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斷舍離》的讀後感15篇

《斷舍離》的讀後感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斷舍離》的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斷舍離》的讀後感15篇

《斷舍離》的讀後感1

記得以前看過這樣一句話“再完美的婚姻,夫妻雙方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山下英子老師這本《最該斷舍離的是丈夫?》則可以幫助人們很好地去梳理一下夫妻間的關係。婚姻的開始都是你儂我儂的,慢慢地就變成了一地雞毛,從乍見之歡到相處不厭真的需要用心去經營的。書中作者揭露了夫妻關係相處的四個階段。大家不妨可以去對應一下,自己目前處於哪個階段。

夫妻爭吵往往都是雞毛蒜皮小事引起的,比如誰的東西佔地方多了,比如誰把剛弄好的房間弄亂了。妻子慢慢嫌棄丈夫以及丈夫的東西,丈夫雖內心清楚卻很難在行動上有所表示。夫妻慢慢地從對房間的雜亂無章視而不見到置之不理,再到説好收拾卻一再拖延。

在這個過程當中,夫妻雙方的關係也經歷了這樣的階段。由物及人,夫妻關係也變得緊張。書中説妻子應該有兩大擅長,一是擅長烹飪一是擅長整理。但兩者都很擅長的人太少了。

夫妻的婚姻模式有本能型婚姻,即沒什麼感情也不離婚,就這麼得過且過着。有情感型婚姻,算是過得幸福的了吧。最可悲的算是死纏爛打型婚姻,二人互相忍讓,因為一些原因而不離婚,就互相忍耐着僵持着。

書中説"散漫無序的居住空間,物品雜亂無章,是憤怒的.積攢。死氣沉沉的居住空間,物品堆積如山,是死心的累積。

“斷舍離,顯得尤為必要。斷舍離,不是一味地強調扔東西,而是想要從內心上改變一些關係。比如跟物品的關係,跟空間的關係。乃至跟丈夫的關係。想來恐怕沒有哪一個丈夫願意在一個髒亂差的環境裏生活,對吧!

夫妻關係中女性總是容易患得患失,擔心不夠,害怕失去。人們想要改變卻又對改變感到不安。不安就是煩惱的根源。世界上沒有多少東西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心中要知道世事無常,且能接受無常。能坦然地接受無常變化,就是成熟的開始了。針對那些沒有感情卻仍苟延殘喘的婚姻,就是如此。大家不接受的不過是自己自尊受損,而非感情婚姻本身了。

物品雜亂,物品過剩,都是因為自己沒有和物品建立良好的關係。如果和物品都建立不好關係,何況活生生的人呢!想要重新建立與家人的交流,改善關係,從打造一個空間開始。用“斷舍離”創造時間的間隔,語言的餘地,交往的距離。無論什麼樣的人際關係都需要一定的間隙。

斷舍離,不是要真的拋棄掉什麼人。

斷舍離,是對關係進行重新審視。

斷舍離,就是改變個人與物品間的關係。

所以,如果感到焦慮煩悶,那就試試整理房間,整理衣櫥,整理的過程就是一次心情斷舍離的過程休整。

願看到這本書的每個人都可以活得自我又酣暢愉悦!

《斷舍離》的讀後感2

各位對不起,先道歉解釋下,因去出差,導致沒電腦和時間寫,斷舍離開頭是講解作者由心理負擔加重,通過很多種辦法卻依舊沒辦法解決,比較後靠自己摸尋試用了一套方法,並詳細分析各種原因導致的負擔。

它詳細分析了由慾望造成了貪,理念上來説人生來就不可能沒有慾望,但是太多變貪了會導致你經濟、時間負荷過大。第一部分即讓人斷掉一些非必須的慾望,以我個人的理解是可以將其應用到很多生活場景的,比如減肥,不是非要多吃一口或者吃非常昂貴的食物,你想要好的身材你就不能期待每次都能大飽口福,説起來跟魚和熊掌的道理一模一樣。

第二部分為舍,即捨棄掉那些現有感情負擔的東西。比如這個舊杯子我用了兩年了,朋友送我一個星巴克杯子,我又不捨得把舊的扔了,也不捨得使用朋友這個帶有情誼又是的杯子。這裏的個人建議與作者一般,生活就是生活,你每天看着這個舊杯子都要懷念一下,看到那個要懷念一下,多浪費時間精力,浪費房子的空間;假如把舊的、不合身的衣服扔了,買套新的去裝扮自己,也能有個更好的心情去面對生活的挫折,而且作者這裏也提到了你自己都不捨得用的心理去分析你自身是因為你心態沒擺正,這個是很nice的指出,如果哪位同學看了這個書記得注意這個概念。大多數父母會給孩子灌輸節約的'概念,節約確實能節流,可是因為這個節流造成不能開源那就得不償失;過去我為了省幾塊錢走過幾公里路去吃飯,也剋制得自己想去吃的肯德基都要順帶請朋友吃飯才去,等到明白後悔不已,我挺喜歡的想法,“千萬別委屈自己對別人好,那樣只會降低自己的人際價值,就像做事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還不如把握自己手中。”

