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讀《呼蘭河傳》有感[優秀]

讀《呼蘭河傳》有感[優秀]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呼蘭河傳》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呼蘭河傳》有感[優秀]

讀《呼蘭河傳》有感1

在近兩個月的暑假裏,我沒有閒着。我讀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這本書算的上是她小時候的自傳。整本書寫的事是從某一年的冬天寫起,一直到日本人佔領東三省為止。書中寫的都是一些小事,要麼就是介紹她的家鄉。這裏面不僅有有很多優美的句子,而且還反映出許多道理。蕭紅對物品的描寫非常細緻。比如介紹扎彩鋪做的紙房子那一節:在説廚房裏的廚子,真是活靈活現,比真的廚子真是乾淨到一千倍,頭戴白帽子、身扎白圍裙,手裏邊在做拉麪條。似乎午飯的時候到了,煮了面就要開飯了似的。這一段把一個用紙做的假廚師也能寫的如此真實,是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

在《呼蘭河傳》中有很多讓人深思的地方。就拿跳大神來説吧。那些人非常迷信,居然把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放進一個盛滿開水的'大缸裏,還把頭也摁了進去。就連一個大人也承受不住這樣的温度,更何況是一個小孩!而且還做了三次!

在這本書的結尾説了日本人的兇殘。它們走到哪殺到哪,亂墳崗上每天都會有人加入。有人受不了他們的行為,就組織了一個“鐮刀會”,想去除惡揚善,反抗惡勢力和日本侵略者,可最終還是被日本侵略者瘋狂的鎮壓了。可以説《呼蘭河傳》就是當時東北的縮影。這段歷史是我們不能夠忘記的,讀到這一段,我心中充滿了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

讀書讓我學到了更多知識,讀書讓我充實了精神世界,讀書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就像高爾基説的那樣: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呼蘭河傳》有感2

一天了本《呼蘭河傳》,到家就讀了起來。其實初讀《呼蘭河傳》,我並不怎麼喜歡,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隨手就丟到一旁了。當我重新翻那本《呼蘭河傳》,細細品味,才發覺得它的精彩。

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這就是作者筆下的小城呼蘭河,它並不繁華。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和腐敗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就讓我感慨萬分:在東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們和家畜常常會遭受到災難。人們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多麼愚昧的人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小團圓媳婦剛來胡家的時候只有十二歲,因為長得較高,怕別人説她謊報年齡,便説是十四歲,但儘管如此,人們還説她有意隱瞞。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們便説她大大咧咧,一點沒有媳婦的樣子。不久她的婆婆時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説是可以讓她更懂事聽話;還認為她身上有病有鬼,於是用盡了各種迷信法:請"雲遊"抽貼、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水中煮……最終,小團圓媳婦被無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緒歡快起來是在祖父出場後。從作者--一個四五歲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隨祖父在後園盡情玩耍。鋤草、抓蝴蝶、吃烤鴨、缸帽遮雨……皆描寫得妙趣橫生,意興盎然。這一幕幕,作者都用詼諧幽默充滿童趣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我竟不自覺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覺得作者的童年是美麗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樂與幸運。

讀這本書時,愉悦伴着沉痛,隨着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我偷窺到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很慶幸那只是蕭紅的童年。但,這是無法逃避的歷史,讓我們瞭解過去,瞭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讀《呼蘭河傳》有感3

這裏的冬日裏,無比寒冷;這裏的晚霞,無比豔麗,這裏是呼蘭縣——蕭紅的故鄉。這裏的生活是無比的有趣,但也有着許許多多可憐的人。

團圓媳婦就是其中的一位,因為是女性,在當時社會得不到尊重,每天被人虐待,受傷生病之後,又因為家人迷信,給她用了各種不切實際,不講科學的方法,把團圓媳婦活活的折磨而死。

剛讀到一半,婆婆虐待團圓媳婦的時候,我又氣又恨,真希望,跳入書中,阻止她的婆婆。之後,他們用各種方法來給團圓媳婦“治病”時,我又嘲笑人們的迷失和愚蠢,以及對她的同情。

當最後她被開水燙死時,我十分憤怒,也為自己能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裏感到慶幸。

如果當時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不迷信這些妖魔鬼怪,“火神”之類的,團圓媳婦的命運就不會這麼悲慘了吧!

