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斷舍離》讀後感13篇

《斷舍離》讀後感13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斷舍離》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斷舍離》讀後感13篇

《斷舍離》讀後感1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説中説:斷舍離是在行為上要先學會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扔掉,舍的祕訣,就是完全以自己為中心,並以當下為時間軸。其實,仔細品讀此書,我們不難發現日本作者的觀點跟我國傳統文化裏的捨得觀點非常接近,中國有句老話叫捨得,捨得,不捨便不得。我們想得到一些東西,就必須捨棄一些東西。譬如我們想獲得銀行業務上的不斷提升,那麼我們就要捨去內心安逸的想法,去努力的耕耘,我們的服務技能和業務技能才能真正的提高。

這本書的作者所指的斷舍離,是指個人行為和思想方面的綜合捨棄,其中也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不到的物品,或者充盈在內心的貪慾。作為一名銀行職員,在深度此書之後,我最深的感受是,適當的斷舍離,可以清空我們腦海中的雜念,讓我們的思維變得更加專注,從而可以提升我們個人的辦事效率。

斷舍離,斷、舍、離裏的三個字,首先是要我們斷除,然後捨棄,最後我們才能從中解脱離開,這三個字為什麼為什麼要放斷在第一位,其實是頗具深意的`,讀後感·作者認為斷舍離是生活的減法哲學,我們要不斷的減去生活中和思想中過多負累的部分,我們前行的步伐才會輕鬆。

其實,不管是銀行職員還是普通人,我們的內心都有需要斷舍離的部分,那部分可能是對貪慾或者物質的一種執念,也有可能是對昨日記憶捨不得的留戀,如果我們的內心時刻被各種念頭所佔據,那麼我們在工作當中便很難做到專注和認真,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追憶昨日業績而不看重今天的努力,我們必定會被昨天困住,找不到通往明天的路。

適當的斷舍離,清空思維中的廢物和垃圾,輕裝上路的我們會有更輕鬆的心態面對未來工作當中的一切挑戰,羈絆少了,人生自然海闊天空。

《斷舍離》讀後感2

今天看了山下英子的心靈斷舍離,本來沒有指望能有很大的收穫,因為自認為自己在整理自己的心靈方面也算做的不錯,不過一路讀下來還是有不少點醒我的地方,斷舍離強調自我重心和當下,對於當下這個部分我比較熟悉,大多數時候也能夠以此來開導別人,但自己的現實中卻似乎沒有很好的踐行,最近事比較多,面對各種學習考試,還有日常的雜事,突然覺得壓力很大,今天按照英子的方法在心裏整理了一下,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只要把重心放在當下可以做的,集中精力去完成就好了,不必被任務堆壓垮。

自我重心的基礎是自我價值,他人重心往往是自我價值不足的表現,希望別人覺得我是個好人,這好像在説我自己,想想我星圖中7宮的太陽,冥王星天平座,海王星一宮,真的是一個很重視關係又缺乏自我的人,而始終關注關係,而失去了自我重心,自我價值感,也同樣導致關係中的問題,在關係中無法明確的表達自己,導致別人認為可以隨便對待自己,但心裏面又有不平衡感,被迫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舒服的.感覺,家裏偏偏還有兩個喜歡入侵我判斷,決斷的私人領域的人,相處起來也是諸多的不快。

突然明白家人之間,和家人讓我覺得不快的原因,因為自我私人領域的被踐踏,個人的選擇決斷被否定,就好像個人的價值判斷,審美被否定,等同於是對自我的否定,任誰都會一肚子怒火吧,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又怎會有好的自我價值感呢。想來母親真的是一個自我價值感很低的人,所以希望通過奉獻他人來得到肯定,也因為自己內心的匱乏,對於別人也是吝於誇讚的,而這些都傳承到我們的身上,變成我們在關係中和心理上的困難。

過去雖然對這個問題稍有認識,但認識還不夠深,今天這本書重新讓我審視這個問題,終於明白問題真正的癥結所在,即使相愛多年的人可能也覺得受不了這種類似攻擊的評判和自認為是誠實的忠告。尊重對方的愛好和選擇才是對關係最好的維護。

