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優]論語讀後感15篇

[優]論語讀後感15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論語讀後感15篇

論語讀後感1

我讀了《論語》後,我知道了很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它的意思是説:“學的知識要時常去複習的,不也很快樂嗎?”單單這句話就不僅教會了我一個道理,還教會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呢!從前,老師教過的知識,我放學回家後從來都會自覺去複習,總以為自己腦子聰明,很輕鬆地在課堂上就能把這些知識全部記住。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到了即將段考的前幾天,媽媽一檢查我的作業和試卷,才發現我學的知識很多都沒有鞏固,有印象的東西並不多。在離段考的前幾天裏,為了能考出優秀的成績,我被迫每天晚上“開夜車”很辛苦地補缺補漏到深夜,熬到眼睛變成“熊貓眼”。導致嚴重睡眠不夠,第二天起牀晚了上學遲到,耽誤上課。即使是這樣,加班加點還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識都記牢。後來在段考時我果然吃了大虧,雖然很努力,但是考得並不理想,語文才80分。後來讀了《論語》之後,我開始學會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學會了每天晚上對老師當天教的知識進行復習,知識不知不覺記得牢固了,學習變輕鬆了,期考成績竟然提高到了90幾分,我別提多高興啦!《論語》教會了我一個絕好的學習方法,使我學得更愉快了。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意思説:“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卻經常侷促憂愁。”記得小時候,媽媽買來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來,不讓姐姐知道,想一個人獨佔。上學時,我經常擔心:“姐姐會不會找到我藏起來的牛奶呢?媽媽會不會發現呢?”當我讀完《論語》之後,我主動地把牛奶拿出來和姐姐分享。媽媽也表揚我大方。《論語》教會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從此以後我做事光明磊落,越來越有君子之風。

《論語》教會我的做學問、做人道理真的令我終身受用!這便是我讀《論語》的寶貴收穫。

論語讀後感2

我在寒假的時候看了《論語》這本書,知道了很多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書。這部曾經統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仍然能成為現代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建立和諧社會的有力思想勸導。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論語》是孔子在教學生的時候片片斷斷,留下來的課堂筆記,他的學生把這些給編起來,後來就成了論語。

看了《論語》後,我從中悟到學習應腳踏實地外,還從中得到不少的學習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經常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就會從中領會更多的新知識。“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卻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嗎?它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態度和為人的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的意思就是:幾個人走路,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其中,選取他們的長處來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也告訴了我們無論我們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每次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這些話都告訴了我們要重視品德的修養。

讀完了《論語》的我,從書中收穫的人生哲理,將會在我今後的生活中不斷的自我吸收和體會,它將伴隨着我成長,成為我人生的指路標。

論語讀後感3

暑假裏的一天,媽媽帶我去武進圖書館看書,我讀到了《論語》這本書。

我知道了孔子是古時候著名的大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説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幫助,其中有幾句印象最深刻。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温習舊知識時能有新的體會和見解,就可以當老師了。孔子的這種學習方法很好,我們要在課後或回家以後複習一下當天學習的內容。通過複習可以讓我們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會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以後我要天天覆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談到學習,小朋友們只認為向老師學、向書本學,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就非常有限。其實只要我們用心,隨時隨地都能學到東西,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都大為增加,就如孔子説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説:“三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人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要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對於他們的缺點要引以為鑑,以利於自己改正。”這句話告訴我們:朋友或同學之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寫的真好,我們要好好讀讀。

學到了學習方法和態度,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孔子對流水的感歎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歎。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鬥中才會現實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歎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生無盡的思考。“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是最珍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相信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很多關於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度,真是受益匪淺。

論語讀後感4

《論語》是儒家思想的千年經典絕學的一本著作哦!相信大家都知道《論語》這本書是記載着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其中紀錄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孔子經典語句,讓人讀了之後深受啟蒙,而且裏面的語句還簡單易懂,很容易就明白做人的各種道理。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如果認真鑽研這本著作,就一定能勝讀十年書啊!