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在我的生活中與人交往,都十分尊重別人,所以也結識了很多朋友,這更讓我明白了尊重的重要。我在《呼蘭河傳》中,也更明白了“尊重”一詞,尊重是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讀《呼蘭河傳》有感4

漫天白霧,掩蓋曾經的痕跡;遺失的回憶,已無處可尋。呼蘭河的寂寞,你能聽到嗎?蕭紅的寂寞,你能聽到嗎?——題記

呼蘭河傳———你,是一本自傳嗎?你是一本小説嗎?不!我説你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篇敍事詩,一串悽婉的歌謠……

在蕭紅清新詼諧而又帶淡淡憂傷的文字間,用着一個小女孩的視覺將我們帶入的呼蘭河城是一個安寂,傳統、單調的東北古城:村民愚昧而蠻橫,按着前輩的傳統過着細碎平凡的生活:男人女人日復一日做着相同的事,每個人都顯得麻木、不厭其煩。偶爾有盛事時,人們才會零零散散地聚攏起來。結束後,又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日子也隨之而去。

蕭紅就出生在這裏,環境、人羣造就了她快樂外表下無盡的寂寞。她的世界裏,像黑白照片般,只有兩種顏色,要麼如白色的沉默,要麼似黑色的悲傷,每天看着一成不變的景、人,心情自然不言而喻。

在黑白照片中唯一的亮光,來源於她的祖父對她的無限憐愛和寬容和藹。他們家有一個大花園,蜂子、蝴蝶、蜻蜓、螞蚱都有。蕭紅喜歡在這追蜻蜓,捉螞蚱。祖父在旁邊看着她玩耍。那時的祖父個子極高,總端着一柄旱煙管,嘴角,眼睛笑盈盈的,喜歡與孩子開玩笑,還常教自己背詩,是個温和的老人。他為蕭紅的童年帶來了一絲珍貴的光明。雖然,逃也逃不開的,是漂泊、遊離、終苦一生的命運,但那一切的細節,都是對祖父一起生活過的美好時光的深刻想念,以及對故鄉深切的渴求。

在那僅有的幾件盛事中,有一件是關於“小團圓媳婦”的。她小小年紀就做了童養媳,但還保留着那個年紀該有的純真。可她的婆婆卻經常打罵。在她生病時,老胡家還盲目聽從大神的話,用開水給她洗澡,結果把她活活燙死。她的婆婆還堅信這種傳封建思想是正確的,周圍的人也無憐憫之心。這是一種赤裸裸的人性的殘忍。是舊中國女性在吃人的封建禮教下悲慘的不平等的歧視最真實的寫照。同時也讓小蕭紅認識到,平時看似美好的生活,和善的村民,有着可悲無知的一面……

有二伯,蕭紅童年裏另一個人物。身份上,他是蕭家的長工,也就是僕人。但他自己可不這麼認為,他喜歡別人叫他有二爺,聽不得別人在背後罵他。這就是一個當主子的心態!他用這種想法來掩蓋對自己身份的自卑感,有虛榮心來滿足自我。像那時的人一樣,僅僅為了求一個生存的權利,就放下了自尊,但內心卻還是依舊的驕傲。

那時的呼蘭河,也就是那時的中國的縮影。人病了,要請大神來治;唱大戲,是給龍王爺看的;跳大神,是保佑不會被鬼纏身的。呼蘭河的人們繼承上一代的觀念,沒有了自己的想法,缺乏了新的認知。才會變得如此愚昧!

故事的結局,一樣的`悲慘:小主人去逃荒了,祖父、有二伯,一切熟悉的人都去世了,家,沒了。這是舊故事的落幕,新事件的開端,無一不在説明,寂寞的生活,還要持續。

看完全書,我不禁拿蕭紅與自己作比較。她活在封建社會,我存在於21新世紀,她的生活如同她的心境一般是隱藏在快樂下的寂寞,我是由內而外都是多姿多彩充實的幸福,有父母親戚的寵愛和陪伴、老師、同學、朋友給予我的關心和幫助,論生活條件等一切,她都沒法和現在的我比,這也讓我更加對她辛酸的命運而悲哀,覺得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了。

我聽到了,能聽到你的心:渴望有快樂美好的童年,渴望有幸福安定的生活!蕭紅這一生,除了呼蘭河那個已逝去的地方,就再也沒有了別的家。她匆匆經過了每一個城市,從來不曾逗留。在即將離去時,她寫下了這段僅有的,她留念的往事,是想重温一下那個充滿無數回憶的家。也相信:她終會找到心靈的歸屬,她的靈魂,也不會再孤獨的遊蕩!