對於離我覺得有點偏佛性,個人不太喜歡,佛性不是對於現在的自己帶有點欺騙成分,社會不會因為你的佛性而對你手下留情;對於所有的年輕人能夠做到兩個足以,因為你已經斷了自己多餘的貪念,留下你對的、真正需要的念想,並且捨棄了那些沒用的,非必須的東西,那你應該是個很有效率、有目標的年輕人。

對於現在的我提升並不高,因為本身就是個很窮的人,而且也沒擁有自己的房子,也未找到自己的一半,對於那種佔用空間、太花瓶的東西都不太感興趣,每天的時間都用來擠地鐵了,還是老老實實想着怎麼利用地鐵時間吧。

《斷舍離》的讀後感3

看《斷舍離》完全處於偶然,因為豆瓣評分8.2,我認為不值。

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脱“離”執念,走在“自在。隨心”的路上。

陳數在該書的序言中強調立足當下,通過整理、疏通人與物品之間的關係,脱離對物品的執念,從根源上達到對物品的斷舍離。人待物如此,人生更應如是。所以生活中,陳數多次讓自己停下來,去感受生活,去給生活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

其實斷舍離最核心的概念並不是單純地處理雜物,拋掉廢物,而是進則出,出則進的循環反覆,二者缺一不可,在實踐過程中儘可能地做壓縮生活的'減法運算,比如“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廢物,脱離對物品的執着”;為不需要的“雜物”減肥;在考慮物品是否應該被留下時,思考的主語是我,而不是物品。如果從這個層面出發,你就獲得了斷舍離過程中的初步成功。

實施斷舍離,實則是幫助我們剔除泛而無用的“物品價值觀”,積極甩掉惰性,採取行動,促進生命中物質和精神的新陳代謝,迎來嶄新的輕盈人生。而執行斷舍離過程的每一步都是加分運算,儘管在實踐中,每一個步驟的得分點都很低,但只要身心合一,全力集中,從細微之處着手,不斷從小事上積累小成功,增加成就感,就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完成“斷舍離”和麪對人生路上的大困難。

《斷舍離》這本書告訴我們:斷舍離的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因為你每天都在用的東西,非常容易作用於潛意識,如果你在擇物交人的每一步,都做到了斷舍離,相信你的人生一定簡單而快樂,人生一定輕盈而豐富。

個人以為:這本書略顯嘮叨外,這個世界上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和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春上村樹説:“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説,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比如:繁華的巴黎街頭有天當被子地做牀的流浪漢,他們中不乏大學教授、律師…… 再如《莊子·逍遙遊》中鵬啟程後,消息傳播。灌木林間有燕雀嘲笑説:‘那傢伙 去南冥幹啥喲。瞧我,翅膀一拍,雙腿一跳,升到低空,隨即降落,不去他那九萬里的高空,活得上好。展翅遊玩在 蓬草蒿草間,也算飛得夠意思的了。可是他,那傢伙去 南冥幹啥喲?’,燕雀可以在樹上棲息生活,但也不要嘲笑大鵬展翅九萬里......

這些事例不勝枚舉,當然,我如此説並非否認人生需要斷舍離,如果有人喜歡,不妨嘗試,但不能一味模仿,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切不可絕對化。

《斷舍離》的讀後感4

各位對不起,先道歉解釋下,因去出差,導致沒電腦和時間寫,斷舍離開頭是講解作者由心理負擔加重,通過很多種辦法卻依舊沒辦法解決,最後靠自己摸尋試用了一套方法,並詳細分析各種原因導致的負擔。

它詳細分析了由慾望造成了貪,理念上來説人生來就不可能沒有慾望,但是太多變貪了會導致你經濟、時間負荷過大。第一部分即讓人斷掉一些非必須的慾望,以我個人的理解是可以將其應用到很多生活場景的,比如減肥,不是非要多吃一口或者吃非常昂貴的食物,你想要好的身材你就不能期待每次都能大飽口福,説起來跟魚和熊掌的道理一模一樣。

第二部分為舍,即捨棄掉那些現有感情負擔的東西。比如這個舊杯子我用了兩年了,朋友送我一個星巴克杯子,我又不捨得把舊的扔了,也不捨得使用朋友這個帶有情誼又是名牌的杯子。這裏的個人建議與作者一般,生活就是生活,你每天看着這個舊杯子都要懷念一下,看到那個要懷念一下,多浪費時間精力,浪費房子的空間;假如把舊的、不合身的衣服扔了,買套新的去裝扮自己,也能有個更好的心情去面對生活的挫折,而且作者這裏也提到了你自己都不捨得用名牌的心理去分析你自身是因為你心態沒擺正,這個是很nice的指出,如果哪位同學看了這個書記得注意這個概念。大多數父母會給孩子灌輸節約的概念,節約確實能節流,可是因為這個節流造成不能開源那就得不償失;過去我為了省幾塊錢走過幾公里路去吃飯,也剋制得自己想去吃的肯德基都要順帶請朋友吃飯才去,等到明白後悔不已,我挺喜歡的想法,“千萬別委屈自己對別人好,那樣只會降低自己的`人際價值,就像做事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還不如把握自己手中。”

