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優秀(14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優秀(14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傅雷家書讀後感優秀(14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由於結婚時間不久,時而會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自己是個小白,身邊也沒有出類拔萃的人,討不到經驗,所以選了這本書來學習。為什麼不選擇育兒類的書籍,我感覺那些都千篇一律,理論上的都一樣,書上都會説要教孩子善良、正直敢擔當,但沒有一本書從父母的角度,以父母的口吻來教育孩子。這也是我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吧,想知道傅雷是怎樣與孩子溝通的。

因為我只讀完了一小部分,也正因為讀到傅雷讓兒子不要一次寫完工作小結,而是要分幾次來寫,我決定敲起鍵盤來對我的讀書做個小結。

本書是從傅聰去波蘭後開始寫的,初信表達了思念之情,後續就夾雜着許多內容,思想交流、賽前調整、賽後激動等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對傅聰的思想教育,他總説傅聰是為國家爭光,為國家的文藝事業做貢獻。起初我會嗤之以鼻:會彈鋼琴有什麼了不起?參加國際大賽就為國爭光?後來想想,拋去時代背景不提,一位父親能以自己的孩子為傲,那是對孩子莫大的肯定,不像現在的父母,在家在外都覺得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各種語言抨擊孩子,孩子自然不自信,做事不會堅持,生怕一點點失敗。傅雷能夠對孩子説出如此驕傲的話,傅聰在國外也會自信滿滿吧。信中,父親也會向孩子報告家中的情況,父母身體安好,傅敏學習上遇到困難等等。

有些人認為孩子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本身就優秀,必然有人天資聰慧,但一旦用錯了地方,就會釀成大錯,如若沒能及時指導,就會泯然眾人。傅聰天資如何,我無從考證,也沒細細研究,但從父親的信中,我發現傅聰也有青春期的通病,不願意與父母溝通。雖然有回信,但不積極,也會迴避父親多次提到的問題。但父親並沒用惡劣的言辭來斥責他,而是向兒子表真情,説一説自己的心境,為什麼要兒子回信中必須寫一些東西。

信中不乏批評之語,但絕無失望的態度。信中提到最多的還是學琴練琴的事,既想讓孩子技藝上有進步,又擔心孩子的身體,一字一句都是肯定、關心、教導與鼓舞。可見,我們要做感情充沛並且有遠見的父母,孩子是個個體,但在他思想完全成熟之前,我們還要做個舵手,為他們保駕護航,還要有不被理解的心理準備。

到此為止,我只看完了1956年之前的信,後續內容如何,是否有與我所總結的相悖之處,還有待於探究。我會堅持把觀後感碼出來,供自己日後學習。在此強烈推薦家長閲讀此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其實,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並不是每個父親在疼愛的同時,卻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

而傅雷先生就是一位這般偉大的父親,他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的打動着我的心。

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對傅雷先生來説,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或願望。它大到人類對世界的貢獻,小到對事業的'嚴謹,甚至於對兒子的言行舉止的教育也離不開“人”一字。它不僅在信中如此寫,在生活中他也實際做到了,並且把這思想、理念傳給下一代。

對他兒子説:“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

幸福對他來説莫過於此,與兒子成為知己、朋友。父子之間沒有隔閡,沒有溝壑。因為他從不以一個高高在上的父親或教育家出現在兒子面前,而是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對他説出自己的建議和他商議。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麼想,筆就怎麼寫,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暇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偽。

他謙虛誠懇地説:“我與兒子相處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他真誠深情地對兒子説:“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先生也像我們的父親,他的話也深深地烙在我們的心中,如何做人,如何交友,如何學習。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濃濃的愛國熱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每一位父親、母親也是這樣深愛着我們,教導着我們。聽見他們的嘮叨,其實是我們的福氣呀!”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教會了我很多。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傅雷家書》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到1966年的186封家書,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

這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雖是寫在紙上的家常,但這些話語卻如山間潺潺的清泉,承載着一位父親細膩、真摯的令人動容的感情。

誠如書中所寫”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字裏行間之中顯而易見傅雷先生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孩子,希望他茁壯成長,有所作為,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對於孩子的每一件事都親力親為,怕別人做不好,但又怕孩子難以獨立。似乎每位父母的心中所想與傅雷先生都是如出一轍的。

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怕我們懵懂不知這世界的深淺,又希望我們永遠純真,沒有煩惱纏身。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近與遠中舍取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與我們相處。我們是風箏,父母希望我們只在他們目光所及之處飛翔,但又害怕那根緊握在他們手裏的線會令我們厭煩,禁錮我們翱翔的高度。