讀《呼蘭河傳》有感5

文字中帶着一絲悲傷與無奈,語氣中帶着一絲平淡與乏味。這,就是印象中的《呼蘭河傳》。有人説這本書更像一部自傳,因為它既沒有小説那樣誇張,又沒有像散文一樣的優美,只是平淡又零亂的敍述着事情。但這事情通過這樸素得再不能樸素的話語竟變得真實,變得栩栩如生,變得充滿意味。所以,蕭紅同魯迅一樣,他們都用着最平常的手去批判着最醜陋的人情世俗。

小團圓媳婦是個苦命的孩子,老胡家的婆婆也只不過是一個農村婦女。雖然她打小團圓媳婦,罵小團圓媳婦,用鐵燙小團圓媳婦的小腳,把小團圓媳婦扒光洗熱水澡,但,想想,她為什麼這麼做?真的是因為小團圓媳婦缺少管教嗎?不是的。是因為每一家剛接到小團圓媳婦都會打,所以老胡家婆婆只是順從傳統,走形式而已。並且鄰居們也有看熱鬧的傳統——就是不管好不好都得説上兩嘴,在一旁煽風點火,他們最希望的就是死個人。那必然是,加上鄰居們的添油加醋,可憐的小團圓媳婦自然好不了,最終小團圓媳婦被活生生“送回老家去”。

如此封建迷信的事還不止一件,在這個麻木不仁的社會,人們學會了自欺欺人,明知是瘟豬肉卻因好面子,硬説是掉進泥坑的肉。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因為人們都不富裕,如果有錢,誰還吃瘟豬肉呢?

馮歪嘴子是最可憐的人。鄰里拿他開心,他不在意,他也不攪進雞毛蒜皮的事。即使生活再艱辛,他還是勤勤懇懇的工作,照顧兩個年幼喪母的孩子。馮歪嘴子的'生活就是踏踏實實,不卑不亢,卻也充滿希望的。

有二伯是個性情古怪,勤勞,倔強而又麻木的老人。文章揭示了像他一樣,自卑,心理扭曲的一類人,不與人交流,對着物品説話,想引起他人注意,認為自己低人一等。這樣的人是很可悲的,他把自己與外界隔絕,流離失所,沒有安全感。

最後在末尾,作者用最沉寂的心情,寫出了歲月的匆匆流逝。“我”對祖父思念的同時,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

呼蘭河城雖然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蕭紅用筆尖的悲傷,敍寫了這一個個的故事。

讀《呼蘭河傳》有感6

一串悽婉的歌謠,有着悽婉的旋律,有着悽婉的作詞。有一本書吸引着我的眼球,有一位作家的文筆牽動着我的心絃,蕭紅的《呼蘭河傳》帶給我無限的感想。

茅盾先生説過:“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一渾濁而又輕盈的文筆創作了這部抒情詩般的《呼蘭河傳》。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暗淡的畫面,這些帶我領略了在北邊陲小鎮的風土人情,讓我認知了當時舊中國對人性的扭曲,對人格的損害的社會現實的否定。作者將自己懷念故鄉和童年的情感寄於其中,又包含諷刺了當時舊社會的迂腐和封建,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讓我感覺這像一條悠悠的河流,又緩緩從容地流淌着,時而濺起幾朵機智、幽默的浪花。在蕭紅清新自然的文筆下,我看到她與自己和藹的祖父在後花園度過的美好時光,看到了呼蘭河的一羣善良的人,但舊社會的薰陶使他們變得十分迷信、貪婪。