對於離我覺得有點偏佛性,個人不太喜歡,佛性不是對於現在的自己帶有點欺騙成分,社會不會因為你的佛性而對你手下留情;對於所有的年輕人能夠做到兩個足以,因為你已經斷了自己多餘的貪念,留下你對的、真正需要的念想,並且捨棄了那些沒用的,非必須的東西,那你應該是個很有效率、有目標的年輕人。

對於現在的我提升並不高,因為本身就是個很窮的人,而且也沒擁有自己的房子,也未找到自己的一半,對於那種佔用空間、太花瓶的東西都不太感興趣,每天的時間都用來擠地鐵了,還是老老實實想着怎麼利用地鐵時間吧。

《斷舍離》的讀後感5

在寫這篇稿子之前我找了幾個小朋友問了他們一個問題:在生活你們更喜歡加法還是減法,小朋友都不約而同的回答我説加法,他們認為加法就是好吃的好玩的東西的會變多。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有囤積物品的習慣,超市裏的購物袋,雙十一的打折商品,買了幾年卻連吊牌都沒有拆掉的衣服等等,網絡上有這樣一句話“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當然是全都要”,正是抱着這樣的心態,我們總是會將自己的生活堆得滿滿的,有時候,非但沒有因為當你要使用的時候用到了而感到愉快,還會因為尋找它和儲存它而增添了巨大的煩惱。我今天推薦的這本書中傳達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斷舍離”。

“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瞭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説,就是利用收拾家裏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其中,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脱離對物品的執着。

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斷舍離》在生活中,是從加法轉向減法,家裏的物品能盡其所用,自然就會少,空間大。斷舍離在心靈上的改變是從減法轉向加法,由不想去整理家的討厭、厭煩到整理後的開心、愉快、自信。

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我們將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並致力於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

其實説到底“斷舍離”是一種本我的生活方式,它強調活在當下,其實就是告訴你要直面問題不要逃避。房間很亂就馬上整理,沒時間也可以先從小物件整理起,總之要馬上動起來。東西太多放不下就丟,別捨不得,因為再放兩年你也用不到。總之別老是想啊想,要行動起來。要知道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事實上活着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斷舍離”向我們展現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可以讓生活變得清爽而有品質。如果這正好是你所向往的,那麼你可以試試這種方法。

《斷舍離》的讀後感6

《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的作品。剛開始聽説這本書名的時候我以為是一本關於禪教的書,沒想到靜下心來讀的時候,卻發現其中的道理要仔細閲讀才能得以昇華,讀一遍可能體會得不是很深刻。

斷舍離 就是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斷就是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就是捨棄家裏到處氾濫的破爛。

離即是脱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這點和收納術是不同的。

整理房間就是整理自己。並不是心靈改變了就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只要有行動,心靈就會跟上腳步。可以説,斷舍離就是一種動禪。

在生活中, 我們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掉進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記了東西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品味,很多時候只想到它便宜,沒想到即便買回去了,它會不會有使用的價值,還是買了回去之後一直積壓在那裏。這也正是我們考慮問題的所在,很多時候很多想法只是一時衝動,不分輕重就去做了,然而當問題的結果出現分歧的時候,才發現當初怎麼會這麼做呢?教學生也是這樣,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辨析他們的心理,而不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去用一個模式試圖改變他們,他們是有思想的人,是不能任你改變的。

《斷舍離》這本書告訴我們 不要以“總有一天會用得上”之類的藉口,就那樣把東西放在一邊不去處理。而是讓它們去到此時此刻最需要它們的地方,要有意識地不斷把物品送出去,“捨棄”掉。物品處於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美感,工作中也是要有這種精神,只有思想不斷進步,你接觸到的教育信息才是最新的,最棒的,而不是以為自己十幾年前就讀了某位名家的教育書刊,就一直沿用那裏面的思想一路下來用到自己的教學上,那都是行不通的。

斷舍離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選擇、選擇再選擇的過程。選擇的標準是根據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就像我們做教師的`,總是要在不斷的學習中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超越,改正自己以往的還認為可行的教育方法,現在的學生教育成為難題,現在的學生家長由於年輕,閲歷少也成為我們教育對象中的一個要研究的課題,所以,要想做到斷舍離,真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思想上要超越,行動上更是要提高,人生需要通過不斷的經歷,不斷的選擇,才清楚自己心中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明白自己的工作任務是什麼,人生才不會迷茫而毫無意義,失去生機。這本書我很喜歡,有時間我要多讀幾遍。