傅雷先生是一個好父親,他與孩子的相處把握好尺度,嚴師、慈父、益友,他在他的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好每一個角色,且都做到了極致。但是我的'父母也許不能做到像傅雷先生那樣完美。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地教導孩子,他們很少讀書。但他們愛我,那些令我厭煩的管束嘮叨都代表他們愛我。他們會在每一次斥責後落淚,在每一次憤怒後原諒,在每一次失望後包容。這是我的父母,天地間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如果你愛他們,請儘早向他們表達你的愛,不要羞怯,你們是生生相息的整體,你們是血濃於水的親人。告訴他們你愛他們,別讓他們等太久。

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濃濃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我們常常沉浸在中,把你的一生重新問過一遍,想着你在強保中疾肥胖,又淘氣又的,頑強而多事的少年,一直到半生不熟的去羅馬尼亞出發去參加肖邦為止:童年時所受的嚴格的庭教育,少年時代的發奮用功,出國後的辛勤疾苦,的些許成績真像電影中的一個個鏡頭歷歷在目,包括了多少心酸和多少歡樂!如今你到了的高潮,也是一生中最的階段。開始成家立業了。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傅雷對兒子的愛意,連小時候的支根末節都還記得。是啊,對的愛永遠那麼偉大,傅雷對兒子博鞋的愛都暗含在書信中了。

有人説,沒有,就沒有剛毅;沒有父愛,就沒有寬廣。的確,父愛一點也不弱,一點也不渺小。從小到大,父親都帶給我們高大強壯的形象,這種形象延續到了那無形的父愛中的我們。就算有一天父親不再強壯,它那濃濃的父愛卻早已告訴我們:做人要勇就。

父親總是在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好像對於他來説,我的事永遠都是重要的事。有一種幸福叫兒女,有一種叫關懷,有一種親情叫父愛。這句活説的一點都沒有錯,父親對我們的愛可謂之偉大,父親常以他獨有的沉靜,詮釋着父愛的.。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郁的父子情深。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我的父親我能快樂的,凡事只要就好,俗話説得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説我們只要努力過,竭盡所能的去實現自己的,不論結果如何,都不要太過介懷,只要無愧於心即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金庸曾説:“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在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夫婦從1954年開始寄給兒子傅聰的家書。在家書中,傅雷經常和兒子探討藝術相關的問題,這是傅雷作為一位父親對兒子事業的提點和幫助。

在兒子成名之前,傅雷向兒子強調,在創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理性和感性的結合。他覺得在彈鋼琴時苦練技巧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想成為真正的藝術家,還需要學會在音樂裏注入最真摯的情感。

而在兒子成名之後,傅雷又告誡傅聰要保證自己藝術的尊嚴,這位操心的父親,甚至還時不時在家書中詢問兒子的理財情況,目的就是監視兒子的收支情況,並且希望傅聰在藝術的創作上是純粹的'。我們不難看出,傅雷一直在秉承着一種樸素的人生觀,並以身作則的影響着自己的子女。

書中有很多觀點值得我們學習,比如他常會在家書中強調,要堅持大我,拋棄小我,也就是説,切勿對個人的利益和得失太過計較。因為在人生過程中,總是充滿苦悶和矛盾,當我們熱衷於追求個人名利和利益,而又得不到名利和利益的時,必然會因為嫉妒和仇恨而陷入痛苦之中。相反,若我們堅持大我,拋棄小我,放棄個人利益,而為社會和人類前途而感到苦悶時,因為出發點是正義是熱愛,所以我們會做出一些小小的貢獻。

作為父親,傅雷很關心兒子的生活與成長,兒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比如如何勞逸結合如正確理財,以及處理愛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傅雷在家書中多次提及,並提出建議和意見,及自己的親身經歷。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使得這些文字生動優美,讀來感人至深。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活靈活現,可愛至極的父親形象。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覺到傅雷和傅聰不僅是一對父子,更像是一對談心的朋友,他們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給了我很深的感觸,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苦心。在傅雷那多一封封的家書之中,我彷彿隱隱約約看到了父母的身影……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身邊一向有人給我引薦這本書,但我一向沒有去了解。今天一看,確是讓我形象深入。