在這部温婉如詩的`小説裏,我最喜歡的一部分是小説末尾的篇章《尾聲》,裏賣“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這句話簡明祖父去世了,他生前死後都居住在這呼蘭河的小城裏,寄託了作者對祖父的懷念。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在這一章裏表達的淋漓盡致,婉轉的話語來祭奠童年,這又是多麼淒涼,多麼空虛……我們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更應該慶幸自己童年是這麼美好。

一串歌謠歌頌着她寂寞的童年,傳唱着呼蘭河的故事……品味《呼蘭河傳》,品味她的悲傷,品味自己的童年……

讀《呼蘭河傳》有感7

對於《呼蘭河傳》,矛盾先生這樣説:“如果又使我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壓在心上,因而願意忘卻,但又不忍輕易忘卻的,莫過於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

灰色的比較平靜的敍述,暗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生活,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空中,見不得半點陽光。

在那裏到處可見由於人的無知、愚昧、麻木而引起的一場場災難。那裏的人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在當時那個年代,他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十分平常的,是自作自受的,更是無法挽救的。

在蕭紅的筆下,“我”是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我”用一雙澄澈的'眼打量着周圍的一切。在“我”的眼裏,這縣城裏有着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我”的活動大多是在後院的那個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我”的童年當中加入了灰色元素。

小説當中,作者極力想表現孩童眼中未至而燦爛的世界。文中的字裏行間,隨處可見作者流露出的刻骨的憂傷,筆下人物和風景不帶有一種憂鬱的美。在作者筆下,裏面的人物和命運都帶着悲劇的色彩。小團圓媳婦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至死,而圍觀的人只有獵奇的心態,沒人有過同情和憐憫;有二伯孤獨的活着,害怕死後沒人給他送行;馮歪嘴子好不容易成了家,兒媳婦卻早死,剩下自己拉扯兩個孩子……

蕭紅靜靜地敍述着這些故事,這種平靜帶給人不安和絕望。故意去壓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給人無盡的傷感。

其實令人傷心的不僅僅是那些小人物的悲慘命運,更是周圍人的冷漠無情……

讀《呼蘭河傳》有感8

看完《呼蘭河傳》,一種複雜的情感湧上心頭。《呼蘭河傳》先描繪了呼蘭河人麻木單調的生活以及祖父和祖父的園子,接着敍述了小團圓媳婦、有二伯和馮歪嘴子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馮歪嘴子了!

馮歪嘴子是個憨厚朴實、勤勞樂觀的人。馮歪嘴子靠賣黏糕生活,“我們”一家都愛吃黏糕。有一次,“我”去買黏糕時,因粗心買錯了,回去換時,無意間發現馮歪嘴子和王大姐成家了!還生了一小孩。於是謠言四起,人們議論紛紛,説馮歪嘴子“貓三狗四”。當王大姐再度懷孕,把孩子生下那天,王大姐去世了!人們認為馮歪嘴子死定了,但馮歪嘴子卻用他的樂觀,快樂地生活着。

看完馮歪嘴子的故事,我感慨萬分。

馮歪嘴子沒有因妻子的死而絕望,也沒有因人們的奚落謾罵而退縮,而是樂觀平靜、堅強執著地同兒子們生活着。多麼勇敢、多麼樂觀、多麼快活的馮歪嘴子!雖然馮歪嘴子地位低下,生活艱難,但有哪個財主比他強?雖然馮歪嘴子屢屢遭人們的白眼和閒言碎語,但有哪個人敢像馮歪嘴子一樣衝破封建傳統思想的樊籬?人們嘲笑馮歪嘴子,是封建思想的虛偽落後;人們謾罵馮歪嘴子,一心想他完蛋,是人性的麻木無情!

當看到“那孩子在別人的眼裏看來,並沒有大,似乎一天比一天小似的。因為越瘦那孩子的眼睛就越大,只見眼睛大,不見身子大,

看起來好像那孩子始終也沒有大似的`”時,我心裏一陣辛酸。馮歪嘴子貧苦不堪,連一頓飯也吃不飽,導致兒子日漸形銷骨瘦。但馮歪嘴子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艱難地生存着,不管未來怎樣。我看到了馮歪嘴子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對生的堅強。馮歪嘴子的頑強打動了我,我從心底裏敬仰他,敬仰他的精神!我應該向馮歪嘴子學習,學習他的樂觀、頑強、生生不息!