時光荏苒,在逝去的2500多年裏,恐怕再沒有哪一本書會比《論語》有更多的讀者了。我們都被孔老夫子的智慧所折服,無人不佩服他的領悟,他不愧是教育家!

書裏藴含着深刻的道理,每讀一句我就會學到一個新的知識,讀《論語》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 ,深有感觸。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就不知道他怎麼可以做人。就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怎樣走路呢?”

人在世界上處處需要誠信。生活中,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別人就會認為你是虛假的人,是偽君子,甚至會遠離你,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就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面前——伸出援助之手去幫一個沒有誠信的人,那時候你就會感到無助;學習時,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與同學相處時總撒謊騙人,不誠心誠意地交朋友,對同學做事、講話都不誠實守信,那同學們一定會對你充滿了反感,還會討厭你,大家就會不與你交朋友,那時候你就會感到孤獨;社會上,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在工作崗位上的話,同事們就會認為你是一個滑頭滑腦的人,也就不會與你合作辦事,大家也會避開你,那時候你就會感到失落!

人與人之間處處需要誠信待人!

論語讀後感5

“學而”句提出了“學”的本質,“學”之道;緊接着就是知己之樂;然後是君子的概念,理想的人格。

而君子想要做“仁人”、行“仁道”,最重要的'是要樹立起其根本,這個根本就是“孝弟”,就是“孝順父母,愛敬兄長”。

但並不是人人都具備有“仁”,比如“巧言令色”之流基本上無“仁”可言。當然,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在面對父母時,無論再怎麼“巧言令色”也不為過。

可是,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到“仁”呢?“吾日三省吾身”。通過反省,實時檢視自己的行為,以此修身,使之符合“仁”之道。概括起來,反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答應別人的事,是否有盡心竭力去完成;與朋友往來,是否有做到誠實守信;恩師所傳之學問,是否有學以致用?

個人修身、齊家到一定境界了,那便可以出來治理國家了。治理千乘之國,有五點要素:敬慎於事而不荒嬉;取信於人而不相欺;節儉而不奢靡;愛民而不輕用民力;必不得已而需用民力,當在農閒之時,以不誤稼穡。

而後生晚輩求學者,與君子“為仁人”、“行仁道”一樣的道理,當先樹立起根本。那根本是什麼呢?根本為“德”。“德”包括“入”和“出”兩部分。讀後感。“入”是根本中的根本,“孝悌”。“出”,包括行為做事有章法,與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而後由“入”的推己及人“愛眾人”,並且親近“仁人”,習“仁”之道。當根本豎立起來之後,還尚且有餘力的話,那就可以去學習詩書文章了。

後生晚輩所求之學,未必一定就得是詩書文章。倘若他能夠誠心誠意做到:見到賢人,能夠恭敬相待;侍奉父母,事事能夠竭盡全力;為保家衞國,甘願獻出生命;對待朋友,能夠做到言而有信;那麼,即便不曾學習聖賢之書,那他也必定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論語讀後感6

時而不得不感歎孔老夫子的偉大,從時間維度上來看,千百年來儒學依然歷久彌新,保持着強大的生命力;從空間維度來看,儒學從中國傳播到亞洲,甚至世界各地。《論語》作為記錄孔子和學生言行的一本著作,總有幾句讓人過目不忘:“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則是孔夫子求學精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首先是孔子的這種謙遜的態度難能可貴,孔子的學問遠遠高於常人之上,然而對待學問仍然虛心以待之,不驕不躁,踏實向他人求學。如今,我們很容易學到一些知識,遂便沾沾自喜,便不再繼續深入鑽研了,所以對知識的理解更容易處於冰山一角的階段,成為不了大學者,大科學家又能怪誰呢?要不然,也有這樣的一羣人,學到一點知識就四處誇耀,掌握這些皮毛知識變成了自己炫耀的資本,殊不知自己所炫的學問早已成為陳年俗套,真理已經變成了謬誤,經常成為人們的茶餘飯後的笑料。可笑乎,這種求學的態度實則不端啊!