《斷舍離》的讀後感7

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脱“離”執念,走在“自在·隨心”的路上。這是作者山下英子對於這本書的總結。在沒有接觸這本書之前,僅憑“斷、舍、離”三個字,我簡單地理解為就是丟棄自己不要的東西。心想:扔東西有什麼難的呢?讀完這本書,才真正理解“斷舍離”這三個字的內涵。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個“物質過剩”的時代。我們能接收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一件產品也許由五個國家共同生產製造,我們有着越來越多的選擇,擁有着父輩們想象不到的富饒生活,我們擁有很多,又好像未曾屬於自己。回想一下,自己家中是不是有很多閒置不用的東西,是不是存在着經常性雜亂的地方?簡單舉個例子:我的書桌,經常堆積了各種各樣的物品,有很多自己覺得會用到的東西,於是就堆在桌子上,而且經常找不到。單純覺得是因為自己疏於收拾,卻忽略了最根本的原因——我囤積了太多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就像書裏形容的那樣,“暫且收着吧”“總會用上的”“太浪費了”,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控制着我們買了太多自己並不需要的物品,又捨棄不了自己已經擁有的,便陷入了焦慮、鬱悶、自我厭棄的沼澤。

“斷舍離”的觀念將物質和精神結合起來。物質層面做減法,探求自己生活的本質,弄明白“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樣就能辨別什麼是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例如:一支筆,最本質的功能在於書寫。然後問問自己,對於筆,我不能捨棄的功能是什麼?——好用。然後,我就可以把不符合要求的筆做處理。減輕了精神負擔的同時,也不必焦慮如何整理,因為擁有的僅僅是需要的',物質的數量下降帶來了質量提高。

精神層面做加法,追求美好,熱愛生活。以自我軸進行取捨,考慮這個東西我想不想用。我們就能察覺到自己真正喜愛的東西,提升自我肯定感,瞭解自己,面對自己。以時間軸進行取捨,立足當下。當下,就是現在這一刻。時間真正的寶貴之處,在於時間之外的一點:當下。當意識徘徊在過去和未來,屬於現在的當下就成為了空洞。最後,人·事·物構建的體系,就成為了自我和外界的關聯度,從而以必要·合適·愉快為標準進行取捨。斷舍離保留的、獲得的人·事·物,對我們來説都是非常珍貴、非常喜愛的才被篩選出來的,一定是經過時間的萃取之後,還依然存在於那裏的堅定。是拋棄掉任何掩飾後和自己的坦誠以待,丟掉了所有外界的偽裝和粉飾,然後讓自己説出一句,我喜歡。

於是突然頓悟,我們只是被外在的虛假,分散了注意,矇蔽了眼睛。斷舍離,從簡單的整理到人生哲學,是我們不斷髮現自己,挖掘自己,放鬆自己,享受生活的愉悦,享受精神的豐盈的過程。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斷舍離》的讀後感8

《斷舍離》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作品,她所倡導的斷舍離是一種生活狀態,更是一種精神狀態。人生在世,總是有太多的斷不了、捨不得、放不下,對物品如此,對感情便如此,對名利如此……於是我們的思想裏充斥了太多的慾望,物質的、精神的、現實的、虛幻的,真所謂慾壑難填,然後又抱怨生活太苦,活的太累。

“斷”就是要斷掉對物慾的執念,對外界各種誘惑的迷戀。人的本性中總會有貪便宜的想法,商家恰恰抓住了人性的弱點,各種打折、促銷活動層出不窮,特別是現在網購發達的時代,除了以前的傳統節日,商家別出心裁推出各種雙11活動、雙12活動,518大促,618大促等等形式繁多的活動,各種限時折扣紅包、限時拆紅包花樣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蠢蠢欲動,好像有種錯過後悔一億年的感覺。

要想抵得住這樣的誘惑,需要我們時刻保持理性消費意識。要有一種“斷”字當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信念,才能阻擋各種不需要的物品進入我們的房間。

如果家裏到處堆積着這些搞活動、大促銷買來的便宜貨,你的房間會變得滿滿當當,別人對你的評價以及你的自我評價都會在無形中被貼上這種“愛佔便宜”“我只配擁有這些便宜貨”等廉價標籤,天長日久,自然會在潛意識種下自卑的種子。

當然並不是説東西越貴越好,也並不是要拋開經濟條件的限制,一味追求高品質、高價格的商品,而是應該從自己的經濟條件出發,在自己的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適當控制購買商品的數量來提高購買商品的質量,就是要追求“少而精”的生活方式。