讀了《呼蘭河傳》,有一種複雜的情感湧上我的心頭。這本書反映了作者對家鄉的愛與恨。雖然我不知道馮歪嘴子的結局,但馮歪嘴子一定很快樂。

讀《呼蘭河傳》有感9

這本《呼蘭河傳》,描述了呼蘭河附近的人們曾經的生活,雖然他們有些迷信、死板,但卻十分的淳樸,該是什麼樣的,就是什麼樣。

呼蘭河畔的人們,也有茶餘飯後消閒的事物。比如那個在路當中的大泥坑,在那的人眼裏面竟是十分有威嚴的,因為在它裏面淹死過許多牲畜,所以總是會有人説:“大泥坑裏又淹死了一匹馬。”儘管馬最終還是被救上來了。《呼蘭河傳》裏還描述了作者蕭紅生活中的各種有趣的事和物。她最喜歡和她的外祖父一起在菜園裏一起玩耍,將她那小孩貪玩的本性展露無遺。蕭紅會把稻穀從地裏剷掉,留下一大片狗尾草;會把盛開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聽祖父説:“今年的玫瑰真是香。”而樂的哈哈大笑;會到貯藏室裏探險,那木尺、銅環這樣的“好東西”來玩。

我小時候自然也像蕭紅那樣貪玩,而且還有一個童心未泯的外公。有一次我和姐姐還有外公乘着一輛兩層的公交車,在市區裏閒逛。我們三人聊着天,不一會兒便到了終點站,公交車的廣播開始仗着自己的'大嗓門催促乘客下車,而我突發奇想,想直接坐這輛車回家,於是便和外公姐姐一起躲到了最後一排,以逃避司機的檢查。車上立刻變得空無一人,在後排的我們三人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和從街上傳來的輕微的嘈雜聲。司機從樓下走了上來,來檢查車上有沒有人。我卻在這時不合時宜的打了一個噴嚏,雖然不響,但司機卻聽得真真切切,並朝我們這邊走過來。姐姐和外公拼命的向我擠眉弄眼,似乎想用眼神把我殺死。司機越走越近,我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但還是被司機趕下了車去。

《呼蘭河傳》把我帶回了我的童年,讓我彷彿也生活在呼蘭河畔。

讀《呼蘭河傳》有感10

每一座城裏,都生活着一個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座城。

我總不理解,為何童年的記憶是那麼難忘。直到我讀懂了那兩本書,《城南舊事》與《呼蘭河傳》,才明白原來是因為,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潔的,從不會沾染一絲一毫世俗的氣息,所以孩子的記憶裏,會有喜有悲,但,從不會有利益與慾望的交纏。

在遙遠的東北,有那麼一個小鎮,喚作呼蘭河。

在北方的崇山峻嶺間,有過那麼一座城市,喚作北平。

去呼蘭河,看看祖父的園子。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花兒被燦爛的陽光喚醒了,衝着人們燦爛地笑。鳥兒一不留神飛上天去了,可也沒忘説一聲,天上的白雲又變化出了什麼花樣,東風又在哪裏留了情;蟲子在竊竊私語呢,忙着議論今春哪朵花開得最豔,哪株莊稼綠得像要滴出水來。牆頭的蜻蜓總也飛不遠,孩子的笑聲總也停不了。那最美麗的大紅蝴蝶啊,立在一株莊稼上撲扇着翅膀,倒像蝶夢一般,讓人難辨孰真孰假。

天空藍悠悠的,沖人們笑了笑,又在那裏高高地呆着。

牆邊的櫻桃樹,可從來不結果子;那花香可以傳得好遠好遠的玫瑰,現在才剛剛長出了嫩綠的葉子。

拿頂草帽遮住臉,在這園子裏放縱了睡意,悠悠睡去,給自己一個碧海藍天的夢。

祖父的園子,永遠是快樂的,自由的。哪怕祖母總是罵,祖父也陪着小小的蕭紅,在園子裏不亦樂乎。祖母去世了,蕭紅便跟着祖父一句一句唸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於是又想到了那棵櫻桃樹,它今年開不開花?