其二,求學的途中需要用辯證的思維進行有效的選擇。對於善的內容,用進行摘取加以學習;對於不善的內容,自己要自我剔除。知識作為一箇中性詞,自然要對知識採用一個辯證的思維去對待,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學習。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每天有數以億計的信息在互聯網傳播,質量也是良莠不齊,謹慎選擇,辯證對待,從中汲取營養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能力。

其三,師從何人?曰:善人也。顯而易見,孔子是嚮往善的,這裏所屬的善當然不僅僅侷限於善良,而是指一切積極美好向上的人。換言之,這種人是沒有年齡,性別,地區差異,社會階級等等之分的。只要他/她有好的一面,我就理應謙虛求學。這點與韓愈“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不謀而合,隱約可以窺見孔子在求學方面的平等思想。

故而,求學要謙之,辨之,善之。

論語讀後感7

這個假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背了《論語》。我們每天背一兩個小段,邊背邊對照平常的行為舉止,看看有什麼做得不對的。《論語》象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每天給我們講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道理,給了我很多啟迪。

在《論語》這部書裏,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君子有九思”這段。它是這樣寫的: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它的意思是:君子遇到九種情況要思考:看的時候,思考是否看清楚了;聽的`時候,思考是否聽明白了,臉色表情,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態度,要想到是否嚴肅認真;遇到疑難問題,要思考怎樣向別人請教;發怒時,要思考會有什麼後患;看見可得利益,要思考是否合乎道義。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讀到這句,我不覺有點臉紅。平時我和爸爸媽媽交流討論的時候,態度很差,經常説着説着就不耐煩起來,象一頭莽撞的小牛,全然不顧媽媽的感受。以後,不管是什麼事情,我對爸爸媽媽態度都要好一點,好好商量。

“事思敬”,在學習中,我也沒有達到這個要求。我有時候做事不認真,學習應付了事。美國航天史上有次航天飛船失事,不是因為什麼重大技術失誤,只是因為有幾個螺絲沒有擰緊。有時候我做數學題錯了,不是因為不會做,只是因為草稿太潦草,數位沒對齊,算錯了。今後,不管什麼事,我都要一絲不苟。

以後,我還要經常温習《論語》,按裏面傳授的道理去要求自己,和別人友好相處。

論語讀後感8

好讀書,好讀書。這句話説得真是太好了啊!人要讀書才會得到知識嘛。月亮升起來了,星星還在天上頑皮的眨着眼睛。我的書房裏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原來我正在背論語。這時間,我突然讀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冉冉上口,十分耐人尋味。是啊,我和黃智傑、王澤華這三個好朋友,不是都在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嗎?我們三個人都有自己的的特長,黃智傑是我們中間學習最好的。當然,在他的帶領下我的作文和數學都大大的有進步啊!我的特長是體育,所以我是他們中間的體育委員,我的游泳、跑步、籃球,都是呱呱幫的啊!王澤華是一個心細的人,所以他是我們的雜物委員。所有活動都是他安排的,每次活動我們都進行的順順利利的,這都是他的'功勞啊!

我們這三個兄弟,都是最好的兄弟。三國時期的劉關張三人是喝了雞血來證明他們三人之間的友誼,雖然我們沒有喝雞血,但是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了我們之間的友誼。我們上個人在生活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我們三個都是最好的朋友,都是男子漢。我們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能在暗中耍陰招,我們三個都要肝膽相照的朋友,生死關頭也要共同度過,我們堅信如果我們無論遇到了什麼困難,都會團結互助。黑過去的,光明就要來臨了。

同舟共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們要用自己的所擁有的所有東西來讓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萬古長青。只要天在,地在,人在,我們的友誼便永在!

好一個孔子,好一句經典的論語啊!

論語讀後感9

“半部《論語》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閃光的語言光照古今!不必説一代偉人毛澤東,一代梟雄蔣介石,對它情有獨鍾,就連後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遠的影響也不勝枚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嗎?孔子説的這句深刻而又藴含哲理的話,告訴(用詞不準,建議改為:不外乎告誡)人們修養是如此的.重要。修養好像花兒在寂靜中開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裏結實。

前蘇聯華西列夫斯基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在別人眼裏,他似乎沒有什麼特長,但為什麼會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而立於不敗之地呢?