讓我得到這樣感觸的原因——傅雷先生有着異樣的品格魅力。

“真實的光亮絕不是永沒有漆黑的時刻,僅僅永不被漆黑所掩蔽算了。真實的英豪絕沒有卑賤的情趣,僅僅永不被卑賤的情趣所服氣算了。”這是傅雷先生對咱們品格上的鼓舞,言外之意流露出他品格的尊貴。就好如他批評八股文,以為八股文是使人思維懶散,感覺麻木,遇事不認真負責的產品。

而這種共同的品格魅力不只體現在文學方面,還在於藝術和人生。他從前説過:“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終做鋼琴家。”他將層次講的很清楚,也説明晰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沒件事都是要一步一步做起的,而這全部的根底便是做好人。

也正因如此,他對孩子們的教育也脱不開品格,乃至是着重於品格。這種教育方法令我入神,我以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這讓我知曉成果並不是處於榜首位的,品格才是。只要具有傑出的.人品,才會讓一個人的文明素質提高,才能使一個人獲得更加優異的成果,才會懂得什麼是感恩以及怎樣去感恩。

我期望每個家庭都能懂得這個,我期望他們不會再一味地尋求孩子的好成果,而忽視對他們品格的培養,我期望那些因一些瑣細小事而引發的弒親事情不會再呈現在人們的視界中,期望當今的社會越來越潔淨.

我信任這個社會會越來越陽光,每個家長教育也會更加明麗。我也會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學習,真實做到從我開端,為子孫做好的典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傅雷家書》就像我們的一本良師益友,教會了我們做人,告訴了我們處事的道理。

父母的愛,往往是嚴厲而又具權威的,但是,看了《傅雷家書》這本書後,我發現父母的愛,居然還能是談天論地,包羅萬象的。

這本書中,使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傅雷在傅聰出國參加肖邦國際比賽前後書寫的家信。這些信體現了不僅體現了父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還表達了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以及老師對學生殷殷教誨。我感到十分震驚。

小時候,如同父母對我們一樣,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十分嚴格的。這種愛導致父子倆關係相處不融洽。長大後,傅雷與傅聰的關係便如同朋友一般, 而且父愛變得更深沉。因為,傅雷年輕時曾經出過國,所以恨不得把自己的經驗,一股腦兒地傳給傅聰。我特別喜歡傅雷説的一些話,特別能鼓舞人心,又彰顯深明大義。

這本書中,令我感動的人還有馬先生。誠然,他不是傅聰的父親,但是他卻扮演着父親的角色。傅聰在國外的這段時間,馬先生把傅聰照顧得很好,簡直就是傅聰的經紀人。另外,我比較喜歡傅聰的第一任妻子——彌拉。她不像其他女性一樣依賴丈夫,而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關心他。身為兒媳婦,她懂得傅雷夫婦的難處,並且表示理解,她是一個識大體的妻子。

這本書語言精煉,道理眾多,有些樸實,有些偉大,讓人體會深刻。其中,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可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築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去了解別人上面的愛,才不是盲目的愛。”

以前的我,在為人處世上總是顯得不夠真誠,不懂的事情會裝懂,不肯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評,説得好聽是具有極強的自尊心,説得不好聽是死要面子。現在,我要放下偽裝,做真誠的人,做真實的自己。

《傅雷家書》就像我的一本良師益友,教會了我做人,告訴了我處事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是不可恥的事。

——題記

這是我讀完《傅雷家書》後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感情”是這世界上最奇妙的一件事,或許外嚴,或許內慈,卻都是內心真情的流露。

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個字就是“愛”。在這180多封家書中,字裏行間,都溢滿了濃濃的父愛。是一個父親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章。有父親對兒子的思念——點點滴滴的回憶就像日夜更替,反覆循環;有父親對兒子的鼓勵——肯定的讚賞給了兒子信心;更有父親的囑咐——對遠在他鄉的兒子千叮萬囑……這種種父子間的情感在“抵萬金”的家書中展露得淋漓盡致。只有那如海的深情才能一封家書長達7000多字啊!

翻閲着一封封家書,如同在讀家中的長輩給自己寄來的一封封信,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深切的關愛,以至於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把自己當成了主角,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人與人之間最真摯,最美好的情感大概就是這樣的吧!在這日益信息化的社會裏,有多少人還秉承着這種維繫感情的方式呢?