祖父是那個可以一直容着蕭紅的人,哪怕父母都不太喜歡她,也可以將她視作心頭至寶;哪怕她頑皮在他帽子上插了一圈的花,也可以和她一起開懷大笑;哪怕那麼不講理地要淹死鴨子,也可以毫不生氣地哄着她,因為他愛那個孩子,所以他可以用自己的一切去守護她。

去呼蘭河,去逛逛七月十五的盂蘭會。

在河邊,等着月亮高高地升起來,看和尚放下一盞盞河燈。那燈光,一定會把河水照亮吧?只是不知會不會連月亮的光也掩了過去呢?

等燈慢慢滅了後,那長長一道河水上便只剩下一個玉盤似的月亮了。

去北平,去草甸子裏找找。

很高很高的野草叢裏,説不定藏了一個人,給我講講他的故事,送我一把玻璃球;説不定可以找到一個人,聽我一句一句的背誦“我們看海去”那篇課文,定下一起去看海的約定;説不定能遇見一個人,經歷一段有些荒誕的友誼。

我願意相信草甸裏那男人説的話------他不是壞人。是啊,一個一心要供弟弟上學的人是壞人嗎?一個肯和小姑娘坦誠相待的人,會是壞人嗎?一個和英子一樣憧憬着大海的人,會是壞人嗎?他只是用了錯誤的方法試圖去生存而已。英子説,她長大要做一個寫故事的人,但在她將要寫的'故事裏,永遠也不會有因偷東西而遭到懲罰的可惡小偷,只會有一個有着極厚的嘴脣,用無奈語氣訴説着生活艱辛的人。英子的世界裏,是隻有善的,她看待世界的方式與大人不同,因為她是善良的,所以她身邊的一切也是善良的。

去北平,去惠安館裏找找秀珍,去井窩子旁邊等等妞兒。

坐在惠安館窗户邊,一邊看着蠶吃桑葉,金魚吐泡泡,一邊聽秀珍講着思康三叔的故事,讓她用桂花油梳頭,再牢牢記住那一句讓小桂子早點回家吃飯的叮囑。

去和妞兒一起踢銅錢兒,看她一扭一扭地踢,看她一笑起來臉上那麼熟悉的兩個淚窩,聽她憤憤地説“要找她親媽”去,於是去偷了媽的鐲子來,悄悄帶她去見秀珍。

然後,不知怎的,就在醫院醒來,好像一切都沒存在過。很快搬了新家,有了新的生活。媽媽也以為她把一切都忘了。

那麼真的忘記了嗎?有些東西,藏在心底,有時會偷偷地疼。

呼蘭河,是蕭紅的呼蘭河,然而陪她長大的祖父,還是走了。

北平,是英子的北平,然而給她最大影響的爸爸,還是走了。

園子裏曾經住了祖父,現在埋了祖父。

巷子裏曾經笑聲迴盪,如今一片冷清。

時間總是會帶走些什麼的,所以成長,一直都伴隨着失去。從兒時的小熊布偶,到相伴多年的朋友,再到童年。我們目送着童年漸行漸遠,最終只在記憶的一隅留下一個淺淺的印跡,從此,我們笑得不再純真,哭得也不再徹底。

紅塵滾滾,稚嫩隨時光的腳步慢慢蜕變為成熟,快樂與悲傷也逐漸變得模糊。

歲月悠悠轉了幾轉,彼時無憂無慮的孩子如今也已長成不再純真的大人。他們會遠離自己曾經成長的地方,也會淡忘小時候的種種。然而那些過往啊,從來不曾離開過,就靜靜的呆在那座孩子曾經生活過的城中,不管何時推開城門,記憶總會夾雜着古舊的氣息撲面而來。

不論時光已在曾經的孩子們鬢邊染出多少根白髮,城,永遠都是他們的城,有着記憶的城。

讀《呼蘭河傳》有感11

這幾天,媽媽從新華書店買了許多書給我看。我挑起一本書,無聊地看了看,但我看完第一章後,就覺得,好像有一種魔力在牽引着我繼續看下去,一口氣看完了整本書,到現在我還回味無窮,它使我明白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她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女作家。故事的大概內容是:年幼的蕭紅,一出生就和她祖父生活在一起,她們生活在呼蘭河這個小城裏,作者蕭紅整天都和她的祖父呆在一起,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小事,使她的童年變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使她更快樂的成長起來。