現實的窘迫,讓我從小養成節儉的習慣,對物品有種難以割捨的情懷。衣櫃裏好多從來不穿的衣服,櫃子裏好多明知不會用的物品,明知不用,但依然捨不得扔。扔的時候會有一種莫名的“心被揪一下”的感覺,一種惶恐的情愫,一種隱隱的不安,生怕在未來的.某一天,自己再一次為錢所困、窮困潦倒,到時候還可以拿出來派上用場。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根本不會發生,即便在歷經人生最痛苦的階段,家庭經濟也還是可以正常運轉,那些“以為會在困難時候用得到的衣服、物品”始終沒有派上用場。

要想做到徹底的“舍”,需要重新看待人和物品的關係,能夠做到“物為我用”“物盡其用”才是物品的最佳狀態。

如果把物品看作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它也同樣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能被人們認識和認可,才能體現作為物品本身的價值。

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社會價值,“被需要”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存價值,物品亦如此。“不用”才是對物品最大的浪費。

《斷舍離》的讀後感9

“斷舍離”這個詞好像是挺火,也聽聞過很多次,但一直在我心裏就是丟棄家中無用物,把家裏的物品壓縮到最少、最剛需,雖然可以使生活高效,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但總給我一種過極簡無趣生活的感覺。直到讀了《斷舍離》這本書後,才發現這是件上升到生活哲學和美學的事情,並且第二天我神奇的開始扔家裏的物品。

我覺得對我啟發很大的有3點:

1、不是要你把家裏清空,而是考慮自己和物品的關係,是否喜愛這個物品?當下這個物品是否還需要?這件物品好像未來可能可以用到,但是真的'會用到嗎?當思考過這些問題之後,開始丟棄和購入物品,慢慢的自己身邊都是自己的喜愛之物,每天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喜愛之物,心情也會晴朗起來了。

2、放下自己的執念,就像我是一個非常戀舊的人,總是喜歡活在以前,同樣也會很多時候和一些陳年舊事,無意義的自我糾纏不清,難以走出來,難以有精力和心情,開始新的生活,一直都讓我覺得很苦惱。現在我發現我對承載情感和記憶的物品都是這樣,無法讓自己丟掉無用物和自己不喜歡的物品,同樣也會讓自己無法丟棄自己不喜歡的人事和回憶。人的精力和時間就像家裏的空間是一樣有限的,讓一些無用和討厭的事物阻塞了好事物到來和安放的空間真是不值得。

3、把家裏收拾得別人隨時來都很整潔的樣子,家裏的東西被外人看到都沒有關係。我直到大學才開始住校,大學室友和高中同桌都幫我整理過東西。高中因為學習資料很多,同桌幫我整理過課桌,並且同學説了句:“劉舒婷,我發現你耶,只喜歡收拾自己,不喜歡收拾東西。”隨時讓自己和家保持好的狀態,人才能活得透亮和真實,不用掖着藏着,而且這是一種很舒服的狀態吧。就像很多外表光鮮,實際上家裏很亂,就像以前的我(???)(雖然現在也亂但是在室友的調教下好了很多,謝謝室友們),基本上都很害怕別人突然踏進家裏,或者有人來提前把家收拾乾淨,沒有人願意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暴露。長期已久,總是有種害怕別人靠近自己,發現自己充滿瑕疵的感覺,或者虛偽的掩飾不足,心理充滿恐懼和無法放鬆的感覺。

這本書裏面很多概念和思想對我啟示還是挺多,就此結合自身説三條。希望以後能踐行這本書的有益思想,讓自己變得自由和有活力起來。

《斷舍離》的讀後感10

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脱“離”執念,走在“自在·隨心”的路上。

第一次接觸山下英子老師和她的《斷舍離》,是在抖音好書分享會上,演員陳數關於《斷舍離》的分享。

陳數老師認為《斷舍離》強調立足當下,通過整理、疏通人與物品之間的關係,脱離對物品的執念,從根源上達到對物品的斷舍離。人待物如此,人生更應如是。所以生活中,陳數老師多次讓自己停下來,去感受生活,去給生活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

因為忙碌所帶來的物質,並不一定等同於現在你所看到的和獲得的價值,你所以為的忙碌也許只是碌碌而為,隨之帶來地也僅僅只是機械式地成長,而你丟失的可能是有計劃的見識,健康?亦或是因為忙碌而忽略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我想這大概就是陳數老師所理解的有關斷舍離的部分,捨去不必要的物質和慾念,停下來,感受生活和人生。

而這一點很多初次嘗試斷舍離的大眾並沒有意識到,因為之前沒有斷舍離的意識和概念,所以並沒有深刻理解山下英子老師所著書的'真實目的,只是簡單地實踐斷舍離,比如他們認為斷舍離的實質就是“扔東西”,於是最直接的行為,就是拿生活中的書籍和衣物類品開刀,認為扔了就好,扔了就不亂了,沒有從根源上認識斷舍離的含義,長期以往無法做到堅持,最後不了了之,鮮有成就。