《斷舍離》讀後感3

前段時間都比較忙,最近終於可以閒下來看看自己想看的書了,一直就想看山本英子的《斷舍離》,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斷舍離的概念停留在了就是將需要斷的、需要捨棄的東西做到斷舍離。自從走進了這本書,我對“斷舍離”有了新的定義,下面我將自己讀後的體會一一道來。

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身邊的雜物是否是越堆越多,但所有東西卻怎麼都丟不掉,因為捨不得、好可惜,還好好的東西怎麼捨棄;而且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地買新東西,怎麼都停不了手,某寶、超市、逛街等等都是我們製造捨不得和好可惜的來源。而且因為"萬一有一天我需要用到"、"萬一沒有了怎麼辦";但特別多的是這樣的.想法,內心總是特別有計劃説:“我明天要把屋子收拾的乾乾淨淨”,但是卻遲遲不肯行動,種種跡象表明自己懶,我之前聽過這樣的一句話:“説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個形容很貼切現代人的生活,同時也是我的生活寫照。

通過學習斷舍離,我要重新審視自己和物品的關係,在這本書看到學到,我應該從關注物品轉移到關注自己需不需要它,當我開始這樣考慮的時候,我將會將我身邊所有發的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成我需要、而且適合、舒服的東西。然後讓我的生活換機變得更舒心、快樂、幸福,讓我的心靈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為中心而去思考什麼適合此時此刻的自己。如果不符合這個標準,應該立刻淘汰,真正做到斷舍離。

斬“斷”物慾。

“舍”棄廢物。

脱“離”執念。

寫完這篇文章之後,我要開始我的實際行動了,我要成為説話的巨人,行動的高子,哈哈!

很喜歡文中所説的從“哲學”逐漸升華成“美學”。贊同改變人生的斷舍離。

《斷舍離》讀後感4

什麼是斷舍離?

斷舍離是禪修。

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這是一種以“物品和自己的關係”為核心,取捨選擇物品的技術。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家裏到處氾濫的破爛兒。

通過不斷重複斷和舍,最後會到達“離”這樣的狀態。

離:脱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如何斷?

物品要有用才有價值。對我有用。

如何舍?

丟掉與當下的自己無關的'物品。使用高於形象的物品,廉價的物品,會使自我貶低。

離是一種什麼狀態?

處於自在、放鬆的狀態。

舍的過程中,整理收納的技巧:

七五一原則: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滿七成、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滿五成、給別人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一成。

三分法:分三類,大類中再分三小類。

物品儘量立起來放置。使用物品時,步驟要少。

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

我的行動:

顏色不豔麗的舊衣物,多年前的短袖短褲,不能外穿,總想的是在家做為居家服,對着鏡子看看自己,果斷全部丟掉。

一直在尋找ipad的用處,丟掉捨不得,用起來不方便,決定賣掉。

加強對物品的理解,提高欣賞水平,提高挑好物的能力,下載app,關注男士物品。

斷舍離的技巧不僅僅應用於物品整理。可舉一反三,比如人際交往等。

斷舍離期間很痛苦,剛開始過分強迫自己,很焦慮。調整為將斷舍離多循環幾遍,先丟掉一部分,再思考再觀察自己的生活,過段時間再舍一部分,不斷重複。

要成為活在當下,能夠立刻付諸行動的人。

《斷舍離》讀後感5

大家都説斷舍離,都在學習斷舍離,一直以來我都沒有看過這本書,屬於只聞其聲不見其面,這幾天商場小妹妹借了這兩本書與我,連續幾天集中碎片時間,很勤力的讀完了……

從背景布可以看到我喝茶的時候看…

躺瑜伽墊上休息的時候也再看,沒有用我的翡翠書籤,用了一個學習進步的小紅包袋來做書籤,喜慶的不得了,哈哈…下次看財經書,再拈來個恭喜發財的應景,哈哈…

平時時間消磨在手機上不知不覺的溜走了,集中起來,原來一天還有這麼多的“好”時間……

《斷舍離》讀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的,我能在物品上斷舍離,在情緒上就不能,做不到不讓別人的情緒干擾自己,做不到不受影響……

“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整理家裏的破爛就是整理心裏的破爛兒…”,這話真棒!!