看了這本書後,我的感觸很深。記得,書上有一段:幼年的蕭紅看到一隻豬淹死在井裏,祖父看了,用黃泥包起來了烤給蕭紅吃,蕭紅覺得很好吃。有一次,一隻鴨子也淹死在井裏了,蕭紅看着祖父,又用黃泥包着鴨子,烤給了小蕭紅吃,小蕭紅吃了,覺得比上次的.烤豬還好吃,雖然鴨子比豬的肉少,但小蕭紅覺得鴨肉比豬肉鮮美的多。蕭紅的童年是多麼快樂啊!雖然只是在呼蘭河這小城裏,但呼蘭河掩蓋不住她那快樂的光彩!所以,我們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時光,不要把時間放在玩遊戲上。

童年的時光是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童年時光。

讀《呼蘭河傳》有感12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蕭紅的自傳體小説——《呼蘭河傳》。蕭紅在創作此書時,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此時,漂泊在他鄉的蕭紅非常懷念自己的家鄉。讀了這本書後,我深切感受到當時蕭紅內心的悲傷與淒涼。

作者描寫了呼蘭河這個城市,在這個小城裏,“人與城”、“少女與老人”、“生者與逝者”、“愚昧與人性”交織在一起。第一章、第二章描寫了呼蘭河城的日常生活,風俗人情以及呼蘭河人過節日時精神上的“盛舉”。第三章描寫了蕭紅童年時與祖父過着快樂的生活,描寫了他童年時調皮的情景,後三章則描寫的荒涼的庭院。每一章寫了一個重要的人物,如:二伯、祖父、團圓媳婦等。

《呼蘭河傳》中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天真可愛、調皮搗蛋的小女孩蕭紅,有慈祥、温和、鶴髮童顏的祖父等等,但我最喜歡文中的是馮歪嘴子,他是生活的最強者,不合理社會的抗爭者,他任憑人們的奚落,任憑人們的訴説,一直平靜的活着。他愛自己的孩子與妻子,他不怕累,不怕苦,堅強勇敢地生活下來。他的態度和行為使周圍的人都很驚奇,覺得意外。馮歪嘴子的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

作者通過回憶童年生活,描寫小鎮的.風土人情,真實生動地描寫出當地老百姓生活艱苦,缺衣少糧的狀態,並痛罵那腐敗、腐朽的封建思想的社會。

蕭紅,曾被譽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她的筆觸無疑是震撼人心的,小説從三重視角,展現了“北中國”鄉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也一個女子的細膩情感展現了她對家鄉人的獨特表述,我看到了他們的悲慘命運,在那個年代,人命如同草芥,社會現狀又是多麼的淒涼。這本書語言自然優美,卻又通過敍述表達了作者無聲的控訴,體現出散文式的藝術魅力,同時這部小説也展現了蕭紅不凡的寫作才華。可惜,天妒英才,一代才女僅僅活了31歲就英年早逝,留給世人不盡的遺憾。

讀了這本書,我更感受到我們如今的社會多麼祥和與美好,我要好好讀書,努力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國小生,為我們這個時代做出應有的貢獻。(作者系青州市雲門山街道職工子弟國小學生姚嘉皓,指導教師:劉光茶)

讀《呼蘭河傳》有感13

我買了本《呼蘭河傳》,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起初我並不是很喜歡,只是囫圇吞棗地讀了一遍,就丟到了一旁。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再拿起它讀時,才讀出了它的精彩。

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這就是作者筆下的呼蘭河。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而引發的種種災難,讓我不知該如何去評判哪個值得我同情,哪個值得我痛恨……

書上的第一章就使我感慨:在東二道街上有一個大泥坑,一下雨就會蓄滿泥水,人和家畜常常在這裏遇難。人們説什麼的都有,可是就是沒有一個人想過把坑填平。多麼無知的人們啊!這樣逆來順受,最終受苦受難的是自己!他們為什麼就不能想辦法改變社會,避免災難呢!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話:唯有民魂是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但願我們都能學習好的民魂,拋棄這些愚昧無知的惰性!

