帶着她黯然離開了法國。

因為這片小説總讓我想起很多身邊的事情,於是懷着很多感觸和想象,開始描繪那近兩個世紀前的巴黎故事,新的一年,故事仍然在繼續,讓過去的過去吧,只希望還有時間和朋友們在無聊的時候談心,在靜謐的時候發呆,一起哭泣,一起歡笑。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4

也許從來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帶給我發自內心的震撼,但這本書恰恰是個例外,它令我的內心波翻浪湧。

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所著的《基督山伯爵》。乍一看,似乎也只能用厚度不菲來形容——長達千餘頁,厚實的書脊與燙金的封面給人以華美的感受。我曾經翻開過,也曾經讀過一個片段,那栩栩如生的插圖與引人深思的語言,立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早便起了閲讀此書的慾望。

如今,我終於讀完了這部長篇小説,自己的感受也只能用意猶未盡來形容。這部書講述了主人公愛德蒙·唐泰斯,是如何遭友人誣告蒙冤入獄,又是如何巧妙的越獄,在陰陽差錯間獲得老神甫給他的藏寶圖中所示的萬千寶藏,進而腰纏萬貫,後以“基督山伯爵”自居,踏上覆仇之路的故事。

與平常所見的長篇大論的文章不同,這本書不僅擺脱了那種窮説教式的俗不可耐,還在故事情節與人物性格刻畫上牽住了我的心。故事的主人公愛德蒙·唐泰斯本是個熱心、淳樸、善良、英俊的好青年,但是,由於“法老好”船的會計騰格拉爾與情人的堂兄費南多的陷害,進入了監獄。在獄中,他結識了一位智慧的神甫,在他的勸導下,主人公變得對生命、對未來充滿了渴望,才在這暗無天日的地牢中,有了前進的動力。在神甫的培養和教導下,他不再沉淪,變得更加智慧,越來越成熟。讀到這裏,我體會到了等待與希望的重要性。等待使事物有了發展的可能性,它能讓人對未來充滿信心,自然而然便有了希望。希望正如閃爍的光點,給予人們在窒息的黑暗中前行的勇氣。主人公在“等待”中引來了“希望”,他越獄了。之後的他似乎變了一個人,復仇的火焰燒灼着,他威逼着他,他如同一台復仇的機器,一頭上帝派遣的魔鬼,準備履行命運權杖的獎懲。對於這種變化,我發自內心的'感覺到:這種人性的蜕變,正如脱下羊皮的狼,正是背叛、仇恨的“功績”呀!這兩個怪物,將人內心的一切良知與善良消滅殆盡。我不僅為主人公的未來擔憂起來,也許他能報仇雪恨,除此又能得到什麼呢?但很快,我看到了結局,當騰格拉爾幾乎昏死時,基督山伯爵出現了,他原諒了仇人。讀到這裏,心靈深處的震撼難以掩飾,我領悟到了寬容的力量。原諒一個讓自己的前途和未來都化為泡影的人,這需要怎樣的胸襟和氣度?這是一種偉大的行為,是最好的教育,是最讓人震撼的壯舉,是人類內心深處的美德!仇恨若是把雙刃劍,那麼寬容則能讓他形同虛設。罪惡的靈魂,可以用寬容的力量淨化。主人公做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他明白,如果實行了對惡的制裁,那就再一次讓自己進入了靈魂的“監獄”。揹負着罪惡,也將再受煎熬。正是寬容,可以化解仇恨帶來的心理創傷。

讀罷全書,受益匪淺。等待與希望,給人以力量;寬容,化解矛盾,詮述真理!因為人類的智慧全部濃縮在這兩句話裏,那就是:不灰心、不放棄,終有希望;放下仇恨,寬以待人,你就會擁有燦若星辰的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eol0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