其實斷舍離最核心的概念並不是單純地處理雜物,拋掉廢物,而是進則出,出則進的循環反覆,二者缺一不可,在實踐過程中儘可能地做壓縮生活的減法運算,比如“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廢物,脱離對物品的執着”。為不需要的“雜物”減肥。在考慮物品是否應該被留下時,思考的主語是我,而不是物品。如果從這個層面出發,你就獲得了斷舍離過程中的初步成功。

實施斷舍離,實則是幫助我們剔除泛而無用的“物品價值觀”,積極甩掉惰性,採取行動,促進生命中物質和精神的新陳代謝,迎來嶄新的輕盈人生。而執行斷舍離過程的每一步都是加分運算,儘管在實踐中,每一個步驟的得分點都很低,但我相信,只要身心合一,全力集中,從細微之處着手,不斷從小事上積累小成功,增加成就感,就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完成“斷舍離”和麪對人生路上的大困難。

就如《斷舍離》一書中所講的,斷舍離的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因為你每天都在用的東西,非常容易作用於潛意識,如果你在擇物交人的每一步,都做到了斷舍離,相信你的人生一定簡單而快樂,人生一定輕盈而豐富。

説到這裏,我突然想到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説過的一句話很應景:當你的潛意識沒有進入到你的意識的時候,那就是你的命運。

《斷舍離》的讀後感11

之前有在圖書館和書店看到過這本書,也曾經信手翻了一翻,初步印象就是捨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所以一直沒有買回家......

後面考慮,為了教育經常喜歡亂買東西、把家裏“整理”得亂七八糟的家屬。順便自己也認真靜下心來翻一翻,最終還是在網上與其他書一起“搭着”買了一本。

拿到手以後,發現這本書與我之前想的不完全一樣。

《斷舍離》這本書層次很分明,從教人如何選擇篩選必要物品(清理雜物)開始,漸入如何管理家居物資,最後上升到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和生活,挺有意思的。

“斷舍離“這個概念是由一位日本女性山下英子提出的——斷,是斬斷物慾;舍,是捨棄廢物;離,是脱離執念。

書中指出,對於物化在具體而言,“不輕易地入手物品”、“放手不需要之物”、“人、事、物的循環與代謝”,進一步引申到人類身體體系上,則是“節食diet”、“排毒detox”、“新陳代謝metabolism”的閉環。

我第一次見過這種寫文章(講道理)的方式,先分析“之所以無法放手的原因”,從生物學上解釋了人類對於物質的攝取寧多勿少的追求物慾的天性,也即“黏性”,接下來提出了一個“物質軸”的概念,即“以物質資料為基準軸的觀點來進行取捨和判斷”;

然後解釋“斷舍離的'工作機制”,具體將如何實施斷舍離分為“觀念上的斷舍離”“雜物上的斷舍離”“收納指南”以及各個家居空間的具體操作方法,各種思路和方法都很具體,很實用,緊密結合實務。這就有點意思了,這裏依舊緊緊地圍繞一位家庭主婦的視角,面向家居(內務)秩序管理目的和用途。

接下來就以“斷舍離改變人生”“斷舍離,怡然生活”兩章,將“斷舍離”這種手段融入人生,進而昇華成“斷舍離”精神,並具體列舉了“時間”“煩惱”“結婚”“甲戊”“終活”等場景的應用,引導自己完成“身體、心靈、生命”機制的迴歸,並擺脱過剩執念,減輕心靈負重,讓人生處處自在怡然。

隨書還附贈了一本小冊子,裏面直接以圖畫方式列舉了很多傢俱收納之類的技巧和方法,確實也挺容易理解接受和實用。

這本書,刷新了很多國人的觀念,引導我們更好地管理家居,進而更好地樹立一個管理生活和精神的人生信條原則。特別值得當下中國人經歷了從過去物資不足,到現在物資很豐富生活很富足的背景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和具體行為,料理好自己,很有幫助和借鑑。

總之,值得推薦!

《斷舍離》的讀後感12

之前有在圖書館和書店看到過這本書,也曾經信手翻了一翻,初步印象就是捨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所以一直沒有買回家。

後面考慮,為了教育經常喜歡亂買東西、把家裏“整理”得亂七八糟的家屬.....順便自己也認真靜下心來翻一翻,最終還是在網上與其他書一起“搭着”買了一本。

拿到手以後,發現這本書與我之前想的不完全一樣。

《斷舍離》這本書層次很分明,從教人如何選擇篩選必要物品開始,漸入如何管理家居物資,最後上升到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和生活,挺有意思的。

“斷舍離“這個概念是由一位日本女性山下英子提出的——斷,是斬斷物慾;舍,是捨棄廢物;離,是脱離執念。

書中指出,對於物化在具體而言,“不輕易地入手物品”、“放手不需要之物”、“人、事、物的循環與代謝”.....,進一步引申到人類身體體系上,則是“節食diet”、“排毒detox”、“新陳代謝metabolism”的閉環。