書中除了這些讓人感慨和憤怒的事情之外,還有作者童年的一段歡樂回憶。那是她的祖父給予她的。在祖父出場後,我的心情也快樂起來了。作者以小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整天與祖父玩耍在後園裏,除草時把麥子割掉,把狗尾草當做穀穗留着;捉美麗的蝴蝶;摘下花兒偷偷別在祖父帽子上……這美里的'後園,這美好的童年,這難忘的回憶,讓我這個城裏的孩子羨慕不已。擁有這樣的童年和這樣慈愛的祖父,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如今掩卷而思,有愉悦也有沉痛。我隨着蕭紅的腳步,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體會了美好童年的幸福。如果蕭紅還活着,不知道再回到故鄉時,看到現在故鄉的變化會有什麼感觸呢?我想,她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人們,會笑的。

讀《呼蘭河傳》有感14

朋友們,蕭紅你們認識嗎?《呼蘭河傳》你讀過嗎?我不光了解蕭紅,我也讀過她的這本書,而且讀得津津有味。

讀《呼蘭河傳》,我最有感觸的地方是第六章第一節。這裏有個有趣的人:二伯。

二伯和我家的二奶一模一樣。有好東西不給她吃她也罵,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也讀過這一節,跟蕭紅的'二伯學過。我來給大家讀一段:

我家的二伯,性格真古怪。有東西,若不給他吃,他就罵。若給他送上去,他就説:“你二伯不吃這,你拿去吃吧!”家裏買了落花生,凍梨之類,若不給,除了讓他看不見,若讓他找着了一點的影子,他就沒有不罵的:“他媽多……王人蛋…兔羔子,有貓狗吃的,有蟑螂耗子吃的,他媽多就是沒有人吃的……免羔子,免羔子。”若給他送上去,他就説:“你二伯不吃這個,你們拿去吃吧。”

生活中,我的二伯可不是這樣子的,若讓他看到有吃的了,

他也不問你要,因為他知道你要送給他一些。你若把吃的送上去他樂呵呵地接過就吃,有的時候吃完了還會問你要,一點也不客氣。

我真希望人人都來一下《呼蘭河傳》這本書,真的超級有趣。

讀《呼蘭河傳》有感15

這幾天,我讀了蕭紅的代表作——《呼蘭河傳》。

有人説,《呼蘭河傳》像蕭紅的一本自傳而又不是自傳。而茅盾所認為,《呼蘭河傳》不是一本嚴格意義的小説,而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些都是別人眼中的《呼蘭河傳》,真正看完《呼蘭河傳》後,我則覺得,《呼蘭河傳》是蕭紅在為自己兒時的家鄉——呼蘭河所代言。借蕭紅手下的筆,描述出了以兒時蕭紅眼中形形色色的呼蘭河。

這不僅僅是蕭紅自己的一本自傳。這是以一個小女童的視角所看到的呼蘭河的風土人情。

蕭紅如林海音一般,用精湛的寫法再現了當時呼蘭河的情景。將每一個人的性格都真實的反饋在紙上。讓我們看着書,就很容易聯想到當時小蕭紅所在的呼蘭河,當時小蕭紅身邊的人或事。雖性格不同,但他們純樸的民風在蕭紅筆下可是一點也沒少的.。讓人讀着讀着就會想到自己的童年。

讀《呼蘭河傳》時,我很容易將自己帶入其中。看到好笑的地方我會笑起來,看到可憐人是我也會替他傷心。在其中我更少讀到了各種風俗,更近地瞭解到了他們的生活。而在裏面讀到了曾經學過的兩篇課文的原著——《火燒雲》和《祖父的園子》,更是意外之喜。

茅盾曾寫到:“《呼蘭河傳》給我們看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是的,蕭紅也多次在《呼蘭河傳》中提到“荒涼”、“寂寞”,但我覺得,蕭紅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小城生活有寂寞,必有開心,雖單調,但每天都在發生新事情。

我沒有茅盾那麼有文采,文學。如果實在讓我用一句話概括,評價《呼蘭河傳》的話,我只能説:“這是蕭紅純真的孩童回憶。”

標籤: 呼蘭河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n0l9pq.html