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聽黃煌教授《經方講座》有感範文

聽黃煌教授《經方講座》有感範文

連續三天半聽了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黃煌教授的經方講座,感覺老師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思路。一個方子便講很久,方方面面都談到了。旁邊坐着一位鍼灸推拿專業的學姐,她對我説她曾經讀黃煌教授書的時候就感覺寫得很透徹,很適合我這種非中醫專業的娃~現在,我果然體會到了這種感覺。

聽黃煌教授《經方講座》有感範文

老師直接跳出了論證中醫科學與否的命題中,而是用療效説話,旁人愛説啥説啥,我能解除患者的病痛就好。老師講現在很多中醫醫院的大夫一開藥就三四十味,那不叫方,只是一堆藥。這讓我想起了任之堂主人餘浩先生的比喻:“中醫給人看病開方,就像炒一個菜。在學校學習中藥,學習了每味藥物的功效,就好比告訴你鹽是鹹的,糖是甜的,辣椒是辣的,花椒是麻的。學習中藥,就好比告訴你,炒麻辣豆腐需要放鹽、辣椒、花椒等,但這些之間是什麼比例,如何配合運用,炒出來才好吃,就是中醫的“方”了。”好的廚子能用最簡單的材料做出頂好吃的菜,那好醫生是不是也能用最尋常、最簡單的藥使人恢復正氣呢?一位醫生,不能僅僅考慮藥材的療效,同時還要想着藥材的價格走向,哪幾味藥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搞成假藥……綜合這些因素,所以老師説“要發財請往別處,既為醫就存仁心仁術”。中醫與西醫又有很大的不同,中醫不好複製,每個人生病的時間、原因、環境不同開出的方子也不同。

我所理解的傳統醫學流派可能和武術似的。有着同一個目的,卻有着不一樣且自成體系的的理論基礎,他們之間的差異往大了説可以很大,往小了説也可以很小,所以太極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武術有太極,中醫也有,陳摶老祖總結的陰陽雙魚圖是何等的貼切!中華文化的源頭在“易”,而在我看來,道家的思想又是最接近易的。“淵兮,似萬物之宗……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其實古老並不代表神祕,只是遺失與流散的太多讓人愈發嚮往那埋在歷史塵埃中的璀璨文明,才覺得苦澀而難得。

我認為,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想陰陽雙魚圖所顯現的'那樣:由易入難再回歸易。諸子百家的學説著作很少有那動則幾十萬幾百萬字的論,他不過是告訴你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至於做不做,怎樣做那都是要自己去琢磨。佛傳有緣人的思想也是一樣,這中間講一個“悟”字,他需要你保持澄澈的心靈,人生的智慧,高尚的品德……有了這些還要加上艱苦的修煉,百鍊成鋼後達到至高境界然後廣濟天下。天道的循環大概也便在此了吧!

曾有人説古詩是戴着鐐銬舞蹈,但古詩的美和“不戴鐐銬”的現代詩美感是不同的。這也就是文化的差異了吧!但文化遊異同絕不是一種文化可以取得另一種文化的理由,也不能用一種文化的標準去衡量另一種文化最後得出一個我優他劣的結論。文化的作用看不見摸不着,但他滲透在生活各個方面的力量卻是極大的。我們可以也應該借鑑其他文化優秀的方面,但唯一不能變的就是這條根。可惜,我們已經觸動甚至是破壞了很多了。尋回華夏文明的根,是我也是眾多吧友心中的夢。

中醫是從整體着眼的,我早已知道這一特徵,但今天才理解了他的意思。黃煌老師不瞭解XX性腸疊套(好像是這個西醫名兒),卻能用三劑藥治癒患者,這依證施藥的“證”算不算中醫的萬能公式呢?不過也還是那句話,中藥方劑再萬能人也具備一定的獨特性,所以才有隨證加減一説。所以把握核心中醫要治得病的人,不要僅僅治人得的病。先針後藥,先防後治,儘量用最少的痛苦與代價去解決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w2yp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