傅聰和傅敏無疑是幸運的,他們擁有一個如此愛他們的父親,一個如此優秀的父親,其實我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雖然他沒有給我寫過一封信,可能他不善表達愛意。他不會幫我買漂亮衣服;他也不會對我説“生日快樂”;更有甚者,考試失利時,他還會嚴厲的批評我。但他並不是不愛我,他會在責罵我之後,偷偷溜進房間看看我;星期五回家,他會買一大堆我愛吃的菜,讓我打牙祭;我生病時,他更是忙前忙後,悉心照顧我。父親,他只是習慣把愛掩藏在厚厚的外殼下罷了。

感謝傅雷,是您,讓我讀懂了父愛。父愛就像一本家書,你不用多問,你也不必多説,只要用心感悟,讀上千年你也不會厭倦。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

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眾所周知,《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教育範本。所以在假期裏,我認真的拜讀了這本書,真的被這186篇感人肺腑的書信所打動!

有很多人説傅雷是一個很嚴格的父親,確實,在他和傅聰兩年間的書信來往中,不難看出這一點。他對兒子有着不容置喙的愛,但在書信來往中,他始終把對傅聰的道德和藝術的指導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犢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説,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兩人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句話就出自於《傅雷家書》,從這句話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深愛着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遠在海外,心都被牽絆着。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這樣的一句話,展現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教育方法,他不會像一些父母那樣只是批評,而是會給予適時的鼓勵,給孩子自信以及指明奮鬥的方向!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這些話則充分體現出了傅雷對兒子嚴厲的一面,他希望他能夠成長起來,學會面對,學會處理問題,這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點!

《傅雷家書》記錄着傅家父子兩人兩年間的交流。仔細閲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無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縱觀全書,我想,也許正是這句話凝結了傅雷對兒子傅聰最含蓄深沉的父愛。《傅雷家書》共收錄了近百封傅雷寫給傅聰的家書,其中有藝術家之間思維碰撞的火花,有對新中國未來的發展展望,有對兒子為人處事行為習慣的培養,所見所聞的分享,也有噓寒問暖枝葉關情的温情。然而最感動我的,也許就是一個嚴厲的父親不經意間的真情流露。

傅雷教子極嚴,有時近乎不近人情,這一點傅雷在《家書》中也屢屢提到自己對過去“不懂做父親的藝術”時的後悔。儘管傅雷是如此的一個嚴父,在傅聰離開中國留洋學習鋼琴之際,也是戀戀不捨難以割捨。書中有這樣的話“園丁用血淚澆灌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無意中,在傅聰離開之際,我們可以在此一窺傅雷作為父親柔情的一面。又有哪位父親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呢,從來都只是“因愛生恨”為了促使子女前進的'鞭策。

《家書》中亦可見得傅雷身為父親事無鉅細,無微不至的管教。不管是為人處世的原則,生活學習的安排,行為習慣的規範,演奏時的表情姿勢指法樂理,他都一點一滴地寫在家書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處便是傅雷提醒傅聰:“圍巾必須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間,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手插在上衣袋比插在褲袋裏更無禮貌,切忌切忌。”這樣的瑣事也不吝筆墨地寫在家書中!實在是無微不至。對於子女,父母便是如此。總是細細碎碎,總愛嘮嘮叨叨,總是對子女有着各種各樣的不滿意,追根到底,也許就像開頭那段話所説的一樣,父母就像“一面忠實的鏡子”之作用,就是“正其衣冠”,檢查自己的污點。人們往往不願意直面自己的缺點,而父母的指出讓我們無法逃避,從而還怨恨鏡子太過誠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父母的嘮叨教育總是有所逆反不從。其實他們如是,不過是想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罷了。

讀《傅雷家書》,在傅雷質樸的文字中總能聯想到自己的影子,總是藴藏了不曾言明的含蓄之愛,細細咀嚼,那份柔情猶在。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輕啟富有質感的書頁,淡淡墨香並着一句句流水般的叮囑,在時空中氾濫出一種温馨,若是時光倒流,在建國時期漂泊海外的遊子,最期待的便是從家中漂洋過海的家書了吧,夕陽斜下,手中執卷,我走進了傅雷的內心,隨着他的父愛,越過了千山萬水,彷彿手中的《傅雷家書》還有傅父的餘温。

眺望書中的背景,傅聰少年出國學藝,帶着父母的厚望,隻身來到了波蘭。這是蒼白的求學時光,是煢煢孑立的淡灰色日子,但絕不是缺少親情陪伴的歲月,因為父母的牽掛思念,都化作了真情漫漫的筆墨,不斷地鼓勵着他,細細地滋潤着他,給予了他濃濃關愛,帶來了温暖與欣慰,也指導着他的行事,糾正着他的錯誤。每一個字都折射着父母的思念與擔心,包涵着對兒子的愛和望子成龍的願望,縱使時空隔絕了兒子的音容笑貌,卻隔絕不了父母的愛子情深啊!