我第一次見過這種寫文章的方式,先分析“之所以無法放手的原因”,從生物學上解釋了人類對於物質的攝取寧多勿少的追求物慾的天性,也即“黏性”,接下來提出了一個“物質軸”的概念,即“以物質資料為基準軸的觀點來進行取捨和判斷”。

然後解釋“斷舍離的工作機制”,具體將如何實施斷舍離分為“觀念上的斷舍離”“雜物上的斷舍離”“收納指南”以及各個家居空間的具體操作方法,各種思路和方法都很具體,很實用,緊密結合實務。這就有點意思了,這裏依舊緊緊地圍繞一位家庭主婦的'視角,面向家居秩序管理目的和用途。接下來就以“斷舍離改變人生”“斷舍離,怡然生活”兩章,將“斷舍離”這種手段融入人生,進而昇華成“斷舍離”精神,並具體列舉了“時間”“煩惱”“結婚”“甲戊”“終活”等場景的應用,引導自己完成“身體、心靈、生命”機制的迴歸,並擺脱過剩執念,減輕心靈負重,讓人生處處自在怡然。

隨書還附贈了一本小冊子,裏面直接以圖畫方式列舉了很多傢俱收納之類的技巧和方法,確實也挺容易理解接受和實用。

這本書,刷新了很多國人的觀念,引導我們更好地管理家居,進而更好地樹立一個管理生活和精神的人生信條原則。特別值得當下中國人經歷了從過去物資不足,到現在物資很豐富生活很富足的背景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和具體行為,料理好自己,很有幫助和借鑑。

總之,值得推薦!

《斷舍離》的讀後感13

老師推薦的第一本書就是《斷舍離》,一本在網絡上傳的很火的書。當天晚上我就從淘寶上買了,然後第二天中午就拿到手。書很小,也不厚,排版很稀疏,如果玩命看應該兩個小時就能看完。總之,第一感覺很失望。趁閒暇的時候讀完全書,然後就徹底失望了。

這本書通篇就講了一件事,就是“扔東西”,很佩服作者,可以將這三個字擴展成一本書,並且還能讓千萬讀者為之推崇。或許,大家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就是每個人的生命中需要“斷舍離”的東西太多了,可是好多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做。然後妄想通過讀一本書來改變這種陋習。其實,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只要不能減少內心的慾望,讀多少斷舍離的書,都是白搭。

其實,從今年開始,我已經開始了物質上的斷舍離了。把不重要的東西扔了一部分。然後,把我喜歡,不喜歡的書籍,全部打包放到地下室。接着把書架也拆了。書房頓時豁然開朗了許多。接着,又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把四五張銀行卡全部註銷了。(別問我為什麼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因為銀行的辦事效率太低了,每次排隊都一個小時以上。)手機軟件也只保留最基本的,把最浪費時間的App全部刪了。等我斷舍離的差不多了以後,堂妹推薦了這本書,我看後,發現我的做法與書中的不謀而合。

可是,當做完這些後,我發現內心還是不輕鬆。後來我才發現,物質上的斷舍離好做,但是內心慾望的斷舍離難捨。生活在塵世,總是被各種各樣的慾望填滿,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慾望,不過是虛榮心在作祟罷了。對人生的進步起步沒有一絲一毫的意義。而心裏的那些正能量也被這些世俗的想法消耗殆盡。魯迅説過一句話,我感覺很有道理。他説:“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四樣東西: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義的朋友。”所以,我又從內心真正的審視自己。哪些是該擁有的,哪些是該捨棄的',一一列出來,逐一整改。

從此,我將自己的精力聚焦。除了工作,其餘的時間都用來提升自己和陪伴家人。不再違背內心去討好那些不值得去討好的人,不在毫無意義的飯局上喝得酩酊大醉,不再關注那些明星八卦去獲得所謂的談資,不再去趨炎附勢而建立所謂的人脈。真的,當自己真正去遵從內心的想法去做這件些事情的時候,才體味到斷舍離的真正的意義,才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內心的充盈和富足。物質和精神的斷舍離感覺自己又一次的涅槃。真好。

最後,用一句話結束:“我的生命已到了一個階段,我不想再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聊的事情上,我只專注於做自己喜歡的事,只專注於愛自己喜歡的人,只專注於讀自己喜歡的書,只專注於和自己喜歡的世界朝夕相處。”

《斷舍離》的讀後感14

乍看到《斷舍離》並不理解其意思,只覺得説的似乎應該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其實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斷舍離説的是一種超級整理術。

説到整理,一下就讓我想到了收納。在收納方面,我雖不是什麼專家,卻也不是將家裏搞得髒、亂、差的專家,然而這種整潔卻是建立在花費大量時間上的,剛剛將衣櫃整理好,也就是兩三天,衣櫃就又恢復了原樣。這也是常常令我苦惱的事情,卻絲毫沒有辦法,隔一週,依舊將所有的衣服翻出來,摺疊好,繼續進衣櫃。三五天後,又會變得亂糟糟的。對此,我常常責怪領導,是他找衣服時,給翻亂的,而同時,翻亂後又不及時整理。