人類最大的罪是不快活,最大的罪竟然不是殺人,恐嚇和暴力,而是不快活。殺人,恐嚇,暴力當然也是罪惡,不過那些基本也都是不了快活所導致的結果所以説,讓人變得快活是讓一切變好的'先決條件。而且,不是他人不快活,而是自己………

“丈夫心情不快活,上司心情不快活……要是他們心情能變好的話,我的心情也能變得快活起來了。”

我們很容易就這樣讓自己隨着別人的心情起伏有所波動,讓自己陷進別人的引力圈。是的,我也經常這樣,比如昨兒,孩子爸輕描淡寫的胡攪蠻纏我就覺得特別煩惱,一路氣的不説話,不開心…

其實不應該這樣,而且要讓自己快活起來,再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的引力圈來,這樣才是最棒的………

已經盡力屏蔽掉很多事情,但時不時也會因為他人情緒的好壞自己受到干擾……

我熱愛種植,熱愛股票,愛美食,愛讀書,我選擇的都是獨立可以完成的事情,這些愛好都是我害怕交集的表現,這些事情對我沒有傷害,只有慰籍,非常感恩陪伴!……

《斷舍離》讀後感6

對整理各步驟的定義不一樣:

把沙發上的洗好的衣服疊起來,把散亂的玩具收進玩具箱,把拿出來的書放回書架……在斷舍離裏,這些全部屬於整理,而不是收拾。我在前面也説過,在斷舍離裏,所謂收拾是“篩選出必需的物品”。

可以看出作者指的整理,是大眾觀念裏的整理,也就是將整理和收納混為一談,而不是整理術中的整理。

我並不是吹毛求疵,一定要把這些所謂概念分得清清楚楚,其實只要領悟了斷舍離的精髓,概念神馬都是浮雲。但是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整理術,混亂的概念體系會影響你的.實踐。忽略中日文漢字和翻譯水平的差異,再怎麼説,我們從小聽到大的“收拾”,也不能是扔東西的意思吧。

不過,通過對比我們反而更明白,所謂整理術,萬變不離其宗,不管用哪一個詞來定義,整理的步驟都是這三步:①減少並控制物品數量,②合理收藏和擺放物品,③日常保潔。

實踐目的不一樣斷舍離讀:

斷舍離是藉助外在實踐的內在修行,整理術是附贈內在修行的外在實踐。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物品瞭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藝術。

換句話説,就是——通過收拾家裏的破爛兒,也整理內心中的破爛兒,讓人生變得開心的方法。

作者開篇就明確表達了斷舍離的目的是整理內心,整理物品只是它的手段。對於初學者來説,修心無從下手,於是先從整理自己的衣櫃開始。此外,斷舍離認為收納是可有可無的,一旦斷舍離成功,東西變少了,就沒有學習收納的必要了。

而整理術則是完全外向的,通過外在行動改變外在環境。這一行動從物品減量開始,這與“斷+舍”完全吻合,然而是否會達到“離”的境界,不是整理術強求的,也不是整理術的終點。

《斷舍離》讀後感7

《斷舍離》,一看書名並不理解其意思,一次偶然的電視訪談節目,看到了斷舍離的藴意,之後翻閲了這本書,才慢慢了解此書。

《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的作品,此書是推薦現代家居整理的書,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裏沒用的東西,離,離開對物質的執念,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斷舍離就是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這本書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起:

一、只要瞭解各種奧妙,就能激發幹勁——斷舍離的機制。

二、我們為什麼沒辦法收拾——無法丟棄的理由。

三、先從整理頭腦開始——斷舍離的思考法則。

四、身體開始行動——斷舍離的'實踐方法。

五、前所未有的暢快和解放感——看不見的世界在變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過一段時間,自己房間的東西就會增加,特別是女生,愛購物,網購方便快捷更是刺激了購買慾,不斷買進的同時也引發了存儲問題,再多的容納空間也無法滿足與時俱進的購買能力。東西越買越多,空間越來越滿,房間越來越亂,到頭來整理時總感覺每一樣東西都很重要,捨不得扔掉,心情越來越煩。生活中的居家整理該如何做到斷舍離,對於情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斷舍離》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要以“總有一天會用得上”之類的藉口,就那樣把東西放在一邊不去處理。要有意識地不斷把物品送出去,“捨棄”掉。物品處於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美感,工作中也是要有這種精神,只有思想不斷進步,你接觸到的教育信息才是最新的,最棒的。“捨得”彰顯智慧,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註定不是一路平坦的,因此,我們要學會運用“斷舍離”的“捨得”智慧,才能在工作生活中處於主動地位,而這,需要我們用時間不斷豐富自己的閲歷,需要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該斷即斷,該舍即舍,捨去舊有的,留出空間,填充新的內容,只有這樣工作生活才能不斷進步。

《斷舍離》讀後感8

初見這本書,便被名字所吸引,看過書中的序,又被內容所吸引,作者説,想要提高幸福指數,一定要和腦袋中的聲音建立一種比較健康的關係。尤其是當你每次注意到自己在負面思考的時候,要能夠“斷”。斷的能力在於“觀”,如果你可以觀察到自己的負面思考,你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會自己的負面思考,還是樂觀、正面地去處理事情,這樣的人就能成功地斷去讓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慾望是需要被穿越的,而穿越的方法有時候就是去追逐、滿足它。到了一定時候,你會精疲力竭,坐回到自己的位子,才發現,原來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經在我出發的地方等着我了。先從整理頭腦開始即斷舍離的思考法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掉進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記了東西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品味,很多時候只想到它便宜、折扣低,沒想到即便買回去了,它有沒有使用價值,還是買了回去之後一直積壓在某個角落。這也正是我們考慮問題的所在,很多時候很多想法只是一時衝動,不分輕重就去做了,然而當問題的結果出現分歧的時候,才發現當初怎麼會這麼做呢?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要以“總有一天會用得上”之類的藉口,就那樣把東西放在一邊不去處理。而是應該讓它們去到此時此刻最需要它們的地方,要有意識地不斷把物品送出去,“捨棄”掉。物品處於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美感,工作中也是要有這種精神,只有思想不斷進步,行動上不斷進取,你接觸到的行業及技術信息才是最新的,最棒的,而不要受自己固化思維和想法支配,那都是行不通的。

斷舍離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選擇、選擇再選擇的過程。選擇的標準是根據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要想做到斷舍離,真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思想上要超越,行動上更是要提高,人生需要通過不斷的經歷,不斷的選擇,才清楚自己心中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明白自己的工作任務人生目標是什麼,這樣人生才不會迷茫而毫無意義,失去生機。(於麗維)

《斷舍離》讀後感9

通過圖片,會看到物品的空間利用是多麼“奢侈”,卻又讓人覺得是這麼的舒服,便對斷舍離產生了好感。後來為了引導自己合理消費(因為總是有買了的東西,最後是利用率極低的)自己緩解壓力(在我看來清潔房間能解壓),就給自己定了每一個季度進行一次“斷舍離”活動(也就是大清潔),感覺像上方圖片那樣擺放東西也不錯。實踐之後的結果:每次還是總會發現買了之後用得比較少的東西(後來漸漸減少了),同時把一年至半年內的未曾用到的大部分東西清理之後,最後不僅居住的環境寬敞明亮了許多,內心也會莫名覺得很開心。

再讀第二次,我也就更認同了作者所説的:“斷舍離是維持生活狀態的工作,也是自我探索的工具。説起來,它就像是不必去深山老林也能進行的修煉。通過反覆扔掉破爛兒的行動,頭腦和心情也能變得清爽起來。與此同時,還能改變客觀環境的氣場。等到內心世界和外在環境中恢復清爽後,才算是完成了“場的`進化”。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如此一來,人往往能夠發現自己的形象。”

在斷舍離裏,對物品的收拾是重要的。在談到篩選物品時,作者提到需要考慮兩個維度:與物品的“關係”及“當下”這條時間軸。比方説,有人送給你一套名牌杯子,但你一直捨不得用反普通不過的東西,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它,你可能會回答:“太可惜了,這種好東西捨不得用啊”。如此一來,潛意識裏會認為“自己配不上那套名貴的杯子”,自然和物品的關係也不是對等的。認識到了這點,在以後的物品使用或收拾當中,就可以減少諸如物品該不該留或該不該用了這樣的猶豫了