回望書中,情意綿綿。除了一些寒暄與關懷,更多的便是對兒子勸説的箴言了,不論是傅聰想從波蘭轉去蘇聯,還是情感上的波折,父母都對此都耳提面命,真切而又着急,恨不得去到孩子身邊滔滔不絕地對其指導,但是除了有條不紊的分析和講解原因看法外,父母不曾強加思想,也不乏對孩子的尊重。而是用自己的人生閲歷作為兒子的產考,以一種希望助兒子一臂之力的語氣,不強求,也不責罵,也不否認兒子的看法,眺望人間,從古洎今,如此能思量孩子內心的父母也屈指可數了吧。

看書,最重要的莫過於悟書,從傅雷嘔心瀝血的教育中,我也不沒有受益匪淺,“細水流長才是辦法。”這是傅雷對兒子為了在外贏得口碑一個月頻繁出演提出的看法,是的,人生如細水長流,重要的並不是一時的光芒萬丈,更不要鋒芒畢露,若是良馬必有伯樂,若是蕭何必有韓信,超負荷的支出,能量必然會告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並不存在,畢竟人生不是夢,一時的輝煌終究只是曇花一現,落落浮浮,日新月異,世代更迭,沒有不失色的綢緞,沒有不退隱於蒼穹的星辰,沒有持久不衰的新鮮感,只有不急不躁,曠日持久,不斷學習,不斷昇華才是長久之計。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一路開花,一路閃耀,走向成功的彼岸。

橘黃色的淡淡光華融入了黑白筆墨,書中沒有明豔動人的詞藻,沒有讓人為之失色的語句,然而這淳樸的文風卻是白髮蒼蒼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最好的見證。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拿起這本也許並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瞭解過傅雷,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資料,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他自己的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他自己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能夠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湧的年代裏,傅雷透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能夠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他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期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發奮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能夠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4

拙誠是温柔的底色,温情又是瑣碎平凡中的獨一無二。這家書中,就藏滿了拙誠與温情。

一封封家書,滿滿的親情在字裏行間,有傅雷夫婦對兒子的摯愛,又有對兒子的期望,至真至情的一百八十七封家書,漂洋過海送到傅聰手中。

《傅雷家書》是一本體現父愛的書籍,由傅敏編輯,處處都體現了父愛的苦心,甘願把自己所受的'陶冶與教養,在才智技巧中積累的經驗,統統交付於傅聰,在予之疼愛的同時,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也正是因為傅雷有着極高的文化造詣,父子二人相敬相愛,可處於時代悲劇中,命運變換,沉重悲涼,傅雷在寫給兒子的最後一封信中説,“生活中困難重重,我們必須不斷自我改造,向一切傳統、資本主義的、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感情與習俗作鬥爭,我們必須拋棄所有的人生觀和舊的社會準則。”

家書中,傅雷對傅聰説過“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這是一個父親,對於自己的孩子諄諄教誨,長大是一次歷險,曾經他是純真少年,眼裏充滿理想,如今枯木逢春,漂洋過海離開父母,對着從未踏足的地方,面對陌生的面孔,逐漸客觀正直,可以直視錯誤,不被曾經困擾,理想滿是灑脱。

我想每個父母對於自己的子女,或許有着偌大的期望,希望他們“胸中有丘壑,立馬鎮山河”,又希望他們平安喜樂、萬事遂意。父母因我們,而消耗掉了細碎而浪漫的生活,但或許當他們想起未來還有我們的樣子,日子就充滿了意義。《傅雷家書》開篇即是剛送走傅聰,傅雷夫婦心裏便一直掛念,他們是否一直願某年的遺憾,都是來年驚喜的鋪墊。由子女衍生出的瑣碎,在黑夜裏,温柔又遙遠的燈光,不再觸及纏繞他們,卻依然照耀他們。父母總會認真聆聽我們的願望,偷偷保佑我們萬事勝意,耐心教導我們,前方雲霧散盡,就是一片光明。

父母之愛,便自帶了拙誠與温情,在滿目瘡痍前,總有父母為你踏雪而來,像冬日的一封信,温柔又獨一無二,等來年雲庭春深,卻依然存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gq3g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