書中所説的斷舍離,指的是把那些”不必須、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決、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

看到這裏,我不得不説我是一個十分戀舊的人,整理衣服的時候,每每看到不穿的衣服,或者穿舊的衣服,卻從來不會將其扔掉而是依舊疊好,放到衣櫃裏,總覺得扔了可惜,可是放着有用嗎?其實也沒用。雖然想着或許哪一天舊物改造的時候,會用到它,可是繁忙的工作中哪有時間去做舊物改造,舊衣服收了兩三年,甚至更久,卻也在一次大清理中扔掉了。而這些年,造成家裏繁亂的直接原因就是這些無用的東西所佔據的空間,與收納整理它們所花費的.時間。

在沒有看《斷舍離》這本書的時候,我總覺得茶几上的東西不能再精簡,雖然看着總覺得有些不美觀,可是煙灰缸是平時用來放瓜子皮、果核等廢物的,紙巾肯定是不能精減的,吃了水果後,拿一張紙擦手非常方便,剩餘的三種零食,更不能移動,放到其他地方會忘記吃,久而久之就會壞掉。可是,看了《斷舍離》後,我做了新的改變。將瓜子、榛子現南瓜子換到了小容器裏,這樣佔據的空間比較小,看起來也整潔了不少。煙灰缸直接放到了茶几下面,用的時候再拿出來,或者在看不到煙灰缸的時候,就會直接將果核扔到垃圾筒裏。如此一整理,茶几上,雖然沒有做什麼精簡,卻也比原來看起來整潔了許多。

看到漂亮的有意思的購物袋,我常常會保存下來,捨不得扔掉,可是這些東西卻佔據了很大的空間,而基本用不到。將這些東西清理掉,發現空間多出了許多。

在看《職來職往》的時候,有一個女生,説她喜歡整理電腦,將文件夾分類分得特別清楚,其實這也是一種整理術,如此可以讓工作變得很輕鬆。

書中,用圖表的方式、簡潔的語言,將家居整理的方法説得非常詳細。本書適合那些家裏凌亂卻不知道如何整理,家裏雖然整潔卻付出了大量的時間整理的人,從書中可以學到非常實用的家居整理術,讓生活變得更加輕鬆。

《斷舍離》的讀後感15

我記得那年,每次考試,班主任總是有以下幾點建議:

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常心去應對,不要有心理包袱,輕裝上陣,才能發揮出最好的競技水平。

一直記住這段,特別是“輕裝上陣”這個詞銘刻於心,所以每次面對生活的考驗,只要以輕鬆平和的形態來處理,卸下心頭的重擔,身心輕盈,一切難題便事半功倍。

山下英子提出“斷舍離”的概念,表面上是日常生活中接受安排的一種方式,但實際上包含着人生的道理,是一種以輕鬆、不可思議的心態整理安排。

我們知道環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壞人,不僅會降低生活質量,還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心態,甚至干擾他人的情緒,導致惡性循環。

所以,第一步,切斷。切斷貪婪,斷絕一切不必要的物品,使“入口”變窄,只有“收藏、精選”才能通過“關卡”。當身邊只有你喜歡的東西時,心情會越來越快樂。

第二步是舍。丟掉浪費,捨棄貪婪。你不再需要的東西扔掉它,賣掉它,或者送掉。明白“可以用,但用不到”就沒有意義,只會增加環境的混亂,惡化心情。

前兩步是一個良性循環。通過對物品的收集和處理,不斷地用必要的、合適的、舒適的物品來替代不必要的`、不合適的、不舒服的物品,最終達到生活環境、生活物品和生活主人的和諧狀態。然後一個新的世界將會出現。

英子女士把“斷舍離”分為三個層次,其中最極端的是“離”——擺脱執念,認識自己,愛上自己,成為一個自由、清新、快樂的自我。身處一個舒適的空間最終會讓你快樂。整個人散發出積極的能量,感染周圍的家人和朋友,一起過上積極的生活。

事實上,我們可以從中國古代賢人那裏學到“斷舍離”的生活智慧。

在那些日子裏,柳三變的“忍把浮名換作淺吟低唱”,是悲憤和看透名利之後的決裂,曹孟德的“不可慕虛名而處實禍”,是通透練達徹悟人生之後的斷舍離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裏,人們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互相推搡,互相欺騙,這就是所謂的“奮鬥”,但最終,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留下孤獨。甚至有年輕人突然死於過度工作,還有更多的人在一生的痛苦中失去了寶貴的健康。

是時候理清你的思緒和慾望,放慢腳步,“輕鬆上陣”,告別過去的貪婪、憤怒和偏執。要知道,只有帶着愛和感激,你才能到達通往天堂的霓虹燈。慢慢來,不要錯過你生命中那些美麗可愛的人。

標籤: 讀後感 斷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p5215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