《斷舍離》讀後感10

《斷舍離》是一本推崇現代家居整理的書。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裏沒用的東西

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生活中如果真的能夠做到書中傳授的整理技巧,果斷“斷、舍、離”,家裏自然乾淨整潔。怕就怕知易行難,下不得狠心決心。

看書時覺得“斷、舍、離”這三個字用得太到位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難捨難離,一片狼藉。而這三個字,我覺得先要做到“離”,才容易“斷”,斷不了則“舍”。

女人天生愛購物,網購方便快捷更是刺激了購買慾,不斷買進的同時也引發了存儲問題,再多的'容納空間也無法滿足與時俱進的購買能力。東西越買越多,空間越來越滿,房間越來越亂,心情越來越煩。我家的陽台從去年暑假時就堆放了許多不知該如何歸置的雜物,以小玩意居多。明知道全扔掉就乾乾淨淨了,可是心理上卻難以接受,想着當時因為迷戀所以購買,到手了之後卻並不覺得有多需要,這種情況太多了,舍不掉的“雞肋”也積累的太多了。因為捨不得當做垃圾處理掉,在地上放了將近一年,至今還白天曬太陽,晚上曬月亮的晾着。如何整理,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難題。

果斷捨棄用不到的物品雖然是個亡羊補牢的辦法,但是如果能夠做到冷靜購物,不迷戀物慾,不因一時興起而盲目消費,不將許多不大需要的東西弄回家,從根源上斬斷購買慾才是治標治本的好方法。書裏也有如何診治購癮的方案,不需要“剁手”,也可以“住手”,不花錢難受的朋友們趁早下手吧!

生活中的居家整理該如此果決斷舍離,對於情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儘快整理好心境,徹底離了貪嗔痴等諸般讓人迷失心境的念想,斷了心魔惡意,捨棄那些讓自己感覺不快的負面情緒,心境越來越開朗,生命越來越積極。

《斷舍離》讀後感11

《斷舍離》網易蝸牛電子書,因為註冊的之後免費送3天的會員,所以用3天的時間把這本書看完,前所未有的快,而且發現了讀電子書要比紙質的快很多,當然很多的是喜歡這本書。

以前的認為斷舍離就是扔扔扔,讀完書才發現,斷舍離最難的是斷舍離自己的執念,“斬斷物慾,捨棄廢物,脱離執念”,這才是真正的斷舍離,一提到斷舍離就想到我的那一堆衣服和一堆在抽屜中有着記憶的雜風管電加熱器物,每次整理都會想這其中有一段回憶,擦拭一番又放回到原位繼續靜靜呆着,或者一些久久未穿過卻很乾淨的衣服,總抱着將來會有機會再穿的想法,讓他們佔據的本來就不寬闊的空間。

我是一個戀舊的人,對於我來説更多的是對物品的情感聯結,每件物品風管電加熱器都有一段故事,和老公曾經戀愛時一起時留下來的並不實用的小紀念品,還有自己曾經用過的但自然能用的包包,也包括現在孩子在幼兒園裏拿回來的手工,統統的被我收藏起來,這些物品的累積足矣讓空間被壓縮的讓人喘不過來氣。

聽一個好友分享過打掃家風管電加熱器務的`相關注意的事項,最好蹲着去打掃,因為身體累了,身心就會愉悦,沒錯,確實這樣,每當自己把整個屋子上下打掃很亮堂的時候,雖然身體很累,但是心情會跟着清亮很多。

斷舍離所傳遞的“必要,合適,愉快”的理念,不管從進來的物品,還是要處理的物品,都要考慮的因素,通過整理物品,來風管電加熱器調整一個人的心態。

人的正常生活需要有進有出才會有健康的身體,我們的生活環境也同樣需要有進有出才能有健康的居住環境。不迷戀過去,不畏將來,活在當下,有進有出,生活和心靈才會流動。

《斷舍離》讀後感12

家裏雜物總是很多,桌子上、櫥櫃裏到處都堆積些無用之物,總是覺得有些東西以後會用得上,但實際並沒有多大的作用,還佔用着家裏的位置。朋友推薦我一本書——《斷舍離》,當我真正的讀過之後才發現,斷舍離不僅僅是扔掉廢棄的“東西”,真正的斷舍離還應該做到:甩掉自身惰性,採取有效行動,促進生活和生命的新陳代謝,從而迎來煥然一新的人生。