因為司令部在集合開會時,他總會第一個到,然後走到地圖前,用手指着敵人應在什麼地方出現,我軍現在在哪?如何擋住敵人的去路,而將他們一網打盡?他在那似乎總是在自言自語,到會的人都説他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自言自語一定是發瘋了。

華西列夫斯基聽到大家的非議後並沒有生氣,依舊在那裏想着大事……開會時讓他發言,他一會説這兒,一會説那兒,雲裏霧裏,在坐開會的人都聽得稀裏糊塗,斯大林來回踱着步子慢條斯理地説道:“坐下吧,我親愛的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説了,還是讓我來説吧!”斯大林把戰爭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聽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原來,聰明的華西里夫斯基早在開會前的自言自語,就已經把重要的信息,神不知鬼不覺地傳到了在屋子裏來回踱步、吸煙、思考的斯大林的耳朵裏,他不怨恨別人對自己的不瞭解,這不重要。只要斯大林明白就可以了!

就因為華西列夫斯基對別人的指責不願恨,才沒有使自己在政壇上樹敵過多,又得到了領袖的賞識,才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成就了他光輝的的一生!修養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只要你永遠擁有它,你的人生就會擁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論語讀後感10

俗話説: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為人處世和終身學習的道理,是一部儒家經典著作。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這部書,去感受裏面無窮的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工。事先做好了應有的準備工作,自然得心應手,事半功倍。這使我想起了最近吉他考級的事。雖然我學的時間不長,但我堅持每天彈奏練習,即使手皮磨破了,我也從不放棄。考級前的一個月,我把樂理知識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複習,該背的背,該記的記,做了充分的準備。在考場上我輕鬆應對,最終以優秀的成績順利通過了考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六一舞團組織表演活動,導師給我們每個人發了一套表演服,我發現我的衣服上面有個黑色的污垢,看上去影響美觀,我就想,何不趁沒人注意的時候換一件好的過來?但轉念一想,我自己不喜歡穿的,別人也不喜歡穿啊!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這就是將心比心。於是,我決定把這件衣服留下來自己穿。即使己所欲,亦勿施於人。這應該是我們終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則吧!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在生活中,某些人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往往會表現出嫉妒或厭惡,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會嘲笑或輕視,這都是不好的處世觀念。我們要朝好的行為看齊,學習他人的優點。倘若看到別人身上不足的地方,要引以為戒,不要犯下同樣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讓自己更趨於完美。

《論語》字字珠璣,句句在理。朋友們,讓我們都來讀一讀《論語》吧!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論語讀後感11

《論語》,一篇充滿高尚的文章。今天,我們讀着讀着眼前彷彿出現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開國丞相趙曾説:“半部《論語》知天下。”可見這句話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國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翻開第一頁,就看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它的意思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温習以前的知識,這難道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了,這那難道不是非常高興的事情嗎?如果有人不理解我,我卻並不怨恨,這樣的人難道不算是君子嗎?“孔子説得真對!求知自得其樂,交友衷心喜悦,懷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

我喜歡讀書,讀書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自從我有點閲讀能力起,書就對我有強大的吸引力。要是碰到一本好書,它就能影響人的一生。我們在閲讀時候會將書中的人物的思想行為和自己的思想行為作比較,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素質。俗話説得好,“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可想而知,書有多大的作用!知識豐富了,就能擁有寬廣的胸懷。

就如我讀《論語》學而這一部份就使我受益無窮,增長了知識。我們應該多讀書。

一本書上層説過,孔子。一個20xx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的先進,那麼貼切,何以想象《論語》這本書卻通知了中國近二十一個世紀。

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説的話綜合在一起,寫下了這篇文章,他所説的不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還有學習的好處和如何學習。

我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現在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都做不到!