當代大多數人存在的普遍現狀:喜歡囤貨,還捨不得扔一些沒有用的東西。就拿我自身來説,在看到購物廣告時總會忍不住買一些非必需品。在面對物品的時候,想的不是“這個東西需不需要”,而是“這個東西還能不能用”,總是相信這個東西還會派上用場,但最後導致櫥櫃裏、桌子上、沙發上甚至地板上都是些根本不需要的物品。這種思想,致使我們進入到一個物質過剩的時代。斷舍離就是“生活的新陳代謝”,將生活用品鎖定到最適量,才是生活原有的理想狀態。書中説道:“無法放手”的人有三類,而我就是屬於執着過往型。我總是珍藏了以前上學時傳過的小紙條、從小到大戴過的手錶、同學送的已經硬掉的棉花糖……要做到斷舍離,首先要不輕易地入手物品,然後就是要對雜物説拜拜。打開自己所有收納盒的蓋子、拉開抽屜、打開衣櫃門,讓眼睛看見房間的'所有東西,以雜物的量來判斷生活的質。當雜物最適化之後可以進行收納,總而言之斷舍離就是“出”之美學。但斷舍離的出發點在於“如何才能不做收納”。捨棄生活雜物才能進行觀念上的斷舍離,捨得便是獲得,斷舍離給我們帶來極簡生活,而最重要的是“出,則進”,“進,則出”的良性循環,都能提升我們人生的新陳代謝機制,讓生活更上一層樓。

《斷舍離》讀後感13

一流的理論,三流的寫作:

我在試圖歸納全書梗概的時候,感到非常困難。儘管書中細分了章節,添加了諸多副標題,卻感覺文不符題,且內容重複,使得整本書邏輯混亂、層次不清。

後來我讀到一篇評論,不同於其他千篇一律的讚美,作者評價這本書“一流的理論,三流的寫作”,一針見血地解開了我的疑惑。

當然,書中有很多作者獨家的.真實案例和形象的比喻,可以給我們更生動的啟發,值得一讀。但是即使沒有看過這本書,通過上期的內容梗概,也是完全可以開始實踐的。

“斷舍離”不是一個動詞:

①斷舍離是幾個詞

現在我們已經明白了斷、舍、離是三個詞:兩個動詞(動作)、一個名詞(狀態)。

如果把“斷舍離”僅僅理解成一個動詞——“舍”,即扔東西,就完全誤解或輕視了“斷舍離”理念。只舍不斷,不配稱之為“斷舍離”,你可能會繼續着不必要的購買和丟棄,依然在物質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②斷舍離是一個名詞

如果硬要把斷舍離看作一個詞,那它也絕不是一個動詞,而是一個名詞,是我們通過斷舍離實踐後領悟到的一種狀態:不必再刻意地去“舍”,不必委屈地去“斷”,而是一種天然的生活狀態。

“斷舍離”就是“綠舍離”:

之前介紹過“綠舍離”,感覺比“斷舍離”更高級,它提倡負責任地扔和買。讀完《斷舍離》後,我覺得兩者並沒有任何衝突,“斷舍離”從來就沒有讓我們不負責任地扔和買呀,從實質來説,斷舍離就是綠舍離。

來看看什麼是綠舍離。

綠,以可持續的理念過生活。購物時儘可能購買環保產品。舍,捨棄囤積行為。lessismore,選擇終極產品療愈自己。離,暫時離開扔東西的行為,向零雜物的方向努力。

可以看出,兩者絕不是相互矛盾的,綠舍離是斷舍離的衍生,是斷舍離修行的一種感悟,也就是“離”的狀態。綠舍離更加清晰的詮釋了“離”,解答了很多人誤認為斷舍離後就是要過一種清苦的生活的疑慮。

標籤: 讀後感 斷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53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