孔子,一個創下無數輝煌的學家,現在卻已成了一個歷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論語讀後感12

《論語》真的可謂是家喻户曉的一本書,這本書記錄了孔子與他弟子的言行。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論語》中的十二章,我真可謂是受益匪淺。

在十二章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同時,它還是我童年時期最早接觸《論語》時最開始學到的一章,這句話是這樣理解的:

孔子説:“學習要按一定的時間複習,這不是很快樂的事情嗎?有朋友從遠方前來拜訪,這不是很高興的事情嗎?人們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這不是很君子的行為嗎?”

説實話,我非常佩服孔老先生的智慧。在幾千年前的'時代,孔老先生就能悟出至今為止通用了幾千年還沒有錯的道理。就比如説第一句:“學而時習之”,我現在剛剛進入國中學習,聽到最多的話就無非是“複習”了。

無論是哪一樣學科,老師都告誡我們要定期複習,這樣才能牢記在心。第二句話也是正確的,對待朋友就要真誠、真切,朋友好心來拜訪你,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熱心迎接。

第三句話真是突出了孔子的道德高尚,人們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雖然我也做不到那麼好,但我會去嘗試,去一點點接近那種境界。這三句話無不體現出孔子的智慧。

當然,這只是《論語》這本鉅著中的一小則文章,還有更大的奧祕藴藏在其中,等着我們去探索、學習。

《論語》真是一本充滿了先人智慧的書本,它對你、對我都會有巨大的改變作用,這些作用都是良性的,最後,讓我們一起閲讀《論語》吧!

論語讀後感13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作為一名中國人,我認為,國學經典才是我們語文學科真正所學習的,總之,《論語》記載了仁,孝,信等道德範疇,我們必須要認真閲讀這一部學習的典籍。我認為,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像《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着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為這樣,我對《論語》的態度一向是隻敢仰視而不敢觸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從書櫃中找到這本書,揣摩一下內在的文字。

俗話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簡單意思就是三個人裏面必定有一個是我的師傅,而經過我們的揣摩以後,得知: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讓我們在學習方面,要學會謙虛,告訴我們一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所以我認為,《論語》不但教我們學習的知識,還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處人遇事。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過細讀《論語》,僅閲幾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我們真的應該多看一看這些古文,讓其他人對你刮目相看!這也是對現在國中階段文言文的一個練習。

論語,它就像一盞引導我們向前的明燈,教會我們做人,論語就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讀後感14

《論語》是一本對話錄,記載了孔子與其弟子的對話。同時也是對孔子的思想的體現,特別是對“仁”的體現。但是本人才疏學淺,對《論語》無法做出很深刻的理解,所以下面摘錄《論語》中我個人印象比較深詞句進行分享。

一、“君子不器”對於我這個文學常識比較淺薄的人來説,第一個反應便是:“器”是器皿的意思,翻譯過來便是君子不是東西?但真的是這樣嗎,大家都知道“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也是孔子説的',但是這句話的意思不能直意,如果直意我想我會捱打。後來查閲資料發現意思就是:我們要博學多才,不能侷限某一方面。對於一個老師,可能會的不只是自己的教育教學知識。可能還需要應對某一天學生問的“宇宙是什麼?”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二、有教無類。在孔子那個時代,學習知識是有社會地位人所做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基本出頭無望。而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在當時可能是一個“異類”,這也許也是他偉大的原因吧。而現在我們的國家已經實現了“有教無類”。

三、“以德報怨”,如果真的是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也幸虧讀了《論語》,知道有時在日常聽到也許是斷章取義。

四、“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識就不説了,但這句話體現在邏輯有一點辯證的關係,前半句説不是説因為父母在不能離家太遠,單純看前半句,個人感覺是太片面甚至是錯的,但是加上後面這一句“遊必有方”,成功把到底要不要“遠遊”這件事表達的全面了。

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幾千年前提出了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最後《論語》中的一句話警醒自己“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讀後感15

《論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在歷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説。《論語》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在世界範圍內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被稱為東方的《聖經》。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裏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

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他的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着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涉及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等各方面,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建國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藴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

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藴藏着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恆精神。人生,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標籤: 讀後感 論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jp9o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